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11941U - 一种功率耦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率耦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11941U
CN213511941U CN202022462397.XU CN202022462397U CN213511941U CN 213511941 U CN213511941 U CN 213511941U CN 202022462397 U CN202022462397 U CN 202022462397U CN 213511941 U CN213511941 U CN 213511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half shaft
gear
bevel gear
transmiss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623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中立
王中会
徐礼平
陈嵩
黄绪
刘朵
汪义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Anhang times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623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11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11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11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功率耦合装置,包括外壳、第一传动系统、第二传动系统、湿式离合装置一、湿式离合装置二、差速器和输出轴,所述第一传动系统通过轴承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系统通过轴承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湿式离合装置一设于第一传动系统和差速器之间,所述湿式离合装置二设于第二传动系统和差速器之间,所述输出轴通过轴承与外壳转动连接,实现动力输入的动态耦合与分离;实现两套动力的功率耦合,降低功率耦合损耗,降低传动的波动、提高舒适性,提高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功率耦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功率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的车辆及工程机械的发展,已经发展为多动力驱动连接,例如:发动机+电动机驱动方式、电动机+电动机驱动方式等。
现有的功率耦合装置对于动力系统的功率耦合只是简单的通过齿轮传动实现,当两个输入动力的转速有偏差时,则功率耦合会有较大损耗,传动的波动大、舒适性差,且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使用寿命短。
另外,现有的功率耦合装置不能实现功率耦合过程中,动态分离与结合任一动力输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率耦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功率耦合装置,包括外壳、第一传动系统、第二传动系统、湿式离合装置一、湿式离合装置二、差速器和输出轴,所述第一传动系统通过轴承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系统通过轴承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湿式离合装置一设于第一传动系统和差速器之间,所述湿式离合装置二设于第二传动系统和差速器之间,所述输出轴通过轴承与外壳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系统包括输入轴一和半轴一,所述输入轴一通过轴承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输入轴一端部设有法兰盘一,所述输入轴一上设有锥齿轮一,所述半轴一端部设有半轴锥齿轮一,且锥齿轮一与半轴锥齿轮一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系统包括输入轴二和半轴二,所述输入轴二通过轴承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输入轴二端部设有法兰盘二,所述输入轴二上设有锥齿轮二,所述半轴二端部设有半轴锥齿轮二,且锥齿轮二与半轴锥齿轮二啮合。
优选的,所述湿式离合装置一由半轴盘一、摩擦片一和锁止固定盘一组成,所述半轴盘一与半轴一通过键连接,所述锁止固定盘一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片一设于半轴盘一和锁止固定盘一之间。
优选的,所述湿式离合装置二由半轴盘二、摩擦片二和锁止固定盘二组成,所述半轴盘二与半轴二通过键连接,所述锁止固定盘二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片二设于半轴盘二和锁止固定盘二之间。
优选的,所述差速器由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行星齿轮和行星齿轮架组成,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的中心轴分别与行星齿轮架转动连接,且两个行星齿轮分别与左半轴齿轮和右半轴齿轮啮合,左半轴齿轮的中心轴端部与摩擦片一连接,右半轴齿轮的中心轴端部与摩擦片二连接,所述行星齿轮架上设有大锥齿轮;输出轴一端设有小锥齿轮,且大锥齿轮与小锥齿轮啮合,输出轴另一端设有输出法兰盘。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该功率耦合装置,通过使用湿式离合装置一和湿式离合装置二,可以实现动力输入的动态耦合与分离。
2、该功率耦合装置,通过使用湿式离合装置一和湿式离合装置二分别与差速器的组合,可以实现功率耦合装置处于结合和分离的两种不同工作模式,满足各负载装置对动力和转速的需求,当两个输入动力的转速有偏差时,则功率耦合不会有较大损耗,传动的波动小、舒适性好,且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使用寿命长。
3、该功率耦合装置,特别适用于负载有较大需求和加速度要求高的车辆的功率耦合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功率耦合装置机构简图;
其中:
1、外壳;2、第一传动系统;3、第二传动系统;4、湿式离合装置一;5、湿式离合装置二;6、差速器;7、输出轴;
20、输入轴一;20-1、法兰盘一;20-2、锥齿轮一;21、半轴一;21-1、半轴锥齿轮一;
