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29966U - 一种内镜外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镜外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29966U
CN213429966U CN202020902038.9U CN202020902038U CN213429966U CN 213429966 U CN213429966 U CN 213429966U CN 202020902038 U CN202020902038 U CN 202020902038U CN 213429966 U CN213429966 U CN 213429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oscope
instrument
pipeline
scope
endoscop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020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9020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29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29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29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镜外套装置,包括内镜套管和器械管道,所述内镜套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器械管道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内镜套管中空并且两端开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镜外套装置通过可以内镜套管套设在内镜外,从而让器械通道可以跟随内镜进入患者体内,方便插入第二个器械进行治疗或对目标位置进行吸液等操作,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医生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内镜外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镜外套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医学运用透视、拍片、超声波、核磁共振等手段,检查及诊断体内疾患,方便快捷,但有些病变,仍须直接观察,才能确诊并治疗,棒镜、传像光纤、电子摄像机(CCD)等技术的发展,使内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治疗胃肠疾病的手术过程中需要用到内镜,内镜从病人食道伸入至胃肠,内镜管道包括有光源通道、摄像通道和有器械通道,治疗器械通过该器械通道从内镜伸出,医生控制内镜和治疗器械的运动对肠道进行操作从而完成手术。
在手术中时常需要对肠壁进行息肉切割或创口缝合等操作,由于内镜的器械通道只能容许一个治疗器械通过,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同一时间内只能操作一个器械,手术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镜外套装置,包括内镜套管和器械管道,所述内镜套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器械管道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内镜套管中空并且两端开口;所述器械管道的出口端可与所述内镜套管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镜套管由弹性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器械管道的横截面为一段圆环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器械管道的外表面箱内凹陷并且与所述内镜套管的外表面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镜套管的出口端具有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器械管道的侧壁连通有旁路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旁路管道内设置有橡皮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器械管道的入口端设置有橡皮塞。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镜外套装置通过可以内镜套管套设在内镜外,从而让器械通道可以跟随内镜进入患者体内,方便插入第二个器械进行治疗或对目标位置进行吸液等操作,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医生的劳动强度。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器械管道与内镜套管分离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镜外套装置,其包括内镜套管100和器械管道200,所述内镜套管100的外表面与所述器械管道200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内镜套管100中空并且两端开口。所述内镜套管100用于套设在内镜外部,使得所述器械管道200与内镜相对固定,从而让所述器械管道 200与内镜一同伸入至患者胃肠内,除了内镜内的第一个器械外,医生可以通过所述器械管道200将第二个器械伸入至患者胃肠内,通过第一个器械与第二个器械配合使用,从而加快手术过程,减少患者痛楚,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镜套管100和所述器械管道200均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内镜套管100可产生一定的形变以便套设在内镜外,所述器械管道200依靠其柔性材质提供的形变能力从而可跟随内镜一同进入患者体内。
本实施例中,为尽量增大所述器械通道的横截面积同时将本装置的宽度尽量减小,所述器械管道200的横截面为一段圆环形状,也即,所述器械管道200 的横截面轮廓由两根弧线和两根线段组成,两根弧线为分属于两个同心圆的圆周线的一段,两根弧线的两端再分别通过两根线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器械管道200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并且与所述内镜套管100的外表面贴合,使得所述器械管道200与所述内镜套管100紧密接触,减少本装置所占用的空间。
所述器械管道200的两端分别为出口端和入口端,所述器械管道200的一部分与所述内镜套管100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粘连或一体成型。为方便医生灵活地控制两个器械,所述器械管道200的出口端可与所述内镜套管100分离,所述器械管道200位于出口端的部分与所述内镜套管100不固定,也即所述器械管道200的出口端可与所述内镜套管100分离。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手术过程中需要对胃肠创口的两侧进行修复等操作时,可以先利用所述器械管道 200内的器械夹住肠壁创口的一侧,所述器械管道200停靠在该夹持点附近,再控制内镜的出口端移动,这时所述内镜的出口端与所述器械管道200的出口端相互分离一小段距离,使内镜内部的器械可以到达创口的另一侧,然后进行修复。这样的设置使得所述器械管道200的出口端和所述内镜套管100的出口端在手术过程中可以相互分离一小段距离,医生操作时可以更加灵活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镜套管100的出口端具有锥形部110,所述锥形部110 的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手术过程中,内镜的光源从出口端射出光线,为避免光源被患者胃肠遮挡,通过设置所述锥形部110,使得所述光源出光方向的位置被打开,防止胃肠挤压遮挡内镜的光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器械管道200的侧壁连通有旁路管道220。