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72804U - 蓄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蓄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72804U
CN213472804U CN202021588110.1U CN202021588110U CN213472804U CN 213472804 U CN213472804 U CN 213472804U CN 202021588110 U CN202021588110 U CN 202021588110U CN 213472804 U CN213472804 U CN 213472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ase
case
battery
electric component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881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馆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72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72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组,防止液体或异物从蓄电池盒与电气零件盒之间进入内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蓄电池组,具备收纳单体10的筒形蓄电池盒2、收纳电气零件34的电气零件盒3、及在蓄电池盒2与电气零件盒3之间将蓄电池盒2的开口部20a封闭的板状构件4。蓄电池盒2具有第一液体流路231,电气零件盒3具有第二液体流路331。蓄电池盒2和板状构件4,利用沿着板状构件4的外周缘4a的整个周边的第一接合部WL1而被接合,蓄电池盒2和电气零件盒3,利用沿着端面2a的外周缘2b的整个周边的第二接合部WL2而被接合。第一液体流路231和第二液体流路331的流路口231a,331a彼此,在第一接合部WL1的外侧且在第二接合部WL2的内侧连通。

Description

蓄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组。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中安装有蓄电池组来作为驱动电机的动力源,所述蓄电池组将由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组成的多个蓄电池单体(以下在本说明书中简称为“单体”。)收纳在蓄电池盒内。
目前,作为这种蓄电池组,已知有一种蓄电池组,其邻接地收纳有多个单体和与单体电连接的电气零件即管理机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所述蓄电池组将内部空间分割为电池堆的收纳空间和管理机器的收纳空间,利用气密垫圈来密封两个收纳空间之间,从而抑制用于冷却电池堆的空气进入管理机器侧,以维持收纳有管理机器的区域的清洁状态。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436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冷却被收纳在蓄电池组内的单体,与空气相比更希望使用液体作为冷却介质。在使用液体作为冷却介质的情况下,为了使冷却液在蓄电池组内流通并高效地冷却单体,同时,使蓄电池组内的单体和电气零件不与冷却液、尘土、粉尘等异物直接接触,相比使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的情况,需要更高度防止冷却液或异物从蓄电池组内的单体收纳部与电气零件收纳部之间进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组,其能够防止液体及异物从蓄电池盒与电气零件盒之间进入蓄电池盒和电气零件盒的内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组(例如后述的蓄电池组1),具备:筒形的蓄电池盒(例如后述的蓄电池盒2),其通过被配置在端面(例如后述的端面2a)的开口部(例如后述的开口部20a)而收纳单体(例如后述的单体10);电气零件盒(例如后述的电气零件盒3),其被配置成覆盖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并收纳电气零件(例如后述的电气零件34);及,板状构件(例如后述的板状构件4),其以封闭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开口部的方式,被配置在前述蓄电池盒与前述电气零件盒之间;并且,前述蓄电池盒具有在前述端面上开设流路口(例如后述的流路口231a)的第一液体流路(例如后述的第一液体流路231),前述电气零件盒具有朝向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开设流路口(例如后述的流路口331a)的第二液体流路(例如后述的第二液体流路331),前述蓄电池盒和前述板状构件,利用沿着前述板状构件的外周缘(例如后述的外周缘4a)的整个周边的第一接合部(例如后述的第一接合部WL1)而被接合,前述蓄电池盒和前述电气零件盒,利用沿着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的外周缘(例如后述的外周缘2b)的整个周边的第二接合部(例如后述的第二接合部WL2)而被接合,前述第一液体流路和第二液体流路的前述流路口彼此,在前述第一接合部的外侧且在前述第二接合部的内侧连通。
