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99542U - 触摸控制结构和智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摸控制结构和智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99542U
CN213399542U CN202022734929.0U CN202022734929U CN213399542U CN 213399542 U CN213399542 U CN 213399542U CN 202022734929 U CN202022734929 U CN 202022734929U CN 213399542 U CN213399542 U CN 213399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vibration
assembly
control structure
touch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49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金宝
朱跃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0227349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99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99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99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触摸控制结构和智能设备,所述触摸控制结构包括壳体、振动组件及触摸组件,所述壳体设有安装槽;所述振动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触摸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盖合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述触摸组件面向所述壳体的一侧与所述振动组件抵接;所述振动组件检测到所述触摸组件受到的按压力超过预设值时所述振动组件产生振感。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反馈机制的触摸控制结构,该触摸控制结构不仅结构更加简单、轻薄,且在触摸后能够获得振动反馈,还能够有效避免误触等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触摸控制结构和智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摸控制结构以及应用该触摸控制结构的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车内操作按键逐渐被触控按键所取代,比如用触摸屏取代大量的物理按键,方向盘按键替换为触摸按键等等。但是触摸按键会衍生出很多问题,比如说操作后没有反馈机制,致使使用者无法确定是否操作到位,触摸体验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电容屏灵敏度较高,在操作时很容易误操作、误触了不该操作的按键很容易导致驾驶员驾车注意力不集中,影响驾车使用安全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摸控制结构和智能设备,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反馈机制的触摸控制结构,该触摸控制结构不仅结构更加简单、轻薄,且在触摸后能够获得振动反馈,还能够有效避免误触等现象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触摸控制结构,所述触摸控制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槽;
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及
触摸组件,所述触摸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盖合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述触摸组件面向所述壳体的一侧与所述振动组件抵接;
所述振动组件检测到所述触摸组件受到的按压力超过预设值时所述振动组件产生振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
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触摸组件抵接,所述固定支架设有固定腔和连通所述固定腔的开口;
振动件,所述振动件设于所述固定腔内,并显露于所述开口,使所述振动件透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触摸组件正对;及
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设于所述固定支架,并与所述振动件电连接,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固定支架的形变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还设有朝向所述固定腔内延伸的弹臂,所述检测件设于所述弹臂;
其中,按压所述触摸组件使所述弹臂发生形变,所述检测件检测到所述弹臂的形变量超过预设值时所述振动件产生振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设有多个所述弹臂,多个所述弹臂沿所述固定支架的延长方向并行且间隔排布;
所述检测件包括多个,每一所述检测件设于一所述弹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支架背向所述安装槽底壁的一侧设有所述弹臂;和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弹臂抵接,并与所述第一支架围合形成所述固定腔,所述第二支架背向所述弹臂的一侧与所述触摸组件面向所述安装槽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支架邻近所述弹臂设有所述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柔性材料件,所述柔性材料件设于所述弹臂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件为压力传感器或应变片;
且/或,所述振动件为激励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
后壳,所述后壳设有容腔;和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容腔内,并与所述后壳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两端分别朝向背离所述后壳的一侧弯折形成两个支撑片,每一所述支撑片设有所述安装槽;
