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83997U - 一种电缆安装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安装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83997U
CN213483997U CN202021348464.9U CN202021348464U CN213483997U CN 213483997 U CN213483997 U CN 213483997U CN 202021348464 U CN202021348464 U CN 202021348464U CN 213483997 U CN213483997 U CN 213483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positioning
connector
clamp
moun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484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景阳
徐飞
张欣旺
刘永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484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83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83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839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安装组件,包括:集束连接器、螺母、用于固定电缆的电缆夹和用于固定所述电缆夹的定位垫圈;所述集束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通道;所述电缆夹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内部固定有电缆的每个所述电缆夹分别安装于所述集束连接器的各个通道中;所述集束连接器具有与所述螺母的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安装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电缆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连接器作为天馈系统或无线室内分布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整个网络中起着单元连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将传输用的射频同轴电缆与无源器件、天线、设备等进行匹配连接,确保整个网络系统的信号传输稳定,所以要求连接器必须可靠有效地安装在电缆上。相关技术中提供有单通道安装形式,即单个连接器安装在单根电缆上;但单通道安装形式存在占用空间大、安装效率低的问题;进而,还提供有多通道安装形式,统称集束形式,即集束形式可以在同一个连接器中实现多通道传输;然而上述多通道安装形式,无法实现施工现场安装,并且存在成本高、长度需提前预测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安装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安装组件,所述电缆安装组件,包括:集束连接器、螺母、用于固定电缆的电缆夹和用于固定所述电缆夹的定位垫圈;
所述集束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通道;所述电缆夹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内部固定有电缆的每个所述电缆夹分别安装于所述集束连接器的各个通道中;
所述集束连接器具有与所述螺母的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缆夹,包括:定位内芯和电缆固定套;其中,所述定位内芯和所述电缆固定套内具有用于穿过所述电缆的空腔;
所述定位内芯按第一距离压入所述电缆固定套的前端;
所述电缆固定套的后端的空腔内部具有螺旋纹;所述螺旋纹与所述电缆的螺旋纹匹配。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缆固定套的内部具有定位所述定位内芯压入所述电缆固定套的位置的第一定位台阶。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缆夹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集束连接器的通道数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定位垫圈的通道数量与所述集束连接器的通道数量相同;
所述定位垫圈的通道孔与所述集束连接器的通道孔对应。
上述方案中,所述定位垫圈的端面具有第一啮合部件;
所述集束连接器具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部件对应的第二啮合部件;
所述第一啮合部件与所述第二啮合部件对应啮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啮合部件,包括:定位销或啮合齿;
所述第二啮合部件,包括:与所述定位销对应的防转槽,或者,与所述啮合齿对应的防转齿。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缆,包括: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受轴向压力时径向发生变形的外导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安装组件,包括:集束连接器、螺母、用于固定电缆的电缆夹和用于固定所述电缆夹的定位垫圈;所述集束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通道;所述电缆夹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内部固定有电缆的每个所述电缆夹分别安装于所述集束连接器的各个通道中;所述集束连接器具有与所述螺母的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如此,实现对集束连接器的现场安装和维护,节约了布线空间,解决集束连接器只能工厂定制化