根据上述(1),利用第二接合部来防止液体及异物从蓄电池盒的外部进入蓄电池盒与电气零件盒之间,同时,在第二接合部的内侧形成有沿着板状构件的外周缘的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是用于防止进入蓄电池盒的内部的密封部位,因此,假设即使从第一液体流路和第二液体流路的流路口彼此的连通部位发生了漏水,也能够防止从第一接合部进入内侧和板状构件的内侧。因此,能够防止液体及异物从蓄电池盒与电气零件盒之间进入蓄电池盒和电气零件盒的内部。
(2)在(1)所述的蓄电池组中,前述电气零件盒具有端壁部(例如后述的端壁部32)、及第一插通孔(例如后述的第一插通孔321),所述端壁部平行配置在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所述第一插通孔设置在前述端壁部并可供与前述电气零件电连接的连接零件插通,前述板状构件具有第二插通孔(例如后述的第二插通孔41),所述第二插通孔与前述第一插通孔对应且使前述蓄电池盒的内部和前述电气零件盒的内部连通,前述第一插通孔和前述第二插通孔,也可以利用密封构件(例如密封构件200,201),被密封在前述电气零件盒与前述板状构件之间的前述第一插通孔和前述第二插通孔的外侧。
根据上述(2),由于第一插通孔和第二插通孔被密封在它们的外侧,因此,能够防止液体或异物从第一插通孔和第二插通孔的外侧进入。
(3)在(1)或(2)所述的蓄电池组中,前述蓄电池盒、前述电气零件盒及前述板状构件是金属制,前述第一接合部及前述第二接合部,也可以是利用熔接或摩擦搅拌接合而形成的接合部。
根据上述(3),由于能够形成牢固的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因此,能够提高防止液体或异物进入各接合部的效果。
(4)在(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中,前述单体具有同时配置有正负电极端子(例如后述的电极端子11)的端子面(例如后述的端子面10a),在将前述单体收纳部内的前述单体中的前述端子面朝向的方向设为前述蓄电池盒的上方时,前述第一液体流路及前述第二液体流路的各自的前述流路口的上端(例如后述的上端E1),也可以被配置为比前述单体的前述端子面更下方。
根据上述(4),即使有从第一液体流路及第二液体流路的流路口彼此的连通部位漏出的液体,从第一接合部进入单体收纳部内,也能够防止单体的电极端子被淹。
(5)在(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中,前述第一液体流路及前述第二液体流路的各自的前述流路口的前述上端,也可以被配置为比前述板状构件的前述第二插通孔的下端(例如后述的下端E2)更下方。
根据上述(5),从第一液体流路及第二液体流路的流路口彼此的连通部位漏出的液体,不易从板状构件与电气零件盒之间进入第一插通孔及第二插通孔,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液体或异物进入蓄电池盒的内部和电气零件盒的内部的效果。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蓄电池组,其能够防止液体或异物从蓄电池盒与电气零件盒之间进入蓄电池盒及电气零件盒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蓄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2是将蓄电池组的重要部分进行分解示出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接合蓄电池盒和板状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接合板状构件之后的蓄电池盒的端面的图。
图5是沿图4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6是示出接合蓄电池盒和电气零件收纳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接合电气零件盒之后的蓄电池盒的端面的图。
图8是沿图7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图9是沿图7中的C-C线的剖面图。
图10是示出蓄电池盒和电气零件盒的接合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11是将使用了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后的蓄电池组,在与图7中的B-B线相同的部位进行切割后的剖面图。
