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84024U -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484024U CN213484024U CN202022843503.9U CN202022843503U CN213484024U CN 213484024 U CN213484024 U CN 213484024U CN 202022843503 U CN202022843503 U CN 202022843503U CN 213484024 U CN213484024 U CN 2134840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conductor
- contact
- grooves
- mou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包括导电体和连接在导电体一侧的接电杆,导电体为U形结构,导电体的外周包裹有绝缘外壳,绝缘外壳内设有供导电体卡接的第三限位槽,导电体的U形开口处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相对一侧均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相对一侧均设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一侧设有第一活塞轴,第一活塞轴的一侧设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上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均设有触点,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有第一弹簧,触点为片状结构。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了接电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
(1)一类变电站。是指交流特高压站,核电、大型能源基地(300万kw及以上)外送及跨大区(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联络750/500/330kV变电站。
(2)二类变电站。是指除一类变电站以外的其他,750/500/330kV变电站,电厂外送变电站(100万kW及以上、300万kW以下)及跨省联络220kV变电站,主变压器或母线停运、开关拒动造成四级及以上电网事件的变电站。
(3)三类变电站。是指除二类以外的220kV变电站,电厂外送变电站(30万kW及以上、100万kW以下),主变压器或母线停运、开关拒动造成五级电网事件的变电站,为一级及以上重要用户直接供电的变电站。
(4)四类变电站。是指除一、二、三类以外的35kV及以上变电站。
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外接连接器进行连接,而现有技术中连接器在连接时稳定性较差,故此亟需开发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包括导电体和连接在导电体一侧的接电杆,所述导电体为U形结构,所述导电体的外周包裹有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内设有供导电体卡接的第三限位槽,所述导电体的U形开口处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相对一侧均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相对一侧均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远离导电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活塞轴,所述第一活塞轴远离第一活塞的一侧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上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均设有触点,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第一活塞轴的外周,所述触点为片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均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沿第一滑槽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滑块与安装板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触点之间的间隙为m1,0cm<m1≤6c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电体的宽度为m2,4cm≤m2≤1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电体的上端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槽,所述绝缘外壳靠近导电体的一侧设有卡接在第一限位槽内的第一限位凸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电体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绝缘外壳靠近导电体的一侧设有卡接在第二限位槽内的第二限位凸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触点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30°≤α≤8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电体的一侧设有接电插孔,所述导电体相对一侧均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底部均设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远离导电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活塞轴,所述第二活塞轴远离第三活塞的一侧设有第四活塞,所述第四活塞上设有连接轴,所述触点固定在连接轴远离第四活塞的一端,所述触点为椭圆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壁均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沿第二滑槽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连接轴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活塞和第四活塞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第二活塞轴的外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时,通过在安装板上均设触点,触点为片状结构,并在活动槽相对一侧均设若干个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相对一侧均设第一活塞、第一活塞轴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轴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伸缩,并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接在第一活塞轴的外周,如此利用第一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实现触点抵触到接电件,如此形成接电,保证了接电的稳定性。
