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42159U -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42159U
CN213442159U CN202022338599.3U CN202022338599U CN213442159U CN 213442159 U CN213442159 U CN 213442159U CN 202022338599 U CN202022338599 U CN 202022338599U CN 213442159 U CN213442159 U CN 213442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body
base
limiting block
new energy
energy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385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智
黄可望
梅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42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421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包括底座,底座的后侧固定有缓冲垫,底座的中部嵌入安装有桩体,桩体与底座的上表面垂直,桩体下方两外端面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开有通孔;桩体的中部两侧分别固定有橡胶卡块,橡胶卡块的内侧卡扣连接有充电枪;桩体的内部顶端安装有蓄电池,蓄电池连接供电模块,供电模块输出连接线,连接线伸出桩体后与充电枪连通;桩体后侧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警鸣器、控制器和操作模块;底座上还对称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限位块,并且限位块的下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限制块;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使用寿命长,且便于减少市电的用量,减轻市电的负担,以及便于对连接线进行收放,避免其散乱放置。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意识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车被人们所认识,由于新能源汽车采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如新能源汽车,通过充电设备提供电能给到蓄电池,再通过蓄电池的电能,供新能源汽车行驶,因此使用新能源汽车,可减少对不可生资源的利用;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一般不具有减震的效果,不便于进行散热和防尘,使用寿命短,且不便于减少市电的用量,减轻市电的负担,以及连接线长处于散乱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从而提高工作可靠性,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后侧固定有缓冲垫,底座的中部嵌入安装有桩体,所述桩体与底座的上表面垂直,所述桩体下方两外端面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开有通孔,在桩体的外部配合安装有活动框板,活动框板的两端穿过固定块的通孔,所述活动框板的后侧延伸有端板,端板的外侧固定有缓冲块,活动框板的后侧延伸处还安装有弹簧;
所述桩体的中部两侧分别固定有橡胶卡块,橡胶卡块的内侧卡扣连接有充电枪;
桩体的内部顶端安装有蓄电池,蓄电池连接供电模块,供电模块输出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伸出桩体后与充电枪连通;
桩体后侧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警鸣器、控制器和操作模块;
底座上还对称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限位块,并且限位块的下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限制块;
桩体的顶面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部安装有太阳能板,挡板的下方分别安装有摄像头和照明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缓冲垫和缓冲块均位于同一侧位置。
所述缓冲垫和缓冲块采用粘贴的方式分别与底座和端板连接。
所述活动框板与底座构成滑动结构,弹簧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固定块和端板紧密贴合连接。
连接线依次贯穿于桩体和限制块的内侧,且连接线与限制块卡合连接,并且限制块与限位块为一体化结构。
连接线穿过桩体处通过密封圈密封。
连接线缠绕在限位块的外侧,限位块的形状为“T”字型。
桩体的上下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
警鸣器、控制器和操作模块的后表面均与桩体的后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底座、固定块和挡板均与桩体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具有减震效果,便于进行散热和防尘,具有警鸣、控制、监视和照明的作用,使该设备的使用寿命长,且便于减少市电的用量,减轻市电的负担,以及便于对连接线进行收放,避免其散乱放置。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备如下优势:
1.设置有底座、缓冲垫、桩体和固定块,通过底座和活动板后侧粘贴连接的缓冲垫,以及通过活动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在固定块的限位下与底座为伸缩连接,因此便于使得该充电设备具有减震的效果,以及通过挡板、密封圈和防尘网可进行遮阳挡雨、散热防尘,从而便于使该充电设备的使用寿命长;
2.设置有连接线、电机、限位块和限制块,通过电机进行作业,使得限位块带动限制块进行转动,便于使限制块内部贯穿连接的连接线缠绕在限位块的下端外侧,从而便于对连接线进行收放,避免其散乱放置;
