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72718U - 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72718U
CN213472718U CN202022330679.4U CN202022330679U CN213472718U CN 213472718 U CN213472718 U CN 213472718U CN 202022330679 U CN202022330679 U CN 202022330679U CN 213472718 U CN213472718 U CN 213472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heat
heat exchange
electric automobile
heat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306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uzhou Huaye Technology Co ltd
Jiuzhou Huaye Development Co ltd
Li Shanjia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uzhou Hongy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Li Shanji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uzhou Hongy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Li Shanjiang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uzhou Hongy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306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72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72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72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温度探测单元、增压泵、换热器、若干个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所述若干个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用于采集电动汽车不同部位的废热;所述换热器设置有若干个暖风口;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温度探测单元、所述增压泵、所述换热器和所述若干个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收集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对车内空气进行加热。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汽车供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大力推行,纯电动汽车市场也随之快速发展,在纯电动汽车领域中,电池组的蓄电量是制约其发展的最主要瓶颈,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在放电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量,这是导致电池组性能衰减及使用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热量的释放还容易造成火灾隐患,因此,在纯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其电池组进行有效散热。同时,纯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不能像传统燃油汽车那样利用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作为空调的热源。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效利用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作为汽车车内取暖用的热源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温度探测单元、增压泵、换热器、若干个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
所述若干个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用于采集电动汽车不同部位的废热;
所述换热器设置有若干个暖风口;
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温度探测单元、所述增压泵、所述换热器和所述若干个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连接。
可选的,所述温度探测单元包括布置在车内不同位置的若干个温度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包括换热箱体,所述换热箱体中设置有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箱体的剩余空间中充满蓄热相变材料;
所述第一换热管道连接电动汽车电动机的电气元件水冷装置,所述第二换热管道连接第一电动三通阀门的一个输入口;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门的输出口连接增压泵,所述增压泵连接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连接第二电动三通阀门的输入口,所述第二电动三通阀门的一个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道。
可选的,所述电气元件水冷装置包括电动汽车电动机的水冷装置和车载电池的水冷装置。
可选的,所述换热箱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热箱体。
可选的,所述若干个暖风口至少包括设置在汽车内部顶棚上的第一暖风口和设置在汽车座椅位置的第二暖风口。
可选的,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采用型号为AT89S52的单片机。
可选的,所述温度探测单元采用温度传感器。
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利用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作为车内供暖用的热源,同时通过设置在车内不同位置的暖风口向车内吹入暖空气,车内对流换热效果好,在冬季乘客乘车舒适性很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中的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表示隔热箱体,2表示换热箱体,3表示第二电动水泵,4表示第二电动三通阀门,5表示换热器,6表示第一电动三通阀门,7表示增压泵, 8表示电动阀门,9表示水冷装置,10表示第一换热管道,11表示第二换热管道,12表示第一电动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温度探测单元、增压泵、换热器、两个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两个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用于采集电动汽车不同部位的废热。换热器设置有若干个暖风口,其中一些暖风口安装在汽车内部顶棚上,另一些暖风口设置在汽车不同位置的座椅位置,温度探测单元采用温度传感器。
在连接关系上,单片机控制单元分别与温度探测单元、增压泵、换热器和所述若干个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连接。
下面具体对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进行介绍,在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和车载电池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电动汽车中有对其进行水冷却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就是有效吸收这部分废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利用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分别对车载电池和电动机产生的废热进行回收。以对车载电池废热回收为例,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包括换热箱体2,换热箱体外部设置有隔热箱体1,所述换热箱体2中设置有第一换热管道10和第二换热管道11;所述换热箱体2 的剩余空间中充满蓄热相变材料。所述第一换热管道10连接电动汽车车载电池的水冷装置9,在第一换热管道10和电动汽车车载电池的水冷装置9连接的管路中设置有第一电动水泵12和电动阀门8。所述第二换热管道11连接第一电动三通阀门6的其中一个输入口;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门6的输出口连接增压泵7,所述增压泵7连接换热器5,所述换热器5连接第二电动三通阀门4的输入口,所述第二电动三通阀门4的一个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道11。其中,第二电动三通阀门4与换热管道连接的管道中设置有第二电动水泵3。
