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14215U - 一种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14215U
CN213514215U CN202022117883.8U CN202022117883U CN213514215U CN 213514215 U CN213514215 U CN 213514215U CN 202022117883 U CN202022117883 U CN 202022117883U CN 213514215 U CN213514215 U CN 213514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water tank
water
air conditioning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178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潇
杨阳
江永高
刘春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elyo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elyo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elyo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elyo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178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14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14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14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末端、供冷主机、蓄冷供冷主机、蓄冷水槽和应急水槽;供冷主机与空调末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循环管路;蓄冷供冷主机连接有第二循环管路;蓄冷水槽与蓄冷供冷主机之间连接有蓄冷循环管路;蓄冷水槽上连接有供冷循环管路;应急水槽与空调末端并联,应急水槽的出水端与空调末端的进水端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水泵。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专门的应急水槽,可以在供冷主机及蓄冷供冷主机不能供冷时应急供冷,通过设置蓄冷水槽可以采用移峰填谷的方式节省电费,既能够满足空调系统的供冷要求,也能够满足在供冷主机及蓄冷供冷主机不能供冷时的安全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采用冷冻水空调系统的A级数据中心设置有蓄冷设施,蓄冷时间应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运行要求。蓄冷设施供应冷冻水时间不应小于不间断电源设备的供电时间。目前,数据中心设置有蓄冷水罐,蓄冷水罐还作为应急水罐使用。应急水罐的蓄冷量须满足当出现市电断电紧急情况时能供冷10-20分钟。
蓄冷水罐兼做应急水罐,占用了蓄冷水罐的部分容积,减少了蓄冷水罐移峰填谷节省的电费。蓄冷水罐应急供冷时,需要阀门转换,一旦阀门出故障,会导致供冷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系统安全性的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末端、至少一台供冷主机、至少两台蓄冷供冷主机、至少一个蓄冷水槽和至少一个应急水槽;
所述供冷主机与所述空调末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水泵;
所述蓄冷供冷主机连接有能够向所述空调末端供冷的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所述蓄冷水槽与所述蓄冷供冷主机之间连接有蓄冷循环管路;
所述蓄冷水槽上连接有能够向所述空调末端供冷的供冷循环管路;所述应急水槽与所述空调末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应急水槽与所述空调末端连接方式为并联,且所述应急水槽的出水端与所述空调末端的第一进水端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五水泵。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蓄冷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水泵,所述蓄冷循环管路上可选择地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水泵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
所述供冷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四水泵,所述供冷循环管路上可选择地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水泵并联的第二旁通管路;
