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47268U - 一种能够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47268U
CN213347268U CN202021371424.6U CN202021371424U CN213347268U CN 213347268 U CN213347268 U CN 213347268U CN 202021371424 U CN202021371424 U CN 202021371424U CN 213347268 U CN213347268 U CN 213347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icating
indicator
inhalation
shel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14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琴
周丽娟
向超
秦丽
梁幸芝
杜敬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13714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47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47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47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涉及吸入剂装置领域。包括:外壳、与外壳相通的吸嘴以及位于外壳中的储药罐、计量阀和喷雾管,喷雾管上开设有喷雾口,外壳包括有药腔,外壳上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两端分别与药腔以及外界相通;指示筒,指示筒上设置有与指示筒相通的连接管,连接管可与进气管连接或分离,指示筒的容积大于等于药腔以及吸嘴的容积之和;指示体,指示体的外壁活动贴合于指示筒的内壁,指示体上设置有操作杆,操作杆远离指示体的端部位于指示筒外。这种一种可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可以使得吸入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入剂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够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
背景技术
吸入剂是用于呼吸类疾病治疗中,吸入治疗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其疗效直接,起效快,而且全身性不良反应少。
目前较为常见的吸入剂装置为加压计量吸入器,其主要包括外壳、吸嘴、储药罐、喷药管,喷药管上具有喷药口,储药罐内有高压气雾剂;使用时,向下按压储药罐,喷出定量的气雾剂,气雾剂通过喷药管上的喷药口进入到外壳的药腔中,患者深呼气后,然后深吸气,将药腔内的气雾剂吸入到达肺部,如此实现肺部供药,在吸入完成后,再漱口,将口腔内的药剂漱处吐掉即可。
在采用吸入剂治疗中,剂量控制尤为重要,不仅决定着治疗效果,而且过量时还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副作用,甚至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所以,在目前的吸入剂装置上都设置有计量阀,使每次按压时喷出的药剂定量,以确保供药的精确性。
虽然,上述结构的吸入剂装置已被广泛的使用,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发明人发现,目前吸入剂装置依然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具体如下述:
在吸入剂装置使用中,虽然每次按压所喷出药剂定量,但是,并不表示患者吸入剂量也就一定,原因在于,对于体弱部分患者,比如重症患者、老年患者、意识模糊患者等,这些患者中大多存在呼吸较轻通常伴有吸入无力的问题,所以,即便是吸入剂装置喷出定量气雾剂,也难以保证这些患者能够单口气将这些气雾剂吸入进肺部;再例如小孩,家长和医护人员都难以可靠把握其行为,所以,小孩患者在使用目前气雾剂装置时,也难以掌握其是否将吸入剂完全吸入,甚至可能完全没有吸入。而目前的吸入剂装置并不能够显示喷出吸入剂被吸入的剂量,这给治疗和药物剂量控制带来了极大的难题。
所以,目前亟需设计一种能够监控患者实际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吸入剂装置不能监控患者实际吸入剂量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监控患者实际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包括:
外壳、与所述外壳相通的吸嘴以及位于所述外壳中的储药罐、计量阀和喷雾管,所述喷雾管上开设有喷雾口,所述外壳包括有药腔,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药腔以及外界相通;
指示筒,所述指示筒上设置有与所述指示筒相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可与所述进气管连接或分离,所述指示筒的容积大于等于所述药腔的容积与所述吸嘴的容积之和;
