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95614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95614U
CN213395614U CN202021580985.7U CN202021580985U CN213395614U CN 213395614 U CN213395614 U CN 213395614U CN 202021580985 U CN202021580985 U CN 202021580985U CN 213395614 U CN213395614 U CN 213395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filter screen
pipe
air conditioner
ai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809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海龙
王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809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95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95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95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壳体、新风管、连接槽、凹槽和滤网组件,壳体上设置有新风口,新风管的一端连接于新风口,新风管的另一端连通于室外,连接槽开设于新风管上,凹槽开设于新风管内腔底部,滤网组件包括:连接框、滤网和集尘槽,连接框的一端卡合连接于连接槽,连接框的另一端连接于凹槽,滤网连接于连接框内腔,集尘槽连接于连接框底部,集尘槽设置于滤网的迎风侧。本实用新型的滤网组件可在房间内单独拆卸,从而达到过滤以及收集灰尘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集尘槽的结构为U型结构,可实现滤网组件在拆取过程中灰尘不抖落掉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静电疏水层,更容易的将新风中的灰尘吸附、过滤,且更多地积聚在滤网的迎风侧。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新风管是直接从外界引入空气到房间内的风管,目前的新风空调,需要从室外引进新风到室内,其新风装置的室外新风管路进风口处设置有粗过滤网,过滤室外空气中的大颗粒灰尘杂质,然后在风扇进风口处设置有净化滤网(如HEPA网),过滤小颗粒灰尘及各种悬浮物。
而由于室外空气含有灰尘等颗粒物,其净化滤网一般需要两周清洁一次,同时净化滤网吸收过滤较多的小颗粒等灰尘后,其需要定期进行更换,用户清洁和衡欢滤网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有滤网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滤网组件安装在新风管的室内靠近壳体的端口处,可在房间内单独拆卸,从而达到过滤以及收集灰尘的作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改进了所述滤网组件,所述滤网组件设置有集尘槽,所述集尘槽设置在所述滤网迎风侧,所述集尘槽的结构为U型结构,可实现过滤、滤网组件在拆取过程中灰尘不抖落掉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改进了所述滤网组件,所述滤网的迎风侧设置有静电疏水层,更容易的将新风中的灰尘吸附、过滤,且更多地积聚在滤网的迎风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壳体、新风管、连接槽、凹槽和滤网组件,所述壳体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壁上,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新风口,所述新风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新风管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室内空间的壁上,且所述新风管的另一端连通于室外空间,所述连接槽开设于所述新风管上,且所述连接槽与所述壳体相邻设置,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新风管内腔底部,且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槽相对设置,所述滤网组件连接于所述新风管内腔。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网组件包括:连接框、滤网和集尘槽,所述连接框的一端卡合连接于所述连接槽,所述连接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凹槽,所述滤网连接于所述连接框的内壁,所述集尘槽开设于所述连接框底部,且所述集尘槽设置于所述滤网的迎风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框包括:卡合板和连接框本体,所述卡合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框的顶部,且所述卡合板顶部连接有凸起,所述连接框本体连接于所述卡合板,且所述连接框本体卡合连接于所述新风管的内腔。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框本体的直径与所述新风管的直径相同。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尘槽的结构为U型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网的迎风侧贴附有静电疏水层,所述静电疏水层的边缘连接到所述连接框的内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管还包括:螺纹筋条和保温棉,所述螺纹筋条缠绕于所述新风管外壁,所述保温棉包裹于所述新风管外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管的内壁为光滑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管与所述新风口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连通于所述新风口,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新风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滤网组件的安装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集尘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管与室外空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滤网组件的安装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3“A”部分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3“B”部分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3“C”部分的内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新风管;110、连接槽;120、凹槽;
