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50364A - 控雾吸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雾吸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50364A CN111450364A CN202010242740.1A CN202010242740A CN111450364A CN 111450364 A CN111450364 A CN 111450364A CN 202010242740 A CN202010242740 A CN 202010242740A CN 111450364 A CN111450364 A CN 1114503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st
- control chamber
- assembly
- chamber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01—Details of inhal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01—Details of inhal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61M15/002—Details of inhal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air flow regulating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雾吸入装置,包括:控雾腔室,控雾腔室上设有固定口和连接口;雾化组件,设于控雾腔室内,雾化组件包括吸嘴及位于吸嘴上的呼入药物通道,吸嘴设于固定口,雾化组件能够雾化药液并通过吸嘴向控雾腔室外部输出雾化形成的液滴;吸附组件,设于控雾腔室内,用于吸附通过呼入药物通道呼入控雾腔室内的呼入气体中的药物颗粒;连通组件,一端与连接口相连接;负压生成组件,与连通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负压生成组件能够驱动控雾腔室中的呼入气体自所述连通组件流出,从而在所述控雾腔室内形成负压。患者可以手持控雾腔室吸药,提升了使用便捷性和舒适度;可以统计得知病人呼出的药物量和实际进入患者体内的有效药物剂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化吸入治疗领域,特别是涉及控雾吸入装置。
背景技术
吸入给药是指气雾剂药物从呼吸道吸入的一种给药方法。药物被吸入后经气管、支气管到达肺泡,由于肺泡表面积大(约60m2)、肺毛细血管丰富、血液循环迅速且肺泡上皮细胞通透性大等原因,使得药物极易扩散而吸收入血。
在众多吸入给药的方式中,雾化吸入法是许多医院目前所采用的方式(因为这种吸入给药方式不需要对患者进行额外的培训)。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雾化递送的药物颗粒除了会被患者吸入外,还会被患者呼出到雾化室环境中(以新百瑞雾化杯为例,病人在雾化给药过程中,呼出的药物颗粒会通过雾化杯吸嘴的单向瓣膜进入到环境中),这会对雾化室内其他的病人形成交叉污染,同时对环境也有不利的影响。另外对病人在雾化给药时,呼出的药物量,在临床上也需要有一个比较精准的统计,以便药物研发人员了解实际进入病人体内的有效药物剂量。
为了避免雾化室内病人间的交叉污染,目前已有相应的控雾装置盒设计,如申请号201810870698.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具有过滤板的控雾装置盒,利用该装置可以吸附患者在雾化治疗过程中所呼出的气溶胶。然而,该设计中风扇与控雾盒的腔室主体连接在一起,控雾装置盒整体的重量很大,对病人使用的便捷性和舒适度会有较大影响;另外,该装置虽然在腔室主体内虽然设置有用于过滤气溶胶的过滤片,但是实际使用发现,呼入腔室主体的气体中的药物气溶胶有很多直接粘附到内壁中,并未粘附到过滤片上,因而即使对过滤片称重也不能反映和精确统计出病人呼出的药物量,更无法准确得知实际进入病人体内的有效药物剂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控雾装置使用不便且无法统计病人呼出的药物量的问题,提供一种控雾吸入装置。
一种控雾吸入装置,包括:
控雾腔室,所述控雾腔室上设有固定口和连接口;
雾化组件,设于所述控雾腔室内,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吸嘴及位于所述吸嘴上的呼入药物通道,所述吸嘴设于所述固定口,所述雾化组件能够雾化药液并通过吸嘴向所述控雾腔室外部输出雾化形成的液滴;
吸附组件,设于所述控雾腔室内,用于吸附通过所述呼入药物通道呼入所述控雾腔室内的呼入气体中的药物颗粒;
连通组件,一端与所述连接口相连接;
负压生成组件,与所述连通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负压生成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控雾腔室中的呼入气体自所述连通组件流出,从而在所述控雾腔室内形成负压。
上述控雾吸入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负压生成组件与控雾腔室分别单独设置且通过连通组件连接,控雾腔室内只包含雾化组件和吸附组件,重量和体积较小,方便握持,患者可以直接手持控雾腔室进行正常的吸药操作,提升了使用便捷性和舒适度。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控雾腔室没有影响到雾化组件的正常雾化和递送药液,控雾腔室内的雾化组件可以以合理的递送剂量为病人提供正常持续的雾化给药,雾化的药物颗粒可被患者吸入发挥治疗效果,因而控雾腔室的存在不会对病人正常的雾化吸入治疗过程有任何影响。负压生成组件与控雾腔室采用远距离的分离设计,能够在雾化吸入治疗时避免受到负压生成组件工作时产生的噪音的影响,使用舒适度更好。
