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02651U - 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02651U
CN213502651U CN202022815329.7U CN202022815329U CN213502651U CN 213502651 U CN213502651 U CN 213502651U CN 202022815329 U CN202022815329 U CN 202022815329U CN 213502651 U CN213502651 U CN 213502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drive wheel
mounting structure
threaded rod
intelligent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153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梦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engl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8153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02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02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02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且分别靠近正面与背面的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通过矩形连接杆、轴杆、固定板、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杆以及支撑板的结构设计,可有效的将该装置的底面与地面之间远离,使得该装置具有了便于对驱动轮与矩形连接杆之间进行安装的效果,避免了始终需要工作人员将该机器人抬起,再对驱动轮进行安装的情况出现,解决了在安装过程中始终需要工作人员将该机器人抬起驱动轮,安装不便且影响安装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处理器,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部分建筑工地内会使用智能机器人帮助进行各拆料搬运,机器人在进行组装的过程中,需要将驱动轮与安装结构之间进行安装操作,但是,传统的驱动轮安装结构的底面与地面之间间隔较近,在安装过程中,始终需要工作人员将机器人安装底座向上进行抬起施压,从而导致对驱动轮的安装过程造成不便,不利于对驱动轮的高效安装操作,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从而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具备对驱动轮安装方便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在安装的过程中,始终需要工作人员将驱动轮安装底座抬起造成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且分别靠近正面与背面的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多个所述驱动杆分别远离驱动设备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矩形连接杆,多个所述矩形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轮,多个所述矩形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一侧且分别靠近机器人主体正面与背面底部的中部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轴杆,多个所述轴杆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多个所述固定板的正面与背面之间且靠近相互远离一侧的位置处贯穿开设有插槽,多个该插槽的内部均活动插接有快拆螺栓,多个所述矩形连接杆的正面且分别靠近两个轴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多个所述快拆螺栓分别通过固定板所开设的插槽与第一螺纹孔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部沿垂直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螺纹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位于驱动轮底面的下方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其中矩形连接杆顶部的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横向直径大小与第一螺纹杆的横向直径大小相同,通过第二螺纹杆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对支撑板的暂存效果,从而便于再次对支撑板进行取拿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其中支撑板的俯视形状圆形结构,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开设有防滑纹,该结构设计,便于工作人员对支撑板进行拆装操作,避免了在进行拆装时易出现手滑现象而而造成安装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其中矩形连接杆的正面中部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所开设的直径大小与第一螺纹孔的直径大小相同,通过第二螺纹孔的结构设计,可有效的视线对第一螺纹杆的限位效果,避免了第一螺纹杆始终处于垂直状态而对该机器人驱动行驶造成阻碍影响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其中矩形连接杆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筒,所述伸缩筒固定杆的内部放置有弹簧,所述伸缩筒输出杆的顶面高于第二螺纹杆的顶面,通过伸缩筒和弹簧的结构设计,可使得支撑板与第二螺纹杆之间连接更加稳定,避免与第二螺纹杆之间螺纹连接的支撑板易松动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其中伸缩筒输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垫,通过防滑橡胶垫的结构设计,使得伸缩筒对支撑板的限制效果更好,避免了伸缩筒与支撑板的表面过于光滑而导致易转动的情况出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矩形连接杆、轴杆、固定板、