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66843U - 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366843U CN213366843U CN202021743269.6U CN202021743269U CN213366843U CN 213366843 U CN213366843 U CN 213366843U CN 202021743269 U CN202021743269 U CN 202021743269U CN 213366843 U CN213366843 U CN 2133668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auxiliary
- area
- positioning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包括本体和收容本体的壳体的组合;本体界定有装卸组合导线的主槽室和枢接挠性电路板的副槽室。主槽室(及/或副槽室)配置有导电组件和可往复运动的驱动部,供人员可单次操作,同时控制导电组件与多条导线的联接状态。以及,壳体设有封闭/开放壳体开口的盖;在盖封闭开口时,盖的凸部可配合副槽室的凹部,共同固定挠性电路板,改善现有技艺操作/组装作业费力、麻烦等情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装卸组合挠性电路板和导线,而构成整体状态的结构;提供操作、组装便捷等作用的技术。
背景技术
应用连接器(或端子)电性联结导线(例如,电源线、控制线、数据传输线等)与挠性电路板(例如,LED软性电路等),来达到电源/电力供应、数据/讯号传输、设备控制/驱动等作用,已为现有技艺;例如,中国台湾第103135788号“可挠性电路板连接器”、第106128446号“端子台扣持装置”专利案等,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它们通常具有收容导电组件的壳体;壳体一端供导线插入、另一端枢接挠性电路板,分别电性连接导电组件。
一个有关这类连接器在操作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课题是,现有技术的有些连接器在导线插入后,即形成固定咬死型态,无法容许人员依据实际使用情形,选择性的装卸导线;例如,上述的第103135788号专利案提供的实施例。
旧法的连接器为了达到可装卸导线的作用,使壳体、导电组件组合按压结构,提供人员操作按压结构,来带动导电组件,装卸导线;例如,上述的第106128446号专利案提供的实施例。
就像那些熟知此技艺的人所知悉,现有技术的壳体组合按压结构的型态,不仅增加了壳体的高度和体积,并且其按压结构的操作方向相同于导线装卸方向,造成人员会本能的施力推压按压结构,让导线较易退出;因此,存在了操作麻烦、费力等情形,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有关连接器和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连接器和相关组件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现有技术,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而有别于旧法。
例如,相较于现有技艺而言,提供一连接器结构,容许人员可单次操作,同时控制多条导线的联接状态,而达到操作便捷的作用;或进一步改善现有技艺操作/组装作业费力、麻烦等情形。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揭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所述连接器包括:
壳体,收容有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导电组件;
所述壳体、本体分别有侧壁和端壁;所述壳体的侧壁、端壁共同界定有腔室和相通于所述腔室的开口;所述壳体的端壁配置有入线孔;
所述本体界定有装卸组合导线的主槽室和枢接挠性电路板的副槽室;
所述主槽室和副槽室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导电组件和可往复运动的驱动部,供人员可单次操作,同时控制所述导电组件与多条导线的联接状态。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例,所述壳体腔室设置有成块状体的限制部和形成在所述限制部上的导线槽,朝所述端壁方向延伸。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例,所述壳体的侧壁形成有长形开孔结构的固定部和设置在腔室内的条状结构定位部,朝端壁方向延伸;
所述壳体的开口有联接边,联接设置有盖,使盖可封闭、开放壳体腔室;
所述盖具有侧边、形成在所述侧边上成开孔结构的副固定部和设置在所述盖上成锥状体的凸部;以及
所述盖设有凸桩和固定挠性电路板的压制部,所述盖的侧边底部形成有突出结构的操作部;