(2)研究发现,当雾化盒的内部空间较大时,呼出的气体进入腔室主体后容易在内部扩散形成湍流,进而增大了药物颗粒与雾化盒内壁接触并被吸附到雾化盒内壁的概率。本实施例的控雾腔室独立设置,只包含有雾化组件和吸附组件,内部的体积空间可以设计得足够小,气体不容易在较小的空间内扩散,从而降低了内部气流出现湍流或扰动的概率;同时利用控雾腔室中形成的负压直接吸入患者呼出的气体,使得进入控雾腔室的气流容易向稳定的方向流动。上述两点结合保证进入控雾腔室的气流流向的稳定,进入的气流中的药物颗粒基本上都能够被预设的吸附组件粘附,降低了药物颗粒与雾化盒内壁接触并被吸附到雾化盒内壁表面的概率。隔一段时间可以将吸附组件取出后称重,重量变化可以精确反映和统计病人呼出的药物量,进一步通过间接计算可以准确得知实际进入患者体内的有效药物剂量。
(3)本实施例中,呼出气体可全部进入控雾腔室,经吸附组件的吸附过滤之后再进入到环境中,不会因为直接呼气与其他患者形成交叉污染,更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雾腔室内形成导流腔,所述导流腔用于引导呼入气体以使其自所述呼入药物通道向所述连接口流动,且所述吸附组件设置于所述导流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腔的宽度自所述呼入药物通道向所述连接口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的顶部边缘与所述控雾腔室的内侧壁限定形成所述导流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口与所述连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控雾腔室上前后相对的两侧表面,且所述固定口所在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进气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向所述控雾腔室内延伸的部分表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覆盖有单向瓣膜,所述单向瓣膜能够在呼入时打开,从而在所述吸嘴上形成供呼入气体进入的呼入药物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固定口之间的距离为3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控雾腔室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雾腔室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接的部位邻近所述吸附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雾腔室由左右对称的分壳体围成,两个所述分壳体的顶部铰接,两个所述分壳体的底部通过活动连接机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通组件包括连通管件,所述连通管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口、所述负压生成组件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安装板及过滤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控雾腔室一体注塑形成,所述过滤片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表面的开口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生成组件包括:
风扇盒,包括盒体及设于所述盒体两侧的连通板和镂空板,所述连通板与所述连通组件相连;
风扇,固定于所述镂空板背对所述盒体的一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雾腔室的表面设有负压计安装孔,用于连接负压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控雾吸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控雾吸入装置中控雾腔室的内部安装结构图;
图3为呼气状态下图2中的单向瓣膜打开后形成呼入药物通道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控雾吸入装置中的控雾腔室由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组成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1控雾吸入装置中的控雾腔室内部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8为图7的A向视图;
图9为图1控雾吸入装置中的负压生成组件的分解图。
图中,
100、控雾腔室;101、内侧壁;102、第一腔体;103、第二腔体;104、分壳体;104b、半卡环;110、固定口;130、连接口;140、导流腔;150、进气口;160、负压计安装孔;
200、雾化组件;201、顶部边缘;210、泵入口;220、雾化机构;230、吸嘴;240、单向瓣膜;250、呼入药物通道;
300、吸附组件;
400、连通组件;
500、负压生成组件;510、风扇盒;511、盒体;512、连通板;513、镂空板;520、风扇;
600、快速气动接口;601、螺母;
700、呼入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各种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作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
贯穿本申请文件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词语“包括”和“包含”以及词语的变型,例如“包括有”和“包括”意味着“包含但不限于”,而不意在(且不会)排除其他部件、整体或步骤。结合本发明的特定的方面、实施例或示例所描述的特征、整体或特性将被理解为可应用于本文所描述的任意其他方面、实施例或示例,除非与其不兼容。
