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54462U - 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54462U
CN213454462U CN202021697627.4U CN202021697627U CN213454462U CN 213454462 U CN213454462 U CN 213454462U CN 202021697627 U CN202021697627 U CN 202021697627U CN 213454462 U CN213454462 U CN 2134544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line
outlet
main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976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国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North zhongjiate Electric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Tuoche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Tuoche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Tuoche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976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544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54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544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却装置,包括有:进水主管路,与供水管路连通,在其上设有第一压力检测元件、过滤元件、减压部件、第一截止阀和第二压力检测元件;进水分管路,设置有多根,出口对应和设备水道的入口连接;进水分水器,连接在进水主管路和进水分管路之间,在其内部设有温度检测元件;出水分水器,通过多根出水分管路和设备水道的出水口连接;储水容器,与出水分水器连通;出水主管路,与储水容器和供水管路连通,在出水主管路上设置有动力泵和第二截止阀;排水管路,连接在出水主管路上且与储水容器连通,在排水管路上设置有电控元件;控制器,与电控元件通讯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对设备冷却水资源浪费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变压器、电机、变频一体机等系统中,冷却装置作为系统的散热设备,是变压器、电机、变频一体机等系统工作运行必不可少的设备,主要是将系统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排除,保持系统本体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采煤机工作面是煤矿生产的主要场合,有很多大功率电动机、变频一体机设备需要进行冷却散热,由于煤矿井下的特殊场合,采煤工作面的电动机等大型设备大多采用直流式水冷方式,即将外部水流进入直接冲击到设备上进行散热,虽然能达到冷却效果,但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对煤矿井下的设备进行冷却散热时采用水流直冷散热导致的水资源大量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却装置,可与通过循换流动的水流不断的循环来实现对设备的散热,不仅保证了散热效果而且还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包括有:
进水主管路,与用于供水的供水管路连通,在所述进水主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力检测元件、第一截止阀、过滤元件、减压部件和第二压力检测元件;
进水分管路,设置有多根,多根进水分管路的出口分别与多个待冷却设备的冷却水道的入水口连接;
进水分水器,连接在所述进水主管路和多根所述进水分管路之间,用于水流将分流到多根进水分管路内,在所述进水分水器中设置有温度检测元件;
出水分水器,通过多根出水分管路和分别与多个待冷却设备的冷却水道的出水口连接;
储水容器,与所述出水分水器连通;
出水主管路,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和供水管路连通,在所述出水主管路上设置有动力泵和第二截止阀;
排水管路,连接在所述出水主管路上且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在所述排水管路上设置有电控元件;
控制器,与所述减压部件、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温度检测元件、动力泵和电控元件通讯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备用出水管路,所述备用出水管路与所述出水主管路并联,在所述备用出水管路上设置有备用泵、第三截止阀和止回阀,第三截止阀设置有2个,分别位于所述备用泵两侧的备用出水管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路包括有第一管路段、第二管路段和第三管路段,所述第一管路段与所述出水主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段和第三管路段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段连通,在所述第二管路段上设置有所述电控元件,在所述第三管路段上设置有第四截止阀。
进一步的,在多根所述的进水分管路上均设置有第六截止阀。
进一步的,在多根所述的出水分管路上均设置有第七截止阀和止回阀。
进一步的,在所述进水主管路上还设置有流量检测元件,其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主管路和所述出水主管路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50米。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分水器包括有主进水口和多个分进水口,所述主进水口与所述进水主管路连通,多个所述分进水口分别与多根所述进水分管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分水器包括有主出水口和多个分出水口,所述主出水口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多个所述分出水口分别和多根出水分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出水分水器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其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却装置,可使得水流在进水主管道、进水分水器、待冷却设备、出水分水器、储水容器和出水主管道、供水管道之间不断的循环流动,通过水流不断的循环流动可不断的对待冷却设备进行冷却,不仅实现了对设备的冷却,还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装置的实施例,包括有:
进水主管路110,与用于供水的供水管路200连通,在所述进水主管路110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力检测元件120、过滤元件130、减压部件140、第一截止阀150和第二压力检测元件160。
进水分管路300,设置有多根,每根的出口均对应和待冷却设备400的冷却水道的入水口连接。
进水分水器500,连接在所述进水主管路110和多根所述进水分管路300之间,用于水流将分流到多根进水分管路300内,在所述进水分水器500中设置有温度检测元件510。
出水分水器600,通过多根出水分管路850和待冷却设备400的冷却水道的出水口连接。
储水容器810,与所述出水分水器600连通。
出水主管路820,与所述储水容器810连通和供水管路200连通,在所述出水主管路820上设置有动力泵830和第二截止阀840。
排水管路900,连接在所述出水主管路820上且与所述储水容器810连通,在所述排水管路900上设置有电控元件910。
控制器,与所述减压部件140、第一截止阀150、第二截止阀840、温度检测元件510、动力泵830和电控元件910通讯连接。
确保整个冷却装置的正常运行,本实施例中还对应的设置有备用出水管路710,所述备用出水管路710与所述出水主管路820并联,在所述备用出水管路710上设置有备用泵720、第三截止阀730和止回阀740,第三截止阀730设置有2个,分别位于所述备用泵720两侧的备用出水管路710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排水管路900包括有第一管路段920、第二管路段930和第三管路段940,所述第一管路段920与所述出水主管路820连通,所述第二管路段930和第三管路段940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段920连通,在所述第二管路段930上设置有所述电控元件910,在所述第三管路段940上设置有第四截止阀750。
