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0049A - 颈部按摩仪及其按摩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颈部按摩仪及其按摩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70049A
CN112870049A CN202110051137.XA CN202110051137A CN112870049A CN 112870049 A CN112870049 A CN 112870049A CN 202110051137 A CN202110051137 A CN 202110051137A CN 112870049 A CN112870049 A CN 112870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age
control group
vibration
vibratory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511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赵启龙
张浪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511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700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70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00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61H23/02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09Ne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4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neck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及其按摩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佩戴支架和多个振动按摩单元,多个振动按摩单元中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组成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其余至少部分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组成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外围,按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按摩指令;根据目标按摩指令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由此,通过划分出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并且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可以先后工作,从而可以模拟出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具有提神的按摩效果。

Description

颈部按摩仪及其按摩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及其按摩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按摩仪,设置有用于给人体按摩的按摩头,按摩仪工作时,全部按摩头一起振动,按摩效果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通过划分出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并且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可以先后工作,从而可以模拟出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具有提神的按摩效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实现如上述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实现如上述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的颈部按摩仪。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颈部按摩仪。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佩戴支架和多个振动按摩单元,所述佩戴支架限定出绕颈空间,所述多个振动按摩单元设于所述佩戴支架的朝向所述绕颈空间的一侧,所述多个振动按摩单元中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组成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其余至少部分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组成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外围,所述按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按摩指令;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通过划分出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并且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可以先后工作,从而可以模拟出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具有提神的按摩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远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以及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远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另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高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任一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和/或,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低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至少一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远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以及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远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另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至少四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和/或,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至少三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对称单元对,所述对称单元对包括关于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对称设置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多个所述对称单元对,越靠下的所述对称单元对中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越靠近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位于中心平面同侧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沿排列方向从低到高依次工作,或从高到低依次工作,或同时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位于中心平面两侧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先后工作,或同时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均靠近所述佩戴支架的下边缘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两个第一端部组,两个所述第一端部组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两侧,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端部组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高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任一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两个所述第一端部组同时工作,或先后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中央按摩单元,所述中央按摩单元位于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上,且低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任一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环形排列的至少三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全部所述振动按摩单元环绕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呈环形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环形排列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沿环形依次工作,或同时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对称单元对,所述对称单元对包括关于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对称设置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多个所述对称单元对,越靠上的所述对称单元中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距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越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最低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位于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两个第二端部组,两个所述第二端部组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两个所述第二端部组同时工作,或先后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端部组包括沿横向和/或纵向间隔开至少两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端部组中的振动按摩单元沿横向和纵向分别间隔开设置,并且越靠近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的高度越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二端部组中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沿排列方向从低到高依次工作,或从高到低依次工作,或同时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单次工作时间,与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单次工作时间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的至少两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依次工作;或者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的至少两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同时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先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工作单次后,再控制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连续工作单次;或者,先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工作至少两次后,再控制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工作至少一次;或者,先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工作至少一次后,再控制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工作至少两次。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的步骤,循环执行至少两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单次工作时间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单次工作时间中的一个为第一工作时间,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工作时间间隔为第一间隔时间,所述第一间隔时间大于所述第一工作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隔时间为所述第一工作时间的5-10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作时间为80-120ms,所述第一间隔时间为600-800ms。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工作时采用摆动方式进行振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按摩单元的摆幅在0.1mm-5.0mm范围内,且相邻两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之间的净距在6mm-22mm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按摩单元的直径D1满足:10mm≤D1≤18mm,或者,所述振动按摩单元的面积S1满足:80mm2≤S1≤250mm2,或者,相邻两个振动按摩单元之间的净距在6mm-22mm范围内,和/或,相邻两个振动按摩单元之间的中心距离在16mm-40mm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程序,该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从而可以模拟出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具有提神的按摩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程序时,实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从而可以模拟出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具有提神的按摩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包括:佩戴支架,所述佩戴支架限定出绕颈空间;多个振动按摩单元,所述多个振动按摩单元设于所述佩戴支架的朝向所述绕颈空间的一侧,所述多个振动按摩单元中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组成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其余至少部分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组成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外围;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获取目标按摩指令,并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从而可以模拟出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具有提神的按摩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远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以及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远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另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高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任一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和/或,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低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至少一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远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以及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远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另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至少四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和/或,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至少三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对称单元对,所述对称单元对包括关于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对称设置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多个所述对称单元对,越靠下的所述对称单元对中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越靠近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均靠近所述佩戴支架的下边缘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两个第一端部组,两个所述第一端部组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两侧,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端部组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高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任一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中央按摩单元,所述中央按摩单元位于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上,且低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任一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颈部按摩仪的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2A是图1中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颈部按摩仪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颈部按摩仪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2A中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颈部按摩仪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A中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仰视图;