每台所述蓄冷供冷主机与所述空调末端之间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任意相邻的两台所述蓄冷供冷主机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蓄冷供冷主机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隔断所述蓄冷循环管路和所述空调末端的管路的双安全阀门;
其中,在所述蓄冷水槽通过所述蓄冷供冷主机蓄冷时,关闭所述双安全阀门。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供冷循环管路上连接有第一换热器;
所述蓄冷水槽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向所述空调末端供冷。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上连接有第二换热器,所述供冷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
所述蓄冷供冷主机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向所述空调末端供冷;
所述蓄冷水槽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向所述空调末端供冷。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蓄冷水槽的进水端与出水端分别设置有压力监测装置,所述蓄冷水槽的出水端设置有电动阀门。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有控制器;
所述蓄冷供冷主机的进水端设置有温度监测装置;
所述温度监测装置和所述电动阀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蓄冷水槽中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应急水槽中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供冷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在其中一个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冷却水供给系统;
所述冷却水供给系统通过第三换热器向所述应急水槽和/或所述空调末端供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专门的应急水槽,应急水槽为应急冷源,可以在供冷主机及蓄冷供冷主机不能供冷时应急供冷,通过设置蓄冷水槽可以采用移峰填谷的方式节省电费,既能够满足空调系统的供冷要求,也能够满足在供冷主机及蓄冷供冷主机不能供冷时的安全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通过在蓄冷供冷主机的两端设置双安全阀门,在蓄冷时关闭双安全阀门,蓄冷供冷主机与蓄冷循环管路连通,双安全阀门将蓄冷循环管路与空调末端的管路断开,可以防止空调末端的管路中的水经蓄冷循环管路回流到蓄冷水槽中,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通过在供冷循环管路上连接有第一换热器,蓄冷水槽可以通过第一换热器向空调末端供冷,可以避免空调末端的管路中的水经供冷循环管路回流到蓄冷水槽中,有效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通过在蓄冷水槽的进水端与出水端分别设置有压力监测装置,在蓄冷水槽蓄冷或放冷时,先观察压力监测装置的数值,只有当压力监测装置所监测到的压力符合安全范围时,再开始蓄冷水槽的蓄冷或放冷,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通过在第二循环管路上连接有第二换热器,蓄冷供冷主机可以通过第二换热器向空调末端供冷,实现了蓄冷供冷主机的水路与空调末端的水路隔离,蓄冷水槽也可以通过第二换热器向空调末端供冷,可以避免空调末端的管路中的水经供冷循环管路回流到蓄冷水槽中,有效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蓄冷水槽的两端设置有压力监测装置和电动阀门的示意图;
图5为双安全阀门的示意图;
图6为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电动阀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示意图。
图中:
1:空调末端; 11:第一进水端; 12:第一出水端;
13:第一连接管道; 14:第六水泵; 15:第四温度传感器;
2:供冷主机; 21:第一循环管路; 22:第一水泵;
3:蓄冷供冷主机; 31:第二循环管路; 32:第二水泵;
33:主机串联管道; 34:主机旁通管道; 35:第二换热器;
351:进水端; 352:出水端; 36:双安全阀门;
4:蓄冷水槽; 4-1:第一上布水器; 4-2:第一下布水器;
40:第一温度传感器; 41:蓄冷循环管路; 411:热水出水管路;
412:冷水回流管路; 42:供冷循环管路; 421:冷水出水管路;
422:热水回流管路; 43:第三水泵; 44:第四水泵;
45:第一旁通管路; 46:第二旁通管路; 47-第三温度传感器;
48:电动阀门; 49:压力监测装置;
5:应急水槽; 5-1:第二上布水器; 5-2:第二下布水器;
50:第二温度传感器; 51:第二连接管道; 52:第三连接管道;
53:第五水泵;
6:冷却水供给系统; 61:第三换热器; 62:第四连接管道;
63:第五连接管道;
7:第一换热器; 71:第二进水端; 72:第二出水端;
