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14110U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14110U
CN213514110U CN202022198467.5U CN202022198467U CN213514110U CN 213514110 U CN213514110 U CN 213514110U CN 202022198467 U CN202022198467 U CN 202022198467U CN 213514110 U CN213514110 U CN 213514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floor type
module
cyclon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84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强
陈良锐
毛先友
张滔
丁鹏垒
陈志航
汪先送
周何杰
周向阳
蔡序杰
王清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984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14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14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14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及旋流模块,壳体具有风道及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旋流模块活动设于壳体上;其中,旋流模块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旋流模块位于壳体的内壁与风道的外壁之间,且与壳体的内壁间隔,在第二位置,旋流模块位于出风口处,以供穿过其的气流扩散吹出。上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可以有效避免旋流模块干涉在壳体的内壁增设加强板和/或显示盒,可以有效避免与旋流模块位置对应的壳体处出现弯曲变形的问题以及无法显示或显示面积不够的问题。

Description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与壳体转动连接的开关门以及沿壳体的周向可移动地设在壳体上的旋流模块。在关机状态下,开关门关闭位于壳体上的出风口,旋流模块贴于壳体的内壁上,并与出风口相互独立,不遮挡出风口。在无风感送风模式下,开关门位于出风口的外侧,旋流模块的至少部分位于出风口的外侧,开关门、旋流模块位于出风口的外侧的部分和出风口所在的平面之间围成送风空间,送风空间的截面大致呈三角形。换热后的气流经出风口流入送风空间,旋流模块适于使从送风空间吹出的气流扩散流动,从而降低送风距离和风流流量,形成无风感。
在上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中,旋流模块紧贴壳体的内壁设置,旋流模块的存在会限制在壳体的内壁增设加强板和/或显示盒,导致无法在壳体的内壁增设加强板和/或显示盒,与旋流模块位置对应的壳体部分存在容易弯曲变形的问题以及无法显示或显示面积不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与旋流模块位置对应的壳体部分存在容易弯曲变形的问题和/或无法显示或显示面积不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具有风道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以及
旋流模块,活动设于所述壳体上;
其中,所述旋流模块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旋流模块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风道的外壁之间,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隔,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旋流模块位于所述出风口处,以供穿过其的气流扩散吹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蜗壳与蜗舌,所述蜗壳与所述蜗舌围合形成所述风道;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旋流模块邻近所述蜗壳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旋流模块更靠近所述风道的外壁。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旋流模块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与所述风道的外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旋流模块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且所述旋流模块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与所述风道的外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旋流模块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流模块包括安装架及旋流扇叶,所述安装架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旋流扇叶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流扇叶能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旋转。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安装架包括迎风面及与所述迎风面相背的出风面,所述旋流模块还包括防护格栅,所述防护格栅设于所述出风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流模块还包括灯带,所述灯带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并环绕所述旋流扇叶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旋流模块关闭所述出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开关门,所述开关门活动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开关门能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
其中,在所述开关门打开所述出风口时,所述旋流模块能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开关门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旋流模块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所述风道组件、所述旋流模块及所述开关门均为两个,并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在所述壳体的周向上,所述前面板位于两个所述出风口之间,在两个所述旋流模块均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两个所述旋流模块位于所述前面板与两个所述风道组件围合形成的收容空间内。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开关门打开所述出风口时,所述开关门位于所述壳体外。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开关门打开所述出风口时,在所述壳体的周向上,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开关门与所述前面板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上下方向上,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
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新风组件,所述壳体的中部的前侧和/或左右两侧具有新风出风口;
