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91281U - 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91281U
CN213491281U CN202022262249.3U CN202022262249U CN213491281U CN 213491281 U CN213491281 U CN 213491281U CN 202022262249 U CN202022262249 U CN 202022262249U CN 213491281 U CN213491281 U CN 213491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relief
pipe
oxygen
conduit
relief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622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厉洪波
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aigang Yongfeng Steel and I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aigang Yongfeng Steel and I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aigang Yongfeng Steel and I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aigang Yongfeng Steel and Ir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622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91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91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91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泵站调节系统技术领域中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包括调节阀主体、泄压组件和导管等,泄压组件的设置用于当调节阀主体在管道中间进行变径安装时,进一步调节管道内部气压,防止因局部管径减少而导致的压差增大和氧气的流速增大,消除生产安全隐患,通过旋拧转动盖体使不同孔径的第一泄压孔与第二泄压孔相对应,由此通过旋转转动盖体即可实现不同泄压程度的调节,调节方便,转动盖体上且位于第二泄压孔处连接导管的一端,导管的另一端与氧气罐相连接,导管上安装有单向阀,经第一泄压孔和第二泄压孔排出的氧气沿导管进入至氧气罐中储存,减少氧气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站调节系统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泵站是将输送或转换能量的系统,其最为基本的功能是将流体进行输送,泵站通常由机电设备、配套的土建工程及调节阀组成。在氧气制造领域,制氧车间通过氧气调压站对氧气进行输送,在氧气调压站系统中,为更快的投入生产,有时会存在调节阀在管道中间进行变径安装的情况,此种安装方式减少了氧气流量的供应,增大了压差和氧气的流速,存在生产安全隐患,为此提出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包括调节阀主体,所述调节阀主体的连接端法兰连接三通管的一端,所述三通管的另外两端均设置有法兰连接盘,所述三通管上连通设置有泄压组件,所述泄压组件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开口,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封闭板,所述连接管的开口端与所述三通管相连通,所述封闭板上沿环形开设有第一泄压孔,沿环形设置的所述第一泄压孔的孔径依次减小,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上滑动连接有转动盖体,所述转动盖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泄压孔配合使用的第二泄压孔,所述转动盖体的内侧壁与所述封闭板的外侧壁紧密接触,所述转动盖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泄压孔处连接导管的一端,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与氧气罐相连接,所述导管上安装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开口端一体成型连接有连接檐,所述连接檐位于所述三通管内且与所述三通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檐的设置方便所述连接管与所述三通管之间连接,所述连接檐呈弧形,与所述三通管的管壁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氧气罐的进气端转动连接有主连接环,所述导管的出气端与所述主连接环可拆卸连接。所述主连接环的设置由于配合所述导管的活动,当转动所述转动盖体调节泄压孔径大小时,所述主连接环在所述氧气罐上转动,以配合所述导管的活动。
优选的,所述连接环包括环体,所述环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与所述氧气罐的内侧壁滑动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环状凸起可以在所述氧气罐的内侧壁上转动,方便于所述主连接环整体转动。
优选的,所述环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辅连接环,所述辅连接环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导管的出气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导管的出气端与所述辅连接环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辅连接环的设置方便于与所述导管之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泄压组件的设置用于当调节阀主体在管道中间进行变径安装时,进一步调节管道内部气压,防止因局部管径减少而导致的压差增大和氧气的流速增大,消除生产安全隐患,泄压组件包括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开口,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封闭板,连接管的开口端与三通管相连通,封闭板上沿环形开设有第一泄压孔,沿环形设置的第一泄压孔的孔径依次减小,连接管的外侧壁上滑动连接有转动盖体,转动盖体上开设有与第一泄压孔配合使用的第二泄压孔,转动盖体的内侧壁与封闭板的外侧壁紧密接触,当需要减小三通管内的压差时,可通过旋拧转动盖体使不同孔径的第一泄压孔与第二泄压孔相对应,由此通过旋转转动盖体即可实现不同泄压程度的调节,调节方便,转动盖体上且位于第二泄压孔处连接导管的一端,导管的另一端与氧气罐相连接,导管上安装有单向阀,经第一泄压孔和第二泄压孔排出的氧气沿导管进入至氧气罐中储存,减少氧气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封闭板俯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盖体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调节阀主体、2-三通管、3-法兰连接盘、4-泄压组件、401-连接管、402-封闭板、403-第一泄压孔、404-转动盖体、405-第二泄压孔、5-导管、6-氧气罐、7-连接檐、8-主连接环、801-环体、802-环状凸起、803-辅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关于方向的描述(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所进行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包括调节阀主体1,所述调节阀主体1的连接端法兰连接三通管2的一端,所述三通管2的另外两端均设置有法兰连接盘3,所述调节阀主体1、所述三通管2和所述法兰连接盘3均为现有技术中泵站常用组件,所述三通管2上连通设置有泄压组件4,所述泄压组件4的设置用于当所述调节阀主体1在管道中间进行变径安装时,进一步调节管道内部气压,防止因局部管径减少而导致的压差增大和氧气的流速增大,消除生产安全隐患,所述泄压组件4包括连接管401,所述连接管401的一端开口,所述连接管401的另一端连接有封闭板402,所述连接管401的开口端与所述三通管2相连通,请参阅图2,所述封闭板402上沿环形开设有第一泄压孔403,沿环形设置的所述第一泄压孔403的孔径依次减小,所述连接管401的外侧壁上滑动连接有转动盖体404,请参阅图3,所述转动盖体404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泄压孔403配合使用的第二泄压孔405,所述转动盖体404的内侧壁与所述封闭板402的外侧壁紧密接触,当需要减小所述三通管2内的压差时,可通过旋拧所述转动盖体404使不同孔径的所述第一泄压孔403与所述第二泄压孔405相对应,由此通过旋转所述转动盖体404即可实现不同泄压程度的调节,调节方便,所述转动盖体404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泄压孔405处连接导管5的一端,所述导管5的另一端与氧气罐6相连接,所述导管5上安装有单向阀,经所述第一泄压孔403和所述第二泄压孔405排出的氧气沿所述导管5进入至所述氧气罐中储存,减少氧气浪费。