8: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末端1、至少一台供冷主机2、至少二台蓄冷供冷主机3、至少一个蓄冷水槽4和至少一个应急水槽5。
供冷主机2与空调末端1之间连接有第一循环管路21,第一循环管路21上设置有第一水泵22。
蓄冷供冷主机3连接有能够向空调末端1供冷的第二循环管路31,第二循环管路31上设置有第二水泵32。
蓄冷水槽4与蓄冷供冷主机3之间连接有蓄冷循环管路41。蓄冷水槽4上连接有能够向空调末端1供冷的供冷循环管路42。
应急水槽5与空调末端1连接方式为并联,且应急水槽5的出水端与空调末端1的第一进水端11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五水泵5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可以用于一般场所,也可以用于A级数据中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包括有:空调末端1、至少一台供冷主机2、至少二台蓄冷供冷主机3、至少一个蓄冷水槽4和至少一个应急水槽5。
空调末端1为空调用于向用户或场所供冷的供冷端。
供冷主机2为用于给空调末端1供冷的制冷主机。
蓄冷供冷主机3为既能够给空调末端1供冷,也能够给蓄冷水槽4蓄冷的制冷主机。
蓄冷水槽4为用于蓄水以储存冷量的容器,可以为水槽,也可以为水罐。蓄冷水槽4可以为空调末端1供冷,可在常态向空调末端1供冷,也可在应急时向空调末端1供冷。
应急水槽5为供冷主机2及蓄冷供冷主机3不能供冷时用于向空调末端1供冷的容器,可以为水槽,也可以为水罐。
需要说明的是:各管路或管道可根据需要设置阀门控制水路通断,在此不再一一指出各阀门。
各部件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供冷主机2与空调末端1之间连接有第一循环管路21,第一循环管路21可包括多根水管,一部分第一循环管路21连接在供冷主机2的出水端与空调末端1的第一进水端11之间,一部分第一循环管路21连接在供冷主机2的进水端与空调末端1的第一出水端12之间,以形成循环的水路。
第一循环管路21上设置有第一水泵22,为第一循环管路21中的水循环提供动力。
蓄冷供冷主机3连接有第二循环管路31,其能够向空调末端1供冷。第二循环管路31可包括多根水管。
第二循环管路3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一部分第二循环管路31连接在蓄冷供冷主机3的出水端与空调末端1的第一进水端11之间,一部分第二循环管路31连接在蓄冷供冷主机3的进水端与空调末端1的第一出水端12之间,以形成循环的水路。
第二循环管路31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第二循环管路31与第一循环管路21连接。水可经第二循环管路31、第一循环管路21在蓄冷供冷主机3和空调末端1之间循环。
各管道或管路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连接,以实现水路循环流通。
第二循环管路31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为:在第二循环管路31上设置换热器,通过换热器与空调末端1的水路进行换热。
各管道或管路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连接,以实现水路循环流通,只要能够实现第二循环管路31可以向空调末端1供冷即可。
第二循环管路31上设置有第二水泵32,为第二循环管路31中的水循环提供动力。
蓄冷水槽4包括有第一上布水器4-1和第一下布水器4-2。
蓄冷循环管路41连接在蓄冷水槽4与蓄冷供冷主机3之间,以实现通过蓄冷供冷主机3为蓄冷水槽4蓄冷。蓄冷循环管路41包括热水出水管路411和冷水回流管路412,热水出水管路411连接在第一上布水器4-1与蓄冷供冷主机3的进水端之间,冷水回流管路412连接在第一下布水器4-2与蓄冷供冷主机3的出水端之间。
当蓄冷供冷主机3为蓄冷水槽4蓄冷时,蓄冷水槽4中的上方的热水经热水出水管路411进入蓄冷供冷主机3制冷,冷水经冷水回流管路412回到蓄冷水槽4中。
供冷循环管路42连接在蓄冷水槽4与空调末端1之间,用于向空调末端1供冷。
供冷循环管路42可与空调末端1直接连接,也可通过第一循环管路21、第二循环管路31、换热器与空调末端1连接,只要能够实现供冷循环管路42可以向空调末端1供冷即可。供冷循环管路42包括冷水出水管路421和热水回流管路422。冷水出水管路421与第一下布水器4-2连接用于供给冷水。热水回流管路422与第一上布水器4-1连接,用于空调末端1换热后的热水回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水端是指进水的一侧,可以为进水端口,也可以为进水管路或进水管道。本实用新型中的出水端是指出水的一侧,可以为出水端口,也可以为出水管路或出水管道。本实用新型中蓄冷水槽4的进水端与出水端并非固定不变的,两者仅为相对概念,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当蓄冷水槽4蓄冷时,与第一上布水器4-1连接的热水出水管路411为出水端,与第一下布水器4-2连接的冷水回流管路412为进水端。当蓄冷水槽4供冷时,与下布水器4-2连接的冷水出水管路421为出水端,与第一上布水器4-1连接的热水回流管路422为进水端。
应急水槽5中包括有第二上布水器5-1和第二下布水器5-2,应急水槽5可与空调末端1串联或并联布置。
图1、图2和图3所示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中,应急水槽5与空调末端1并联。
