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53873U - 智能供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供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53873U
CN213453873U CN202022108200.2U CN202022108200U CN213453873U CN 213453873 U CN213453873 U CN 213453873U CN 202022108200 U CN202022108200 U CN 202022108200U CN 213453873 U CN213453873 U CN 213453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bin
temperature detector
detection
connecting pip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082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思合
吕昊正
马雁岭
酆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Heat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Heat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Heat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Heat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082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53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53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538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供热管理系统,智能供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一检测仓、第一盖板、第一温度检测仪、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二检测仓、第二盖板、第二温度检测仪和第四连接管;由于锅炉内加热的水经出水管依次进入到第一连接管和第一检测仓,第一检测仓内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仪,对水进行测温,第一盖板盖设在第一检测仓的开口处,第一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阶梯孔,第一温度检测本体嵌入第一阶梯孔内,经测温后第一检测仓的水进入第二连接管内,再进入用户家中进行供暖;使用后的水再经第三连接管进入第二检测仓,第二检测仓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仪,将供暖后的水进行第二测温,最后流入回水管内再次加热。

Description

智能供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热管理系统,具体而言,是一种智能供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一般供暖系统只对出水管的温度进行检测,回水管的温度往往被忽略,导致有些用户供暖温度达不到标准值,因此设计一款对出水管和回水管都进行测温,根据出水管与回水管的温度差,可以计算出热量损失,从而更好地的对供热系统进行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供热管理系统。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供热管理系统,智能供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一检测仓、第一盖板、第一温度检测仪、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二检测仓、第二盖板、第二温度检测仪和第四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出水管相连通;第一检测仓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第一检测仓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一盖板盖设在第一检测仓的开口处,第一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阶梯孔;第一温度检测仪包括第一温度检测本体和第一探头,第一温度检测本体嵌入第一阶梯孔内,且第一探头穿过第一阶梯孔延伸至第一检测仓内;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检测仓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回水管相连通;第二检测仓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第二检测仓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二盖板盖设在第二检测仓的开口处,第二盖板上设置有第二阶梯孔;第二温度检测仪包括第二温度检测本体和第二探头,第二温度检测本体嵌入第二阶梯孔内,且第二探头穿过第二阶梯孔延伸至第二检测仓内;第四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检测仓的另一端相连通,且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与锅炉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出水管相连通,以实现经锅炉加热的水可以从出水管进入第一连接管内;其次,通过将第一检测仓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第一检测仓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相连通,以实现水从第一连接管进入第一检测仓,且第一检测仓有容纳空间;再次,将第一盖板盖设在第一检测仓的开口处,第一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阶梯孔,以实现盖合盖板时,避免水从开口处溢出和灰尘进入,打开盖板时,方便检测第一检测仓内装置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同时也便于