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1582U - 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1582U
CN213351582U CN202020728339.4U CN202020728339U CN213351582U CN 213351582 U CN213351582 U CN 213351582U CN 202020728339 U CN202020728339 U CN 202020728339U CN 213351582 U CN213351582 U CN 213351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fixed
rod
machining
proces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283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ayis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7283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1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1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1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ur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该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通过拉动固定杆向上运动,固定杆向上运动压缩弹簧,然后固定杆向上运动脱离加工器的左、右凸块,然后转动加工器向下转动从而完成对加工器对筒体外部加工的调节,当加工器向上运动从而完成对加工器对筒体内部加工的调节,然后松开固定杆时通过弹簧反向作用力推动固定杆插入加工器的两侧的凸块中,从而解决了传统的加工装置只能对筒状零件的内部或外部进行加工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是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在机械加工过程一般是指对设备的各种零件的进行加工的过程,目前在对筒状零件加工过程中,遇到需要对筒状零件内部与外部加工时,由于传统的加工装置只能对筒状零件的内部或外部进行加工,从而导致工作人员进行搬运的加工一半的筒状零件到另一装置上进行加工,这样就比较浪费时间,从而影响工作的效率,同时浪费工作人员的精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具备对筒状零件内部与外部加工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加工装置只能对筒状零件的内部或外部进行加工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对筒状零件内部与外部加工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加工器,所述加工器的左、右侧均插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凸出块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底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固定架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座,所述转座的右侧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设置有筒体。
优选的,所述加工器左、右侧的凸块开设有与固定杆大小相匹配的固定槽一、固定槽二,所述固定槽一与固定槽二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固定槽一与固定槽二形成一个直角。
优选的,所述弹簧与固定块固定连接,且弹簧位于固定块内部,所述固定杆与固定块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套、固定板分别与升降杆滑动连接,且螺纹套、固定板均位于转座的内部,所述螺纹杆的左侧螺纹与右侧螺纹相反。
优选的,所述转座与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支架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固定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位于固定架的右侧,所述筒体位于加工器的左侧,所述伸缩杆位于固定架的左侧。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通过拉动固定杆向上运动,固定杆向上运动压缩弹簧,然后固定杆向上运动脱离加工器的左、右凸块,然后转动加工器向下转动从而完成对加工器对筒体外部加工的调节,当加工器向上运动从而完成对加工器对筒体内部加工的调节,然后松开固定杆时通过弹簧反向作用力推动固定杆插入加工器的两侧的凸块中,从而解决了传统的加工装置只能对筒状零件的内部或外部进行加工的问题。
2、该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通过将筒体插入转座的内部,然后转动螺纹杆转动带动左、右侧螺纹套朝相对方向运动,然后左、右侧螺纹套朝相对方向运动分别带动左、右侧固定板向筒体方向运动,从而加强对筒体的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固定块的右侧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转座右侧内部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架、3-气缸、4-滑块、5-升降杆、6-固定块、7-加工器、8-固定槽一、9-固定杆、10-弹簧、11-滑座、12-固定架、13-伸缩杆、 14-电机、15-转座、16-螺纹杆、17-螺纹套、18-固定板、19-筒体、20-固定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支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3,气缸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块4,滑块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5,升降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固定块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加工器7,加工器7的左、右侧均插接有固定杆9,固定杆9的凸出块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0,该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通过拉动固定杆9向上运动,固定杆9向上运动压缩弹簧10,然后固定杆9 向上运动脱离加工器7的左、右凸块,然后转动加工器7向下转动从而完成对加工器7对筒体19外部加工的调节,当加工器7向上运动从而完成对加工器7对筒体19内部加工的调节,然后松开固定杆9时通过弹簧10反向作用力推动固定杆9插入加工器7的两侧的凸块中,从而解决了传统的加工装置只能对筒状零件的内部或外部进行加工的问题,底座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座11,滑座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2,固定架1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3,固定架12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4,电机14输出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座15,转座15的右侧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7,螺纹套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8,固定板 18的内侧设置有筒体19,该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通过将筒体19插入转座15 的内部,然后转动螺纹杆16转动带动左、右侧螺纹套17朝相对方向运动,然后左、右侧螺纹套17朝相对方向运动分别带动左、右侧固定板18向筒体 19方向运动,从而加强对筒体19的固定的效果,同时便于固定住大小不同的筒体19效果。
