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01883U - 一种充电模块通风结构及换电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模块通风结构及换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01883U
CN213501883U CN202021439418.XU CN202021439418U CN213501883U CN 213501883 U CN213501883 U CN 213501883U CN 202021439418 U CN202021439418 U CN 202021439418U CN 213501883 U CN213501883 U CN 213501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m
charging
fan set
battery
power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394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涛
吴泽勋
杨龙宝
郝庆全
黄领
魏家星
刘文龙
陈敬玉
杨全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394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01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01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01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模块通风结构及换电站,所述换电站包括充电机房和电池换电房,所述充电机房内设有所述充电模块通风结构,所述充电机房和所述电池换电房之间通过换气通道连通,所述换气通道上设有换气扇。本实用新型的换电站通过换气通道将充电机房和电池换电房连通,并在该换气通道上设置换气扇,将充电机房内充电模块产生的热量输送到电池换电房,从而给电池换电房供暖,具有实现方式简单、低成本、节能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模块通风结构及换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换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模块通风结构及换电站。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能源的枯竭,电能源使用越来越普及,尤其在汽车行业,电动汽车被推广,目前电动汽车面临为电动汽车快速、安全地补充能源已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
现今主流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充电桩为电动车充电,通过快充的方式补电,普遍需要1-2小时的充电时间,速度较慢,且长时间快充对电池寿命影响较大,如果使用慢充,则耗时8-10小时,等待时间更长,这也成为电动汽车推广上的一个难点。
电动汽车快速补能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动力电池快换技术就是换电站,换电站普遍由换电仓和充电仓两大核心部分组成,下分为车辆导引装置、车辆换电系统、电池转运系统、电池充电系统等组成。
目前市场上的换电站只考虑了仓内的制冷,并没有考虑制暖,外界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换电仓内也会处于低温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具有供暖功能的换电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电站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换电仓内温度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模块通风结构,包括多个充电模块,所述多个充电模块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风扇组,所述第一风扇组设有正反转控制电路。
可选地,所述多个充电模块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风扇组,所述第二风扇组设有正反转控制电路。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电站,包括充电机房和电池换电房,所述充电机房和所述电池换电房之间通过换气通道连通,所述充电机房内设有上述任一种充电模块通风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扇组和/或所述第二风扇组产生的气流方向竖直于所述换气通道对应的所述充电机房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扇组和所述第二风扇组同时工作时,产生的气流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换气通道上设有换气扇。
可选地,所述充电机房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窗口。
可选地,所述窗口处设有百叶结构。
可选地,所述窗口处还设有防尘棉和/或防虫网。
可选地,所述换气通道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密封盖;和/或
所述换气通道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密封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充电模块通风结构及换电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换电站通过换气通道将充电机房和电池换电房连通,并在该换气通道上设置换气扇,将充电机房内充电模块产生的热量输送到电池换电房,从而给电池换电房供暖,具有实现方式简单、低成本、节能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充电模块通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换电站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换电站的常温模式下空气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换电站的低温模式下空气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换电站的低温模式下空气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换电站的低温模式下空气流动方向示意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充电机房;101-充电模块;102-第一风扇组;103-第二风扇组;104-窗口;2-电池换电房;3-换气通道;301-换气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目前换电站一般只考虑了制冷,并没有考虑供暖,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低,导致电池换电房内温度较低,往往带来一些不便,而如果采用空调制暖的话将提高能耗;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电站,通过设置换气通道和换气扇,将充电机房内温度较高的空气输送至电池换电房,实现电池换电房的供暖,具有实现方式简单、低成本、节能等优点。