为实现对多根进水分管路300的分别控制,本实施例对应在多根所述的进水分管路300上均设置有第六截止阀310。
为实现对多根出水分管路850的分别控制,在多根所述的出水分管路850上均设置有第七截止阀860和止回阀740。
为实现对进水主管路110上,在所述进水主管路110上还设置有流量检测元件170,其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主管路110和所述出水主管路820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50米。
优选的,本实施例还在所述出水分水器600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其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却装置,可使得水流在进水主管道、进水分水器500、待冷却设备400、出水分水器600、储水容器810和出水主管道、供水管道之间不断的循环流动,通过水流不断的循环流动可不断的对待冷却设备400进行冷却,不仅实现了对设备的冷却,还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进水主管路,与用于供水的供水管路连通,在所述进水主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力检测元件、第一截止阀、过滤元件、减压部件和第二压力检测元件;
进水分管路,设置有多根,多根进水分管路的出口分别与多个待冷却设备的冷却水道的入水口连接;
进水分水器,连接在所述进水主管路和多根所述进水分管路之间,用于水流将分流到多根进水分管路内,在所述进水分水器中设置有温度检测元件;
出水分水器,通过多根出水分管路和分别与多个待冷却设备的冷却水道的出水口连接;
储水容器,与所述出水分水器连通;
出水主管路,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和供水管路连通,在所述出水主管路上设置有动力泵和第二截止阀;
排水管路,连接在所述出水主管路上且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在所述排水管路上设置有电控元件;
控制器,与所述减压部件、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温度检测元件、动力泵和电控元件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备用出水管路,所述备用出水管路与所述出水主管路并联,在所述备用出水管路上设置有备用泵、第三截止阀和止回阀,第三截止阀设置有2个,分别位于所述备用泵两侧的备用出水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路包括有第一管路段、第二管路段和第三管路段,所述第一管路段与所述出水主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段和第三管路段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段连通,在所述第二管路段上设置有所述电控元件,在所述第三管路段上设置有第四截止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多根所述的进水分管路上均设置有第六截止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多根所述的出水分管路上均设置有第七截止阀和止回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主管路上还设置有流量检测元件,其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主管路和所述出水主管路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50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分水器包括有主进水口和多个分进水口,所述主进水口与所述进水主管路连通,多个所述分进水口分别与多根所述进水分管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分水器包括有主出水口和多个分出水口,所述主出水口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多个所述分出水口分别和多根所述出水分管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水分水器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其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CN202021697627.4U 2020-08-14 2020-08-14 冷却装置 Active CN2134544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7627.4U CN213454462U (zh) 2020-08-14 2020-08-14 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7627.4U CN213454462U (zh) 2020-08-14 2020-08-14 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54462U true CN213454462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09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97627.4U Active CN213454462U (zh) 2020-08-14 2020-08-14 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544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9032B (zh) 排污水节能扩容器
CN213454462U (zh) 冷却装置
CN110696602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固定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2925192U (zh) 铝电解槽余热回收系统导热介质排出单元
CN206535295U (zh) 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型风水一体冷却水循环装置
CN203712407U (zh) 电主轴的冷却系统
CN203091702U (zh) 一种铸带机
CN208353801U (zh) 整流机组循环水泵应急补水装置
CN104088861A (zh) 一种装载机液压油冷却装置
CN209305322U (zh) 一种电驱动动力总成及冷却系统
CN210395252U (zh) 一种多功能给排水泵站
CN211091392U (zh) 一种自动水循环设备
CN207245681U (zh) 一种油井套管气分离、净化、增压回收系统
CN202643379U (zh) 一种反渗透制水装置的浓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06902822U (zh) 具有水位监测功能的增压泵房
CN203534244U (zh) 基于自流引水技术的电站循环水系统
CN201103483Y (zh) 一种柴油机气缸体
CN204425090U (zh) 电机冷却结构
CN204290740U (zh) 矿用组合式变频器内部布置结构
CN220121955U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液冷快换结构
CN219316946U (zh) 一种连采机自循环冷却系统
CN211800743U (zh) 还原炉循环系统
CN20994572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水温试验控制装置
CN212866268U (zh) 一种脱水清液收集装置
CN204198779U (zh) 转炉锅炉水冷溜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1

Address after: 014030 No. 8-03, rare earth street, Baotou Rare Earth Development Zon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Baotou North zhongjiat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017200 room 105, Jiangsu Industrial Park Management Committee, aletengxire Town, ejinholo banner, Ordos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Inner Mongolia TuoChe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