CN213519213U -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19213U
CN213519213U CN202022707046.0U CN202022707046U CN213519213U CN 213519213 U CN213519213 U CN 213519213U CN 202022707046 U CN202022707046 U CN 202022707046U CN 213519213 U CN213519213 U CN 213519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ghtness
modul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resistor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0704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阚长亮
曹文乐
黄明礼
王福刚
鲁杨斌
徐伟
费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Echo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Echo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Echo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Echo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0704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19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19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19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亮度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及亮度调节模块;所述亮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背光源的当前亮度;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亮度采集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背光源的当前亮度及目标亮度生成控制信号;所述亮度调节模块与所述背光源及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背光源的亮度;所述亮度采集模块包括:BH1750FVI芯片,所述BH1750FVI芯片的SDA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提高显示模组工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模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应的对显示模组的要求越来越严苛。
显示模组,例如包括背光源的显示模组,其画面亮度稳定性受背光源亮度影响较大。然而,现有的显示模组在刚开机特别是使用前半小时时背光源发光不稳定,或者显示模组在长期使用后背光源发光效率降低,造成发光亮度降低,影响使用观感。而现有的显示模组无法稳定亮度,造成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提升显示模组的显示质量。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亮度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及亮度调节模块;所述亮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背光源的当前亮度;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亮度采集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背光源的当前亮度及目标亮度生成控制信号;所述亮度调节模块与所述背光源及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背光源的亮度;所述亮度采集模块包括:BH1750FVI芯片,所述BH1750FVI芯片的SDA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亮度采集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BH1750FVI芯片的SDA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用于接入第一电源;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BH1750FVI芯片的DVI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BH1750FVI芯片的SCL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BH1750FVI芯片的SCL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BH1750FVI芯片的VCC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BH1750FVI芯片的ADDR端及GND端接地。
可选地,所述亮度调节模块包括:背光控制芯片。
可选地,所述背光控制芯片为OZ9976A芯片,所述OZ9976A芯片的PWM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OZ9976A芯片的DRV1端及DRV2端与所述背光源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亮度调节模块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OZ9976A芯片的PWM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亮度调节模块还包括:三极管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还用于接入第二电源,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OZ9976A芯片的VCC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亮度调节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OZ9976A芯片的DRV1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OZ9976A芯片的DRV2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亮度调节模块还包括:第六电阻、第二电容及稳压二极管;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模组。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复用为所述控制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的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亮度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及亮度调节模块;亮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背光源的当前亮度;控制模块与亮度采集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背光源的当前亮度及目标亮度生成控制信号;亮度调节模块与背光源及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控制信号调节背光源的亮度;亮度采集模块包括:BH1750FVI芯片,BH1750FVI芯片的SDA端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可根据背光模组的当前亮度对背光模组的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背光模组的亮度满足要求,避免背光模组刚开机或者长时间使用时的发光不稳定现象。且采用的BH1750FVI芯片具有成本低,分辨率高等优势,可以探测较大范围的光强度变化,更有利于降低显示模组的整体成本,提高亮度采集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亮度采集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亮度调节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101、亮度采集模块102、控制模块103及亮度调节模块104;亮度采集模块102用于采集背光源101的当前亮度;控制模块103与亮度采集模块102电连接,用于根据背光源101的当前亮度及目标亮度生成控制信号;亮度调节模块104与背光源101及控制模块103电连接,用于根据控制信号调节背光源101的亮度;亮度采集模块102包括:BH1750FVI芯片,BH1750FVI芯片1021的SDA端与控制模块103电连接。