图12是示出单体和第一液体流路的配置关系的图。
其中,附图标记:
1:蓄电池组
2:蓄电池盒
2a:端面
2b:(蓄电池盒的)外周缘
20:单体收纳部
20a:开口部
231:第一液体流路
231a:(第一液体流路的)流路口
3:电气零件盒
30:电气零件收纳部
32:端壁部
321:第一插通孔
331:第二液体流路
331a:(第二液体流路的)流路口
34:电气零件
4:板状构件
4a:(板状构件的)外周缘
41:第二插通孔
10:单体
10a:端子面
11:电极端子
200,201:密封构件
E1:(流路口的)上端
E2:(第一插通孔、第二连通孔的)下端
WL1:第一接合部
WL2:第二接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组1具有:两个蓄电池盒2,2、被配置为被夹持在蓄电池盒2,2之间的一个电气零件盒3、分别被配置在各蓄电池盒2,2与电气零件盒3之间的两个板状构件4,4、及被收纳在各蓄电池盒2,2内的多个单体10。此外,在各图中所示的方向中,X方向表示蓄电池组1的长度方向。X方向也是多个单体10的层叠方向。Y方向表示蓄电池组1的宽度方向。Z方向表示蓄电池组1的高度方向。
两个蓄电池盒2,2具有相同的结构。蓄电池盒2具有上壁部21、底壁部22及两个侧壁部23,23,并由铝或铝合金等金属,利用将X方向设为挤出方向的挤出成型而形成为长条的筒形。在沿着蓄电池盒2的X方向的蓄电池盒2的两个端面2a,2a上,分别配置有横向较长的矩形的开口部20a。蓄电池盒2的内部成为单体收纳部20,并通过开口部20a收纳有沿着X方向层叠多个单体10而构成的单体组100。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盒2的单体收纳部20,被构成为将两个单体组100,100并列配置且收纳在蓄电池盒2的宽度方向上。在图2中,蓄电池盒2内的单体10未图示。
在蓄电池盒2的各侧壁部23,23分别具有第一液体流路231,231,所述第一液体流路231,231可流通温控介质(冷却水或加温水),所述温控介质用于经由侧壁部23,23对蓄电池盒2内的各单体10进行温度调整。第一液体流路231以在侧壁部23的壁内横跨长度方向地贯穿蓄电池盒2的方式形成。因此,在蓄电池盒2的端面2a开设有第一液体流路231,231的各流路口231a,231a。
蓄电池盒2的两个开口部20a,20a之中的与电气零件盒3相对向的一侧的开口部20a,被该电气零件盒3横跨(遍及)蓄电池盒2的端面2a的整个表面地覆盖。另外,与电气零件盒3相反的一侧的开口部20a,被覆盖蓄电池盒2的端面2a的整个表面的盖体24所覆盖。在单体组100,100收纳在单体收纳部20内之后,盖体24利用未图示的螺栓等而被固定在蓄电池盒2的端面2a。在图2中,盖体24未图示。
电气零件盒3是由与蓄电池盒2相同的铝或铝合金等金属形成且上方开口的矩形的箱形容器。具体而言,电气零件盒3具有矩形的底壁部31、从底壁部31竖立设置的端壁部32,32及侧壁部33,33。端壁部32,32具有与各蓄电池盒2,2的端面2a,2a具有相同的形状的横向较长的矩形,与该端面2a,2a相对向地平行配置在端面2a,2a上。侧壁部33,33连结端壁部32,32彼此,并以与蓄电池盒2,2的侧壁部23,23大致位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平行配置在侧壁部23,23上。电气零件盒3在端壁部32,32分别与蓄电池盒2,2的端面2a,2a接合。
端壁部32,32及侧壁部33,33包围底壁部31的四周,构成电气零件盒3的侧周壁。利用由这些各壁部31,32,33围成的内部空间来构成电气零件收纳部30,所述电气零件收纳部30收纳例如配电零件等电气零件34。电气零件收纳部30被覆盖电气零件盒3的上表面的盖体35所覆盖。盖体35使用未图示的螺栓等而被固定在电气零件盒3的上表面。电气零件盒3的一个侧壁部33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气零件34电连接的端子部341。在图2上,电气零件34及盖体35未图示。
如图2所示,在电气零件盒3的各侧壁部33,3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液体流路331,331。第二液体流路331是用于从电气零件盒3侧向蓄电池盒2内的第一液体流路231提供温控介质、或从第一液体流路231向电气零件盒3侧回流温控介质的流路。第二液体流路331贯通侧壁部33的壁内部并在端壁部32,32开口。因此,在与电气零件盒3的侧壁部33,33的连接部位对应的端壁部32,32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二液体流路331,331的各流路口331a,331a。在电气零件盒3的各侧壁部33,33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二液体流路331,331内连通的温控介质的流入和流出端子部332。
