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43057U - 一种驱动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驱动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343057U CN213343057U CN202021790845.2U CN202021790845U CN213343057U CN 213343057 U CN213343057 U CN 213343057U CN 202021790845 U CN202021790845 U CN 202021790845U CN 213343057 U CN213343057 U CN 2133430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e unit
- space
- assembly
- housing
-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动单元,包括:后壳体;前壳体,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形成收纳空间,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沿第一方向装配;支架组件,安装所述后壳体上,并位于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所述支架组件具有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将所述收纳空间分割成:靠近所述前壳体的第一空间、靠近所述后壳体的第二空间,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空间内的电路板组件和设在所述第二空间内的散热组件。驱动单元中,电路板组件和散热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层叠,使收纳空间内结构更加紧凑,便于驱动单元的小型化设计,同时避免了内部线缆偏长、接线复杂且易产生电磁干扰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变频控制系统多采用驱动控制单元成柜的方式,传统驱动控制单元由于内部布局复杂体积大,导致其在柜内安装空间很大,且需要较大的散热风扇才能解决散热效率低的问题,不利于成本控制。通常情况下,由于柜内元器件布局分散不紧凑,导致柜体尺寸较大、内部线缆偏长、接线复杂且易产生电磁干扰,进而影响整柜的成本,这样的柜体排布,不利于其小型化发展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型化驱动控制单元迅速抢占市场,因此设计出合理的、结构紧凑集成化程度高的驱动控制单元具有重要意义,而优化结构布局方式成为了设计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单元,内部结构紧凑,控制成本,保证驱动单元内部线路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驱动单元,包括:
后壳体;
前壳体,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形成收纳空间,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沿第一方向装配;
支架组件,安装所述后壳体上,并位于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所述支架组件具有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将所述收纳空间分割成:靠近所述前壳体的第一空间、靠近所述后壳体的第二空间,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空间内的电路板组件和设在所述第二空间内的散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驱动单元中,电路板组件和散热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层叠,使收纳空间内结构更加紧凑,便于驱动单元的小型化设计,同时避免了内部线缆偏长、接线复杂且易产生电磁干扰等问题。
另外,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设在所述前壳体上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主板和防护件,所述防护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前壳体上。
另外,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主体板、连接在所述主体板上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并设置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后壳体的一侧。两个侧板和主体板围成一U型,U型的支架主体上形成一安装空间。
另外,所述后壳体包括:后壳、设在所述后壳上的上端盖、两个设在所述后壳上的后安装侧板,所述后安装侧板与所述支架本体的侧板一一对应且可拆卸连接。
另外,所述后壳上安装有电抗器,所述电抗器位于所述主体板靠近所述上端盖的一侧。电抗器用于将电能储存,电抗器上引出多个导线,在支架本体安装到后壳体中时,电抗器可以通过其上的多个导线连接电路板组件。
另外,所述上端盖上开设有与所述电抗器对应的第一散热孔组,所述后安装侧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电抗器对应的第二散热孔组。第一散热孔组和第二散热孔组与电抗器相对,可以对工作时的电抗器进行散热,避免驱动单元内部温度过高造成内部元件损坏。
另外,所述支架本体装入所述后壳体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后壳上设有限位件,所述侧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后安装侧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支架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进入所述后壳体内并与所述限位件相抵时,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对。支架本体沿第二方向进入后壳体内并与限位件相抵时,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相对,此时可以通过螺栓锁定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完成支架本体在后壳体上的安装。限位件的设置可以提示在支架本体滑动到极限位置时提示用户滑动到位可以安装,且避免了支架本体和后壳体之间的干涉。
另外,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主体板围成一散热安装空间,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安装在两个所述侧板上的风扇、安装在所述主体板上的散热器、安装在所述主体板和所述侧板之间的挡风板和滤波板,所述散热板、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滤波位于所述散热安装空间,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外。散热板呈栅型设置,贴附在主体板上用于传导和分散电路板组件发出的热量,风扇用于形成散热的气流,挡风板用于引导气流流向散热板将散热板上的热量带走,更好的对电路板组件进行散热。其驱动单元的下方为开口,后壳体的底部中空,将风扇露出,使得散热的气流可以流出驱动单元。
