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21324U - 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21324U
CN213421324U CN202022397666.9U CN202022397666U CN213421324U CN 213421324 U CN213421324 U CN 213421324U CN 202022397666 U CN202022397666 U CN 202022397666U CN 213421324 U CN213421324 U CN 213421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ortion
pipe
baffle
filter screen
wa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976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创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nhui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nhui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nhui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nhui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976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21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21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213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其包括通风管及储水筒,所述通风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建筑的两个相对的墙壁,所述通风管包括用于进风的第一管部及用于出风的第二管部,所述第二管部开设有若干风孔,所述第一管部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管部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管部由固定于墙壁的一端向连接第二管部的一端逐渐降低,所述储水筒固定于所述第二管部连接所述第一管部的位置。本申请具有在通风时能够提高屋内湿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房屋建筑通风建筑。
背景技术
通风是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风可以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常通风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有益健康。一般的房屋建筑采用的通风方式为自然通风,最为常见的则是通过开窗使得房屋内的空间与室外连通以进行通风。普通的通风方式使得室内外空气干燥程度接近,在较为干燥的环境中,房屋内的空气湿度低,使得房屋内的舒适度较低,在这种干燥的情况下通风,屋内的人自身的水分挥发较快,容易感到干燥不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干燥环境中的房屋建筑通风存在有容易使得屋内的人感到干燥不适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在通风时能够提高屋内湿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包括通风管及储水筒,所述通风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建筑的两个相对的墙壁,所述通风管包括用于进风的第一管部及用于出风的第二管部,所述第二管部开设有若干风孔,所述第一管部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管部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管部由固定于墙壁的一端向连接第二管部的一端逐渐降低,所述储水筒固定于所述第二管部连接所述第一管部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通风时,气流从第一管部进入通风管并进入第二管部,在气流从第一管部进入第二管部时,气流从储水筒经过,储水筒中储存有水,储水筒在第一管部与第二管部的连接处形成水汽,气流经过储水筒时将水汽带走并进入第二管部。由于第一管部倾斜设置且第一管部由固定于墙壁的一端向连接第二管部的一端逐渐降低,气流在从第一管部进入第二管部时具有向下的惯性,而第二管部水平设置且第二管部开设有若干风孔,使得气流在进入第二管部时与第二管部的管部产生碰撞并从风孔进入室内,由此达到对室内的通风效果,在通风时,气流中带有水汽,使得室内湿度有所提高,并使得室内更加凉爽。
优选的,所述储水筒为一端开口的圆筒,所述储水筒的开口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管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储水筒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二管部的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水筒的开口端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二管部,使得储水筒位置状态稳定,并且使得储水筒的拆装更换方便。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部连接于墙壁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管部靠近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滤网的目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都对进入第一管部的气流进行过滤,其中,第一滤网对进入第一管部的气流进行过滤并且还阻止较大的异物进入第一管部,第二滤网对由第一管部进入第二管部气流进行过滤,第二滤网的目数大于第一滤网的目数,使得第二滤网能够过滤直径更小的物质,进一步阻止杂质进入屋内,提高气流的洁净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部在靠近第二滤网的位置开设有清理口,所述清理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清理口