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83878U - 电源安装结构、储能装置及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电源安装结构、储能装置及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83878U
CN213483878U CN202021947914.6U CN202021947914U CN213483878U CN 213483878 U CN213483878 U CN 213483878U CN 202021947914 U CN202021947914 U CN 202021947914U CN 213483878 U CN213483878 U CN 213483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device
energy storage
accommodating cavity
power supply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479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伯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479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83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83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83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电源安装结构、储能装置及机器人,电源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储能装置的容纳腔,储能装置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配合件,容纳腔的内周壁设置有第二配合件,第一配合件为第一导向块与第一导向槽中的一种,第二配合件为第一导向块与第一导向槽中的另一种;第一导向槽包括直线段以及环形段,直线段沿平行于容纳腔的中轴线的方向设置,环形段沿容纳腔的周向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在储能装置的电量消耗殆尽后,可直接替换新的储能装置,且储能装置的拆装操作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电源安装结构、储能装置及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源安装结构、储能装置及机器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有电源的设备,当电源的电量消耗殆尽后,一般会对电源进行充电,但由于充电过程中设备不能被正常使用,就会产生运行空隙,降低工作的连续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安装结构、储能装置及机器人,通过对电源安装结构进行改进,使在电源的电量消耗殆尽后,可直接替换新电源,且电源的拆装操作方便快捷。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安装结构,包括:
壳体,具有用于容纳储能装置的容纳腔,所述储能装置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配合件,所述容纳腔的内周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件配合使用的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为第一导向块与第一导向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配合件为第一导向块与第一导向槽中的另一种;
所述第一导向槽包括直线段以及环形段,所述直线段沿平行于所述容纳腔的中轴线的方向设置,所述环形段沿所述容纳腔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向块在所述直线段运动以使所述储能装置能够进入到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导向块在所述环形段运动以使所述储能装置能够锁紧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设置有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电源安装结构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配合使用的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连接所述容纳腔的底壁,所述储能装置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能够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之间,以使所述储能装置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在所述弹性件的推动下靠近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且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紧密接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包括:
电极片,用于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配合使用;
安装座,连接所述电极片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所述安装座背离所述电极片的表面抵接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储能装置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安装座在所述弹性件的推动下靠近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实现所述电极片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紧密接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
端板,连接所述电极片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所述端板背离所述电极片的表面抵接所述弹性件;