清理第一检测仓;再次,将第一温度检测仪包括第一温度检测本体和第一探头,第一温度检测本体嵌入第一阶梯孔内,且第一探头穿过第一阶梯孔延伸至第一检测仓内,以实现第一温度检测本体与第一阶梯孔相卡接,以提高第一温度检测仪的稳定性,且第一探头延伸至第一检测仓内,与水接触,从而实现通过第一温度检测仪检测流入第一检测仓内水的温度;再次,通过将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检测仓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回水管相连通,以实现第一检测仓的水进入第二连接管内,从而实现使锅炉加热的水流出;再次,通过将第三连接管与回水管相连通,以实现用户供暖使用的水,经回水管流入第三连接管内;再次,通过将第二检测仓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第二检测仓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相连通,以实现第二检测仓有容纳空间,且与连接管相连通,从而实现回流的水流入第二检测仓内;再次,通过将第二盖板盖设在第二检测仓的开口处,第二盖板上设置有第二阶梯孔,以实现盖合盖板时,避免水从开口处溢出和灰尘进入,打开盖板时,方便检测第二检测仓内装置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同时也便于清理第二检测仓;再次,通过将第二温度检测仪包括第二温度检测本体和第二探头,第二温度检测本体嵌入第二阶梯孔内,且第二探头穿过第二阶梯孔延伸至第二检测仓内,以实现第二温度检测本体与第二阶梯孔固定连接,以提高第二温度检测仪的稳定性,且第二探头延伸至第二检测仓内,与水接触更近,使检测结果更准确,提高第二温度检测仪的准确性;再次,通过将第四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检测仓的另一端相连通,且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与锅炉相连通,以实现第二检测仓的水进入第四连接管内,再进入锅炉;采用上述结构,结构简单,由于从锅炉内加热的水从出水管依次进入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一检测仓,第一检测仓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仪,可以对水温进行检测,当水温达到标准值,可以进入用户中进行供暖,以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使用过的水经回水管依次进入第三连接管和第二检测仓内,第二检测仓内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仪,对回水管内的水进行检测,根据出水管与回水管的温度差,可以计算出热量损失,从而更好地的对供热系统进行管理。
具体地,当出水温度与回水温度的温度差过大,即证明在供热过程中存在漏点或用户私自放水的情况,因此需要对供热系统进行检修,以便于更好的对供热系统进行管理。
具体地,第一温度检测仪和第二温度检测仪为生产的上海屹沃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WSS-481型温度检测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第一密封垫为弹性体,第一密封垫设置在第一温度检测仪与第一阶梯孔之间;第二密封垫为弹性体,第二密封垫设置在搜索第二温度检测仪与第二阶梯孔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密封垫为弹性体,第一密封垫设置在第一温度检测仪与第一阶梯孔之间,以提升第一温度检测仪与第一阶梯孔之间的密封性,且第一密封垫为弹性体,在水的压力下,减少对第一温度检测仪与第一阶梯孔之间碰撞产生的磨损,提高第一温度检测仪和第一阶梯孔的密封性和安全性;通过将第二密封垫为弹性体,第二密封垫设置在第二温度检测仪与第二阶梯孔之间,以提升第二温度检测仪与第二阶梯孔之间的密封性,且第二密封垫为弹性体,在水的压力下,减少对第二温度检测仪与第二阶梯孔之间碰撞产生的磨损,提高第二温度检测仪和第二阶梯孔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固定盖、第一限位部、第二固定盖和第二限位部;第一固定盖固定在第一盖板上;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固定盖的底部相连接,且第一限位部与第一温度检测仪相贴合;第二固定盖固定在第二盖板上;第二限位部与第二固定盖的底部相连接,且第二限位部与第二温度检测仪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固定盖的底部相连接,且第一限位部与第一温度检测仪相贴合,以实现对第一温度检测仪进行限位,以提升第一温度检测仪的稳定性;其次,通过将第二限位部与第二固定盖的底部相连接,且第二限位部与第二温度检测仪相贴合,以实现对第二温度检测仪进行限位,以提升第二温度检测仪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显示屏与第一温度检测仪电连接,以实现通过第一显示屏读取第一温度检测仪检测的数据;第二显示屏与第二温度检测仪电连接,以实现通过第二显示屏读取第二温度检测仪检测的数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两个第一缓冲板与第一盖板相连接,两个第一缓冲板嵌入第一检测仓内,且两个第一缓冲板位于第一温度检测仪的两侧;两个第二缓冲板与第二盖板相连接,两个第二缓冲板嵌入第二检测仓内,且两个第二缓冲板位于第二温度检测仪的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两个第一缓冲板与第一盖板相连接,两个第一缓冲板嵌入第一检测仓内,且两个第一缓冲板位于第一温度检测仪的两侧,以避免水进入第一检测仓时,冲击到第一温度检测仪,而第一缓冲板起到阻隔水的效果,从而对第一温度检测仪起到保护的作用,并可实现流入第一检测仓的水逐渐升高,进入到第一温度检测仪的检测范围内;再将两个第二缓冲板与第二盖板相连接,两个第二缓冲板嵌入第二检测仓内,且两个第二缓冲板位于第二温度检测仪的两侧,以避免水进入第二检测仓时,会冲击到第二温度检测仪,而第二缓冲板起到缓冲的效果,从而对第二温度检测仪起到保护的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疏水孔和第二疏水孔;至少两个第一疏水孔设置在第一缓冲板上;至少两个第二疏水孔设置在第二缓冲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一疏水孔设置在第一缓冲板上,以实现水冲击到第一缓冲板时,通过两个第一疏水孔,使水缓慢流入第一温度检测仪的检测范围内;再将至少两个第二疏水孔设置在第二缓冲板上,以实现水冲击到第二缓冲板时,通过两个第二疏水孔,使水缓慢流入第二温度检测仪的检测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一螺纹杆和