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76860U - 一种锚杆修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锚杆修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76860U
CN213476860U CN202022105033.6U CN202022105033U CN213476860U CN 213476860 U CN213476860 U CN 213476860U CN 202022105033 U CN202022105033 U CN 202022105033U CN 213476860 U CN213476860 U CN 213476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anchor rod
switching
stock
re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050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昌甫
迟宁
刘晁君
张振鹏
张金浩
李海群
甄涛
王远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GI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GI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GI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Ltd filed Critical BGI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050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76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76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76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锚杆修复结构,包括转接锚具、原有锚杆、修复锚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转接锚具上具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原有锚杆的上端由下向上从第一连接孔处穿过转接锚具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转接锚具连接,修复锚杆的下端由上向下从第二连接孔处穿过转接锚具后通过第二连接件与转接锚具连接,修复锚杆的上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并使修复锚杆及通过转接锚具连接的原有锚杆张拉产生预设的预应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锚杆修复结构,在预应力锚杆受损后无须补打预应力锚杆,可对受损的锚杆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应力,保证锚杆质量,成本低廉,不耽误工期,确保基坑安全、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锚杆修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锚杆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锚杆是岩土体加固的杆件体系结构,在矿山、边坡、隧道、坝体等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锚杆杆体的纵向拉力作用,可克服岩土体抗拉能力远远低于抗压能力的缺点。锚杆限制了岩土体脱离原体,增加了岩土体的粘聚性,提高了围岩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锚杆位于岩土体内与岩土体形成一个新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中的锚杆是解决围岩体的抗拉能力低的关键,从而使得岩土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大大加强。
锚杆作为深入地层的受拉构件,它一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另一端深入地层中,整根锚杆分为自由段和锚固段,自由段是指将锚杆头处的拉力传至锚固体的区域,其功能是对锚杆施加预应力;锚固段是指水泥浆体将预应力筋与地层粘结的区域,其功能是将锚固体与地层的粘结摩擦作用增大,增加锚固体的承压作用,将自由段的拉力传至土体深处。现有的锚杆常采用多股钢丝捻制的钢绞线,使钢绞线达到一定的强度级别,钢绞线的自由端通过锚具与工程构筑物连接,钢绞线的锚固端与地层连接。
基坑槽的土方挖掘在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与工程构筑物和地层连接后进行,因挖掘机司机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术不驯熟等原因,常会发生挖掘机的铲斗磕碰产生预应力的锚杆或锚具的情况,造成锚杆或锚具的预应力的应力损失,破坏严重时,甚至发生应力消失殆尽。
预应力锚杆是控制护坡桩及边坡位移变形重要构造措施,预应力锚杆的应力损失大小是锚杆质量的直接体现,是关系基坑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
由于锚杆不具备焊接条件,在现有技术中,预应力锚杆受到破坏后只能进行补打,在工程现场二次补打预应力锚杆一般不具备施工条件,而进行土方回填后再补打施工,会增加费用且会延长工期一周以上,难免造成经济损失和工期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锚杆修复结构,在预应力锚杆受损后无须补打预应力锚杆,可对受损的锚杆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应力,保证锚杆质量,成本低廉,不耽误工期,确保基坑安全、稳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锚杆修复结构,包括转接锚具、原有锚杆、修复锚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转接锚具上具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原有锚杆的上端由下向上从所述第一连接孔处穿过所述转接锚具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转接锚具连接,所述修复锚杆的下端由上向下从所述第二连接孔处穿过所述转接锚具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转接锚具连接,所述修复锚杆的上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并使所述修复锚杆及通过所述转接锚具连接的所述原有锚杆张拉产生预设的预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原有锚杆为与地层锚固的预应力锚杆,在原有锚杆因各种原因损坏造成预应力损失后,采用手砂轮在合适的位置将原有锚杆损坏的部分切割,原有锚杆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转接锚具连接,转接锚具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有上端用于与工程构筑物连接的新的修复锚杆,张拉修复锚杆的上端,使修复锚杆和原有锚杆张拉产生预设的预应力,在预应力锚杆受损后无须补打预应力锚杆,可对受损的锚杆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应力,保证锚杆质量,成本低廉,不耽误工期,确保基坑安全、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夹片,所述夹片将所述原有锚杆的上端夹紧后与所述转接锚具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处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方便,便于连接受损的原有锚杆,且便于调整原有锚杆与转接锚具的连接位置,利于张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上端为大口,下端为小口,所述夹片与所述锥形孔适配,所述锥形孔的内壁使所述夹片将所述原有锚杆的上端夹紧固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夹片夹紧原有锚杆的端部,张拉