具体地,显示模组例如可以是液晶显示模组,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相应的驱动电路,液晶显示面板可包括背光源101、液晶层以及彩膜等,在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会发生变化,透光率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背光源101发出的光经过液晶层后变为不同的灰阶,最后通过彩膜基板变为红光、绿光或者蓝光,实现全彩显示;需要说明的是,液晶显示模组还可包括偏振片以及基板等膜层结构,其设置位置及作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亮度采集模块102实时或者定时采集背光源101的当前亮度,并将当前亮度发送至控制模块103,控制模块103中可预设有目标亮度,目标亮度可根据显示模组最大显示亮度设定,如显示模组在环境光较强的环境下(如白天)使用时,显示模组所需的最大显示亮度较高,此时背光源101的亮度需要较高,也即此时目标亮度较高;而当显示模组在环境光较弱的环境下(如夜晚)使用时,显示模组的最大显示亮度在较低的显示亮度下即可实现高效显示,也即此时目标亮度较低;目标亮度可由用户自定义设置或者由显示模组根据当前环境光自动设置。设定好目标亮度之后,亮度采集模块102即采集背光源101的当前亮度,控制模块103将当前亮度与目标亮度对比,若当前亮度高于目标亮度,则控制模块103可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亮度调节模块104可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降低背光源101的亮度;而若当前亮度低于目标亮度,则控制模块103可生产第二控制信号,亮度调节模块104可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增强背光源101的亮度,直至当前亮度与目标亮度的差别较小,如当前亮度为目标亮度的亮度差异在目标亮度的预设比例范围内时,调节结束,预设比例例如可以是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亮度采集模块可包括BH1750FVI芯片,BH1750FVI芯片具有成本低,分辨率高等优势,可以探测较大范围的光强度变化,更有利于降低显示模组的整体成本,提高亮度采集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的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亮度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及亮度调节模块;亮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背光源的当前亮度;控制模块与亮度采集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背光源的当前亮度及目标亮度生成控制信号;亮度调节模块与背光源及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控制信号调节背光源的亮度;亮度采集模块包括:BH1750FVI芯片,BH1750FVI芯片的SDA端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可根据背光模组的当前亮度对背光模组的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背光模组的亮度满足要求,避免背光模组刚开机或者长时间使用时的发光不稳定现象。且采用的BH1750FVI芯片具有成本低,分辨率高等优势,可以探测较大范围的光强度变化,更有利于降低显示模组的整体成本,提高亮度采集的准确性。
可选地,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亮度采集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亮度采集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BH1750FVI芯片的SDA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用于接入第一电源VCC;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BH1750FVI芯片的DVI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用于接入第一电源VCC;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BH1750FVI芯片的SCL端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BH1750FVI芯片的SCL端电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BH1750FVI芯片的VCC端用于接入第一电源VCC,BH1750FVI芯片的ADDR端及GND端接地。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可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作为上拉电阻,避免BH1750FVI芯片的SDA端及DVI端的电压为不确定值,提高BH1750FVI芯片接收指令和输出数据的稳定性。第一电容C1可用作滤波作用,防止杂波对BH1750FVI芯片的SCL端产生影响,提高BH1750FVI芯片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地,亮度调节模块包括:背光控制芯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可利用背光控制芯片控制背光源101的亮度,背光控制芯片具有集成度高,成本低廉等优势,当亮度调节模块工作异常时,可更换背光控制芯片,维护更为方便。
可选地,背光控制芯片为OZ9976A芯片,OZ9976A芯片的PWM端与控制模块103电连接,OZ9976A芯片的DRV1端及DRV2端与背光源101电连接。
具体地,OZ9976A芯片的PWM端能够接收控制模块103输出的控制信号,根据该控制信号调整其DRV1端和/或DRV2端输出的PWM信号,例如调整输出PWM信号的占空比,从而调节背光源101中背光灯条的电流,进而控制背光源的亮度。同时,OZ9976A芯片具有成本低廉、稳定性高等优势,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工作的稳定性,降低背光模组的成本。
可选地,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亮度调节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亮度调节模块包括:第四电阻R4,OZ9976A芯片的PWM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103电连接。
具体地,第四电阻R4可作为限流电阻,防止OZ9976A芯片的PWM端电压过高而烧坏OZ9976A芯片,通过设置第四电阻R4,可提高OZ9976A芯片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可选地,亮度调节模块还包括:三极管Q和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还用于接入第二电源+12VSTB,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的基极接地;三极管Q的集电极与OZ9976A芯片的VCC端电连接。
具体地,第五电阻R5可为三极管Q提供电压偏置,使得三极管能够正常导通,第二电源能够向OZ9976A芯片供电,当第二电源电压异常,如第二电源电压较低时,无法为三极管Q提供满足导通要求的偏置电压,此时三极管Q关断,第二电源停止向OZ9976A芯片供电,防止OZ9976A芯片工作紊乱,提高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3,亮度调节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OZ9976A芯片的DRV1端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OZ9976A芯片的DRV2端电连接。
具体地,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可用于钳位,将OZ9976A芯片的DRV1端电压及DRV2端电压进行钳位,防止DRV1端电压及DRV2端电压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亮度调节模块还包括:第六电阻R6、第二电容C2及稳压二极管D3;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的集电极电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三极管Q的集电极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与三极管Q的集电极电连接,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
具体地,第六电阻R6和第二电容C2可用于滤波,防止杂波对OZ9976A芯片的VCC端产生干扰,稳压二极管D3可用于稳压,防止OZ9976A芯片的VCC端电压过高而烧坏OZ9976A芯片,通过设置第六电阻R6、第二电容C2及稳压二极管D3,进一步提高亮度调节模块工作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亮度调节模块还可包括其他诸如电阻、电容之类的元器件,其连接成图3中所示的结构,作用包括稳压、滤波或者限流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因其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因而也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示例性地,显示装置可为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电视、智能手表或其他可穿戴设备等。