另外,所述前壳体包括:前壳本体、设在所述前壳本体下方的弯折部,所述前壳本体安装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相固定时,所述弯折部抵持所述主体板,所述主体板在所述弯折部下方设有凸起。在拆下前壳体的螺栓后,前壳体下落一小段距离后背凸起卡住,呈前倾状,用户可以单手将前壳体拿下,在拆卸前壳体时,用户无需用手在前壳体的下方托住,单手拆下其上的螺栓,前壳体不会掉落而是下落前倾,再将前壳体拿下即可,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拆卸操作。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的爆炸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架组件的背部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架组件与后壳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中弯折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支架组件;111、支架主体;112、驱动控制板;113、驱动板;114、IGBT 模块;115、风扇;116、散热器;117、滤波板;118、挡风板;14、前壳本体;12、弯折部; 13、控制组件;132、控制主板;131防护件;15、电抗器;16、后壳体;161、后安装侧板; 162、后壳;163上端盖;17、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具有外壳和内部的电路板组件、散热组件等,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驱动单元包括:前壳体、后壳体16和支架组件11,前壳体与后壳体16之前形成收纳空间,前壳体与后壳体16的装配方向为沿第一方向,支架组件11位于收纳空间内,支架组件11具有支架本体,支架本体沿竖直设置,将收纳空间分割成:靠近前壳体的第一空间、靠近后壳体16的第二空间,支架组件11还包括:设在第一空间内的电路板组件和设在第二空间内的散热组件,使得电路板组件和散热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层叠,使收纳空间内结构更加紧凑,便于驱动单元的小型化设计,同时避免了内部线缆偏长、接线复杂且易产生电磁干扰等问题。其中电路板组件包括:驱动板113、驱动控制板112和IGBT模块,起到主控作用。电路板组件在工作时容易发热,在支架主体111 的另一侧的散热组件可以起到对电路板组件的散热效果。
其中,支架本体包括:主体板、连接在主体板上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沿第一方向设置并设置主体朝向后壳体16的一侧,侧板与主体板可以为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两个侧板和主体板围成一U型,U型的支架主体111上形成一安装空间,散热组件设在安装空间内用于对主体板另一侧的电路板组件散热,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组件包括:安装在两个侧板上的风扇115、安装在主体板上的散热器116、安装在主体板和侧板之间的挡风板118和滤波板117,散热板、挡风板118和滤波板117位于散热安装空间内,风扇115位于散热安装空间外。散热板呈栅型设置,贴附在主体板上用于传导和分散电路板组件发出的热量,风扇115 用于形成散热的气流,挡风板118用于引导气流流向散热板将散热板上的热量带走,更好的对电路板组件进行散热。其驱动单元的下方为开口,后壳体16的底部中空,将风扇115露出,使得散热的气流可以流出驱动单元。
后壳体16包括:后壳162、设在后壳162上的上端盖163、两个设在后壳162上的后安装侧板161,上端盖163和后安装侧板161可以为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后安装侧板161与支架本体的侧板一一对应且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支架主体111时,将后安装侧板161与支架本体的侧板对齐,再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将后安装侧板161与支架本体锁定,完成支架本体在后壳体16上的安装,即可完成支架组件11在后壳体16上的安装,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 所示,后壳体16通过上端盖163和后安装侧板161也呈一抽屉型,支架主体111在安装时,如图中方向滑入安装到后壳体16中,后壳体16中设有限位件,侧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后安装侧板161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支架本体沿第二方向进入后壳体16内并与限位件相抵时,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相对,此时可以通过螺栓锁定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完成支架本体在后壳体16上的安装。限位件的设置可以提示在支架本体滑动到极限位置时提示用户滑动到位可以安装,且避免了支架本体和后壳体16之间的干涉。
后壳162上安装有电抗器15,电抗器15位于主体板靠近上端盖163的一侧。电抗器15 用于将电能储存,电抗器15上引出多个导线,在支架本体安装到后壳体16中时,电抗器15 可以通过其上的多个导线连接电路板组件,支架本体安装到后壳体16中后,电抗器15位于支架本体上方。由于电抗器15在工作时发会发热,上端盖163上开设有与电抗器15对应的第一散热孔组,后安装侧板161上开设有与电抗器15对应的第二散热孔组。第一散热孔组和第二散热孔组与电抗器15相对,可以对工作时的电抗器15进行散热,避免驱动单元内部温度过高造成内部元件损坏。
在完成支架组件11的安装后,进行前壳体的安装,如图3至图6所示,前壳体包括:前壳本体14、设在前壳本体14下方的弯折部12,弯折部12大体呈L型弯折,弯折部12 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竖直部与前壳本体14均为竖直设置,水平部呈水平设置与竖直部连接。安装前壳体时,首先将前壳本体14抵持在支架组件11上,通过螺栓或其他固定件将前壳本体14固定在电路板组件上,此时的弯折部12上端与电路板组件相抵,下端水平的部分与后壳体16扣合,完整前壳体的安装。弯折部12的表面印刷有中英文警告文字和RST和 UVW丝印标识,用于提示用户。
驱动单元还包括:设在前壳体上的控制组件13,控制组件13包括:控制主板132和防护件,本实施方式中,控制主板132为电梯控制主板132,当然,控制主板132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控制主板132,本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控制主板132固定在防护件上,本实施方式中,防护件为防护面板和绝缘纸,防护件可拆卸地连接在前壳体上,具体的,防护面板通过螺栓或其他固定件固定在前壳体的前壳本体14上,使控制组件13裸露在驱动单元前表面,有利于控制组件13的散热和拆卸。
拆卸驱动单元时,首先拆卸最外部的控制组13,其次拆下前壳体,最后将支架组件11 从后壳体16上拆下。拆卸控制组件13时,拆下其上的螺栓即可完成控制组件13拆卸。
