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沿所述颈部按摩仪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中,所述颈部按摩仪被构造成C字形并具有朝前的开口;
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左段部分、右段部分和中间段部分,所述中间段部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段部分和所述右段部分,并与所述左段部分和所述右段部分之间围合形成所述C字形的开口,所述中间段部分的上部向下凹陷形成用于在用户仰头时容纳该用户颈部的凹陷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包括底面和连接于所述底面两侧的两侧面,两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且两所述侧面与所述中间段部分的上部的端面连接处为弧形过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左段部分的高度与所述右段部分的高度相同,所述左段部分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右段部分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中间段部分的连接处为第一弧面过渡,所述第四端与所述中间段部分的连接处为第二弧面过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弧面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弧面包括第三部分和与所述第三部分连接的第四部分;
沿所述颈部按摩仪自身由前至后的方向上,所述左段部分的高度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减小至与所述第一部分相接,所述第二部分自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处向上延伸至与所述中间段部分相接,所述右段部分的高度自所述第三端向所述第四端的方向逐渐减小至与所述第三部分相接,所述第四部分自与所述第三部分的连接处向上延伸至与所述中间段部分相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左段部分的所述第一端的高度为h01,所述左段部分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弧面的连接处的高度为h02,所述中间段部分与所述第一弧面的连接处的高度为h03,其中,h03>h01>h02。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沿所述颈部按摩仪自身由后至前的方向上,所述颈部按摩仪的高度逐渐减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段部分的高度为10-14cm,所述凹陷部的下凹深度为1-3cm,所述左段部分的高度为6-10cm,所述右段部分的高度为6-10c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C字形的开口的最小尺寸为6-8c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外罩和设于所述外罩内的按摩仪主体,所述按摩仪主体包括所述的左段部分、右段部分和中间段部分,所述按摩仪主体的材质为弹性材质,所述外罩的材质为布料。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罩可拆卸设有按摩部件,所述按摩部件位于所述C字形的开口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按摩部件位于所述外罩对应所述中间段部分的位置,且所述按摩部件靠近所述外罩的下部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按摩仪主体内设有控制电路板及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段部分的中部设有所述振动机构,和/或,所述左段部分以及所述右段部分设有所述振动机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左段部分以及所述右段部分设有所述振动机构时,沿所述颈部按摩仪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中,位于所述左段部分内的所述振动机构至所述中间段部分的距离与位于所述右段部分内的所述振动机构至所述中间段部分的距离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部按摩仪,通过在颈部按摩仪的中间段部分的上部设置与用户的颈部形状相适配的凹陷部,在用户佩戴该颈部按摩仪且头部后仰时,一方面,中间段部分可有效支撑用户的头部,另一方面,用户的颈部可容纳在该凹陷部内,该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从而可提高用户使用该颈部按摩仪的舒适性。
此外,该颈部按摩仪的按摩仪主体采用弹性材料,可提供弹性变形力,从而在使用时可有效支撑用户头部,而在不使用时能够快速恢复,同时颈部按摩仪的外罩选用布料可提高用户接触时的亲肤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100,该颈部按摩仪100可佩戴于人体颈部,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该颈部按摩仪100沿其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中,被构造成C字形并具有朝前的开口101。该颈部按摩仪100包括左段部分10、右段部分11和中间段部分12。其中,中间段部分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段部分10和右段部分11,并和左段部分10以及右段部分11之间围合形成该C字形的开口101。该中间段部分12的上部向下凹陷形成用于在用户仰头时容纳该用户颈部的凹陷部12a。