应当理解的是,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含复数的指代,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其他规定。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表述“包含”和/或“可以包含”意在表示相对应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而非意在限制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此外,在本发明中,术语“包含”和/或“具有”意在表示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因此,术语“包含”和/或“具有”应当被理解为,存在一个或多个其他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额外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中,表述“或”包含一起列举的词语的任意或所有的组合。例如,“A或B”可以包含A或者B,或可以包含A和B两者。
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或“耦合”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文中提到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应理解的是,术语(比如常用词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这样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以下描述中,以图2中的右侧为控雾吸入装置的前方,以图2中的左侧为控雾吸入装置的后方,以图2中垂直纸面向内的方向为控雾吸入装置的左方,以图2中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为控雾吸入装置的右方。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控雾吸入装置,包括:
控雾腔室100,所述控雾腔室100上设有固定口110和连接口130;
雾化组件200,设于所述控雾腔室100内,所述雾化组件200包括吸嘴230及位于所述吸嘴230上的呼入药物通道250,所述吸嘴230设于所述固定口110,雾化组件200用于雾化药液并通过吸嘴230向所述控雾腔室100外部输出雾化形成的液滴,呼入药物通道250连通吸嘴230和控雾腔室100,以供患者呼吸产生的呼入气体进入到控雾腔室100内部;
吸附组件300,设于所述控雾腔室100内,用于吸附通过所述呼入药物通道250呼入所述控雾腔室100内的呼入气体中的药物颗粒;
连通组件400,一端与所述连接口130相连接;
负压生成组件500,与所述连通组件400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负压生成组件500能够驱动所述控雾腔室100中的呼入气体自所述连通组件400流出,从而在所述控雾腔室100内形成负压。
具体使用操作:将药液加入控雾腔室100内的雾化组件200中;启动雾化组件200的雾化泵对雾化组件200中的药液进行雾化,同时启动负压生成组件500驱动所述连通组件400中的气体通过连通组件400向外流出从而在所述控雾腔室100中形成负压。治疗时,患者由吸嘴230吸取雾化药液所形成的小液滴;呼气时,呼出的气体可通过吸嘴230、呼入药物通道250返回至控雾腔室100内,控雾腔室100中形成的负压可以有效促进呼出的气体收集进入到控雾腔室100中;进入到控雾腔室100中的呼入气体与吸附组件300接触时,其中的药物颗粒被吸附过滤,过滤后的呼出气体通过连通组件400排出控雾腔室100。
上述控雾吸入装置,能够达到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负压生成组件500与控雾腔室100分别单独设置且通过连通组件400连接,控雾腔室100内只包含雾化组件200和吸附组件300,重量和体积较小,方便握持,患者可以直接手持控雾腔室100进行正常的吸药操作,提升了使用便捷性和舒适度。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控雾腔室100没有影响到雾化组件200的正常雾化和递送药液,控雾腔室100内的雾化组件200可以以合理的递送剂量为病人提供正常持续的雾化给药,雾化的药物颗粒可被患者吸入发挥治疗效果,从而控雾腔室100的存在不会对病人正常的雾化吸入治疗过程有任何影响。负压生成组件500与控雾腔室100采用远距离的分离设计,能够在雾化吸入治疗时避免受到负压生成组件500工作时产生的噪音的影响,使用舒适度更好。
(2)研究发现,当雾化盒的内部空间较大时,呼出的气体进入腔室主体后容易在内部扩散形成湍流,进而增大了药物颗粒与雾化盒内壁接触并被吸附到雾化盒内壁的概率。本实施例的控雾腔室100独立设置,只包含有雾化组件200和吸附组件300,内部的体积空间可以设计得足够小,气体不容易在较小的空间内扩散,从而降低了内部气流出现湍流或扰动的概率;同时利用控雾腔室100中形成的负压直接吸入患者呼出的气体,使得进入控雾腔室100的气流容易向稳定的方向流动。上述两点结合保证进入控雾腔室100的气流流向的稳定,进入的气流中的药物颗粒基本上都能够被预设的吸附组件300粘附,降低了药物颗粒与雾化盒内壁接触并被吸附到雾化盒内壁表面的概率。隔一段时间可以将吸附组件300取出后称重,重量变化可以精确反映和统计病人呼出的药物量,进一步通过间接计算可以准确得知实际进入患者体内的有效药物剂量。
(3)本实施例中,呼入气体可全部进入控雾腔室100,经吸附组件300的吸附过滤之后再进入到环境中,不会因为直接呼气与其他患者形成交叉污染,更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雾腔室100内形成导流腔140,所述导流腔140用于引导呼入气体700以使其自所述呼入药物通道250向所述连接口130流动,且所述吸附组件300设置于所述导流腔140中。