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管部在靠近第二滤网的位置开设清理口,清理口处设置用于将清理口封闭的挡板,在正常的通风状态下,挡板将清理口封闭,被第二滤网拦截下的杂质堆积于清理口处,当杂质堆积达到一定量时候,将挡板打开,使得杂质能够从清理口清理掉,由此及时对第一管部进行清理,减少第一管部被堵塞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部,所述挡板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管部对应挡板上通孔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挡板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一管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转动连接于第一管部并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于第一管部,在打开挡板时候,只需要将固定螺钉拧下即可解除挡板的固定并将挡板打开,对清理口处的堆积物进行清理之后再通过螺钉将挡板固定即可,操作简便。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钉为手拧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钉为手拧螺钉,便于对固定螺钉的拆卸,进而便于对挡板的打开和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部在清理口处设置有滑道板,所述滑道板与第一管部形成滑槽,所述挡板的侧边位于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侧边与滑槽滑动配合,使得挡板能够在清理口处滑动,滑动挡板即可打开或关闭清理口。
优选的,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拉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上设置拉手,在滑动挡板的时候,对拉手施力,使得挡板的滑动更加容易操作,并且对挡板的控制效果更高。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进行通风时,气流从第一管部进入第二管部时将水汽带入屋内,在通风时,气流中带有水汽,使得室内湿度有所提高,并使得室内更加凉爽;
2.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都对进入第一管部的气流进行过滤,其中,第一滤网对进入第一管部的气流进行过滤并且还阻止较大的异物进入第一管部,第二滤网对由第一管部进入第二管部气流进行过滤,第二滤网的目数大于第一滤网的目数,使得第二滤网能够过滤直径更小的物质,进一步阻止杂质进入屋内,提高气流的洁净度;
3.第一管部在靠近第二滤网的位置开设清理口,清理口处设置用于将清理口封闭的挡板,在正常的通风状态下,挡板将清理口封闭,被第二滤网拦截下的杂质堆积于清理口处,当杂质堆积达到一定量时候,将挡板打开,使得杂质能够从清理口清理掉,由此及时对第一管部进行清理,减少第一管部被堵塞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挡板部分的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通风管;11、第一管部;111、第一滤网;112、第二滤网;113、清理口;1131、固定螺钉;114、挡板;1141、滑道板;1142、拉手;12、第二管部;2、储水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
实施例1
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参照图1,包括通风管1及储水筒2,通风管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建筑的两个相对的墙壁,墙壁连接通风管1的位置对应开设有通风口。通风管1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管部11及第二管部12。第一管部11倾斜设置,第一管部11由固定于墙壁的一端向连接第二管部12的一端逐渐降低,储水筒2固定于第二管部12连接第一管部11的位置。第二管部12水平设置,第二管部12的管壁均匀开设有若干风孔。
参照图2和图3,第一管部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滤网111和第二滤网112,第一滤网111固定设置于第一管部11连接墙壁的一端,第二滤网112固定设置于第一管部11连接第二管部12的一端。第二滤网112的目数大于第一滤网111的目数。第一管部11开设有清理口113,清理口113靠近于第二滤网112设置且清理口113位于第二滤网112远离第二管部12的一侧。第二管部12设置清理口113的位置还设置有挡板114。
参照图3和图4,清理口113呈方形口状,挡板114为方形板,挡板114的轮廓大于清理口113的轮廓,挡板114的一条侧边铰接于清理口113的一侧,挡板114远离铰接侧边的位置开设有通孔,第一管部11对应挡板114上通孔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挡板114的通孔与第一管部11的螺纹孔同轴设置,挡板114通过固定螺钉1131固定于第一管部11,固定螺钉1131为手拧螺钉。
参照图1和图3,储水筒2设置于第二管部12靠近第一管部11的位置。第二管部12靠近第一管部1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储水筒2为顶端开口的圆筒,储水筒2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储水筒2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第二管部12。
参照图3,墙壁连接第二管部12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挡风板,挡风板的一侧固定于墙壁,挡风板固定于墙壁的一侧位于第二管部12上方,挡风板倾斜设置,挡风板由连接墙壁的一侧向远离墙壁的一侧逐渐降低,并且挡风板远离墙壁的一侧位于第二管部12的下方。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在储水筒2中装入洁净水并将储水筒2螺纹固定于第二管部12。在进行通风时,气流在第一管部11受第一滤网111和第二滤网112过滤后进入第二管部12,在气流从第一管部11进入第二管部12时,气流从储水筒2经过并将储水筒2处的水汽带入第二管部12。由于第一管部11倾斜设置且第一管部11由固定于墙壁的一端向连接第二管部12的一端逐渐降低,气流在从第一管部11进入第二管部12时具有向下的惯性,而第二管部12水平设置且第二管部12开设有若干风孔,使得气流在进入第二管部12时与第二管部12的管部产生碰撞并从风孔进入室内,由此达到对室内的通风效果,在通风时,气流中带有水汽,使得室内湿度有所提高,并使得室内更加凉爽。
实施例2