应急水槽5的第二上布水器5-1/第二下布水器5-2可通过第二连接管道51、第一循环管路21与空调末端1的第一进水端11连接,应急水槽5的第二下布水器5-2/第二上布水器5-1可通过第三连接管道52与空调末端1的第一出水端12连接。并在应急水槽5的出水端与空调末端1的第一进水端11之间的第一循环管路21上设置有第五水泵53,为并联的应急水槽5的水路循环提供动力。
供冷主机2的大部分冷水通过第一循环管路21向空调末端1供冷。同时,供冷主机2中的少部分冷水经过第一循环管路21、第二连接管道51向应急水槽5蓄冷。
蓄冷供冷主机3可直接通过第二循环管路31向空调末端1供冷。
蓄冷水槽4可直接通过供冷循环管路42向空调末端1供冷。
在供冷主机2、蓄冷供冷主机3不能供冷时,应急水槽5应急供冷的具体方式如下:
应急水槽5与空调末端1并联,开启第五水泵53,应急水槽5中的冷水经第二连接管道51、第一循环管路21、第五水泵53向空调末端1供冷,换热后的热水经第三连接管道52回到应急水槽5中。
上述操作模式,仅需要相应地开启或关闭各管道上的阀门即可实现。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专门的应急水槽5,应急水槽5为应急冷源,在供冷主机2、蓄冷供冷主机3不能供冷时可以使用应急水槽5向空调末端1应急供冷,通过设置蓄冷水槽4可以采用移峰填谷的方式节省电费,既能够满足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的供冷要求,也能够满足供冷主机2、蓄冷供冷主机3不能供冷时的安全要求。
图1所示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中的蓄冷水槽4的水位高于空调末端1的最高点的水位,蓄冷水槽4作为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的定压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蓄冷循环管路41上设置有第三水泵43。蓄冷循环管路41上可选择地设置有与第三水泵43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45。
供冷循环管路42上设置有第四水泵44。供冷循环管路42上可选择地设置有与第四水泵44并联的第二旁通管路46。
本实施例中,第一旁通管路45、第二旁通管路46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三水泵43可设置在热水出水管路411上,第一旁通管路45的两端位于第三水泵43的两侧,第一旁通管路45与第三水泵43并联。在蓄冷时,如需要采用第三水泵43,则关闭第一旁通管路45的阀门,第三水泵43为蓄冷循环管路41中的水提供动力。在蓄冷时,如采用第二水泵32为蓄冷循环管路41中的水提供动力,则开启第一旁通管路45的阀门,关闭第三水泵43。
第四水泵44可设置在冷水出水管路421上,第二旁通管路46的两端位于第四水泵44的两侧,第二旁通管路46与第四水泵44并联。在供冷时,如需要采用第四水泵44,则关闭第二旁通管路46的阀门,第四水泵44为供冷循环管路42中的水提供动力。在供冷时,如蓄冷水槽4离空调末端1较近,无需采用第四水泵44,则开启第二旁通管路46的阀门,关闭第四水泵4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包括有两台以上的蓄冷供冷主机3。每台蓄冷供冷主机3与空调末端1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二循环管路31。任意相邻的两台蓄冷供冷主机3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相邻的两台蓄冷供冷主机3之间可通过主机串联管道33串联连接。第二循环管路31上设置有与蓄冷供冷主机3并联的主机旁通管道34。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两台以上的蓄冷供冷主机3串联供冷/蓄冷或并联供冷/蓄冷,以满足各工况的需要,可以满足数据中心大温差的供冷需要,使得蓄冷水槽4的放冷温度与蓄冷温度的温差≥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蓄冷供冷主机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隔断蓄冷循环管路41和空调末端1的双安全阀门36。
其中,在蓄冷水槽4通过蓄冷供冷主机3蓄冷时,关闭双安全阀门36。
双安全阀门36包括两个安全阀361,其设置在蓄冷供冷主机3两端的第二循环管路31上。热水出水管路411与第二循环管路31的连接点位于蓄冷供冷主机3的进水口与该侧的双安全阀门36之间。冷水回流管路412与第二循环管路31的连接点位于蓄冷供冷主机3的出水口与该侧的双安全阀门36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当蓄冷水槽4通过蓄冷供冷主机3蓄冷时,关闭两侧的双安全阀门36,可以隔断蓄冷循环管路41和空调末端1的水路,可以防止空调末端1的管路中的水经蓄冷循环管路41回流到蓄冷水槽4中,提高了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供冷循环管路42上连接有第一换热器7。蓄冷水槽4通过第一换热器7向空调末端1供冷。
冷水出水管路421连接在第一下布水器4-2与第一换热器7的第二进水端71之间,热水回流管路422连接在第一上布水器4-1与第一换热器7的第二出水端72之间。