或者,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净化组件,所述壳体的中部的前侧和/或左右两侧具有空气净化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上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在上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中,在旋流模块处于第一位置时,旋流模块位于壳体的内壁与风道组件的外壁之间,且与壳体的内壁间隔,可以有效避免旋流模块干涉在壳体的内壁增设加强板和/或显示盒,非常便于在与旋流模块位置对应的壳体的内壁处增设加强板和/或显示盒,与旋流模块位置对应的壳体的内壁处增设了加强板和/或显示盒后,可以有效避免与旋流模块位置对应的壳体处出现弯曲变形的问题以及无法显示或显示面积不够的问题。
同时在上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中,在旋流模块处于第二位置时,旋流模块位于出风口处,以供气流扩散吹出,从而降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距离和气流流量,形成无风感,也即在旋流模块处于第二位置时,上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无风感模式。在旋流模块处于第一位置时,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正常出风,也即在旋流模块处于第一位置时,上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正常出风模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3为沿图2中的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沿图2中的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沿图2中的C-C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在开关门处于打开且旋流模块处于第一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8为沿图7中的D-D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沿图7中的E-E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在开关门处于打开且旋流模块处于第二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12为沿图11中的F-F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沿图11中的G-G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所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旋流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旋流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所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旋流模块的爆炸图;
图17为图1所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旋流模块、开关门及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所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旋流模块、开关门及驱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所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所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驱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所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709977530000041
Figure BDA000270997753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包括壳体200、风道组件300、换热组件400以及旋流模块500。
壳体200具有进风口202及出风口204。
风道组件300及换热组件400均设于壳体200内。风道组件300连通进风口202及出风口204。风道组件300包括蜗壳310、蜗舌320及风机330。蜗壳310与蜗舌320配合形成风道302,风道302连通进风口202及出风口204。风机330设于风道302内。在风机330的作用下,室内气流通过进风口202流入壳体200内,与换热组件400换热后,通过出风口204排入室内,从而调节室内的温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风机330为惯流风机。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下方向上,出风口204位于壳体200的上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口204也位于壳体200的中部、下部、顶部等。
在本实施例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设于壳体200内的新风组件或空气净化组件。壳体200的中部具有新风出风口206或空气净化出风口206。如此,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还具有新风或空气净化功能。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00的中部的前侧及左右两侧均具有新风出风口206或空气净化出风口206。
旋流模块500活动设于壳体200上。其中,旋流模块500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如图3-图9所示,在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一位置时,旋流模块500位于壳体200的内壁200a与风道组件300的外壁300a之间,且与壳体200的内壁200a间隔;如图10-图13所示,在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二位置时,旋流模块500位于出风口204处,以供穿过其的气流扩散吹出。
相关技术中,旋流模块紧贴壳体的内壁设置,旋流模块会限制在壳体的内壁增设加强板和/或显示盒,导致无法在壳体的内壁增设加强板和/或显示盒,与旋流模块位置对应的壳体部分、存在容易弯曲变形的问题以及无法显示或显示面积不够的问题。
而在上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中,在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一位置时,旋流模块500位于壳体200的内壁200a与风道组件300的外壁300a之间,且与壳体200的内壁200a间隔,可以有效避免旋流模块500干涉在壳体200的内壁200a增设加强板和/或显示盒,非常便于在与旋流模块500位置对应的壳体200的内壁200a处增设加强板和/或显示盒,与旋流模块500位置对应的壳体200的内壁200a处增设了加强板和/或显示盒后,可以有效避免与旋流模块500位置对应的壳体200处出现弯曲变形的问题以及无法显示或显示面积不够的问题。
同时在上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中,如图10-图13所示,在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二位置时,旋流模块500位于出风口204处,以供气流扩散吹出,从而降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的送风距离和气流流量,形成无风感,也即在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二位置时,上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具有无风感模式。而如图6-图9所示,在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一位置时,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可以实现正常出风,也即在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一位置时,上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具有正常出风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9所示,在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一位置时,旋流模块500邻近蜗舌320设置,旋流模块500靠近出风口204的一侧不凸出于蜗壳310的端面。如此,在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一位置时,可以避免旋流模块500干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的正常出风模式的出风。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一位置时,旋流模块500靠近出风口204的一侧与蜗壳310的端面齐平。如此,可以确保旋流模块500的运动路程较小,而且对收容处于第一位置的旋流模块500的空间的要求也相对较低。