200、滤网组件;210、连接框;211、卡合板;212、凸起;213、连接框本体;220、滤网;230、集尘槽;
30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中的室内单元。室内单元,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外单元。室外单元中可设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风扇、膨胀器和制冷循环的类似部件,室内单元中也可设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风扇。
例如,室内单元可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壁上的壁挂式室内单元。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5,室内单元,包括壳体300,壳体300上设置有新风口,壳体300中安装有构成制冷循环的多个部件。壳体300包括至少部分打开的前表面、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壁上且设有安装板的后表面、限定底部构造的底表面、设置在底表面的两侧的侧表面、以及限定顶部外观的顶表面。
前表面的打开部分的前方处设有前面板,前面板限定室内单元的前外观。
壳体300可以是在分离式空调的情况下设置室内空间中的室内单元壳体300,也可以是一体式空调的情况下的空调的自身壳体300。而且,在广义上,前面板可被理解为壳体300的一个部件。
管和包括引导气体制冷剂流动的气管和引导液体制冷剂流动的液体管。气体管和液体管可以彼此平行地延伸。
气体管和液体管的外部设有隔离体。隔离体可以呈围绕气体管和液体管的中空柱形。
隔离体可以被称为“隔离管”。隔离体可设置为防止热量从气体管和液体管中流失。
参照图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管100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如现有技术中,铜材料的柔性好。然而,铜材料易腐蚀、强度弱、价格高。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管可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因为与铜管相比,其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
然而,由于不锈钢材料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所以难以进行弯曲。在安装新风管100时,需要沿特定方向弯曲新风管100。因此,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个新风管100上设置褶皱部以便协助新风管100 的弯曲。
参照图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管100包括褶皱部。
由于新风管100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以新风管100具有约 200N/mm2或更高的足够高的屈服强度。因此,即使在新风管100上加工褶皱部,也不会损坏管新风管100。
新风管100的褶皱部是可弯曲的。在褶皱部弯曲的状态下,新风管100可被安装在室内单元中。褶皱部可以被理解为协助工人容易地弯曲新风管100的部件。
参照图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管100设置有呈褶皱形状的褶皱部。
通过加工新风管100的至少一部分,褶皱部与新风管100的外壁一体化。褶皱部可以通过液压成型(hydro-forming,液压胀形)过程来形成。液压成型是指通过向线性管施加强大的水压,通过沿纵向收缩线性管来形成褶皱的加工,而不是在使用压力分别加工单元部件后焊接各种类型的单元部件。
在褶皱部与新风管100一体化时,可以去除新风管100与褶皱部之间的接头部。接头部的存在意味着管中存在不连续处。因此,应力可能会累积集中到不连续处。因此,接头部可能成为破损的源头,引起管的耐久性和机械可靠性不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去除了接合部,所以可防止应力集中到设置褶皱部的部分。
参照图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褶皱部包括交替重复排布的峰和谷。因此,褶皱部可以增加表面积。其结果是,褶皱部容易形变。而且,可以减少通过新风管100传递的振动。
多个峰彼此间隔开,且多个谷彼此间隔开。当多个峰彼此间隔开且多个谷彼此间隔开时,能够仅通过较小外力形成弯曲区域,且在减小压降和噪声产生的方面具有优点。
具体地,由于多个峰和多个谷交替排布,所以褶皱部可以仅通过较小的外力而弯曲。峰均在纵向上沿着垂直于管的平面突出,以增加其表面积。
例如,室内单元的安装者通过用双手施加外力来进行工作以便弯曲褶皱部,从而减小或增加峰之间的距离。
流过管的制冷剂的压力会受到管的内周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内周表面的粗糙度增加得越多,则制冷剂流动的阻力成分(element)增加得越多。
因此,由于通道中的流动阻力的增加,振动和噪声会降低。另一方面,内周表面越接近平滑表面,压降减少得越多,以便降低振动和噪声。
参照图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管100,为一管体,且新风管100的内壁为光滑结构。
新风管100将室外空间的气流引导进入到室内空间。
新风管100的一端连接于新风口,新风管100的另一端穿设于室内空间的壁上,且新风管100的另一端连通于室外空间。
另外,新风管与新风口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一端连通于新风口,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新风管。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新风管100外壁还设置有螺纹筋条和保温棉,用于减小风阻,同时防止产生噪音及风量衰减;其中,螺纹筋条缠绕于新风管100外壁,保温棉包裹于新风管100外壁。
参照图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滤网组件200由连接框210、滤网220和集尘槽230组成。
滤网组件200过滤来自室外空间的气流。
滤网组件200安装在新风管100内腔,连接框210的一端卡合连接于连接槽110,连接框210的另一端连接于凹槽120,滤网220连接于连接框210的内腔,集尘槽230连接于连接框210底部,且集尘槽 230开设于滤网220的迎风侧。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滤网220的迎风侧贴附有静电疏水层,静电疏水层的边缘连接到连接框210的内壁。需说明的是,静电疏水层的结构与滤网220的结构相同设置,且静电疏水层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与滤网220上的滤孔正对设置。
参照图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框210由卡合板211 和连接框210本体组成。