电气零件盒3的各端壁部32,32分别具有第一插通孔321,321,所述第一插通孔321,321连通蓄电池盒2的单体收纳部20和电气零件收纳部30。第一插通孔321在比被收纳在电气零件收纳部30内的电气零件34更上方的位置贯通端壁部32。因此,第一插通孔321可供将电气零件收纳部30内的电气零件34与单体收纳部20内的单体组100,100之间电连接的线束等未图示的连接零件插通。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插通孔321被设置为一个单体组100对应两个插通孔,设置在一个端壁部32的第一插通孔321的数量只要大于1即可。
板状构件4是封闭蓄电池盒2的开口部20a的封闭构件,由与蓄电池盒2相同的铝或铝合金等金属形成为矩形薄板形状,所述矩形薄板形状与蓄电池盒2中的电气零件盒3相对向的开口部20a的形状相同。板状构件4在其外周缘4a与蓄电池盒2的开口部20a接合。
板状构件4具有第二插通孔41,41。第二插通孔41被配置为,具有与电气零件盒3的第一插通孔321大致相同的形状,并在与第一插通孔321对应的位置分别与第一插通孔321连通。因此,蓄电池盒2的单体收纳部20和电气零件盒3的电气零件收纳部30经由第一插通孔321及第二插通孔41连通。
接着,对蓄电池盒2、电气零件盒3、及板状构件4的相互间的接合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在接合蓄电池盒2和电气零件盒3之前,接合蓄电池盒2和板状构件4。板状构件4被配置为与还没有收纳单体10的蓄电池盒2的开口部20a的内侧嵌合,并沿着板状构件4的外周缘4a的整个周边地接合。因此,形成有沿着板状构件4的外周缘4a的整个周边的第一接合部WL1。板状构件4的外周缘4a也是蓄电池盒2的开口部20a的内周缘。因此,第一接合部WL1也可以说是沿着蓄电池盒2的开口部20a的内周缘的整个周边来形成。
接合后的板状构件4可以将开口部20a封闭成与蓄电池盒2的端面2a齐平,也能以稍微进入单体收纳部20内的方式来封闭开口部20a,以便相对于蓄电池盒2的端面2a形成高差。
接着,如图6及图7所示,以使接合有板状构件4的一侧的蓄电池盒2的端面2a和电气零件盒3的端壁部32抵接的方式,配置有蓄电池盒2和电气零件盒3,并沿着蓄电池盒2的端面2a的外周缘2b的整个周边地接合。因此,形成有沿着蓄电池盒2的端面2a的外周缘2b的整个周边的第二接合部WL2。蓄电池盒2的端面2a的外周缘2b也是电气零件盒3的端壁部32的外周缘32a。因此,第二接合部WL2也可以说是沿着电气零件盒3的端壁部32的外周缘32a的整个周边来形成。
蓄电池盒2和电气零件盒3,利用第一接合部WL1及第二接合部WL2而被接合,由此,第一插通孔321和第二插通孔41彼此连通,同时,第一液体流路231的流路口231a和第二液体流路331的流路口331a彼此连通。如图7和图10所示,流路口231a,331a彼此的连通部位,被配置在第一接合部WL1的外侧且第二接合部WL2的内侧。
两个蓄电池盒2,2,分别与电气零件盒3的各端壁部32,32接合之后,在各蓄电池盒2,2的单体收纳部20,20内分别收纳有单体组100,100。在收纳单体组100,100之后,利用盖体24,24覆盖蓄电池盒2,2的开口部20a,20a,并在电气零件收纳部30内收纳有电气零件34,且利用盖体35来覆盖电气零件盒3的上方,从而获得图1所示的蓄电池组1。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盒2、电气零件盒3及板状构件4由相同种类的金属形成,因此,第一接合部WL1及第二接合部WL2,可以利用熔接或摩擦搅拌接合而形成。因此,能够形成牢固的第一接合部WL1及第二接合部WL2,并能够提高防止液体或异物进入第一接合部WL1及第二接合部WL2中的效果。
如上所述,如图10所示,利用蓄电池盒2、电气零件盒3及板状构件4互相接合,由此,液体或异物从蓄电池组1的外部进入蓄电池盒2与电气零件盒3之间的进入路径R1,被配置在最外周侧的第二接合部WL2遮断,防止了由第二接合部WL2进入内侧。
另外,由于在第二接合部WL2的内侧配置有沿着板状构件4的外周缘4a的第一接合部WL1,所述第一接合部WL1是用于防止进入蓄电池盒2的单体收纳部20的密封部位,因此,假设即使从流路口231a,331a彼此的连通部位发生了漏水,但由于进入单体收纳部20的进入路径R2被第一接合部WL1及板状构件4遮断,因而也不用担心单体收纳部20内的单体10被淹。因此,高度地防止了液体或异物进入被蓄电池盒2的单体收纳部20及电气零件盒3包围的电气零件收纳部30。
在接合蓄电池盒2和电气零件盒3之前,也能以包围第一插通孔321或第二插通孔41的方式,预先设置有密封构件200。图7是示出在与板状构件4中的与电气零件盒3相对向的相对面4b上设置有密封构件200的情况。但是,密封构件200也可以设置在与电气零件盒3的端壁部32中的与蓄电池盒2相对向的相对面32b。
密封构件200由例如由液体密封材料制成的液体密封垫、由橡胶等制成的固体密封圈、填料等构成,设置为分别包围第二插通孔41,41的外周侧。因此,如果蓄电池盒2和电气零件盒3利用第二接合部WL2而被接合,那么如图8所示,在电气零件盒3与板状构件4之间,密封构件200将互相连通的第一插通孔321及第二插通孔41密封在第一插通孔321及第二插通孔41的外侧。因此,假设即使有时液体或异物从蓄电池组1的外部通过第二接合部WL2进入到第一插通孔321及第二插通孔41的周边,也能够利用密封构件200来阻止液体或异物进入第一插通孔321及第二插通孔41内。因此,进一步提高了防止液体或异物进入单体收纳部20及电气零件收纳部30的效果。