所述本体的侧壁设置有突出结构的组合部和副组合部,可装卸的分别嵌合所述壳体的固定部和所述盖的副固定部;
所述本体的侧壁内边形成有条状结构的副定位部,在所述壳体和本体结合时,所述副定位部可与壳体定位部压合。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例,所述驱动部包括悬臂和连接悬臂尾端的压板;
所述压板突出于所述壳体的口部,使所述压板的操作方向垂直于导线插入、退出所述壳体的方向;
所述压板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压板的两边凸出有翼部,用以推动所述导电组件。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例,所述本体的所述副槽室形成有锥形轮廓的凹部。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例,所述本体的所述副槽室形成有锥形轮廓的凹部,配合所述盖的凸部,在所述盖封闭开口,共同固定挠性电路板,同时使所述盖的压制部辅助固定挠性电路板。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例,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本体上的定位区、连接在所述定位区两端的金属弹片和导电片;
所述金属弹片位于所述主槽室的区域,所述导电片位于所述副槽室的区域;所述定位区设有孔洞结构的副结合部,可组装固定在所述本体成凸柱结构的结合部上;以及
所述金属弹片大体成U型体结构,具有连接所述定位区的第一段、连接所述第一段的弯曲段、连接所述弯曲段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朝所述定位区的方向延伸,尾端朝上方凸出一副段,所述副段朝所述定位区和所述第一段的方向形成弯弧延伸的结构。
所述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包括一本体和收容本体的壳体的组合;本体界定有装卸组合导线的主槽室和枢接挠性电路板的副槽室。主槽室(及/或副槽室)配置有导电组件和可往复运动的驱动部,供人员可单次操作,同时控制导电组件与多条导线的联接状态。以及,壳体设有封闭/开放壳体开口的盖;在盖封闭开口时,盖的一凸部可配合副槽室的一凹部,共同固定挠性电路板,改善现有技术技艺操作/组装作业费时、麻烦等情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所述壳体界定有一腔室,收容本体和导电组件;以及,驱动部具有一压板,突出于壳体,供人员操作按压。在自由端朝壳体腔室(或本体)方向运动时,驱动部会同时推压导电组件的两个金属弹片朝侧边移动,以利于人员可同时操作装卸至少两条导线与导电组件的联接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本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连接器联接导线和挠性电路板的结构情形。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描绘了壳体、本体组合导电组件的结构配合情形。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显示了壳体、本体、导电组件的结构情形。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平面结构示意图;描绘了位于打开位置的盖、壳体、本体和导电组件的结构组合情形。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连接器组合挠性电路板、导线的结构配合情形;图中假想线部分描绘了盖位于打开位置的情形。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操作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描绘了驱动部、导电组件和导线的结构配合情形。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显示了人员操作工具按压驱动部,使导电组件朝两边方向运动的结构情形。
附图中符号标记说明:
10 壳体
11 腔室
12 开口
13、23 侧壁
14、24 端壁
14a 入线孔
15 限制部
15a 导线槽
16 固定部
17 定位部
18 联接边
19 口部
20 本体
20a 结合部
21 主槽室
22 副槽室
24a 入线槽
25 驱动部
25a 悬臂
25b 压板
25c 凹槽
25d 翼部
26 组合部
27 副定位部
28 凹部
29 副组合部
30 导电组件
31 金属弹片
31a 第一段
31b 第二段
31c 弯曲段
31d 尾端
31e 副段
32 导电片
33 定位区
34 副结合部
40 盖
41 侧边
42 凸部
43 凸桩
44 压制部
45 操作部
46 副固定部
80 挠性电路板
90 导线
