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51995U - 一种管口型电磁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口型电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51995U
CN213451995U CN202022192959.3U CN202022192959U CN213451995U CN 213451995 U CN213451995 U CN 213451995U CN 202022192959 U CN202022192959 U CN 202022192959U CN 213451995 U CN213451995 U CN 213451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hell
electromagnetic valve
type electromagnetic
valv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29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iweil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iweil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iweil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iweil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929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51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51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51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口型电磁阀,包括:竖向延伸的壳体,具有内腔和开设于其底部的连通口,其侧壁面上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阀座,嵌设于所述壳体内,具有上下贯通且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气路腔,所述阀座具有适配并横向延伸出所述第一开口设置的第一连通部、适配并横向延伸出所述第二开口设置的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一连通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腔的进气口,第二连通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腔的排气口;密封壳,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底部以密封所述连通口。本方案能够解决因进气方式导致传统的电磁阀不能很好的安装的问题,同时能够节约成本,密封壳的设置能够便于后期可维护拆卸,能够定期清洁电磁阀底部聚集的油气、粉末等。

Description

一种管口型电磁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燃油蒸发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口型电磁阀。
背景技术
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国越来越严格地控制各污染源,汽车作为主要的污染气体排放源,每个国家都在不断地推出更加严格地尾气排放标准。而随着《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第六阶段)》正式实施,汽车各系统包括电磁阀均需要做相应地升级更新。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汽车燃油蒸发控制系统中,电磁阀的管口及阀体内腔底部易积累异物或液体,现有技术中通过增设滤网以对进入电磁阀的气体进行过滤,然而,滤网过滤不充分时容易在电磁阀的内部形成颗粒积附,导致阀体失效甚至器件损坏。
由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的管口型电磁阀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滤网过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管口型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管口型电磁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口型电磁阀,包括:
竖向延伸的壳体,具有内腔和开设于其底部的连通口,其侧壁面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阀座,嵌设于所述壳体内,具有上下贯通且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气路腔,所述阀座具有适配并横向延伸出所述第一开口设置的第一连通部、适配并横向延伸出所述第二开口设置的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一连通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腔的进气口,第二连通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腔的排气口;
密封壳,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底部以密封所述连通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侧壁面上的左右两侧。
可选的,所述壳体底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壳内侧壁上设有适配于所述外螺纹的内螺纹以安装固定于所述壳体底部。
可选的,所述电磁阀还包括嵌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固定连接所述阀座的筒体,所述筒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气路腔连通的第二气路腔,所述阀座具有设于其内壁面上并沿所述第一气路腔长度方向将所述进气口与排气口隔开的密封体;所述电磁阀还具有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气路腔中、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气路腔中的推杆,所述推杆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密封体配合的密封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通部相较于所述第二连通部更靠近所述连通口设置,且所述第一连通部整体位于所述第二连通部下方。
可选的,所述密封体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连通部的底端之间,所述密封体为自所述阀座内壁面向内凸伸呈环状,所述密封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密封体的内径。
可选的,所述推杆朝向所述阀座的一端设有一体成型的推动盘以及自所述推动盘朝所述阀座方向延伸形成的固定柱,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固定柱上。
可选的,所述电磁阀还具有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螺纹上部的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口型电磁阀,包括:
竖向延伸的壳体,具有内腔和开设于其底部的连通口,其侧壁面上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阀座,嵌设于所述壳体内,具有上下贯通且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气路腔,所述阀座具有适配并横向延伸出所述第一开口设置的第一连通部、适配并横向延伸出所述第二开口设置的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一连通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腔的进气口,第二连通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腔的排气口;
