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61111U - 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 - Google Patents

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61111U
CN213461111U CN202022421484.0U CN202022421484U CN213461111U CN 213461111 U CN213461111 U CN 213461111U CN 202022421484 U CN202022421484 U CN 202022421484U CN 213461111 U CN213461111 U CN 213461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witch
transistor
toaster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214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冬雷
陈学军
郭正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Hengqin Xinru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Dehao Rund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Dehao Rund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Dehao Rund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214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61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61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61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护电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包括强电电路、电控开关、主控电路、保护电路、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电控开关控制所述强电电路的通路与断路,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电控开关相串联,所述主控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接通与断开,所述保护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接通与断开。可以起到多重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护电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
背景技术
多士炉即为烤面包机,是通过发热丝通电,发热后用于烘烤面包片的电器,发热丝是连接交流电的火线和零线连接工作,为了控制发热丝是否通电,通过采用一个电控开关控制,其中电控开关的控制部分是通过弱电开关的电子元件来连通或断开,实现电控开关的接通与断开。但是如果弱电开关的一个主要控制电子元件发生损坏,则会导致弱电开关无法及时关闭电控开关,进而使发热丝断电,会导致发热丝继续加热,最后容易过热引起火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可以起到多重保护作用。
其技术方案如下:
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包括强电电路、电控开关、主控电路、保护电路、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电控开关控制所述强电电路的通路与断路,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电控开关相串联,所述主控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接通与断开,所述保护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接通与断开。
所述第一开关为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为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位于所述电控开关的同一侧或分别位于所述电控开关的两侧。
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保护电路均具有定时电路,定时电路控制第一三极管或第二三极管的导通与断开,且所述主控电路的定时电路定时时间比所述保护电路的定时电路定时时间短。
所述保护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控制芯片的OSC脚接在第一电容和第二电阻之间,第一电容另一端接电源正极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端,控制芯片的CTRL脚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控制芯片的VDD脚和GND脚分别接电源正极端和电源负极端。
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采用NPN型三极管。
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采用NPN型三极管,第一电阻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端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与控制芯片的CTRL脚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采用NPN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采用PNP三极管。
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一端接在电源正极端另一端接在电源负极端。
所述电控开关为电磁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电磁铁线圈的回路串联。
所述强电电路上连接有发热丝。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原理:
1、在使用多士炉时,将电控开关连通,强电电路通路,此时的主控电路和保护电路开启并分别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连通,此时的电控开关可以正常供电致使强电电路通路。而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电控开关相串联,当需要关闭强电电路时,通过主控电路控制第一开关断开,即控制了电控开关的断电,致使电控开关断开,强电电路断路,但是如果主控电路发生损坏了,无法正常断开第一开关,则会导致强电电路始终工作,容易引起灾害,此时保护电路开始工作,控制第二开关断开,致使电控开关断开,从而切断强电电路,防止灾害的发生。
2、采用定时的方式控制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导通与断开,当主控电路达到定时时间后,控制第一三极管断开,实现电控开关的断电,控制强电电路断电。一旦主控电路达到定时时间后,还没控制第一三极管断开,此时待保护电路达到定时时间后,控制第二三极管断开。
3、通过此时利用第一电容和第二电阻之间的参数再接入到控制芯片的OSC脚中实现具体的定时作用,进而控制控制芯片的CTRL脚的电流,最终控制第二三极管的导通与断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保护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控电路和强电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保护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强电电路;11、发热丝;20、电控开关;21、电磁开关;211、电磁铁线圈;30、主控电路;40、保护电路;41、控制芯片;42、第一电容;43、第二电容;44、第一电阻;45、第二电阻;46、第三电阻;47、第三三极管;50、第一开关;60、第二开关;61、第二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现实的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包括强电电路10、电控开关20、主控电路30、保护电路40、第一开关50和第二开关60,所述电控开关20控制所述强电电路10的通路与断路,所述第一开关50、所述第二开关60与所述电控开关20相串联,所述主控电路30控制所述第一开关50接通与断开,所述保护电路40控制所述第二开关60接通与断开。
在使用多士炉时,将电控开关20连通,强电电路10通路,此时的主控电路30和保护电路40开启并分别控制第一开关50和第二开关60连通,此时的电控开关20可以正常供电致使强电电路10通路。而第一开关50、第二开关60和电控开关20相串联,当需要关闭强电电路10时,通过主控电路30控制第一开关50断开,即控制了电控开关20的断电,致使电控开关20断开,强电电路10断路,但是如果主控电路30发生损坏了,无法正常断开第一开关50,则会导致强电电路10始终工作,容易引起灾害,此时保护电路40开始工作,控制第二开关60断开,致使电控开关20断开,从而切断强电电路10,防止灾害的发生。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开关50为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60为第二三极管61,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61位于所述电控开关20的同一侧。第一开关50和第二开关60均采用三极管,其中集电极和发射极接入到电控开关20的电路上,而主控电路30与保护电路40接入到基极,用于控制三极管的导通。
所述主控电路30和所述保护电路40均具有定时电路,定时电路控制第一三极管或第二三极管61的导通与断开,且所述主控电路30的定时电路定时时间比所述保护电路40的定时电路定时时间短。采用定时的方式控制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61的导通与断开,当主控电路30达到定时时间后,控制第一三极管断开,实现电控开关20的断电,控制强电电路10断电。一旦主控电路30达到定时时间后,还没控制第一三极管断开,此时待保护电路40达到定时时间后,控制第二三极管61断开。