100 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及3,本实用新型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概以参考编号100表示。下列的说明中,假设提到上部、上方、底部、下方、侧壁或侧边…等,是以图中显示的方向为参考方向。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连接器100包括本体20、设置在本体20上的导电组件30和收容本体20、导电组件30的壳体10的组合;壳体10可选择橡胶、塑料或其类似材料制成具有侧壁13、端壁14(或后壁)的中空体结构,端壁14形成有供导线90进入壳体10内的入线孔14a。侧壁13、端壁14共同界定有腔室11和相通于腔室11的开口12。
图中显示了壳体腔室11设置有成块状体的限制部15和形成在限制部15上的导线槽15a,朝端壁14方向(或相同于导线90插入壳体10方向)延伸;导线槽15a可导引导线90插入或撤出壳体10的操作作业,配合限制部15、导线槽15a辅助导电组件30,共同固定导线90。
图1、2及3也描绘了壳体10的侧壁13形成有长形开孔结构的固定部16和设置在腔室11内的条状结构定位部17,朝端壁14方向(或相同于导线90插入壳体10方向)延伸;壳体10应用固定部16、定位部17辅助固定本体20(或与本体20分离)。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壳体10的开口12有联接边18,联接设置有盖40,使盖40可封闭及/或开放壳体腔室11。盖40具有侧边41、形成在侧边41上成开孔结构的副固定部46和设置在盖40上成锥状体的凸部42;以及,盖40也设有固定挠性电路板80的压制部44。在盖40封闭壳体开口12时,副固定部46可装卸的嵌合本体20,形成固定结合或分离的型态。
在可行的实施例中,盖40的侧边41底部形成有突出结构的操作部45,提供人员易于向外边方向扳开侧边41,解除盖40和本体20的组合型态。
图中也显示了本体20具有侧壁23和端壁24,端壁24界定有供导线90进入主槽室21的入线槽24a,对应壳体10的入线孔14a。本体20界定有装卸组合导线90的主槽室21和枢接挠性电路板80的副槽室22。主槽室21(及/或副槽室22)组合配置上述的导电组件30和可往复运动的驱动部25,供人员可单次操作,同时控制导电组件30与多条导线90的联接状态。
具体来说,驱动部25包括悬臂25a和连接悬臂25a尾端的压板25b;压板25b突出于壳体10的口部19,使压板25b的操作方向垂直于导线90插入或退出壳体10的方向,供人员操作按压。在可行的实施例中,压板25b上形成有凹槽25c,容许人员操作工具(例如,起子或其类似物)按压压板25b。以及,压板25b的两边凸出有翼部25d,用以推动导电组件30。
图1、2及3也显示了本体20的侧壁23设置有突出结构的组合部26和副组合部29,可装卸的分别嵌合壳体10的固定部16和盖40的副固定部46,使壳体10、本体20和盖40结合固定成一整体型态。
图中也描绘了本体20的副槽室22形成有锥形轮廓的凹部28,配合盖40的凸部42,在盖40封闭开口12时,共同固定挠性电路板80,同时使盖40的压制部44辅助固定挠性电路板80。以及,本体20的侧壁23内边形成有条状结构的副定位部27;在壳体10和本体20结合时,副定位部27可与壳体定位部17压合,辅助壳体10和本体20的结合定位作用;例如,第4图所显示的情形。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导电组件30包括固定在本体20上的定位区33、连接在定位区33两端的金属弹片31和导电片32;金属弹片31位于主槽室21的区域,导电片32位于副槽室22的区域。定位区33设有孔洞结构的副结合部34,可组装固定在本体20成凸柱结构的结合部20a上。
图中显示了金属弹片31大体成U型体结构,具有连接定位区33的第一段31a、连接第一段31a的弯曲段31c、连接弯曲段31c的第二段31b;以及,第二段31b朝定位区33的方向延伸,尾端31d朝(图中)上方凸出一副段31e,副段31e朝定位区33和第一段31a的方向形成弯弧延伸的结构型态。
请参考图5,当挠性电路板80插入副槽室22,被导电片32压制形成电性连接时,人员可操作盖40从图中假想线打开位置朝实线封闭位置运动,使凸部42配合凹部28咬住或固定挠性电路板80。
图中也描绘了盖40设有凸桩43,可辅助阻止盖40在打开位置产生过度张开的作用,避免影响盖40和壳体10的连结关系。
请参阅图5、6及7,导线90从壳体入线孔14a插入腔室11,配合导线槽15a导引,使导线90被夹制固定在金属弹片第二段31b和限制部15之间的位置,形成电性连接状态。
当人员操作工具按压驱动部25(或压板25b的凹槽25c)朝图中下方运动时,驱动部25的翼部25d会推压金属弹片尾端31d的副段31e朝图中两边移动,解除金属弹片31夹置导线90的状态,而容许人员同时将至少两条导线90退出本体主槽室21、壳体腔室11的作业,提供了操作便捷的作用,改善现有技艺操作/组装作业费时、麻烦等情形。
代表性地来说,这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相对于旧法而言,具有下列的考虑和优点:
1.壳体10、本体20、导电组件30及/或盖40和相关组件结构已被重行设计考虑,使其不同于现有技术。例如,壳体10包括腔室11,装卸组合本体20、导电组件30;壳体10设置固定部16、限制部15、导线槽15a、定位部17,盖40设置凸部42、副定位部46,配合本体20界定的主槽室21、副槽室22,本体20设置驱动部25、悬臂25a、压板25b、翼部25d;本体20设置组合部26、副组合部29,分别嵌合壳体10和盖40,而构成一整体型态等部分,联接挠性电路板80、导线90等部分,系改变了它的使用、操作型态,而有别于旧法的应用情形。
2.特别是,连接器100应用壳体10收容本体10、导电组件30的型态,达到可装卸挠性电路板80、导线90的机制,改善了现有技艺无法容许人员依据实际使用情形,选择性的装卸导线的情形。
3.连接器100使驱动部25的操作方向垂直于导线90插入/退出方向的结构型态,不仅容许人员可在单次操作的作用下,同时解除至少两条导线90的效果,也使得现有技术的壳体组合按压结构的型态,增加了壳体的高度和体积,其按压结构的操作方向相同于导线装卸方向,造成了操作麻烦、费力等情形,获得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器(100)包括:
壳体(10),收容有本体(20)和设置在本体(20)上的导电组件(30);
壳体(10)有侧壁(13)和端壁(14),本体(20)有侧壁(23)和端壁(24);壳体(10)的侧壁(13)、端壁(14)共同界定有腔室(11)和相通于腔室(11)的开口(12);壳体(10)的端壁(14)配置有入线孔(14a);
本体(20)界定有装卸组合导线(90)的主槽室(21)和枢接挠性电路板(80)的副槽室(22);
主槽室(21)和副槽室(2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导电组件(30)和可往复运动的驱动部(25),供人员单次操作,同时控制导电组件(30)与多条导线(90)的联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腔室(11)设置有成块状体的限制部(15)和形成在限制部(15)上的导线槽(15a),朝端壁(14)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10)的侧壁(13)形成有长形开孔结构的固定部(16)和设置在腔室(11)内的条状结构的定位部(17),朝壳体(10)的端壁(14)方向延伸;
壳体(10)的开口(12)有联接边(18),联接设置有盖(40),使盖(40)可封闭、开放壳体腔室(11);
盖(40)具有侧边(41)、形成在侧边(41)上成开孔结构的副固定部(46)和设置在盖(40)上成锥状体的凸部(42);以及
盖(40)设有凸桩(43)和固定挠性电路板(80)的压制部(44),盖(40)的侧边(41)底部形成有突出结构的操作部(45);
本体(20)的侧壁(23)设置有突出结构的组合部(26)和副组合部(29),可装卸的分别嵌合壳体(10)的固定部(16)和盖(40)的副固定部(46);
本体(20)的侧壁(23)内边形成有条状结构的副定位部(27),在壳体(10)和本体(20)结合时,副定位部(27)可与定位部(17)压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25)包括悬臂(25a)和连接悬臂(25a)尾端的压板(25b);
压板(25b)突出于壳体(10)的口部(19),使压板(25b)的操作方向垂直于导线(90)插入、退出壳体(10)的方向;
压板(25b)上形成有凹槽(25c),压板(25b)的两边凸出有翼部(25d),用以推动导电组件(3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25)包括悬臂(25a)和连接悬臂(25a)尾端的压板(25b);
压板(25b)突出于壳体(10)的口部(19),使压板(25b)的操作方向垂直于导线(90)插入、退出壳体(10)的方向;
压板(25b)上形成有凹槽(25c),压板(25b)的两边凸出有翼部(25d),用以推动导电组件(3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本体(20)的副槽室(22)形成有锥形轮廓的凹部(28)。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本体(20)的副槽室(22)形成有锥形轮廓的凹部(28),配合盖(40)的凸部(42),在盖(40)封闭开口(12),共同固定挠性电路板(80),同时使盖(40)的压制部(44)辅助固定挠性电路板(8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本体(20)的副槽室(22)形成有锥形轮廓的凹部(28)。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本体(20)的副槽室(22)形成有锥形轮廓的凹部(28),配合盖(40)的凸部(42),在盖(40)封闭开口(12),共同固定挠性电路板(80),同时使盖(40)的压制部(44)辅助固定挠性电路板(8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30)包括固定在本体(20)上的定位区(33)、连接在定位区(33)两端的金属弹片(31)和导电片(32);