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座放置在地面上,第一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螺纹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嵌入第一螺纹孔内;第一支撑板与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检测仓的底面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一支撑座放置在地面上,第一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且第一螺纹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嵌入第一螺纹孔内,以实现第一螺纹杆与第一支撑座螺纹连接;其次,通过将第一支撑板与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检测仓的底面相贴合,以实现第一支撑板与第一螺纹杆连接,以实现通过第一支撑板对第一检测仓进行支撑,从而提升第一检测仓的稳定性。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调节第一螺纹杆的伸出长度,可实现对不同高度的第一检测仓进行支撑,从而提升产品适用性,拓展产品的适用范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支撑座、第二螺纹杆和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座放置在地面上,第二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螺纹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嵌入第二螺纹孔内;第二支撑板与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二支撑板与第二检测仓的底面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第二支撑座放置在地面上,第二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且第二螺纹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嵌入第二螺纹孔内,以实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支撑座螺纹连接;其次,将第二支撑板与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二支撑板与第二检测仓的底面相贴合,以实现第二支撑板与第二螺纹杆连接,以实现通过第二支撑板对第二检测仓进行支撑,从而提升第二检测仓的稳定性。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调节第二螺纹杆的伸出长度,可实现对不同高度的第二检测仓进行支撑,从而提升产品适用性,拓展产品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智能供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智能供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智能供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的B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第一连接管,12第一检测仓,14第一盖板,16第一温度检测仪,162第一温度检测本体,164第一探头,18第二连接管,20第三连接管,22第二检测仓,24第二盖板,26第二温度检测仪,262第二温度检测本体,264第二探头,28第四连接管,30第一密封垫,32第二密封垫,34第一固定盖,36第一限位部,38第二固定盖,40第二限位部,42第一缓冲板,44第二缓冲板,46第一疏水孔,48第二疏水孔,50第一支撑座,52第一螺纹杆,54第一支撑板,56第二支撑座,58第二螺纹杆,60第二支撑板,62出水管,64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智能供热管理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供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连接管10、第一检测仓12、第一盖板14、第一温度检测仪16、第二连接管18、第三连接管20、第二检测仓22、第二盖板24、第二温度检测仪26和第四连接管28;第一连接管10的一端与出水管62相连通;第一检测仓12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第一检测仓1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10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一盖板14盖设在第一检测仓12的开口处,第一盖板14上设置有第一阶梯孔;第一温度检测仪16包括第一温度检测本体162和第一探头164,第一温度检测本体162嵌入第一阶梯孔内,且第一探头164穿过第一阶梯孔延伸至第一检测仓12内;第二连接管18的一端与第一检测仓12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三连接管20的一端与回水管64相连通;第二检测仓22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第二检测仓22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管20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二盖板24盖设在第二检测仓22的开口处,第二盖板24上设置有第二阶梯孔;第二温度检测仪26包括第二温度检测本体262和第二探头264,第二温度检测本体262嵌入第二阶梯孔内,且第二探头264穿过第二阶梯孔延伸至第二检测仓22内;第四连接管28的一端与第二检测仓22的另一端相连通,且第四连接管28的另一端与锅炉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第一连接管10的一端与出水管62相连通,以实现经锅炉加热的水可以从出水管62进入第一连接管10内;其次,通过将第一检测仓12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第一检测仓1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10的另一端相连通,以实现水从第一连接管10进入第一检测仓12,且第一检测仓12有容纳空间;再次,将第一盖板14盖设在第一检测仓12的开口处,第一盖板14上设置有第一阶梯孔,以实现盖合盖板时