30、输入轴二;30-1、法兰盘二;30-2、锥齿轮二;31、半轴二;31-1、半轴锥齿轮二;
40、半轴盘一;41、摩擦片一;42、锁止固定盘一;
50、半轴盘二;51、摩擦片二;52、锁止固定盘二;
60、左半轴齿轮;61、右半轴齿轮;62、行星齿轮;63、行星齿轮架;63-1、大锥齿轮;
70、小锥齿轮;71、输出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功率耦合装置,实现动力输入的动态耦合与分离;实现两套动力的功率耦合,降低功率耦合损耗,降低传动的波动、提高舒适性,提高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使用寿命。
具体的说,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第一传动系统2、第二传动系统3、湿式离合装置一4、湿式离合装置二5、差速器6和输出轴7,所述第一传动系统2通过轴承与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系统3通过轴承与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湿式离合装置一4设于第一传动系统2和差速器6之间,所述湿式离合装置二5设于第二传动系统3和差速器6之间,所述输出轴7通过轴承与外壳1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系统2包括输入轴一20和半轴一21,所述输入轴一20通过轴承与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输入轴一20端部设有法兰盘一20-1,所述输入轴一20上设有锥齿轮一20-2,所述半轴一21端部设有半轴锥齿轮一21-1,且锥齿轮一20-2与半轴锥齿轮一21-1啮合。
所述第二传动系统3包括输入轴二30和半轴二31,所述输入轴二30通过轴承与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输入轴二30端部设有法兰盘二30-1,所述输入轴二30上设有锥齿轮二30-2,所述半轴二31端部设有半轴锥齿轮二31-1,且锥齿轮二30-2与半轴锥齿轮二31-1啮合。
所述湿式离合装置一4由半轴盘一40、摩擦片一41和锁止固定盘一42组成,所述半轴盘一40与半轴一21通过键连接,所述锁止固定盘一42与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片一41设于半轴盘一40和锁止固定盘一42之间。
所述湿式离合装置二5由半轴盘二50、摩擦片二51和锁止固定盘二52组成,所述半轴盘二50与半轴二31通过键连接,所述锁止固定盘二52与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片二51设于半轴盘二50和锁止固定盘二52之间。
所述差速器6由左半轴齿轮60、右半轴齿轮61、行星齿轮62和行星齿轮架63组成,左半轴齿轮60、右半轴齿轮61、两个行星齿轮62的中心轴分别与行星齿轮架63转动连接,且两个行星齿轮62分别与左半轴齿轮60和右半轴齿轮61啮合,左半轴齿轮60的中心轴端部与摩擦片一41连接,右半轴齿轮61的中心轴端部与摩擦片二51连接,所述行星齿轮架63上设有大锥齿轮63-1;输出轴7一端设有小锥齿轮70,且大锥齿轮63-1与小锥齿轮70啮合,输出轴7另一端设有输出法兰盘71。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具体工作方式进行阐述:
实施例1:
两个输入动力同时输入时,控制器控制湿式离合装置一4中的摩擦片一41与半轴盘一40接合,湿式离合装置二5中的摩擦片二51与半轴盘二50接合;一路动力通过法兰盘一20-1输入给输入轴一20,输入轴一20上的锥齿轮一20-2驱动半轴锥齿轮一21-1带着半轴一21转动,半轴一21带着半轴盘一40转动,半轴盘一40通过摩擦片一41和左半轴齿轮60的中心轴带着左半轴齿轮60转动;另外一路动力通过法兰盘二30-1输入给输入轴二30,输入轴二30上的锥齿轮二30-2驱动半轴锥齿轮二31-1带着半轴二31转动,半轴二31带着半轴盘二50转动,半轴盘二50通过摩擦片二51和右半轴齿轮61的中心轴带着右半轴齿轮61转动。
然后两路动力经过差速器6耦合后经大锥齿轮63-1传递到小锥齿轮70,小锥齿轮70通过输出轴7驱动输出法兰盘71转动,实现动力输入的动态耦合。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控制器控制湿式离合装置一4中的摩擦片一41与半轴盘一40分离,并通过锁止固定盘一42锁止摩擦片一41,或者控制器控制湿式离合装置二5中的摩擦片二51与半轴盘二50分离,并通过锁止固定盘二52锁止摩擦片二51,实现动力输入的动态分离。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功率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第一传动系统(2)、第二传动系统(3)、湿式离合装置一(4)、湿式离合装置二(5)、差速器(6)和输出轴(7),所述第一传动系统(2)通过轴承与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系统(3)通过轴承与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湿式离合装置一(4)设于第一传动系统(2)和差速器(6)之间,所述湿式离合装置二(5)设于第二传动系统(3)和差速器(6)之间,所述输出轴(7)通过轴承与外壳(1)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率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系统(2)包括输入轴一(20)和半轴一(21),所述输入轴一(20)通过轴承与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输入轴一(20)端部设有法兰盘一(20-1),所述输入轴一(20)上设有锥齿轮一(20-2),所述半轴一(21)端部设有半轴锥齿轮一(21-1),且锥齿轮一(20-2)与半轴锥齿轮一(21-1)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率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系统(3)包括输入轴二(30)和半轴二(31),所述输入轴二(30)通过轴承与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输入轴二(30)端部设有法兰盘二(30-1),所述输入轴二(30)上设有锥齿轮二(30-2),所述半轴二(31)端部设有半轴锥齿轮二(31-1),且锥齿轮二(30-2)与半轴锥齿轮二(31-1)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功率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离合装置一(4)由半轴盘一(40)、摩擦片一(41)和锁止固定盘一(42)组成,所述半轴盘一(40)与半轴一(21)通过键连接,所述锁止固定盘