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84788U - 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84788U
CN213484788U CN202022773957.3U CN202022773957U CN213484788U CN 213484788 U CN213484788 U CN 213484788U CN 202022773957 U CN202022773957 U CN 202022773957U CN 213484788 U CN213484788 U CN 213484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tile
tile
steel
lap joint
join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739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高洪
刘永保
翁兴锋
商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Taibo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Taibo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Taibo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Taibo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739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84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84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84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包括钢瓦,及设于所述钢瓦表面上的硅光伏组件,所述钢瓦的一侧边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搭接部、另一侧边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搭接部,当进行安装时,所述钢瓦的第一搭接部与另一个所述钢瓦的第二搭接部互扣连接并在底部形成容纳空腔,该容纳空腔用于布线和收纳接线头;所述钢瓦通过顶部向下折弯的折弯部,或底部的支撑件,或第一搭接部,或第二搭接部与屋顶上的檩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硅光伏组件直接集成在钢瓦的表面,使得安装更方便,通过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的互扣连接,使得密封性好,通过形成的容纳空间可以便于相邻钢瓦之间的布线和收纳接线头,通过钢瓦与檩条之间的抬高设计,可以便于通风及隔热。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迅速提升,能源消耗逐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而建筑作为能耗大户(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3以上),其节能效益则变得尤其重要,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因此成为21世纪建筑及光伏技术市场的热点。
目前,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形式,特别是与建筑屋面的结合。由于光伏方阵与建筑屋面的结合不占用额外的地面空间,所以是光伏发电系统在城市中广泛应用的最佳安装方式。但是,现有的BIPV只是把常规光伏组件在屋顶用支架安装,并未真正意义上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直接安装在屋顶的檩条上,既能成为自然的屋顶,又可以正常的发电,给建筑提供能源。
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包括钢瓦,及设于所述钢瓦表面上的硅光伏组件,所述钢瓦的一侧边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搭接部、另一侧边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搭接部,当进行安装时,所述钢瓦的第一搭接部与另一个所述钢瓦的第二搭接部互扣连接并在底部形成容纳空腔,该容纳空腔用于布线和收纳接线头;
所述钢瓦通过顶部向下折弯的折弯部,或底部的支撑件,或第一搭接部,或第二搭接部与屋顶上的檩条固定连接。
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的BIPV光伏瓦中,通过将硅光伏组件直接集成在钢瓦的表面,使得安装更方便,通过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的互扣连接,使得密封性好,通过形成的容纳空间可以便于相邻钢瓦之间的布线和收纳接线头,通过钢瓦与檩条之间的抬高设计,可以便于通风及隔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的结构相同,包括凸出所述钢瓦表面且与所述钢瓦连接的对称凸起部,以及与所述对称凸起部连接的对称搭边,所述对称搭边与所述钢瓦的表面贴合,所述折弯部与屋顶上的檩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对称凸起部的截面为圆弧形、三角形、梯形或矩形;
所述容纳空腔为所述对称凸起部的底部空间;
所述折弯部与所述钢瓦之间的夹角为9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的结构不相同,其中,
所述第一搭接部包括凸出所述钢瓦表面且与所述钢瓦连接的第一凸起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凸起部连接的内钩边;
所述第二搭接部包括凸出所述钢瓦表面且与所述钢瓦连接的第二凸起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凸起部连接且向下倾斜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弯折形成缺口朝上的钩槽;
所述内钩边与所述第二凸起部扣合连接,所述钩槽底部通过自攻钉与屋顶上的檩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空腔为所述钩槽或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底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钢瓦连接的连接边的顶部内凹形成外钩边,所述内钩边勾住所述外钩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的结构不相同,所述钢瓦通过底部的支撑件与屋顶上的檩条固定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搭接部包括凸出所述钢瓦表面且与所述钢瓦连接的第三凸起部,以及与所述第三凸起部连接的第三钩槽;
所述第二搭接部包括凸出所述钢瓦表面且与所述钢瓦连接的第四凸起部,与所述第四凸起部连接的第四钩槽,以及与所述第四钩槽连接的顶搭边;