金属弹片(31)位于主槽室(21)的区域,导电片(32)位于副槽室(22)的区域;定位区(33)设有孔洞结构的副结合部(34),可组装固定在本体(20)成凸柱结构的结合部(20a)上;以及
金属弹片(31)大体成U型体结构,具有连接定位区(33)的第一段(31a)、连接第一段(31a)的弯曲段(31c)、连接弯曲段(31c)的第二段(31b);第二段(31b)朝定位区(33)的方向延伸,尾端(31d)朝上方凸出一副段(31e),副段(31e)朝定位区(33)和第一段(31a)的方向形成弯弧延伸的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30)包括固定在本体(20)上的定位区(33)、连接在定位区(33)两端的金属弹片(31)和导电片(32);
金属弹片(31)位于主槽室(21)的区域,导电片(32)位于副槽室(22)的区域;定位区(33)设有孔洞结构的副结合部(34),可组装固定在本体(20)成凸柱结构的结合部(20a)上;以及
金属弹片(31)大体成U型体结构,具有连接定位区(33)的第一段(31a)、连接第一段(31a)的弯曲段(31c)、连接弯曲段(31c)的第二段(31b);第二段(31b)朝定位区(33)的方向延伸,尾端(31d)朝上方凸出副段(31e),副段(31e)朝定位区(33)和第一段(31a)的方向形成弯弧延伸的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30)包括固定在本体(20)上的定位区(33)、连接在定位区(33)两端的金属弹片(31)和导电片(32);
金属弹片(31)位于主槽室(21)的区域,导电片(32)位于副槽室(22)的区域;定位区(33)设有孔洞结构的副结合部(34),可组装固定在本体(20)成凸柱结构的结合部(20a)上;以及
金属弹片(31)大体成U型体结构,具有连接定位区(33)的第一段(31a)、连接第一段(31a)的弯曲段(31c)、连接弯曲段(31c)的第二段(31b);第二段(31b)朝定位区(33)的方向延伸,尾端(31d)朝上方凸出副段(31e),副段(31e)朝定位区(33)和第一段(31a)的方向形成弯弧延伸的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30)包括固定在本体(20)上的定位区(33)、连接在定位区(33)两端的金属弹片(31)和导电片(32);
金属弹片(31)位于主槽室(21)的区域,导电片(32)位于副槽室(22)的区域;定位区(33)设有孔洞结构的副结合部(34),可组装固定在本体(20)成凸柱结构的结合部(20a)上;以及
金属弹片(31)大体成U型体结构,具有连接定位区(33)的第一段(31a)、连接第一段(31a)的弯曲段(31c)、连接弯曲段(31c)的第二段(31b);第二段(31b)朝定位区(33)的方向延伸,尾端(31d)朝上方凸出副段(31e),副段(31e)朝定位区(33)和第一段(31a)的方向形成弯弧延伸的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30)包括固定在本体(20)上的定位区(33)、连接在定位区(33)两端的金属弹片(31)和导电片(32);
金属弹片(31)位于主槽室(21)的区域,导电片(32)位于副槽室(22)的区域;定位区(33)设有孔洞结构的副结合部(34),可组装固定在本体(20)成凸柱结构的结合部(20a)上;以及
金属弹片(31)大体成U型体结构,具有连接定位区(33)的第一段(31a)、连接第一段(31a)的弯曲段(31c)、连接弯曲段(31c)的第二段(31b);第二段(31b)朝定位区(33)的方向延伸,尾端(31d)朝上方凸出副段(31e),副段(31e)朝定位区(33)和第一段(31a)的方向形成弯弧延伸的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30)包括固定在本体(20)上的定位区(33)、连接在定位区(33)两端的金属弹片(31)和导电片(32);
金属弹片(31)位于主槽室(21)的区域,导电片(32)位于副槽室(22)的区域;定位区(33)设有孔洞结构的副结合部(34),可组装固定在本体(20)成凸柱结构的结合部(20a)上;以及
金属弹片(31)大体成U型体结构,具有连接定位区(33)的第一段(31a)、连接第一段(31a)的弯曲段(31c)、连接弯曲段(31c)的第二段(31b);第二段(31b)朝定位区(33)的方向延伸,尾端(31d)朝上方凸出副段(31e),副段(31e)朝定位区(33)和第一段(31a)的方向形成弯弧延伸的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30)包括固定在本体(20)上的定位区(33)、连接在定位区(33)两端的金属弹片(31)和导电片(32);
金属弹片(31)位于主槽室(21)的区域,导电片(32)位于副槽室(22)的区域;定位区(33)设有孔洞结构的副结合部(34),可组装固定在本体(20)成凸柱结构的结合部(20a)上;以及