连接框210卡合连接于连接槽110,卡合板211设置于连接框210 的顶部,且卡合板211顶部连接有凸起212,连接框210本体连接于卡合板211,且连接框210本体卡合连接于新风管100的内腔,连接框210本体的直径与新风管100的直径相同。
参照图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集尘槽230,集尘槽230用于收集流经滤网220的灰尘。
集尘槽230连接于连接框210底部,集尘槽230设置于滤网220 的迎风侧,且集尘槽230的结构为U型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构思,本申请的集尘槽设置在滤网迎风侧,集尘槽的结构为U型结构,可实现过滤、滤网组件在拆取过程中灰尘不抖落掉出。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构思,由于本申请的滤网的迎风侧设置有静电疏水层,所以滤网更容易的将新风中的灰尘吸附、过滤,且更多地积聚在滤网的迎风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壁上,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新风口;
新风管,所述新风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新风口,所述新风管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室内空间的壁上,且所述新风管的另一端连通于室外空间;
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开设于所述新风管上,且所述连接槽与所述壳体相邻设置;
凹槽,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新风管内腔底部,且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槽相对设置;
滤网组件,所述滤网组件连接于所述新风管内腔;
其中,所述滤网组件包括:
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一端卡合连接于所述连接槽,所述连接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凹槽;
滤网,所述滤网连接于所述连接框的内壁;
集尘槽,所述集尘槽开设于所述连接框底部,且所述集尘槽设置于所述滤网的迎风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包括:
卡合板,所述卡合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框的顶部,且所述卡合板顶部连接有凸起;
连接框本体,所述连接框本体连接于所述卡合板,且所述连接框本体卡合连接于所述新风管的内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本体的直径与所述新风管的直径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槽的结构为U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的迎风侧贴附有静电疏水层,所述静电疏水层的边缘连接到所述连接框的内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还包括:
螺纹筋条,所述螺纹筋条缠绕于所述新风管外壁;
保温棉,所述保温棉包裹于所述新风管外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的内壁为光滑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与所述新风口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连通于所述新风口,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新风管。
CN202021580985.7U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13395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0985.7U CN213395614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0985.7U CN213395614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95614U true CN213395614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202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80985.7U Active CN213395614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956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01169B2 (ja) 冷凍装置
CN21479148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0023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395614U (zh) 一种空调器
JPH0875317A (ja) 受液器付コンデンサ
CN21261878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9763312U (zh) 一种净化制冷设备
CN21710977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95577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511292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998190U (zh) 加长轴跨墙式窗机
CN212457222U (zh) 厨房空调防护系统
CN208998189U (zh) 双电机跨墙式窗机
CN217928998U (zh) 空调室内机
JP3619533B2 (ja) 冷凍装置
KR101667044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453649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597474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179289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480419U (zh) 一种空调器
KR20070077409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178761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92899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95615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3480420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