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19578U - 一种弹性卡扣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性卡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19578U
CN213419578U CN202022208821.8U CN202022208821U CN213419578U CN 213419578 U CN213419578 U CN 213419578U CN 202022208821 U CN202022208821 U CN 202022208821U CN 213419578 U CN213419578 U CN 213419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arm
clamping arm
clamping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088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锡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n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n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088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19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19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19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弹性卡扣,包括有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两者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分离;其中: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形成有自分离端朝向连接端依次贯通的限位口、夹持槽、弹性增量槽,所述限位口、弹性增量槽均小于夹持槽;以及,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如此,通过限位口、夹持槽、弹性增量槽的设置,使得该弹性卡扣在卡入时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卡入后夹持效果好,有效避免夹持臂出现弹性疲劳、断裂等现象,提高了弹性卡扣的夹持效果稳定性及使用寿命,而且,该种弹性卡扣应用广泛,不局限于通过连接部安装于产品上,也可通过连接部一体设置于产品上。

Description

一种弹性卡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性卡扣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弹性卡扣。
背景技术
弹性卡扣常作为一个物件安装或连接于另一物件的结构件,传统弹性卡扣具有两个夹持臂,在安装或连接操作时,通过外力将夹持臂打开,使得另一物件卡入两个夹持臂之间;在操作过程中,夹持臂张开变形角度大,操作费力,多次使用后容易导致夹持臂出现弹性疲劳甚至断裂等现象,夹持臂的夹持力逐渐下降,夹持稳固性难保证。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卡扣,其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弹性卡扣存在的操作费力、夹持稳固性难保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弹性卡扣,包括有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两者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分离;其中:
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形成有自分离端朝向连接端依次贯通的限位口、夹持槽、弹性增量槽,所述限位口、弹性增量槽均小于夹持槽;以及,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持臂或/和第二夹持臂具有位于限位口的进入侧的第一导引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形成有预定位槽,所述预定位槽位于限位口的进入侧贯通限位口,且,所述预定位槽大于限位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预定位槽的外部入口大于夹持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增量槽与夹持槽的内壁面之间通过内凸式弧形过渡面衔接,相应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上对应弹性增量槽与夹持槽的过渡部位均设计为内凸式弧形弯折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为滑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扣具有两个间距对称布置的L形滑动限位片,两个L形滑动限位片之间形成有弹性变形槽;
或者,所述滑扣具有两个间距对称布置的L形滑动限位片,两个L形滑动限位片之间形成有弹性变形槽;所述L形滑动限位片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侧边限位片,所述侧边限位片与相邻L形滑动限位片之间形成滑槽;
或者,所述滑扣具有两个间距对称布置的L形滑动限位片,两个L形滑动限位片之间形成有弹性变形槽;所述L形滑动限位片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便于安装的第二导引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为螺杆、螺孔、嵌入部、倒扣臂、套环、卡扣或C形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磁吸件,所述磁吸件为磁铁或可与磁铁相吸附的金属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磁吸件在注塑成型弹性卡扣时埋设于连接部内;或者,在连接部处设置一磁吸件装设位,将磁吸件安装于磁吸件装设位;
和/或,在连接部上对应磁吸件所在区域的侧旁设置限位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持臂还设置有加强臂,所述加强臂位于第一弧形部及加长部的外侧,所述加强臂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臂外侧对应夹持槽部位,所述加强臂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加强臂和第一弧形部及加长部之间形成有空槽,以使加强臂、第一弧形部及加长部所连接形成的臂、连接部三者构成三角形关系;和/或
