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38267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38267U
CN213338267U CN202022351805.4U CN202022351805U CN213338267U CN 213338267 U CN213338267 U CN 213338267U CN 202022351805 U CN202022351805 U CN 202022351805U CN 213338267 U CN213338267 U CN 213338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display device
plate
liquid crystal
fla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518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长春
王汉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518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38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38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38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用于显示图像;背板,具有支撑作用;胶框,胶框包括面板承载部,用于承载液晶面板,面板承载部所在的平面与液晶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侧壁部,连接于面板承载部且向着背离液晶面板的方向延伸;和插舌,连接于侧壁部,且位于面板承载部的下方,插舌与背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能减小插舌对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宽度的影响,提升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视“窄边框”是指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上无明显框架压盖。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窄边框电视以其简约时尚的外观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液晶电视可以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根据背光模组的入光方式的不同,背光模组可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可以包括胶框和背板,胶框可承载液晶面板。胶框具有插舌,背板具有翻边,插舌与翻边插接。
但是,插舌的厚度和翻边的厚度影响显示装置整体的边框的宽度,降低了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减小插舌对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宽度的影响,提升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面板,用于显示图像,包括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
背板,具有支撑作用;
胶框,胶框包括:
面板承载部,用于承载液晶面板,面板承载部所在的平面与液晶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
侧壁部,连接于面板承载部且向着背离液晶面板的方向延伸;
和插舌,连接于侧壁部面向光学膜片的一面,且位于面板承载部的下方,插舌与背板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
背板具有支撑部;
插舌包括:
第一平板部,垂直连接于侧壁部且朝向光学膜片延伸;
和内侧壁部,垂直连接于第一平板部且与侧壁部平行,内侧壁部、第一平板部和部分侧壁部共同形成容纳槽,支撑部卡设于容纳槽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
显示装置还包括匀光板,匀光板用于对光线进行匀化:
背板包括底板,底板包括第二平板部,第二平板部用于支撑匀光板;
其中,第一平板部与第二平板部平齐,或者,第一平板部的表面低于第二平板部的表面。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
显示装置还包括匀光板,匀光板用于对光线进行匀化:
背板包括:
底板,用于支撑匀光板;
翻边,连接于底板且向着底板的下方延伸,翻边具有相对的外侧壁和内侧壁,
底板设有避让孔,避让孔延伸至翻边,避让孔的第一侧壁位于底板上,避让孔的第二侧壁位于翻边上;
部分外侧壁、部分内侧壁和至少部分避让孔的第二侧壁形成支撑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
还包括光学膜片,光学膜片设在液晶面板的入光侧,用于对进入液晶面板的光线进行增亮;
部分第一平板部位于光学膜片的下方;或者,内侧壁部朝向光学膜片的侧面的延伸面与匀光板朝向第一平板部的侧面重合。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
避让孔的第二侧壁具有第一凹槽,部分外侧壁、内侧壁和第一凹槽形成支撑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
第一平板部与内侧壁部的连接处具有第一倒角。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
翻边设有凸起的限位部,限位部位于外侧壁;
侧壁部上具有连接孔,限位部插设于连接孔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
还包括反射片,反射片放置于背板上,反射片位于匀光板的入光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
还包括:
中框,设在显示装置的侧边,胶框设于中框一侧;
中框包括:
第三平板部,与液晶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用于支撑液晶面板;