所述振动组件包括两个,每一所述振动组件设于一所述安装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摸组件包括:
前框,所述前框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前框背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容置槽以及设于所述容置槽底壁的过孔;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前框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前框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板背向所述前框的一侧盖合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并与所述振动组件抵接;
液晶屏,所述液晶屏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及
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容纳并限位于所述容置槽内,并与所述液晶屏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智能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上述所述的触摸控制结构,所述触摸控制结构设于所述设备主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触摸控制结构通过设置振动组件,并在壳体内设置安装槽,如此利用安装槽实现振动组件的安装固定,有效简化结构,实现轻薄化;同时,通过将触摸组件安装于壳体上,并盖合于安装槽的槽口,使得触摸组件面向壳体的一侧与振动组件抵接,从而利用振动组件检测到触摸组件受到的按压力超过预设值时振动组件产生振感,以带动触摸组件振动,从而为在触摸后能够获得振动反馈;且振动组件的设置,还有效避免了误触触摸组件的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控制结构不仅结构更加简单、轻薄,且在触摸后能够获得振动反馈,还能够有效避免误触等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触摸控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触摸控制结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触摸控制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触摸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触摸控制结构 2121 开口
1 壳体 213 柔性材料件
11 后壳 22 振动件
111 容腔 23 检测件
12 安装支架 3 触摸组件
121 支撑片 31 前框
122 安装槽 311 容置槽
2 振动组件 312 过孔
21 固定支架 32 安装板
21a 固定腔 321 安装腔
211 第一支架 33 液晶屏
2111 弹臂 34 触摸屏
212 第二支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车内操作按键逐渐被触控按键所取代,比如用触摸屏取代大量的物理按键,方向盘按键替换为触摸按键等等。但是触摸按键会衍生出很多问题,比如说操作后没有反馈机制,例如车内娱乐系统、车载显示模组在使用时触摸没有反馈机构,致使使用者无法确定是否操作到位,触摸体验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电容屏灵敏度较高,在操作时很容易误操作、误触了不该操作的按键很容易导致驾驶员驾车注意力不集中,影响驾车使用安全性的问题。所以配备触摸按键的同时,需要应用声音、振动等器件给与反馈,确保行车安全性。目前现有触摸屏整机设计自由度不高,同时整机设计时需要考虑面板的悬浮、防误操作加装压力传感器等要求,导致整机设计复杂。
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触摸控制结构100,该触摸控制结构100应用于智能设备。可以理解的,触摸控制结构100可以是应用于手机、PAD、游戏机、音响或汽车等智能设备中,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触摸控制结构100加装在车载显示系统,触摸控制结构100的触摸具有振动反馈功能,而且触摸控制结构100只有使用者有足够的按压力下才会动作,有效的防止误操作,提高了行车安全性,用户体验较好。可以理解的,触摸控制结构100改变了装配方向,结构微调实现面板的纵向振动,且结构更加简单、更轻、更薄。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触摸控制结构100包括壳体1、振动组件2及触摸组件3,其中,壳体1设有安装槽122;振动组件2设于安装槽122内;触摸组件3与壳体1连接,并盖合于安装槽122的槽口,触摸组件3面向壳体1的一侧与振动组件2抵接;振动组件2检测到触摸组件3受到的按压力超过预设值时振动组件2产生振感。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用于安装、固定和保护振动组件2和触摸组件3等部件,壳体1的结构可以是盒体、箱体或安装支架等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安装槽122,从而利用安装槽122对振动组件2实现安装固定。振动组件2可固定安装于壳体1的安装槽122,例如通过焊接、过盈配合或粘结等方式,如此可提高振动组件2的安装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振动组件2也可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设置于安装槽122内,例如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如此可提高振动组件2的拆装便利性,在此不做限定。可选地,壳体1为钣金件。