力越大,夹片夹紧越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挤压锚头,所述挤压锚头将所述修复锚杆的下端夹紧,所述挤压锚头的上端与所述转接锚具的下端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张拉之前,挤压锚头与转接锚具活动连接,便于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孔为圆柱状孔,所述修复锚杆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修复锚杆可在第二连接孔内转动,便于安装,且可避免产生周向的扭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有多个,所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沿以所述转接锚具的中心为圆心的一个圆周均匀分布,所有的所述第二连接孔沿以所述转接锚具的中心为圆心的一个圆周均匀分布,所述原有锚杆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设置,所述修复锚杆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稳固,转接锚具各处受力均匀,利于预应力的传导。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锚具为圆柱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减小转接锚具的体积,无棱角,转接锚具受力均匀,避免转接锚具中部受力而外侧不受力而发生损坏,结构集中,强度大。
进一步的,所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所在的圆周的半径小于所有的所述第二连接孔所在的圆周的半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接孔连接的原有锚杆集中,地层上所须的锚固位置小,第二连接孔在第一连接孔外,便于修复锚杆的连接,且转接锚具强度高,另外,还可减小转接锚具的端面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孔具有3个,3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连线呈等边三角形,所述修复锚杆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对应具有3个,3个所述修复锚杆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处于所述转接锚具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各处受力均匀,连接位置呈等边三角形,更加稳固,利于预应力的传导。
附图说明
图1为转接锚具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转接锚具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3为转接锚具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原有锚杆、修复锚杆和转接锚具的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修复锚杆的上下两端连接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转接锚具;11、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2、原有锚杆;3、修复锚杆;4、夹片;5、挤压锚头;6、夹片式锚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锚杆修复结构的实施例,包括转接锚具1、原有锚杆2、修复锚杆3、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转接锚具1上具有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2,原有锚杆2的上端由下向上从第一连接孔11处穿过转接锚具1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转接锚具1连接,修复锚杆3的下端由上向下从第二连接孔12处穿过转接锚具1后通过第二连接件与转接锚具1连接,修复锚杆3的上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并使修复锚杆3及通过转接锚具1连接的原有锚杆2张拉产生预设的预应力。
原有锚杆2为原先与地层锚固的锚杆,在挖掘等工作对原先与地层锚固的锚杆造成损坏后,用手砂轮切割掉受到损害的原有锚杆2的受损害部分,然后将将原有锚杆2的上端穿过第一连接孔11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转接锚具1连接;修复锚杆3为新取用的锚杆,修复锚杆3的下端穿过第二连接孔12后通过第二连接件与转接锚具1连接。
修复锚杆3的上端可通过夹片式锚具6和夹片4配合与工程构筑物连接。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第一连接件为夹片4,夹片4将原有锚杆2的上端夹紧后与转接锚具1在第一连接孔11处连接。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第一连接孔11为锥形孔,锥形孔的上端为大口,下端为小口,夹片4与锥形孔适配,锥形孔的内壁使夹片4将原有锚杆2的上端夹紧固定。第一连接孔11和夹片4可同现有的夹片式锚具6的结构,便于调整原有锚杆2与转接锚具1的连接位置且便于对连接的原有锚具进行张拉。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第二连接件为挤压锚头5,挤压锚头5的外径大于第二连接孔12的孔径,挤压锚头5将修复锚杆3的下端夹紧,挤压锚头5的上端与转接锚具1的下端抵接。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第二连接孔12为圆柱状孔,修复锚杆3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孔12的孔径,修复锚杆3在第二连接孔12内可转动和滑动。
原有锚杆2通过夹片4与转接锚具1固定连接,修复锚杆3通过挤压锚头5与转接锚具1活动连接,转接锚具1的一端活动,另一端固定的连接方式,便于连接安装以及调整转接锚具1的位置,且无周向的扭力,避免原有锚杆2和/或修复锚杆3扭曲损坏。当然,在不考虑上述因素的情况下,原有锚杆2和修复锚杆3可均通过夹片4与转接锚具1固定连接,也可均通过挤压锚头5与转接锚具1活动连接,或者通过其他的抵接或者固定连接结构与转接锚具1连接。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2均有多个,所有的第一连接孔11沿以转接锚具1的中心为圆心的一个圆周均匀分布,所有的第二连接孔12沿以转接锚具1的中心为圆心的一个圆周均匀分布,原有锚杆2和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孔11对应设置,修复锚杆3和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连接孔12对应设置。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转接锚具1为圆柱状。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有的第一连接孔11所在的圆周的半径小于所有的第二连接孔12所在的圆周的半径。也可使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2设置在同一圆周上交错分布,不过如此设置,会增大转接锚具1的体积,且会因相邻的两个连接孔之间间距过小,降低转接锚具1的强度。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第二连接孔12具有3个,3个第二连接孔12的连线呈等边三角形,修复锚杆3和第二连接件对应具有3个,3个修复锚杆3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件在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2处于转接锚具1连接。也可沿圆周均匀设置4个、5个或者更多的第二连接孔12,并设置对应的修复锚杆3和第二连接件。
第一连接孔11的个数与地层上锚固的原有锚杆2的个数对应,优选的,原有锚杆2也为3个,此时第一连接孔11的个数也为3个,3个第一连接孔11的连线呈等边三角形。
使用3根原有锚杆2和3个修复锚杆3,可兼顾经济性和连接的稳定性。