如图2所示,所述保护电路40包括控制芯片41、第一电容42、第一电阻44和第二电阻45,所述控制芯片41的OSC脚接在第一电容42和第二电阻45之间,第一电容42另一端接电源正极端,第二电阻45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端,控制芯片41的CTRL脚通过第一电阻44与第二三极管61的基极连接,控制芯片41的VDD脚和GND脚分别接电源正极端和电源负极端。此时利用第一电容42和第二电阻45之间的参数再接入到控制芯片41的OSC脚中实现具体的定时作用,进而控制控制芯片41的CTRL脚的电流,最终控制第二三极管61的导通与断开。此时保护电路40采用5V直流电供电。
如图2所示,所述电控开关20为电磁开关21,所述第一开关50和所述第二开关60与所述电磁开关21的电磁铁线圈211的回路串联。采用电磁开关21控制,技术成熟,而此时的电磁铁线圈211采用12V直流电供电。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61采用NPN型三极管。其中,第二三极管61的集电极与电磁铁线圈211的电源负极接入端连接,第二三极管61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12V电源负极端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保护电路40还包括第二电容43,所述第二电容43一端接在5V电源正极端另一端接在5V电源负极端。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强电电路10上连接有发热丝11。发热丝11加热用于加热面包片。
如图3所示,具体画出了主控电路30的连接、保护电路40接入点以及强电电路10的连接,此部分为常用电路图,不再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电源正极端和电源负极端此处的电源为直流电源。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61位于所述电控开关20的两侧。
具体地,所述保护电路40还包括第三电阻46和第三三极管47,所述第三三极管47采用NPN型三极管,第一电阻44与第三三极管47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47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端连接,第三三极管47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46与控制芯片41的CTRL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采用NPN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61采用PNP三极管。连接时,第一电阻44与第二三极管61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61的发射极连接12V电源正极端,第二三极管61的集电极与电磁铁线圈211的电源正极接入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磁铁线圈211的电源负极接入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12V电源负极端连接。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引用图纸说明时,是对出现的新特征进行说明;为了避免重复引用图纸导致描述不够简洁,在表述清楚的情况下已描述的特征,图纸不再一一引用。
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此完整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强电电路、电控开关、主控电路、保护电路、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电控开关控制所述强电电路的通路与断路,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电控开关相串联,所述主控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接通与断开,所述保护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接通与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为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二三极管位于所述电控开关的同一侧或分别位于所述电控开关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和所述保护电路均具有定时电路,定时电路控制第一三极管或第二三极管的导通与断开,且所述主控电路的定时电路定时时间比所述保护电路的定时电路定时时间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控制芯片的OSC脚接在第一电容和第二电阻之间,第一电容另一端接电源正极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端,控制芯片的CTRL脚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控制芯片的VDD脚和GND脚分别接电源正极端和电源负极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采用NPN型三极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采用NPN型三极管,第一电阻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端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与控制芯片的CTRL脚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采用NPN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采用PNP三极管。
8.如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一端接在电源正极端另一端接在电源负极端。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开关为电磁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电磁开关的电磁铁线圈的回路串联。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电路上连接有发热丝。
CN202022421484.0U 2020-10-27 2020-10-27 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 Active CN213461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1484.0U CN213461111U (zh) 2020-10-27 2020-10-27 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1484.0U CN213461111U (zh) 2020-10-27 2020-10-27 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61111U true CN213461111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95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21484.0U Active CN213461111U (zh) 2020-10-27 2020-10-27 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61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6978B (zh) 基于磁保持继电器的掉电保护装置
KR101395287B1 (ko) 전력을 스위칭시키기 위한 모듈 회로 구성 및 이러한 목적으로 설계된 어댑터
CN102525293B (zh) 一种具有安全保护功能的多士炉
CN213461111U (zh) 带保护的多士炉电路
TW201931414A (zh) 繼電器控制器系統、雙穩態繼電器控制電路以及控制雙穩態繼電器的方法
CN112594892B (zh) Ptc电加热控制装置、方法、空调、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1665764A (zh) 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智能开关和控制系统
CN212113568U (zh) 预充继电器的保护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2281045U (zh) 一种双加热器控制电路及具有双加热器的烹饪器具
CN107394523A (zh) 一种智能插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859577U (zh) 用于电器设备的电保护装置及电器设备
CN107134391A (zh)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汽车
CN208834989U (zh) 一种料理机及料理机电路
CN207716473U (zh) 一种可改变加热腔体的电磁加热装置
CN205945585U (zh) 负载开关控制电路及食物料理机
CN210573250U (zh) 一种用于多士炉的控制系统
CN216564931U (zh) 电源启动负载电路
CN206040549U (zh) 一种可切换电源的继电器
CN216959288U (zh) 一种用于多士炉的保护电路
CN217469433U (zh) 一种多士炉保护电路
CN220796589U (zh) 一种低功耗双电压继电器驱动电路及充电桩
CN218788351U (zh) 继电器驱动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21040714U (zh) 一种闭锁电磁铁安全操控装置
CN214177599U (zh) 控制电路和电热厨具
CN211149252U (zh) 一种继电器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15

Address after: 519031 2001 Office, No. 9, Xing'ao Road, Hengqin New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Hengqin Xinru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phase I plant, No.1 Jinfeng Road, Tangjiawan,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ELEC-TECH ZHUHAI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