一(42)与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片一(41)设于半轴盘一(40)和锁止固定盘一(4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功率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离合装置二(5)由半轴盘二(50)、摩擦片二(51)和锁止固定盘二(52)组成,所述半轴盘二(50)与半轴二(31)通过键连接,所述锁止固定盘二(52)与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片二(51)设于半轴盘二(50)和锁止固定盘二(5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功率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6)由左半轴齿轮(60)、右半轴齿轮(61)、行星齿轮(62)和行星齿轮架(63)组成,左半轴齿轮(60)、右半轴齿轮(61)、两个行星齿轮(62)的中心轴分别与行星齿轮架(63)转动连接,且两个行星齿轮(62)分别与左半轴齿轮(60)和右半轴齿轮(61)啮合,左半轴齿轮(60)的中心轴端部与摩擦片一(41)连接,右半轴齿轮(61)的中心轴端部与摩擦片二(51)连接,所述行星齿轮架(63)上设有大锥齿轮(63-1);输出轴(7)一端设有小锥齿轮(70),且大锥齿轮(63-1)与小锥齿轮(70)啮合,输出轴(7)另一端设有输出法兰盘(71)。
CN202022462397.XU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功率耦合装置 Active CN213511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62397.XU CN213511941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功率耦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62397.XU CN213511941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功率耦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11941U true CN213511941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13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62397.XU Active CN213511941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功率耦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11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7134B2 (en) Electromechanical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5620387A (en) Drive unit for a motor vehicle
US11391348B2 (en) Transmission and power system for use in hybrid vehicle
CN210234641U (zh) 一种用于车辆动力系统的电驱动传动装置
CN207809039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6956584B (zh) 多电机多档轮毂动力装置
CN112895876A (zh) 一种行星齿轮机构变速电动机/飞轮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201045403Y (zh) 混合动力汽车双输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CN206884721U (zh) 一种三轴式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及包括该动力系统的车辆
CN213511941U (zh) 一种功率耦合装置
CN109203986B (zh) 一种两档电驱动传动装置
CN110525196A (zh)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
CN110758083A (zh) 一种新能源车辆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4564584U (zh) 一种后驱车辆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210257985U (zh) 一种用于车辆动力系统的机电耦合传动装置
CN210680391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多个驱动装置耦合结构
CN210416189U (zh) 一种带取力器的双速比纯电动卡车驱动桥
CN109774453B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
CN109236957B (zh) 一种自动变速装置
CN108909432B (zh) 单电机混合动力汽车多模耦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12895880A (zh) 双电机后驱车辆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111546872A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装置
CN220706345U (zh) 一种差速器及具有该差速器的动力系统
CN110239340A (zh) 双电机驱动桥箱
CN219988987U (zh) 混动结构、底盘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8

Address after: 241002 building A1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Wu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Yi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Anhang times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41000 Automobile Electronics Industrial Park, No.35 Hengshan Road, Longshan street, Wuh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