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单通道安装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多通道安装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安装组件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夹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夹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垫圈和螺母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垫圈和螺母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安装组件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01-吸顶天线,102-节点,103-耦合器,104-1/2跳线,105-功分器;1-集束连接器,2-电缆夹,3-定位垫圈,4-螺母;21-定位内芯,211-滚纹,22-电缆固定套,221-第一定位台阶,222-空腔,23-电缆,231-部分空腔,232-绝缘介质,233-外导体,234-内导体;33-第一啮合部件,41-铣边,42-锁紧螺纹,43-第二定位台阶,44-集束电缆孔,31-孔;11-通道的内导体,12-端面,13-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只能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前,先对相关技术中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安装方式做以下说明。
图1为一种单通道安装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单个连接器安装在单根电缆上,图1中,101为吸顶天线;102为节点,是射频连接点;103为耦合器;104为1/2跳线(NM-NM);105为功分器。上述单通道安装的形式存在以下问题:为提升系统容量,很多网络需要使用多进多出(MIMO,multiple-in multiple-out)形式进行传输,势必需要多个通道,如果还是采用单通道安装,需要使用多个连接器、多个无源器件,对现场空间要求高;另外,单通道虽然可以实现现场安装,但是需要每只连接器逐个装配到电缆上然后与对应的匹配端逐一连接,因此安装效率低。
图2为一种多通道安装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同一个连接器中可以实现多通道传输。上述多通道集束组装形式存在以下问题:连接电缆无法实现施工现场组装,需要由生产厂家在工厂内部使用特殊工具工装进行安装;长度需要提前预测和定长,但现场施工环境决定了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电缆长度,而定长的电缆就有可能偏短或偏长,影响整体的布线美观和连接;由于只能定制化生产,带来的就是采购成本较高;以及,由于在室分系统中电缆需要穿墙、穿管等,如果出现连接器问题现场不能安装和维护,需要更换电缆,整改工程难度非常大,后期维护困难。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安装组件,包括:集束连接器、螺母、用于固定电缆的电缆夹和用于固定所述电缆夹的定位垫圈;所述集束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通道;所述电缆夹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内部固定有电缆的每个所述电缆夹分别安装于所述集束连接器的各个通道中;所述集束连接器具有与所述螺母的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安装组件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电缆安装组件,包括:集束连接器1、用于固定电缆的电缆夹2、用于固定所述电缆夹的定位垫圈3、螺母4;其中,
所述集束连接器1具有至少一个通道;所述电缆夹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内部固定有电缆的每个所述电缆夹2分别安装于所述集束连接器1的各个通道中;
所述集束连接器1具有与所述螺母(也可称锁紧螺母)4的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
从而,所述定位垫圈3固定住安装于所述集束连接器1的各个通道中的电缆,所述集束连接器1可以与所述螺母4锁紧,以固定所述定位垫圈3。
具体地,针对每个电缆夹2来说,所述电缆夹2,包括:定位内芯21和电缆固定套22;其中,所述定位内芯21按第一距离压入所述电缆固定套22的前端;所述定位内芯21和所述电缆固定套22通过过盈配合,以确保不会松脱。
所述定位内芯21和所述电缆固定套22内具有用于穿过所述电缆的空腔;具体来说,定位内芯21按第一距离压入所述电缆固定套22的前端后(即定位内芯21有部分(第一距离对应的部分)嵌入与所述电缆固定套22中),两者内的空腔连接,形成一个用于穿过电缆的空腔。
具体地,所述电缆固定套22的后端的空腔内部可以具有螺旋纹;所述螺旋纹与所述电缆的螺旋纹匹配。使得同样具有匹配螺旋纹的所述电缆可以旋入电缆夹2中,直至被所述定位内芯21的尾端顶住。
具体来说,所述定位内芯21的尾端压入电缆固定套22中的一端,电缆从电缆固定套22的另一端穿入,直至被所述定位内芯21的尾端顶住。
具体地,所述电缆固定套22的内部具有定位所述定位内芯21压入所述电缆固定套22的位置的第一定位台阶221。
通过第一定位台阶221使得定位内芯21可以和电缆固定套22实现压配固定;即第一定位台阶221,用于在定位内芯21被压配时可以定位其最终位置。
具体地,所述电缆,包括: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受轴向压力时径向发生变形的外导体。
针对电缆夹2具体来说,实际安装时,安装人员可以使用特制工具(如与定位内芯的圆环匹配的,可以按压所述定位内芯的工具)将定位内芯沿轴向向电缆固定套的内部压紧时,由于具有第一定位台阶固定住定位内芯的位置,压缩使得部分空腔231的电缆的外导体233被压缩后径向变形成为片状,使其不会因径向力而从电缆夹2中脱出,而是被夹持在定位内芯21和电缆固定套22之间,保障了轴向保持力和有效接触。