拆卸前壳体时,前壳体的水平部处于悬空状态,主体板在弯折部12下方设有凸起17,凸起17与水平部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拆下前壳本体14上的螺栓后,前壳本体14和弯折部12处于悬空状态并下落,此时弯折部12的水平部因下落杯主体板的凸起17抵持,使前壳体不会脱落。在拆下前壳体的螺栓后,前壳体下落一小段距离后背凸起17卡住,呈前倾状,用户可以单手将前壳体拿下,在拆卸前壳体时,用户无需用手在前壳体的下方托住,单手拆下其上的螺栓,前壳体不会掉落而是下落前倾,再将前壳体拿下即可,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拆卸操作。
最后拆卸支架组件,首先将电控器上的导线从线路板组件上拆下,然后拆下侧板与后安装侧板上连接的固定件,最后将支架组件抽出即可,整体拆卸过程简单方便。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壳体;
前壳体,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形成收纳空间,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沿第一方向装配;
支架组件,安装所述后壳体上,并位于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所述支架组件具有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将所述收纳空间分割成:靠近所述前壳体的第一空间、靠近所述后壳体的第二空间,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空间内的电路板组件和设在所述第二空间内的散热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设在所述前壳体上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主板和防护件,所述防护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前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主体板、连接在所述主体板上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并设置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后壳体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包括:后壳、设在所述后壳上的上端盖、两个设在所述后壳上的后安装侧板,所述后安装侧板与所述支架本体的侧板一一对应且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上安装有电抗器,所述电抗器位于所述主体板靠近所述上端盖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上开设有与所述电抗器对应的第一散热孔组,所述后安装侧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电抗器对应的第二散热孔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装入所述后壳体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后壳上设有限位件,所述侧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后安装侧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支架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进入所述后壳体内并与所述限位件相抵时,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主体板围成一散热安装空间,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安装在两个所述侧板上的风扇、安装在所述主体板上的散热器、安装在所述主体板和所述侧板之间的挡风板和滤波板,所述散热器、所述挡风板和所述滤波板位于所述散热安装空间,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包括:前壳本体、设在所述前壳本体下方的弯折部,所述前壳本体安装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相固定时,所述弯折部抵持所述主体板,所述主体板在所述弯折部下方设有凸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90845.2U CN213343057U (zh) | 2020-08-24 | 2020-08-24 | 一种驱动单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90845.2U CN213343057U (zh) | 2020-08-24 | 2020-08-24 | 一种驱动单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43057U true CN213343057U (zh) | 2021-06-01 |
Family
ID=76099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790845.2U Active CN213343057U (zh) | 2020-08-24 | 2020-08-24 | 一种驱动单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343057U (zh) |
-
2020
- 2020-08-24 CN CN202021790845.2U patent/CN2133430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562214U (zh) | 电子装置壳体 | |
CN103269168A (zh) | 一种用于安装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箱体 | |
CN213343057U (zh) | 一种驱动单元 | |
CN203015306U (zh) | 带风冷装置及导线内置的电动车控制器壳体 | |
CN215188051U (zh) | 散热模组、电子设备及储能设备 | |
CN102789289A (zh) | 电脑散热系统 | |
CN211656674U (zh) | 一种支持无线缆的工控机平台 | |
CN211090363U (zh) | 一种大功率充电装置的散热结构 | |
CN218407612U (zh) | 一种燃气轮机罩壳通风结构 | |
CN111132527A (zh) | 具有插入式风扇固定座的电子设备 | |
CN213478750U (zh) | 一种扣合结构及散热风扇 | |
CN214588456U (zh) | 一种大容量组合式电力电容器 | |
CN215819178U (zh) | 一种模块固定支架 | |
CN211297006U (zh) | 一种错位散热出风的多头电磁炉 | |
CN217844283U (zh) | 分体式电磁储水热水器 | |
CN217823110U (zh) | 储能电池 | |
CN211345417U (zh) | 一种散热效率高的商业电磁炉 | |
CN217387942U (zh) | 一种散热除尘电气控制柜 | |
CN219202258U (zh) | 一种计算机机箱及其计算机设备 | |
CN221352932U (zh) | 一种风冷底板 | |
CN216218204U (zh) | 车载充电配电集成装置及车辆 | |
CN220626972U (zh) | 一种具有数据安全防护功能的服务器 | |
CN221744111U (zh) | 一种电磁炉散热器 | |
CN210328048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 | |
CN212430954U (zh) | 一种高防水性的电磁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