具体的,利用负压将呼入气体通过吸嘴230、呼入药物通道250吸入控雾腔室100后,导流腔140限定约束呼入气体使其沿固定方向向连接口130流动,从而实现对呼入气体700流向的控制,气流的流向更加稳定和更易控制,也降低了呼入气体700气流出现湍流或扰动的概率,当呼入气体700遇到导流腔140中的吸附组件300时,其中的药物颗粒基本都会粘附到吸附组件300上,与控雾腔室100内壁接触的几率进一步降低。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腔140的宽度自所述呼入药物通道250向所述连接口130逐渐增大。呼入气体通过呼入药物通道250吸入控雾腔室100时,由于靠近呼入药物通道250的导流腔140宽度较小,受“狭管效应”的作用,呼入气体700的流速明显增加,可以更快地沿着导流腔140向连接口130流动,由于呼入气体700被加速,出现湍流或扰动的概率更低,气流的流向也更加稳定;同时呼入气体700被加速后可以更快地与吸附组件300接触,其中的药物颗粒会被迅速粘附到吸附组件300上,进一步降低了与控雾腔室100内壁接触的几率。当呼入气体700流至连接口130时,由于此处导流腔140的宽度较大,呼入气体700的流速减低,从而可以以较低的速度平缓流出连接口130,避免控雾腔室100中的气压降低过快进而影响内部雾化组件200的雾化以及影响患者通过吸嘴230正常吸入液滴,也能避免由于负压太大引起吸附组件300的剧烈震动,达到了在控雾腔室100内靠近连接口130的部位设置缓冲功能区域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200的顶部边缘201与所述控雾腔室100的内侧壁101限定形成所述导流腔140。具体的,雾化组件200安装到控雾腔室100内之后,其顶部边缘201与控雾腔室100的内侧壁101之间即可形成用于供呼入气体700通过的气流通道,此即为导流腔140。本实施例中,装配到控雾腔室100内的雾化组件200的顶部边缘201设置不同的形状时,其与内侧壁101所限定形成的气流通道即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可以灵活满足多种使用需求。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流腔140可以包括直接开设在控雾腔室100内部的导流通道,此处不作限制。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口110与所述连接口130分别设置于所述控雾腔室100上前后相对的两侧表面,且所述固定口110所在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进气口150。
具体的,当负压生成组件500驱动控雾腔室100中的呼入气体沿连通组件400流出从而在所述控雾腔室100中形成负压时,控雾腔室100中的呼入气体持续通过连接口130向外流出,在固定口110所在的一侧表面上设置进气口150的情况下,外部空气会在负压作用下直接通过进气口150吸入到控雾腔室100中并沿进气口150与连接口130的连线流向连接口130,外部空气的流动会为呼入气体700提供加速流动的驱动力和导向作用,使得呼入气体700更快地沿着导流腔140流向连接口130。由于呼入气体700的流速更快,呼入气体700气流出现湍流或扰动的概率更低,气流的流向也更加稳定;同时呼入气体700被加速后可以更快地与吸附组件300接触,其中的药物颗粒会被迅速粘附到吸附组件300上,进一步降低了与控雾腔室100内壁接触的几率。
雾化器的吸嘴230外壁上通常设有用于防止患者呼出气体回流入雾化器内部的单向瓣膜。在传统控雾吸入技术中,为了使患者呼出的气体被收集到雾化室内,可将雾化器的吸嘴230安装在雾化室上,同时单向瓣膜处于吸嘴230位于雾化室内的一侧的表面,从而患者呼气时呼出的气体通过吸嘴230外壁上的单向瓣膜可全部进入到雾化室中从而被收集起来,达到将呼出气体中的气溶胶收集在雾化室内的目的。据此,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嘴230向所述控雾腔室100内延伸的部分表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覆盖有单向瓣膜240,所述单向瓣膜240能够在呼入时打开,从而在所述吸嘴230上形成供呼入气体进入的呼入药物通道250。具体的,患者经吸嘴230吸取雾化形成的小液滴,此时吸嘴230内形成负压,单向瓣膜240关闭;呼气时,单向瓣膜240在呼出气体的气流压力作用下被掀起打开,吸嘴230上形成供呼入气体进入控雾腔室100内部的呼入药物通道250,此时呼出气体可通过呼入药物通道250返回至控雾腔室100内。进一步地,单向瓣膜240可由橡胶片或聚氨酯等回弹性材料制成。
当吸嘴230设于所述固定口110且呼入药物通道250形成于吸嘴230上时,为研究进气口150与固定口110之间的距离对于使用效果的影响,设定进气口150与固定口110之间的距离为15mm和33mm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实验。
实验例1
利用负压生成组件500在控雾腔室100内形成负压。研究进气口150与固定口110之间的距离和吸附组件300收集药量之间的关系,使用呼吸模拟器模拟患者雾化吸入的过程(实验重复3次),实验结果如表1。
表1 进气口与固定口之间的距离和收集药量之间的关系
上述实验过程中,负压生成组件500的负载电压皆开到最大。从表1可见,进气口150与固定口110之间的距离为33mm时,吸附组件300收集药量明显大于进气口150与固定口110之间的距离为15mm的情况。