水冷装置9流出的是温度较高的换热液体,此温度较高的换热液体流入第一换热管道10中,第一换热管道10在换热箱体2中的部分为弓形,可以增加第一换热管道10与蓄热相变材料的换热面积,从而有效地将在第一换热管道10中流动的温度较高的换热液体的热量传导到蓄热相变材料中,进而对蓄热相变材料进行加热。蓄热相变材料加热后会对第二换热管道11中的换热液体进行加热,第二换热管道11中的温度较高的液体在第一电动三通阀门6 中汇流,在增压泵7的作用下流向换热器5,从换热器5流出的液体通过第二电动三通阀门4的入口重新流入第二换热管道11,然后重新循环流动。在换热器5处对空气进行加热,再通过不同位置的暖风口流向车内,对车内冷空气进行加热。依照此原理,还可以对电动汽车电动机的废热进行回收,此时只需并联另外一套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将电动汽车电动机的废热加热的换热介质也流入第一电动三通阀门6中,再从第二电动三通阀门4处分流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采用采用型号为AT89S52的单片机,如图1所示,单片机实时接收温度探测单元采集的车内的温度信息,当车内温度低于5摄氏度时,单片机发出控制信号,启动增压泵7、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第一电动三通阀门6、第二电动三通阀门4和换热器,对车内进行供热,如果在10 分钟之内,车内温度还不能达到预定温度值,则单片机控制电加热单元启动,进行辅助加热,使车内温度快速达到预定值,然后单片机关闭电加热单元。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利用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作为车内供暖用的热源,同时通过设置在车内不同位置的暖风口向车内吹入暖空气,车内对流换热效果好,在冬季乘客乘车舒适性很好。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必须按照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温度探测单元、增压泵、换热器、若干个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电加热单元;
所述若干个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用于采集电动汽车不同部位的废热;
所述换热器设置有若干个暖风口;
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温度探测单元、所述增压泵、所述换热器和所述若干个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和所述电加热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探测单元包括布置在车内不同位置的若干个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废热回收单元包括换热箱体(2),所述换热箱体(2)中设置有第一换热管道(10)和第二换热管道(11);所述换热箱体(2)的剩余空间中充满蓄热相变材料;
所述第一换热管道(10)连接电动汽车电动机的电气元件水冷装置,所述第二换热管道(11)连接第一电动三通阀门(6)的其中一个输入口;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门(6)的输出口连接增压泵(7),所述增压泵(7)连接换热器(5),所述换热器(5)连接第二电动三通阀门(4)的输入口,所述第二电动三通阀门(4)的一个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道(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元件水冷装置包括电动汽车电动机的水冷装置和车载电池的水冷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体(2)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热箱体(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暖风口至少包括设置在汽车内部顶棚上的第一暖风口和设置在汽车座椅位置的第二暖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采用型号为AT89S52的单片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探测单元采用温度传感器。
CN202022330679.4U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 Active CN213472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0679.4U CN213472718U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0679.4U CN213472718U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72718U true CN213472718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66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30679.4U Active CN213472718U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727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3660B (zh) 车辆的热管理和过滤系统
CN206461037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燃料电池汽车
CN109244593B (zh) 应用于超快速充放电技术的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与车内加热系统
CN104640736B (zh) 电动车辆
CN106159297B (zh) 一种燃料电池与动力电池的热交换系统、控制方法及汽车
CN106401833B (zh) 一种发动机与动力电池的热交换系统、控制方法及汽车
CN110816208A (zh) 一种多回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206532827U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温度管理系统
CN110525198B (zh)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602155U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电池舱温度控制系统
CN108550948A (zh)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的冷/热双循环系统
CN109638386A (zh) 一种汽车和供暖与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及方法
CN21347271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供暖系统
Doshi et al. Modeling of thermal dynamics of a connecte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for integrated HVAC and powertrain optimal operation
CN206789656U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加热和冷却系统
CN110949089B (zh) 汽车的热管理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CN203221848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
CN21454234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预热及废热利用系统
CN214396339U (zh) 一种带温差发电的车辆热泵系统
CN112133984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仓温控系统
CN210026954U (zh) 一种集成电机冷却和空调暖风的热管理系统
CN215177152U (zh) 相变储能装置及制热系统
CN208515412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正温度系数加热器和新能源汽车
CN110588287A (zh) 具有余热回收的双层流暖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0588286A (zh) 具有余热回收的双层流暖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450, Zhoujia village, Weiqiao Town, Zouping County, Bin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6200

Patentee after: Li Shanjia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iuzhou Huay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450, Zhoujia village, Weiqiao Town, Zouping County, Bin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6200

Patentee before: Li Shanjia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Wuzhou Hongy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6

Address after: No. 450, Zhoujia village, Weiqiao Town, Zouping County, Bin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6200

Patentee after: Li Shanjiang

Patentee after: Jiuzhou Huaye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450, Zhoujia village, Weiqiao Town, Zouping County, Bin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6200

Patentee before: Li Shanjia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iuzhou Huay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