筒状板,连接所述端板背离所述电极片的一侧,且罩设于所述弹性件的外周;所述筒状板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二导向块,所述容纳腔的内周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块配合使用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端板在所述弹性件的推动下靠近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时,所述第二导向块在所述第二导向槽内移动,以对所述端板、所述电极片的运动进行导向。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内周壁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沿平行于所述容纳腔的中轴线的方向设置且延伸至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用于安装于电源安装结构的壳体的容纳腔内,所述储能装置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配合件,所述容纳腔的内周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件配合使用的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为第一导向块与第一导向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配合件为所述第一导向块与所述第一导向槽中的另一种;所述第一导向槽包括直线段以及环形段,所述直线段沿平行于所述容纳腔的中轴线的方向设置,所述环形段沿所述容纳腔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向块在所述直线段运动以使所述储能装置进入到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导向块在所述环形段运动以使所述储能装置锁紧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包括:
电源单元,用于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调控单元,连接于所述电源单元,且用于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所述调控单元的外周壁设置有所述第一配合件,所述调控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二配合件连接,从而使所述储能装置锁紧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控单元包括:
底盘,连接于所述电源单元,所述底盘的外周壁设置有所述第一配合件;
把手,位于所述底盘背离所述电源单元的一侧,且与所述底盘铰接,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底盘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切换,所述第一位置下所述把手与所述底盘垂直,所述第二位置下所述把手与所述底盘贴合。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单元远离所述调控单元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连接件,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配合使用的第二电连接件,所述储能装置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能够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电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括:
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配合件;
电源安装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于所述储能装置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周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件配合使用的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为第一导向块与第一导向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配合件为所述第一导向块与所述第一导向槽中的另一种;所述第一导向槽包括直线段以及环形段,所述直线段沿平行于所述容纳腔的中轴线的方向设置,所述环形段沿所述容纳腔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向块在所述直线段运动以使所述储能装置能够进入到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导向块在所述环形段运动以使所述储能装置能够锁紧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机器人主体,安装于所述壳体上。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源安装结构、储能装置及机器人,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容纳腔,使储能装置能够安装于容纳腔内,且将储能装置上的第一配合件与容纳腔内的第二配合件连接,即可实现储能装置在容纳腔内的锁紧,使得储能装置与壳体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在储能装置的电量消耗殆尽后,可直接替换新的储能装置,且储能装置的拆装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安装结构以及储能装置组装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安装结构以及储能装置分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M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安装结构以及储能装置组装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N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中把手与底盘在第一位置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中把手与底盘在第二位置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安装结构以及储能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现有的带有电源的设备,当电源的电量消耗殆尽后,一般会对电源进行充电,但由于充电过程中设备不能被正常使用,就会产生运行空隙,降低工作的连续性。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源安装结构、储能装置及机器人,旨在解决上述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安装结构100。参见图1、图2以及图4,电源安装结构10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具有容纳储能装置200的容纳腔111,储能装置200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配合件210,容纳腔111的内周壁设置有与第一配合件210配合使用的第二配合件112,第二配合件112与第一配合件210连接,以使储能装置200能够锁紧于容纳腔111内。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壳体110上设置容纳腔111,使储能装置200能够安装于容纳腔111内,且将储能装置200上的第一配合件210与容纳腔111内的第二配合件112连接,即可实现储能装置200在容纳腔111内的锁紧,使得储能装置200与壳体110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在储能装置200的电量消耗殆尽后,可直接替换新的储能装置200,且储能装置200的拆装操作方便快捷。