在加强臂和第一弧形部及加长部之间设置连接胶位,空槽形成于连接胶位的上侧和/或下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限位口、夹持槽、弹性增量槽的设置,使得该弹性卡扣在卡入时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卡入后夹持效果好,有效避免夹持臂出现弹性疲劳、断裂等现象,提高了弹性卡扣的夹持效果稳定性及使用寿命,而且,该种弹性卡扣应用广泛,不局限于通过连接部安装于产品上,也可通过连接部一体设置于产品上。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分解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弹性卡扣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弹性卡扣与杆体的适配过程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分解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分解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截面示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四的组装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五的分解示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六的截面示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七的截面示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八的分解示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九的立体示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十的立体示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十一的立体示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十一的另一角度立体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第一夹持臂10 加长部11
第一弧形部12 滑扣13
L形滑动限位片131 T形槽132
定位肩部133 弹性变形槽134
侧边限位片135 滑槽136
第二导引面137 第一筋条138
嵌入部1301 倒扣臂1302
第一螺孔1303 螺杆1304
套环1305 C形环1306
第二夹持臂20 第一导引面21
斜向部22 限位口301
夹持槽302 弹性增量槽303
第二弧形部304 预定位槽305
滑扣适配槽401 定位壁41
槽位402 扣孔403
隔离条404 第二螺孔405
杆体50 内凸式弧形弯折部A
加强臂101 空槽102
连接胶位103 磁铁406
限位部407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多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卡扣,其整体为塑胶件,直接注塑成型,不仅具有一定的弹性,还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其可以装设于产品上,使得产品能够借助弹性卡扣来定位于杆状物等载体上,从而实现对产品的定位。
一种弹性卡扣,包括有第一夹持臂10和第二夹持臂20,所述第一夹持臂10和第二夹持臂20两者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分离;其中:
所述第一夹持臂10和第二夹持臂20之间形成有自分离端朝向连接端依次贯通的限位口301、夹持槽302、弹性增量槽303,所述限位口301、弹性增量槽303均小于夹持槽302;所述夹持槽302可以大致呈圆形或椭圆形等,用于杆体的卡入。在实际设计制作时,也可稍作变化为其它形状,以更好地匹配所夹持的杆体;所述弹性增量槽303优选为狭长形,所述第一夹持臂10和第二夹持臂20两者的一端通过第二弧形部304相连接,第二弧形部304能够提供第一夹持臂10和第二夹持臂20之间更好地张合,所述弹性增量槽303的作用主要在于使得限位口301在卡入杆体50时,增大形变空间,增大其开口,防止断裂,增大了夹持适应范围,且,所述第一夹持臂10和第二夹持臂20的弹性恢复力好,夹持效果好,也避免弹性疲劳,不会出现断裂现象。以及,所述第一夹持臂10的另一端设置连接部,其用于供弹性卡扣安装或设置于产品上,不局限于弹性卡扣通过连接部安装于产品上的形式,也可指弹性卡扣通过连接部一体设置于产品上。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夹持臂10或/和第二夹持臂20具有位于限位口301的进入侧的第一导引面21;此处,所述第二夹持臂20的另一端延伸有斜向部22,由斜向部22的内侧面提供第一导引面21,所述斜向部22是朝向末端往远离第一夹持臂10方向延伸,如此,以形成第一夹持臂10、第二夹持臂20之间的间距渐大之势。所述第一夹持臂10的另一端延伸有第一弧形部12,所述第一弧形部12的内侧面提供第一导引面21,此处,由第一弧形部12朝向限位口301渐变延伸以提供第一引导面,杆体50挤入时能够借助第一弧形部12靠位,从而方便挤入。所述第一夹持臂10和第二夹持臂20之间形成有预定位槽305,所述预定位槽305位于限位口301的进入侧贯通限位口301,且,所述预定位槽305大于限位口301。优选地,预定位槽305的外部入口、预定位槽305、限位口301、夹持槽302之间依次经过渡面衔接,优选弧形过渡面,方便将杆体50挤入夹持槽302内,操作快捷,省时省力。以及,弹性增量槽303与夹持槽302的内壁面之间也是通过内凸式弧形过渡面衔接,相应地,第一夹持臂10和第二夹持臂20上对应弹性增量槽303与夹持槽302的过渡部位均设计为内凸式弧形弯折部A,一方面可以增大夹持力,另一方面也节省材料。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杆体的长度和数量,灵活的调整弹性卡扣的个数,增强对产品定位固定的稳固性,也可以将两个以上的弹性卡扣的连接部连接成一体,借助共同的连接部来设置多个弹性卡扣。
所述第一弧形部12的末端延伸有加长部11,所述加长部11的末端超出斜向部22的末端;所述连接部设置于加长部11的末端。所述连接部为滑扣13,其可以沿产品上设置的滑扣适配槽401位移,通常,在滑扣适配槽401的一端设计为敞口式,滑扣13从该端部进入即可,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节滑扣13于滑扣适配槽401的位置。实施例一,所述滑扣13具有L形滑动限位片131,优选地,其具有两个相向间距对称布置的L形滑动限位片131,两个L形滑动限位片131之间形成有T形槽132,在两个L形滑动限位片131的外侧分别形成有定位肩部133;相应地,在产品上设置有两个滑扣适配槽401,均呈L形以供L形滑动限位片131相应伸入;在两个L形的滑扣适配槽401的外侧设置有定位壁41,其匹配定位于相应的定位肩部133。
