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84550U - 线圈固定支架、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 Google Patents

线圈固定支架、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84550U
CN213484550U CN202022406396.3U CN202022406396U CN213484550U CN 213484550 U CN213484550 U CN 213484550U CN 202022406396 U CN202022406396 U CN 202022406396U CN 213484550 U CN213484550 U CN 213484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late body
coil
upper cover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063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圣梅
谭玲
胡文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063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845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84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845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圈固定支架、充电盒以及无线耳机。其中,该线圈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形成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贴附充电线圈;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凸设于所述第一架体背离所述承载面的表面,所述第二板体凸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面,所述第二板体朝向所述第一板体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所述第二板体用于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第一板体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用于与所述上盖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线圈固定支架增强充电盒开盖结构的强度,提高充电盒开盖操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线圈固定支架、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牙耳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圈固定支架、应用该线圈固定支架的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常见无线充电盒包括本体和转动设置在底壳上的上盖。上盖与底壳之间转动连接,在底壳和上盖之间的开合吊重测试中,上盖和底壳之间的受力上限较小,导致上盖和底壳之间的牢固度和使用寿命均较差。
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无线充电已成为充电盒必不可少的功能,充电线圈装配到整机之后,必须保持充电线圈的平整。目前市场上很多充电线圈直接粘贴在底壳的后盖上,由于后盖是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后盖受到外部力的挤压后会变形,后盖形变压迫线圈变形,导致无线充电盒的充电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线圈固定支架,旨在提高无线充电盒的结构强度,保障无线充电盒的充电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线圈固定支架包括:
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形成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贴附充电线圈;和
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凸设于所述第一架体背离所述承载面的表面,所述第二板体凸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面,所述第二板体朝向所述第一板体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所述第二板体用于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第一板体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用于与所述上盖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架体的边缘,所述第二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架体的一端,并朝向所述第一板体背离所述第一架体的一侧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设置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于为所述充电盒的电路板上的外接端口提供避让空间;
所述第二板体设置有两个所述加强筋,两个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避让孔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面向所述第一板体的表面凸设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与所述第一板体并行设置,所述挡料板用于与所述外接端口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面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的表面凸设有散热凸部,所述散热凸部用于所述电路板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板体通过固定件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
且/或,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为一体成型设置;
且/或,所述第一架体为金属材质;
且/或,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为金属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还凸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第一板体一侧的表面,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连接臂相邻设置,所述限位板用于与所述上盖限位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臂,两个所述连接臂分别位于所述限位板的两端;
