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06669U - 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06669U
CN213506669U CN202020444354.6U CN202020444354U CN213506669U CN 213506669 U CN213506669 U CN 213506669U CN 202020444354 U CN202020444354 U CN 202020444354U CN 213506669 U CN213506669 U CN 213506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micro
interface generator
interfac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43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炳
周政
张锋
李磊
孟为民
王宝荣
杨高东
罗华勋
杨国强
田洪舟
曹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Microinterf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Microinterf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Microinterf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Microinterf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443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06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06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066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该氧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反应器、精馏塔、第二反应器,第一反应器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出口,第二反应器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口,精馏塔的侧壁设置有物料进口,精馏塔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第一出口与精馏塔的物料进口连接,第一进口与精馏塔的物料出口连接;第一反应器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微界面发生器,第二反应器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第一微界面发生器的侧壁连接有第一空气进口,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的底部连接有第二空气进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反应器外部放置微界面发生器和采用分段式工艺,解决了传统工艺中反应效率低下的问题,给企业节约了成本。

Description

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氧化反应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
背景技术
对苯二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通常由对二甲苯与含氧气体通过氧化反应制得,主要包括4个步骤,对二甲苯(PX)→对甲基苯甲醛(TALD)→对甲基苯甲酸(p-TA)→对羧基苯甲醛(4-CBA)→对苯二甲酸(TA),其中4个步骤反应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气液的传热传质,现有技术中的反应装置普遍传质效率较低,反应混合原料和空气无法得到充分混合,相界面积有限,导致原料转化率低下,降低了对苯二甲酸的产率,因此工艺上不得不采用高温高压操作,通过增加气液相的溶解度来提高传质面积及传质效率,然而前两个反应步骤要以醋酸为溶剂,不宜采用高温高压,现有技术采用混合的反应工艺,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副反应,导致醋酸消耗量大,能耗高,杂质含量高,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该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在反应器外部设置微界面发生器,通过设置了微界面发生器后,可以增加空气和液相物料之间的相界面积,使得空气和液相物料在进入反应器之前充分破碎混合,传质空间充分满足,增加了空气在液相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大幅提高反应速度、有效控制副反应和提高产品收率,显著降低反应过程的能耗,同时降低了操作温度以及压力,提高了反应的安全性,而且采用了分段式工艺,解决了醋酸溶剂不能承受高温氧化条件的矛盾,提高了反应效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反应器、精馏塔、第二反应器,所述第一反应器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反应器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口,所述精馏塔的侧壁设置有物料进口,所述精馏塔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
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精馏塔的物料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精馏塔的物料出口连接;
所述第一反应器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微界面发生器,所述第二反应器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微界面发生器;
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的侧壁连接有第一空气进口,底部连接有原料进口,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的底部连接有第二空气进口;
所述第一反应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循环管道,所述第一循环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反应器的侧壁连接。
所述第二反应器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循环管道,所述第二循环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反应器的侧壁连接。
现有技术中,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反应步骤如下:
即对二甲苯(PX)→对甲基苯甲醛(TALD)→对甲基苯甲酸(p-TA)→对羧基苯甲醛(4-CBA)→对苯二甲酸(TA)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001134310000021
其中氧化反应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气液的传热传质,现有技术中的反应装置普遍传质效率较低,反应混合原料和空气无法得到充分混合,影响了反应效率和原料转化率。本实用新型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通过在反应器外部设置微界面发生器后,空气和原料通入微界面发生器后,内部实现强化传质、分散破碎,破碎形成了微气泡后进入反应器内,使得传质空间充分满足,从而降低了空气的耗量,即使温度和压力不需要太高的条件下,也可以保证反应本身的高反应效率。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式工艺,解决了醋酸溶剂不能承受高温氧化条件的矛盾,提高了反应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和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的设置方式不限、设置位置不限,数量不限;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与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均可通过焊接或者法兰形式与反应器的进口连接;此外,更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均可通过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设置多个微界面发生器,所述多个微界面发生器均可连接反应器的进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的设置数量至少为1个;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的设置数量至少为1个。
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微界面发生器在本实用新型人在先专利中体现,如公开号106215730A的专利,微界面发生器其核心在于气泡破碎,气泡破碎器的原理是高速射流所携带的气体相互撞击进行能量传递,使气泡破碎,关于微界面发生器的结构在上述专利中公开其中一实施例,此不再赘述。关于微界面发生器与第一、第二反应器、以及其他设备的连接,包括连接结构、连接位置,根据微界面发生器的结构而定,此不作限定。关于微界面发生器的反应机理及控制方法,在本实用新型人在先专利CN107563051B中已经公开,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循环管道通过循环物流(包括反应得到的对甲基苯甲醛、醋酸、水、少量未反应完全的对二甲苯、中间产物等),所述循环物流和反应混合原料和空气一起通入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中进行分散破碎,破碎后形成了微气泡后进入所述第一反应器内部进行氧化反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循环管道通过循环物流(包括反应得到的对羧基苯甲醛、水、中间产物等),所述循环物流和空气一起通入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中进行分散破碎,破碎后形成了的微气泡后进入所述第二反应器内部,与所述第一进口进来的物料(包括对甲基苯甲酸,氢溴酸等)混合后继续二次氧化反应。
此外,所述第一循环管道和第二循环管道均设置有提供动力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泵壳内壁设有金属传感探头,金属传感探头一侧的泵壳外壁设有温度传感器,金属传感探头和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可以随时监控循环泵中通液相物料的温度。更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管道和第二循环管道均设置有换热器,用来控制循环物料的温度,从而使得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内部保持恒温,优选板式换热器,相比其他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高效节能,容易清洗拆装方便等特点。
第一反应器的第一出口设置在侧壁中上部,通过溢流管道,产出中间产物 (主要成分为对甲基苯甲酸,还包括醋酸、水、少量未反应完全的对二甲苯、中间产物等)进入精馏塔的中部,在精馏塔中进行纯化分离。
第二反应器的第一进口设置在侧壁中下部,精馏塔塔底产出的物料(对甲基苯甲酸和水)、补充的催化剂(氢溴酸)以及从酸水分离器中分离的水一起从第一进口进入第二反应器中继续反应,空气从第二空气进口进入,循环物流从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的侧壁进入,所述空气和循环物流在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内进行分散破碎后进入第二反应器中,与第一进口进来的液相物料混合后进行二次氧化反应,生成的产物对苯二甲酸溶液从第二反应器的侧壁上部的第三出口采出。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内部上方均设置有防浪格栅,防浪格栅主要起滤除泡沫的作用,除去气流中夹带的雾沫,以保证传质效率,降低有价值的物料损失,所述防浪格栅可采用国产进口优质材质,如:Q235、 304、304L、321、316L、F46、NS-80、镍丝、钛丝及合金等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内部上方均设置有除滤网,反应器的上方积聚了大量中间产物等杂质,设置除滤网可过滤这些杂质,提高生成产物的纯度,所述除滤网材料可采用金属或者塑料,优选不锈钢和尼龙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应器顶部还设置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有酸水分离器。精馏塔塔顶采出的部分醋酸和水,与第一反应器顶部采出的尾气共同汇合后进入到酸水分离器中,分离出的醋酸重新回到第一反应器内部循环使用,分离出的水一部分排出,一部分进入第二反应器内部循环使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精馏塔,主要有轻组分分离段和重组分分离段组成,所述轻组分分离段和重组分分离段之间的塔节上设置有物料进口,用于将第一反应器中的氧化产物通入所述精馏塔中,从精馏塔的物料进口进来的物料主要有对甲基苯甲酸,还包括醋酸、水、少量未反应完全的对二甲苯、中间产物等,对甲基苯甲酸和少量水经过位于物料进口下方的重组分分离段被精馏分离到塔底,醋酸和大部分水经过轻组分分离段后朝着塔顶方向被精馏分离,从馏出物出口引出的醋酸和水蒸汽经过冷凝器,一部分作为回流液从塔顶返回精馏塔,其余部分通过管道与第一反应器中的尾气混合后进入酸水分离器,塔底产物对甲基苯甲酸和少量水等液相物料采出后,一部分经过塔釜再沸器后作为回流液返回重组分分离段继续精馏,另一部分经过第一进口进入第二反应器内后继续进行反应。
精馏塔中的轻组分分离段和重组分分离段可由若干塔板、填料任意组合而成,优选地靠近塔釜位置采用塔板的结构,靠近塔顶位置采用填料的结构,因为塔板本身压降比较大,填料压降比较小。