指示体,所述指示体的外壁活动贴合于所述指示筒的内壁,所述指示体上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远离所述指示体的端部位于所述指示筒外。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呈L形,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指示筒连通,另一端可与所述进气管的内壁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弹性定位圈,所述指示筒以及所述外壳均贴合于所述弹性定位圈的内壁,且所述弹性定位圈处于伸长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吸嘴的一侧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所述弹性定位圈的部分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药腔的内壁上设置有阻挡板,所述喷雾管的一端与所述阻挡板所在的平面共面,所述喷雾口以及所述进气管均与所述储药罐位于所述阻挡板的两侧,所述阻挡板的周缘均与所述药腔的内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指示体的中部,另一端设置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操作杆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筒由透明的硬质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指示体的边缘设置有环形的稳定部,所述稳定部与所述操作杆位于所述指示体的同一侧,且所述稳定部活动贴合于所述指示筒的内壁。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还开设有吸入孔,所述吸入孔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药腔以及外界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稳定部设置有两个,且所述指示体位于两个所述稳定部之间,所述指示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活动瓣膜,所述活动瓣膜可活动至所述指示体的侧部以使气流通过所述指示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首先需要通过操作杆拉动指示体,并使得指示体尽量移动到指示筒的开口端,或移动到指定的位置(优选为通过刻度等方式来对特定位置进行指示),然后向下按压储药罐,储药罐中的气雾剂通过计量阀进入到喷雾管中,再通过喷雾管上的喷雾口喷入到吸嘴中。
然后患者在按压了储药罐之后,开始进行吸气,在吸气的过程中,由于吸嘴以及药腔中的气压减小,而外部的空气正常进入到指示筒中,所以指示体靠近外界的一侧压力较大,在这个压差的作用下,指示体朝着指示筒中空气减少的方向移动,同时也带动了操作杆进行活动;其中患者或家属能够通过操作杆所在的位置判断吸入的程度,即能够监控吸入量;比如,如果操作杆的位移很小,则代表患者的吸入量很少,还需要继续吸入;如果操作杆的移动长度约等于指示筒的深度或指示体的最大行程,则可以判断吸入的程度比较高,吸入效果较好。其理由是,指示筒中的容积是大于或等于药腔的最大容积与吸嘴的容积之和,优先为大于;虽然药腔的容积在按压储药罐时会有短暂的变化,但其是向更小的方向进行变化。由于指示筒中的空气的容积更大,所以当指示体活动到极限的时候,可以保证进入到药腔中的空气比原来药腔中以及吸嘴中的空气量更多,虽无法使得百分之百的气雾剂都吸入口腔,但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气雾剂从药腔中流出。
不仅如此,如果小孩只是吸了一小口则停止吸,监护人可以让小孩继续进行吸入,但是如果体弱病人或病重病人再吸入时,其肺部功能不全或较弱,则可以分成两次或多次进行吸入;同时,在分多次进行吸入时(也包括小孩),指示筒和指示体还能够对气雾剂起到一个阻挡或密封的作用(唇部不离开吸嘴),从而防止气雾剂流出后浪费,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而对于肺部功能不全,或小孩不听话的情况下,家属还可以通过操作杆推动指示体,然后通过指示体将气雾剂推送到口腔中。
在本申请中指示筒以及指示体均优选为硬质的塑料,因此其不仅使得指示体的质量轻,便于在吸气时在指示筒中滑动,同时其滑动摩擦系数较小,也使得吸入过程的阻力更小,实用性强。而且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将指示筒设置成竖直的状态,因此可以更进一步的减小肺部负担,因为指示体可以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移,而较小的依赖于肺部产生的负压。喷雾管的内壁是阶梯状的,其可以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气雾剂能够通过喷雾口后进入到吸嘴中。
其中,如果患者是健全的人,即患者可以保证完全或充分的将气雾剂吸入肺部,则只需将指示筒和连接管从进气管上分离下来即可。
其中,应当理解为,储药罐以及计量阀均为市场上常见的结构(比如常规的MDI),且皆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和原理,同时本申请中所采用储药罐和计量阀的也皆为市面上常见到或常规的结构或型号,在此不做过多的叙述以及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图4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实施例一的剖面图;