,避免水从开口处溢出和灰尘进入,打开盖板时,方便检测第一检测仓12内装置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同时也便于清理第一检测仓12;再次,将第一温度检测仪16包括第一温度检测本体162和第一探头164,第一温度检测本体162嵌入第一阶梯孔内,且第一探头164穿过第一阶梯孔延伸至第一检测仓12内,以实现第一温度检测本体162与第一阶梯孔相卡接,以提高第一温度检测仪16的稳定性,且第一探头164延伸至第一检测仓12内,与水接触,从而实现通过第一温度检测仪16检测流入第一检测仓12内水的温度;再次,通过将第二连接管18的一端与第一检测仓12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三连接管20的一端与回水管64相连通,以实现第一检测仓12的水进入第二连接管18内,从而实现使锅炉加热的水流出;再次,通过将第三连接管20与回水管64相连通,以实现用户使用后的水,经回水管64流入第三连接管20内;再次,通过将第二检测仓22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第二检测仓22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管20的另一端相连通,以实现第二检测仓22有容纳空间,且与连接管相连通,从而实现回流的水流入第二检测仓22内;再次,通过将第二盖板24盖设在第二检测仓22的开口处,第二盖板24上设置有第二阶梯孔,以实现盖合盖板时,避免水从开口处溢出和灰尘进入,打开盖板时,方便检测第二检测仓22内装置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同时也便于清理第二检测仓22;再次,通过将第二温度检测仪26包括第二温度检测本体262和第二探头264,第二温度检测本体262嵌入第二阶梯孔内,且第二探头264穿过第二阶梯孔延伸至第二检测仓22内,以实现第二温度检测本体262与第二阶梯孔固定连接,以提高第二温度检测仪26的稳定性,且第二探头264延伸至第二检测仓22内,与水接触更近,使检测结果更准确,提高第二温度检测仪26的准确性;再次,通过将第四连接管28的一端与第二检测仓22的另一端相连通,且第四连接管28的另一端与锅炉相连通,以实现第二检测仓22的水进入第四连接管28内,再进入锅炉;采用上述结构,结构简单,由于从锅炉内加热的水从出水管62依次进入第一连接管10、第二连接管18和第一检测仓12,第一检测仓12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仪16,可以对水温进行检测,当水温达到标准值,可以进入用户中进行供暖,以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使用过的水经回水管64依次进入第三连接管20和第二检测仓22内,第二检测仓22内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仪26,对回水管64内的水进行检测,根据出水管62与回水管64的温度差,可以计算出热量损失,从而更好地的对供热系统进行管理。
具体地,当出水温度与回水温度的温度差过大,即证明在供热过程中存在漏点或用户私自放水的情况,因此需要对供热系统进行检修,以便于更好的对供热系统进行管理。
具体地,第一温度检测仪16和第二温度检测仪26为生产的上海屹沃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WSS-481型温度检测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密封垫30和第二密封垫32;第一密封垫30为弹性体,第一密封垫30设置在第一温度检测仪16与第一阶梯孔之间;第二密封垫32为弹性体,第二密封垫32设置在搜索第二温度检测仪26与第二阶梯孔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密封垫30为弹性体,第一密封垫30设置在第一温度检测仪16与第一阶梯孔之间,以提升第一温度检测仪16与第一阶梯孔之间的密封性,且第一密封垫30为弹性体,在水的压力下,减少对第一温度检测仪16与第一阶梯孔之间碰撞产生的磨损,提高第一温度检测仪16和第一阶梯孔的密封性和安全性;通过将第二密封垫32为弹性体,第二密封垫32设置在第二温度检测仪26与第二阶梯孔之间,以提升第二温度检测仪26与第二阶梯孔之间的密封性,且第二密封垫32为弹性体,在水的压力下,减少对第二温度检测仪26与第二阶梯孔之间碰撞产生的磨损,提高第二温度检测仪26和第二阶梯孔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固定盖34、第一限位部36、第二固定盖38和第二限位部40;第一固定盖34固定在第一盖板14上;第一限位部36与第一固定盖34的底部相连接,且第一限位部36与第一温度检测仪16相贴合;第二固定盖38固定在第二盖板24上;第二限位部40与第二固定盖38的底部相连接,且第二限位部40与第二温度检测仪26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第一限位部36与第一固定盖34的底部相连接,且第一限位部36与第一温度检测仪16相贴合,以实现对第一温度检测仪16进行限位,以提升第一温度检测仪16的稳定性;其次,通过将第二限位部40与第二固定盖38的底部相连接,且第二限位部40与第二温度检测仪26相贴合,以实现对第二温度检测仪26进行限位,以提升第二温度检测仪26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显示屏与第一温度检测仪16电连接,以实现通过第一显示屏读取第一温度检测仪16检测的数据;第二显示屏与第二温度检测仪26电连接,以实现通过第二显示屏读取第二温度检测仪26检测的数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缓冲板42和第二缓冲板44;两个第一缓冲板42与第一盖板14相连接,两个第一缓冲板42嵌入第一检测仓12内,且两个第一缓冲板42位于第一温度检测仪16的两侧;两个第二缓冲板44与第二盖板24相连接,两个第二缓冲板44嵌入第二检测仓22内,且两个第二缓冲板44位于第二温度检测仪26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两个第一缓冲板42与第一盖板14相连接,两个第一缓冲板42嵌入第一检测仓12内,且两个第一缓冲板42位于第一温度检测仪16的两侧,以避免水进入第一检测仓12时,冲击到第一温度检测仪16,而第一缓冲板42起到阻隔水的效果,从而对第一温度检测仪16起到保护的作用,并可实现流入第一检测仓12的水逐渐升高,进入到第一温度检测仪16的检测范围内;再将两个第二缓冲板44与第二盖板24相连接,两个第二缓冲板44嵌入第二检测仓22内,且两个第二缓冲板44位于第二温度检测仪26的两侧,以避免水进入第二检测仓22时,会冲击到第二温度检测仪26,而第二缓冲板44起到缓冲的效果,从而对第二温度检测仪26起到保护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3所示,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疏水孔46和