第一配合件210以及第二配合件112的结构可以为任意的,只需满足第一配合件210与第二配合件112连接时,储能装置200能够锁紧于容纳腔111内即可。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件210可以为第一导向块与第一导向槽中的一种,第二配合件112可以为第一导向块与第一导向槽中的另一种。参见图3,第一导向槽可以包括直线段a以及环形段b,直线段a沿平行于容纳腔111的中轴线的方向设置,环形段b沿容纳腔111的周向设置,第一导向块在直线段a运动以使储能装置200进入到容纳腔111内,第一导向块在环形段b运动以使储能装置200锁紧于容纳腔111内。通过将储能装置200与壳体110通过导向块以及导向槽连接,对储能装置200以及壳体110的加工工艺要求较低,生产成本较低。
第一导向块在通过直线段a到达环形段b后,只需在环形段b内稍微运动以使第一导向块与直线段a错开,即能够使储能装置200平稳的安装于容纳腔111内。当然,为使第一导向块在环形段b内运动到位后,第一导向块在环形段b内的位置能够保持,可通过对环形段b的尺寸进行改进实现,如,可以使环形段b包括锁紧子段b1,在平行于容纳腔111的中轴线的方向上,锁紧子段b1的长度尺寸可以小于第一导向块的长度尺寸,以使第一导向块在运动至锁紧子段b1时,第一导向块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被锁紧子段b1夹紧,而不易松开;当然,在施加一定作用力后,可以将第一导向块与锁紧子段b1分开。为避免多次组装造成第一导向块或第一导向槽的磨损,第一导向块的外周壁和/或第一导向槽的内周壁可以包裹有耐磨层。
当第一配合件210以及第二配合件112通过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一导向槽实现锁紧时,为使储能装置200能够在容纳腔111内转动,储能装置200可以为圆柱体或圆台体。
储能装置200安装于容纳腔111内后,与壳体110之间可以通过第一电连接件220以及第二电连接件120实现电连接。具体地,参见图4以及图5,储能装置200可以设置有第一电连接件220,电源安装结构100可以包括用于与第一电连接件220配合使用的第二电连接件120,第二电连接件120连接容纳腔111的底壁,储能装置200位于容纳腔111内时,第二电连接件120能够与第一电连接件220电连接。
为实现第一电连接件220与第二电连接件120连接的可靠性,参见图5,电源安装结构100还可以包括弹性件130。弹性件130位于第二电连接件120与容纳腔111的底壁之间,以使储能装置200位于容纳腔111内时,第二电连接件120在弹性件130的推动下靠近第一电连接件220,且与第一电连接件220紧密接触。
参见图5,第二电连接件120可以包括用于与第一电连接件220配合使用的电极片,电极片可以与弹性件130连接,并在弹性件130的推动下靠近第一电连接件220,且与第一电连接件220紧密接触。当然,为使弹性件130与第二电连接件120的连接更加平稳,第二电连接件120也包括电极片121以及安装座122。电极片121用于与第一电连接件220配合使用。安装座122连接电极片121靠近容纳腔111的底壁的一侧,安装座122背离电极片121的表面抵接弹性件130,以使储能装置200位于容纳腔111内时,安装座122在弹性件130的推动下靠近第一电连接件220,实现电极片121与第一电连接件220的紧密接触。
参见图5,安装座122可以包括端板1221,端板1221可以连接电极片121靠近容纳腔111的底壁的一侧,端板1221背离电极片121的表面可以抵接弹性件130。当然,为能够对端板1221以及电极片121的运动进行导向,安装座122还可以包括筒状板1222,连接端板1221背离电极片121的一侧,且筒状板1222罩设于弹性件130的外周。筒状板1222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二导向块1223,容纳腔111的内周壁设置有与第二导向块1223配合使用的第二导向槽1111,端板1221在弹性件130的推动下靠近第一电连接件220时,第二导向块1223在第二导向槽1111内移动,以对端板1221、电极片121的运动进行导向。
为避免容纳腔111内积水,造成储能装置200的腐蚀,参见图3以及图4,容纳腔111的内周壁可以设置有排水槽1112,排水槽1112可以沿平行于容纳腔111的中轴线的方向设置且延伸至容纳腔111的开口端。为保证排水槽1112的排水效果,排水槽1112的深度可以为沿平行于容纳腔111的中轴线的方向上,从容纳腔111内至容纳腔111的开口端依次变大。
电源安装结构100还可以包括驱动轮,驱动轮设置于壳体110上,以使电源安装结构100可以通过驱动轮运动。为使电源安装结构100的运动方向多样化,电源安装结构100还可以包括万向轮,万向轮可以设置壳体110上。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200。参见图1、图2以及图4,储能装置200用于安装于电源安装结构100的壳体110的容纳腔111内。储能装置200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配合件210,容纳腔111的内周壁设置有与第一配合件210配合使用的第二配合件112,第二配合件112与第一配合件210连接,以使储能装置200能够锁紧于容纳腔111内。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储能装置200的外周壁设置第一配合件210,在电源安装结构100的壳体110上设置容纳腔111,使储能装置200能够安装于容纳腔111内,且将储能装置200上的第一配合件210与容纳腔111内的第二配合件112连接,即可实现储能装置200在容纳腔111内的锁紧,使得储能装置200与壳体110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在储能装置200的电量消耗殆尽后,可直接替换新的储能装置200,且储能装置200的拆装操作方便快捷。
第一配合件210以及第二配合件112的结构可以为任意的,只需满足第一配合件210与第二配合件112连接时,储能装置200能够锁紧于容纳腔111内即可。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件210可以为第一导向块与第一导向槽中的一种,第二配合件112可以为第一导向块与第一导向槽中的另一种。参见图3,第一导向槽可以包括直线段a以及环形段b,直线段a沿平行于容纳腔111的中轴线的方向设置,环形段b沿容纳腔111的周向设置,第一导向块在直线段a运动以使储能装置200进入到容纳腔111内,第一导向块在环形段b运动以使储能装置200锁紧于容纳腔111内。通过将储能装置200与壳体110通过导向块以及导向槽连接,对储能装置200以及壳体110的加工工艺要求较低,生产成本较低。
第一导向块在通过直线段a到达环形段b后,只需在环形段b内稍微运动以使第一导向块与直线段a错开,即能够使储能装置200平稳的安装于容纳腔111内。当然,为使第一导向块在环形段b内运动到位后,第一导向块在环形段b内的位置能够保持,可通过对环形段b的尺寸进行改进实现,如,可以使环形段b包括锁紧子段b1,在平行于容纳腔111的中轴线的方向上,锁紧子段b1的长度尺寸可以小于第一导向块的长度尺寸,以使第一导向块在运动至锁紧子段b1时,第一导向块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被锁紧子段b1夹紧,而不易松开;当然,在施加一定作用力后,可以将第一导向块与锁紧子段b1分开。为避免多次组装造成第一导向块或第一导向槽的磨损,第一导向块的外周壁和/或第一导向槽的内周壁可以包裹有耐磨层。
为便于调整储能装置200的位置以使第一配合件210与第二配合件112连接,参见图1、图2以及图6,储能装置200可以包括电源单元230以及调控单元240。电源单元230用于安装于容纳腔111内。调控单元240连接于电源单元230,且位于容纳腔111的开口端,调控单元240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配合件210,调控单元240用于驱动第一配合件210与第二配合件112连接,从而使储能装置200锁紧于容纳腔111内。