空调末端1的第一连接管道13经过第一换热器7。第一连接管道13上设置有第六水泵14和第四温度传感器15。第六水泵14用于为水的循环提供动力,第四温度传感器15用于监测第一连接管道13中的水的温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当蓄冷水槽4供冷时,蓄冷水槽4中的冷水经冷水出水管路421进入第一换热器7内,然后与第一连接管道13中的热水进行换热,第一连接管道13中的热水降温变为冷水,然后可经第一循环管路21进入空调末端1供冷,同时冷水出水管路421进入的冷水变为热水,然后经热水回流管路422回到蓄冷水槽4中。所以,蓄冷水槽4可以通过第一换热器7向空调末端1供冷,可以避免空调末端1的管路中的水经供冷循环管路42回流到蓄冷水槽4中,有效提高了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循环管路31上连接有第二换热器35,供冷循环管路42与第二换热器35连通。
蓄冷供冷主机3能够通过第二换热器35向空调末端1供冷。
蓄冷水槽4能够通过第二换热器35向空调末端1供冷。
空调末端1的第一连接管道13经过第二换热器35。第一连接管道13上设置有第六水泵14和第四温度传感器15。第六水泵14用于为水的循环提供动力,第四温度传感器15用于监测第一连接管道13中的水的温度。
蓄冷供冷主机3的出水端与第二换热器35的进水端351连接,蓄冷供冷主机3的进水端与第二换热器35的出水端352连接。蓄冷供冷主机3供冷时,冷水从进水端351进入第二换热器35内,然后与第一连接管道13中的热水换热,蓄冷供冷主机3可以通过第二换热器35向空调末端1供冷。
冷水出水管路421连接在第一下布水器4-2与第二换热器35的进水端351之间,热水回流管路422连接在第一上布水器4-1与第二换热器35的出水端352之间。蓄冷水槽4供冷时,冷水从进水端351进入第二换热器35内,然后与第一连接管道13中的热水换热,蓄冷水槽4可以通过第二换热器35向空调末端1供冷。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通过在第二循环管路31上连接有第二换热器35,蓄冷供冷主机3可以通过第二换热器35向空调末端1供冷,实现了蓄冷供冷主机3的水路与空调末端1的水路隔离,蓄冷水槽4也可以通过第二换热器35向空调末端1供冷,可以避免空调末端1的管路中的水经供冷循环管路42回流到蓄冷水槽4中,有效提高了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蓄冷水槽4的进水端与出水端分别设置有压力监测装置49,蓄冷水槽4的出水端设置有电动阀门48。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在蓄冷水槽4蓄冷或放冷时,先观察压力监测装置49的数值,只有当压力监测装置49所监测到的压力符合安全范围时,才开始打开电动阀门48,进行蓄冷水槽4的蓄冷或放冷操作,进一步提高了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该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还包括有控制器8。
蓄冷供冷主机3的进水端设置有温度监测装置。
温度监测装置和电动阀门48分别与控制器8信号连接。
控制器8可以为芯片或CPU,其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控制器8与供冷主机2、蓄冷供冷主机3信号连接,可以控制供冷主机2、蓄冷供冷主机3的自动开关。
温度监测装置为温度传感器,其安装在蓄冷供冷主机3的进水管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在蓄冷水槽4通过蓄冷供冷主机3蓄冷时,如温度监测装置监测到进入蓄冷供冷主机3的水的温度与热水出水管路411中的水的温度基本一致或温差小于预设值时,则控制器8自动关闭蓄冷供冷主机3,停止蓄冷。
在采用图1所示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时,蓄冷水槽4作为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的定压点。在蓄冷水槽4开始放冷时,先开启蓄冷供冷主机3,冷水经过蓄冷供冷主机3。在蓄冷供冷主机3的进水端的温度监测装置监测到进入蓄冷供冷主机3的水温达到第一温度值时(例如,空调末端1所需的水温为4℃,第一温度值为4.5℃),则关闭蓄冷供冷主机3,打开主机旁通管道34上的阀门,使得冷水不经过蓄冷供冷主机3,实现向空调末端1供冷的冷水的温度波动较小。
在蓄冷水槽4放冷快结束时,温度监测装置监测到蓄冷水槽4放出的冷水温度达到第二温度值时(例如,水温为5℃),表示蓄冷水槽4中的冷量快放完了,则关闭主机旁通管道34上的阀门,水进入蓄冷供冷主机3中,启动蓄冷供冷主机3,当蓄冷供冷主机3的负荷达到预设范围时(例如,预设范围是指:蓄冷供冷主机3的负载的60-70%),则表示蓄冷供冷主机3向空调末端1供给的冷水温度符合要求,结束放冷,全靠蓄冷供冷主机3供冷,实现向空调末端1供冷的冷水的温度波动较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6所示,蓄冷水槽4中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0、应急水槽5中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50、供冷循环管路42上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47。
第一温度传感器40、第二温度传感器50和第三温度传感器47分别与控制器8信号连接。
可以在蓄冷水槽4的下部、中部和上部分别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40,以监测各水温层的水温。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在蓄冷水槽4放冷时,控制器8可以根据蓄冷水槽4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0的温度信号来控制供冷主机2和/或蓄冷供冷主机3的开关,以及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47的温度信号来控制电动阀门48的开度。