可以理解的,触摸组件3固定于壳体1的上,用于为用户提高触摸操作。可选地,触摸组件3可以是触摸屏等结构,在此不做限定。振动组件2用于检测到触摸组件3受到的按压压力超过预设值时产生振感。在本实施例中,振动组件2可以带动检查按压量的振动器等部件,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控制结构100通过设置振动组件2,并在壳体1内设置安装槽122,如此利用安装槽122实现振动组件2的安装固定,有效简化结构,实现轻薄化;同时,通过将触摸组件3安装于壳体1上,并盖合于安装槽122的槽口,使得触摸组件3面向壳体1的一侧与振动组件2抵接,从而利用振动组件2检测到触摸组件3受到的按压力超过预设值时振动组件2产生振感,以带动触摸组件3振动,从而为在触摸后能够获得振动反馈;且振动组件2的设置,还有效避免了误触触摸组件3的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控制结构100不仅结构更加简单、轻薄,且在触摸后能够获得振动反馈,还能够有效避免误触等现象发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振动组件2包括固定支架21、振动件22及检测件23,其中,固定支架21设于安装槽122内,并与触摸组件3抵接,固定支架21设有固定腔21a和连通固定腔21a的开口2121;振动件22设于固定腔21a内,并显露于开口2121,使振动件22透过开口2121与触摸组件3正对;检测件23设于固定支架21,并与振动件22电连接,检测件23用于检测固定支架21的形变量。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21用于支撑、固定、安装和保护振动件22和检测件23等部件,固定支架21的结构可以具有固定腔21a的壳体、盒体、箱体或支架等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通过在固定支架21内设置固定腔21a以及连通固定腔21a的开口2121,从而方便利用固定腔21a实现振动件22和检测件23的安装固定和保护,同时利用开口2121显露振动件22,使得振动件22透过开口2121与触摸组件3正对,从而在振动件22振动时能够带动触摸组件3振动。可选地,振动件22可选为激励器。
可以理解的,检测件23设于固定支架21,用于检测固定支架21的形变量。检测件23可用于检测固定支架21受到触摸组件3传递的弹性变化、形变变化或压力等,在此不做限定。可选地,检测件23可选为压力传感器或应变片。
在本实施例中,振动件22设于固定腔21a内,并与检测件23电连接,振动件22用于产生振感。可以理解的,固定支架21在收到用户对触摸组件3操作时的压力时,产生形变,由此带动压力传感器发生形变,压力传感器的放大电路检测压力大小,若压力超过阈值,从而使得激励器触发,也即激励器通电后会具有磁性以吸附固定支架21的内壁,固定支架21外壁与触摸组件3相连,由此可以带动触摸组件3产生振感,激励器通电结束后释放固定支架21的内壁,此时固定支架21提供回弹,实现压力检测、震动反馈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固定支架21还设有朝向固定腔21a内延伸的弹臂2111,检测件23设于弹臂2111;其中,按压触摸组件3使弹臂2111发生形变,检测件23检测到弹臂2111的形变量超过预设值时振动件22产生振感。
在本实施例中,弹臂2111可以是固定设置于固定支架21的固定腔21a,例如采用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如此可提高固定支架21与弹臂21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臂2111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设置于固定支架21的固定腔21a,从而提高振动组件2的拆装便利性,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检测件23设于弹臂2111,用于检测弹臂2111的形变量。检测件23可用于检测弹臂2111的弹性变化、形变变化或弹臂2111的压力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21在收到用户对触摸组件3操作时的压力时,将力传递至弹臂2111,使得弹臂2111产生形变,由此带动弹臂2111上的压力传感器发生形变,压力传感器的放大电路检测压力大小,若压力超过阈值,从而使得激励器触发,也即激励器通电后会具有磁性以吸附固定支架21的内壁,固定支架21外壁与触摸组件3相连,由此可以带动触摸组件3产生振感,激励器通电结束后释放固定支架21的内壁,此时弹臂2111提供回弹,实现压力检测、震动反馈效果。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固定支架21内设置固定腔21a和弹臂2111,并将检测件23设置于弹臂2111上,通过检测件23检查固定支架21被按压时弹臂2111的形变量,从而激发设置于固定腔21a内的振动件22,使得振动件22产生振感以带动固定支架21振动,使得振动组件2能够带动触摸组件3产生振感,实现压力检测、振动、回弹等功能。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控制结构100同时具有压力检测、振动、回弹功能,且结构紧凑,极大的提高了整机的设计自由度,占用空间小,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固定支架21设有多个弹臂2111,多个弹臂2111沿固定支架21的延长方向并行且间隔排布;检测件23包括多个,每一检测件23设于一弹臂211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弹臂2111和多个检测件23,使得每一弹臂2111设有一检测件23,从而方便多个弹臂2111对应触摸组件3的不同位置,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可以理解的,多个弹臂2111沿固定支架21的延长方向并行且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固定支架21包括第一支架211和第二支架212,其中,第一支架211设于安装槽122内,第一支架211背向安装槽122底壁的一侧设有弹臂2111;第二支架212与弹臂2111抵接,并与第一支架211围合形成固定腔21a,第二支架212背向弹臂2111的一侧与触摸组件3面向安装槽122的一侧抵接,第二支架212邻近弹臂2111设有开口212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固定支架21设置为第二支架212和第一支架211两部分结构,从而方便实现检测件23和振动件22的拆装、更换或维修。可以理解的,第二支架212和第一支架211可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销钉连接或螺纹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固定。可选地,第二支架212和第一支架211通过硅胶垫粘接或螺钉或注塑连接为一体,在此不做限定。可选地,振动件22可以与第一支架211螺钉连接,然后将第二支架212与第一支架211装配在一起以使振动件22固定在固定腔21a内。