在本实施例中,在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一位置时,旋流模块500更靠近风道302的外壁300a,也即相对于壳体200的内壁200a,旋流模块500更靠近蜗壳310。如此,可以进一步有效避免旋流模块500干涉在壳体200的内壁200a增设加强板和/或显示盒。
在本实施例中,在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一位置时,旋流模块500靠近出风口204的一侧与风道302的外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旋流模块500靠近出风口204的一侧与壳体200的内壁200a之间的距离,且旋流模块500远离出风口204的一侧与风道302的外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旋流模块500远离出风口204的一侧与壳体200的内壁200a之间的距离。
也即,在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一位置时,当以旋流模块500靠近出风口204的一侧为观察对象时,旋流模块500与风道302的外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旋流模块500与壳体200的内壁200a之间的距离,而当以旋流模块500远离出风口204的一侧为观察对象时,旋流模块500与风道302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也小于旋流模块500与壳体200的内壁200a之间的距离。如此,可以进一步有效避免旋流模块500干涉在壳体200的内壁200a增设加强板和/或显示盒。
相关技术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与壳体转动连接的开关门以及沿壳体的周向可移动地设在壳体上的旋流模块。在关机状态下,开关门关闭位于壳体上的出风口,旋流模块贴于壳体的内壁上,并与出风口相互独立,不遮挡出风口。在无风感送风模式下,开关门位于出风口的外侧,旋流模块的至少部分位于出风口的外侧,开关门、旋流模块位于出风口的外侧的部分和出风口所在的平面之间围成送风空间,送风空间的截面大致呈三角形。换热后的气流经出风口流入送风空间,旋流模块适于使从送风空间吹出的气流扩散流动,从而降低送风距离和气流流量,形成无风感。虽然上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能够实现无风感,但上述旋流模块需要与开关门搭接配合来实现无风感,导致上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实现无风感的可靠性、可行性有待提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图13所示,在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二位置时,旋流模块500关闭出风口204。如此,上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不需要与开关门搭接配合,即可实现无风感,上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实现无风感的可靠性、可行性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图16所示,旋流模块500包括安装架510及旋流扇叶520。安装架510具有气流通道510a。旋流扇叶520设于气流通道510a内。其中,旋流扇叶520指的是,旋流扇叶520的叶片呈弯曲状,或与进风方向呈夹角设置,则使得经过旋流扇叶520的气流形成旋流,或使得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不一致。上述包括安装架510及旋流扇叶520的旋流模块500,相较于包括散风格栅的旋流模块或者包括微孔板的旋流模块,能够更有效打散和搅动出风气流,使得出风更加柔和,且风阻和风损小,可有效提升无风感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气流通道510a为多个,多个气流通道510a沿安装架510的长度方向(也即上下方向)间隔排布。旋流扇叶520的数目与气流通道510a的数目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如此,可以增大无风感的出风面积,从而有效提升无风感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旋流扇叶520转动安装于气流通道510a处。例如,可以通过电机驱动旋流扇叶520转动。如此,还可以进一步增加无风感模式的散流方向及散流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无风感模式的舒适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旋流扇叶520可以固定安装于气流通道510a。
在本实施例中,在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二位置时,安装架510包括迎风面512及与迎风面512相背的出风面514。旋流模块500还包括防护格栅530。防护格栅530设于安装架510的出风面514上。设置防护格栅530,可以有效避免手指通过气流通道510a伸入风道组件300而触碰到风机330,起防护作用。需要说明的是,防护格栅530与散风格栅的主要区别在于间距,一般情况下,散风格栅的间距小于等于5mm,可以起到发散气流的作用,而防护格栅530的间距大通常于5mm,起防护作用。当旋流模块500为包括散风格栅的旋流模块或者包括微孔板的旋流模块时,防护格栅530可以省略。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格栅530与安装架510一体成型。如此,便于制作旋流模块500。
在本实施例中,旋流模块500还包括灯带540。灯带540的数目与旋流扇叶520的数目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灯带540设于气流通道510a内,并环绕旋流扇叶520设置。灯带540发光可以指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是否处于无风感模式,起到提示作用,更方便用户使用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而且可以提高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的外观美观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9所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开关门600。开关门600活动设于壳体200上,开关门600能打开或关闭出风口204。其中,如图6-图13所示,在开关门600打开出风口204时,旋流模块500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如图1-图5所示,在开关门600关闭出风口204时,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一位置,此时,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处于关机状态。设置开关门600可以在关机状态下更好的保护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的内部器件。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204、风道组件300、旋流模块500及开关门600均为两个,并一一对应设置。如此,可以进一步增大无风感的出风面积,提升无风感的出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00包括前面板210。在壳体200的周向上,前面板210位于两个出风口204之间。如图1-图9所示,在两个旋流模块500均处于第一位置时,两个旋流模块500位于前面板210与两个风道组件300围合形成的收容空间10a内。此时,与旋流模块500位置对应的壳体200即为前面板210,由于相对于前面板210,旋流模块500更靠近风道组件300的外壁300a,可以有效避免旋流模块500干涉在前面板210上增设加强板和/或显示盒。