可选地,显示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复用为控制模块。
具体地,显示装置中的处理器可为主板上的处理器,将处理器复用为控制模块,不必额外设置控制模块,从而有利于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成本。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亮度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及亮度调节模块;所述亮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背光源的当前亮度;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亮度采集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背光源的当前亮度及目标亮度生成控制信号;所述亮度调节模块与所述背光源及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背光源的亮度;
所述亮度采集模块包括:BH1750FVI芯片,所述BH1750FVI芯片的SDA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采集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BH1750FVI芯片的SDA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用于接入第一电源;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BH1750FVI芯片的DVI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BH1750FVI芯片的SCL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BH1750FVI芯片的SCL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BH1750FVI芯片的VCC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BH1750FVI芯片的ADDR端及GND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调节模块包括:背光控制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控制芯片为OZ9976A芯片,所述OZ9976A芯片的PWM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OZ9976A芯片的DRV1端及DRV2端与所述背光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调节模块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OZ9976A芯片的PWM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调节模块还包括:三极管和第五电阻;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还用于接入第二电源,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OZ9976A芯片的VCC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调节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及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OZ9976A芯片的DRV1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OZ9976A芯片的DRV2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调节模块还包括:第六电阻、第二电容及稳压二极管;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复用为所述控制模块。
CN202022707046.0U 2020-11-20 2020-11-20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Active CN213519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07046.0U CN213519213U (zh) 2020-11-20 2020-11-20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07046.0U CN213519213U (zh) 2020-11-20 2020-11-20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19213U true CN213519213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25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07046.0U Active CN213519213U (zh) 2020-11-20 2020-11-20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19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4411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backlight system with detection circuit for detecting connection state of power input
CN100504523C (zh)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驱动装置和驱动该背光驱动装置的方法
US10140931B2 (en) Shadow mask assemblies and reusing methods of shadow mask assemblies thereof
US9207458B2 (en) Backlight driving board and LCD device
JP2017521825A (ja) Ledバックライト駆動回路及び液晶表示器
JP4686434B2 (ja) アクティブ型電流調整回路及びその発光構造
CN201540713U (zh) 用于液晶显示器件的环境光侦测及响应装置
CN107481679B (zh) 一种led双背光控制电路及双背光led装置
CN213519213U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CN111642038B (zh) Led驱动电路及投影仪
CN203858849U (zh) 背光调节装置、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379373B (zh) 背光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US8896517B2 (en) Integrated backlight driving chip and LED backlight device
US7397202B2 (en) Brightness control circuit and backlight control module
CN105810154A (zh) Led背光模块、显示装置及led背光驱动方法
CN216531870U (zh) 一种光感开关电路与光感系统
JPH0764499A (ja) 表示板
CN110415654B (zh) Led驱动芯片、led驱动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6351496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の制御方法、素子、ならびに制御装置
CN108924997B (zh) 一种二级灯光调整电路
CN211654271U (zh) 自适应环境光的液晶屏背光亮度调节装置
US20070001942A1 (en) Display scree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ells
US10178728B2 (en) Direct current negative dimming circu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50047464A (ko) 디밍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조명 시스템
US7965287B2 (en) Power supply switching circuit capable of voltage regulation and flat panel display us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