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13887U - 燃烧器及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及热水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13887U CN213513887U CN202022231280.0U CN202022231280U CN213513887U CN 213513887 U CN213513887 U CN 213513887U CN 202022231280 U CN202022231280 U CN 202022231280U CN 213513887 U CN213513887 U CN 2135138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zzle
- wall
- combustion chamber
- nozzles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燃烧器及热水器,其中,所述燃烧器包括:前壁,所述前壁上设有前喷嘴;后壁,与所述前壁相对设置,所述后壁上设有后喷嘴;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侧喷嘴;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侧喷嘴,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前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后壁围合形成燃烧室,所述前喷嘴、所述后喷嘴、所述第一侧喷嘴以及所述第二侧喷嘴均朝向所述燃烧室喷射气体。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前壁、后壁、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围合形成燃烧器的壳体的四个侧壁,分别在四个侧壁上设置喷嘴,使四个方向同时向燃烧室内喷射气体,以使燃烧室内气体燃烧相对更加均匀,进而提升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热水器中,喷嘴由下向上喷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在燃烧室内燃烧形成高温烟气,高温烟气向上运动过程中,对热水器的换热管进行换热,实现热水输出。由于可燃气体向上喷射,同时高温烟气会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使得高温烟气会将部分可燃气体向上带入换热腔室,可燃气体不能充分燃烧,造成有害气体排放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燃烧器及热水器,旨在改善现有的热水器燃烧室燃烧不均匀导致的有害气体排放增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燃烧器,用于热水器,所述燃烧器包括:
前壁,所述前壁上设有前喷嘴;
后壁,与所述前壁相对设置,所述后壁上设有后喷嘴;
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侧喷嘴;以及
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侧喷嘴,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前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后壁围合形成燃烧室,所述前喷嘴、所述后喷嘴、所述第一侧喷嘴以及所述第二侧喷嘴均朝向所述燃烧室喷射气体。
可选地,所述前喷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前喷嘴与所述后喷嘴的轴线相互错开设置。
可选地,所述前喷嘴的数量不少于12个,且不多于24个,所述前喷嘴的内径不小于3.6mm,且不大于7mm,相邻的所述前喷嘴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40mm;和/或
所述后喷嘴的数量不少于12个,且不多于24个,所述后喷嘴的内径不小于3.6mm,且不大于7mm,相邻的所述后喷嘴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40mm。
可选地,所述前喷嘴的数量为x,所述后喷嘴的数量为y,其中,x=y,或者,x=y+1。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喷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侧喷嘴与所述第二侧喷嘴的轴线相互错开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喷嘴的数量不少于2个,且不多于4个,所述第一侧喷嘴的内径不小于3.6mm,且不大于7mm,相邻的所述第一侧喷嘴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40mm;和/或
所述第二侧喷嘴的数量不少于2个,且不多于4个,所述第二侧喷嘴的内径不小于3.6mm,且不大于7mm,相邻的所述第二侧喷嘴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40mm。
可选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
进气罩,所述进气罩形成有进气腔和连通所述进气腔的进气管;
其中,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前壁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所述前喷嘴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