其中,该左段部分10是指用户佩戴该颈部按摩仪100时,位于用户颈部左侧的部分,而右段部分11则是位于用户颈部右侧的部分,中间段部分12则是连接左段部分10和右段部分11,且对应用户的颈部后侧的部分(如图8、图9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提及的左段部分、右段部分、用户颈部左侧、用户颈部右侧中涉及的方位均与图中纸面方向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可应用于商旅用户,在使用本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时,该颈部按摩仪100的C字形的开口101可刚好卡在用户的颈部,从而使得中间段部分12可刚好贴合用户的后颈部,而左段部分10和右段部分11则可分别贴合在用户的颈部左侧和右侧。这样,在用户向后仰头时,用户的颈部可刚好容纳在该凹陷部12a,而中间段部分12可支撑用户头部,从而起到支撑用户头部的作用,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凹陷部12a包括底面121和连接于底面121两侧的两侧面122,两侧面122与底面121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和/或,两侧面122和中间段部分12的上部的端面连接处为弧形过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两个侧面122和底面121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这样,可使得该凹陷部12a的内壁面平滑,在用户佩戴时,该凹陷部12a可更贴合用户的颈部线条。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两个侧面122分别和中间段12的上部的端面的连接处也为弧形过渡。这样,可使得该凹陷部12a和中间段部分12的过渡平滑,便于用户佩戴时贴合用户的颈部线条,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两个侧面122分别和底面121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并且,该两个侧面122分别与中间段部分12的上部的端面的连接处也为弧形过渡。由此可知,在侧面122和底面121的连接处为弧面,在侧面122和中间部分的上部的连接处也为弧面,从而该凹陷部12a的内表面更加平滑,佩戴于用户颈部时,能够更加贴合用户的颈部线条,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感。
其中,如图1所示,该凹陷部的两侧面122分别为该凹陷部位于图1左、右两侧的面。
可选地,该凹陷部12a的侧面122可为弧面,例如可为圆弧面,该颈部按摩仪100的底面121可同样为圆弧面或者是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颈部按摩仪100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中,左段部分10和中间段部分12的连接处可为弧线连接,该右段部分11和中间段部分12的连接处同样可为弧线连接。其中,该弧线可为圆弧线。例如,如图2所示,沿用户视角方向,该左段部分10和中间段部分12的连接处的弧线为圆弧线,该右段部分11和中间段部分12的连接处的弧线为圆弧线,从而使得该颈部按摩仪100的C字形的开口101的内壁面(如图2所示,该C字形开口的内壁面实质为左段部分、中间段部分及右段部分的位于开口内的表面)为圆弧面,佩戴在用户颈部时能够有效贴合用户的颈部形状,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左段部分10、中间段部分12和右段部分11等高设置,此时,用户佩戴该颈部按摩仪100时,左段部分10和右段部分11同样可对用户的颈部两侧起到支撑作用。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左段部分10和右段部分11等高设置,并且左段部分10和右段部分11的高度小于中间段部分12的高度。即,对于该颈部按摩仪100而言,其最高的位置为中间段部分12的位置,这种情况下,在中间段部分12上形成该凹陷部12a时,则该中间段部分12的上部在凹陷部12a的两侧可分别形成两凸部12b,该两凸部12b可用于支撑用户后仰时的头部,从而用户颈部可容纳在凹陷部12a内。本实施例以此实施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中间段部分12的高度高于左段部分10、右段部分11的高度,因此,沿颈部按摩仪100自身由后至前的方向上,颈部按摩仪100的高度逐渐减小。采用这种设计,可以方便用户在侧头或仰头时实现对用户的头部的颈部支撑,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方式中,凹陷部12a可位于该中间段部分12的中部位置处,也可不位于中间段部分12的中部位置处。为了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以及提高用户佩戴舒适性,该凹陷部12a可选择设置在中间段部分12的中部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左段部分10可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0a和第二端10b,右段部分11可包括相对的第三端11a和第四端11b。其中,第二端10b和第四端11b分别连接在中间段部分12的两端,并且,第二端10b和中间段部分12的连接处为第一弧面102过渡,第四端11b和中间段部分12的连接处为第二弧面111过渡。