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模块通风结构,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充电模块通风结构的示意图,充电模块通风结构设置于换电站的充电机房内,包括多个充电模块101,该多个充电模块101的一端设有第一风扇组102,多个充电模块10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风扇组103,该第一风扇组102和第二风扇组103均设有正反转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第一风扇组102和第二风扇组103中的风扇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以调整空气流动方向。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换电站,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换电站的示意图,该图2中,换电站包括充电机房1和电池换电房2,该充电机房1和电池换电房2之间通过换气通道3连通,且该充电机房1内设有如图1所示的充电模块通风结构,该换气通道3上设有换气扇301,换气扇301用于将充电机房1内的空气输送至电池换电房2内。
在具体实施中,充电机房1和电池换电房2可以是如图所示的两个相邻的房间,换气通道3为设置在两个相邻房间的共同侧壁上的通孔,换气扇301设置在该通孔内;此外,充电机房1和电池换电房2也可以为不相邻的两个房间,此时,换气通道3可以是连接两个房间的管道,换气扇301可以设置在换气通道3与充电机房1相连的入风口处。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模块101的具体数量并无特殊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充电模块101的具体数量。
在具体实施中,每个充电模块101设有两个散热风扇,第一风扇组102由该多个充电模块101上的散热风扇组成,且该第一风扇组102对应的充电模块101的第一端正对换气通道3的入风口,第二风扇组103设置在与第一风扇组102相对的充电模块101的第二端,第二风扇103为辅助风扇,用于辅助散热和辅助调节气流方向;该第一风扇组102和第二风扇组103产生的气流方向均竖直于换气通道3对应的充电机房1的侧壁,也即该第一风扇组102和第二风扇组103产生的气流方向对应换气通道3的入风口。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风扇组103内风扇的数量并无特殊限定,可以是与第一风扇组102对应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余第一风扇组102内风扇的数量或者是少于第一风扇组102内风扇的数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风扇组102和第二风扇组103同时工作时,所产生的气流方向一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充电机房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窗口104,如图1所示,在充电机房1的两侧分别设有窗口104,同时,与第二风扇组103对应的侧壁上也设有窗口104,用于使充电机房1与外界形成空气流通。
需要说明的是,窗口104的数量和具体位置并无特殊限定,只要其能够达到使充电机房1与外界形成空气流通的目的即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窗口104处设有百叶结构,通过百叶结构的设置可以调节窗口方向,起到防雨的作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窗口104处还设有防尘棉和/或防虫网,该防尘棉和防虫网可以设置在百叶结构的内侧,用于隔离蚊虫和防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换气通道3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密封盖;和/或换气通道3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密封盖,用于密封换气通道3,阻隔充电机房1和电池放电房的空气流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充电机房1为集装箱;和/或电池换电房2为集装箱。
在具体实施中,充电机房1和电池换电房2均可以是集装箱,也可以是电池充电房2设置成集装箱,充电机房1为其他箱体,也可以是充电机房1和电池换电房2集成在一个集装箱内,通过隔板将一个集装箱分隔成充电机房1和电池换电房2。
图3~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换电站在不同模式下空气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充电模块101设有第一风扇组102的一端定义为充电模块101的前端,充电模块101设有第二风扇组103的一端定义为充电模块101的后段端。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换电站的常温模式下空气流动方向示意图,在该模式中,换气通道3的密封盖是关闭的,且换气扇301不工作,此时,第一风扇组102和第二风扇组103均正向旋转,从充电模块101的前端吸入凉风,并从充电模块101的后端排出热风,排出的热风从充电模块101后端处的窗口104排到室外,充电模块101两侧的窗口104处则进入室外的凉风,形成空气流动,达到为充电模块101降温散热的目的。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换电站的低温模式下空气流动方向示意图,在该模式中,换气通道3的密封盖是打开的,且换气扇301工作,将充电机房1内的空气输送至电池换电房,该图中,换气扇301的风量小于充电模块101处的空气流通量,此时,第一风扇组102和第二风扇组103均反向旋转,从充电模块101的后端吸入凉风,并从充电模块101的前端排出热风,排出的热风从充电模块101前端处的换气扇301经换气通道2输送到电池换电房2内,达到为电池换电房2供暖的目的,充电模块101后端的窗口104处则进入室外的凉风,充电模块101两侧的窗口104处向室外排出热风,形成空气流动,达到为充电模块101降温散热的目的。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换电站的低温模式下空气流动方向示意图,在该模式中,换气通道3的密封盖是打开的,且换气扇301工作,将充电机房1内的空气输送至电池换电房,该图中,换气扇301的风量大于充电模块101处的空气流通量,此时,第一风扇组102和第二风扇组103均反向旋转,从充电模块101的后端吸入凉风,并从充电模块101的前端排出热风,排出的热风从充电模块101前端处的换气扇301经换气通道2输送到电池换电房2内,达到为电池换电房2供暖的目的,充电模块101后端的窗口104处则进入室外的凉风,充电模块101两侧的窗口104处也进入室外的凉风,形成空气流动,达到为充电模块101降温散热的目的。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换电站的低温模式下空气流动方向示意图,在该模式中,换气通道3的密封盖是打开的,且换气扇301工作,将充电机房1内的空气输送至电池换电房,该图中,换气扇301的风量等于充电模块101处的空气流通量,此时,第一风扇组102和第二风扇组103均反向旋转,从充电模块101的后端吸入凉风,并从充电模块101的前端排出热风,排出的热风从充电模块101前端处的换气扇301经换气通道2输送到电池换电房2内,达到为电池换电房2供暖的目的,充电模块101后端的窗口104处则进入室外的凉风,形成空气流动,达到为充电模块101降温散热的目的。