和/或,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后壁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所述后喷嘴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
和/或,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第一侧壁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所述第一侧喷嘴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
和/或,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第二侧壁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所述第二侧喷嘴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进气腔内设置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将所述进气腔分隔形成靠近所述进气管的第一腔室和远离所述进气管的第二腔室,所述扰流板上设有过流孔;
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前壁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时,所述前喷嘴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后壁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时,所述后喷嘴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第一侧壁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时,所述第一侧喷嘴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第二侧壁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时,所述第二侧喷嘴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进气管形成的气流通道方向垂直于所述扰流板的长度方向,靠近所述进气管的过流孔的有效过流面积为第一面积,远离所述进气管的过流孔的有效过流面积为第二面积,所述第一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面积。
可选地,所述扰流板呈波浪状结构,所述过流孔设于所述扰流板的上升表面或下降表面上。
可选地,自所述进气管向所述扰流板方向,所述第一腔室的有效过流面积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导热管,所述导热管靠近所述前壁和/或所述后壁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热管靠近所述前壁和/或所述后壁朝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设置。
可选地,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的旁侧分别设有导热管,靠近所述前壁的导热管与靠近所述后壁的导热管相互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凸包,所述凸包内形成有中空的腔室,靠近所述前壁的导热管通过所述凸包与靠近所述后壁的导热管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
预加热器,所述预加热器用于将气体预热至目标温度后输送至所述燃烧室;
其中,通过所述前喷嘴、所述后喷嘴、所述第一侧喷嘴和所述第二侧喷嘴分别向所述燃烧室喷射燃气和/或空气,使得所述燃烧室内进行高温空气燃烧反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热水器,所述热水器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前壁、后壁、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围合形成燃烧器的壳体的四个侧壁,分别在四个侧壁上设置喷嘴,使四个方向同时向燃烧室内喷射气体,以使燃烧室内气体燃烧相对更加均匀,进而提升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烧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喷嘴出口截面仿真速度云图;
图3为第一喷嘴截面仿真速度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扰流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前壁 | 11 | 前喷嘴 |
12 | 前卡位槽 | 20 | 后壁 |
21 | 后喷嘴 | 22 | 后卡位槽 |
30 | 第一侧壁 | 31 | 第一侧喷嘴 |
32 | 凸包 | 40 | 第二侧壁 |
41 | 第二侧喷嘴 | 50 | 燃烧室 |
60 | 进气罩 | 61 | 前盖板 |
62 | 出气孔 | 63 | 后盖板 |
64 | 侧围板 | 65 | 进气管 |
66 | 扰流板 | 67 | 过流孔 |
70 | 导热管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烧器,用于热水器,尤其适用于采用高温空气燃烧的燃气热水器以及其他使用燃气燃烧产生高温热水进行家庭沐浴及采暖等使用的相关产品和设备,以下为方便理解,以应用于热水器为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包括:前壁10,所述前壁10上设有前喷嘴 11;后壁20,与所述前壁10相对设置,所述后壁20上设有后喷嘴21;第一侧壁30,所述第一侧壁30上设置有第一侧喷嘴31;第二侧壁40,与所述第一侧壁3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40上设置有第二侧喷嘴41,所述第一侧壁30、所述前壁10、所述第二侧壁40以及所述后壁20围合形成燃烧室50,所述前喷嘴11、所述后喷嘴21、所述第一侧喷嘴31以及所述第二侧喷嘴41 均朝向所述燃烧室50喷射气体。