外侧壁部,连接于第三平板部,且位于背板的侧壁外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连接于面板承载部且向着背离液晶面板的方向延伸的侧壁部,且将插舌连接于侧壁部,且位于面板承载部的下方。由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面板承载部、侧壁部和插舌之间并排设置,本实施例中面板承载部、侧壁部和插舌的沿竖直方向错开且部分重叠,减小了胶框整体的厚度,从而能减小插舌对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宽度的影响,提升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图2中A-A剖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背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9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a-背光模组胶框;110a-背光模组插舌;200a-背光模组背板;210a-背光模组翻边;H1-背光模组插舌的厚度;H2-背光模组翻边的厚度;
1-液晶面板;11-天侧;12-左侧;13-右侧;14-地侧;101-电路板;
2-中框;21-第三平板部;22-外侧壁部;
3-光学膜片;
4-胶框;41-面板承载部;411-第二凹槽;412-泡棉;42-侧壁部;421-连接孔;43-插舌;431-第一平板部;432-内侧壁部;4321-导向斜面;44-容纳槽;45-第一倒角;
5-匀光板;
6-反射片;
7-背板;71-支撑部;72-底板;721-第二平板部;722-避让孔;7221-第一侧壁;7222-第二侧壁;7223-第一凹槽;73-翻边;731-外侧壁;732-内侧壁;733-限位部;7331-第二倒角;
8-前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LED电视越来越追求窄边框的设计。现有的直下式的电视产品,胶框固定结构为限制边框的宽度因素之一。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参见图1所示,背光模组胶框100a具有背光模组插舌110a,背光模组背板200a具有背光模组翻边210a,背光模组插舌110a与背光模组翻边210a插接。背光模组插舌的厚度H1和背光模组翻边的厚度H2均计算在边框的宽度内,降低了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效果。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减小插舌对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宽度的影响,提升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效果。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图2中A-A剖面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参见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1和背光模组。
显示装置具有天侧11、左侧12、右侧13和地侧14,其中天侧11和地侧14相对,左侧12和右侧13相对,天侧11分别与左侧12的第一端和右侧13的第一端相连,地侧14分别与左侧12的第二端和右侧13的第二端相连。
液晶面板1位于显示装置的正面,液晶面板1的正面用于显示图像。其中,液晶面板1包括能够有效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显示区域外围的非显示区域。
液晶面板1的一侧连接有电路板101,例如电路板101为柔性电路板FPC,通过电路板101实现对整个液晶面板1的驱动显示。
沿着显示装置中光线的出光方向,背光模组依次包括起到支撑作用的背板7、反射片6、匀光板5和光学膜片3,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中框2、胶框4以及光源(图中未示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模组,也可以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的匀光板5具体为导光板,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匀光板5具体为扩散板。以下均以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进行说明。
光源用于产生光。示例性的,光源为LED灯条,LED灯条包括LED电路板以及位于LED电路板上的多颗LED灯珠,各LED灯珠间隔且均匀设置,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匀光板5。
反射片6用于将光线反射到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上,利于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匀分布。反射片6固定于背板7的表面,反射片6的材质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也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常用用于反射光的材质,本实施例在此不加以限制。
匀光板5位于反射片6的出光侧。
匀光板5为导光板时,其包括匀光板入光侧和匀光板出光侧,光源位于匀光板入光侧,利用匀光板5的折射和全反射作用将从入光侧进入的光线在匀光板5的出光侧射出,由此将光源发出的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匀光板出光侧为匀光板5面向液晶面板1的一侧,让光均匀的分布。匀光板5的材质可以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简称:PMMA)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等。
光学膜片3位于匀光板出光侧,光学膜片3用于对光线进行增亮。光学膜片3可包括一张或多张膜片,包括棱镜膜、增亮膜中的至少一种。
中框2围设在显示装置的天侧11、左侧12和右侧13,显示装置的地侧14由于容纳有电路板101等部件,通常不设置中框2。中框2用于对液晶面板1、背板7和胶框4进行固定,并且中框2形成显示装置的天侧11、左侧12和右侧13的外观件。中框2可以为金属中框。
显示装置还包括前壳8,前壳8位于液晶面板1的地侧14,用于遮蔽位于液晶面板1的地侧14的电路板101。
胶框4可以围设于中框2内侧,本实施例中的胶框4主要针对位于显示装置地侧14的胶框4,地侧14设置的胶框4用于和背板7共同形成容纳电路板101的空间,并用于支撑电路板101。可以理解的是,显示装置的天侧11、左侧12和右侧13同样可以设置有胶框4。
以下主要对位于显示装置的地侧14的胶框4进行介绍。