图7是图5中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后视图;
图8是沿图5中F-F线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颈部按摩仪100;
中心平面S0;第一平面S1;第二平面S2;第三平面S3;
中间区域Z1;端部区域Z2;第一端部区域Z21;第二端部区域Z22;
佩戴支架1;绕颈空间10;中间支架11;中间部111;端头部112;夹臂支架12;
控制面板14;
柔性底座13;凹槽131;凹槽的底壁1311;凹槽的内侧壁1312;凹槽的外侧壁1313;
振动按摩单元2;
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
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
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
第一对称单元对2A;第二对称单元对2B;
第一端部组200;中间组201;第二端部组202;
头部203;连接部204;振动装置2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
如图1和图2A所示,颈部按摩仪100包括佩戴支架1和多个振动按摩单元2,佩戴支架1限定出绕颈空间10,多个振动按摩单元2设于佩戴支架1的朝向绕颈空间10的一侧。也就是说,在用户佩戴颈部按摩仪100时,佩戴支架1绕设于人体颈部,人体的颈部位于绕颈空间10,多个振动按摩单元2位于佩戴支架1的靠近人体颈部的一侧,以适于与人体颈部接触,对人体颈部振动按摩。
需要说明的是,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功能不限于振动按摩,也就是说,振动按摩单元2可以仅具有振动按摩功能,也可以具有振动按摩功能和其他按摩功能的结合,其中,其他按摩功能可以包括电刺激按摩功能、气囊挤压按摩功能、热敷按摩功能、光疗按摩功能、香薰按摩功能等。
结合图3,佩戴支架1具有中心平面S0,可以理解的是,一般来说,在用户佩戴颈部按摩仪100时,中心平面S0与人体颈椎中心相对。在一些具体示例中,佩戴支架1可以呈现关于中心平面S0左右对称的形状,或者大体关于中心平面S0左右对称的形状,也就是说,佩戴支架1整体上是关于中心平面S0左右对称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佩戴支架1的位于中心平面S0左侧的部分的局部可以与佩戴支架1的位于中心平面S0右侧的部分的局部的结构不对称。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佩戴支架1可以大体为曲线形、或曲线形和直线形的结合。例如,曲线形可以为:佩戴支架1整体为弧形或近似弧形的其他曲线形状。又例如,曲线形和直线形的结合可以为后文所述的中间支架11为曲线形(如弧形或近似弧形的其他曲线形状),而夹臂支架12为直线形,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的描述中,“上”、“下”、“左”、“右”、“前”、“后”方向指的是:用户在佩戴颈部按摩仪100时,人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纵向指的是上下方向,横向指的是左右方向。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多个振动按摩单元2中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组成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其余至少部分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组成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外围。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的具体划分方式不限,只要满足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每个振动按摩单元2都符合以下两个条件至少之一即可。条件1:振动按摩单元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左侧或者右侧。条件2:振动按摩单元2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上侧或者下侧。
例如,可以如图2A所示示例划分,图中,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两个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分别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左右两侧,且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上侧;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两个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分别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左右两侧。
又例如,可以如图2B所示示例划分,图中,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下侧,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两个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左右两侧,且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上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还包括控制部,控制部用于获取目标按摩指令,并根据目标按摩指令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由此,通过划分出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并且设置控制部使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可以先后工作,而非同时工作,从而可以模拟出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具有提神的效果,改善按摩体验。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后颈区域较小,且皮肤敏感度不强烈(如小于眼部皮肤敏感度),若多个振动按摩单元集中在一起振动,只会形成一团混乱的振动,振动感觉不明显,导致舒适性差,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划分为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并先后进行工作,从而可以使用户明显体验到: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从而提高按摩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不限于仅具有上述按摩手法,例如,控制部还可以用于获取其他按摩指令,并根据其他按摩指令控制对应的振动按摩单元2按照指令进行工作,例如其他按摩指令可以为普通按摩指令,控制部可以根据普通按摩指令控制全部振动按摩单元2同时进行工作,等等,这里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的具体控制方式不限。
例如,可以是:先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工作单次后,再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连续工作单次,如此循环至少一次,由此,控制的方式简单。在一些可选示例中,该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的步骤,还可以循环执行至少两次,例如循环执行2次,3次,4次等等,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提神的按摩效果。
又例如,还可以是:先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工作至少两次后,再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工作至少一次,如此循环至少一次,由此,可以保证中间手掌按压按摩效果。在一些可选示例中,该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的步骤,还可以循环执行至少两次,例如循环执行2次,3次,4次等等,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提神的按摩效果。
再例如,还可以是:先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工作至少一次后,再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工作至少两次,如此循环至少一次,由此,可以保证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效果。在一些可选示例中,该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的步骤,还可以循环执行至少两次,例如循环执行2次,3次,4次等等,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提神的按摩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工作单次的具体控制方式不限。例如,可以为: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同时工作。由此,可以大体模拟出中间手掌整体按压的按摩效果。又例如,还可以为: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依次工作。由此,可以大体模拟出中间手掌揉搓按压的按摩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单次工作时间,与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的单次工作时间相等。由此,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时,中间手掌按压的时长和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时长相等,从而可以提升整体按摩效果。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单次工作时间,也可以大于或者小于,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的单次工作时间,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实际按摩需求。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单次工作时间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的单次工作时间中的一个为第一工作时间,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的工作时间间隔为第一间隔时间,第一间隔时间大于第一工作时间。由此,可以让用户明显感觉到被按摩部位的改变,从而让用户更明显地体验颈部按摩仪100所模拟的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第一间隔时间为第一工作时间的5-10倍,如5倍、7倍、10倍等等。由此,可以更加明显地让用户感觉到被按摩部位的改变,从而让用户更明显地体验颈部按摩仪100所模拟的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
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工作时间为80-120ms,如80ms、100ms、120ms等等,第一间隔时间为600-800ms,如600ms、700ms、800ms等等。由此,可以更加明显地让用户感觉到被按摩部位的改变,从而让用户更明显地体验颈部按摩仪100所模拟的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
例如,在图2A所示的示例中,可先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的五个振动按摩单元2同时进行工作100ms,间隔700ms之后,然后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四个振动按摩单元2同时进行工作100ms。如此循环4次。
例如,在图2B所示的示例中,可先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的四个振动按摩单元2同时进行工作100ms,间隔700ms之后,然后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三个振动按摩单元2同时进行工作100ms。如此循环4次。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如图2A所示,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远离中心平面S0的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以及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远离中心平面S0的另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也就是说,中心平面S0的左侧具有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属于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心平面S0的右侧具有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属于中间按摩控制组,由此,可以更好地模拟出中间手掌按压的按摩效果,具有较大的中间手掌按压面积,提升醒脑的按摩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如图2A所示,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高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例如图2A和2B所示的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高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由此,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时,可以向周边较高处发散按摩,从而可以提升提神的按摩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如图2A所示,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低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例如2A所示的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低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又例如图2B所示的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低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每个振动按摩单元2。由此,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时,可以向周边中部或较低处发散按摩,从而可以提升提神的按摩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如图2A所示,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包括: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远离中心平面S0的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以及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远离中心平面S0的另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也就是说,中心平面S0的左侧具有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属于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心平面S0的右侧具有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属于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由此,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时,可以向周边左侧和右侧发散按摩,从而可以提升提神的按摩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如图2A所示,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包括至少四个振动按摩单元2,由此,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时,可以具有较为明显的按摩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如图2A所示,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包括至少三个振动按摩单元2。由此,在模拟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时,可以使得周边区域具有较为明显的发散按摩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振动按摩单元2工作时采用摆动方式进行振动。