所述燃烧器由前壁10、后壁20、第一侧壁30以及第二侧壁40围合形成中空腔室,所述中空腔室作为所述燃烧室50,所述燃烧室50用于形成供气体燃烧的空间。所述前喷嘴11、后喷嘴21、第一侧喷嘴31、第二侧喷嘴41分别向所述燃烧室50内喷射气体,以使所述燃烧室50内气体燃烧。所述燃烧室50内可以输入空气,同时通过所述前喷嘴11、后喷嘴21、第一侧喷嘴31、第二侧喷嘴41分别向所述燃烧室50内喷射可燃气体,也可以在所述燃烧室 50内输入可燃气体,同时前喷嘴11、后喷嘴21、第一侧喷嘴31、第二侧喷嘴41分别向所述燃烧室50内喷射空气,以使所述燃烧室50内点火之后燃烧形成高温烟气。为方便描述,以下以所述前喷嘴11、后喷嘴21、第一侧喷嘴 31、第二侧喷嘴41分别向所述燃烧室50内喷射燃气或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所述燃烧室50内具有空气为例进行描述。
由于所述前喷嘴11、后喷嘴21、第一侧喷嘴31以及第二侧喷嘴41同时向所述燃烧室50内喷射气体,使所述燃烧室50内的气体燃烧形成高温烟气。喷射的气流能够分散地与燃烧室50内的空气相混合,进而使得燃烧室50内可燃气体分散更加均匀,燃烧也相对更加充分。
由于所述前壁10与所述后壁20相对设置,所述前喷嘴11所喷射的气体燃烧形成的外焰能够对靠近所述后壁20的气体进行加热,以使靠近所述后壁 20的气体也能够加快燃烧,进而可以提升所述燃烧室50内燃烧的均匀性。所述后喷嘴21所喷射的气体形成的火焰也相应地可以对靠近所述前壁10的气体进行加热,通过使燃烧室50内的气体均匀燃烧,能够有效提升燃气的利用效率,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同理,所述第一侧喷嘴31和所述第二侧喷嘴41 也能够提升靠近所述第一侧壁30和所述第二侧壁40的气体的燃烧效率。
通过使气体在所述燃烧室50内均匀燃烧,能够使燃气的利用效率更高,并且在燃烧室50内形成温度较为均匀的高温烟气,当高温烟气用于热水器的热交换时,其加热的均匀性更好,有助于提升热水器的热水温度均匀性,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为了提升燃烧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还包括:预加热器,所述预加热器用于将气体预热至目标温度后输送至所述燃烧室50;其中,通过所述前喷嘴11、所述后喷嘴21、所述第一侧喷嘴31和所述第二侧喷嘴41分别向所述燃烧室50喷射燃气和/或空气,使得所述燃烧室50内进行高温空气燃烧反应。
高温空气燃烧(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称为“温和与深度低氧稀释燃烧”,简称柔和燃烧是一种新型的燃烧方式,又称MILD燃烧。该燃烧的主要特点是: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高温低氧(温度主要在600-1200摄氏度,氧气浓度为3%~10%)的环境中,反应物温度高于其自燃温度,并且燃烧过程中最大温升低于其自燃温度,氧气体积分数被燃烧产物稀释到极低的浓度,通常为3%~10%。相比于常规燃烧,在这种燃烧状态下,燃料的热解受到抑制,火焰厚度变厚,火焰前锋面消失,从而使得在这种燃烧时整个炉膛的温度非常均匀,污染物NOx和CO排放大幅度降低。
所述预加热器将气体加热之后输入至所述燃烧室50内,当加热气体填充所述燃烧室50内时,所述前喷嘴11、所述后喷嘴21、所述第一侧喷嘴31及所述第二侧喷嘴41高速喷射的燃气与所述燃烧室50内的气体快速混合,打火之后能够快速燃烧,快速形成高温烟气,以实现快速燃烧。
由于所述预加热器对气体进行加热之后再输入至所述燃烧室50内,当所述燃烧室50内的气体温度较高时,气体中分子运动速度加快,使得所述前喷嘴11、所述后喷嘴21、所述第一侧喷嘴31及所述第二侧喷嘴41喷射的气流能够迅速与燃烧室50内的空气进行混合并燃烧,进而有助于提升燃烧效率。当所述燃烧室50内气体运动速度加快时,燃气与空气的混合速度也能够加快,进而使得燃烧室50内燃气的燃烧更加充分。
由于所述前喷嘴11、所述后喷嘴21、所述第一侧喷嘴31及所述第二侧喷嘴41喷射的气体进入所述燃烧室50内时,会与所述预加热器输送至所述燃烧室50内的气流形成卷吸效应,高速喷射进入燃烧室50内的气流能够对燃烧室50内的预热气流产生冲击,使气流被快速扰动,预热气流能够与燃气进行快速混合和燃烧,使燃气的燃烧速度更快,燃烧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前喷嘴11、所述后喷嘴21、所述第一侧喷嘴31及所述第二侧喷嘴41同时从不同方向向所述燃烧室50内喷射气体,使所述燃烧室50内经过预加热的气体快速燃烧时,形成高温烟气的速度也相对更快,进而可以实现快速向热水器输送高温气体进行换热的效果,以实现热水器的快速加热,进而减少水的浪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喷嘴1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前喷嘴11与所述后喷嘴21的轴线相互错开设置。所述前喷嘴11和所述后喷嘴21所喷射形成的气流相互不对冲,以避免所述前喷嘴11和所述后喷嘴21所喷射形成的气流燃烧的火焰相互干涉。当所述前喷嘴11喷射的气体进入所述燃烧室50内时,所述前喷嘴11和所述后喷嘴21所喷射的燃气能够充分地与所述燃烧室 50内的空气相混合,以提升所述燃烧室50内火焰燃烧的均匀性。
所述后喷嘴2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以使多个所述前喷嘴11和多个所述后喷嘴21同时向所述燃烧室50内喷射气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喷嘴11的数量不少于12个,且不多于24个,所述前喷嘴11的内径不小于3.6mm,且不大于7mm,相邻的所述前喷嘴11之间的间距不小于 10mm,且不大于40mm;所述后喷嘴21的数量可以与所述前喷嘴11的数量相适配,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后喷嘴21的数量不少于12个,且不多于 24个,所述后喷嘴21的内径不小于3.6mm,且不大于7mm,相邻的所述后喷嘴21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40mm。