密封壳,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底部以密封所述连通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由于汽车底盘空间的局限性以及对安装要求较高的电磁阀安装方式,传统的电磁阀不能很好的满足不同进气方式的安装,因此采用横向进气排气的电磁阀能够很好的适配,同时能够节约成本,密封壳的设置能够便于后期可维护拆卸,能够定期清洁电磁阀底部聚集的油气、粉末等。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口型电磁阀,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侧壁面上的左右两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使得流体能够自所述进气口至出气口方向顺着阀座的壁面流动,避免对所述阀座壁面的冲击,减少油气或粉末的堆积和对内部器件的损坏。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口型电磁阀,所述壳体底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壳内侧壁上设有适配于所述外螺纹的内螺纹以安装固定于所述壳体底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使得所述密封壳便于拆卸于所述壳体,能够定期清理油气和粉末,延长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口型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还包括嵌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固定连接所述阀座的筒体,所述筒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气路腔连通的第二气路腔,所述阀座具有设于其内壁面上并沿所述第一气路腔长度方向将所述进气口与排气口隔开的密封体;所述电磁阀还具有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气路腔中、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气路腔中的推杆,所述推杆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密封体配合的密封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通过推杆的推动使得密封件与所述密封体闭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口型电磁阀,所述第一连通部相较于所述第二连通部更靠近所述连通口设置,且所述第一连通部整体位于所述第二连通部下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使得进气口更靠近所述连通口,从而使得进入所述进气口的粉尘异物能够更好的集中堆积靠近所述连通口,便于后期清洁。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口型电磁阀,所述密封体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连通部的底端之间,所述密封体为自所述阀座内壁面向内凸伸呈环状,所述密封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密封体的内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密封体呈环状提供了更大的气体流通内径,同时也能够使得密封件与密封体闭合时更紧密,提高密封性。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口型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还具有设置于所述阀座的底面与所述密封件之间的弹簧,所述阀座具有设于所述连通口处以支撑所述弹簧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具有朝所述弹簧方向延伸形成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内部呈上下贯通设置且其外壁面与所述弹簧的内侧面相抵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支撑杆能够保证对所述弹簧支撑的稳定性,同时在不影响弹簧支撑的条件下,所述限位柱的设置能够更好的使粉尘异物堆积于所述阀座底部,便于后期清洁。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口型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还具有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螺纹上部的密封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通过设置所述密封圈,能够密封所述密封壳安装于壳体后与壳体之间的缝隙,提高了密封性,避免了第一气路腔与第二气路腔内的燃油蒸汽泄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管口型电磁阀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管口型电磁阀隐去壳体后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图中:100、管口型电磁阀;1、壳体;11、连通口;12、第一开口;13、第二开口;14、外螺纹;2、阀座;21、第一气路腔;22、第一连通部;221、进气口;23、第二连通部;231、排气口;24、密封体;25、支撑杆;251、限位柱;3、密封壳;31、内螺纹;4、筒体;41、第二气路腔;5、推杆;51、推动盘;52、固定柱;53、密封件;6、密封圈;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参图1至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口型电磁阀100,包括:
竖向延伸的壳体1,具有内腔和开设于其底部的连通口11,其侧壁面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
阀座2,嵌设于所述壳体1内,具有上下贯通且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气路腔21,所述阀座2具有适配并横向延伸出所述第一开口12 设置的第一连通部22、适配并横向延伸出所述第二开口设置的第二连通部23,所述第一连通部22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腔21的进气口221,第二连通部23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腔21的排气口231;
密封壳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1底部以密封所述连通口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由于汽车底盘空间的局限性以及对安装要求较高的电磁阀安装方式,传统的电磁阀不能很好的满足不同进气方式的安装,因此采用横向进气排气的电磁阀能够很好的适配,同时能够节约成本,密封壳3的设置能够便于后期可维护拆卸,能够定期清洁电磁阀底部聚集的油气、粉末等。
优选地,所述电磁阀还具有设于所述壳体1的外螺纹14上部的密封圈6,通过设置所述密封圈6,能够密封所述密封壳3安装于壳体1后与壳体1之间的缝隙,提高了密封性,避免了第一气路腔21 与第二气路腔41内的燃油蒸汽泄露。
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1侧壁面上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开口12设置在所述壳体1侧壁底部,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高于所述第一开口12的壳体1 侧壁上,使得流体能够自所述进气口221至出气口方向顺着阀座2的壁面流动,避免对所述阀座2壁面的冲击,减少油气或粉末的堆积和对内部器件的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通部22相较于所述第二连通部23更靠近所述连通口11设置,且所述第一连通部22整体位于所述第二连通部 23下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使得进气口221更靠近所述连通口11,从而使得进入所述进气口221的粉尘异物能够更好的集中堆积靠近所述连通口11,便于后期清洁。
所述壳体1底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外螺纹14,所述密封壳3内侧壁上设有适配于所述外螺纹14的内螺纹31以安装固定于所述壳体1 底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使得所述密封壳3便于拆卸于所述壳体1,能够定期清理油气和粉末,延长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所述电磁阀还包括嵌设于所述壳体1内且固定连接所述阀座2的筒体4,所述筒体4具有与所述第一气路腔21连通的第二气路腔41,所述阀座2具有设于其内壁面上并沿所述第一气路腔21长度方向将所述进气口221与排气口231隔开的密封体24;所述电磁阀还具有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气路腔41中、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气路腔21中的推杆5,所述推杆5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密封体24配合的密封件5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通过推杆5的推动使得密封件53与所述密封体24闭合。
所述密封体24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部22的顶端与所述第二连通部 23的底端之间,所述密封体24为自所述阀座2内壁面向内凸伸呈环状,所述密封件53的外径大于所述密封体24的内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密封体24呈环状提供了更大的气体流通内径,同时也能够使得密封件53与密封体24闭合时更紧密,提高密封性。
所述电磁阀100还具有设置于所述阀座2的底面与所述密封件 53之间的弹簧7,所述阀座2具有设于所述连通口11处以支撑所述弹簧7的支撑杆25,所述支撑杆25具有朝所述弹簧7方向延伸形成的限位柱251,所述限位柱251内部呈上下贯通设置且其外壁面与所述弹簧7的内侧面相抵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支撑杆25能够保证对所述弹簧7支撑的稳定性,同时在不影响弹簧7支撑的条件下,所述限位柱251的设置能够更好的使粉尘异物堆积于所述阀座2 底部,便于后期清洁。