例如,摆动方式为振动按摩单元2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或周向进行摆动。其中,“振动按摩单元2沿上下方向进行摆动”指的是,振动按摩单元2沿高度方向来回摆动,“振动按摩单元2沿左右方向进行摆动”指的是,振动按摩单元2沿与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来回摆动,“振动按摩单元2沿周向方向进行摆动”指的是,振动按摩单元2环绕自身中轴线摆动,例如在图8所示具体示例中,振动按摩单元2中的振动装置可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或周向进行摆动,摆动平行于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面,通过平行于按摩面的摆动方式进行振动按摩,与前述按摩方式相结合,能够模拟出人手搓揉的按摩手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振动按摩单元2的摆幅在0.1mm-5.0mm范围内,如0.1mm、0.35mm、5.0mm等等,相邻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之间的净距在6mm-22mm范围内,如6mm、15mm、22mm等等,其中,“振动按摩单元2的摆幅”指的是,振动按摩单元2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或周向进行摆动的幅度,“相邻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之间的净距”指的是,相邻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避免振动时相邻振动按摩单元2发生碰撞,以及能够有效减少相邻振动按摩单元2的共振、干扰导致的噪音问题。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振动按摩单元2的直径D1满足:10mm≤D1≤18mm,如10mm、13mm、15mm、18mm等等,“振动按摩单元2的直径D1”指的是,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面的直径,基于该直径形成的圆形按摩面与人的大拇指在按摩时的接触面大致相当,能够更好地模拟出人手指按摩的感觉,从而提高按摩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振动按摩单元2的面积S1满足:80mm2≤S1≤250mm2。如80mm2、150mm2、200mm2、250mm2等等,“振动按摩单元2的面积S1”指的是,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面的面积,其与人的大拇指在按摩时的接触面积大致相当,能够更好地模拟出人手指按摩的感觉,从而提高按摩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相邻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之间的净距在6mm-22mm范围内,如6mm、15mm、22mm等等,且相邻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之间的中心距离在16mm-40mm范围内,如16mm、30mm、40mm等等,“相邻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之间的中心距离”指的是,相邻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由此通过合适的间距设置,使得振动按摩单元2排布密度合适,既可以产生一定的按摩强度,又不会挤成一团导致颈部神经分辨不出按摩,从而提高了按摩效果。
下面,对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的多种划分思路进行举例介绍。
实施例一
如图2A所示,颈部按摩仪100的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包括至少三个环形排列的振动按摩单元2。由此,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按摩时,可以具有较大的按摩面积,从而提升按摩的舒适性,进一步提升提神的按摩效果。
此时,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控制部可以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环形排列的振动按摩单元2,沿环形依次振动,从而实现中间手掌按压的揉搓按摩。或者,在另外一些具体示例中,控制部还可以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的全部振动按摩单元2同时振动,从而提升模拟中间手掌按压的体验明显性。
如图2A所示,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全部振动按摩单元2环绕佩戴支架1的中心呈环形排列。由此,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可以避开佩戴支架1的中心位置,避免对颈椎造成击打,引发用户头晕。
如图2A所示,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对称单元对,对称单元对包括关于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0对称设置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例如图2A所示的两个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为一个振动单元对,例如图2A所示的两个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为一个振动单元对。由此,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按摩时,可以具有较大的按摩面积,从而提升按摩的舒适性,进一步提升提神的按摩效果。
其中,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多个对称单元对,越靠上的对称单元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距离中心平面S0越近。例如图2A所示的两个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组成的振动单元对高于两个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组成的振动单元对,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相对于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距离中心平面S0更近。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保证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整体呈环形排列,从而可以尽量避开佩戴支架1的中心位置,而且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按摩时,可以具有较大的按摩面积。
如图2A所示,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最低的振动按摩单元2(如图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位于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0上。也就是说,中心平面S0穿过中间按摩控制组中最低的振动按摩单元2,由于该振动按摩单元2靠近大椎穴,大椎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按摩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因此通过将其加入中间按摩控制组,这样在每个按摩行程中均对该部位进行按摩,可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从而提高按摩效果。
如图2A所示,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包括两个第二端部组,两个第二端部组分别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两侧。由此,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时,颈部两侧可以体验到较为明显的发散按摩效果,从而提升按摩体验。
此时,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控制部可以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两个第二端部组同时工作,从而可以实现颈部两侧同时发散按摩的效果。或者,在另外一些具体示例中,控制部可以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两个第二端部组先后工作,从而可以实现颈部两侧先一侧、再一侧的发散按摩的效果。
如图2A所示,至少一个第二端部组包括至少沿横向和/或纵向间隔开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例如图2A所示,第二端部组包括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和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和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即沿横向间隔开,又沿纵向间隔开。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横向指的是左右方向,纵向指的是上下方向。由此,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时,颈部至少一侧可以体验到较为明显的横向和/或纵向的发散按摩效果,从而提升按摩体验。
如图2A所示,至少一个第二端部组包括沿横向和纵向分别间隔开设置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且越靠近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0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高度越低。如图2A所示,第二端部组包括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和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和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即沿横向间隔开,又沿纵向间隔开,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相对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靠近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0,且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相对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设置高度较低。由此,该至少一个第二端部组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可以呈现大体倾斜向上的排列方式,从而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时,颈部至少一侧可以体验到较为明显的斜向上搓或斜向下搓的按摩体验。
此时,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控制部可以控制第二端部组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沿排列方向从低到高依次工作,从而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时,颈部至少一侧可以体验到较为明显的斜向上搓的按摩体验。或者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控制部可以控制第二端部组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沿排列方向从高到低依次工作,从而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时,颈部至少一侧可以体验到较为明显的斜向下搓的按摩体验。或者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控制部可以控制第二端部组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同时工作,从而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时,颈部至少一侧可以体验到较为明显的整体发散按摩体验。
在本实施例一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2A,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包括:两个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和两个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包括:两个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两个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和一个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控制部可先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的两个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两个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和一个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同时进行工作100ms,间隔700ms之后,然后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两个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和两个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同时进行工作100ms。如此循环4次。
在本实施例一中,结合图3,作与中心平面S0相平行的两个第一平面S1和两个第二平面S2,两个第一平面S1分别设于中心平面S0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二平面S2分别设于两个第一平面S1的左右两侧,也就是说,每个第一平面S1的远离中心平面S0的一侧分别具有一个第二平面S2,两个第一平面S1之间的区域为中间区域Z1,同侧的第一平面S1和第二平面S2之间的区域为端部区域Z2。其中,两个第一平面S1之间的距离为X1,两个第二平面S2之间的距离W为绕颈空间10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0.4W≤X1≤0.6W,例如,X1=0.4W、X1=0.45W、X1=0.5W、X1=0.55W、X1=0.6W等等。
如图2A和图3所示,多个振动按摩单元2包括中间组201和两个第二端部组202,中间组201作为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两个第二端部组202作为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间组201设于中间区域Z1,且中间组201包括至少三个振动按摩单元2。两个第二端部组202分别设于两侧的端部区域Z2,且第二端部组202包括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也就是说,中间区域Z1设有至少三个振动按摩单元2,每个端部区域Z2设有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由此,可以保证中间区域Z1的振动按摩单元2数量较多,由于与该区域相对的人体颈部的肌肉较多,从而可以通过较多数量的振动按摩单元2增强按摩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组201设于中间区域Z1”指的是,中间组201中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根部的一半或超过一半的部分位于中间区域Z1。“第二端部组202设于端部区域Z2”指的是,第二端部组202中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根部的超过一半的部分位于端部区域Z2。其中,“振动按摩单元2的根部”指的是振动按摩单元2与佩戴支架1相连的端部,即振动按摩单元2的远离绕颈空间10一侧的端部。更具体地说,对于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来说,如果其根部的一半或超过一半的部分位于中间区域Z1,那么该振动按摩单元2属于中间组201,而如果其根部的超过一半的部分位于端部区域Z2,那么该振动按摩单元2属于第二端部组202。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端部组202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大于中间组201中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也就是说,第二端部组202中,一个、或者若干、或者全部(即每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大于中间组201中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由此,中间区域Z1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均较为平缓,端部区域Z2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较为倾斜,从而可以符合人体颈部轮廓形状,使得各振动按摩单元2均与人体颈部较好贴合,实现更为有效的振动按摩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角度为振动按摩单元2的中轴线与中心平面S0之间的夹角。其中,“振动按摩单元2的中轴线”可以理解为:振动按摩单元2从佩戴支架1朝向绕颈空间10延伸的轴线方向,例如在一些示例中,振动按摩单元2包括呈柱状的连接部204,连接部204与佩戴支架1相连,连接部204的中心轴线即为振动按摩单元2的中轴线。
相关技术中的多数颈部按摩仪设置的按摩头是静止的,多用电刺激功能来实现按摩,而本发明是在颈部按摩仪100的佩戴支架1设置振动按摩单元2,而且设置多个振动按摩单元2,以通过振动功能来实现按摩,其中,多个振动按摩单元2与人体颈部的贴合是颈部按摩仪100的设计难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在佩戴时,由于中间区域Z1对应人体颈部后侧的平坦区域、该区域具有较多肌肉,因此在中间区域Z1设置至少三个的振动按摩单元2,以较多的数量的振动按摩单元2对人体颈部后侧较多的肌肉进行按摩,从而可以提升按摩效果。而且至少三个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均小于第二端部组202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从而可以较为平缓,以与人体颈部后侧的平坦区域较好贴合,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对于人体颈部后侧的平坦区域的按摩效果。
而端部区域Z2对应人体颈部弧度较大的侧边位置,通过将端部区域Z2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设置为安装角度较大,从而可以与人体颈部弧度较大的侧边位置较好的贴合,进而对人体颈部弧度较大的侧边位置起到有效的振动按摩效果。而且,端部区域Z2相对中间区域Z1更为靠近颈部大动脉,不适合设置过多的振动按摩单元2,因此,在端部区域Z2设置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可以使得端部区域Z2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数量可以根据人体颈部的特点设置,从而可以对人体颈部弧度较大的侧边位置起到更好的按摩效果。