多个所述前喷嘴11和多个所述后喷嘴21的轴线相互错开,以使所述前喷嘴11和所述后喷嘴21喷射形成的火焰能够更加均匀稳定。
所述前喷嘴11和所述后喷嘴21的数量相互适配,当所述前喷嘴11的数量较多时,相应地增大所述前喷嘴11的内径,以使所述前喷嘴11喷射的气体的流速减小,以提升所述燃烧室50内燃气的均匀性,避免脱火。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前喷嘴11的数量为10个,相邻所述前喷嘴11之间的间距为18mm,所述前喷嘴11的内径为4mm,所述后喷嘴21的数量为10个,相邻所述后喷嘴21之间的间距为18mm,所述后喷嘴21的内径为4mm,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前喷嘴11和所述后喷嘴21的截面速度均匀性好,实验统计均匀性系数为0.935。所述前喷嘴11和所述后喷嘴21的出口截面中心均匀性很好,仅由于边界层影响,边界速度较小。通过采用上述设置,能够提升燃烧室50内气体均匀性,使气体燃烧更加均匀,进而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所述前喷嘴11和所述后喷嘴21对燃烧室50的内壁产生的影响更小,有助于减少气体冲墙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燃烧室50内壁超温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前喷嘴11的数量为x,所述后喷嘴21的数量为 y,其中,x=y,或者,x=y+1。即,所述后喷嘴21的数量与所述前喷嘴11的数量相等,或比所述前喷嘴11的数量少1个。以使所述前喷嘴11和所述后喷嘴21喷射形成火焰能够呈均匀的燃烧状态。
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喷嘴3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侧喷嘴31与所述第二侧喷嘴41的轴线相互错开设置,以防止所述第一侧喷嘴31和所述第二侧喷嘴41喷射的气流相互对冲,进而提升燃气的燃烧效率。
所述第一侧喷嘴31和所述第二侧喷嘴41的数量可以与所述前喷嘴11的数量相一致,以使所述燃烧器内部四个方向同步喷入气体。
当所述热水器的厚度小于其宽度,燃烧器呈扁平状结构时,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喷嘴31的数量不少于2个,且不多于4个,所述第一侧喷嘴31的内径不小于3.6mm,且不大于7mm,相邻的所述第一侧喷嘴31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40mm;所述第二侧喷嘴41与所述第一侧喷嘴31相适配,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喷嘴41的数量不少于2个,且不多于4个,所述第二侧喷嘴41的内径不小于3.6mm,且不大于7mm,相邻的所述第二侧喷嘴41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40mm。增加所述第一侧喷嘴31的数量时,可以相应的增大其内径,使其喷射气流的流速相对降低,以避免气流流速过大导致的脱火的问题。
请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还包括:进气罩 60,所述进气罩60形成有进气腔和连通所述进气腔的进气管65;气流自所述进气管65进入所述进气腔内,通过所述进气腔所形成的中空腔室进行混合后输送到喷嘴。
所述进气罩60可以用于向所述前喷嘴11和/或所述后喷嘴21和/或所述第一侧喷嘴31和/或所述第二侧喷嘴41供气。为了提升所述前喷嘴11和所述后喷嘴21的气流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喷嘴11和所述后喷嘴21采用相同的进气罩60供气,所述第一侧喷嘴31和所述第二侧喷嘴41采用相同的进气罩60供气。
其中,所述进气罩60设于所述前壁10背向所述燃烧室50的一侧,所述前喷嘴11远离所述燃烧室50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所述进气罩60也设于所述后壁20背向所述燃烧室50的一侧,所述后喷嘴21远离所述燃烧室 50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所述进气罩60也设于所述第一侧壁30背向所述燃烧室50的一侧,所述第一侧喷嘴31远离所述燃烧室50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所述进气罩60也设于所述第二侧壁40背向所述燃烧室50的一侧,所述第二侧喷嘴41远离所述燃烧室50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
所述进气罩60用于形成气流的过渡腔室,使气流输送至燃烧室50之前,先进行混合。由于热水器燃烧时,通常会在燃气中补入一次空气,以提升燃气的燃烧效率,所述进气腔用于提供空气和燃气混合的空间,以使混合气体输送至所述燃烧室50时,能够呈均匀状态,进而可以提升燃气的燃烧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罩60包括前盖板61、后盖板63以及设于前盖板 61和后盖板63之间的侧围板64,所述侧围板64围合形成所述进气罩60的整体轮廓,所述前盖板61和所述后盖板63与所述侧围板64围合形成封闭的进气腔。所述前盖板61上设置有出气孔62,所述前喷嘴11和/或所述后喷嘴 21和/或所述第一侧喷嘴31和/或所述第二侧喷嘴41与对应的所述进气罩60 的前盖板61上的出气孔62相连通。