进一步的,所述精馏塔的塔顶设置有塔顶冷凝器,塔釜设置有塔釜再沸器,所述塔釜再沸器的类型为降膜式再沸器,这种类型的再沸器与普通的再沸器类型相比,在管壁上成膜,换热效率很高,滞留时间短,不容易结焦,避免了塔釜的物质发生聚合有副产物生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反应器外部设置微界面发生器,可以增加空气和液相物料之间的相界面积,使得空气和液相物料在进入反应器之前充分破碎混合,传质空间充分满足,增加了空气在液相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大幅提高反应速度、有效控制副反应和提高产品收率,显著降低反应过程的能耗,同时降低了操作温度以及压力,提高了反应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段式工艺,针对不同反应给予不同的反应条件,解决了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过程中,醋酸作为溶剂不能承受高温氧化条件的矛盾,并且能及时取出产物,这种分段氧化有利于减少投资和消耗,达到比现有工艺更佳的反应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0-第一反应器; 11-第一出口;
12-第二进口; 13-第二出口;
14-第一循环管道; 15-第一残液出口;
20-精馏塔; 21-物料进口;
22-物料出口; 23-馏出物出口;
24-轻组分分离段; 25-重组分分离段;
26-冷凝器;
30-第二反应器; 31-第一进口;
32-第三出口; 33-第三进口;
34-第二循环管道; 35-废气出口;
36-第二残液出口;
40-第一微界面发生器; 41-第一空气进口;
42-原料进口;
50-第二微界面发生器; 51-第二空气进口;
60-酸水分离器; 70-防浪格栅;
80-除滤网; 90-循环泵;
100-换热器; 110-塔釜再沸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加清晰的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下面以具体实施例的形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
参阅图1所示,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其包括了第一反应器10,精馏塔20,第二反应器30,第一微界面发生器40,第二微界面发生器50,微界面发生器用于分散破碎空气和/或混合物成气泡。
其中,第一反应器1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出口11,相对侧壁靠下位置设置有第二进口12,第二进口12与第一微界面发生器40的侧壁连接,第一微界面发生器40的另一侧壁连接第一循环管道14,所述第一循环管道14上设置有循环泵90,第一反应器1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出口13,第二出口13出来的物料主要有醋酸和水蒸气。
精馏塔20的侧壁设置有物料进口21,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22,第二反应器30的侧壁靠下位置设置有第一进口31,另一侧设置有第三进口33,第三进口33与第二微界面发生器50的侧壁连接,第二微界面发生器50的另一侧壁连接第二循环管道34,所述第二循环管道34上设置有循环泵90,第一出口11 与物料进口21连接,第一进口31与物料出口22连接,第一循环管道14中的循环物流和混合原料和空气在第一微界面发生器40中分散破碎气泡后,进入第一反应器10内进行一次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后的产物(主要成分为对甲基苯甲酸、还包括醋酸、水、少量未反应完全的对二甲苯、中间产物等)通过第一出口11进入精馏塔20分离,塔底分离出的产物(对甲基苯甲酸和水等)通过物料出口22从第一进口31进入第二反应器30中,空气和第二循环管道34 内的循环物流在第二微界面发生器中分散破碎气泡后进入第二反应器30中,和第一进口31进来的液相物料混合进行二次氧化反应,反应产物对苯二甲酸从第二反应器30侧壁的第三出口32采出收集。上述第一循环管道14和第二循环管道34中的循环物流分别经过换热器100热交换后进入微界面发生器中,使得反应器内一直保持恒温。
此外,第一反应器10的尾气通过顶部第二出口13排出,产物通过第一出口11进入精馏塔20内进行分离,精馏塔20主要有轻组分分离段24和重组分分离段25组成,分离后的轻组分醋酸和水一部分通过冷凝器26作为回流液从塔顶返回精馏塔,另一部分醋酸和水通过精馏塔馏出物出口23同第二出口13 排出的尾气混合后进入酸水分离器60中,分离出的水进入第二反应器30中,醋酸回到第一反应器10内循环使用。精馏塔底部物料出口22的重组分产物(对甲基苯甲酸和水等)一部分经过塔釜再沸器110作为回流液返回重组分分离段25继续精馏,另一部分通过第一进口31进入第二反应器30内进行二次氧化反应。
反应产物对苯二甲酸从第二反应器30上方侧壁的第三出口32采出,第二反应器30的顶部还设置有废气出口35,废气从出口进入后续处理阶段,达标后排至大气。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反应器10设置有第一残液出口15,第二反应器30 内设置有第二残液出口36,所收集残液进入后续再回收利用过程,减少排放,减轻污染环境。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反应器10内温度为120-155℃,压强为 0.20-0.66MPa;第二反应器30内的温度为135-180℃,压强为0.56-0.82MPa。
在上述实施例中,泵体的个数并没有具体要求,可根据需要在相应的位置设置。此外,精馏塔20的塔高、塔径、塔板个数以及塔段分割方式,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在上述实施例中,微界面发生器并不局限于个数,为了增加分散、传质效果,也可以多增设额外的微界面发生器,尤其是微界面发生器的安装位置不限,可外置也可内置,内置时还可以安装在釜内的侧壁上相对设置的方式,以实现从微界面发生器的出口出来的微气泡发生对冲。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反应器10和第二反应器30的液面上方均设置防浪格栅70,以滤除气流中夹带的雾沫,保证传质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反应器10和第二反应器30的液面上方均设置除滤网80,以分离出空气和部分气体物质。
以下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对二甲苯、醋酸和催化剂(醋酸钴,醋酸锰)的混合物从原料进口42进入第一微界面发生器40内,空气从第一空气进口41进入第一微界面发生器40 内,第一反应器10的循环物流通过第一循环管道14进入第一微界面发生器40 内,上述三种气液相物料进行分散破碎成微气泡后进入第一反应器10内进行氧化反应。
充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主要成分为对甲基苯甲酸,还包括醋酸、水、少量未反应完全的对二甲苯、中间产物等),通过第一出口11进入精馏塔20,其中醋酸和水经过轻组分分离段24后朝着塔顶方向被精馏分离,从馏出物出口 23引出的一部分醋酸和水蒸气经过冷凝器26重新回流至精馏塔20内,另一部分醋酸和水通过管道与第二出口13排出的尾气混合后进入酸水分离器60中,酸水分离器60分离出的水进入第二反应器30中,醋酸回到第一反应器10内循环使用,精馏塔20的底部物料出口22产出的重组分产物(对甲基苯甲酸和水等)一部分经过塔釜再沸器110再沸处理后返回精馏塔20,另一部分通过第一进口31进入第二反应器30内。