2、第一安装槽内壁均设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沿第一滑槽滑动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安装板之间连接第一连接板,如此可以保证触点移动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接电的稳定性。
3、具体到本实施例中,m1为3cm,如此设置,可以保证接电的稳定性。
4、具体到本实施例中,m2为7cm,如此设置,可以保证稳定接电。
5、导电体的上端设若干个第一限位槽,并在绝缘外壳靠近导电体的一侧设卡接在第一限位槽内的第一限位凸筋,如此可以有效提高导电体装配的稳定性。
6、通过在导电体的两侧均设第二限位槽,绝缘外壳靠近导电体的一侧设卡接在第二限位槽内的第二限位凸筋,如此可以提高导电体装配的稳定性。
7、具体到本实施例中,α为55°,如此设置,触点的倾斜设置可以增大与接电件的接触面积,提高接电的稳定性。
8、通过在导电体相对一侧均设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底部均设第三活塞、第二活塞轴和第四活塞,第二活塞轴在第三活塞和第四活塞之间伸缩,如此,可以使得触点可以伸缩,提高了触点接电连接稳定性。
9、通过在第二安装槽内壁均设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沿第二滑槽滑动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连接轴之间连接第二连接板,如此可以提高触点移动的稳定性。
10、通过在第三活塞和第四活塞之间设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接在第二活塞轴的外周,如此可以利用第二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实现了触点可以伸缩,触点的伸缩实现了触点对插头的方向作用力,如此可以提高接电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7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绝缘外壳;2、导电体;3、活动槽;4、触指;5、第一限位槽;6、第一限位凸筋;7、第一安装槽;8、第一活塞;9、第一活塞轴;10、第一弹簧;11、第二活塞;12、安装板;13、第一连接板;14、第一滑块;15、第一滑槽;16、第四活塞;17、第二限位凸筋;18、第二限位槽;19、第三限位槽;20、接电插孔;21、接电杆;22、第二滑槽;23、第二滑块;24、第三活塞;25、第二活塞轴;26、第二弹簧;27、第二安装槽;28、连接轴;29、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包括导电体2和连接在导电体2一侧的接电杆21,所述导电体2为U形结构,所述导电体2的外周包裹有绝缘外壳1,所述绝缘外壳1内设有供导电体2卡接的第三限位槽19,所述导电体2的U形开口处设有活动槽3,所述活动槽3相对一侧均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槽7,所述第一安装槽7内相对一侧均设有第一活塞8,所述第一活塞8远离导电体2的一侧设有第一活塞轴9,所述第一活塞轴9远离第一活塞8的一侧设有第二活塞11,所述第二活塞11上安装有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上均设有触点,所述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11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套接在第一活塞轴9的外周,所述触点为片状结构。使用时,通过在安装板12上均设触点,触点为片状结构,并在活动槽3相对一侧均设若干个第一安装槽7,第一安装槽7内相对一侧均设第一活塞8、第一活塞轴9和第二活塞11,第一活塞轴9在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11之间伸缩,并在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11之间设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套接在第一活塞轴9的外周,如此利用第一弹簧10的弹性恢复力,实现触点抵触到接电件,如此形成接电,保证了接电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7的内壁均设有第一滑槽15,所述第一滑槽15内设有沿第一滑槽15滑动的第一滑块14,所述滑块与安装板12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3。第一安装槽7内壁均设第一滑槽15,第一滑槽15内设沿第一滑槽15滑动的第一滑块14,第一滑块14与安装板12之间连接第一连接板13,如此可以保证触点移动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接电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点之间的间隙为m1,0cm<m1≤6cm。具体到本实施例中,m1为3cm,如此设置,可以保证接电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2的宽度为m2,4cm≤m2≤10cm。具体到本实施例中,m2为7cm,如此设置,可以保证稳定接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2的上端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槽5,所述绝缘外壳1靠近导电体2的一侧设有卡接在第一限位槽5内的第一限位凸筋6。导电体2的上端设若干个第一限位槽5,并在绝缘外壳1靠近导电体2的一侧设卡接在第一限位槽5内的第一限位凸筋6,如此可以有效提高导电体2装配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2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限位槽18,所述绝缘外壳1靠近导电体2的一侧设有卡接在第二限位槽18内的第二限位凸筋17。通过在导电体2的两侧均设第二限位槽18,绝缘外壳1靠近导电体2的一侧设卡接在第二限位槽18内的第二限位凸筋17,如此可以提高导电体2装配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点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30°≤α≤80°。具体到本实施例中,α为55°,如此设置,触点的倾斜设置可以增大与接电件的接触面积,提高接电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导电体2的一侧设有接电插孔20,所述导电体2相对一侧均设有第二安装槽27,所述第二安装槽27内底部均设有第三活塞24,所述第三活塞24远离导电体2的一侧设有第二活塞轴25,所述第二活塞轴25远离第三活塞24的一侧设有第四活塞16,所述第四活塞16上设有连接轴28,所述触点固定在连接轴28远离第四活塞16的一端,所述触点为椭圆体结构。通过在导电体2相对一侧均设第二安装槽27,第二安装槽27内底部均设第三活塞24、第二活塞轴25和第四活塞16,第二活塞轴25在第三活塞24和第四活塞16之间伸缩,如此,可以使得触点可以伸缩,提高了触点接电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槽27内壁均设有第二滑槽22,所述第二滑槽22内设有沿第二滑槽22滑动的第二滑块23,所述第二滑块23与连接轴28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板29。