上述实验表明,随着进气口150与固定口110之间距离的增大,吸附组件300收集到的药量显著增加(经T检验,P<0.05),说明进气口150与固定口110之间距离的增大能够提高并且增加吸附组件300吸附截留的药量。原因在于,在吸嘴230设于所述固定口110且呼入药物通道250形成于吸嘴230的情况下,当进气口150与固定口110之间距离的增大时,进气口150与吸嘴230及呼入药物通道250的之间的距离也增大,从进气口150进入控雾腔室100的空气气流与控雾腔室100内的雾化组件200之间的相互干涉较小,不会受到内部结构的阻挡,从而会为呼入气体700直接提供更强的驱动力和导向作用,使得呼入气体更快地沿着导流腔140流向连接口130,呼入气体中的药物颗粒会被急速粘附到吸附组件300上。在其他一些试验中,取进气口150与固定口110之间的距离为其他数值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进气口150与固定口110之间的距离为33mm时具有最好的吸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两种情况中,递送剂量(递送进入患者肺部的药物剂量)与不加控雾装置的情况相比较,皆不小于105μg,能够满足雾化治疗要求,雾化率也基本相同。
实验例2
安装进气口150的控雾吸入装置应能保证在正常截留和吸附患者呼出的药物颗粒过程中,不会影响患者正常雾化吸入药液的治疗过程。接下来针对具有不同进气口150开口位置的控雾吸入装置和直接采用雾化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情况进行比对(实验重复3次),实验结果如表2。
表2 控雾吸入装置和直接采用雾化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情况对比
从表2可见,进气口150与固定口110之间的距离为33mm或15mm时,二者的递送剂量(递送进入患者肺部的药物剂量)皆不低于直接采用雾化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递送剂量,雾化率也基本相同,即可以满足治疗要求,说明本实施例在正常截留和吸附患者呼出药物颗粒的同时,不会影响患者正常雾化吸入药液的治疗过程。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在吸嘴230与表面覆盖的单向瓣膜240之间形成呼入药物通道250之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呼入药物通道250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形成,例如可以在吸嘴230内单独开设用于供呼入气体进入的单向通道,患者呼入时单向通道打开,口中的气体即可通过单向通道呼入控雾腔室100内,同样可以实现本申请的功能,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200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控雾腔室100中。具体的,控雾腔室100的内壁表面可设置卡环,所述雾化组件200可嵌入所述卡环中从而安装固定于控雾腔室100的内部。可拆卸式的设计方便了雾化组件200的快速安装,当部件出现损坏时可以直接更换。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200包括雾化杯。具体的,雾化杯包括依次连接的泵入口210、雾化机构220和吸嘴230,泵入口210将外部的空气泵入雾化机构220,由雾化机构220将空气与内部的药液混合并雾化形成液滴,继而通过吸嘴230向控雾腔室100的外部输出。优选的,吸嘴230可直接与雾化机构220插接配合,从而可以方便吸嘴230的拆卸和快速清洁。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200还可以是其他具有雾化功能的装置,此处不作限制。
参考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雾腔室100包括前后设置且活动连接的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103,所述第一腔体102与所述第二腔体103相连接的部位邻近所述吸附组件300。本实施例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将吸附组件300取出称重,此时将第一腔体102与第二腔体103活动分离即可将邻近的吸附组件300取出称重并更换新的吸附组件300,本实施例方便了吸附组件300的安装和使用后的称重,也方便了内部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和拆卸。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102与所述第二腔体103插接配合,第一腔体102与所述第二腔体103彼此相对的部位分别设置插槽和插板(插板可以是下文两个分壳体104关闭时顶部铰接处弯曲形成的结构),插板与插槽相配合即可实现第一腔体102与所述第二腔体103的连接。
参考图6-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雾腔室100由左右两侧对称的分壳体104围成,两个所述分壳体104的顶部铰接,两个所述分壳体104的底部通过活动连接机构连接。具体的,需要对内部的各部件进行检查维护时,直接打开活动连接机构并以顶部铰接部位为中心即可打开两个分壳体104即可,从而方便了医护人员或临床操纵人员快速施行检修和清洁,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所述分壳体104之后,可将雾化杯顶部嵌入一个分壳体104表面的半卡环104b,关闭两个所述分壳体104之后,两个半卡环104b可从两侧卡紧雾化杯,从而固定住雾化杯。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连接机构为设于其中一个分壳体104底部的搭扣。具体的,打开搭扣后以顶部铰接部位为中心即可打开两个分壳体104,两个分壳体104合上后关闭搭扣即可形成完整的控雾腔室100,操作上更加方便快捷。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活动连接机构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例如卡齿卡槽相配合的结构等等,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分壳体104通过注塑形成,此时两个所述分壳体104的顶部直接通过塑料薄片相连接,从而可以一次注塑形成整个控雾腔室100。