第二反应器30的循环物流通过第二循环管道34进入第二微界面发生器50 内,空气通过第二空气进口51进入第二微界面发生器50内,两者在第二微界面发生器50内进行分散破碎成微气泡后进入第二反应器30内,与上述第一进口31进来的液相物料(对甲基苯甲酸和水等)进行二次氧化反应,生成物对苯二甲酸溶液通过第三出口32产出,进入后处理精制分离工段,废气从第二反应器30的废气出口35采出后进行后续处理阶段,达标后排至大气。
以上各个工艺步骤循环往复,以使整个处理系统平稳的运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反应器、精馏塔、第二反应器,所述第一反应器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反应器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口,所述精馏塔的侧壁设置有物料进口,所述精馏塔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
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精馏塔的物料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精馏塔的物料出口连接;
所述第一反应器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微界面发生器,所述第二反应器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微界面发生器;
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的侧壁连接有第一空气进口,底部连接有原料进口,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的底部连接有第二空气进口;
所述第一反应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循环管道,所述第一循环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反应器的侧壁连接;
所述第二反应器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循环管道,所述第二循环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反应器的侧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界面发生器的设置数量至少为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界面发生器的设置数量至少为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馏塔包括轻组分分离段和重组分分离段,所述物料进口设置在所述轻组分分离段和重组分分离段中间的塔节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内部上方均设置有防浪格栅。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内部上方均设置有除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器顶部还设置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有酸水分离器。
CN202020444354.6U 2020-03-31 2020-03-31 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 Active CN213506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4354.6U CN213506669U (zh) 2020-03-31 2020-03-31 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4354.6U CN213506669U (zh) 2020-03-31 2020-03-31 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06669U true CN213506669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378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4354.6U Active CN213506669U (zh) 2020-03-31 2020-03-31 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066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9454B (zh) 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内置微界面氧化系统及方法
AU2020267320B2 (en) Built-in micro interfacial enhanced reaction system and process for pta production with px
CN112705124B (zh) 用于合成碳酸酯的反应器、系统以及合成碳酸酯的方法
CN111569788B (zh) 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及方法
WO2022011871A1 (zh) 一种煤制乙醇的微界面反应系统及方法
WO2021208199A1 (zh) 一种氨肟化兼回收叔丁醇的反应系统及方法
WO2022021626A1 (zh) 一种氧化卤代甲苯制备卤代苯甲醛的反应系统及方法
CN111569789A (zh) 一种微界面强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系统及方法
CN106076211A (zh) 一种气液两相射流反应器以及气液两相射流反应系统
CN112010746A (zh) 一种甲醇羰基化制备乙酸的外置微界面强化系统及方法
CN113546583A (zh) 一种dmc的微界面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CN101830807A (zh) 亚硝酸烷基酯的合成装置及工艺
CN111807926A (zh) 一种煤制乙醇的反应系统及方法
CN215540714U (zh) 一种dmc的微界面制备系统
CN213506669U (zh) 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外置微界面氧化系统
CN113499738A (zh) 一种内置式即时脱水微界面强化dmc制备系统及方法
CN101157606B (zh) 一种生产芳香酸用分区式鼓泡塔氧化反应器
CN110038491B (zh) 鼓泡塔装置及其用于甲苯液相氧化生产苯甲酸的方法
CN212357099U (zh) 对二甲苯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内置微界面氧化系统
CN1706793A (zh) 一种酯化反应器
CN215540715U (zh) 一种内置式即时脱水微界面强化dmc制备系统
CN213506677U (zh) 一种氨肟化兼回收叔丁醇的反应系统
CN215139719U (zh) 氮氧化物反应塔
WO2021208201A1 (zh) 一种外置微界面氨肟化反应系统及方法
CN105924329B (zh) 醋酸制备乙醇的耦合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