图9为图4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实施例二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标:1、外壳;2、吸嘴;3、储药罐;4、喷雾管;5、喷雾口;6、药腔;7、进气管;8、指示筒;9、连接管;10、指示体;11、操作杆;12、弹性定位圈;13、限位凸起;14、阻挡板;15、操作部;16、稳定部;17、吸入孔;18、活动瓣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到图9,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包括:
外壳1、与所述外壳1相通的吸嘴2以及位于所述外壳1中的储药罐3、计量阀(图中未示出)和喷雾管4,所述喷雾管4上开设有喷雾口5,所述外壳1包括有药腔6,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药腔6以及外界相通;
指示筒8,所述指示筒8上设置有与所述指示筒8相通的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可与所述进气管7连接或分离,所述指示筒8的容积大于等于所述药腔6的容积与所述吸嘴2的容积之和(图中仅为示意,并非代表实际比例);
指示体10,所述指示体10的外壁活动贴合于所述指示筒8的内壁,所述指示体10上设置有操作杆11,所述操作杆11远离所述指示体10的端部位于所述指示筒8外。
所述连接管9呈L形,所述连接管9的一端与所述指示筒8连通,另一端可与所述进气管7的内壁螺纹连接。还包括有弹性定位圈12,所述指示筒8以及所述外壳1均贴合于所述弹性定位圈12的内壁,且所述弹性定位圈12处于伸长状态。所述外壳1靠近所述吸嘴2的一侧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13,所述弹性定位圈12的部分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凸起13之间。
所述药腔6的内壁上设置有阻挡板14,所述喷雾管4的一端与所述阻挡板14所在的平面共面,所述喷雾口5以及所述进气管7均与所述储药罐3位于所述阻挡板14的两侧,所述阻挡板14的周缘均与所述药腔6的内壁连接。所述操作杆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指示体10的中部,另一端设置有操作部15,所述操作部15的直径大于所述操作杆11的直径。
所述指示筒8由透明的硬质材料制成。所述指示体10的边缘设置有环形的稳定部16,所述稳定部16与所述操作杆11位于所述指示体10的同一侧,且所述稳定部16活动贴合于所述指示筒8的内壁。所述外壳1上还开设有吸入孔17,所述吸入孔17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药腔6以及外界相通。
在使用时,首先需要通过操作杆11拉动指示体10,并使得指示体10尽量移动到指示筒8的开口端,或移动到指定的位置(优选为通过刻度等方式来对特定位置进行指示),然后向下按压储药罐3,储药罐3中的气雾剂通过计量阀进入到喷雾管4中,再通过喷雾管4上的喷雾口5喷入到吸嘴2中。
然后患者在按压了储药罐3之后,开始进行吸气,在吸气的过程中,由于吸嘴2以及药腔6中的气压减小,而外部的空气正常进入到指示筒8中,所以指示体10靠近外界的一侧压力较大,在这个压差的作用下,指示体10朝着指示筒8中空气减少的方向移动,同时也带动了操作杆11进行活动;其中患者或家属能够通过操作杆11所在的位置判断吸入的程度,即能够监控吸入量;比如,如果操作杆11的位移很小,则代表患者的吸入量很少,还需要继续吸入;如果操作杆11的移动长度约等于指示筒8的深度或指示体10的最大行程,则可以判断吸入的程度比较高,吸入效果较好。其理由是,指示筒8中的容积是大于或等于药腔6的最大容积与吸嘴2的容积之和,优先为大于;虽然药腔6的容积在按压储药罐3时会有短暂的变化,但其是向更小的方向进行变化。由于指示筒8中的空气的容积更大,所以当指示体10活动到极限的时候,可以保证进入到药腔6中的空气比原来药腔6中以及吸嘴2中的空气量更多,虽无法使得百分之百的气雾剂都吸入口腔,但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气雾剂从药腔6中流出。
不仅如此,如果小孩只是吸了一小口则停止吸,监护人可以让小孩继续进行吸入,但是如果体弱病人或病重病人再吸入时,其肺部功能不全或较弱,则可以分成两次或多次进行吸入;同时,在分多次进行吸入时(也包括小孩),指示筒8和指示体10还能够对气雾剂起到一个阻挡或密封的作用(唇部不离开吸嘴2),从而防止气雾剂流出后浪费,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而对于肺部功能不全,或小孩不听话的情况下,家属还可以通过操作杆11推动指示体10,然后通过指示体10将气雾剂推送到口腔中。
在本申请中指示筒8以及指示体10均优选为硬质的塑料,因此其不仅使得指示体10的质量轻,便于在吸气时在指示筒8中滑动,同时其滑动摩擦系数较小,也使得吸入过程的阻力更小,实用性强。而且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将指示筒8设置成竖直的状态,因此可以更进一步的减小肺部负担,因为指示体10可以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移,而较小的依赖于肺部产生的负压。喷雾管4的内壁是阶梯状的,其可以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气雾剂能够通过喷雾口5后进入到吸嘴2中。
其中,如果患者是健全的人,即患者可以保证完全或充分的将气雾剂吸入肺部,则只需将指示筒8和连接管9从进气管7上分离下来即可。