金属弹片(31)大体成U型体结构,具有连接定位区(33)的第一段(31a)、连接第一段(31a)的弯曲段(31c)、连接弯曲段(31c)的第二段(31b);第二段(31b)朝定位区(33)的方向延伸,尾端(31d)朝上方凸出副段(31e),副段(31e)朝定位区(33)和第一段(31a)的方向形成弯弧延伸的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30)包括固定在本体(20)上的定位区(33)、连接在定位区(33)两端的金属弹片(31)和导电片(32);
金属弹片(31)位于主槽室(21)的区域,导电片(32)位于副槽室(22)的区域;定位区(33)设有孔洞结构的副结合部(34),可组装固定在本体(20)成凸柱结构的结合部(20a)上;以及
金属弹片(31)大体成U型体结构,具有连接定位区(33)的第一段(31a)、连接第一段(31a)的弯曲段(31c)、连接弯曲段(31c)的第二段(31b);第二段(31b)朝定位区(33)的方向延伸,尾端(31d)朝上方凸出副段(31e),副段(31e)朝定位区(33)和第一段(31a)的方向形成弯弧延伸的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43269.6U CN213366843U (zh) | 2020-08-19 | 2020-08-19 | 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43269.6U CN213366843U (zh) | 2020-08-19 | 2020-08-19 | 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66843U true CN213366843U (zh) | 2021-06-04 |
Family
ID=76146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743269.6U Active CN213366843U (zh) | 2020-08-19 | 2020-08-19 | 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366843U (zh) |
-
2020
- 2020-08-19 CN CN202021743269.6U patent/CN2133668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795104B1 (ko) | 전기커넥터 및 소켓커넥터 | |
EP0746063A2 (en) | Connector for a circuit board | |
JP2003243124A (ja) | 電気コネクタの取外装置 | |
CN110061375A (zh) | 连接器、对接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
US937950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metallic shell with a flexible portion deflectable by an extraction tool | |
JP4393840B2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およびプッシュプッシュ式のイジェクト機構 | |
CN213366843U (zh) | 联接挠性电路板与导线的连接器结构 | |
CN114221172A (zh) | 一种插拔端子及电表 | |
CN210607776U (zh) | 柔性软板电连接器 | |
CN219067251U (zh) | 一种接线端子连接器 | |
CN116845605A (zh) |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 | |
CN217158800U (zh) | 连接器插头、连接器插座及连接器 | |
CN216671423U (zh) | 一种方便插拔的开关 | |
JPS62103993A (ja) | 超小形コネクタのはめ合わせ装置 | |
CN212365882U (zh) | 二次端子连接组件和万能式断路器 | |
CN211045918U (zh) | 电路通断控制系统和开关 | |
KR20110014270A (ko) | 편평케이블용 플러그 커넥터 | |
CN216872333U (zh) | 插拔连接器及高频数字脑电图机 | |
CN219916335U (zh) | 显示设备 | |
JP3897744B2 (ja) | 中継コネクタ | |
CN218070437U (zh) | 插头插座结构 | |
CN221081738U (zh) | 封盖组件及控制器 | |
CN216698761U (zh) | 一种端子台及电子设备 | |
TWM607095U (zh) | 聯接撓性電路板與導線之連接器結構 | |
CN214045676U (zh) | 移动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