此外,在一些具体情况下,将端部区域Z2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设置为较大,可以与人体颈部弧度较大的侧边位置较好贴合,从而能够对人体颈部两侧弧度较大的侧边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夹持、包裹作用,提升用户佩戴的稳固性。
例如在图2A和图4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每个第二端部组202均包括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和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中间组201包括两个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两个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和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当然,第二端部组202和中间组201的构成不限于此,本示例旨在举例说明,以清楚描述“第二端部组202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大于中间组201中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不能视为对第二端部组202和中间组201的构成作为限制。
参照图4,可以是,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的安装角度A1大于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的安装角度A3、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的安装角度A4和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的安装角度A5中的每个。也可以是,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的安装角度A2大于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的安装角度A3、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的安装角度A4和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的安装角度A5中的每个。还可以是,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的安装角度A1大于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的安装角度A3、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的安装角度A4和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的安装角度A5中的每个,同时,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的安装角度A2也大于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的安装角度A3、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的安装角度A4和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的安装角度A5中的每个。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端部组202中距离中心平面S0最远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大于中间组201中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需要说明的是,“振动按摩单元2与中心平面S0之间的距离”指的是:沿佩戴支架1的长度方向,振动按摩单元2的根部与中心平面S0之间的距离。例如图4中所示的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为第二端部组202中距离中心平面S0最远的振动按摩单元2,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的安装角度A1大于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的安装角度A3、且大于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的安装角度A4、且大于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的安装角度A5。
由此说明,全部振动按摩单元2中距离中心平面S0最远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或者说,最靠近佩戴支架1两端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较大、较为倾斜,从而可以与人体颈部两侧弧度较大的侧边位置更好地贴合,起到更为有效的按摩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夹持、包裹效果,使得用户佩戴更加舒适、更加稳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二端部组202可以关于中心平面S0对称设置,或者大体对称设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第二端部组202也可以不关于中心平面S0对称设置,但是任一第二端部组202需要满足本申请对第二端部组202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端部组202包括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第二端部组202中距离中心平面S0最远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大于第二端部组202中其余任一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也就是说,第二端部组202的所有振动按摩单元2中,距离中心平面S0最远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最大。例如图4中所示的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的安装角度A1大于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的安装角度A2。
由此,可以与人体颈部两侧弧度较大的侧边位置更好地贴合,起到更为有效的按摩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夹持、包裹效果,使得用户佩戴更加舒适、更加稳固,并且保证端部区域Z2的靠近中间区域Z1位置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倾角稍小,可以对应人体颈部后侧两侧弧度稍小区域,从而更好地适应人体颈部轮廓,实现更好地贴合,进一步提升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端部组202包括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第二端部组202中除距离中心平面S0最远的振动按摩单元2以外,其余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大于中间组201中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也就是说,无论第二端部组202中距离中心平面S0最远的振动按摩单元2(如图4中所示的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的安装角度是否大于中间组201中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第二端部组202中的其他振动按摩单元2中的至少一个(如图4中所示的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的安装角度,会大于中间组201中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由此,可与对人体颈部两侧弧度稍小的侧边位置较好贴合,起到有效的按摩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夹持、包裹效果,使得用户佩戴更加舒适、更加稳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同侧的第一平面S1和第二平面S2之间作与中心平面S0相平行的第三平面S3,同侧的第二平面S2和第三平面S3之间的区域为第一端部区域Z21,同侧的第一平面S1和第三平面S3之间的区域为第二端部区域Z22,其中,两个第三平面S3之间的距离为X2,0.6W<X2≤0.75W,例如,X2=0.61W、X1=0.65W、X1=0.7W、X1=0.75W等等。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端部组202包括位于第一端部区域Z21的振动按摩单元2(例如图4中所示的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也就是说,第二端部组202中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根部的一半或超过一半的部分位于第一端部区域Z21。由此,可以与人体颈部两侧弧度较大的侧边位置较好贴合,起到有效地按摩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夹持、包裹效果。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第一端部区域Z21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大于中间组201中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由此,可以与人体颈部两侧弧度较大的侧边位置较好贴合,起到有效地按摩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夹持、包裹效果。
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二端部组202中,距离中心平面S0最远的振动按摩单元2可以位于第一端部区域Z21,从而可以与人体颈部两侧弧度较大的侧边位置较好贴合,起到有效地按摩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夹持、包裹效果。
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二端部组202包括位于第一端部区域Z21的振动按摩单元2,位于第一端部区域Z21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为30°~60°,例如,30°、35°、40°、45°、50°、55°、60°等等。由此,位于第一端部区域Z21的振动按摩单元2可以与人体颈部两侧弧度较大的侧边位置相对,通过将该区域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设置为较大的30°~60°,从而可以起到与人体颈部该位置较好的贴合效果,提升按摩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夹持、包裹效果,使得用户佩戴更加舒适、更加稳固。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端部组202包括位于第二端部区域Z22的振动按摩单元2(例如图4中所示的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也就是说,第二端部组202中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根部的超过一半的部分位于第二端部区域Z22。由此,可以与人体颈部两侧弧度稍小的侧边位置贴合,实现对人体颈部两侧弧度稍小的侧边位置的按摩。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第二端部区域Z22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大于中间组201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由此,可以保证与人体颈部两侧弧度稍小的侧边位置对应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倾斜角度较大,以更好地实现与颈部贴合,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夹持、包裹效果,从而可以对人体颈部两侧弧度稍小的侧边位置实现有效按摩。
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位于第二端部区域Z22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大于中间组201中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由此,可以更好地保证与人体颈部两侧弧度稍小的侧边位置对应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倾斜角度较大,以更好地实现与颈部贴合,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夹持、包裹效果,从而可以对人体颈部两侧弧度稍小的侧边位置实现有效按摩。
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二端部组202包括位于第二端部区域Z22的振动按摩单元2,位于第二端部区域Z22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为15°~30°,例如,15°、19°、23°、27°、30°等等。由此,位于第二端部区域Z22的振动按摩单元2可以与人体颈部两侧弧度稍小的侧边位置相对,通过将该区域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设置为稍小的15°~30°,从而可以起到与人体颈部该位置较好的贴合效果,提升按摩效果,并形成一定的夹持作用,使得用户佩戴更加舒适、更加稳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端部组202包括位于第一端部区域Z21的振动按摩单元2以及位于第二端部区域Z22的振动按摩单元2,位于第一端部区域Z21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大于位于第二端部区域Z22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例如图4中所示的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的安装角度A1大于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的安装角度A2。
由此,可以保证位于第一端部区域Z21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倾斜角度较大,从而可以与人体颈部两侧弧度较大的侧边位置较好贴合,提升按摩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夹持、包裹效果,使得用户佩戴更加舒适、更加稳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位于第一端部区域Z21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与位于第二端部区域Z22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夹角,大于位于第二端部区域Z22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与中间组201中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夹角。例如图4中所示的,位于第一端部区域Z21的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与位于第二端部区域Z22的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之间的夹角β1,大于位于第二端部区域Z22的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与中间组201中安装角度最小的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之间的夹角β2。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之间的夹角指的是,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
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位于第一端部区域Z21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倾斜角度较大,从而可以与人体颈部两侧弧度较大的侧边位置较好贴合,提升按摩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夹持、包裹效果,使得用户佩戴更加舒适、更加稳固。
值得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安装角度最大的振动按摩单元2可以是距离中心平面S0最远的振动按摩单元2,也可以是第二端部组202中其他的振动按摩单元2,还可以是第二端部组202中每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相同,且均为最大安装角度的振动按摩单元2。并且,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每个第二端部组202可以仅包括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或者,第二端部组202可以仅包括位于第一端部区域Z21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而不包括位于第二端部区域Z22的振动按摩单元2。又或者,第二端部组202可以仅包括位于第二端部区域Z22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而不包括位于第一端部区域Z21的振动按摩单元2,等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中间组201中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为0°~30°,例如,0°、5°、10°、15°、20°、25°、30°等等。由此,可以保证中间区域Z1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较小,倾斜角度较为平缓,从而可以适应颈部轮廓后侧平坦区域,贴合效果好,从而提升按摩效果。
