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63607U - 一种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63607U
CN213463607U CN202021788448.1U CN202021788448U CN213463607U CN 213463607 U CN213463607 U CN 213463607U CN 202021788448 U CN202021788448 U CN 202021788448U CN 213463607 U CN213463607 U CN 213463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urtain
fish
gate
purse
aera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884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彩红
毛金良
任香
李惠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aihe Wat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884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63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63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63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包括第一道围网组件、气帘装置和控鱼缓释带,气帘装置包括气泵和第一气帘曝气管,第一气帘曝气管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开口向上的曝气孔,第一气帘曝气管通过管路与气泵连通;第一道围网组件横向布置在闸口外侧的水流通道中,第一气帘曝气管横向设在水流通道的底部,控鱼缓释带横向设在水流通道。本专利通过气帘装置产生的气泡实现对鱼类的驱赶作用,水流能促进控鱼缓释带中控鱼缓释剂的释放,从而使鱼类不再靠近,并且即使靠近,也可通过两道隔绝围网的隔离作用,实现控鱼;本专利保证了通过闸口的水体不掺杂野杂鱼,可加强闸口内外侧水系的野杂鱼类的隔绝,拦鱼彻底、控鱼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拦鱼控鱼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闸口拦鱼控鱼的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水污染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问题和治理难题。城市河流、景观水体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水体,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加上外源污染,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以及黑臭现象,水生态系统修复是水环境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技术。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中沉水植物群落构建、鱼类结构优化调整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多数的地表水体湖泊、水库、河流都与周边水系直接或者通过闸口连通,对于实施生态系统构建的水体,切断与周边水系的生物组分的交换途径是极其重要的。
对于相连水系系统之间的控鱼,目前常采用的方式为围网隔绝控鱼、刺网控鱼、电网赶鱼。围网控鱼在日常无水位变化时,控鱼效果较稳定,也是最为生态经济的控鱼方式之一,但对于以闸口的形式相连的两个水体,因需定期或不定期开启水闸导致水位会有急促的变化,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围网控鱼的方式会显露弊端,鱼类会迅速的围网上端掠过,导致控鱼效果不彻底。对于刺网及电网赶鱼的方式,在赶鱼、控鱼的同时容易对自然水体的鱼类造成伤害。这与因进行生态建设而控鱼的本质相悖,不符合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下,亟需寻求有效的、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赶鱼或者控鱼方式。
经过检索发现,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0年06月05日公开了公开号为CN111236134A的专利文献,一种活动式溢洪道拦鱼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拦鱼闸门安装在水库大坝溢洪道入口或者溢洪道内,由钢梁支撑的钢质拦鱼栅栏组成闸门本体,闸门本体的宽度与溢洪道的宽度对应设置;闸门本体的底端铰接安装在溢洪道的底面,闸门本体的顶端连接起重机(又名启闭机、卷扬机等),起重机带动闸门本体绕底端铰接点上下摆动,摆动角度在0~80度之间,(摆动角度在0~80度之间,优选0~45度)。 钢质拦鱼栅栏的网眼大小设计一般能拦半斤以上或一斤以上的鲢鱼、鳙鱼、草鱼、鳊鱼,这样就既拦住了鱼,又对溢洪没有阻力。闸门本体摆动到0度时,闸门本体的位置低于溢洪道的死水位。以避免对溢洪造成任何妨碍。所述钢质拦鱼栅栏的网格或网眼可以是方形、圆形、三角形或其他异形。优选地,所述钢质拦鱼栅栏的纵向栅栏和横向栅栏沿水流方向前后设置,纵向栅栏间的夹缝在水流方向有纵深空间。便于水流动和垃圾排走。