所述旁路管道220可以连通至吸引器,所述旁路管道220内设置有橡皮塞230,当需要启用吸引器时,先将橡皮塞230从所述旁路管道220拔出,然后将所述旁路管道220接通至吸引器,再启动吸引器,这样可以将胃肠内的血块或积水抽走,方便进行手术。本实施例中,所述器械管道200的入口端设置有橡皮塞210,可防止有器械时此处漏气。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镜套管100的锥形部110长为5mm,开口直径8mm,锥形部110的开口直径比内镜直径小,使得锥形部110更加容易进入粘膜下层,展开手术视野。所述器械管道200的横截面为一段环形,此设计使得在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内镜加上所述器械管道200的总直径比单纯将器械管道200 设计为圆形的情况时的总直径更小,所述器械管道200的宽度为5mm,高度为 3mm。所述内镜套管100除所述锥形部110之外的部分直径为10mm。所述器械管道200与所述内镜套管100接触的部分一部分固定,另一部分可相互分离,所述器械管道200与所述内镜套管100的接触部分分为可分离段310和连接段 320。在ESD手术中,通过所述器械管道200进入的钳子或者圈套器可以夹持 ESD手术切开胃肠部分的粘膜,起到牵拉固定功能,提高手术视野暴露,并且内镜的端部与所述器械管道200之间保留有相对的活动空间,传统的双活检孔道内镜,其双活检孔道为同轴线的,无法提供两个方向的牵拉功能。所述器械管道200的中间段可以通过胶布缠绕与内镜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镜外套装置通过可以内镜套管套设在内镜外,从而让器械通道可以跟随内镜进入患者体内,方便插入第二个器械进行治疗或对目标位置进行吸液等操作,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医生的劳动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8)

1.一种内镜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镜套管和器械管道,所述内镜套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器械管道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内镜套管中空并且两端开口;所述器械管道的出口端可与所述内镜套管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套管由弹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管道的横截面为一段圆环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管道的外表面箱内凹陷并且与所述内镜套管的外表面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套管的出口端具有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管道的侧壁连通有旁路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镜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管道内设置有橡皮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管道的入口端设置有橡皮塞。
CN202020902038.9U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内镜外套装置 Active CN213429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2038.9U CN213429966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内镜外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2038.9U CN213429966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内镜外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29966U true CN213429966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89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02038.9U Active CN213429966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内镜外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29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84155B1 (ko) 내시경 삽입 보조용 프로브 및 이것을 적용하는 내시경장치
RU2566918C2 (ru) Кожух тубуса для медицинского эндоскопическ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и содержащее его медицинское эндоскоп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8465419B2 (en) Endoscope insertion unit,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system
KR101879467B1 (ko) 자궁경검사 시스템
KR100630624B1 (ko) 비디오 직장 내시경
AU2005292599B2 (en) Endoscopic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hemostasis device
US7959559B2 (en) Endoscope insertion assisting device, endoscope apparatus, medical treatment device and endoscope insertion method
JP4416990B2 (ja) 生体内で装置を操作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KR101556881B1 (ko) 내시경
US7951068B2 (en) Rotating self-traveling endoscope system, rotating self-traveling endoscope insertion assisting tool, and method for technique of inserting endoscope insertion portion into small intestine using rotating self-traveling endoscope system
EP1726253A1 (en) Insertion device
US20080294008A1 (en) Endoscope
WO2015007233A1 (zh) 一种头端可弯曲的输尿管肾镜
KR20150041156A (ko) 협폭의 신체내강을 유지하기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JP2016507303A (ja) 内視鏡スリーブ
EP2821005A1 (en) Auxiliary tool for colonoscopy
CN213429966U (zh) 一种内镜外套装置
US20160029880A1 (en) Cystoscopic device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same
JP2009022445A (ja) 人体の内腔を観察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CN213606253U (zh) 一种内镜及具有外置钳子管道的内镜插管结构
CN209733930U (zh) 一种两用内窥镜套筒
CN113384229B (zh) 一种电子膀胱镜
WO2023069827A1 (en) Endoscope fluid turbulence control device
TWI554240B (zh) 細徑內視鏡用的輔助系統及其用途
JPS62187316A (ja) 内視鏡の先端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