进一步地,中间组201中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为0°~15°,例如,0°、5°、10°、15°等等。由此,可以保证中间区域Z1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较小,倾斜角度较为平缓,从而可以适应颈部轮廓后侧平坦区域,贴合效果好,从而提升按摩效果。再进一步地,中间组201中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最大安装角度可以为11°~15°,例如,11°、12°、13°、14°、15°等等,也就是说,中间组201中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最大不超过11°~15°。由此,可以更好地保证中间区域Z1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安装角度不至于过大,倾斜角度更加平缓,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颈部轮廓后侧平坦区域,贴合效果更好,提升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中间组201包括位于中心平面S0左右两侧中至少一侧的振动按摩单元2,也就是说,中间组201中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位于中心平面S0的一侧(如图4中所示的左侧或右侧)。或者说,中间组201中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不位于中心平面S0上。由此,可以保证人体颈部后侧位于颈椎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区域可以获得中间组201的按摩,从而提升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中间组201中,位于中心平面S0一侧(如图4中所示的左侧或右侧)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例如图4中所示的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和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的安装角度为10°~30°。由此,可以保证与人体颈部后侧位于颈椎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区域相对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倾斜角度较为平缓,振动按摩单元2可以与颈部该区域较为贴合,从而提升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中间组201包括至少一个对称单元对,一个对称单元对包括关于中心平面S0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例如图4和图5中所示,中间组201中,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为两个且关于中心平面S0左右对称、记为第一对称单元对2A,中间组201中,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为两个且关于中心平面S0左右对称、记为第二对称单元对2B。在佩戴时,中心平面S0大致对应人体颈椎的位置,而关于中心平面S0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大致对准颈椎两侧的肌肉,由此,可以保证人体颈部后侧位于颈椎左右两侧的区域均可以获得中间组201的按摩,从而提升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中间组201包括多个对称单元对,且至少两个对称单元对沿佩戴支架1的高度方向间隔开。其中“高度方向”指的是,在用户佩戴颈部按摩仪100时,人体的上下方向(如图5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例如在图4和图5所示的示例中,两个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为第一对称单元对2A,两个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为第二对称单元对2B,第一对称单元对2A和第二对称单元对2B沿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由此,人体颈部后侧位于颈椎左右两侧的一定高度范围内的区域均可以获得中间组201的按摩,从而提升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一个对称单元对中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之间的距离为单元间距,其中,沿佩戴支架1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的多个对称单元对中,每个对称单元对的单元间距均小于其下方的任一对称单元对的单元间距。也就是说,在佩戴支架1的高度方向上,越靠上的对称单元对的单元间距越小,越靠下的对称单元对的单元间距越大。由此,中间组201中对称单元对的排布符合人体颈部后侧肌肉分布趋势,可以提升该区域的按摩效果。
例如在图4和图5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对称单元对2A的单元间距为L1,第二对称单元对2B的单元间距为L2,第一对称单元对2A位于第二对称单元对2B的上方,第一单元对的单元间距L1小于、其下方的第二单元对的单元间距L2。再例如,中间组201还包括位于第二对称单元对2B下方的第三对称单元对,第三对称单元对的单元间距为L3,则L1<L2<L3,以此类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中间组201中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例如图5中所示的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位于中心平面S0上。也就是说,中心平面S0穿过中间组201中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由此,可以保证人体颈部后侧颈椎区域可以获得中间组201的按摩,从而提升按摩效果。
例如在图4和图5所示的具体示例中,位于中心平面S0上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例如图5中所示的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的安装角度为0°~3°,例如可以为0°、1°、2°、3°等等。由此,可以保证位于中心平面S0上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倾角较小,其中轴线与中心平面S0平行或大致平行,从而可以对应人体的颈椎部位,保持对颈椎部位的平贴,对颈椎部位起到针对性的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位于中心平面S0上的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例如图5中所示的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在佩戴支架1的高度方向上,低于全部振动按摩单元2中其余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例如在图4和图5所示的示例中,中间组201中包括位于中心平面S0上的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在佩戴支架1的高度方向上,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为全部振动按摩单元2中最靠下的振动按摩单元2。由此,该振动按摩单元2可以更接近颈椎需要按摩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按摩效果。
例如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的最高点可以低于佩戴支架1的在中心平面S0位置处的高度中心线L,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的高度较低,以更好地接近颈椎需要按摩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位于中心平面S0上的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在佩戴支架1的高度方向上低于全部振动按摩单元2中其余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振动按摩单元2(如图5中所示的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的按摩面,相比于中间组201中其余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面,朝向靠近绕颈空间10的中心方向(如图4中所示的前侧)凸出,即中心平面S0上、最靠下的振动按摩单元2,相比于中间组201中其余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朝向绕颈空间10中心的方向凸出。例如图4中所示的,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的按摩面向前凸出于中间组201中其余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面。
佩戴时,最下方的振动按摩单元2(如图5中所示的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位于佩戴支架1的最下方,佩戴支架1的最下方容易出现与颈部贴合不好,甚至翘起的情况,导致最下方的振动按摩单元2可能会出现贴合不好的情况,此时,由于最下方的振动按摩单元2(如图5中所示的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设置为朝向绕颈空间10中心的方向凸出,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种贴合不好的情况发生,保证该振动按摩单元2(如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始终与颈部保持贴合状态,保证按摩效果。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利用佩戴时在颈部按摩仪100整体重力的牵引下,该振动按摩单元2(如图5中所示的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可以处于预压状态,这样可以更好地贴合颈部。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中心平面S0上、最靠下的振动按摩单元2,相比于中间组201中其余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都朝向绕颈空间10中心凸出,也就是说,中间组201中,最为凸出的为中心平面S0上、最靠下的振动按摩单元2。例如图4中所示的,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的按摩面相比于中间组201中其余每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面都向前凸出。由此,可以更好地保证佩戴时,该振动按摩单元2(如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与颈部的贴合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中间组201中,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面,相比于其上方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面,朝向靠近绕颈空间10的中心方向凸出。也就是说,越靠上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面距离绕颈空间10的中心越远,越靠下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面距离绕颈空间10的中心越近。例如在图4和图5所示的示例中,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高于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高于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向前凸出于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向前凸出于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
由此,可以避免佩戴时,中间组201出现翘起、贴合不好的情况,通过将中间组201设置为从上到下逐渐向前凸出,从而可以保证中间组201各振动按摩单元2都始终与颈部保持贴合状态,保证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中间组201包括五个振动按摩单元2,且中间组201中的五个振动按摩单元2,围绕佩戴支架1在中心平面S0处的高度中心点间隔排布。例如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中间组201包括:两个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两个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和一个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这五个振动按摩单元2围绕佩戴支架1的中心点呈圆形排布。由此,可以对人体颈部后侧区域进行全面按摩,从而提升按摩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两个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可以关于中心平面S0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可以关于中心平面S0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的单元间距小于两个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的单元间距,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位于中心平面S0上。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高于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高于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向前凸出于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向前凸出于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
值得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中间组201所包括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数量不限,可以多于5个或者少于5个,而且振动按摩单元2也不限于上述排布形式,例如可以仅具有位于中心平面S0上的振动按摩单元2,又例如,可以仅具有位于中心平面S0两侧的振动按摩单元2,且位于中心平面S0两侧的振动按摩单元2也可以不对称设置,等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3所示,第二端部组202中距离中心平面S0最远的振动按摩单元2(如图2A中所示的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在佩戴支架1的高度方向上,高于全部振动按摩单元2中(即中间组201和第二端部组202中)其余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也就是说,第二端部组202中距离中心平面S0最远的振动按摩单元2为全部振动按摩单元2中,在佩戴支架1的高度方向上,最靠上的振动按摩单元2。由此,更加符合人体颈部轮廓,可以对人体颈部两侧弧度较大的侧边位置更加靠近,起到更加针对的按摩作用,并形成更加有效的夹持作用,使得用户佩戴更加舒适、更加稳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3所示,第二端部组202中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如图2A中所示的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在佩戴支架1的高度方向上,高于中间组201中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且同时低于中间组201中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也就是说,中间组201中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高于第二端部组202中的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如图5中所示的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同时,中间组201中还有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低于第二端部组202中的该振动按摩单元2(如图5中所示的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由此,可以保证端部区域Z2也有一些振动按摩单元2可以对颈部两侧高度中央位置区域进行按摩,从而提升整体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端部组202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总数量,少于中间组201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总数量。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第二端部组202可以为振动按摩单元2数量较少的稀散区,而中间组201可以为振动按摩单元2数量较多的密集区,密集区对应颈部较为平坦的中部区域,该区域肌肉较多,振动按摩单元2的密集分布可以增强按摩效果,体验较佳,稀散区处于密集区的两侧,对应前颈与后颈过渡的侧边区域,该区域为大动脉所在区,神经较为密集,不适宜过度刺激,数量较少的振动按摩单元2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保证使用安全性。