可以理解的,第一支架211邻近第二支架212凸设有弹臂2111,使得弹臂2111朝向固定腔21a内延伸,并与第二支架212抵接,从而在第二支架212受力时,将力传递至弹臂2111,使得弹臂2111发生形变等形变量,第二支架212邻近弹臂2111设有开口212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所述第二支架212包括呈夹角设置的支撑部和按压部,所述第一支架211包括呈夹角设置的固定部和连接部,第二支架212的按压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第一支架211的连接部连接,以使所述按压部、所述支撑部、所述固定部及所述连接部围合形成所述固定腔21a,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设有所述弹臂2111,所述弹臂2111与第一支架211的固定部之间形成有形变间隙,所述检测件23设于所述弹臂2111背向所述固定部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第二支架212呈L型设置,也即第二支架212包括呈夹角设置的支撑部和按压部。可选地,支撑部与按压部呈垂直设置。第一支架211包括呈夹角设置的固定部和连接部,也即固定部与连接部呈L型设置。可选地,固定部与连接部呈垂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12的按压部远离支撑部的一端与第一支架211的连接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连接,也即第二支架212的按压部与第一支架211的固定部相对,第二支架212的支撑部与第一支架211的连接部相对,从而使得按压部、支撑部、固定部及连接部围合形成所述固定腔21a。可以理解的,连接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设有弹臂2111,也即弹臂2111与述固定部之间形成有形变间隙,从而利用形变间隙为弹臂2111的形变提供变形空间。可选地,所述弹臂2111与所述固定部呈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件23设于弹臂2111背向固定部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检测件23可夹设于弹臂2111和按压部之间,如此可利用检测件23直观检查按压部的受力,从而提高检测准确性。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件23的灵敏度,弹臂2111面向按压部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检测件23设于该凹槽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件23也可设于弹臂2111面向固定部的一侧,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为了提高第二支架212的结构强度,支撑部和按压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可选地,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部及所述弹臂2111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可提高第一支架211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12和第一支架211中至少一个设有固定凸耳,从而利用固定凸耳将振动组件2安装固定于壳体1/触摸组件3上。
可选地,所述检测件23包括多个,所述连接部设有多个所述弹臂2111,多个所述弹臂2111沿所述连接部的延长方向并行且间隔排布,每一所述检测件23设于一所述弹臂2111。
通过设置多个弹臂2111和多个检测件23,使得每一弹臂2111设有一检测件23,从而方便多个弹臂2111对应按压部的不同位置,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可以理解的,第一支架211的固定部、连接部及弹臂2111围合形成U型槽体结构。可选地,多个弹臂2111沿连接部的延长方向并行且间隔排布,使得多个弹臂2111均与固定部之间形成有形变间隙,且多个弹臂2111均与固定部呈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支架212和/或第一支架211的周缘设置固定凸耳,也即所述按压部和所述固定部中至少一个设有固定凸耳,所述固定凸耳开设有安装孔,从而利用固定凸耳将振动组件2安装固定于壳体1/触摸组件3上。可以理解的,固定凸耳开设有安装孔,如此利用紧固件穿过安装孔与壳体1/触摸组件3连接。可选地,紧固件可以是螺钉或销钉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固定支架21还包括柔性材料件213,柔性材料件213设于弹臂2111和第二支架21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弹臂2111和第二支架212的按压部之间设置柔性材料件213,从而利用柔性材料件213支撑在弹臂2111和按压部之间,为检测件23的安装提供一定的空间,同时利用柔性材料件213有效实现回弹。当按压部的受力过大时,将力传递至柔性材料件213和弹臂2111,进而使得弹臂2111发生变形,从而利用检测件23检测弹臂2111的形变变化。
可以理解的,柔性材料件213采用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可选地,柔性材料件213可以是硅胶垫或橡胶垫等,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臂2111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柔性材料件213,所述检测件23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柔性材料件213之间。如此设置,进一步利用检测件23两侧的两个柔性材料件213来缓冲和实现回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组件2还包括驱动板和线束总成,其中,所述驱动板设于所述固定腔21a内,所述驱动板与所述检测件23和所述振动件22电连接;所述线束总成与所述驱动板电连接,所述线束总成用于连接触摸组件3或外部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线束总成可以是线缆,用于连接触摸组件3、外部电源、外部元件等部件。驱动板可以使电路板或控制板等结构,通过将驱动板分别与检测件23和振动件22电连接,从而利用驱动板为检测件23和振动件22供电的同时,当压力传感器(检测件23)的放大电路检测弹臂2111的压力大小,若压力超过阈值,压力传感器(检测件23)与驱动板通信连接,驱动板驱动激励器(振动件22)触发而通电,激励器(振动件22)通电后会具有磁性以吸附第二支架212的按压部,第二支架212的按压部外壁可以与触摸组件3相连,由此可以带动触摸组件3产生振感,激励器通电结束后释放第二支架212的按压部,弹臂2111上的柔性材料件213提供回弹,从而使得振动组件2实现压力检测、震动反馈效果。
通过将弹臂2111、检测件23及振动件22集成为一体结构,使得振动组件2同时具有压力检测、振动、回弹功能,且结构紧凑,极大的提高了整机的设计自由度,占用空间小,能够满足车厂的要求。
可以理解的,振动组件2的弹臂2111匹配压力传感器实现压力检测功能,激励器提供振动功能,弹臂2111上的柔性材料件213提供回弹功能。本实施例中,振动组件2的固定支架21本身具有悬浮功能,整机不需要额外设计悬浮机构。通过自带弹臂2111、检测件23实现Z向行程的按压、回弹,整机不需要设计Z向弹性系统,振动件22(激励器)通电释放后,本机的弹臂2111和柔性材料件213同时也能实现X向的震动回弹,不需要额外的回弹机构。结构紧凑,设计简单,设计自由度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壳体1包括后壳11和安装支架12,后壳11设有容腔111;安装支架12设于容腔111内,并与后壳11连接,安装支架12的两端分别朝向背离后壳11的一侧弯折形成两个支撑片121,每一支撑片121设有安装槽122;振动组件2包括两个,每一振动组件2设于一安装槽122内。