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组件400包括连通管件,所述连通管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口130、所述负压生成组件500相连接。具体的,连通管件的两端可分别与所述连接口130、所述负压生成组件500上的快速气动接口600相连接,操作时,将连通管件的端部与快速气动接口600螺旋连接即可。参考图9,快速气动接口600的具体设置方式为:将快速气动接口600插入连接口130或负压生成组件500表面的连通孔之后通过螺母601固定即可。进一步地,连通组件400包括塑胶软管。塑胶软管质量轻且可以自由弯折,从而方便拿放使用控雾吸入装置,可以满足多种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组件300包括安装板及过滤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控雾腔室100一体注塑形成,所述过滤片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表面的开口上。具体的,为了便于过滤片的固定,过滤片通过双面胶粘结在所述开口的边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还可以使用其它保持件将过滤片固定在安装板上,而不限于使用双面胶。优选的,过滤片包括过滤棉或过滤纸,过滤棉或过滤纸对药物颗粒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够满足吸附气体内药物颗粒的需要。
参考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压生成组件500包括:
风扇盒510,包括盒体511及设于所述盒体511两侧的连通板512和镂空板513,所述连通板512与所述连通组件400相连;
风扇520,固定于所述镂空板513背对所述盒体511的一侧表面。
具体的,风扇520可通过强力胶或螺纹固定在风扇盒510一侧的镂空板513上,由于风扇盒510另一侧通过连通板512与连通组件400相通,风扇520启动后可以促进连通组件400中的气体流动,从而驱动所述连通组件400中的气体通过连通组件400向外流出,进而在所述控雾腔室100中形成负压;风扇盒510的盒体511提供了空间,当连通组件400中气体流至盒体511中时,由于盒体511中具有较大的空间,气体流至盒体511内时流速会减低,从而可以避免使控雾腔室100中的气体压力过快降低进而影响内部雾化组件200的雾化以及影响患者通过吸药口110的正常吸入,也能避免由于负压过大引起吸附组件300的剧烈震动,达到了形成缓冲空间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520上设有变压器,通过调节变压器可以调节风扇的负载电压,进而改变风扇的出风频率和对连通组件400中气体的驱动力,达到改变控雾腔室100中负压值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负压生成组件500可以采用其他可以驱动气体流动的抽吸功能部件,此处不作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控雾腔室100表面设有负压计安装孔160,用于连接负压检测装置。通过负压检测装置可直接检测控雾腔室100内部的负压值,实时了解内部工作情况,可以灵活满足多种使用需求。
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集仅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发明。单数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除非在其间存在语境、方案上的显著差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相应地省去、添加或者以任意方式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简单变换方式以及对现有技术做出适应性和功能性的结构变换的方案,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虽然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形和改进,而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控雾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雾腔室,所述控雾腔室上设有固定口和连接口;
雾化组件,设于所述控雾腔室内,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吸嘴及位于所述吸嘴上的呼入药物通道,所述吸嘴设于所述固定口,所述雾化组件能够雾化药液并通过吸嘴向所述控雾腔室外部输出雾化形成的液滴;
吸附组件,设于所述控雾腔室内,用于吸附通过所述呼入药物通道呼入所述控雾腔室内的呼入气体中的药物颗粒;
连通组件,一端与所述连接口相连接;
负压生成组件,与所述连通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负压生成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控雾腔室中的呼入气体自所述连通组件流出,从而在所述控雾腔室内形成负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雾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雾腔室内形成导流腔,所述导流腔用于引导呼入气体以使其自所述呼入药物通道向所述连接口流动,且所述吸附组件设置于所述导流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雾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