例如,当第一温度传感器40监测到蓄冷水槽4中底层水的水温低于第一预设值时(例如水温≤5℃),控制器8控制供冷主机2、蓄冷供冷主机3关闭,仅靠蓄冷水槽4中的冷量供给即可满足空调末端1的供冷需求。
当第一温度传感器40监测到蓄冷水槽4中底层水的水温在第二预设值范围内时(例如5℃<水温≤6℃),控制器8可以控制供冷主机2和/或蓄冷供冷主机3开启,控制供冷主机2和/或蓄冷供冷主机3与蓄冷水槽4同时向空调末端供冷。
当第一温度传感器40监测到蓄冷水槽4中底层水的水温高于第三预设值时(例如水温>6℃),控制器8可以控制供冷主机2和/或蓄冷供冷主机3开启,蓄冷水槽4两端的电动阀门48关闭,供冷主机2和/或蓄冷供冷主机3向空调末端供冷。
如此设置,可以降低蓄冷水槽4在放冷开始、结束的过程中及启动供冷主机2和/或蓄冷供冷主机3供冷的过程中水温波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在蓄冷水槽4蓄冷时,当第一温度传感器40监测到蓄冷水槽4中上层水的温度达到第四预设值时(例如水温≤5℃),控制器8控制蓄冷供冷主机3关闭,蓄冷完成。此时,布置在蓄冷水槽4上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0与布置在蓄冷供冷主机3的进水端的温度监测装置可以同时工作,无论温度监测装置还是蓄冷水槽4上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0先向控制器8发出相应的信号,则控制器8都会自动停止蓄冷供冷主机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水供给系统6。
冷却水供给系统6通过第三换热器61向应急水槽5和/或空调末端1供冷。
冷却水供给系统6是制冷主机必备的系统,其包括冷却塔、冷却水泵等,其为现有技术中的内容,为了简化,本申请图中仅给出示意图,并未详细画出各部件。
冷却水供给系统6为室外的冷水供给系统,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例如低于6℃时,冷却水供给系统6可向应急水槽5和/或空调末端1供冷,可以节省用电。
冷却水供给系统6中包括有第三换热器61,第三换热器61的进水端通过第四连接管道62与空调末端1的第一出水端12或第一循环管路21连接,第三换热器61的出水端通过第五连接管道63与空调末端1的第一进水端11或第一循环管路21或应急水槽5的进水端连接。
冷却水供给系统6可以通过第三换热器61与第一循环管路21中的水换热,然后通过第一循环管路21向应急水槽5和/或空调末端1供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包括两个以上并联连接的应急水槽5,提高应急供冷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包括两个以上并联连接蓄冷水槽4,提高蓄水能力,利于节约电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低电价时段,蓄冷水槽4蓄冷,在高电价时段,蓄冷水槽4放冷,通过移峰填谷的方式,可以为用户节约电费。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末端、至少一台供冷主机、至少两台蓄冷供冷主机、至少一个蓄冷水槽和至少一个应急水槽;
所述供冷主机与所述空调末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水泵;
所述蓄冷供冷主机连接有能够向所述空调末端供冷的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所述蓄冷水槽与所述蓄冷供冷主机之间连接有蓄冷循环管路;
所述蓄冷水槽上连接有能够向所述空调末端供冷的供冷循环管路;
所述应急水槽与所述空调末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水槽与所述空调末端连接方式为并联,且所述应急水槽的出水端与所述空调末端的第一进水端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五水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水泵,所述蓄冷循环管路上可选择地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水泵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
所述供冷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四水泵,所述供冷循环管路上可选择地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水泵并联的第二旁通管路;
每台所述蓄冷供冷主机与所述空调末端之间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任意相邻的两台所述蓄冷供冷主机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供冷主机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隔断所述蓄冷循环管路和所述空调末端的管路的双安全阀门;
其中,在所述蓄冷水槽通过所述蓄冷供冷主机蓄冷时,关闭所述双安全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循环管路上连接有第一换热器;