在上述的低温模式下,第一风扇组102和第二风扇组103反转,虽然风量会降低,但进风温度低,具有更强的冷却能力,而且换气扇301会降低充电模块101前端压强,起到一定增加流量的作用,所以第一风扇组102和第二风扇组103反转也能满足冷却要求。一般冷却充电模块101的进风出风温差小于30摄氏度,在我国北方地区,日最低温度小于0度时,一般日最高温度不超过20度,因此,当进风温度小于20度时,出风温度小于50度。由于充电柜机的工作环境最高温度一般高于50度,所以在本申请的低温模式下,即使充电机房1内温度较高,充电机仍可正常工作。
针对上述的常温模式和低温模式,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电站的防尘棉和防虫网可以进一步设置,具体如下:
在常温模式下,充电模块后端正对的窗口处配有防虫网,其他窗口处配有防尘棉,即图3中,充电模块101的后端正对的四个窗口104配有防虫网,充电模块101两侧的窗口104配有防尘棉。
在低温模式下,充电模块后端正对的窗口处配有防尘棉,其他窗口处配有防虫网,即图3中,充电模块101的后端正对的四个窗口104配有防尘棉,充电模块101两侧的窗口104配有防虫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模块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充电模块(101),所述多个充电模块(10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风扇组(102),所述第一风扇组(102)设有正反转控制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充电模块(101)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风扇组(103),所述第二风扇组(103)设有正反转控制电路。
3.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机房(1)和电池换电房(2),所述充电机房(1)和所述电池换电房(2)之间通过换气通道(3)连通,所述充电机房(1)内设有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模块通风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组(102)和/或所述第二风扇组(103)产生的气流方向竖直于所述换气通道(3)对应的所述充电机房(1)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组(102)和所述第二风扇组(103)同时工作时,产生的气流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通道(3)上设有换气扇(30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房(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窗口(1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104)处设有百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104)处还设有防尘棉和/或防虫网。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通道(3)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密封盖;和/或
所述换气通道(3)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密封盖。
CN202021439418.XU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充电模块通风结构及换电站 Active CN213501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9418.XU CN213501883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充电模块通风结构及换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9418.XU CN213501883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充电模块通风结构及换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01883U true CN213501883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35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39418.XU Active CN213501883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充电模块通风结构及换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018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8135B (zh) 通信设备用户外空调机柜
CN209947998U (zh) 散热效果更佳的储能集装箱
CN108375149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空调墙
CN107623273A (zh) 一种热交换式户外电源机柜系统
CN115503445A (zh) 带五通阀的可集成式热泵空调与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76231B (zh) 机柜空调系统
CN213501883U (zh) 一种充电模块通风结构及换电站
CN211084314U (zh) 一种空调设备
CN113054280A (zh) 一种余热利用tec冷却的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5177979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103500000A (zh) 数据机房用制冷系统
CN208042405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空调墙
CN213816249U (zh) 一种汽车电池充电站散热装置
CN214177889U (zh) 一种机房
CN215222812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3399493U (zh) 计算机主机机箱内散热模块
CN216805170U (zh) 具有充电室的扩展仓及换电站
CN201616770U (zh) 双风道壁挂电源及其机柜
CN210602133U (zh) 换电站的通风系统
CN203520288U (zh) 数据机房用制冷系统
CN202127583U (zh) 机房提升功率密度系统
CN208158148U (zh) 一种集装箱式电池箱存储充电间
CN210425271U (zh) 具有独立回风口的空调
CN202101343U (zh) 空调热交换一体机
CN219660220U (zh) 一种节能型通信机柜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