的宽度自所述呼入药物通道向所述连接口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雾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的顶部边缘与所述控雾腔室的内侧壁限定形成所述导流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雾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口与所述连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控雾腔室上前后相对的两侧表面,且所述固定口所在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进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雾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向所述控雾腔室内延伸的部分表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覆盖有单向瓣膜,所述单向瓣膜能够在呼入时打开,从而在所述吸嘴上形成供呼入气体进入的呼入药物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雾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固定口之间的距离为33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雾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控雾腔室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雾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雾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雾腔室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接的部位邻近所述吸附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雾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雾腔室由左右对称的分壳体围成,两个所述分壳体的顶部铰接,两个所述分壳体的底部通过活动连接机构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雾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组件包括连通管件,所述连通管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口、所述负压生成组件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雾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安装板及过滤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控雾腔室一体注塑形成,所述过滤片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表面的开口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雾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生成组件包括:
风扇盒,包括盒体及设于所述盒体两侧的连通板和镂空板,所述连通板与所述连通组件相连;
风扇,固定于所述镂空板背对所述盒体的一侧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雾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雾腔室的表面设有负压计安装孔,用于连接负压检测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42740.1A CN111450364A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控雾吸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42740.1A CN111450364A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控雾吸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50364A true CN111450364A (zh) | 2020-07-28 |
Family
ID=71671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42740.1A Pending CN111450364A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控雾吸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50364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02723A (zh) * | 2022-05-10 | 2022-06-10 | 北京理贝尔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 | 负压载药装置 |
CN114949476A (zh) * | 2022-05-06 | 2022-08-30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雾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55389A (zh) * | 2011-10-19 | 2013-04-24 |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一种吸气相雾化、呼气相震荡排痰的装置 |