如图4所示,所述滑扣13具有两个背向间距对称布置的L形滑动限位片131,两个L形滑动限位片131整体构成π型,两个L形滑动限位片131之间形成有弹性变形槽134,所述L形滑动限位片13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侧边限位片135,所述侧边限位片135与相邻L形滑动限位片131之间形成滑槽136;相应地,在产品上设置有T形的滑扣适配槽401,以供两个L形滑动限位片131一同伸入。对比图1和图4,可以看出,滑扣13的结构和产品上的滑扣适配槽进行了互换设计。
如图5所示,所述L形滑动限位片131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便于安装的第二导引面137,如此,所述滑扣13装入滑扣适配槽401内时,操作更加顺利,对于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导引面137的滑扣13而言,操作更加简单,随手将任一端装入滑扣适配槽401内均可。
如图6所示,所述侧边限位片135、L形滑动限位片131上朝向产品侧的端面,可以设计为匹配产品形状,此处,产品的外壁面呈圆弧状,T形的滑扣适配槽是是由两个相向间距对称布置的L形勾片围构而成,所述侧边限位片135上朝向产品侧的端面凸露于L形滑动限位片131上朝向产品侧的端面,且,所述侧边限位片135上朝向产品侧的端面朝向远离L形滑动限位片侧渐凸设计,在滑动时,能够紧贴产品的外壁面,保证滑动顺畅,且防止整个滑扣13左右晃动,提高组装稳定性;如图5和图6所示,优选地,可以在侧边限位片135的内侧凸设第一筋条138,利用第一筋条138的表面与L形勾片的表面相接触,减少接触面积,降低滑扣13滑动时的摩擦力。也可以在第一夹持臂10或/和第二夹持臂20的外侧表面增设第二筋条,以增加其结构强度,通常,第二筋条可以针对夹持槽302外侧设置。
如图7所示,所述连接部为嵌入部1301,可以在产品上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槽位402,将嵌入部1301紧嵌于相应槽位402中,形成紧固式定位。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连接部为倒扣臂1302,所述倒扣臂1302具有一定弹性,通常是在其卡入方向的末端设置有倒扣,可以在产品上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扣孔403,将倒扣臂1302插入相应扣孔403后,倒扣则受限于扣孔403内以防止倒扣臂1302松脱;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有两个倒扣臂1302,两者的倒扣背向设置,两个扣孔403相互贯通,且,两个扣孔403之间设置有隔离条404以在外侧形成两个扣孔403的入口,隔离条404的设置也有利于提高两个倒扣臂1302的卡扣稳固性。
如图10所示,所述连接部为第一螺孔1303,可以在产品上设置螺柱或者利用螺钉、螺栓等来连接第一螺孔,为了增加连接强度,可以内置一具有内螺纹孔的金属筒件于连接部内。
如图11所示,所述连接部为螺杆1304,可以在产品上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螺孔405,将螺杆1304旋入相应第二螺孔405内,以达成弹性卡扣于产品上的安装定位。
如图12所示,所述连接部为套环1305,其套设在产品的外周即可,套环1305可以沿产品外周滑动式设置,也可将套环1305套入产品外周后再固定;如图13所示,所述套环并不局限于闭环结构,也可以将套环稍作变化设计为C形环1306,这样,其套设于产品外周后,虽然不会形成全周向包覆定位,仍能满足基本定位功能,不会脱落。
如图14和图15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夹持臂10的结构不同,连接部的结构不同;具体而言:
实施例十一,所述第一夹持臂10还设置有加强臂101,所述加强臂101位于第一弧形部12及加长部11的外侧,所述加强臂10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臂10外侧对应夹持槽302部位,所述加强臂101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部,在加强臂101和第一弧形部12及加长部11之间形成有空槽102,以使加强臂101、第一弧形部12及加长部11所连接形成的臂、连接部三者构成三角形关系,提高结构强度,尤其是,加强臂101在于第一夹持臂10外侧对应夹持槽302部位形成连接支撑,在杆体50卡入时,由于杆体50通常是沿第一弧形部12靠位经限位口挤入夹持槽302内,避免第一夹持臂101出现受损变形及断裂现象,且,在杆体50卡入后,第一夹持臂101的变形复位能力好,对杆体50形成稳固夹持。在实际设计时,也可以在加强臂101和第一弧形部12及加长部11之间设置连接胶位103,以图14和图15为例,连接胶位103在中间部位,空槽102分别形成于连接胶位103的上、下侧,以使得加强臂101和第一弧形部12及加长部11之间兼顾三角形支撑关系及三角内一体连接关系,进一步提升结构强度和抗折损能力;当然,空槽102、连接胶位103的形状不以图14和图15为限。在注塑成型制作时,空槽102的设置,也有利于节省材料,防止缩水。
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磁铁406,可以在注塑成型弹性卡扣时埋设于连接部内,也可以在连接部处设置一磁铁装设位,后续将磁铁安装于此即可。优选地,可以在连接部上对应磁铁所在区域的侧旁设置限位部407,以方便连接部于产品上的定位,图14和图15所示的限位部407,分别设置于连接部的上、下侧,以形成上、下侧的限位,这样,弹性卡扣装设于产品上时,防止上下晃动,同时,也更好地辅助滑行导引定位。
在实际设计时,也可将磁铁更换为可与磁铁相吸附的金属块,例如铁块,这样,要求弹性卡扣所连接的产品上设置有相应磁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主要是通过限位口、夹持槽、弹性增量槽的设置,使得该弹性卡扣在卡入时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卡入后夹持效果好,有效避免夹持臂出现弹性疲劳、断裂等现象,提高了弹性卡扣的夹持效果稳定性及使用寿命,而且,该种弹性卡扣应用广泛,不局限于通过连接部安装于产品上,也可通过连接部一体设置于产品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弹性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两者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分离;其中:
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形成有自分离端朝向连接端依次贯通的限位口、夹持槽、弹性增量槽,所述限位口、弹性增量槽均小于夹持槽;以及,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或/和第二夹持臂具有位于限位口的进入侧的第一导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性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形成有预定位槽,所述预定位槽位于限位口的进入侧贯通限位口,且,所述预定位槽大于限位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弹性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槽的外部入口大于夹持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弹性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增量槽与夹持槽的内壁面之间通过内凸式弧形过渡面衔接,相应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上对应弹性增量槽与夹持槽的过渡部位均设计为内凸式弧形弯折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滑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弹性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扣具有两个间距对称布置的L形滑动限位片,两个L形滑动限位片之间形成有弹性变形槽;
或者,所述滑扣具有两个间距对称布置的L形滑动限位片,两个L形滑动限位片之间形成有弹性变形槽;所述L形滑动限位片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侧边限位片,所述侧边限位片与相邻L形滑动限位片之间形成滑槽;
或者,所述滑扣具有两个间距对称布置的L形滑动限位片,两个L形滑动限位片之间形成有弹性变形槽;所述L形滑动限位片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便于安装的第二导引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螺杆、螺孔、嵌入部、倒扣臂、套环、卡扣或C形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磁吸件,所述磁吸件为磁铁或可与磁铁相吸附的金属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弹性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件在注塑成型弹性卡扣时埋设于连接部内;或者,在连接部处设置一磁吸件装设位,将磁吸件安装于磁吸件装设位;
和/或,在连接部上对应磁吸件所在区域的侧旁设置限位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还设置有加强臂,所述加强臂位于第一弧形部及加长部的外侧,所述加强臂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持臂外侧对应夹持槽部位,所述加强臂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弹性卡扣,其特征在于:在加强臂和第一弧形部及加长部之间形成有空槽,以使加强臂、第一弧形部及加长部所连接形成的臂、连接部三者构成三角形关系;和/或
在加强臂和第一弧形部及加长部之间设置连接胶位,空槽形成于连接胶位的上侧和/或下侧。
CN202022208821.8U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弹性卡扣 Active CN213419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8821.8U CN213419578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弹性卡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8821.8U CN213419578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弹性卡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19578U true CN213419578U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65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08821.8U Active CN213419578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弹性卡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195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7957A (zh) * 2021-12-08 2022-03-18 中建四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拼装式施工围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7957A (zh) * 2021-12-08 2022-03-18 中建四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拼装式施工围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836215A (en) Plastic nut-like fastener with resilient wings
US6032797A (en) Socket stud for tool suspension rack
CN213419578U (zh) 一种弹性卡扣
US9925957B2 (en) Windscreen wiper strip support and windscreen wiper blade having same
KR101028256B1 (ko) 버클
CN102771960B (zh) 可换拉片的拉头滑块及使用该滑块的拉头
KR20100095980A (ko) 냉장고용 도어 손잡이
CN209881331U (zh) 线束卡扣及线束固定装置
CN209822478U (zh) 组合式触头支持
CN206708825U (zh) 一种一体化的led筒灯
CN211039910U (zh) 一种新型管体固定件
EP2458265A1 (en) Recessed lighting apparatus and cover therefor
CN203161745U (zh) 一种伸缩管内管的导向内塞及应用该导向内塞的伸缩管
CN106930052B (zh) 一种挂钩结构及全自动洗衣机
CN201180724Y (zh) 注塑机弹性拉杆螺母
CN207698360U (zh) 一种中空板物流用锁扣箱的锁扣件
CN214500256U (zh) 管夹
CN115410839A (zh) 一种自适应的离合器开关
CN211776531U (zh) 一种钥匙接口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挂锁
CN213602051U (zh) 一种连接器中的扣合结构
CN220910207U (zh) 一种具有螺钉孔盖的冰箱及具有螺钉组件的冰箱
CN21826702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绳索扣
CN217976353U (zh) 一种气门桥的防脱落结构
CN220189476U (zh) 电子设备
CN219355196U (zh) 一种快速装配的壶铃提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