如图4所示,可选地,左段部分10的所述第一端10a的高度为h01,左段部分10的第二端10b与第一弧面102的连接处的高度为h02,中间段部分12与所述第一弧面102的连接处的高度为h03,其中,h03>h01>h02。具体地,该左段部分10的第一端10a的端面为弧面,且该第一端10a的端面为凸弧面,左段部分的第一端10a的高度h01是指该左段部分10靠近该第一端10a的端部的高度,此高度为该左段部分10a的最高高度。
可见,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颈部按摩仪100的高度自左段部分10的第一端10a向第二端10b的方向减小,但由第二端10b向中间段部分12的方向增大,并且,在中间段部分12的高度达到最高。
同理,对于右段部分也是一样,因右段部分的高度与左段部分高度相同,且右段部分结构实质与左段部分相同,故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沿颈部按摩仪100自身由前向后的方向上,左段部分10的高度自第一端10a向第二端10b的方向逐渐减小,右段部分11的高度自第三端11a向第四端11b的方向逐渐减小。如此,对于左段部分10和右段部分11而言,其在第一端10a和第三端11a的位置的高度相对略高,可用于在用户佩戴该颈部按摩仪100时,抵接在用户的下颌位置,从而可以支撑用户的下颌。
具体地,第一弧面102可包括第一部分102a和与第一部分102a相连的第二部分102b,沿颈部按摩仪100自身由前至后的方向上,该左段部分10的高度自第一端10a向第二端10b的方向逐渐减小至与该第一部分102a相接,该第二部分102b自与第一部分102a的相连接处向上延伸至与中间段部分相接。其中,第一部分102a为下凹弧面,对于该颈部按摩仪而言,在该第一部分102a处的高度为最小高度,即,在第一部分102a处形成微凹设计。
同理,第二弧面可包括第三部分111a和与第三部分111a相连的第四部分111b,沿颈部按摩仪自身由前至后的方向上,该右段部分11的高度自第三端向第四端的方向逐渐减小至与该第三部分111a相接,该第四部分111b自与第三部分111a的相连接处向上延伸至与中间段部分12相接。其中,该第三部分111a同样为下凹弧面,且在该第三部分111a处的高度与第一部分102a处的高度相同,为颈部按摩仪的最小高度,即,在第三部分111a处同样也形成了微凹。
可见,采用本实施例,在左段部分10和中间段部分12、以及右段部分11和中间段部分12的连接处,均为下凹设计,此设计方便用户在向左侧或右侧侧头时可以与用户的颈部和下颌连接处配合,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感。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二端10b、第四端11b是指与中间段部分12连接的一端,而上述的第一端10a、第三端11a则是指形成该C字形的开口101的一端。
可选地,为了提高用户的佩戴舒适性,对于该颈部按摩仪100而言,其最高位置位于中间段部分12,最低位置位于左段部分10和右段部分11,因此,该中间段部分12的高度h1可为10-14cm,例如可为10cm、10.5cm、11cm、11.5cm、12cm、12.5cm、13cm、13.5cm或14cm等等,此高度h1在用户佩戴该颈部按摩仪100时,能够使得中间段部分12的两凸部12b在用户向后仰头时,刚好抵接在用户的头部,从而可以便于用户将该颈部按摩仪100当做脖枕使用。
进一步可选地,在上述中间段部分12的高度的基础上,该左段部分10的高度h2可为6-10cm,右段部分11的高度可为6-10cm。因左段部分10和右段部分11高度相同,因此,左段部分10和右段部分11的高度可为6cm、6.5cm、7cm、7.5cm、8cm、8.5cm、9cm、9.5cm或10cm等等,此高度可在用户佩戴该颈部按摩仪100时,左段部分10和右段部分11刚好位于用户的颈部两侧位置,从而可以和用户颈部位置相匹配,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可选地,为了便于用户在向后仰头时其颈部可位于该凹陷部12a内,则凹陷部12a上的最低位置至中间段部分12的底面121的距离h3可为8-11cm,例如为8cm、8.5cm、9cm、9.5cm、10cm、10.5cm或11cm等。换句话说,凹陷部12a自中间段部分12的下凹深度为1-3cm,例如下凹深度为1cm、2cm或3cm等。这个下凹深度一方面能够刚好容纳用户的颈部,另一方面,凹陷部12a的底部对用户的颈部能够起到支撑作用。
可选地,在设置该凹陷部12a的下凹深度时,应以该中间段部分12的高度为前提,即,凹陷部12a的下凹深度与中间段部分12的高度为正相关。该凹陷部12a的下凹深度可为中间段部分12的高度的0.03-0.4倍。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颈部按摩仪100由前向后的方向上,该颈部按摩仪100的C字形的开口101逐渐增大,具体为,自第一端10a和第三端11a向第二端10b和第四端11b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可便于用户佩戴,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
可选地,该颈部按摩仪100的C字形的开口101的最小尺寸s为6-8cm,例如可为6cm、6.5cm、7cm、7.5cm或8cm等等。此开口101尺寸与用户的颈部尺寸相适配,从而可方便用户的颈部穿过,避免出现夹持过紧导致用户不适或者是出现夹持过松而无法对用户起到按摩以及支撑作用的情况。
结合图1、图5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颈部按摩仪100还包括外罩1和设于外罩1内的按摩仪主体,该按摩仪主体可包括上述的左段部分10、中间段部分12以及右段部分11,且,该按摩仪主体的材质可为弹性材质,从而具有一定的缓冲和弹性支撑性能。
可选地,该按摩仪主体的材质可为慢回弹海绵或硅胶。外罩1的材质可为布料,例如棉或者是植绒等,从而具有良好的亲肤性。此外,用户在冬天使用时,还可起到保暖作用,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外罩1可设有按摩部件13,该按摩部件13可位于该C字形的开口内。该按摩部件13用于与用户的颈部接触,以实现对用户的颈部进行按摩。具体地,该按摩部件13可拆卸设于该外罩1,且为了能够对用户的颈部有效按摩,该按摩部件13位于外罩1对应该中间段部分12的位置。