第二疏水孔48;至少两个第一疏水孔46设置在第一缓冲板42上;至少两个第二疏水孔48设置在第二缓冲板44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一疏水孔46设置在第一缓冲板42上,以实现水冲击到第一缓冲板42时,通过两个第一疏水孔46,使水缓慢流入第一温度检测仪16的检测范围内;再将至少两个第二疏水孔48设置在第二缓冲板44上,以实现水冲击到第二缓冲板44时,通过两个第二疏水孔48,使水缓慢流入第二温度检测仪26的检测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撑座50、第一螺纹杆52和第一支撑板54;第一支撑座50放置在地面上,第一支撑座50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螺纹杆5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螺纹杆52的一端嵌入第一螺纹孔内;第一支撑板54与第一螺纹杆52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一支撑板54与第一检测仓12的底面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第一支撑座50放置在地面上,第一支撑座50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且第一螺纹杆5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螺纹杆52的一端嵌入第一螺纹孔内,以实现第一螺纹杆52与第一支撑座50螺纹连接;其次,通过将第一支撑板54与第一螺纹杆52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一支撑板54与第一检测仓12的底面相贴合,以实现第一支撑板54与第一螺纹杆52连接,以实现通过第一支撑板54对第一检测仓12进行支撑,从而提升第一检测仓12的稳定性。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调节第一螺纹杆52的伸出长度,可实现对不同高度的第一检测仓12进行支撑,从而提升产品适用性,拓展产品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支撑座56、第二螺纹杆58和第二支撑板60;第二支撑座56放置在地面上,第二支撑座56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螺纹杆58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螺纹杆58的一端嵌入第二螺纹孔内;第二支撑板60与第二螺纹杆58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二支撑板60与第二检测仓22的底面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第二支撑座56放置在地面上,第二支撑座56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且第二螺纹杆58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螺纹杆58的一端嵌入第二螺纹孔内,以实现第二螺纹杆58与第二支撑座56螺纹连接;其次,将第二支撑板60与第二螺纹杆58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二支撑板60与第二检测仓22的底面相贴合,以实现第二支撑板60与第二螺纹杆58连接,以实现通过第二支撑板60对第二检测仓22进行支撑,从而提升第二检测仓22的稳定性。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调节第二螺纹杆58的伸出长度,可实现对不同高度的第二检测仓22进行支撑,从而提升产品适用性,拓展产品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智能供热管理系统,所述智能供热管理系统包括锅炉,所述锅炉设置有出水管和回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供热管理系统包括:
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
第一检测仓,所述第一检测仓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第一检测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一检测仓的开口处,所述第一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阶梯孔;
第一温度检测仪,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仪包括第一温度检测本体和第一探头,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本体嵌入所述第一阶梯孔内,且所述第一探头穿过所述第一阶梯孔延伸至所述第一检测仓内;
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检测仓的另一端相连通;
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水管相连通;
第二检测仓,所述第二检测仓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第二检测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二检测仓的开口处,所述第二盖板上设置有第二阶梯孔;
第二温度检测仪,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仪包括第二温度检测本体和第二探头,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本体嵌入所述第二阶梯孔内,且所述第二探头穿过所述第二阶梯孔延伸至所述第二检测仓内;
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检测仓的另一端相连通,且所述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锅炉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供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为弹性体,所述第一密封垫设置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仪与所述第一阶梯孔之间;