3.设置有警鸣器、控制器、摄像头和照明灯,通过挡板内部镶嵌的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能给到蓄电池,再通过蓄电池供给警鸣器、控制器、摄像头和照明灯,使之起警鸣、控制、监视和照明的作用,便于人们安全使用,且便于减少市电的用量,减轻市电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框板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底座;201、缓冲垫;202、缓冲块;3、桩体;4、固定块;5、活动框板;501、端板;6、弹簧;7、橡胶卡块;8、充电枪;9、连接线;10、供电模块;11、蓄电池;12、防尘网;13、警鸣器;14、控制器;15、操作模块;16、挡板;17、太阳能板;18、摄像头;19、照明灯;20、电机;21、限位块;22、限制块;2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后侧固定有缓冲垫201,底座1的中部嵌入安装有桩体3,桩体3与底座1的上表面垂直,桩体3下方两外端面安装有固定块4,固定块4上开有通孔,在桩体3的外部配合安装有活动框板5,活动框板5的两端穿过固定块4的通孔,活动框板5的后侧延伸有端板501,端板501的外侧固定有缓冲块202,活动框板5的后侧延伸处还安装有弹簧6;
桩体3的中部两侧分别固定有橡胶卡块7,橡胶卡块7的内侧卡扣连接有充电枪8;
桩体3的内部顶端安装有蓄电池11,蓄电池11连接供电模块10,供电模块10输出连接线9,连接线9伸出桩体3后与充电枪8连通;
桩体3后侧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警鸣器13、控制器14和操作模块15;
底座1上还对称安装有电机20,电机20的输出轴连接有限位块21,并且限位块21的下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限制块22;
桩体3的顶面安装有挡板16,挡板16的内部安装有太阳能板17,挡板16的下方分别安装有摄像头18和照明灯19。
缓冲垫201和缓冲块202均位于同一侧位置。
缓冲垫201和缓冲块202采用粘贴的方式分别与底座1和端板501连接。
活动框板5与底座1构成滑动结构,弹簧6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固定块4和端板501紧密贴合连接。
连接线9依次贯穿于桩体3和限制块22的内侧,且连接线9与限制块22卡合连接,并且限制块22与限位块21为一体化结构。
连接线9穿过桩体3处通过密封圈23密封。
连接线9缠绕在限位块21的外侧,限位块21的形状为“T”字型。
桩体3的上下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2。
警鸣器13呈倾斜状结构。
警鸣器13、控制器14和操作模块15的后表面均与桩体3的后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底座1、固定块4和挡板16均与桩体3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如下:
主要包括底座1、缓冲垫201、缓冲块202、桩体3、固定块4、活动框板5、弹簧6、橡胶卡块7、充电枪8、连接线9、供电模块10、蓄电池11、防尘网12、警鸣器13、控制器14、操作模块15、挡板16、太阳能板17、摄像头18、照明灯19、电机20、限位块21、限制块22和密封圈23;
底座1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垫201,且底座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桩体3,桩体3下方两外端面安装有固定块4,且固定块4的内部卡合连接有活动框板5,并且活动框板5的后端外侧设置有弹簧6,桩体3的中部左右两侧和下端内侧分别粘贴连接有橡胶卡块7和密封圈23,且橡胶卡块7的内侧卡扣连接有充电枪8,充电枪8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线9,且连接线9的下端连接有供电模块10,蓄电池11位于桩体3的上端内侧,且桩体3的上下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2,桩体3的上后端内侧安装有警鸣器13,且警鸣器13的下侧安装有控制器14和操作模块15,桩体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16,且挡板16的内部镶嵌连接有太阳能板17,并且挡板16的左右两端下侧分别安装有摄像头18和照明灯19,电机20位于底座1的左右两端内侧,且电机20的输出轴连接有限位块21,并且限位块21的下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限制块22;
底座1、固定块4和挡板16均与桩体3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且底座1和活动框板5的后侧分别粘贴连接有缓冲垫201和缓冲块202,并且缓冲垫201和缓冲块202的后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便于通过缓冲垫201和缓冲块202对该充电设备进行减震缓冲,活动框板5与底座1构成滑动结构,且弹簧6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固定块4和活动框板5紧密贴合连接,便于使活动框板5与底座1构成伸缩结构;
连接线9依次贯穿于桩体3和限制块22的内侧,且连接线9与限制块22卡合连接,并且限制块22与限位块21为一体化结构,便于对连接线9进行限位,如图2和图3中连接线9与密封圈23紧密贴合连接,且连接线9缠绕在限位块21的外侧,并且限位块21的形状为“T”字型,便于通过限位块21转动对连接线9进行收放,供电模块10和蓄电池11均桩体3卡合连接,且防尘网12、警鸣器13、控制器14和操作模块15均与桩体3镶嵌连接,并且警鸣器13呈倾斜状结构,而且警鸣器13、控制器14和操作模块15的后表面均与桩体3的后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便于对供电模块10和蓄电池11进行限位,以及通过防尘网12进行防尘、散热,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在使用该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时,首先通过螺钉贯穿底座1内,完成对该充电设备的安装固定,然后操作桩体3后端内部镶嵌的操作模块15,使得供电模块10通过连接线9给到充电枪8提供电能,通过断开充电枪8与橡胶卡块7的卡扣连接,便于使充电枪8给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当摄像头18监视到充电枪8与橡胶卡块7断开连接时,控制器14控制电机20进行作业,使限位块21带动贯穿于限制块22内部的连接线9进行转动,便于使连接线9不在缠绕在限位块21的外侧,当充电枪8与橡胶卡块7卡扣连接时,控制器14控制电机20进行作业,使限位块21带动限制块22内部的连接线9缠绕在限位块21的下端外侧,从而便于达到对连接线9进行收放,避免其处于散乱状态。
由于底座1和活动框板5后侧分别粘贴连接有缓冲垫201和缓冲块202,以及固定块4限位下的活动框板5在弹簧6的作用下与底座1构成伸缩连接,因此通过缓冲垫201和缓冲块202和弹簧6自身具备的弹性,便于使该充电设备具有减震的效果,以及通过桩体3内侧镶嵌连接的防尘网12,便于对桩体3内的蓄电池11和供电模块10进行散热和防尘,通过挡板16和密封圈23,便于对桩体3进行遮阳挡雨,从而便于使该充电设备的使用寿命长,如图1、图2和图3,通过挡板16内部安装的太阳能板17对太阳能进行吸收,将电量储存于蓄电池11内,然后给到警鸣器13、控制器14、摄像头18和照明灯19等进行供电,以此通过太阳能板17便于提高太阳能源的利用,减少市电的使用,减轻市电的负担,通过警鸣器13、控制器14、摄像头18和照明灯19的作业,起监视、照明、感测温度和警鸣的作用,当有异情时,警鸣器13进行响鸣,告知此处警示,避免人们处于非安全状态。