请参阅图1,具体而言,所述连接管401的开口端一体成型连接有连接檐7,所述连接檐7位于所述三通管2内且与所述三通管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檐7的设置方便所述连接管401与所述三通管2之间连接,所述连接檐7呈弧形,与所述三通管2的管壁相适配。
请参阅图4,具体而言,所述氧气罐6的进气端转动连接有主连接环8,所述导管5的出气端与所述主连接环8可拆卸连接。所述主连接环8的设置由于配合所述导管5的活动,当转动所述转动盖体404调节泄压孔径大小时,所述主连接环8在所述氧气罐6上转动,以配合所述导管5的活动。
请参阅图4,具体而言,所述连接环8包括环体801,所述环体8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环状凸起802,所述环状凸起802与所述氧气罐6的内侧壁滑动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环状凸起802可以在所述氧气罐6的内侧壁上转动,方便于所述主连接环8整体转动。
请参阅图4,具体而言,所述环体8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辅连接环803,所述辅连接环803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导管5的出气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导管5的出气端与所述辅连接环803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辅连接环803的设置方便于与所述导管5之间连接。
工作原理:泄压组件4的设置用于当调节阀主体1在管道中间进行变径安装时,进一步调节管道内部气压,防止因局部管径减少而导致的压差增大和氧气的流速增大,消除生产安全隐患,泄压组件4包括连接管401,连接管401的一端开口,连接管401的另一端连接有封闭板402,连接管401的开口端与三通管2相连通,封闭板402上沿环形开设有第一泄压孔403,沿环形设置的第一泄压孔403的孔径依次减小,连接管401的外侧壁上滑动连接有转动盖体404,转动盖体404上开设有与第一泄压孔403配合使用的第二泄压孔405,转动盖体404的内侧壁与封闭板402的外侧壁紧密接触,当需要减小三通管2内的压差时,可通过旋拧转动盖体404使不同孔径的第一泄压孔403与第二泄压孔405相对应,由此通过旋转转动盖体404即可实现不同泄压程度的调节,调节方便,转动盖体404上且位于第二泄压孔405处连接导管5的一端,导管5的另一端与氧气罐6相连接,导管5上安装有单向阀,经第一泄压孔403和第二泄压孔405排出的氧气沿导管5进入至氧气罐中储存,减少氧气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包括调节阀主体(1),所述调节阀主体(1)的连接端法兰连接三通管(2)的一端,所述三通管(2)的另外两端均设置有法兰连接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2)上连通设置有泄压组件(4),所述泄压组件(4)包括连接管(401),所述连接管(401)的一端开口,所述连接管(401)的另一端连接有封闭板(402),所述连接管(401)的开口端与所述三通管(2)相连通,所述封闭板(402)上沿环形开设有第一泄压孔(403),沿环形设置的所述第一泄压孔(403)的孔径依次减小,所述连接管(401)的外侧壁上滑动连接有转动盖体(404),所述转动盖体(404)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泄压孔(403)配合使用的第二泄压孔(405),所述转动盖体(404)的内侧壁与所述封闭板(402)的外侧壁紧密接触,所述转动盖体(404)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泄压孔(405)处连接导管(5)的一端,所述导管(5)的另一端与氧气罐(6)相连接,所述导管(5)上安装有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401)的开口端一体成型连接有连接檐(7),所述连接檐(7)位于所述三通管(2)内且与所述三通管(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罐(6)的进气端转动连接有主连接环(8),所述导管(5)的出气端与所述主连接环(8)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8)包括环体(801),所述环体(8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环状凸起(802),所述环状凸起(802)与所述氧气罐(6)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8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辅连接环(803),所述辅连接环(803)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导管(5)的出气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导管(5)的出气端与所述辅连接环(803)之间螺纹连接。
CN202022262249.3U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 Active CN213491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62249.3U CN213491281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62249.3U CN213491281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91281U true CN213491281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396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62249.3U Active CN213491281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91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45064U (zh) 一种便于调节压力的减压阀
CN213491281U (zh) 一种氧气泵站调节系统
CN110686112A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管道闸阀
CN212744487U (zh) 一种带调速器的浆液循环泵
CN206103173U (zh) 稳压消防栓
WO2019148544A1 (zh) 一种带新型备用泵结构的组合污水泵
CN212203231U (zh) 一种具有分向导流功能的化工阀门
CN211574272U (zh) 一种双闸阀水力控制阀组
CN206159737U (zh) 一种方便取样的三通
CN212155899U (zh) 一种灌溉管道用输水转向阀
CN100430104C (zh) 一种分离出口湿化瓶
CN216590152U (zh) 一种安装密封性好的角阀
CN210196591U (zh) 一种出水口方向可方便调节的角阀
CN21289979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软密封闸阀
CN206338497U (zh) 一种偏心异径管
CN212203239U (zh) 一种船用法兰单进双排截止调节阀箱
CN213809002U (zh) 一种阀门分流与合流功能的转换机构
CN219493064U (zh) 一种新型水龙头内芯结构
CN216112398U (zh) 一种内螺纹截止阀
CN216519852U (zh) 一种球阀
CN214889085U (zh) 角型防倒流阀
CN215568229U (zh) 一种安全背压阀
CN216618567U (zh) 一种波纹管阀座密封结构
CN215950399U (zh) 一种万向角阀
CN221079835U (zh) 污水泵电容罩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