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7017U - 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7017U
CN213357017U CN202021594800.8U CN202021594800U CN213357017U CN 213357017 U CN213357017 U CN 213357017U CN 202021594800 U CN202021594800 U CN 202021594800U CN 213357017 U CN213357017 U CN 213357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catalyst
inner cavity
slot
water
ultraviolet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948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绮丽
陈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gchendah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948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7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7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7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及水处理系统,所述光触媒水净化装置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内的两排插槽组,该两排插槽组的插槽错落的插接有若干将内腔划分为非直线型的的水流通道的光触媒板;其中沿内腔长度方向每对相邻两光触媒板之间的一插槽可拆卸插接有紫外线灯组;所述紫外线灯组电连接至供电装置。即本技术方案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紫外线灯组的装配,方便拆装,且在需要清理箱体的时候将光触媒板和紫外线灯组拆下,方便对内腔的清理。另外,光触媒板采用错落的布置行程水流通道,能够保证输入的污水都能够按照预定的迂回流动,增加流水在内腔的行程,以增加在紫外线和光触媒的接触时间,增加净化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逾加发展,污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多。而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污水处理的意愿也日益强烈。
对于污水处理,市场上有许多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光触媒净水装置对污水进行净化、杀菌消毒等处理,以使得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现有的光触媒污水处理设备其内部的光触媒板多是采用光触媒板隔开多个独立的空间,然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形成光触媒紫外线系统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这样的方案通过污水在每个独立的腔室内注满后通过溢出来实现污水的源源不断流动。采用这样的技术,尽管一定程度上对污水实现了净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利于污水的流动,在污水不断输入的过程可能导致部分污水在腔室内集聚而无法实现水净化,使得污水无法在每个腔室的流动行程,造成污水净化效率不高;且存在光触媒净水装置内部清理不便的技术问题。
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及水处理系统,目的在于提高污水净化效率且方便清理。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包括箱体和供电装置,该箱体内具有一内腔,在箱体的两端分别具有连通所述内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
所述内腔具有两排插槽组,每一排插槽组具有间隔布置的若干插槽;
所述两排插槽组的插槽交替错落的插接有若干光触媒板以将所述内腔划分为非直线型的的水流通道;其中沿内腔长度方向每对相邻两光触媒板之间的一插槽可拆卸插接有紫外线灯组;所述紫外线灯组电连接至供电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光触媒板的宽度大于内腔底部宽度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插槽为L型,其部分位于内腔的侧壁上,另一部分位于底部上。
进一步的,两组插槽组的插槽错落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线灯组插接在同一排插槽组处。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线灯组包括插板和防水连接在该插板上的至少一紫外线灯,所述插板顶端设置接线器,所述至少一紫外线灯电连接至所述接线器,该接线器与设置在内腔顶部的电连接头插接,该电连接头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光触媒板的顶部与内腔的顶部之间镂空。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部为开口端,该开口端设置一翻盖,该翻盖与箱体盖合时将所述开口端密封。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水处理系统,具有依序连通的至少两个如上文所述的任意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
进一步的,至少两个所述光触媒净水装置间距叠层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及水处理系统,所述光触媒水净化装置包括箱体和供电装置,该箱体内具有一内腔,在箱体的两端分别具有连通所述内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内腔具有两排插槽组,每一排插槽组具有间隔布置的若干插槽;所述两排插槽组的插槽交替错落的插接有若干光触媒板以将所述内腔划分为非直线型的的水流通道;其中沿内腔长度方向每对相邻两光触媒板之间的一插槽可拆卸插接有紫外线灯组;所述紫外线灯组电连接至供电装置。即本技术方案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紫外线灯组的装配,方便拆装,且在需要清理箱体的时候将光触媒板和紫外线灯组拆下,方便对内腔的清理。另外,光触媒板采用错落的布置行程水流通道,能够保证输入的污水都能够按照预定的迂回流动,增加流水在内腔的行程,以增加在紫外线和光触媒的接触时间,增加净化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触媒水处理装置的外形示意图;