调控单元240只需为凸出于电源单元230的结构即可。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控单元240可以为凸起,凸起设置于电源单元230靠近容纳腔111开口的一端。当然,为保证储能装置200的外观整齐性以及结构小巧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调控单元240可以包括底盘241和把手242。底盘241连接于电源单元230,底盘241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配合件210。把手242位于底盘241背离电源单元230的一侧,且与底盘241铰接,把手242相对于底盘241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切换,第一位置下把手242与底盘241垂直(可参见图7),第二位置下把手242与底盘241贴合(可参见图8)。通过将调控单元240设置成包括底盘241和把手242,在拆装储能单元时,可转动把手242以使把手242处于第一位置,从而可以通过向把手242施力以实现第一配合件210与第二配合件112的连接。而在储能装置200安装于容纳腔111内后,可使把手242处于第二位置,以保证储能装置200的外观整齐性以及小巧化,同时将把手242贴合底盘241,也不易发生碰撞造成把手242的损坏。参见图7以及图8,把手242可以呈拱形,底盘241上设置有连接座2411,把手242的两端可以与连接座2411铰接。
电源单元230安装于容纳腔111内后,与壳体110之间可以通过第一电连接件220以及第二电连接件120实现电连接。具体地,参见图5,电源单元230远离调控单元24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一电连接件220,容纳腔111内可以设置有与第一电连接件220配合使用的第二电连接件120,储能装置200位于容纳腔111内时,第一电连接件220能够与第二电连接件120电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参见图1至图9,机器人包括储能装置200、电源安装结构100以及机器人主体。储能装置200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配合件210。电源安装结构10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具有容纳于储能装置200的容纳腔111,容纳腔111的内周壁设置有与第一配合件210配合使用的第二配合件112,第一配合件210为第一导向块与第一导向槽中的一种,第二配合件112为第一导向块与第一导向槽中的另一种;第一导向槽包括直线段a以及环形段b,直线段a沿平行于容纳腔111的中轴线的方向设置,环形段b沿容纳腔111的周向设置,第一导向块在直线段a运动以使储能装置200能够进入到容纳腔111内,第一导向块在环形段b运动以使储能装置200能够锁紧于容纳腔111内。机器人主体安装于电源安装结构100的壳体110上。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源安装结构100、储能装置200及机器人,通过在壳体110上设置容纳腔111,使储能装置200能够安装于容纳腔111内,且将储能装置200上的第一配合件210与容纳腔111内的第二配合件112连接,即可实现储能装置200在容纳腔111内的锁紧,使得储能装置200与壳体110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使在储能装置200的电量消耗殆尽后,可直接替换新的储能装置200,且储能装置200的拆装操作方便快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用于容纳储能装置的容纳腔,所述储能装置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配合件,所述容纳腔的内周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件配合使用的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为第一导向块与第一导向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配合件为所述第一导向块与所述第一导向槽中的另一种;
所述第一导向槽包括直线段以及环形段,所述直线段沿平行于所述容纳腔的中轴线的方向设置,所述环形段沿所述容纳腔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向块在所述直线段运动以使所述储能装置能够进入到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导向块在所述环形段运动以使所述储能装置能够锁紧于所述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设置有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电源安装结构还包括:
用于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配合使用的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连接所述容纳腔的底壁,所述储能装置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能够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之间,以使所述储能装置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在所述弹性件的推动下靠近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且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紧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包括:
电极片,用于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配合使用;
安装座,连接所述电极片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所述安装座背离所述电极片的表面抵接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储能装置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安装座在所述弹性件的推动下靠近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实现所述电极片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紧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
端板,连接所述电极片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所述端板背离所述电极片的表面抵接所述弹性件;
筒状板,连接所述端板背离所述电极片的一侧,且罩设于所述弹性件的外周;所述筒状板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二导向块,所述容纳腔的内周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块配合使用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端板在所述弹性件的推动下靠近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时,所述第二导向块在所述第二导向槽内移动,以对所述端板、所述电极片的运动进行导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周壁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沿平行于所述容纳腔的中轴线的方向设置且延伸至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