所述进气管65可以设置在所述后盖板63 上,也可以设置在所述侧围板64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腔内设置有扰流板66,所述扰流板66将所述进气腔分隔形成靠近所述进气管65的第一腔室和远离所述进气管的第二腔室,所述扰流板66上设有过流孔67;所述第一腔室作为进气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用于通过对应的喷嘴连通所述燃烧室50。气流自所述进气管65进入所述进气罩60的进气腔内,通过所述过流孔67后,进入所述第二腔室,然后通过对应的所述前喷嘴11和/或所述后喷嘴21和/或所述第一侧喷嘴31和/或所述第二侧喷嘴41进入所述燃烧室50。所述进气罩60设于所述前壁10背向所述燃烧室50的一侧时,所述前喷嘴11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进气罩60设于所述后壁20背向所述燃烧室50的一侧时,所述后喷嘴21 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进气罩60设于所述第一侧壁30背向所述燃烧室50的一侧时,所述第一侧喷嘴31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进气罩60 设于所述第二侧壁40背向所述燃烧室50的一侧时,所述第二侧喷嘴41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所述扰流板66用于阻挡气流,以使气流仅能够通过所述过流孔67进入所述第二腔室内。当气流流向所述扰流板66时,所述扰流板66对气流产生阻挡,使气流在所述扰流板66处产生转向,气流在所述第一腔室内能够被再次混合;当气流经过所述过流孔67并进入所述第二腔室内时,高速气流通过所述扰流板66产生射流效应,再一次进行混合,进而使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能够呈均匀状态进入所述燃烧室50内,以提升燃气的燃烧效率。
所述前喷嘴11、所述后喷嘴21、所述第一侧喷嘴31以及所述第二侧喷嘴41所对应的进气腔的气流来源可以相同,以使各个方向的喷嘴所喷射的气流的初始参数相同,进而提升燃烧室50内燃气的混合效率。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进气管65形成的气流通道方向垂直于所述扰流板66的长度方向,靠近所述进气管65的过流孔67的有效过流面积为第一面积,远离所述进气管65的过流孔67的有效过流面积为第二面积,所述第一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面积。
气流自所述进气管65输入至所述进气腔内时,靠近进气管65的过流孔 67的气流流量会相对较大,而距离进气管65较远的过流孔67的气流量会相对较小,本实施例中,通过使靠近所述进气管65的过流孔67的有效过流面积减小,相应减小对应的过流孔67所输出的气流量,以使所述扰流板66的不同部位的过流孔67的气流量趋于等量状态,进而可以使气流呈分散均匀地输送至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扰流板66的阻挡,能够使气流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流动路径延长,进而可以提升气流混合的均匀性。
所述有效过流面积,是指所述过流孔67垂直于气流流向的截面积,所述有效过流面积越大,单位时间内通过所述过流孔67的气流量越多。
为了进一步提高气流的混合效果,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自所述进气管65 向所述扰流板66方向,所述第一腔室的有效过流面积逐渐增大,以使气流向所述扰流板66输送时,流动的空间逐渐扩大,进而可以使气流充分分散,实现更充分地混合。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扰流板66呈波浪状结构,所述过流孔67设于所述扰流板66的上升表面或下降表面上。气流沿着所述扰流板 66表面流动时,能够使气流在所述扰流板66表面多次转向,进而使气流能够在所述扰流板66附近充分混合并输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导热管70,所述导热管70靠近所述前壁10和/或所述后壁20设置。所述导热管70用于对所述前壁10和/或后壁20进行降温。在制作所述燃烧器时,可以在所述前喷嘴11和/或后喷嘴21上设置金属导热件,用于将所述前喷嘴11和/或所述后喷嘴21 上的热量导向所述导热管70。可选地,所述导热管70靠近所述前壁10和/或所述后壁20朝向所述燃烧室50的一侧设置,以方便提高导热效率,并方便安装金属导热件。
通过设置所述导热管70,能够避免所述燃烧器的前壁10和/或后壁20过热变形的问题。由于所述前喷嘴11和/或所述后喷嘴21直接设置在所述前壁 10和/或后壁20上,通过降低所述燃烧器的前壁10和/或后壁20的温度,能够有助于降低对应的喷嘴的温度,进而可以降低对应喷嘴的喷射气体的流速,避免出现脱火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前壁10和所述后壁20的旁侧分别设有导热管 70,靠近所述前壁10的导热管70与靠近所述后壁20的导热管70相互连通,在制作所述燃烧器时,仅需要布置一个所述导热管70,实现前壁10和后壁 20的同步降温。所述导热管70仅具有一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方便布置管路。所述导热管70的输出端可以连接热水器的换热管,以使热量被二次利用。
为了方便安装,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前壁10上设置前卡位槽12,用于卡接所述导热管70,以实现所述导热管70的固定,同时增大所述导热管与所述前壁的接触面积;也可以在所述后壁20上设置后卡位槽22,以实现所述导热管70的固定,同时增大所述导热管与所述前壁的接触面积。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30和/或所述第二侧壁40上设有凸包 32,所述凸包32内形成有中空的腔室,靠近所述前壁10的导热管70通过所述凸包32与靠近所述后壁20的导热管70相连通。所述凸包32用于在所述第一侧壁30和/或所述第二侧壁40上形成中空的腔室,所述导热管70可以将水导入所述凸包32,以实现对所述第一侧壁30和/或所述第二侧壁40进行降温,也可以方便实现冷水的导入和热水的导出。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燃烧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热水器的实施例,所述热水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燃烧器。