所述蓄冷水槽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向所述空调末端供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上连接有第二换热器,所述供冷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
所述蓄冷供冷主机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向所述空调末端供冷;
所述蓄冷水槽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向所述空调末端供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水槽的进水端与出水端分别设置有压力监测装置,所述蓄冷水槽的进、出水端设置有电动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有控制器;
所述蓄冷供冷主机的进水端设置有温度监测装置;
所述温度监测装置和所述电动阀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水槽中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应急水槽中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供冷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冷却水供给系统;
所述冷却水供给系统通过第三换热器向所述应急水槽和/或所述空调末端供冷。
CN202022117883.8U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 Active CN213514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7883.8U CN213514215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7883.8U CN213514215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14215U true CN213514215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49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17883.8U Active CN213514215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142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60703B2 (ja) 燃料電池冷却系の凍結防止装置
CN107732371B (zh) 储热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12721736A (zh) 一种具有冷却和灭火功能的一体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2178846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05103578A1 (en) The non-intrusive and extended use of water reservoirs in buildings as thermal storage for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EP3915814B1 (en)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vehicle
CN109841928B (zh) 电池加热方法
CN110920347B (zh) 车辆空调系统及其冷凝水再利用系统
CN213514215U (zh) 一种设置有应急水槽的空调系统
CN105241108B (zh) 模块化热水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379633A (zh) 一种户用储能设备的热管理系统
CN215850843U (zh) 一种p1+p3构架suv电池冷却及加热水路结构
CN213066431U (zh) 一种具有防冻功能的新风机
CN11101658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2092658A (zh) 中央液冷快充电站系统
CN114076341A (zh) 数据中心热回收系统
CN109611995A (zh) 一种双回路蓄能水箱
CN220914370U (zh)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7952424U (zh) 一种电极锅炉供热调峰系统
CN219191861U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15989151U (zh) 一种电池包冷却液自动排空装置
CN213261997U (zh) 中央液冷快充电站系统
CN217197692U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模块化综合热管理系统
CN216650341U (zh) 数据中心
CN217507471U (zh) 一种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