在此过程中,电缆的绝缘介质232会因部分空腔231的电缆的外导体压缩形变而露出,置于定位内芯21的内孔中,而电缆的内导体234则露出在电缆夹2之外,如此电缆夹2即实现了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可以为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可以包括有内导体、绝缘介质(起支撑作用)和外导体(铜皮);所述外导体在轴向挤压时因压力作用发生形变(被压扁),如形成片状的外导体,从而可以使电缆被夹持在定位内芯21和电缆固定套22之间,不会因径向力而从电缆夹2中脱出。
实际应用时,安装人员将电缆装入电缆夹,再将每个内部固定有电缆的电缆夹分别安装于所述集束连接器的各个通道中,实现对集束连接器的现场安装和维护,节约了布线空间,解决集束连接器只能工厂定制化的问题。
这里,所述电缆夹2为单芯电缆夹,即其用于安装一个电缆;
所述集束连接器1为集束多芯射频连接器;其具有至少一个通道,即可以安装至少一个电缆夹2。每个电缆夹可以分别安装于各个通道中,一个通道可安装一个电缆夹。
所述电缆夹2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集束连接器1的通道数量。
具体地,所述定位垫圈3的通道数量与所述集束连接器1的通道数量相同;所述定位垫圈3的通道孔与所述集束连接器1的通道孔对应。
具体地,所述定位垫圈3的端面具有第一啮合部件;
所述集束连接器1具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部件对应的第二啮合部件;
所述第一啮合部件与所述第二啮合部件对应啮合。
这里,所述第一啮合部件,包括:定位销或啮合齿;
所述第二啮合部件,包括:与所述定位销对应的防转槽,或者,与所述啮合齿对应的防转齿。
当所述第一啮合部件为定位销时,所述第二啮合部件为与所述定位销对应的防转槽;
当所述第一啮合部件为啮合齿时,所述第二啮合部件为与所述啮合齿对应的防转齿。
具体地,所述螺母4具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集束连接器1的外螺纹匹配。
所述螺母4还包括:第二定位台阶和集束电缆孔;所述螺母4上具有铣边。
所述螺母4的集束电缆孔可以穿过安装于所述集束连接器1的电缆;即可以穿过上述至少一个电缆夹2对应的电缆。也就是说,集束电缆孔是方便所有需要安装的电缆能全部通过。
以上所述电缆为需要进行安装的同轴电缆。
图3所示的电缆安装组件,可以实现集束连接器与集束电缆馈线的手动现场组装和维护,其节约了布线空间,解决了集束产品只能工厂定制化的问题;电缆安装组件的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维护成本和难度更低。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夹的示意图一;如图4所示,所述电缆夹2为单芯电缆夹,即其具有一个可以通过电缆的通道。
所述电缆夹包括:定位内芯21和电缆固定套22;所述定位内芯21上具有滚纹211,所述定位内芯21按特定距离(即上述第一距离)压配在电缆固定套22上,二者通过过盈配合确保不会松脱,并形成图4中的空腔222。
这里,电缆可以沿电缆固定套22旋入,直至顶住定位内芯21,确保安装一致性。
电缆固定套22具有第一定位台阶221,第一定位台阶221用于在定位内芯21被压入时可以定位其最终位置。
这里,通过电缆固定套22内的第一定位台阶221,可保证各电缆与电缆固定套22稳定连接并且长度一致。
电缆固定套22的后端内部的空腔为螺旋纹空腔,其内部的螺旋纹与同轴电缆的外部的螺旋纹匹配;也就是说,所述螺旋纹空腔用于使得同样具有匹配的螺旋纹的电缆23可以旋入电缆夹中,直至被定位内芯21的尾端顶住,电缆23部分置于空腔222中。
定位内芯21可以确保每一只电缆夹组装后的总长一致,方便后面安装时定位垫圈3能统一顶紧,保障电缆夹之间的一致性。
实际安装时,电缆穿入电缆夹2后,安装人员可以使用特制工具(如与定位内芯的圆环匹配的,可以按压所述定位内芯的工具)将定位内芯21延轴向向电缆固定套22内部压紧,压紧后的示意图参见图5。
如图5所示,部分空腔231(部分空腔231指空腔中定位内芯21和电缆固定套22的重合部分的空腔)内的电缆被压缩后电缆的外导体233径向变形成为片状;这里,通过将电缆23的外导体233螺旋纹形变,使其不会因径向力而从电缆夹22中脱出,而是被夹持在定位内芯21和电缆固定套22之间,保障了轴向保持力和有效接触。
在此过程中,电缆23的绝缘介质232会因部分空腔231中的部分电缆的外导体压缩形变而露出,置于定位内芯21的内孔中,这样电缆夹即实现了安装。
图6和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垫圈和螺母的示意图;结合图6和图7所示,定位垫圈3上具有与集束连接器相同数量通道的孔31和位置排布,并且端面具有第一啮合部件33,如一定数量的定位销或者与集束连接器口部吻合的啮合齿,其作用是使定位销或者啮合齿可以有效与集束连接器啮合,在锁紧螺母4拧紧时不会转动。
螺母4上具有铣边41、锁紧螺纹42(与集束连接器1的螺纹13匹配)、第二定位台阶43和集束电缆孔44。集束电缆孔44是方便所有需要安装的电缆能全部通过。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安装组件的示意图二;如图8所示,集束连接器1可以根据需求设计成若干通道的形式,其后端有螺纹,可以和螺母4连接。集束连接器内部的每个通道的内导体11采用开槽弹性接触形式,用于与电缆内导体连接。
基于上述原理和结构,电缆安装组件进行的现场安装的操作过程包括:
第一步、将螺母4套入需要安装的电缆组中;
即将电缆组穿过螺母4的集束电缆孔44。电缆组包括至少一个电缆(为单芯电缆)。
第二步、再将定位垫圈3套入需要安装的电缆组中;
电缆组的每个电缆分别穿过定位垫圈3的孔。
第三步、使用特制工具对每一个电缆进行剥线操作,露出一定长度的电缆的内导体234和外导体233;
所述特制工具用于电缆进行剥线。
第四步、将剥线完成的电缆23装入电缆夹的电缆固定套22中,直至被电缆夹的定位内芯21尾端顶住,电缆的内导体234从定位内芯21中伸出;
第五步、使用特制工具,将定位内芯21延轴向向电缆固定套22内部压紧,完成电缆与电缆夹的压配;按此方法完成所有电缆23与电缆夹2的压配。
第六步、将所有电缆23按集束连接器1的孔位装入,电缆的内导体234插入每个通道的内导体11中,电缆组件的端面顶住集束连接器1的单通道端面12;
第七步、将定位垫圈3与集束连接器1啮合;
定位垫圈3可以具有第一啮合部件33(如啮合齿),集束连接器1的尾部可以具有啮合槽;将定位垫圈3的第一啮合部件33(如啮合齿)与集束连接器1尾部的啮合槽啮合,使得两者啮合。
第八步、将螺母4沿集束连接器1的螺纹13拧紧(即螺纹13与螺母的锁紧螺纹42锁紧固定),现场安装完成。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缆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安装组件,包括:集束连接器、螺母、用于固定电缆的电缆夹和用于固定所述电缆夹的定位垫圈;