7.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用于安装于电源安装结构的壳体的容纳腔内,所述储能装置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配合件,所述容纳腔的内周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件配合使用的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为第一导向块与第一导向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配合件为所述第一导向块与所述第一导向槽中的另一种;
所述第一导向槽包括直线段以及环形段,所述直线段沿平行于所述容纳腔的中轴线的方向设置,所述环形段沿所述容纳腔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向块在所述直线段运动以使所述储能装置进入到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导向块在所述环形段运动以使所述储能装置锁紧于所述容纳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单元,用于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调控单元,连接于所述电源单元,且用于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所述调控单元的外周壁设置有所述第一配合件,所述调控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二配合件连接,从而使所述储能装置锁紧于所述容纳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单元包括:
底盘,连接于所述电源单元,所述底盘的外周壁设置有所述第一配合件;
把手,位于所述底盘背离所述电源单元的一侧,且与所述底盘铰接,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底盘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切换,所述第一位置下所述把手与所述底盘垂直,所述第二位置下所述把手与所述底盘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单元远离所述调控单元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连接件,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配合使用的第二电连接件,所述储能装置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能够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电连接。
1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配合件;
电源安装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于所述储能装置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周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件配合使用的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为第一导向块与第一导向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配合件为所述第一导向块与所述第一导向槽中的另一种;所述第一导向槽包括直线段以及环形段,所述直线段沿平行于所述容纳腔的中轴线的方向设置,所述环形段沿所述容纳腔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向块在所述直线段运动以使所述储能装置能够进入到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导向块在所述环形段运动以使所述储能装置能够锁紧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机器人主体,安装于所述壳体上。
CN202021947914.6U 2020-09-08 2020-09-08 电源安装结构、储能装置及机器人 Active CN213483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7914.6U CN213483878U (zh) 2020-09-08 2020-09-08 电源安装结构、储能装置及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7914.6U CN213483878U (zh) 2020-09-08 2020-09-08 电源安装结构、储能装置及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83878U true CN213483878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417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47914.6U Active CN213483878U (zh) 2020-09-08 2020-09-08 电源安装结构、储能装置及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83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233714A1 (zh) 车端电连接器
WO2018233715A1 (zh) 电连接装置
CN210815919U (zh) 一种能自发电且带有灯光的出水装置
CN213340795U (zh) 一种母端子、公端子及连接器
CN213483878U (zh) 电源安装结构、储能装置及机器人
CN208461044U (zh) 插针组件、充电枪可更换枪头机构
US11388972B2 (en) Wireless hair dryer system and rechargeable socket thereof
KR20130019200A (ko) 전기차량의 배터리 충전용 인터페이스장치
CN115296068A (zh) 快插连接部件、电连接装置、充电仓和换电站或储能站
CN109119818B (zh) 一种圆形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MX2008013299A (es) Grifo de deteccion.
CN210866677U (zh) 防水插座
CN212960117U (zh) 一种用于植保无人机喷洒系统的电磁阀
CN112074144A (zh) 支撑结构及电暖气
US20200112002A1 (en) Inflation pump box with detachable power supply
CN216850182U (zh) 一种电动工具
CN218244053U (zh) 电器壳组件及清洁装置
CN220979096U (zh) 分离式把手及智能门锁
CN209088127U (zh) 一种电源插头
CN219477083U (zh) 线缆插接连接器
CN215008830U (zh) 一种导电能力强的轨道插座
CN221035826U (zh) 储能装置
CN216563853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锁紧结构
CN216255450U (zh) 雾化装置及其主机
CN114552273B (zh) 一种插头及直插式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