Claims (17)
1.一种燃烧器,用于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
前壁,所述前壁上设有前喷嘴;
后壁,与所述前壁相对设置,所述后壁上设有后喷嘴;
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侧喷嘴;以及
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侧喷嘴,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前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后壁围合形成燃烧室,所述前喷嘴、所述后喷嘴、所述第一侧喷嘴以及所述第二侧喷嘴均朝向所述燃烧室喷射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喷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前喷嘴与所述后喷嘴的轴线相互错开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喷嘴的数量不少于12个,且不多于24个,所述前喷嘴的内径不小于3.6mm,且不大于7mm,相邻的所述前喷嘴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40mm;和/或
所述后喷嘴的数量不少于12个,且不多于24个,所述后喷嘴的内径不小于3.6mm,且不大于7mm,相邻的所述后喷嘴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40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喷嘴的数量为x,所述后喷嘴的数量为y,其中,x=y,或者,x=y+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喷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侧喷嘴与所述第二侧喷嘴的轴线相互错开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喷嘴的数量不少于2个,且不多于4个,所述第一侧喷嘴的内径不小于3.6mm,且不大于7mm,相邻的所述第一侧喷嘴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40mm;和/或
所述第二侧喷嘴的数量不少于2个,且不多于4个,所述第二侧喷嘴的内径不小于3.6mm,且不大于7mm,相邻的所述第二侧喷嘴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40mm。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
进气罩,所述进气罩形成有进气腔和连通所述进气腔的进气管;
其中,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前壁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所述前喷嘴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
和/或,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后壁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所述后喷嘴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
和/或,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第一侧壁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所述第一侧喷嘴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
和/或,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第二侧壁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所述第二侧喷嘴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内设置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将所述进气腔分隔形成靠近所述进气管的第一腔室和远离所述进气管的第二腔室,所述扰流板上设有过流孔;
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前壁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时,所述前喷嘴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后壁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时,所述后喷嘴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第一侧壁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时,所述第一侧喷嘴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所述进气罩设于所述第二侧壁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时,所述第二侧喷嘴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形成的气流通道方向垂直于所述扰流板的长度方向,靠近所述进气管的过流孔的有效过流面积为第一面积,远离所述进气管的过流孔的有效过流面积为第二面积,所述第一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面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呈波浪状结构,所述过流孔设于所述扰流板的上升表面或下降表面上。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进气管向所述扰流板方向,所述第一腔室的有效过流面积逐渐增大。