上述专利文献,主要用以拦半斤以上或一斤以上的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存在拦鱼不彻底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拦鱼效果好的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包括第一道围网组件、气帘装置和控鱼缓释带,所述气帘装置包括气泵和第一气帘曝气管,所述第一气帘曝气管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开口向上的曝气孔,第一气帘曝气管通过管路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的第一道围网组件横向布置在闸口外侧的水流通道中,第一气帘曝气管横向设在水流通道的底部且位于第一道围网组件和闸口之间,控鱼缓释带横向设在水流通道中且位于第一气帘曝气管和闸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闸口外侧的水流通道中横向布置有第二道围网组件,第一气帘曝气管和控鱼缓释带位于第一道围网组件和第二道围网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闸口外侧的水流通道中横向布置有第二气帘曝气管,所述控鱼缓释带位于第一气帘曝气管和第二气帘曝气管之间;所述第二气帘曝气管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开口向上的曝气孔,第二气帘曝气管通过管路与所述气泵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闸口内侧的水流通道中横向布置有第三道围网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道围网组件、第二道围网组件和第三道围网组件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道围网组件包括石笼、围网、两个固定立柱和编制袋,所述围网横夸于水流通道中,围网的两侧边固定在两个固定立柱上,围网的下侧边固定连接在石笼上,石笼横向设在水流通道的水底,石笼内填充有鹅卵石,编制袋将两个固定立柱与水流通道岸边之间的间隙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围网的上侧边固定连接有漂浮带,所述漂浮带上分布有多个浮球。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立柱采用的是热镀锌钢管或松木桩。
进一步地,所述控鱼缓释带的宽度为15-30cm,控鱼缓释带的底部距离水底25-35cm,控鱼缓释带横夸于水流通道中,两端采用钢管或松木桩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采用上述气帘围网及控鱼缓释带组合控制的方式,在水闸开启前开启气帘装置,通过气帘装置产生的气泡实现对鱼类的驱赶作用,水流能促进控鱼缓释带中控鱼缓释剂的释放,从而使鱼类不再靠近,并且即使靠近,也可通过两道隔绝围网的隔离作用,实现控鱼;本专利保证了通过闸口的水体不掺杂野杂鱼,可加强闸口内外侧水系的野杂鱼类的隔绝,拦鱼彻底、控鱼效果好,通过围网隔离和气帘赶鱼装置的组合运用,解决了因闸口开启瞬间水位的快速升高导致的野杂鱼穿过围网,使控鱼效果不彻底的缺陷,本专利符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控制理念。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第一道围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控鱼缓释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道围网组件; 2、第一气帘曝气管; 3、管路; 4、气泵; 5、闸口;6、水流通道;7、控鱼缓释带;8、第二道围网组件;9、第二气帘曝气管;10、管路;11、水流通道;12、第三道围网组件;13、石笼;14、围网;15、固定立柱;16、编制袋;17、水底;18、鹅卵石;19、水流通道岸边;20、漂浮带;21、浮球;22、松木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表面”、“下表面”、“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正转”、“反转”、“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包括第一道围网组件1、气帘装置和控鱼缓释带7,所述气帘装置包括气泵4和第一气帘曝气管2,所述第一气帘曝气管2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开口向上的曝气孔,第一气帘曝气管2通过管路3与所述气泵4连通;所述的第一道围网组件1横向布置在闸口5外侧的水流通道6中,第一气帘曝气管2横向设在水流通道6的底部且位于第一道围网组件1和闸口5之间,控鱼缓释带7横向设在水流通道6中且位于第一气帘曝气管2和闸口5之间。
在闸口5外侧的水流通道6中横向布置有第二道围网组件8,第一气帘曝气管2和控鱼缓释带7位于第一道围网组件1和第二道围网组件8之间。
在闸口5外侧的水流通道6中横向布置有第二气帘曝气管9,所述控鱼缓释带7位于第一气帘曝气管2和第二气帘曝气管9之间;所述第二气帘曝气管9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开口向上的曝气孔,第二气帘曝气管9通过管路10与所述气泵4连通。
在闸口5内侧的水流通道11中横向布置有第三道围网组件12。所述第一道围网组件1、第二道围网组件8和第三道围网组件12的结构相同。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道围网组件1包括石笼13、围网14、两个固定立柱15和编制袋16,所述围网14横夸于水流通道6中,围网14的两侧边固定在两个固定立柱15上,围网14的下侧边固定连接在石笼13上,石笼13横向设在水流通道的水底17,石笼13内填充有鹅卵石18,编制袋16将两个固定立柱15与水流通道岸边19之间的间隙封闭。围网14的上侧边固定连接有漂浮带20,所述漂浮带20上分布有多个浮球21。所述固定立柱15采用的是热镀锌钢管或松木桩。
如图3所示,控鱼缓释带7的宽度为15-30cm,控鱼缓释带7的底部距离水底25-35cm,控鱼缓释带7横夸于水流通道6中,两端采用钢管或松木桩22固定。
工作原理:在闸口外侧设置两道生态围网组件,在围网底部采用石笼固定的方式,从而防止外端水系野杂鱼从底部越过。围网的两端用热镀锌钢管固定,把生态围网固定于同一个断面。围网的两端空隙处使用编制袋填塞,防止野杂鱼穿过。由于生态围网上侧设置漂浮带,能拉起围网,以适应水位的变化。水闸开启时,水位可能会发生快速的水位变化,难以对鱼类的活动进行控制。为此,在闸口外侧两道生态围网之间设置气帘曝气管和控鱼缓释带。控鱼缓释带在平静状态下几乎无释放作用,通过开启气帘曝气管,促进缓释剂释放,通过其释放的气味,使得鱼类无法靠近,同时曝气产生的气泡能对鱼类起到驱赶的作用,进而起到控鱼的效果。通过闸口外侧两道围网及控鱼缓释带的使用,通过闸口的水体已经排除了野杂鱼的掺杂,外围野杂鱼已无法进行闸口。在闸口内侧设置围网,是为了防止系统内部的生物操纵的鱼类流失,同时也起到加一道控鱼屏障的作用。通过以上方式,分隔出两个独立控鱼区域,能够方便人工调控。