所述集束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通道;所述电缆夹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内部固定有电缆的每个所述电缆夹分别安装于所述集束连接器的各个通道中;
所述集束连接器具有与所述螺母的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
所述电缆夹,包括:定位内芯和电缆固定套;其中,所述定位内芯和所述电缆固定套内具有用于穿过所述电缆的空腔;
所述定位内芯按第一距离压入所述电缆固定套的前端;
所述电缆固定套的后端的空腔内部具有螺旋纹;所述螺旋纹与所述电缆的螺旋纹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固定套的内部具有定位所述定位内芯压入所述电缆固定套的位置的第一定位台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夹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集束连接器的通道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缆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垫圈的通道数量与所述集束连接器的通道数量相同;
所述定位垫圈的通道孔与所述集束连接器的通道孔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垫圈的端面具有第一啮合部件;
所述集束连接器具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部件对应的第二啮合部件;
所述第一啮合部件与所述第二啮合部件对应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啮合部件,包括:定位销或啮合齿;
所述第二啮合部件,包括:与所述定位销对应的防转槽,或者,与所述啮合齿对应的防转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包括: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受轴向压力时径向发生变形的外导体。
CN202021348464.9U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电缆安装组件 Active CN213483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8464.9U CN213483997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电缆安装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8464.9U CN213483997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电缆安装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83997U true CN213483997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60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48464.9U Active CN213483997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电缆安装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839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0109B (zh) 用于同轴电缆的带有限位停止部的连接器及其方法
US10033132B2 (en) Connector terminal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JP2009038966A (ja) ケーブル接続部
US4674807A (en) Shielded connector
CN101479891A (zh) 同轴连接器及方法
CN102005652A (zh) 用于同轴电缆的带有保持环的连接器及其方法
CN101330180B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
US6935886B2 (en) Plug connector having a housing and a clamping insert
EP093531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CN1306328A (zh) 充有绝缘气体的封闭式配电盘间用的母线连接装置
US5936200A (en) Easy junction box
US5857872A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mounting a coaxial plug to a coaxial cable
US4076367A (en) Solderless connector
CN213483997U (zh) 一种电缆安装组件
WO2013089912A1 (en) Preconnectorize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pparatus
US20060009073A1 (en) Coaxial cable splice connector assemblies
EP0577774B1 (en) Pre-bussed rigid conduit
CN213661134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节能母线槽
US20210021076A1 (en) Single Pair Ethernet Connector
US6007383A (en) Rear connection device for a screened c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8018812A (ja) コネクタ
CN220585641U (zh) 一种电缆线束
CN210985619U (zh) 电缆头连接装置及充气柜
CN220042507U (zh) 一种多组射频线缆的集束连接器
CN218586384U (zh) 端子组件、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