通过在第二安装槽27内壁均设第二滑槽22,第二滑槽22内设沿第二滑槽22滑动的第二滑块23,第二滑块23与连接轴28之间连接第二连接板29,如此可以提高触点移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活塞24和第四活塞16之间设有第二弹簧26,所述第二弹簧26套接在第二活塞轴25的外周。通过在第三活塞24和第四活塞16之间设第二弹簧26,第二弹簧26套接在第二活塞轴25的外周,如此可以利用第二弹簧26的弹性恢复力,实现了触点可以伸缩,触点的伸缩实现了触点对插头的方向作用力,如此可以提高接电连接的稳定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体和连接在导电体一侧的接电杆,所述导电体为U形结构,所述导电体的外周包裹有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内设有供导电体卡接的第三限位槽,所述导电体的U形开口处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相对一侧均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相对一侧均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远离导电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活塞轴,所述第一活塞轴远离第一活塞的一侧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上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均设有触点,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第一活塞轴的外周,所述触点为片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均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沿第一滑槽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滑块与安装板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之间的间隙为m1,0cm<m1≤6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的宽度为m2,4cm≤m2≤1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的上端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槽,所述绝缘外壳靠近导电体的一侧设有卡接在第一限位槽内的第一限位凸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绝缘外壳靠近导电体的一侧设有卡接在第二限位槽内的第二限位凸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30°≤α≤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的一侧设有接电插孔,所述导电体相对一侧均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底部均设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远离导电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活塞轴,所述第二活塞轴远离第三活塞的一侧设有第四活塞,所述第四活塞上设有连接轴,所述触点固定在连接轴远离第四活塞的一端,所述触点为椭圆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壁均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沿第二滑槽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连接轴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活塞和第四活塞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第二活塞轴的外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43503.9U CN213484024U (zh) | 2020-12-01 | 2020-12-01 |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43503.9U CN213484024U (zh) | 2020-12-01 | 2020-12-01 |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484024U true CN213484024U (zh) | 2021-06-18 |
Family
ID=76357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843503.9U Active CN213484024U (zh) | 2020-12-01 | 2020-12-01 |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484024U (zh) |
-
2020
- 2020-12-01 CN CN202022843503.9U patent/CN2134840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699161U (zh) | 一种触头式接地棒 | |
CN213484024U (zh) |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 | |
CN112397919A (zh) |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含有多触点的叉形结构 | |
CN203398347U (zh) | 三相线接地装置 | |
CN201285811Y (zh) | 扁平电缆的电连接器 | |
CN207994145U (zh) | 一种插拔式电源连接装置 | |
CN112397941B (zh) | 一种应急供电快速取电连接器 | |
CN214069049U (zh) | 一种连接器的360度调节段结构 | |
CN214706306U (zh) | 一种切换稳定好的多功能接头 | |
CN209169413U (zh) | 一种风力发电动力电缆用铜杆 | |
CN204760962U (zh) | 供电系统母排及绝缘衬套防护板系统 | |
CN104241887A (zh) | 能够提高连接稳定性的三相线接地装置 | |
CN210326200U (zh) | 一种低压配电网便捷式接线装置 | |
CN210092889U (zh) | 风电变流器及其并网回路 | |
CN211126186U (zh) | 一种绝缘垫板及采用该绝缘垫板的母线柔性连接器 | |
CN209805385U (zh) | 一种电缆接头转换装置及电缆与电器设备连接结构 | |
CN203250859U (zh) | 一种gil过渡段导体连接结构 | |
CN207926270U (zh) | 一种带抽屉式蓄电池组的直流屏 | |
CN217281927U (zh) | 一种用于快速恢复三芯电缆对接的固定装置 | |
CN217444285U (zh) | 一种户外真空断路器 | |
CN212934474U (zh) | 一种真空断路器隔板装置 | |
CN214280220U (zh) | 一种连接器的夹紧段结构 | |
CN221783471U (zh) | 一种应用在高压gis中的导体连接结构 | |
CN209298399U (zh) | 便携式大功率传输连接器 | |
CN220085854U (zh) | 一种新型多芯子电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