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中间组201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总数量大于等于5个,例如5个、6个、7个、8个等等,第二端部组202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总数量为1个~2个。由此,可以保证密集区对应颈部较为平坦的中部区域的按摩效果,同时稀散区对大动脉所在区可以起到有效的夹持和保护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端部组202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面积之和,小于中间组201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面积之和。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第二端部组202可以为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面积总和较小的稀散区,而中间组201可以为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面积总和较大的密集区,密集区对应颈部较为平坦的中部区域,该区域肌肉较多,振动按摩单元2的密集分布可以增强按摩效果,体验较佳,稀散区处于密集区的两侧,对应前颈与后颈过渡的侧边区域,该区域为大动脉所在区,神经较为密集,不适宜过度刺激,数量较少的振动按摩单元2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保证使用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端部组202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之间的间距,大于中间组201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之间的间距。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第二端部组202可以为振动按摩单元2间距较大的稀散区,而中间组201可以为振动按摩单元2间距较小的密集区,密集区对应颈部较为平坦的中部区域,该区域肌肉较多,振动按摩单元2的密集分布可以增强按摩效果,体验较佳,稀散区处于密集区的两侧,对应前颈与后颈过渡的侧边区域,该区域为大动脉所在区,神经较为密集,不适宜过度刺激,数量较少的振动按摩单元2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保证使用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佩戴支架1包括中间支架11和两个夹臂支架12,两个夹臂支架12分别连接在中间支架11的左右两端,中间支架11包括中间部111和两个端头部112,中间部111位于中间区域Z1,两个端头部112分别位于两个端部区域Z2,中间组201设于中间部111,第二端部组202设于端头部112,中间部111的最大高度大于端头部112的最大高度。由此,佩戴支架1的形状,既能满足第二端部组202和中间组201的设置要求,也能符合人体颈部轮廓形状,尽可能减轻佩戴支架1的重量和材料,降低成本并且提高用户佩戴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中间支架11的高度沿着从中心平面S0到夹臂支架12的方向逐渐减小。也就是说,中间支架11的高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从而中间支架11的中间部111的面积可以较大,由此,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利用中间部111设置包含数量较多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中间组201,以构成密集区,确保密集区的相邻振动按摩单元2之间留有足够的防干涉间隙,避免振动按摩单元2振动时发生互相干涉碰撞,而且可以扩大颈部中间部位可被按摩面积,提升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中间支架11的上端边沿构造为中间下凹曲线。由此,可以符合用户颈部轮廓形状,使得用户佩戴更加舒适,而且能够节省材料和重量。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中间支架11的下端边沿构造为中间下凸曲线。由此,可以符合用户颈部轮廓形状,使得颈部及颈部以下部位可以对应设置振动按摩单元2,扩展按摩区域,提升整体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每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面均为直径为D的圆形面,中间支架11在中心平面S0处的高度H为2D~3D,例如,2D、2.5D、3D等等。由此,可以保证振动按摩单元2的数量不至于太多,降低结构复杂度和成本,还可以保证振动按摩单元2的数量不至于太少,保证各振动按摩单元2都可以各自具有不同的安装角度,使得各振动按摩单元2的按摩面都可以与用户颈部更好地贴合,提升整体振动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振动按摩单元2包括头部203、连接部204和振动装置205,振动装置205设置于头部203内,连接部204的一端与头部203相连,连接部204的另一端与佩戴支架1相连。由此,通过将振动装置205设置于头部203内,可以保证振动装置205与用户颈部距离较近,以较好地发挥振动按摩效果,降低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204与头部203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也可以为分体成型件且装配相连。连接部204与佩戴支架1的至少部分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也可以为分体成型件且装配相连。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振动按摩单元2还可以包括:电刺激按摩装置、气囊挤压按摩装置、热敷按摩装置、光疗按摩装置、香薰按摩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等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连接部204呈柱状,可以是但不限于圆柱形状、例如还可以棱柱形状等等。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连接部204的至少部分的横截面积小于振动装置205的横截面积。由此,可以利用连接部204对振动装置205进行限位,以避免振动装置205离开头部203。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接部204与头部203为一体成型件时,连接部204的至少部分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可以利用连接部204的弹性变形将振动装置205安装到头部203内。当连接部204与头部203为分体成型件且装配相连时,可以先将振动装置205安装到头部203内,再将头部203与连接部204装配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佩戴支架1上具有朝向绕颈空间10方向凸出的多个柔性底座13,每个柔性底座13上均形成有凹槽131,振动按摩单元2的一端伸入对应的凹槽131内且与该凹槽131的侧壁间隙配合。例如图8中所示的连接部204的远离头部203的一端伸入凹槽131,且连接部204的外表面与凹槽131的内侧壁1312之间具有间隙P。
由此,通过设置柔性底座13,且在柔性底座13上设置凹槽131,并将凹槽131设置为与振动按摩单元2间隙配合,从而使得振动按摩单元2在振动时更易于发生摆动,确保振动按摩单元2振动时有一定的摆动幅度,增强按摩效果。也使得振动按摩单元2具有一定的角度调整空间,佩戴时能跟随适应颈部的活动,与颈部保持贴合。而且,当连接部204与佩戴支架1为分体成型件且装配相连时,由于振动按摩单元2的一端伸入凹槽131内,从而可以利用凹槽131有效地遮挡隐藏振动按摩单元2与佩戴支架1的连接缝隙,起到防尘的作用,避免外部环境对振动按摩单元2造成不利影响,提升颈部按摩仪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凹槽131的侧壁厚度小于凹槽131的底壁1311厚度。需要说明的是,当凹槽131的侧壁为一个环形壁时,该环形壁的壁厚小于凹槽131的底壁1311厚度,当凹槽131的侧壁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环形壁时,其中内圈的环形壁为凹槽131的内侧壁1312,外圈的环形壁为凹槽131的外侧壁1313,此时,内圈的环形壁、即凹槽131的内侧壁1312的厚度小于凹槽131的底壁1311厚度,外圈的环形壁、即凹槽131的外侧壁1313的厚度也小于凹槽131的底壁1311厚度。由此,通过对凹槽131的侧壁做减薄处理,使侧壁的壁厚小于凹槽131的底壁1311的壁厚,从而使得振动按摩单元2在振动时更易于发生摆动,确保振动按摩单元2振动时有一定的摆动幅度,增强按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凹槽131的侧壁形成有褶皱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当凹槽131的侧壁为一个环形壁时,该环形壁上可以形成有褶皱结构,当凹槽131的侧壁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环形壁时,其中内圈的环形壁为凹槽131的内侧壁1312,外圈的环形壁为凹槽131的外侧壁1313,此时,内圈的环形壁和外圈的环形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褶皱结构。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强振动按摩单元2振动时的摆动幅度,增强按摩效果。
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8所示,柔性底座13可以为硅胶材质,且多个柔性底座13可以连接在一起,例如,中间支架11上可以具有柔性垫,柔性垫上具有多个柔性底座13。柔性底座13的数量可以与振动按摩单元2的数量相同。柔性底座13自顶面向底面凹陷形成凹槽131,振动按摩单元2的根部安装连接于凹槽131内,这样可以有效遮挡隐藏振动按摩单元2的根部与中间支架11的连接缝隙,起到防尘作用,避免外部环境对颈部按摩仪100造成的影响,确保颈部按摩仪100的使用寿命。
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8所示,振动按摩单元2可以包括头部203及连接部204,连接部204的远离头部203的一端连接在凹槽131内,连接部204与凹槽131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P,即连接部204的外径小于凹槽131的内径,这样形成振动按摩单元2的摆动空间,使得振动按摩单元2更易于发生摆动,确保振动按摩单元2振动时有一定的摆动幅度,增强按摩效果,也使得振动按摩单元2具有一定的角度调整空间,佩戴时能跟随适应颈部的活动,与颈部保持贴合。
实施例二
如图2B所示,本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相比,基本相同,例如佩戴支架1上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数量以及排布相同,佩戴支架1与振动按摩单元2的连接方式相同,等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的划分思路不同。下面结合图2B对实施例二的划分思路进行介绍。
如图2B所示,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对称单元对,对称单元对包括关于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0对称设置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例如图2B所示的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两个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为一个振动单元对,两个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4为一个振动单元对。由此,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按摩时,可以具有较大的按摩面积,从而提升按摩的舒适性,进一步提升提神的按摩效果。
如图2B所示,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多个对称单元对,越靠下的对称单元对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越靠近中心平面S0。例如图2B所示的两个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组成的振动单元对低于两个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组成的振动单元对,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相对于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距离中心平面S0更近。由此,中间按摩控制组在中心平面S0的两侧可以分别呈现大体倾斜向上的排列方式,从而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时,颈部至少一侧可以体验到较为明显的斜向上搓或斜向下搓的按摩体验。
此时,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控制部可以控制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位于中心平面S0同侧的振动按摩单元2沿排列方向从低到高依次工作,从而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时,颈部两侧可以体验到较为明显的斜向上搓的按摩体验。或者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控制部可以控制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位于中心平面S0同侧的振动按摩单元2沿排列方向从高到低依次工作,从而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时,颈部两侧可以体验到较为明显的斜向下搓的按摩体验。或者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控制部可以控制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位于中心平面S0同侧的振动按摩单元2同时工作,从而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时,颈部两侧可以体验到较为明显的整体按摩体验。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控制部可以控制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位于中心平面S0两侧的振动按摩单元2先后工作,也就是说,可以先控制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位于中心平面S0一侧的振动按摩单元2先工作,再控制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位于中心平面S0另一侧的振动按摩单元2后工作,由此,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时,可以使颈部后部两侧有明显的先后按摩体验。
在另外一些具体示例中,控制部可以控制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位于中心平面S0两侧的振动按摩单元2同时工作,也就是说,可以先控制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位于中心平面S0一侧的振动按摩单元2和位于中心平面S0另一侧的振动按摩单元2,同时工作,由此,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时,可以使颈部后部两侧有明显的同步按摩体验。
如图2B所示,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均靠近佩戴支架1的下边缘设置。由此,由于佩戴支架1的下边缘可以具有较大的长度,例如,当佩戴支架1的下边缘为下凹形式,中间按摩控制组在左右方向上,可以具有跨越中心平面S0较长的按摩区域,或者说中间按摩控制组可以具有更多数量的振动按摩单元2,从而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时可以具有较大的按摩范围,提升按摩体验。
如图2B所示,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包括两个第一端部组200,两个第一端部组200分别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两侧。由此,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时,颈部两侧可以体验到较为明显的发散按摩效果,从而提升按摩体验。
此时,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控制部可以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两个第一端部组200同时工作,从而可以实现颈部两侧同时发散按摩的效果。或者,在另外一些具体示例中,控制部可以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两个第一端部组200先后工作,从而可以实现颈部两侧先一侧、再一侧的发散按摩的效果。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至少一个第一端部组200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高于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例如图2B所示,第一端部组200包括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高于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由此,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时,颈部至少一侧可以体验到较为明显的向上发散按摩效果,从而提升按摩体验。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包括中央按摩单元(如图中所示的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中央按摩单元位于中心平面S0上,且低于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例如图2B所示,第一端部组200包括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低于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由此,在模拟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时,颈椎下侧可以体验到较为明显的向下发散按摩效果,从而提升按摩体验。
在本实施例二的一个具体示例中,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包括:两个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和两个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包括:两个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和一个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控制部可先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的两个第二振动按摩单元22和两个第四振动按摩单元24同时进行工作100ms,间隔700ms之后,然后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两个第一振动按摩单元21和一个第五振动按摩单元25同时进行工作100ms。如此循环4次。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二中,当控制部根据目标按摩指令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时,两个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可以既不属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又不属于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因此,不参与上述控制工作。但是,在上述实施例二的一些可选示例中,控制部还可以构造成可以根据普通按摩指令控制佩戴支架1上的全部振动按摩单元2,即包括两个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同时进行工作。
实施例三
如图2C所示,本实施例三与上述实施例二相比,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佩戴支架1上可以不设置两个第三振动按摩单元23,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 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如图9所示,该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目标按摩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描述方便,在描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按摩控制方法时,部分内容以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颈部按摩仪100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适用的颈部按摩仪100可以包含前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颈部按摩仪100的部分或者全部特征,但并不局限于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颈部按摩仪100,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按摩控制方法还可以适用于其它结构的颈部按摩仪100。