每一个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臂通过转轴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充电盒的上盖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充电盒,包括:底壳、上盖、电路板、充电线圈及所述线圈固定支架,所述线圈固定支架的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所述线圈固定支架的所述连接臂与所述上盖转动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充电线圈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架体的相背两个表面,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充电线圈电连接,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用于容纳耳机本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无线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和所述充电盒,所述耳机本体容纳于所述充电盒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线圈固定支架连接充电盒的底壳和上盖,以使得底壳和上盖转动连接,以便于用户取出底壳和上盖内的耳机本体。具体地,线圈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并在第一架体上设置有承载面,以便于通过第一架体安装充电线圈,避免充电线圈受力变形。另一方面,第二架体包括与第一架体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与底壳固定连接,第二板体设置有连接臂,通过连接臂与上盖转动连接,以实现上盖和底壳的开合;并且,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还通过加强筋增强连接,以提高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强度,进而增强底壳和上盖的受力上限。本实用新型线圈固定支架实现增强充电盒开盖结构的强度,提高充电盒开盖操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充电盒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充电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线圈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线圈固定支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743598000000031
Figure BDA0002743598000000041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圈固定支架应用于充电盒,所述充电盒包括底壳和上盖,线圈固定支架作为连接件连接底壳和上盖,以使上盖可相对于底壳盖合或展开。具体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充电盒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为图1中充电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为图1中线圈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为图3中线圈固定支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图3及图4所示,该线圈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第一架体1形成有承载面11,承载面11用于贴附充电线圈3;第二架体2包括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第一板体21凸设于第一架体1背离承载面11的表面,第二板体22凸设于第一板体21的一侧面,第二板体22的朝向第一板体21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221,加强筋221与第一板体21连接,第二板体22用于与底壳固定连接,第二板体22背离第一板体21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连接臂222,连接臂222用于与上盖4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线圈固定支架连接充电盒的底壳和上盖4,以使得底壳和上盖4转动连接,以便于用户取出底壳和上盖4内的耳机本体。具体地,线圈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并在第一架体1上设置有承载面11,以便于通过第一架体1安装充电线圈3,避免充电线圈3受力变形。另一方面,第二架体2包括与第一架体1连接的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第二板体22与底壳固定连接,第二板体22设置有连接臂222,通过连接臂222与上盖4转动连接,以实现上盖4和底壳的开合;并且,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之间还通过加强筋221增强连接,以提高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之间的强度,进而增强底壳和上盖4的受力上限。本实用新型线圈固定支架实现增强充电盒开盖结构的强度,提高充电盒开盖操作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地,第二架体2可设于第一架体1表面的中部;或者,第二架体2可设于第一架体1表面的边缘。其中,当第二架体2设于第一架体1表面的边缘时,第一架体1的周缘不会凸出于第二架体2的表面,第二架体2与底壳连接时,第二架体2可位于底壳的边缘,第一架体1可位于底壳的中部;当底壳和上盖4转动时,底壳和上盖4可相互展开,避免底壳上对应第一架体1的区域与上盖4抵接,避免上盖4与底壳之间产生摩擦,减少底壳和上盖4的外表面产生划痕。
在线圈固定支架的应用中,第一架体1用于定位充电线圈3,避免充电线圈3变形;同时,第二架体2设于第一架体1的表面,可通过第二架体2与底壳固定连接,并与上盖4转动连接,实现上盖4与底壳之间的转动连接,以一定强度和厚度的第二架体2作为连接结构,增强底壳与上盖4之间的连接强度。具体地,第二架体2包括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221,提高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之间的强度,同时,第二板体22与底壳固定连接,并在第二板体22上凸设有连接臂222,以连接臂222作为连接件与上盖4转动连接,在实现第二架体2通过第二板体22与底壳之间实现稳定连接的前提下,通过连接臂222实现上盖4的转动连接,以增强底壳与上盖4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可为塑料材质;采用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为塑胶材质,可在实现增强上盖4与底壳之间的强度的前提下,简化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的制程工艺。
可选地,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也可为金属构件,采用金属制成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有利于提高线圈固定支架的整体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二板体22的表面设置有连接臂222,连接臂222可为任意形状,例如:弯折的弧形形状和直杆形状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一板体21设于第一架体1的边缘,第二板体22设于第一板体21远离第一架体1的一端,并朝向第一板体21背离第一架体1的一侧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21设于第一架体1的边缘,第二板体22设于第一板体21背离第一架体1的表面。在充电线圈3为一定尺寸的前提下,充电线圈3可设于第一架体1,并位于第二板体22的一侧。当第二板体22与底壳连接时,底壳设置有安装槽,第一板体21和第一架体1全部容纳于底壳的安装槽内,且第二板体22位于底壳的边缘,可采用小型化底壳,避免采用较大尺寸的底壳。
可选地,第一板体21与第一架体1呈直角设置。
可选地,第一板体21与第二板体22呈直角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一板体21设置有避让孔211,避让孔211用于为充电盒的电路板5上的外接端口51提供避让空间。可以理解地,外接端口51可为任意型号的数据接口,例如:USB接口和type-C接口等。