参照图5和图6,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管部11在清理口113处设置有两个滑道板1141,滑道板1141为L形板,两个滑道板1141呈镜像设置,每个滑道板1141与第一管部11形成一个滑槽,两个滑槽的槽底相距一个挡板114长度的距离,挡板114长度方向的两条侧边分别位于两个滑槽中并与滑槽滑动配合。挡板114上固定设置有便于对挡板114进行拉动的拉手1142。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1)及储水筒(2),所述通风管(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建筑的两个相对的墙壁,所述通风管(1)包括用于进风的第一管部(11)及用于出风的第二管部(12),所述第二管部(12)开设有若干风孔,所述第一管部(11)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管部(12)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管部(11)由固定于墙壁的一端向连接第二管部(12)的一端逐渐降低,所述储水筒(2)固定于所述第二管部(12)连接所述第一管部(11)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筒(2)为一端开口的圆筒,所述储水筒(2)的开口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管部(12)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储水筒(2)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二管部(12)的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11)连接于墙壁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滤网(111),所述第一管部(11)靠近所述第二管部(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滤网(112),所述第二滤网(112)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滤网(111)的目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11)在靠近第二滤网(112)的位置开设有清理口(113),所述清理口(113)处设置有用于封闭清理口(113)的挡板(1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14)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部(11),所述挡板(114)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管部(11)对应挡板(114)上通孔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挡板(114)通过固定螺钉(1131)固定于所述第一管部(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钉(1131)为手拧螺钉。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11)在清理口(113)处设置有滑道板(1141),所述滑道板(1141)与第一管部(11)形成滑槽,所述挡板(114)的侧边位于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14)上设置有拉手(1142)。
CN202022397666.9U 2020-10-24 2020-10-24 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 Active CN213421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7666.9U CN213421324U (zh) 2020-10-24 2020-10-24 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7666.9U CN213421324U (zh) 2020-10-24 2020-10-24 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21324U true CN213421324U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48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97666.9U Active CN213421324U (zh) 2020-10-24 2020-10-24 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213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3153B (zh) 转换式空气净化器
CN213421324U (zh) 一种房屋建筑通风结构
CN208536262U (zh) 一种公交站亭新风吧风幕
CN207555876U (zh) 一种窗载新风净化器结构
CN208193061U (zh) 尘盒和吸尘设备
CN209693718U (zh) 一种用于奶牛养殖的牛舍通风装置
CN206094457U (zh) 一种送风均匀的风道
CN210769440U (zh) 一种室外用防雨风机
CN211647898U (zh) 一种多功能室内外空气过滤交换窗
CN209212132U (zh) 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门窗
CN208365748U (zh) 一种防雾霾空气幕装置
CN209179265U (zh) 一种全透明双层呼吸式幕墙的通风系统
CN211650665U (zh) 一种新风系统地下车库排风排烟机房管道安装结构
CN209857350U (zh) 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
CN208475539U (zh) 一种防堵塞窗式新风系统
CN208687926U (zh) 新风机进风管道室外风帽
CN208280857U (zh) 一种设有隐形新风机的窗框
CN213116073U (zh) 一种门下隔虫隔热挡条
CN206919350U (zh) 中央空调用百叶进风口
CN219550558U (zh) 一种基于双层不锈钢烟囱百叶防雨装置
CN211625647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风口
CN218605696U (zh) 一种带有抗菌防霉效果的橱柜
CN218911912U (zh) 一种呼吸式幕墙
CN215412365U (zh) 一种空气净化除霾杀菌滤网结构
CN110319557A (zh) 防虫防鼠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