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A所示,可在佩戴支架1的两端或者任意一端设置控制部,该控制部可包括控制面板14、控制电路板等等,其中控制面板14设于佩戴支架1且远离绕颈空间10的一侧,可包括按压式按键或触摸式按键等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的按摩指令,按摩指令可包括按摩模式指令、按摩力度指令、热感温度指令等等。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颈部按摩仪100还可以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并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目标按摩指令。
控制电路板设于佩戴支架1的内部空腔内,其上设置有存储模块、处理模块、电源模块等等,存储模块可以是ROM存储器、闪存存储器等等,主要用于存储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程序、颈部按摩仪100运行时产生的数据信息等等;处理模块作为颈部按摩仪100的控制核心,可由控制器及其外围电路等组成,主要用于执行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程序以对用户进行按摩等等,例如处理模块通过控制面板14接收用户的按摩模式指令,根据按摩模式指令确定相应的目标按摩指令,而后根据目标按摩指令对振动按摩单元2进行振动控制以对用户进行按摩。
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目标按摩指令可包括从中心向外围发散按摩模式指令等等,处理模块在通过控制面板14接收到该按摩模式指令后,获取与之相对应的目标按摩指令,该目标按摩指令可包括由前述的多个振动按摩单元2中的至少部分构成的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每个振动按摩单元2的标识信息、按摩时间以及按摩顺序等等,而后根据目标按摩指令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各个振动按摩单元2进行振动按摩。
步骤S104,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
举例来说,目标按摩指令中可以包含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的全部振动按摩单元2的ID,并指示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的先后工作顺序。
由此,通过划分出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并且设置控制部使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可以先后工作,而非同时工作,从而可以模拟出中间手掌按压后,再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手法,具有提神的效果,改善按摩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不限于仅具有上述按摩手法,例如,控制部还可以用于获取其他按摩指令,并根据其他按摩指令控制对应的振动按摩单元2按照指令进行工作,例如其他按摩指令可以为普通按摩指令,控制部可以根据普通按摩指令控制全部振动按摩单元2同时进行工作,等等,这里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的具体控制方式不限。
例如,可以是:先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工作单次后,再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连续工作单次,如此循环至少一次,由此,控制的方式简单。在一些可选示例中,该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的步骤,还可以循环执行至少两次,例如循环执行2次,3次,4次等等,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提神的按摩效果。
又例如,还可以是:先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工作至少两次后,再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工作至少一次,如此循环至少一次,由此,可以保证中间手掌按压按摩效果。在一些可选示例中,该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的步骤,还可以循环执行至少两次,例如循环执行2次,3次,4次等等,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提神的按摩效果。
再例如,还可以是:先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工作至少一次后,再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工作至少两次,如此循环至少一次,由此,可以保证向周边发散按摩的按摩效果。在一些可选示例中,该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的步骤,还可以循环执行至少两次,例如循环执行2次,3次,4次等等,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提神的按摩效果。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控制方法相对应,具体描述可参考前述关于颈部按摩仪100的描述,这里就不再详细赘述。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远离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0的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以及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远离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0的另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高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和/或,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低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包括: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远离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0的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以及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远离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0的另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包括至少四个振动按摩单元2,和/或,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包括至少三个振动按摩单元2。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对称单元对,对称单元对包括关于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0对称设置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多个对称单元对,越靠下的对称单元对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越靠近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0。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根据目标按摩指令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位于中心平面S0同侧的振动按摩单元2沿排列方向从低到高依次工作,或从高到低依次工作,或同时工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根据目标按摩指令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位于中心平面S0两侧的振动按摩单元2先后工作,或同时工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均靠近佩戴支架1的下边缘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包括两个第一端部组200,两个第一端部组200分别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两侧,至少一个第一端部组200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2高于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根据目标按摩指令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两个第一端部组200同时工作,或先后工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包括中央按摩单元,中央按摩单元位于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0上,且低于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任一振动按摩单元2。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包括环形排列的至少三个振动按摩单元2。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全部振动按摩单元2环绕佩戴支架1的中心呈环形排列。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根据目标按摩指令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环形排列的振动按摩单元2,沿环形依次工作,或同时工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对称单元对,对称单元对包括关于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0对称设置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多个对称单元对,越靠上的对称单元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距离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0越近。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最低的振动按摩单元2位于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0上。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包括两个第二端部组,两个第二端部组分别位于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根据目标按摩指令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两个第二端部组同时工作,或先后工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至少一个第二端部组包括沿横向和/或纵向间隔开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至少一个第二端部组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沿横向和纵向分别间隔开设置,并且越靠近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0的振动按摩单元2的高度越低。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根据目标按摩指令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第二端部组中的振动按摩单元2沿排列方向从低到高依次工作,或从高到低依次工作,或同时工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包括: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单次工作时间,与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的单次工作时间相等。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依次工作;或者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中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同时工作。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包括:先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工作单次后,再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连续工作单次;或者,先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工作至少两次后,再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工作至少一次;或者,先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工作至少一次后,再控制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工作至少两次。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先后进行工作的步骤,循环执行至少两次。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的单次工作时间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的单次工作时间中的一个为第一工作时间,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C1和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C2的工作时间间隔为第一间隔时间,第一间隔时间大于第一工作时间。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第一间隔时间为第一工作时间的5-10倍。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第一工作时间为80-120ms,第一间隔时间为600-800ms。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振动按摩单元2工作时采用摆动方式进行振动。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振动按摩单元2的摆幅在0.1mm-5.0mm范围内,且相邻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之间的净距在6mm-22mm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中,振动按摩单元2的直径D1满足:10mm≤D1≤18mm,或者,振动按摩单元2的面积S1满足:80mm2≤S1≤250mm2,或者,相邻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之间的净距在6mm-22mm范围内,和/或,相邻两个振动按摩单元2之间的中心距离在16mm-40mm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程序,该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具体可参考前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颈部按摩仪100,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程序,处理器执行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程序时,实现前述的颈部按摩仪100的按摩控制方法,具体可参考前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6)

1.一种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佩戴支架和多个振动按摩单元,所述佩戴支架限定出绕颈空间,所述多个振动按摩单元设于所述佩戴支架的朝向所述绕颈空间的一侧,所述多个振动按摩单元中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组成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其余至少部分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组成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外围,所述按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按摩指令;
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远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以及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远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另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高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任一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和/或,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低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至少一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远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以及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远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另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至少四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和/或,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至少三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对称单元对,所述对称单元对包括关于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对称设置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多个所述对称单元对,越靠下的所述对称单元对中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越靠近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