可选地,该按摩部件13可靠近中间段部分12的下部设置。通常,在商旅中使用时,用户的颈部靠近肩部的位置为比较容易感到酸累的位置,因此,该按摩组件设置在靠近中间段部分12的下部的位置,从而可对应用户的颈部靠近肩部的位置,以便于对该位置进行按摩。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按摩部件13可选用电极片,在通电时可以产生脉冲电流,从而可提供电刺激按摩。在不需使用该按摩部件13时,可将该按摩部件13自中间段部分12拆卸下来,从而可减少该按摩部件13外凸带来的硬物硌感。
可选地,该按摩部件13可拆卸设于该开口101内壁面的方式可为:该按摩部件13可通过卡扣的方式、螺纹连接的方式。
可选地,该按摩部件13可为两个,两个按摩部件13间隔设置且设置在中间段部分12的同一直线上,该两个按摩部件13可对应用户的颈部设置,从而对用户进行按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控制该按摩部件13,该按摩仪主体内还设有控制电路板14和放置盒15,该控制电路板14设有该放置盒15内,该按摩部件13与控制电路板14电连接,用于在控制电路板14的控制下,实现通电产生脉冲电流对用户进行电刺激按摩。
具体地,该放置盒15可设置在中间段部分12内,该放置盒15的材质为塑胶。将控制电路板14放置在放置盒15内,可有效阻挡控制电路板14与按摩仪主体的直接接触,从而可以避免控制电路板14因发热量过高有可能导致按摩仪主体出现被烧焦的情况,确保该颈部按摩仪100的使用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放置盒15也可设置在左段部分10内或者是右段部分11内,只要便于该控制电路板14和按摩部件13的电路导通即可。
此外,为了便于用户控制该按摩部件13的使用,在中间段部分12、左段部分10或者是右段部分11上可设置操作板(未图示),该操作部上可设置有按键,该按键可与控制电路板14电连接,用于控制按摩部件13与控制电路板14的电路导通或断开。
可选地,为了便于用户佩戴在颈部时进行操作,该操作板可设置在左段部分10靠近第一端10a的端部的位置或者是设置在右段部分11靠近第三端11a的端部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用户的颈部起到振动按摩作用,在按摩仪主体内还设有振动机构16,该振动机构16与控制电路板14电连接,从而可在控制电路板14的控制下,对振动机构16进行控制,使其发生振动或者是停止发生振动。具体地,该振动机构16可包括固定座16a和振动部件16b,该振动部件16b设于固定座16a上。
可选地,该振动部件16b可选用偏心马达,从而能够产生振动,对用户起到振动按摩作用。
考虑到偏心马达的转速较快,人体处于频率和振动强度较大的环境下,尤其是振动源靠近头部区域的情况下,这种强度较大的振动可能会导致用户出现头晕等不舒适情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将振动机构16设置在按摩仪主体内,由于按摩仪主体的材质为慢回弹海绵,慢回弹海绵具有缓冲减震的作用,其能够提供舒缓的按摩力度从而振动机构16产生的振动能够被按摩仪主体减缓,从而能够给用户颈部提供舒缓的按摩力度,避免出现较强的振动引起用户头晕,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振动机构16可设置在中间段部分12的中部,从而在振动时,传递至左段部分10和右段部分11的振动力能够保持大致平衡,提高振动按摩的舒适感。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在左段部分10和右段部分11都分别设置有该振动机构16,并且,如果在左段部分10和右段部分11都分别设置有该振动机构16时,沿该颈部按摩仪100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中,位于该左段部分10内的振动机构16至该中间段部分12的距离与位于右段部分11内的振动机构16至中间段部分12的距离应相等或大致相等,从而振动机构16振动时产生的振动力能够保持平衡。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既可在中间段部分12的中心处设置该振动机构16,同时还可在左段部分10以及右段部分11内都设置该振动机构16。
进一步地,由前述可知,在该按摩仪主体上可设置操作板,该操作板上可设置按键,该按键可用于控制按摩部件13的启动或关闭。因此,为了便于用户控制该振动机构16,该按键还可进一步便于用户控制该振动机构16的启动或关闭。
举例来说,该按键可包括振动按键和按摩按键,该振动按键可用于控制振动机构16的启动或关闭,而该按摩按键则可用于控制按摩部件13的启动或关闭。
如图8、图9所示,使用时,用户只需将颈部按摩仪套在颈部,头部微向后仰直至与该中间段部分12上的两凸部12b接触,而颈部则可刚好位于该凹陷部12a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通过在颈部按摩仪的中间段部分设置与用户的颈部形状相适配的凹陷部,从而用户在佩戴时,用户的颈部可容纳在该凹陷部内,而中间段部分上位于凹陷部两侧的两凸部则可用于支撑用户的头部,此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该颈部按摩仪的舒适性。
另外,在颈部按摩仪的中间段部分设置按摩部件,通电时可实现对用户的颈部至肩部位置进行脉冲电流刺激按摩,提高用户按摩舒适性。此外,还在按摩仪主体内设置偏心马达,利用偏心马达振动实现对用户进行振动按摩,同时还利用按摩仪主体材质为慢回弹海绵实现对偏心马达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从而可提供较为舒缓的按摩力度,进一步提高用户按摩的舒适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颈部按摩仪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