在本实施例中,后壳11用于支撑、安装、固定和保护安装支架12、振动组件2和触摸组件3等部件,后壳11的结构可以是具有容腔111的壳体、盒体、箱体或支架等结构,在此不做限定。此外,安装支架12上可以设置多个安装槽122,振动组件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也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安装支架12的两端分别弯折形成两个支撑片121,并在支撑片121设置安装槽122,从而方便利用支撑片121的安装槽122实现振动组件2的安装固定的同时,利用安装支架12的支撑片121提供变形空间,以提高振动组件2的振动反馈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振动组件2的第一支架211与支撑片121连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触摸组件3包括前框31、安装板32、液晶屏33及触摸屏34,其中,前框31与壳体1连接,前框31背向壳体1的一侧设有容置槽311以及设于容置槽311底壁的过孔312;安装板32设于前框31靠近壳体1的一侧,并与前框31围合形成安装腔321,安装板32背向前框31的一侧盖合于安装槽122的槽口,并与振动组件2抵接;液晶屏33设于安装腔321内;触摸屏34容纳并限位于容置槽311内,并与液晶屏33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前框31用于为液晶屏33和触摸屏34提供安装固定基础。前框31可以是框体结构,使得液晶屏33和触摸屏34呈相对设置。通过在前框31设置容置槽311,从而利用容置槽311容纳并限位触摸屏34。通过在容置槽311底壁设置过孔312,从而使得液晶屏33和触摸屏34相对设置的同时,使得液晶屏33与触摸屏34电连接,以实现触摸组件3的触摸操作。
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安装板32,从而利用安装板32与前框31背向容置槽311的一侧连接,并与前框31围合形成安装腔321,一方面利用安装腔321安装固定液晶屏33;另一方面,利用安装板32将振动组件2与液晶屏33隔离,从而避免振动组件2的振动对液晶屏33产生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控制结构100可以是车载大屏娱乐系统、触摸空调控制面板、灯光触摸控制面板等。通过在壳体1的安装槽122内安装一体式振动组件2对用户操作实时反馈,该振动组件2对触摸组件3实现X向或者Z向振动,通过算法可以对用户不同的操作实现不同的振感。
可以理解的,触摸组件3通过一体式振动组件2悬浮于后壳11的安装支架12上,一体式振动组件2具有压力检测、震动回弹功能。触摸控制结构100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当用户触摸组件3时,按压力经过触摸屏34、液晶屏33及安装板32传递到振动组件2,使振动组件2的第二支架212带动弹臂2111变形,弹臂2111上贴附有压力传感器(检测件23),弹臂2111变形带动压力传感器(检测件23)形变,压力传感器(检测件23)的形变被检测电路检测到,进而MCU执行控制电路使激励器(振动件22)触发,振动件22的电磁铁吸附第二支架212,第二支架212与触摸组件3的安装板32相连,由此带动液晶屏33和触摸屏34横向或者纵向振动,程序控制电磁铁吸附的时间,然后断电,由于吸附第二支架212会使柔性材料件213剪切变形产生弹力,断电后在柔性材料件213的作用下横向运动,给用户一定的触觉反馈。当然,该振动组件2的布置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改变装配方向,实现纵向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控制结构100在用户触摸时能够获得横向振动反馈,整机结构除了有振动反馈,必须有一定的按压力才可以触发,具有防误触功能。同时,振动组件2可以改变装配方向结构微调,实现面板的纵向振动。该触摸控制结构100的结构可以使车内振动反馈装置结构更加简单、更轻、更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智能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上述的触摸控制结构100,触摸控制结构100设于设备主体。该触摸控制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智能设备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智能设备可以是手机、PAD、游戏机、音响或汽车等智能设备中,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摸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控制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槽;
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及
触摸组件,所述触摸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盖合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述触摸组件面向所述壳体的一侧与所述振动组件抵接;
所述振动组件检测到所述触摸组件受到的按压力超过预设值时所述振动组件产生振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组件包括:
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触摸组件抵接,所述固定支架设有固定腔和连通所述固定腔的开口;
振动件,所述振动件设于所述固定腔内,并显露于所述开口,使所述振动件透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触摸组件正对;及
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设于所述固定支架,并与所述振动件电连接,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固定支架的形变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还设有朝向所述固定腔内延伸的弹臂,所述检测件设于所述弹臂;
其中,按压所述触摸组件使所述弹臂发生形变,所述检测件检测到所述弹臂的形变量超过预设值时所述振动件产生振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设有多个所述弹臂,多个所述弹臂沿所述固定支架的延长方向并行且间隔排布;