转接锚具1也可为条状,在转接锚具1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第一连接孔11,原有锚杆2为一根,与中心位置的第一连接孔11连接,在第一连接孔11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二连接孔12,修复锚杆3为2根,与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2连接;同样,转接锚具1中心位置的可为第二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12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连接孔11,修复锚杆3和原有锚杆2与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2和第一连接孔1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实用新型,凡在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锚杆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锚具(1)、原有锚杆(2)、修复锚杆(3)、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转接锚具(1)上具有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2),所述原有锚杆(2)的上端由下向上从所述第一连接孔(11)处穿过所述转接锚具(1)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转接锚具(1)连接,所述修复锚杆(3)的下端由上向下从所述第二连接孔(12)处穿过所述转接锚具(1)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转接锚具(1)连接,所述修复锚杆(3)的上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并使所述修复锚杆(3)及通过所述转接锚具(1)连接的所述原有锚杆(2)张拉产生预设的预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夹片(4),所述夹片(4)将所述原有锚杆(2)的上端夹紧后与所述转接锚具(1)在所述第一连接孔(11)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杆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上端为大口,下端为小口,所述夹片(4)与所述锥形孔适配,所述锥形孔的内壁使所述夹片(4)将所述原有锚杆(2)的上端夹紧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挤压锚头(5),所述挤压锚头(5)将所述修复锚杆(3)的下端夹紧,所述挤压锚头(5)的上端与所述转接锚具(1)的下端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杆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12)为圆柱状孔,所述修复锚杆(3)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孔(12)的孔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2)均有多个,所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1)沿以所述转接锚具(1)的中心为圆心的一个圆周均匀分布,所有的所述第二连接孔(12)沿以所述转接锚具(1)的中心为圆心的一个圆周均匀分布,所述原有锚杆(2)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1)对应设置,所述修复锚杆(3)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2)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锚杆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锚具(1)为圆柱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锚杆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1)所在的圆周的半径小于所有的所述第二连接孔(12)所在的圆周的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锚杆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12)具有3个,3个所述第二连接孔(12)的连线呈等边三角形,所述修复锚杆(3)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对应具有3个,3个所述修复锚杆(3)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12)处于所述转接锚具(1)连接。
CN202022105033.6U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锚杆修复结构 Active CN213476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5033.6U CN213476860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锚杆修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5033.6U CN213476860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锚杆修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76860U true CN213476860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62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05033.6U Active CN213476860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锚杆修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768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5257B (zh) 用于纤维增强高分子材料杆的锚具系统的锚固方法
CN102330427B (zh) 一种高抗拔力的加劲桩
CN103967008A (zh) 夹片式预应力锚索主动送夹张拉锁定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3476860U (zh) 一种锚杆修复结构
CN202338349U (zh) 竹节式高强锚杆
CN111236995B (zh) 基于fbg技术的中空玄武岩纤维锚杆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0370738U (zh) 一种适用于大变形地层的先锚式管索锚杆
CN113123373A (zh) 后插无粘结钢绞线u型管承压型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06801428B (zh) 一种强化抗拉-剪phc管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1411699Y (zh) 一种自由式单孔多锚头防腐型预应力锚索
CN215105275U (zh) 一种管桩接桩设备
CN212077645U (zh) 一种预埋锚具装置
CN204419218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钢绞线锚杆
CN210562167U (zh) 一种预应力锚索穿束导向装置
CN102400699A (zh) 竹节式高强锚杆
CN112695744A (zh) 一种管桩接桩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CN105544870A (zh) 预应力碳纤维增强塑料板材的锚具及其制作方法
CN202227341U (zh) 一种高抗拔力的加劲桩
CN218117814U (zh) 一种管-索复合式预应力注浆锚固结构
CN220487478U (zh) 预应力锚杆钻机连接装置
CN217267508U (zh) 一种深基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CN109457873A (zh) 一种复材筋连接器
CN220395603U (zh) 一种潜孔冲击水泥土复合预制桩结构
CN209494132U (zh) 一种复材筋连接器
CN214090605U (zh) 一种高强度钢筋网片焊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