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垫为弹性体,所述第二密封垫设置在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仪与所述第二阶梯孔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供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第一固定盖,所述第一固定盖固定在所述第一盖板上;
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固定盖的底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仪相贴合;
第二固定盖,所述第二固定盖固定在所述第二盖板上;
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固定盖的底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仪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供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第一缓冲板,两个所述第一缓冲板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缓冲板嵌入所述第一检测仓内,且两个所述第一缓冲板位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仪的两侧;
第二缓冲板,两个所述第二缓冲板与所述第二盖板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缓冲板嵌入所述第二检测仓内,且两个所述第二缓冲板位于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仪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供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第一疏水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疏水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板上;
第二疏水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疏水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供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放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
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螺纹孔内;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检测仓的底面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供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供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放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
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二螺纹孔内;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检测仓的底面相贴合。
CN202022108200.2U 2020-09-23 2020-09-23 智能供热管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453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8200.2U CN213453873U (zh) 2020-09-23 2020-09-23 智能供热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8200.2U CN213453873U (zh) 2020-09-23 2020-09-23 智能供热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53873U true CN213453873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26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0820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453873U (zh) 2020-09-23 2020-09-23 智能供热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538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45370C (en) Sensor for detecting leakage of a liquid
CN210109088U (zh) 气体传感器探头防水结构
CN213453873U (zh) 智能供热管理系统
FI109268B (fi) Pesukoneen suoja-allas
CN104997409B (zh) 一种咖啡机
CN105220396A (zh) 滚筒洗衣机
KR20190074682A (ko) 침수 및 수위 감지용 센서 모듈
CN105222856A (zh) 水位检测装置及净水设备
CN209043413U (zh) 一种窨井液位测量装置
CN109596189B (zh) 一种家用电器中的水箱安装结构及应用有该水箱安装结构的电蒸箱
CN205876681U (zh) 用于水泵的传感器
CN204919103U (zh) 一种洗衣机
KR100505998B1 (ko) 구조물 변형측정용 안전진단장치
CN207923382U (zh) 一种净水机漏水保护装置
CN208270028U (zh) 一种水箱液位检测及控制装置
JP2007101563A (ja) ホール素子を用いた水位センサ
CN207395851U (zh) 一种嵌入式水位监测装置
KR102622631B1 (ko) 침출수위 측정장치
CN217058953U (zh) 一种新型液位变送器
CN218273668U (zh) 一种带温度和压力检测的水浸传感器
CN208043113U (zh) 水箱的检测装置以及水箱
KR20190130752A (ko) 싱크대용 누수감지기
CN207301820U (zh) 视频保障智能箱正弦曲线漏水检测排水装置
CN216584259U (zh) 水处理设备的漏水保护装置和水处理设备
CN209310853U (zh) 一种用于检测液体的复合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