例如,如图11所示,第一插通孔321及第二插通孔41也可以利用筒形密封构件201密封,所述筒形密封构件201嵌合并安装在第一插通孔321及第二插通孔41中。筒形密封构件201由橡胶、树脂等软质材料或弾性材料形成,贯通第一插通孔321及第二插通孔41,同时,具有与它们的内周面密接地嵌合的筒部201a。因此,与上述同理,利用密封构件201来防止液体或异物进入第一插通孔321及第二插通孔41内。
此外,虽未图示,但密封构件200,201也同样能够适用于第一液体流路231及第二液体流路331的流路口231a,331a彼此的连通部位。
如图12所示,单体收纳部20内的各单体10以将同时配置有正负一对电极端子11,11的端子面10a朝向上方对齐的方式,安装在蓄电池盒2的底壁部22上。第一液体流路231及第二液体流路331的各自的流路口231a,331a(图12仅示出第一液体流路231的流路口231a。)的上端E1也可以被配置为比单体10的端子面10a更下方。即使万一有从第一液体流路231及第二液体流路331的流路口231a,331a彼此的连通部位漏出的液体,从第一接合部WL1进入单体收纳部20内,也能够防止单体10的电极端子11,11被淹。
另外,如图4所示,第一液体流路231及第二液体流路331的各自的流路口231a,331a(图4仅示出第一液体流路231的流路口231a。)的上端E1,也可以被配置为比板状构件4的第二插通孔41的下端E2更下方。根据这种配置,从第一液体流路231及第二液体流路331的流路口231a,331a彼此的连通部位漏出的液体,不易到达被配置为比流路口231a,331a更上方的第一插通孔321及第二插通孔41的连通部位,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液体通过第一插通孔321及第二插通孔41而进入单体收纳部20内。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蓄电池盒2的第一液体流路231分别设置在蓄电池盒2的侧壁部23,23,但也可以设置在蓄电池盒2的底壁部22。此时,电气零件盒3的第二液体流路331也设置在电气零件盒3的底壁部31上。另外,与电气零件盒3接合的蓄电池盒2不限于两个,也可以只有一个。

Claims (5)

1.一种蓄电池组,具备:
筒形的蓄电池盒,其通过被配置在端面的开口部而收纳单体;
电气零件盒,其被配置成覆盖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并收纳电气零件;及,
板状构件,其以封闭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开口部的方式,被配置在前述蓄电池盒与前述电气零件盒之间;
并且,前述蓄电池盒具有在前述端面上开设流路口的第一液体流路,
前述电气零件盒具有朝向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开设流路口的第二液体流路,
前述蓄电池盒和前述板状构件,利用沿着前述板状构件的外周缘的整个周边的第一接合部而被接合,
前述蓄电池盒和前述电气零件盒,利用沿着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的外周缘的整个周边的第二接合部而被接合,
前述第一液体流路和第二液体流路的前述流路口彼此,在前述第一接合部的外侧且在前述第二接合部的内侧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组,其中,前述电气零件盒具有端壁部、及第一插通孔,所述端壁部平行配置在前述蓄电池盒的前述端面,所述第一插通孔设置在前述端壁部并可供与前述电气零件电连接的连接零件插通,
前述板状构件具有第二插通孔,所述第二插通孔与前述第一插通孔对应且使前述蓄电池盒的内部和前述电气零件盒的内部连通,
前述第一插通孔和前述第二插通孔,利用密封构件,被密封在前述电气零件盒与前述板状构件之间的前述第一插通孔和前述第二插通孔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池组,其中,前述蓄电池盒、前述电气零件盒及前述板状构件是金属制,
前述第一接合部及前述第二接合部,是利用熔接或摩擦搅拌接合而形成的接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组,其中,前述单体具有同时配置有正负电极端子的端子面,
在将前述蓄电池盒内的前述单体中的前述端子面朝向的方向设为前述蓄电池盒的上方时,前述第一液体流路及前述第二液体流路的各自的前述流路口的上端,被配置为比前述单体的前述端子面更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组,其中,前述第一液体流路及前述第二液体流路的各自的前述流路口的前述上端,被配置为比前述板状构件的前述第二插通孔的下端更下方。
CN202021588110.1U 2019-08-07 2020-08-04 蓄电池组 Active CN21347280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5303A JP7104005B2 (ja) 2019-08-07 2019-08-07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2019-145303 2019-08-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72804U true CN213472804U (zh) 2021-06-18