所述加工器7左、右侧的凸块开设有与固定杆9大小相匹配的固定槽一8、固定槽二20,所述固定槽一8与固定槽二2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固定槽一 8与固定槽二20形成一个直角。
所述弹簧10与固定块6固定连接,且弹簧10位于固定块6内部,所述固定杆9与固定块6滑动连接。
所述螺纹套17、固定板18分别与升降杆5滑动连接,且螺纹套17、固定板18均位于转座15的内部,所述螺纹杆16的左侧螺纹与右侧螺纹相反。
所述转座15与固定架12转动连接,所述滑块4与支架2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13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4与固定架12固定连接。
所述螺纹杆16位于固定架12的右侧,所述筒体19位于加工器7的左侧,所述伸缩杆13位于固定架12的左侧。
使用时:通过将筒体19插入转座15的内部,然后转动螺纹杆16转动带动左、右侧螺纹套17朝相对方向运动,然后左、右侧螺纹套17朝相对方向运动分别带动左、右侧固定板18向筒体19方向运动,从而加强对筒体19的固定,然后拉动固定杆9向上运动,固定杆9向上运动压缩弹簧10,然后固定杆9向上运动脱离加工器7的左、右凸块,然后转动加工器7向下转动从而完成对加工器7对筒体19外部加工的调节,当加工器7向上运动从而完成对加工器7对筒体19内部加工的调节,然后松开固定杆9时通过弹簧10反向作用力推动固定杆9插入加工器7的两侧的凸块中,然后通过气缸3推动滑块4、升降杆5、固定块6、加工器7向右运动到筒体19的右侧,然后通过升降杆5带动固定块6、加工器7向下运动到与筒体19需要加工的位置,然后通过伸缩杆13推动滑座11、电机14、转座15、筒体19向右运动,然后使加工器7进入筒体19加工的位置,从而对筒体19经行加工,然后通过电机 14带动转座15转动,转座15转动带动筒体19转动,从而完成对筒体19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3),所述气缸(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块(4),所述滑块(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5),所述升降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加工器(7),所述加工器(7)的左、右侧均插接有固定杆(9),所述固定杆(9)的凸出块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0),所述底座(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座(11),所述滑座(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2),所述固定架(1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3),所述固定架(12)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输出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座(15),所述转座(15)的右侧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6),所述螺纹杆(16)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7),所述螺纹套(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的内侧设置有筒体(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器(7)左、右侧的凸块开设有与固定杆(9)大小相匹配的固定槽一(8)、固定槽二(20),所述固定槽一(8)与固定槽二(2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固定槽一(8)与固定槽二(20)形成一个直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0)与固定块(6)固定连接,且弹簧(10)位于固定块(6)内部,所述固定杆(9)与固定块(6)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17)、固定板(18)分别与升降杆(5)滑动连接,且螺纹套(17)、固定板(18)均位于转座(15)的内部,所述螺纹杆(16)的左侧螺纹与右侧螺纹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座(15)与固定架(12)转动连接,所述滑块(4)与支架(2)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13)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4)与固定架(1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6)位于固定架(12)的右侧,所述筒体(19)位于加工器(7)的左侧,所述伸缩杆(13)位于固定架(12)的左侧。
CN202020728339.4U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 Active CN213351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8339.4U CN213351582U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8339.4U CN213351582U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1582U true CN213351582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24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28339.4U Active CN213351582U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15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98758U (zh) 一种高效除尘防震主机箱
CN210548237U (zh) 一种弯管冲孔装置
CN113560978A (zh) 一种铝模板金属配件自动化加工系统
CN213351582U (zh) 一种筒状零件加工用装置
CN108747026A (zh) 一种去除金属表面锈迹的设备
CN210209975U (zh) 一种铝缸筒生产加工用表面打磨装置
CN212668826U (zh) 一种电缆收卷装置
CN206981331U (zh) 一种光学镜头清洗机
CN215032523U (zh) 筒身整形机
CN215316339U (zh) 一种钢管与法兰焊接用的内外焊装置
CN214700218U (zh) 一种360度全景拍摄设备的固定装置
CN208840712U (zh) 一种铁板除锈装置
CN210189172U (zh) 一种长钻尾螺钉钻尾加工机构
CN211075987U (zh) 一种夹持力可调节的建筑装饰板防变形搬运装置
CN206323662U (zh) 一种挂架自动启闭装置
CN215240017U (zh) 一种铝材拉丝固定结构
CN219255494U (zh) 一种发动机配件夹持机构
CN217458644U (zh) 一种智能设备制造旋转框架
CN214258493U (zh) 一种经济管理存储用资料柜
CN219885012U (zh) 一种塑料电镀产品的取料装置
CN219772211U (zh) 一种滚轴丝杆加工用镀锌装置
CN215046867U (zh) 一种药物自动分拣机器人
CN219195002U (zh) 一种皮革压平装置
CN216020801U (zh) 扫地机器人电池防震动保护定位支架自动化组装装置
CN213193002U (zh) 一种环保的水性涂料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3

Address after: 215127 Lusheng Road, Luzhi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Yayis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30000 Xinjiang University, 666 Shengli Road,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Wang 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