控制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位于中心平面同侧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沿排列方向从低到高依次工作,或从高到低依次工作,或同时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
控制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位于中心平面两侧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先后工作,或同时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均靠近所述佩戴支架的下边缘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两个第一端部组,两个所述第一端部组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两侧,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端部组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高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任一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两个所述第一端部组同时工作,或先后工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中央按摩单元,所述中央按摩单元位于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上,且低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任一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环形排列的至少三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全部所述振动按摩单元环绕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呈环形排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环形排列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沿环形依次工作,或同时工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对称单元对,所述对称单元对包括关于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对称设置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多个所述对称单元对,越靠上的所述对称单元中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距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越近。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最低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位于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两个第二端部组,两个所述第二端部组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两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两个所述第二端部组同时工作,或先后工作。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端部组包括沿横向和/或纵向间隔开至少两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端部组中的振动按摩单元沿横向和纵向分别间隔开设置,并且越靠近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的高度越低。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二端部组中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沿排列方向从低到高依次工作,或从高到低依次工作,或同时工作。
2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
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单次工作时间,与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单次工作时间相等。
26.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
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的至少两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依次工作;或者
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的至少两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同时工作。
27.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
先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工作单次后,再控制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连续工作单次;或者,
先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工作至少两次后,再控制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工作至少一次;或者,
先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工作至少一次后,再控制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工作至少两次。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包括:
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的步骤,循环执行至少两次。
29.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单次工作时间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单次工作时间中的一个为第一工作时间,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工作时间间隔为第一间隔时间,所述第一间隔时间大于所述第一工作时间。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时间为所述第一工作时间的5-10倍。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时间为80-120ms,所述第一间隔时间为600-800ms。
32.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工作时采用摆动方式进行振动。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按摩单元的摆幅在0.1mm-5.0mm范围内,且相邻两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之间的净距在6mm-22mm范围内。
34.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按摩单元的直径D1满足:10mm≤D1≤18mm,或者,所述振动按摩单元的面积S1满足:80mm2≤S1≤250mm2,或者,相邻两个振动按摩单元之间的净距在6mm-22mm范围内,和/或,相邻两个振动按摩单元之间的中心距离在16mm-40mm范围内。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程序,该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
36.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控制方法。
37.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佩戴支架,所述佩戴支架限定出绕颈空间;
多个振动按摩单元,所述多个振动按摩单元设于所述佩戴支架的朝向所述绕颈空间的一侧,所述多个振动按摩单元中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组成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其余至少部分的至少两个振动按摩单元组成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外围;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获取目标按摩指令,并根据所述目标按摩指令控制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和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先后进行工作。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远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以及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远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另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高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任一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和/或,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低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中至少一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远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以及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远离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的另一侧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
4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至少四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和/或,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至少三个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42.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对称单元对,所述对称单元对包括关于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对称设置的两个振动按摩单元。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包括多个所述对称单元对,越靠下的所述对称单元对中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越靠近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所述振动按摩单元均靠近所述佩戴支架的下边缘设置。
45.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两个第一端部组,两个所述第一端部组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振动按摩控制组的两侧,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端部组中的至少一个振动按摩单元高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任一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46.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振动按摩控制组包括中央按摩单元,所述中央按摩单元位于所述佩戴支架的中心平面上,且低于所述中间按摩控制组中的任一所述振动按摩单元。
CN202110051137.XA 2021-01-14 2021-01-14 颈部按摩仪及其按摩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8700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1137.XA CN112870049A (zh) 2021-01-14 2021-01-14 颈部按摩仪及其按摩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1137.XA CN112870049A (zh) 2021-01-14 2021-01-14 颈部按摩仪及其按摩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0049A true CN112870049A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49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51137.XA Pending CN112870049A (zh) 2021-01-14 2021-01-14 颈部按摩仪及其按摩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7004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7948A (zh) * 2021-06-22 2021-09-17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眼部按摩仪的按摩处理方法、装置、按摩仪及存储介质
CN113425576A (zh) * 2021-06-22 2021-09-2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眼部按摩设备的按摩控制方法、装置、按摩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83113Y (zh) * 2004-01-06 2005-03-09 蔡进益 多功能按摩器
CN1931117A (zh) * 2005-09-16 2007-03-21 阳一鸣 一种电子控制全自动头部按摩帽及其控制方式法
CN202376432U (zh) * 2011-10-18 2012-08-15 张明 人体腰腹经络腧穴热灸按摩带
CN111184943A (zh) * 2020-03-23 2020-05-22 广东艾诗凯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颈部按摩仪
CN211835834U (zh) * 2019-12-31 2020-11-03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按摩仪
CN112022644A (zh) * 2019-06-03 2020-12-04 钟川 一种可模拟控制和自建按摩程序的电动按摩垫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83113Y (zh) * 2004-01-06 2005-03-09 蔡进益 多功能按摩器
CN1931117A (zh) * 2005-09-16 2007-03-21 阳一鸣 一种电子控制全自动头部按摩帽及其控制方式法
CN202376432U (zh) * 2011-10-18 2012-08-15 张明 人体腰腹经络腧穴热灸按摩带
CN112022644A (zh) * 2019-06-03 2020-12-04 钟川 一种可模拟控制和自建按摩程序的电动按摩垫
CN211835834U (zh) * 2019-12-31 2020-11-03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按摩仪
CN111184943A (zh) * 2020-03-23 2020-05-22 广东艾诗凯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颈部按摩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7948A (zh) * 2021-06-22 2021-09-17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眼部按摩仪的按摩处理方法、装置、按摩仪及存储介质
CN113425576A (zh) * 2021-06-22 2021-09-2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眼部按摩设备的按摩控制方法、装置、按摩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70049A (zh) 颈部按摩仪及其按摩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9464303U (zh) 颈部按摩器
JP3115942U (ja) マッサージ器
CN112891183B (zh) 颈部按摩仪及其按摩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136748A (zh) 一种功能性枕头
CN112891184A (zh) 颈部按摩仪及其按摩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5740381U (zh) 颈部按摩仪
CN109806127A (zh) 一种紧凑型颈椎按摩器
CN215652499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5689731U (zh) 颈部按摩仪
CN112716776B (zh) 颈部按摩仪及其按摩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5740380U (zh) 颈部按摩仪
CN103948494B (zh) 按摩仪
CN215779797U (zh) 颈部按摩仪
CN112870048B (zh) 颈部按摩仪及其按摩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75016A (zh) 颈部按摩仪
CN215740378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5133052U (zh) 一种可伸缩式头部按摩器
CN215308141U (zh) 眼部按摩仪
CN212593019U (zh) 一种颈椎按摩仪
CN215840355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5195012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5653426U (zh) 按摩片及按摩仪
CN219323667U (zh) 一种多功能按摩装置
CN103431983B (zh) 手部振动按摩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