所述推杆5朝向所述阀座2的一端设有一体成型的推动盘51以及自所述推动盘51朝所述阀座2方向延伸形成的固定柱52,所述密封件53套设于所述固定柱52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使得推盘整体强度提高不易变形,同时使得密封件53能够与密封体24紧密闭合,加强电磁阀关闭时的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口型电磁阀100,包括:竖向延伸的壳体1,具有内腔和开设于其底部的连通口11,其侧壁面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阀座2,嵌设于所述壳体1 内,具有上下贯通且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气路腔21,所述阀座2具有适配并横向延伸出所述第一开口12设置的第一连通部22、适配并横向延伸出所述第二开口设置的第二连通部23,所述第一连通部22 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腔21的进气口221,第二连通部23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腔21的排气口231;密封壳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 1底部以密封所述连通口11。本方案能够解决因进气方式导致传统的电磁阀不能很好的安装的问题,同时能够节约成本,密封壳3的设置能够便于后期可维护拆卸,能够定期清洁电磁阀底部聚集的油气、粉末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管口型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竖向延伸的壳体,具有内腔和开设于其底部的连通口,其侧壁面上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阀座,嵌设于所述壳体内,具有上下贯通且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气路腔,所述阀座具有适配并横向延伸出所述第一开口设置的第一连通部、适配并横向延伸出所述第二开口设置的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一连通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腔的进气口,第二连通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气路腔的排气口;
密封壳,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底部以密封所述连通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口型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侧壁面上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口型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侧壁底部,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高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壳体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口型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壳内侧壁上设有适配于所述外螺纹的内螺纹以安装固定于所述壳体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口型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还包括嵌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固定连接所述阀座的筒体,所述筒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气路腔连通的第二气路腔,所述阀座具有设于其内壁面上并沿所述第一气路腔长度方向将所述进气口与排气口隔开的密封体;所述电磁阀还具有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气路腔中、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气路腔中的推杆,所述推杆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密封体配合的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口型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部相较于所述第二连通部更靠近所述连通口设置,且所述第一连通部整体位于所述第二连通部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口型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体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连通部的底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口型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体为自所述阀座内壁面向内凸伸呈环状,所述密封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密封体的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口型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还具有设置于所述阀座的底面与所述密封件之间的弹簧,所述阀座具有设于所述连通口处以支撑所述弹簧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具有朝所述弹簧方向延伸形成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内部呈上下贯通设置且其外壁面与所述弹簧的内侧面相抵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口型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还具有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螺纹上部的密封圈。
CN202022192959.3U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管口型电磁阀 Active CN213451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2959.3U CN213451995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管口型电磁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2959.3U CN213451995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管口型电磁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51995U true CN213451995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86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2959.3U Active CN213451995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管口型电磁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51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51995U (zh) 一种管口型电磁阀
CN110939536A (zh) 一种发动机空滤器
CN216034321U (zh) 一种带单向阀及滤油的汽车空气处理单元
KR20130114914A (ko) 캐니스터의 수분유입방지장치
CN213685288U (zh) 一种燃油电磁阀
CN117738828A (zh) 一种可排气的油水分离滤芯及滤清器
CN213870091U (zh) 一种多功能集成式燃油滤清器
CN212535900U (zh) 一种滤芯组件及燃油滤清器
CN214303996U (zh) 一种带有旁通阀的滤芯及机油过滤器组
CN209942986U (zh) 燃油滤清器总成及车辆
CN211715244U (zh) 一种燃油滤清器
CN211008928U (zh) 一种燃油滤清器底座及燃油滤清器总成
CN112459939A (zh) 一种多功能集成式燃油滤清器
CN111878273A (zh) 一种滤芯组件及燃油滤清器
CN113859207B (zh) 一种带单向阀及滤油的汽车空气处理单元
CN114060188B (zh) 燃油预滤器的导管组件
CN205477988U (zh) 炭罐脱附帽盖
CN205013160U (zh) 一种摩托车的空滤器
CN203730169U (zh) 沙漠滤取气管总成滤芯密封结构
CN205349926U (zh) 一种吸油过滤器
CN220705786U (zh) 一种外置尿素罐通气阀
CN211025479U (zh) 一种烟气过滤器
CN217092531U (zh) 一种空气滤器装置
CN209067375U (zh) 一种新型碳罐用集成cvs阀的空滤
CN212854840U (zh) 一种卧式直通除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