在本实施例中,在旋流模块500处于第一位置时,迎风面512靠近出风口204的一侧与蜗壳310的外壁(风道组件300的外壁300a)之间的距离小于迎风面512远离出风口204的一侧与蜗壳310的外壁之间的距离。如此,更便于旋流模块500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13所示,当开关门600打开出风口204时,开关门600位于壳体200外,且在壳体200的周向上,出风口204位于开关门600与前面板210之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两个开关门600均打开出风口204时,两个开关门600位于前面板210的左右两侧。如此,可以避免开关门600占用壳体200的内部空间,且可以避免开关门600干扰前面板210的显示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9及图13所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驱动组件700。驱动组件70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710、第一转臂720、第二驱动装置730及第二转臂740。
第一驱动装置710设于壳体200上。第一转臂720连接第一驱动装置710与旋流模块500。第一驱动装置710通过第一转臂720驱动旋流模块50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第二驱动装置730设于壳体200上。第二转臂740连接第二驱动装置730与开关门600。第二驱动装置730通过第二转臂740驱动开关门600打开或关闭出风口204。其中,在出风口204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第一转臂720与第二转臂740存在高度差。如此,可以有效避免旋流模块500的运动与开关门600的运动发生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图17-图21所示,驱动组件700还包括设于壳体200上的安装装置750。第一驱动装置710与第二驱动装置730均设于安装装置750上,也即第一驱动装置710与第二驱动装置730通过安装装置750连接在一起。通过安装装置750将第一驱动装置710与第二驱动装置730同时设置于壳体200上,相对于将第一驱动装置710与第二驱动装置730分别设置于壳体200上,操作更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装置750包括第一盒体752、第二盒体754及安装座756。在出风口204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第一盒体752与第二盒体754分别设于安装座756的两端,且第一盒体752位于第二盒体754的下方。第一转臂720设于第一盒体752的上侧板上,第二转臂740设于第二盒体754的上侧板上。如此,非常便于使得第一转臂720与第二转臂740在上下方向上存在高度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710包括第一齿轮712、第一齿条714、第一电机716及第一连接件718。第一齿轮712与第一齿条714均设于第一盒体752内,且第一齿轮712与第一齿条714啮合。第一电机716位于第一盒体752外,并设于第一盒体752的下侧板上。第一电机716的输出轴穿设于第一盒体752的下侧板,并与第一齿轮712连接。第一盒体752的上侧板上开设有第一滑槽752a。第一连接件718穿设于第一滑槽752a上,并连接第一转臂720与第一齿条714。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718包括第一连接柱7182及第一连接板7184。第一连接柱7182穿设于第一滑槽752a上,且一端与第一齿条714连接,另一端与位于第一盒体752外的第一连接板7184连接。第一连接板7184与第一转臂72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730包括第二齿轮732、第二齿条734、第二电机736及第二连接件738。第二齿轮732与第二齿条734设于第二盒体754内,且第二齿轮732与第二齿条734啮合。第二电机736位于第二盒体754外,并设于第二盒体754的下侧板上。第二电机736的输出轴穿设于第二盒体754的下侧板,并与第二齿轮732连接。第二盒体754的上侧板上开设有第二滑槽754a。第二连接件738穿设于第二滑槽754a上,并连接第二转臂740与第二齿条734。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738包括第二连接柱7382及第二连接板7384。第二连接柱7382穿设于第二滑槽754a上,且一端与第二齿条734连接,另一端与位于第二盒体752外的第二连接板7384连接。第二连接板7384与第二转臂74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旋流模块500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驱动装置710,与同一旋流模块500对应的多个第一驱动装置710沿旋流模块500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间隔排布。设置多个第一驱动装置710可以使得旋流模块500的运动更平稳。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旋流模块500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一驱动装置710,两个第一驱动装置710分别位于旋流模块500的两端。
每一开关门600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驱动装置730,与同一开关门600对应的多个第二驱动装置730沿开关门600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间隔排布。设置多个第二驱动装置730可以使得开关门600的运动更平稳。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开关门600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二驱动装置730,两个第二驱动装置730分别位于开关门600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00开设有避让槽208,避让槽208用于在开关门600关闭出风口204时,避让第二转臂740,也即收容第二转臂740。如此,开关门600能很好的关闭出风口204。避让槽208的数目与第二转臂740的数目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00包括面框及设于面框外的面板。进风口202、出风口204和新风出风口206(或空气净化出风口206)均贯穿面框及面板。旋流模块500及驱动组件700均设于面框上。面板包括前面板21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以及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与上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通过冷媒管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风道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以及
旋流模块,活动设于所述壳体上;