所述第三钩槽与另一个所述钢瓦的第四钩槽扣合连接,所述第三凸起部与另一个所述钢瓦的顶搭边扣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空腔为所述第三凸起部的底部空间或所述第四凸起部的底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硅光伏组件包括从下到上依序设置的玻璃层、高透EVA层、电池串、粘结EVA层和金属背板,所述玻璃层粘结在所述钢瓦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背板的表面形成绝缘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BIPV光伏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两个BIPV光伏瓦的搭接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两个BIPV光伏瓦的搭接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BIPV光伏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两个BIPV光伏瓦的搭接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两个BIPV光伏瓦的搭接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BIPV光伏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两个BIPV光伏瓦的搭接示意图;
图9为图8中两个BIPV光伏瓦的搭接主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钢瓦 100 第一搭接部 11
对称凸起部 111 对称搭边 112
第二搭接部 12 折弯部 13
支撑件 14 硅光伏组件 200
容纳空腔 300 钢瓦 100a
第一搭接部 11a 第一凸起部 11a1
内钩边 11a2 第二搭接部 12a
第二凸起部 12a1 外钩边 12a11
延伸部 12a2 钩槽 12a3
容纳空腔 300a 钢瓦 100b
第一搭接部 11b 第三凸起部 11b1
第三钩槽 11b2 第二搭接部 12b
第四凸起部 12b1 第四钩槽 12b2
顶搭边 12b3 容纳空腔 300b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包括钢瓦100,及设于所述钢瓦100表面上的硅光伏组件200,所述钢瓦100的一侧边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搭接部11、另一侧边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搭接部12,当进行安装时,所述钢瓦100的第一搭接部11与另一个所述钢瓦100的第二搭接部12互扣连接并在底部形成容纳空腔300,该容纳空腔300用于布线和收纳接线头;
所述钢瓦100通过顶部向下折弯的折弯部13,或底部的支撑件14,或第一搭接部11,或第二搭接部12与屋顶上的檩条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直接将BIPV光伏瓦安装在屋顶的檩条上,既能成为自然的屋顶,又可以正常的发电,给建筑提供能源,通过将硅光伏组件200直接集成在钢瓦100的表面,使得安装更方便,通过第一搭接部11和第二搭接部12的互扣连接,使得密封性好,通过形成的容纳空间300可以便于相邻钢瓦100之间的布线和收纳接线头,通过钢瓦100与檩条之间的抬高设计,可以便于通风及隔热。
进一步地,所述硅光伏组件200包括从下到上依序设置的玻璃层、高透EVA层、电池串、粘结EVA层和金属背板,所述玻璃层粘结在所述钢瓦100的表面上。所述玻璃层、高透EVA层、电池串、粘结EVA层和金属背板之间通过层压形成为整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金属背板的表面形成绝缘层。
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接部11和所述第二搭接部12的结构相同,可以便于模块化生产。具体包括凸出所述钢瓦100表面且与所述钢瓦100连接的对称凸起部111,以及与所述对称凸起部111连接的对称搭边112,所述对称搭边112与所述钢瓦100的表面贴合,以实现密封效果,避免漏水。所述折弯部13与屋顶上的檩条固定连接,使得所述钢瓦100与檩条之间存在间隙,以便于通风及隔热。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对称凸起部111的截面为三角形,可以使得所述第一搭接部11和所述第二搭接部12之间的搭接密封性更好。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对称凸起部111的截面除了可以为三角形之外,还可以为圆弧形、梯形或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空腔300为所述对称凸起部111的底部空间,以便于相邻钢瓦100之间的布线和收纳接线头。
优选地,所述折弯部13与所述钢瓦100之间的夹角为90°,便于两者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4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接部11a和所述第二搭接部12a的结构不相同,其中,
所述第一搭接部11a包括凸出所述钢瓦100a表面且与所述钢瓦100a连接的第一凸起部11a1,以及与所述第一凸起部11a1连接的内钩边11a2;
所述第二搭接部12a包括凸出所述钢瓦100a表面且与所述钢瓦100a连接的第二凸起部12a1,以及与所述第二凸起部12a1连接且向下倾斜延伸的延伸部12a2,所述延伸部12a2弯折形成缺口朝上的钩槽12a3;
所述内钩边11a2与所述第二凸起部12a1扣合连接,所述钩槽12a3底部通过自攻钉与屋顶上的檩条固定连接,使得所述钢瓦100a与檩条之间存在间隙,以便于通风及隔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腔300a为所述钩槽12a3或所述第二凸起部12a1的底部空间,以便于相邻钢瓦100a之间的布线和收纳接线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部12a1与所述钢瓦100a连接的连接边的顶部内凹形成外钩边12a11,所述内钩边11a2勾住所述外钩边12a11,使得所述第一搭接部11a和所述第二搭接部12a之间的搭接密封性更好。
请参阅图7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接部11b和所述第二搭接部12b的结构不相同,所述钢瓦100b通过底部的支撑件14与屋顶上的檩条固定连接,使得所述钢瓦100b与檩条之间存在间隙,以便于通风及隔热,其中,
所述第一搭接部11b包括凸出所述钢瓦100b表面且与所述钢瓦100b连接的第三凸起部11b1,以及与所述第三凸起部11b1连接的第三钩槽11b2;
所述第二搭接部12b包括凸出所述钢瓦100b表面且与所述钢瓦100b连接的第四凸起部12b1,与所述第四凸起部12b1连接的第四钩槽12b2,以及与所述第四钩槽12b2连接的顶搭边12b3;
所述第三钩槽12b2与另一个所述钢瓦100b的第四钩槽12b2扣合连接,所述第三凸起部11b1与另一个所述钢瓦100b的顶搭边12b3扣合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搭接部11b和所述第二搭接部12b之间的搭接密封性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腔300b为所述第三凸起部11b1的底部空间或所述第四凸起部12b1的底部空间,以便于相邻钢瓦100b之间的布线和收纳接线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瓦,及设于所述钢瓦表面上的硅光伏组件,所述钢瓦的一侧边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搭接部、另一侧边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搭接部,当进行安装时,所述钢瓦的第一搭接部与另一个所述钢瓦的第二搭接部互扣连接并在底部形成容纳空腔,该容纳空腔用于布线和收纳接线头;