第二板体22设置有两个加强筋221,两个加强筋221位于避让孔211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在第一板体21设置有避让孔211,以便于电路板5的外接端口51可对应穿设于避让孔211处;可以理解地,电路板5还可与第一架体1连接,以将电路板5固定到线圈固定支架上。另一方面,在第二板体22设置有两个加强筋221,两个加强筋221用于加强第二板体22和第一板体2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线圈固定支架的强度。
可选地,第一架体1面向第一板体21的表面凸设有定位销14,电路板5设置有定位孔52,定位销14穿设于定位孔52,以实现定位电路板5。
可选地,第一架体1还设置有让位孔15,电路板5设置有锁紧孔53,螺栓或螺钉穿设于让位孔15和锁紧孔53,以将电路板5安装至第一架体1上。
可以理解地,电路板5安装于第一架体1上时,电路板5与第一架体1贴合,第一架体1为金属材质,以实现电路板5的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一架体1面向第一板体21的一侧的表面凸设有散热凸部13,散热凸部13用于充电盒的电路板5散热。散热凸部13与电路板5的IC芯片对应设置。
可选地,第一架体1背向散热凸部13的表面形成有槽体,槽体的形状与散热凸部13的形状相匹配,槽体用于增加散热面积。
可选地,散热凸部13为在第一架体1上冲压形成的突出结构。
可选地,让位孔15位于槽体的底壁,以使得让位孔15邻近电路板5,提高锁附电路板5到第一架体1上的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在电路板5和第一架体1之间设置有散热硅胶6,以增强散热效果。可以理解地,散热硅胶6位于散热凸部13与电路板5的IC芯片之间。
可选地,结合图4所示,第一架体1面向电路板5的表面还凸设有多个抵持部16,多个抵持部16邻近让位孔15设置,以通过抵持部16对电路板5实现支撑,提高螺栓或螺钉锁附电路板5至第一架体1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第一架体1面向第一板体21的表面凸设有挡料板12,挡料板12与第一板体21并行设置,挡料板12用于与外接端口51抵接。可以理解地,挡料板12凸出于第一架体1,并与避让孔211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路板5与第一架体1安装后,电路板5上的外接端口51穿设于避让孔211,挡料板12与外接端口51的后端抵接,以对外接端口51施加一定的支撑力,避免用户用数据线插接外接端口51时,导致外接端口51与电路板5支架的连接结构变形损坏。
可以理解地,以外接端口51上设置有插接口的一端为前端,前端的相背一端为外接端口51的后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二板体22设置有安装孔224,第二板体22通过固定件穿过安装孔224与底壳固定连接。其中,固定件可为螺钉。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22与底壳之间通过固定件锁附,以提高第二板体22与底壳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第二板体22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安装孔22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为一体成型设置,有提高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之间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可为金属材质。也就是说,可分别生产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后,通过焊接工艺将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固定为一体;或者,通过金属雕刻工艺,在一整块金属件上加工,以形成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或者,通过金属浇铸的工艺,在模具的配合下,浇铸形成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
可选地,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可为塑胶材质。也就是说,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可为分体注塑成型,或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可为一体注塑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架体1为金属材质;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为金属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架体1、第一板体21及第二板体22均为金属材质,有效提高线圈固定支架的整体强度,进而提高充电盒开盖结构的强度,提高充电盒开盖结构的强度的受力上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4所示,第二板体22还凸设有限位板223,限位板223位于第二板体22背离第一板体21一侧的表面,限位板223与连接臂222相邻设置,限位板223用于与上盖4限位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板体22上设置有限位板223,当上盖4相对于底壳转动一定行程后,限位板223可与底壳限位抵接,以避免上盖4相对于底壳过度转动导致底壳或上盖4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二板体22设置有两个连接臂222,两个连接臂222分别位于限位板223的两端;每一个连接臂222远离第二板体22的一端设置有通孔,连接臂222通过转轴穿过通孔与充电盒的上盖4转动连接。可以理解地,上盖4设置有过孔,转轴穿过通孔和过孔,以使得两个连接臂222与上盖4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在第二板体22上设置有两个连接臂222,两个连接臂222与上盖4转动连接,一个连接臂222与上盖4之间形成一个受力点,两个连接臂222与上盖4之间形成两个受力点,以使得上盖4可相对于底壳稳定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充电盒,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充电盒包括底壳、上盖4、电路板5、充电线圈3及线圈固定支架,该线圈固定支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充电盒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线圈固定支架的第二板体22与底壳固定连接,线圈固定支架的连接臂222与上盖4转动连接,电路板5和充电线圈3分别设于第一架体1的相背两个表面,电路板5和充电线圈3电连接,底壳和上盖4用于容纳耳机本体。
可以理解地,充电盒还包括内套件,底壳设置有安装槽,内套件设于底壳的安装槽内,内套件设置有用于放置耳机本体的放置槽,放置槽的槽口与安装槽的槽口呈同向设置,放置槽内设置有金属触点,金属触点与电路板5电连接,金属触点用于与耳机本体电连接,配合电路板5实现耳机本体的充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无线耳机,该无线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和充电盒,该充电盒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无线耳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耳机本体容纳于充电盒中。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圈固定支架,应用于充电盒,所述充电盒包括底壳和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固定支架包括:
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形成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贴附充电线圈;
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凸设于所述第一架体背离所述承载面的表面,所述第二板体凸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面,所述第二板体朝向所述第一板体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所述第二板体用于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第一板体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用于与所述上盖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架体的边缘,所述第二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架体的一端,并朝向所述第一板体背离所述第一架体的一侧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设置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于为所述充电盒的电路板上的外接端口提供避让空间;
所述第二板体设置有两个所述加强筋,两个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避让孔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面向所述第一板体的表面凸设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与所述第一板体并行设置,并与所述避让孔对应,所述挡料板用于与所述外接端口抵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面向所述第一板体一侧的表面凸设有散热凸部,所述散热凸部用于所述电路板散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板体通过固定件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
且/或,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为一体成型设置;
且/或,所述第一架体为金属材质;
且/或,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为金属材质。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还凸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第一板体一侧的表面,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连接臂相邻设置,所述限位板用于与所述上盖限位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臂,两个所述连接臂分别位于所述限位板的两端;
每一个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臂通过转轴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上盖转动连接。
9.一种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上盖、电路板、充电线圈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固定支架,所述线圈固定支架的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所述线圈固定支架的所述连接臂与所述上盖转动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充电线圈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架体的相背两个表面,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充电线圈电连接,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用于容纳耳机本体。
10.一种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本体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盒,所述耳机本体容纳于所述充电盒中。
CN202022406396.3U 2020-10-26 2020-10-26 线圈固定支架、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Active CN2134845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06396.3U CN213484550U (zh) 2020-10-26 2020-10-26 线圈固定支架、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06396.3U CN213484550U (zh) 2020-10-26 2020-10-26 线圈固定支架、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84550U true CN213484550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69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06396.3U Active CN213484550U (zh) 2020-10-26 2020-10-26 线圈固定支架、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845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23550A (zh) 電連接器
CN109216970A (zh) 固定组件、usb插座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3484550U (zh) 线圈固定支架、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CN111970599A (zh) 一种耳机盒
CN213843736U (zh) 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相机前盖
CN207939850U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07939853U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107706564B (zh) 主板、连接器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5818545U (zh) 耳机充电盒
CN217496373U (zh) 一种码表及骑行设备
CN211293976U (zh) 螺丝紧固型cf卡外壳结构
CN212381396U (zh) 一种耳机盒
CN216794493U (zh) 一种电源线固定结构及洗衣设备
CN219287582U (zh)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9999556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15420684U (zh) 翻盖盒及耳机充电盒
CN207968015U (zh) 充电器
CN217157219U (zh) 一种机箱半挂式防震旋转结构
CN214227069U (zh) 电池盖结构及散热恒温器
CN219533720U (zh) 一种易拆装机壳
CN218513761U (zh) 一种超短型防水防尘usb母座连接器
CN212571505U (zh) 具有一体式金属壳体的Type C Plug连接器
CN216214342U (zh) 一种翻盖式通信卡卡座
CN214852336U (zh) 一种支撑组件及电子设备壳体
JP4564201B2 (ja)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