其中,所述旋流模块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旋流模块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风道的外壁之间,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隔,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旋流模块位于所述出风口处,以供穿过其的气流扩散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蜗壳与蜗舌,所述蜗壳与所述蜗舌围合形成所述风道;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旋流模块邻近所述蜗壳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旋流模块更靠近所述风道的外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旋流模块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与所述风道的外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旋流模块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且所述旋流模块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与所述风道的外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旋流模块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模块包括安装架及旋流扇叶,所述安装架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旋流扇叶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扇叶能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旋转。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安装架包括迎风面及与所述迎风面相背的出风面,所述旋流模块还包括防护格栅,所述防护格栅设于所述出风面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模块还包括灯带,所述灯带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并环绕所述旋流扇叶设置。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旋流模块关闭所述出风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开关门,所述开关门活动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开关门能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
其中,在所述开关门打开所述出风口时,所述旋流模块能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开关门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旋流模块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道组件,所述出风口、所述风道组件、所述旋流模块及所述开关门均为两个,并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在所述壳体的周向上,所述前面板位于两个所述出风口之间,在两个所述旋流模块均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两个所述旋流模块位于所述前面板与两个所述风道组件围合形成的收容空间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开关门打开所述出风口时,所述开关门位于所述壳体外。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开关门打开所述出风口时,在所述壳体的周向上,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开关门与所述前面板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上下方向上,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
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新风组件,所述壳体的中部的前侧和/或左右两侧具有新风出风口;
或者,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净化组件,所述壳体的中部的前侧和/或左右两侧具有空气净化出风口。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202022198467.5U 2020-09-29 2020-09-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3514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8467.5U CN213514110U (zh) 2020-09-29 2020-09-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8467.5U CN213514110U (zh) 2020-09-29 2020-09-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14110U true CN213514110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64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8467.5U Active CN213514110U (zh) 2020-09-29 2020-09-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141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1106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068050B (zh) 用于柜式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和柜式空调器
CN107741052B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735189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386908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3630890U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1351411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819684U (zh) 空调柜机
CN21251147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744829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0601949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319904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5264593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2319867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CN211177348U (zh)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CN211650500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1011641U (zh) 整体式空调
CN108375108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3803797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4060913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CN112484156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27286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618758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019968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CN21083226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