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杆以及支撑板的结构设计,可有效的将该装置的底面与地面之间远离,使得该装置具有了便于对驱动轮与矩形连接杆之间进行安装的效果,避免了始终需要工作人员将该机器人抬起,再对驱动轮进行安装的情况出现,解决了在安装过程中始终需要工作人员将该机器人抬起驱动轮,安装不便且影响安装效率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轴杆、固定板、快拆螺栓和第二螺纹孔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对第一螺纹杆的所处位置调节操作,避免了需要第一螺纹杆始终处于垂直状态而影响矩形连接杆和驱动轮正常转动的情况出现,通过第二螺纹杆的结构设计,可便于工作人员对支撑板进行存放,从而方便再次对支撑板进行使用,通过伸缩筒、弹簧和防滑橡胶垫的结构设计,可使得支撑板与第二螺纹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避免了该机器人在进行运行的过程中产生震动而导致支撑板松动掉落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伸缩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矩形连接杆与第一螺纹孔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器人主体;2、底板;3、驱动杆;4、矩形连接杆;5、驱动轮;6、轴杆;7、固定板;8、快拆螺栓;9、第一螺纹孔;10、第一螺纹杆;11、第二螺纹杆;12、伸缩筒;13、弹簧;14、防滑橡胶垫;15、支撑板;16、驱动设备;17、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包括机器人主体1,机器人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底板2的底部且分别靠近正面与背面的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驱动设备16,驱动设备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3,多个驱动杆3分别远离驱动设备1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矩形连接杆4,多个矩形连接杆4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轮5,多个矩形连接杆4相互远离的一侧且分别靠近机器人主体1正面与背面底部的中部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轴杆6,多个轴杆6远离固定板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多个固定板7的正面与背面之间且靠近相互远离一侧的位置处贯穿开设有插槽,多个该插槽的内部均活动插接有快拆螺栓8,多个矩形连接杆4的正面且分别靠近两个轴杆6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9,多个快拆螺栓8分别通过固定板7所开设的插槽与第一螺纹孔9之间螺纹连接,固定板7的底部沿垂直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0,第一螺纹杆10的外表面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螺纹连接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的底面位于驱动轮5底面的下方位置处。
矩形连接杆4顶部的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1,第二螺纹杆11的横向直径大小与第一螺纹杆10的横向直径大小相同,通过第二螺纹杆11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对支撑板15的暂存效果,从而便于再次对支撑板15进行取拿利用。
支撑板15的俯视形状圆形结构,支撑板15的外侧开设有防滑纹,该结构设计,便于工作人员对支撑板15进行拆装操作,避免了在进行拆装时易出现手滑现象而而造成安装不便的问题。
矩形连接杆4的正面中部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7,第二螺纹孔17所开设的直径大小与第一螺纹孔9的直径大小相同,通过第二螺纹孔17的结构设计,可有效的视线对第一螺纹杆10的限位效果,避免了第一螺纹杆10始终处于垂直状态而对该机器人驱动行驶造成阻碍影响的情况出现。
矩形连接杆4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筒12,伸缩筒12固定杆的内部放置有弹簧13,伸缩筒12输出杆的顶面高于第二螺纹杆11的顶面,通过伸缩筒12和弹簧13的结构设计,可使得支撑板15与第二螺纹杆11之间连接更加稳定,避免与第二螺纹杆11之间螺纹连接的支撑板15易松动的情况出现。
伸缩筒12输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垫14,通过防滑橡胶垫14的结构设计,使得伸缩筒12对支撑板15的限制效果更好,避免了伸缩筒12与支撑板15的表面过于光滑而导致易转动的情况出现。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工作人员可首先将该装置抬起,随后将支撑板15与第二螺纹杆11之间进行连接操作,随后将该机器人放置于地面或桌面,随后工作人员则可将驱动轮5与矩形连接杆4之间进行连接安装,由于支撑板15与地面接触,且底面高于驱动轮5的底面,从而实现便于对驱动轮5与矩形连接杆4之间安装的效果,在安装完成后,工作人员可再次将机器人主体1抬起,随后抓住支撑板15将其与第二螺纹杆11之间旋转分离,随后将该机器人放置地面,使其驱动轮5与地面相接触,随后将支撑板15进行翻转,且将其移动至矩形连接杆4的正上方,随后将其支撑板15底部的正中部与第二螺纹杆11的正上方相对应,然后向下进行移动,使得第二螺纹杆11的底面与防滑橡胶垫14的顶部相接触,随后继续施压,处于伸缩筒12内部的弹簧13受压收缩,直至与第二螺纹杆11之间相接触,随后进行施压旋钮,使得支撑板15与第二螺纹杆11之间螺纹连接即可,从而便于再次利用,最后工作人员则可将快拆螺栓8与第一螺纹孔9之间拆卸分离,随后抓住固定板7进行旋钮,使其固定板7所开设的插槽与第二螺纹孔17之间相对应,然后将卸下的快拆螺栓8与第二螺纹孔17之间进行固定即可,实现对第一螺纹杆10的限位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包括机器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底部且分别靠近正面与背面的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驱动设备(16),所述驱动设备(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3),多个所述驱动杆(3)分别远离驱动设备(1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矩形连接杆(4),多个所述矩形连接杆(4)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轮(5),多个所述矩形连接杆(4)相