Family

ID=74664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88110.1U Active CN213472804U (zh) 2019-08-07 2020-08-04 蓄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04005B2 (zh)
CN (1) CN21347280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3913B (zh) * 2023-12-12 2024-03-15 中宏科创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浸没式冷却电池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6774B2 (ja) * 2014-04-24 2018-09-05 株式会社東芝 組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852412B2 (ja) * 2017-01-20 2021-03-31 Tdk株式会社 蓄電池
KR102258816B1 (ko) * 2017-06-27 2021-05-31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배터리 모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04005B2 (ja) 2022-07-20
JP2021026940A (ja) 2021-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55190B1 (en) Battery module, and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cells in the battery module
CN112701412A (zh)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EP3343665B1 (en) Housing of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US6551741B1 (en) Battery module
CN112838325B (zh)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US20060166087A1 (en) Secondary battery
US11121429B2 (en) Battery module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US10629874B2 (en) Cartridge for secondary batteries, and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the cartridge
JP2021509763A (ja) 冷媒分配器
US20170062792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20170047687A (ko) 이차 전지용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CN112838303B (zh)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US10096813B2 (en) Battery design with bussing integral to battery assembly
KR20170017514A (ko) 배터리 팩
CN213472804U (zh) 蓄电池组
EP1198853A1 (en) Electrolyte baffling plug and battery cover
JP2017033900A (ja) 鉛蓄電池
JP2019009042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40147979A (ko) 이차 전지용 프레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CN111742441B (zh) 包括模块壳体的电池模块
US10734614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module thereof
JP2012226840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6693338B2 (ja) 電池パック
WO2021024728A1 (ja) 蓄電装置
KR20180088278A (ko) 흡수층 및 절연 필름을 포함한 전지 하우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