所述钢瓦通过顶部向下折弯的折弯部,或底部的支撑件,或第一搭接部,或第二搭接部与屋顶上的檩条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BIPV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的结构相同,包括凸出所述钢瓦表面且与所述钢瓦连接的对称凸起部,以及与所述对称凸起部连接的对称搭边,所述对称搭边与所述钢瓦的表面贴合,所述折弯部与屋顶上的檩条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BIPV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凸起部的截面为圆弧形、三角形、梯形或矩形;
所述容纳空腔为所述对称凸起部的底部空间;
所述折弯部与所述钢瓦之间的夹角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BIPV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的结构不相同,其中,
所述第一搭接部包括凸出所述钢瓦表面且与所述钢瓦连接的第一凸起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凸起部连接的内钩边;
所述第二搭接部包括凸出所述钢瓦表面且与所述钢瓦连接的第二凸起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凸起部连接且向下倾斜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弯折形成缺口朝上的钩槽;
所述内钩边与所述第二凸起部扣合连接,所述钩槽底部通过自攻钉与屋顶上的檩条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BIPV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腔为所述钩槽或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底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BIPV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钢瓦连接的连接边的顶部内凹形成外钩边,所述内钩边勾住所述外钩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BIPV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的结构不相同,所述钢瓦通过底部的支撑件与屋顶上的檩条固定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搭接部包括凸出所述钢瓦表面且与所述钢瓦连接的第三凸起部,以及与所述第三凸起部连接的第三钩槽;
所述第二搭接部包括凸出所述钢瓦表面且与所述钢瓦连接的第四凸起部,与所述第四凸起部连接的第四钩槽,以及与所述第四钩槽连接的顶搭边;
所述第三钩槽与另一个所述钢瓦的第四钩槽扣合连接,所述第三凸起部与另一个所述钢瓦的顶搭边扣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的BIPV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腔为所述第三凸起部的底部空间或所述第四凸起部的底部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的BIPV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光伏组件包括从下到上依序设置的玻璃层、高透EVA层、电池串、粘结EVA层和金属背板,所述玻璃层粘结在所述钢瓦的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的BIPV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背板的表面形成绝缘层。
CN202022773957.3U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 Active CN213484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73957.3U CN213484788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73957.3U CN213484788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84788U true CN213484788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57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73957.3U Active CN213484788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847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42473U (zh) 光伏屋面板及其安装结构
US11012025B2 (en) Interlocking BIPV roof tile with backer
WO2005103408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取付け構造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られる瓦材
JP5025125B2 (ja) 太陽光利用機器用フレー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光利用機器の設置方法
CN217949547U (zh) 光伏屋面系统和光伏建筑
CN102425274B (zh) 大跨度半球形屋顶阳光板总体安装的连接件以及安装方法
JP7108954B1 (ja) 建築物仕上げ材用太陽光モジュール組立体
CN102003045A (zh) 太阳能电池瓦
CN110670809A (zh) 一种光伏瓦系统
JP3481032B2 (ja) 陸屋根建物におけ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二重屋根構造
CN213484788U (zh) 一种新型的bipv光伏瓦
CN103243872A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屋瓦结构及其太阳能屋瓦
CN205976252U (zh)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其屋顶及光伏储能系统
CN218508850U (zh) 一种曲面光伏屋顶及光伏建筑
AU2018211333B2 (en) Solar sheeting for roofing or walling
CN107700761B (zh) 太阳能屋面结构
CN216288480U (zh) 一种光伏幕墙金属板
JPH11173678A (ja) 光熱ハイブリッド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屋根パネル、屋根ユニット及びユニット建物並びに該ユニット建物の組立方法
CN207368935U (zh) 一种光伏板与坡屋面的新型连接装置
CN216840290U (zh) 一种带固定结构的m型bipv防水支架
JP3421228B2 (ja) 太陽光発電アレイを屋根に備えた住宅の設置構造
WO2009064258A2 (en) Photovoltaic skyligh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for
CN219164503U (zh) 一种光伏系统及光伏建筑
CN219298623U (zh) 光伏建筑连接结构及建筑光伏系统
CN218323539U (zh) 一种搭接式太阳能光伏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