互远离的一侧且分别靠近机器人主体(1)正面与背面底部的中部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轴杆(6),多个所述轴杆(6)远离固定板(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多个所述固定板(7)的正面与背面之间且靠近相互远离一侧的位置处贯穿开设有插槽,多个该插槽的内部均活动插接有快拆螺栓(8),多个所述矩形连接杆(4)的正面且分别靠近两个轴杆(6)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9),多个所述快拆螺栓(8)分别通过固定板(7)所开设的插槽与第一螺纹孔(9)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7)的底部沿垂直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0),所述第一螺纹杆(10)的外表面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螺纹连接有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的底面位于驱动轮(5)底面的下方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连接杆(4)顶部的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1),所述第二螺纹杆(11)的横向直径大小与第一螺纹杆(10)的横向直径大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5)的俯视形状圆形结构,所述支撑板(15)的外侧开设有防滑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连接杆(4)的正面中部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7),所述第二螺纹孔(17)所开设的直径大小与第一螺纹孔(9)的直径大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连接杆(4)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筒(12),所述伸缩筒(12)固定杆的内部放置有弹簧(13),所述伸缩筒(12)输出杆的顶面高于第二螺纹杆(11)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筒(12)输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垫(14)。
CN202022815329.7U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 Active CN213502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5329.7U CN213502651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5329.7U CN213502651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02651U true CN213502651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27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15329.7U Active CN213502651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02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36605U (zh) 医用输注泵的旋转固定装置
CN213502651U (zh) 一种工地搬运智能机器人驱动轮安装结构
CN213140507U (zh)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机械手
CN211118355U (zh) 一种便于安装与拆卸的转向摄像头
CN212933955U (zh) 具有防尘功能的建筑模型装置
CN109545078B (zh) 一种可拆装式杆号牌安装架
CN212694367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机箱散热器滤板结构
CN208169786U (zh) 一种安装拆卸便捷的制冷分配器
CN207559390U (zh) 一种移动变电站
CN205187490U (zh) 一种卷管机
CN211844920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无人机电机
CN216180070U (zh) 一种方便飞机前轮螺母拆装时转接齿套扳手
CN220752634U (zh) 一种温度监测功能的服务器
CN220540645U (zh) 一种机电设备安装装置
CN219754269U (zh) 一种环保工程用噪音防治设备
CN216044993U (zh) 灵活拆装气缸的导轨
CN220128639U (zh) 凡尔胶皮拆卸限位装置
CN203901198U (zh) 一种喷丝板组件拆装工具
CN211639827U (zh) 一种led灯饰装拆托举装置
CN220601170U (zh) 一种mes系统用监控装置
CN110259203A (zh) 一种带有控制机构的环形立体舞台装置
CN212706552U (zh) 一种燃气轮机的轴套拆除装置
CN219255201U (zh) 一种研磨机龙门装卸臂机构
CN206154212U (zh) 叶轮拆装工具
CN213066357U (zh) 一种暖通空调用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5

Address after: 237400 Yuanmiao Group, Mengji Village, Mengji Town, Huoqiu County,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u Youbing

Address before: 510030 Room 401, 20 renkangli,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 Mengme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3

Address after: 200120, Room 804, No. 88 Shengang Avenue, Lingang New Area,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Tengl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37400 Yuanmiao Group, Mengji Village, Mengji Town, Huoqiu County,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u Youb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