其中,应当理解为,储药罐3以及计量阀均为市场上常见的结构(比如常规的MDI),且皆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和原理,同时本申请中所采用储药罐3和计量阀的也皆为市面上常见到或常规的结构或型号,在此不做过多的叙述以及限制。同时附图中关于储药罐3以及喷雾管4和喷雾口5的结构也仅为示意,并非代表实际结构。
连接管9是L形的,而且指示筒8通过连接管9与进气管7恰好连接时,指示筒8的一侧也恰好贴合在外壳1的侧壁上。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弹性定位圈12(优选为橡胶圈)能够将外壳1以及指示筒8固定起来,因此可以提高指示筒8的位置稳定性;同时限位凸起13提高了弹性定位圈12的位置稳定性。其中,健全的人无需使用指示筒8时,只需向上拉动弹性定位圈12,并使得弹性定位圈12与指示筒8分离后,再向上将弹性定位圈12与外壳1分离后,转动指示筒8与进气管7分离即可。
首先阻挡板14的中部具有孔,该孔用于喷雾管4的顶部穿过,因此喷雾管4可以正常的与储药罐3或计量阀之间连接;然后与阻挡板14减小了气雾剂的活动范围,所以减小了吸入气雾剂的难度,即由于气雾剂的分布更为集中,所以吸入更简单。同时,此时也可以相应的使用更小容积的指示筒8;或者使用新的吸入监控方法;具体就是,如果没有阻挡板14,则指示体10下滑5个单位长度才能给判断吸入量达到标准,但如果使用了阻挡板14,则指示体10下滑3个单位长度即可判断吸入量达到了标准。同时,指示筒8优选为硬质且透明的玻璃或塑料,然后在指示筒8上标有刻度,便于判断吸入量;或当指示体10移动到指示筒8底端后表示达到了标准。
操作杆11连接在指示体10的中部,因此首先能够提高操作杆11的位置以及活动稳定性,防止发生倾斜后,指示体10便于与指示筒8内壁之间漏气,其次在向上通过操作杆11拉动指示体10时,可以使得指示体10的运动更为稳定。操作部15不仅在向下压(将气雾剂推送到口腔)指示体10时更为舒适,同时在向上拉动指示体10时也具有了一个施加作用力的支点,操作便捷性更强。
稳定部16使得指示体10的外缘形成了筒状的结构,因此指示体10在升降的时候,通过稳定部16都能够稳定的保持其方位,杜绝了指示体10发生翘起,使得指示体10与指示筒8之间具有较好的密封性,监控效果更佳。同时,稳定部16只有一个,且位于指示体10的上部,因此指示体10能够运动至指示筒8的最底端,判断吸入量最为直观,同时也将指示体10能够驱动空气的量最大化,从而减小了指示筒8的体积(驱动同样体积空气的前提下,如果指示体10不能运动到完全贴合到指示筒8的底端,则需要将指示筒8设计成更大),生产成本更低。
同时,在正常使用时,患者需要通过一个手指将吸入孔17堵住,因此监控可以正常的进行;但当患者吸入到指示体10贴合到指示筒8底部后,放开吸入孔17,继续或再次进行吸入,此时便可以将药腔6中残留的气雾剂更进一步的进行吸入,吸入更为彻底,药物的利用率高。
实施例2
一种可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所述稳定部16设置有两个,且所述指示体10位于两个所述稳定部16之间,所述指示体10上设置有若干个活动瓣膜18,所述活动瓣膜18可活动至所述指示体10的侧部以使气流通过所述指示体10。
由于稳定部16设置有两个,因此指示体10只能运动到下方的稳定部16抵触到指示筒8的底端,在此状态下,患者继续进行吸附,在更大的压差的作用下,活动瓣膜18打开后,空气可以通过指示体10,然后通过进气管7进入到药腔6中,因此无需专门使用手指按压吸入孔17。
其中,活动瓣膜18为柔性或弹性材料,优选为橡胶或硅胶材料(活动瓣膜18之外的结构都是硬质的塑料或玻璃材料),并且通过设置其厚度,使其能够达到以上的效果,即在正常情况下时,活动瓣膜18不打开,使得指示体10为接近密封的状态,然后在患者进一步加大吸力后,活动瓣膜18打开,使得空气通过指示体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能够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与所述外壳(1)相通的吸嘴(2)以及位于所述外壳(1)中的储药罐(3)、计量阀和喷雾管(4),所述喷雾管(4)上开设有喷雾口(5),所述外壳(1)包括有药腔(6),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药腔(6)以及外界相通;
指示筒(8),所述指示筒(8)上设置有与所述指示筒(8)相通的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可与所述进气管(7)连接或分离,所述指示筒(8)的容积大于等于所述药腔(6)的容积与所述吸嘴(2)的容积之和;
指示体(10),所述指示体(10)的外壁活动贴合于所述指示筒(8)的内壁,所述指示体(10)上设置有操作杆(11),所述操作杆(11)远离所述指示体(10)的端部位于所述指示筒(8)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9)呈L形,所述连接管(9)的一端与所述指示筒(8)连通,另一端可与所述进气管(7)的内壁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弹性定位圈(12),所述指示筒(8)以及所述外壳(1)均贴合于所述弹性定位圈(12)的内壁,且所述弹性定位圈(12)处于伸长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入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靠近所述吸嘴(2)的一侧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13),所述弹性定位圈(12)的部分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凸起(13)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腔(6)的内