所述检测件包括多个,每一所述检测件设于一所述弹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支架背向所述安装槽底壁的一侧设有所述弹臂;和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弹臂抵接,并与所述第一支架围合形成所述固定腔,所述第二支架背向所述弹臂的一侧与所述触摸组件面向所述安装槽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支架邻近所述弹臂设有所述开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柔性材料件,所述柔性材料件设于所述弹臂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为压力传感器或应变片;
且/或,所述振动件为激励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后壳,所述后壳设有容腔;和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容腔内,并与所述后壳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两端分别朝向背离所述后壳的一侧弯折形成两个支撑片,每一所述支撑片设有所述安装槽;
所述振动组件包括两个,每一所述振动组件设于一所述安装槽内。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组件包括:
前框,所述前框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前框背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容置槽以及设于所述容置槽底壁的过孔;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前框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前框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板背向所述前框的一侧盖合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并与所述振动组件抵接;
液晶屏,所述液晶屏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及
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容纳并限位于所述容置槽内,并与所述液晶屏电连接。
10.一种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控制结构,所述触摸控制结构设于所述设备主体。
CN202022734929.0U 2020-11-23 2020-11-23 触摸控制结构和智能设备 Active CN213399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4929.0U CN213399542U (zh) 2020-11-23 2020-11-23 触摸控制结构和智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4929.0U CN213399542U (zh) 2020-11-23 2020-11-23 触摸控制结构和智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99542U true CN213399542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94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4929.0U Active CN213399542U (zh) 2020-11-23 2020-11-23 触摸控制结构和智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995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5121A (zh) * 2021-06-17 2021-09-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5121A (zh) * 2021-06-17 2021-09-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CN113365121B (zh) * 2021-06-17 2023-01-2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27537B2 (ja) 触覚フィードバック接触感知式インタフェースモジュール
US9690412B2 (en) Touch interface module
US10254839B2 (en) Impact feedback operation device
US10620703B2 (en) Actuator of a tactile interface module, tactile interface modul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haptic feedback
CN213399542U (zh) 触摸控制结构和智能设备
JP6664079B2 (ja) 入力装置
KR102349641B1 (ko) 차량의 터치패널 컨트롤러 조립체
CN113342207A (zh) 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反馈设备
WO2019026504A1 (ja) 操作検出装置
CN213423890U (zh) 触摸振动装置、触摸屏结构及智能设备
CN112208621A (zh) 一种汽车方向盘触摸开关装置
CN109101104A (zh) 一种汽车内饰触摸操控电器件的振动反馈结构
KR101396450B1 (ko) 차량용 디스플레이 모듈
KR102349647B1 (ko) 차량의 터치패널 컨트롤러 조립체
CN112540692B (zh) 触控操作装置
WO2020241513A1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CN111030666A (zh) 可实现多方向振动的触摸开关及包含其的汽车
CN220795824U (zh) 一种触摸振动反馈屏
CN213442749U (zh) 一种汽车方向盘触摸开关装置
US20190354207A1 (en) Operation device
CN116961639A (zh) 触控按键和车辆
CN112542333B (zh) 触控操作装置
WO2023188572A1 (ja) 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
CN215773078U (zh) 用于触摸开关的震动反馈装置及包括其的触摸开关
CN114879864A (zh) 触控操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