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道围网组件、气帘装置和控鱼缓释带,所述气帘装置包括气泵和第一气帘曝气管,所述第一气帘曝气管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开口向上的曝气孔,第一气帘曝气管通过管路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的第一道围网组件横向布置在闸口外侧的水流通道中,第一气帘曝气管横向设在水流通道的底部且位于第一道围网组件和闸口之间,控鱼缓释带横向设在水流通道中且位于第一气帘曝气管和闸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口外侧的水流通道中横向布置有第二道围网组件,第一气帘曝气管和控鱼缓释带位于第一道围网组件和第二道围网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口外侧的水流通道中横向布置有第二气帘曝气管,所述控鱼缓释带位于第一气帘曝气管和第二气帘曝气管之间;所述第二气帘曝气管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开口向上的曝气孔,第二气帘曝气管通过管路与所述气泵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口内侧的水流通道中横向布置有第三道围网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围网组件、第二道围网组件和第三道围网组件的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围网组件包括石笼、围网、两个固定立柱和编制袋,所述围网横夸于水流通道中,围网的两侧边固定在两个固定立柱上,围网的下侧边固定连接在石笼上,石笼横向设在水流通道的水底,石笼内填充有鹅卵石,编制袋将两个固定立柱与水流通道岸边之间的间隙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网的上侧边固定连接有漂浮带,所述漂浮带上分布有多个浮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立柱采用的是热镀锌钢管或松木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鱼缓释带的宽度为 15-30cm,控鱼缓释带的底部距离水底 25-35cm,控鱼缓释带横夸于水流通道中,两端采用钢管或松木桩固定。
CN202021788448.1U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 Active CN213463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8448.1U CN213463607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8448.1U CN213463607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63607U true CN213463607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415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88448.1U Active CN213463607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636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77352A (en) Self-actuating water containment barrier
KR101284196B1 (ko) 보의 상류 측 수중에 위치하여 수위 변동시에도 어류의 이동이 연중 가능한 어도
CN108203971A (zh) 一种智能围隔挡藻系统
US4657433A (en) Shoreline erosion control mat and method of use therefor
CN211973343U (zh) 一种活动式溢洪道拦鱼闸门
CN213463607U (zh) 一种闸口气帘围网联合控鱼系统
CN21395215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水源的水域养鱼拦鱼系统
KR100989560B1 (ko) 댐에 설치되는 어도 시설물
Giannico et al. The effects of tide gates on estuarine habitats and migratory fish
CN106638449B (zh) 一种潮汐湖
KR20030097562A (ko) 생태복원형 수문식 자동보 시스템
CN107524123A (zh) 一种可移动的海洋漂浮物拦截疏导网及使用方法
KR20020092620A (ko) 잠수 조절 기능과 균형 부유 기능을 갖는 가두리 양식장구조물 및 그 사용방법
CN206752402U (zh) 一种潮汐湖
CN215165182U (zh) 一种自适应变化水位的两栖动物穿堤迁徙通道
CN111236134A (zh) 一种活动式溢洪道拦鱼闸门
JP2003166228A (ja) シラスウナギ用魚道システム
JPH10176316A (ja) 河川構造
CN110578315A (zh) 一种活动式溢洪道拦鱼闸门
CN110565597A (zh) 一种活动式溢洪道拦鱼闸门
CN108396716B (zh) 一种水中导流围隔
CN209798707U (zh) 一种引水式电站溢流坝段生态改造结构
CN210368885U (zh) 用于平原河网地区的生态鱼道
CN114086520A (zh) 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
CN209429074U (zh) 水力竖井式过鱼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