壁上设置有阻挡板(14),所述喷雾管(4)的一端与所述阻挡板(14)所在的平面共面,所述喷雾口(5)以及所述进气管(7)均与所述储药罐(3)位于所述阻挡板(14)的两侧,所述阻挡板(14)的周缘均与所述药腔(6)的内壁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指示体(10)的中部,另一端设置有操作部(15),所述操作部(15)的直径大于所述操作杆(11)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筒(8)由透明的硬质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入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体(10)的边缘设置有环形的稳定部(16),所述稳定部(16)与所述操作杆(11)位于所述指示体(10)的同一侧,且所述稳定部(16)活动贴合于所述指示筒(8)的内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入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还开设有吸入孔(17),所述吸入孔(17)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药腔(6)以及外界相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入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部(16)设置有两个,且所述指示体(10)位于两个所述稳定部(16)之间,所述指示体(10)上设置有若干个活动瓣膜(18),所述活动瓣膜(18)可活动至所述指示体(10)的侧部以使气流通过所述指示体(10)。
CN202021371424.6U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能够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 Active CN213347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1424.6U CN213347268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能够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1424.6U CN213347268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能够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47268U true CN213347268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39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1424.6U Active CN213347268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能够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47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05316B2 (en) Pulmonary dos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09437839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装置
JP6941844B2 (ja) 患者の人工呼吸または呼吸補助の際の粉末エアロゾルの呼吸制御に適用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CN213347268U (zh) 一种能够监控吸入量的吸入剂装置
CN213191860U (zh) 吸入剂装置
CN111450364A (zh) 控雾吸入装置
CN108478913B (zh) 一种病人吸氧设备
CN111744084A (zh) 一种集气雾剂给药和呼吸检测一体的智能给药器
CN111956918B (zh) 利于吸入剂进入肺部深处的吸入剂装置
CN213432362U (zh) 一种用于吸入剂装置的吸入嘴结构
CN111973848B (zh) 一种吸入剂装置
CN108543181B (zh) 一种非接触式多功能病人吸氧设备
CN213884606U (zh) 用于吸入剂装置的可监控吸入量的吸入装置
CN213789390U (zh) 一种设置有辅助推入结构的吸入剂装置
WO1998007464A1 (en) Valved aerosol inhalation apparatus with reservoir
CN214912005U (zh) 一种纯机械式吸气触发的气雾剂给药装置
CN111956919B (zh) 一种用于吸入剂装置的可监控吸入量的吸入装置
CN112827042A (zh) 一种适用于肺部疾病治疗的输氧面罩
CN213724161U (zh) 一种利于吸入剂进入肺部深处的吸入剂装置
CN213724177U (zh) 一种吸入力度可调式吸入剂装置
CN111905205B (zh) 吸入力度可调式吸入剂装置
CN215585112U (zh) 一种计时储雾罐
JPH0211048Y2 (zh)
CN213432521U (zh) 一种呼吸科给药装置
CN215461018U (zh) 具有提醒功能的雾化吸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