以上供电模块10、蓄电池11、警鸣器13、控制器14、操作模块15、太阳能板17、摄像头18、照明灯19和电机20均为现有技术,再此不做详述,以上便完成该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的一系列操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后侧固定有缓冲垫(201),底座(1)的中部嵌入安装有桩体(3),所述桩体(3)与底座(1)的上表面垂直,所述桩体(3)下方两外端面安装有固定块(4),固定块(4)上开有通孔,在桩体(3)的外部配合安装有活动框板(5),活动框板(5)的两端穿过固定块(4)的通孔,所述活动框板(5)的后侧延伸有端板(501),端板(501)的外侧固定有缓冲块(202),活动框板(5)的后侧延伸处还安装有弹簧(6);
所述桩体(3)的中部两侧分别固定有橡胶卡块(7),橡胶卡块(7)的内侧卡扣连接有充电枪(8);
桩体(3)的内部顶端安装有蓄电池(11),蓄电池(11)连接供电模块(10),供电模块(10)输出连接线(9),所述连接线(9)伸出桩体(3)后与充电枪(8)连通;
桩体(3)后侧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警鸣器(13)、控制器(14)和操作模块(15);
底座(1)上还对称安装有电机(20),电机(20)的输出轴连接有限位块(21),并且限位块(21)的下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限制块(22);
桩体(3)的顶面安装有挡板(16),所述挡板(16)的内部安装有太阳能板(17),挡板(16)的下方分别安装有摄像头(18)和照明灯(1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201)和缓冲块(202)均位于同一侧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201)和缓冲块(202)采用粘贴的方式分别与底座(1)和端板(501)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框板(5)与底座(1)构成滑动结构,弹簧(6)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固定块(4)和端板(501)紧密贴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连接线(9)依次贯穿于桩体(3)和限制块(22)的内侧,且连接线(9)与限制块(22)卡合连接,并且限制块(22)与限位块(21)为一体化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连接线(9)穿过桩体(3)处通过密封圈(23)密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连接线(9)缠绕在限位块(21)的外侧,限位块(21)的形状为“T”字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桩体(3)的上下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警鸣器(13)、控制器(14)和操作模块(15)的后表面均与桩体(3)的后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固定块(4)和挡板(16)均与桩体(3)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
CN202022338599.3U 2020-07-03 2020-10-19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 Active CN2134421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18354 2020-07-03
CN202021291835 2020-07-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42159U true CN213442159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92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38599.3U Active CN213442159U (zh) 2020-07-03 2020-10-19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421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90062099A (ko) 전기 자동차 충전용 케이블 제어장치 및 대기부스를 구비한 전기 자동차 충전기 용 캐노피
CN211625101U (zh) 一种可自动清洁的太阳能路灯
CN213442159U (zh)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
CN211119208U (zh) 一种太阳能路灯光源防护罩
CN201391760Y (zh) 抢险照明车
CN210502318U (zh) 一种具有过热保护功能的电动摩托车用充电桩
CN214335939U (zh) 一种道路治理超载用监控设备
CN214155023U (zh) 一种防水防震的汽车应急启动电源
CN212786194U (zh) 一种社区门禁便于监测的监控装置
CN209079681U (zh) 一种立体车库载车板上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CN108501793B (zh) 一种轻便型新能源照明车
CN204042687U (zh) 一种多功能自行车用led照明灯
CN209881661U (zh) 一种车载逆变器
CN208646692U (zh) 一种轻便型新能源照明车
CN112715530A (zh) 一种驱鸟装置
CN112959907A (zh) 一种汽车新能源便携式充电枪
CN214775348U (zh) 一种可改善汽车电池续航能力的设备
CN217279735U (zh) 一种可吸附在施工车上的多功能预警灯
CN216969381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
CN213852885U (zh) 一种消火栓帽
CN111271667A (zh) 一种太阳能一体化路灯
CN212423115U (zh) 一种自给式铁路接触网轨道作业车灯光防护系统
CN220017289U (zh) 一种具有快速散热结构的智能型矿用led巷道灯
CN211764990U (zh) 一种预装式电动汽车充电站
CN209767399U (zh) 一种高效率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