图2位一种光触媒水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插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插槽错落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紫外线灯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紫外线灯组和电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7位翻盖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光触媒水处理装置叠层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9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的方向以附图所展示的为准。如果某一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包括箱体1和供电装置,该箱体1内具有一内腔11,在箱体1的两端分别具有连通所述内腔11的进水管2和出水管3。工作时,污水由进水管2进入到内腔11内,并在内腔11内经过净化后由出水管2排出。其中,所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3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实现与箱体1的连接,例如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另外的,为了能够保证污水具有一定的流动压力,在进水管2处可连通一个水泵(图中未画出),通过该水泵对水进行加压,以保证污水在内腔11的流动性。
很重要的,参见图2,所述内腔11具有两排插槽组,每一排插槽组具有间隔布置的若干插槽12;所述两排插槽组的插槽12交替错落的插接有若干光触媒板4以将所述内腔11划分为非直线型的的水流通道13;其中沿内腔11长度方向每对相邻两光触媒板4之间的一插槽12可拆卸插接有紫外线灯组5;所述紫外线灯组5电连接至供电装置。即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腔11内交替错落的布置有若干光触媒板4使得内腔11在长度方向划分为大致非直线型的的水流通道13(如图2中波浪曲线显示的形状)。具体来说,在内腔11的一侧插接一个光触媒板4后再在另一侧插接一块光触媒板4,如此交替插接形成。通过光触媒板4交替错落的插接,使得水流过的流水通到13的行程增加了。同理的,在本实施例中,沿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光触媒板4之间至少有一个所述插槽12,在其中一个插槽12处插接一个紫外线灯组5,该紫外线灯组5能够对位于其两侧的光触媒板4照射紫外线,这样使得光触媒板4处产生强氧化性物质以满足对污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机物产生强氧化反应以达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在不同的位置插接光触媒板4形成不同形状的水流通到13。
其中,优选的,如图2所示,在内腔11的长度方向,每对相邻的光触媒板4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且在相邻的光触媒板4是分别插接在不同排的插槽12处的,如此交替错开布置形成了大致呈波浪形的水流通道13。
其中应当理解,本技术方案中,光触媒板4的外周表面都是具有光触媒层的。例如具有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层。
如图2所示,为了更好地延长污水流动行程,所述光触媒板4的宽度大于内腔11底部宽度的二分之一。这样流动通道13便形成弯折布置,污水在流动的时候便会在不同的光触媒板4之间产生弯折流动,实现行程增加。优选的,光触媒板4的宽度介于内腔11底部宽度的70%和80%之间,例如说75%。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在工作过程,保证光触媒板4在污水的流动过程中抵挡住水流的冲击压力而不会发生脱落,所述插槽12为L型,其部分位于内腔11的侧壁14上,另一部分位于底部15上。即光触媒板4通过箱体1的内侧壁和底部15夹持保证不会发生脱落。具体来说,插槽12对光触媒板4的底部和侧部夹紧以达到防止脱落以及抖动。
其中,插槽12可以是由设置在内腔11底部和侧壁的凸起肋板17间隔布置而成。两个肋板17之间形成的插槽12与光触媒板4过盈配合在一起。当然,作为其他的实施例,所述插槽12可以由侧壁和底部向内凹陷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组插槽组的插槽12错落布置。即两组插槽组的插槽是非正对布置的。如图4所示,沿内腔11长度方向,同一侧的两个相邻插槽12之间的区域夹持另一侧的一个插槽12。采用该布置方式能够满足每个插槽12在底部15的长度大于该底部15宽度的二分之一。
其中,如图2所示,为了紫外线灯组5的接线方便,在本技术方案中,所有的所述紫外线灯组5插接在同一排插槽组处。例如如图2所示,将所有的紫外线灯组5的插接在图示上方的一排插槽组处。采用这样的方式,即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供电线18可以只设置在一侧,即可实现对每个紫外线灯组5电连接。能够避免两侧布线的繁琐。具体来说,所述供电线18与控制装置(图中未画出)电连接,由该控制装置提供电力给供电线18。具体的,为了能够对供电线18做进一步的绝缘保护,将供电线18套接在软质套管内。在软质套管上每间隔一定距离延伸出一个电连接头19,通过电连接头19实现与对应的紫外线灯组5电连接以实现供电。
详细的,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紫外线灯组5包括插板51和防水连接在该插板51上的至少一紫外线灯52,所述插板51顶端设置接线器53,所述至少一紫外线灯52电连接至所述接线器53,该接线器53与设置在内腔11顶部的电连接头19插接,该电连接头19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插板51可以是L型板状结构或方框结构。该插板51可以采用塑料材料制得,所述至少一紫外线灯52是固定连接在该插板51上的,接线器53设置在插板51的顶部,装配时将所述插板51插接在所述插槽12上即可,这样便实现整个紫外线灯组5的装配。其中,应当理解,在本方案中所述紫外线灯52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且该紫外线灯52是防水型紫外线灯,其引出的电线布置在所述插板51上,在电线的周侧封闭有密封胶直至所述接线器53处。在将所述插板51插接在插槽12处后,将接线器53与电连接头19插接实现装配。其中,所述接线器53和电连接头19采用现有公知的防水电连接器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触媒板4的顶部与内腔11的顶部之间镂空设置,即光触媒板4与内腔11顶部的箱体1部分是不接触的。
参见图7,为了能够对内腔11进行净化清理,所述箱体1的顶部为开口端,该开口端设置一翻盖16,该翻盖16与箱体1盖合时将所述开口端密封。具体来说,在箱体1的开口端周侧设置密封圈,在翻盖16盖合时通过与密封圈紧密贴合实现密封配合。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光触媒板4交替插接的方式将空腔11设置为具有非直线的水流通到13,增加了污水流动的行程,以保证污水更多与光触媒接触,保证污水净化更加彻底。同时通过可拆卸插接的光触媒板4能够方便对内腔11清洗。
另外,参见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水处理系统,具有依序连通的至少两个如上文所述的任意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10。即该水处理系统通过采用两个即以上的光触媒净水装置10能够延长污水流动的距离,以保证更好地污水净化处理。即一个光触媒净水装置10的出水管与另一个光触媒净水装置10的进水管连通,如此类推实现多个光触媒净水装置10的连通,以满足污水处理的需求。