CN203790395U (zh) * | 2014-02-20 | 2014-08-27 | 鹿钦国 | 可收集废气型雾化吸入用面罩 |
CN108744185A (zh) * | 2018-08-02 | 2018-11-06 | 上海方予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过滤板的控雾装置盒 |
CN209437819U (zh) * | 2018-05-09 | 2019-09-27 | 上海方予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控雾装置盒 |
CN209451074U (zh) * | 2018-08-02 | 2019-10-01 | 上海方予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吸附气溶胶的控雾装置盒 |
CN110559530A (zh) * | 2019-09-29 | 2019-12-13 | 威海盛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雾化杯 |
-
2020
- 2020-03-31 CN CN202010242740.1A patent/CN11145036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55389A (zh) * | 2011-10-19 | 2013-04-24 |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一种吸气相雾化、呼气相震荡排痰的装置 |
CN203790395U (zh) * | 2014-02-20 | 2014-08-27 | 鹿钦国 | 可收集废气型雾化吸入用面罩 |
CN209437819U (zh) * | 2018-05-09 | 2019-09-27 | 上海方予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控雾装置盒 |
CN108744185A (zh) * | 2018-08-02 | 2018-11-06 | 上海方予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过滤板的控雾装置盒 |
CN209451074U (zh) * | 2018-08-02 | 2019-10-01 | 上海方予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吸附气溶胶的控雾装置盒 |
CN110559530A (zh) * | 2019-09-29 | 2019-12-13 | 威海盛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雾化杯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49476A (zh) * | 2022-05-06 | 2022-08-30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雾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602723A (zh) * | 2022-05-10 | 2022-06-10 | 北京理贝尔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 | 负压载药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417982B1 (en) | Nebulizer apparatus | |
US8746241B2 (en) | Combination MDI and nebulizer adapter for a ventilator system | |
US5727542A (en) | General purpose aerosol inhalation apparatus | |
EP2744544B1 (en) | Mouthpiece for delivering nebulized medicament to the airway of a subject | |
WO2006100934A1 (ja) | 吸入器 | |
CN111450364A (zh) | 控雾吸入装置 | |
WO2021185054A1 (zh) | 一种雾化器储雾罐 | |
CN211634718U (zh) | 一种用于雾化杯的雾化芯 | |
CN2609565Y (zh) | Sars病人吸氧呼出病毒收集器 | |
CN100548402C (zh) | 吸入型药物释放装置 | |
WO1998007464A1 (en) | Valved aerosol inhalation apparatus with reservoir | |
EP3721928B1 (en) | Nebulizer for aerosolizing a liquid with comfortable nose piece | |
CN212308593U (zh) | 一种雾化器储雾罐 | |
CN220656127U (zh) | 一种雾化吸入装置 | |
AU2004202959B2 (en) | Nebulizer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219700730U (zh) | 吸气同步喷射雾化相结合的高流量氧疗设备 | |
CN109224216A (zh) | 用于呼吸系统的理疗仪 | |
CN221579263U (zh) | 一种鼻疗雾化装置 | |
Berlinski | Aerosol Delivery of Medication | |
AU771684B2 (en) | Nebulizer apparatus and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