12.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导热管,所述导热管靠近所述前壁和/或所述后壁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靠近所述前壁和/或所述后壁朝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的旁侧分别设有导热管,靠近所述前壁的导热管与靠近所述后壁的导热管相互连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凸包,所述凸包内形成有中空的腔室,靠近所述前壁的导热管通过所述凸包与靠近所述后壁的导热管相连通。
16.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
预加热器,所述预加热器用于将气体预热至目标温度后输送至所述燃烧室;
其中,通过所述前喷嘴、所述后喷嘴、所述第一侧喷嘴和所述第二侧喷嘴分别向所述燃烧室喷射燃气和/或空气,使得所述燃烧室内进行高温空气燃烧反应。
17.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31280.0U CN213513887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燃烧器及热水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31280.0U CN213513887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燃烧器及热水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13887U true CN213513887U (zh) | 2021-06-22 |
Family
ID=76395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31280.0U Active CN213513887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燃烧器及热水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13887U (zh) |
-
2020
- 2020-09-30 CN CN202022231280.0U patent/CN2135138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682780A (zh) | 燃气热水器 | |
CN212618292U (zh) |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6619819U (zh) | 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热水设备 | |
CN214120035U (zh) | 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 |
CN216619818U (zh) | 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4120027U (zh) | 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 |
CN213513887U (zh) | 燃烧器及热水器 | |
CN114353072A (zh) | 燃烧器及热水器 | |
CN215062052U (zh) | 燃烧器及热水器 | |
CN212618293U (zh) | 燃烧器及热水器 | |
CN215808461U (zh) | 燃烧装置、燃烧组件、燃烧器及热水器 | |
CN114110589B (zh) | 喷嘴、燃烧器和燃气热水器 | |
CN214307107U (zh) | 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 |
WO2020221366A1 (zh) | 燃烧组件和壁挂炉 | |
CN114459029A (zh) | 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 |
CN114353083A (zh) | 喷嘴、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5808475U (zh) | 燃烧器及热水器 | |
CN107218599B (zh) | 全预混燃烧器 | |
WO2020221367A1 (zh) | 燃烧器和燃气热水器 | |
CN114992635A (zh) | 燃烧器以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6619816U (zh) | 燃烧器及热水器 | |
CN216619817U (zh) | 燃烧器及热水器 | |
CN215723199U (zh) | 燃烧器及燃气设备 | |
CN211781059U (zh) |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0568421U (zh) | 低氮燃烧器及其燃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