优选的,为了降低该水处理系统占用过多的场地,本实施例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光触媒净水装置10间距叠层布置。具体如图9所示,多个光触媒净水装置10在高度方向上叠层设置,且相邻两个光触媒净水装置10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这样方便将翻盖16打开以实现光触媒板4的拆装以及对内腔11的清理。具体的,为了对多个叠层布置的光触媒净水装置10支撑,设置一个框架20,若干光触媒净水装置10放置在框架20上。其中,最顶层的光触媒净水装置10设定为进水端,这样方便污水的流动。通过多个光触媒净水装置10依序连通延长了污水的行程,提高了污水净化有效性。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包括箱体(1)和供电装置,该箱体(1)内具有一内腔(11),在箱体(1)的两端分别具有连通所述内腔(11)的进水管(2)和出水管(3),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腔(11)具有两排插槽组,每一排插槽组具有间隔布置的若干插槽(12);
所述两排插槽组的插槽(12)交替错落的插接有若干光触媒板(4)以将所述内腔(11)划分为非直线型的水流通道(13);其中沿内腔(11)长度方向每对相邻两光触媒板(4)之间的一插槽(12)可拆卸插接有紫外线灯组(5);所述紫外线灯组(5)电连接至供电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触媒板(4)的宽度大于内腔(11)底部宽度的二分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槽(12)为L型,其部分位于内腔(11)的侧壁(14)上,另一部分位于底部(15)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组插槽组的插槽错落布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紫外线灯组(5)插接在同一排插槽组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紫外线灯组(5)包括插板(51)和防水连接在该插板(51)上的至少一紫外线灯(52),所述插板(51)顶端设置接线器(53),所述至少一紫外线灯(52)电连接至所述接线器(53),该接线器(53)与设置在内腔(11)顶部的电连接头插接,该电连接头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触媒板(4)的顶部与内腔的顶部之间镂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的顶部为开口端,该开口端设置一翻盖(16),该翻盖(16)与箱体(1)盖合时将所述开口端密封。
9.一种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依序连通的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所述的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1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至少两个所述光触媒净水装置(10)间距叠层布置。
CN202021594800.8U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3357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94800.8U CN213357017U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94800.8U CN213357017U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7017U true CN213357017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43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94800.8U Active CN213357017U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70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3238A (zh) * 2021-08-26 2021-11-23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3238A (zh) * 2021-08-26 2021-11-23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8894B (zh) 使用光催化片的净化装置
WO2015163659A1 (ko) 집진식 공기정화기
CN213357017U (zh) 一种光触媒净水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CN204830203U (zh) 一种新型智能控制空气净化器
KR100541026B1 (ko) 광촉매 필터유니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공기청정기
CN209782870U (zh) 小型家用臭氧空气净化器
CN205687601U (zh) Uv‑led水消毒器
CN206746310U (zh) 一种光催化氧化废气处理装置
CN207734837U (zh) 小型化光触媒空气净化装置
CN212450744U (zh) 一种多相净化杀菌撬
CN213526528U (zh) 灭菌模组
CN211311162U (zh) 一种光催化废水处理设备
KR200343872Y1 (ko) 광촉매 필터유니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공기청정기
CN219976662U (zh) 一种风管式杀菌除臭装置
CN210595424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6051952B (zh) 空气净化器
CN214233517U (zh) 一种废气净化光催化装置
CN213542788U (zh) 一种挂壁式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CN217746411U (zh) 一种高效环保医疗废水处理设备
CN217745149U (zh) 一种杀菌仓模块
CN214105345U (zh) 高压带水分子净化壁挂式消毒机
CN217423538U (zh) 一种方便更换的空气净化器
TWI718966B (zh) 電漿空氣清淨裝置
CN217128439U (zh) 一种基于紫外线消毒的成品卫生间污水排气立管净化装置
CN216856174U (zh) 一种化工反应釜用废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3

Address after: 518109 room 1015, building B, weidonglong business building, 2113 Meilong Avenue, Qinghua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xingchendah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9 room 1015, building B, weidonglong business building, 2113 Meilong Avenue, Qinghua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UIHO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