其中,胶框4可以为塑料胶框,胶框4的材质例如是PC中加入10%的玻璃纤维(Glass Fiber,简称:GF)构成的复合材料,胶框4的颜色例如为白色或白灰色,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背板7用于支撑匀光板5。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胶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背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至图7所示,具体的,胶框4包括面板承载部41,面板承载部41用于承载液晶面板1,面板承载部41所在的平面与液晶面板1所在的平面平行。面板承载部41可以位于液晶面板1的非显示区域的下方,由此,避免面板承载部41遮挡液晶面板1的显示区域,进而影响液晶面板1进行显示图像。
本实施例中以及附图中以具有光学膜片3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一些显示装置中可以省去光学膜片3。
面板承载部41对应位于光学膜片3的边缘。具体的,面板承载部41支撑在光学膜片3和液晶面板1之间,用于对光学膜片3和液晶面板1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同时,面板承载部41用于对液晶面板1和光学膜片3进行固定,以保证液晶面板1和光学膜片3的稳定性,同时也限制了胶框4沿图5中Z方向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3例如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胶框4上,以使胶框4对光学膜片3进行限位。
具体的,面板承载部41面向液晶面板1的一面上设置第二凹槽411,第二凹槽411沿面板承载部41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凹槽411内设置泡棉412,泡棉412与液晶面板1接触,泡棉412用于减震和防漏光。相应的,面板承载部41面向光学膜片3的一面上设置第二凹槽411,第二凹槽411内也设置泡棉412。
进一步的,胶框4还包括侧壁部42和插舌43。侧壁部42连接于面板承载部41且向着背离液晶面板1的方向延伸,插舌43连接于侧壁部42,且位于面板承载部41的下方。通过将胶框4的侧壁部42设置为向着背离液晶面板1的方向延伸,以使插舌43设置于面板承载部41的下方,插舌43与背板7连接。
其中,侧壁部42可以与面板承载部41垂直。由此,便于控制面板承载部41与侧壁部42之间的夹角,简化胶框4的制作工艺。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连接于面板承载部41且向着背离液晶面板1的方向延伸的侧壁部42,且将插舌43连接于侧壁部42,且位于面板承载部41的下方。由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面板承载部41、侧壁部42和插舌43之间并排设置,本实施例中面板承载部41、侧壁部42和插舌43的沿竖直方向错开且部分重叠,减小了胶框4整体的厚度,从而能减小插舌43对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宽度的影响,提升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效果。
为了便于插舌43与背板7连接,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背板7具有支撑部71,胶框4与背板7的支撑部71卡接。
其中,插舌43包括第一平板部431和内侧壁部432。第一平板部431垂直连接于侧壁部42且朝向光学膜片3或匀光板5延伸;内侧壁部432垂直连接于第一平板部431且与侧壁部42平行,内侧壁部432、第一平板部431和部分侧壁部42共同形成容纳槽44,支撑部71卡设于容纳槽44内,由此,限制了胶框4沿图5中X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71与内侧壁部432抵接,同时,支撑部71与侧壁部42抵接,以使胶框4与背板7的支撑部71卡接,从而将胶框4固定在背板7上。
可以在内侧壁部432朝向侧壁部42的一面上设置导向斜面4321,从而使容纳槽44的槽口的宽度大于容纳槽44内部的宽度,以使支撑部71能顺畅的卡设于容纳槽44内。
图8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一;图9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二。参见图3至图8所示,背板7包括底板72和翻边73。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72用于支撑光学膜片3的背面。翻边73连接于底板72,且翻边73向着底板72的下方延伸。
其中,底板72为背板7的主体支撑部分,底板72包括第二平板部721,反射片6和匀光板5依次支撑在第二平板部721上。翻边73与第二平板部721连接,且向着背离液晶面板1的方向垂直延伸。示例性的,第二平板部721与液晶面板1所在的平面平行,翻边73与液晶面板1所在的平面垂直。
底板72设有避让孔722,避让孔722延伸至翻边73,避让孔722的第一侧壁7221位于底板72上,避让孔722的第二侧壁7222位于翻边73上,翻边73具有相对的外侧壁731和内侧壁732,至少部分避让孔722的第二侧壁7222、部分外侧壁731和部分内侧壁732形成支撑部71。
具体的,避让孔722的第二侧壁7222的长度(图8中Y方向的长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插舌43的宽度(图5中Y方向的长度),由此,以使至少部分避让孔722的第二侧壁7222、部分外侧壁731和部分内侧壁732形成支撑部71。
其中,避让孔722的第一侧壁7221和避让孔722的第二侧壁7222相对,避让孔722的其余侧壁可以位于底板72上。将避让孔722的第二侧壁7222延伸至翻边73上,从而为插舌43提供容纳空间,避免插舌43与底板72之间、以及插舌43与光学膜片3之间产生干涉。
参见图5和图9所示,避让孔722的第二侧壁7222具有第一凹槽7223,部分外侧壁731、部分内侧壁732和第一凹槽7223形成支撑部71。由此,便于定位插舌43与胶框4的插接处。其中,第一凹槽7223可以与插舌43相匹配。例如第一凹槽7223的宽度(图9中Y方向的长度)和插舌43的宽度(图5中Y方向的长度)均为2mm。其中,第一凹槽7223的开口处具有第三倒角,以便插舌43与第一凹槽7223插接。
为了能稳固连接胶框4与背板7,插舌43可以设置多个,插舌43沿胶框4的延伸方向间隔且均匀设置,相应的,背板7上的支撑部71可以设置多个,即避让孔722可以设置多个。插舌43与支撑部7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插舌43对应插设在一个支撑部71上。
请继续参见图5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板部431与内侧壁部432的连接处具有第一倒角45。由此,插舌43可以更靠近光学膜片3的下方设置,且可以避免插舌43在插接在支撑部71的过程中,与光学膜片3和者底板72之间产生干涉。
其中,第一平板部431与内侧壁部432的连接处的第一倒角45可以为斜倒角,即内侧壁部432朝向光学膜片3的一面为斜面。第一平板部431与内侧壁部432的连接处的第一倒角45也可以为圆倒角。本实施例在此不加以限制。
第一平板部431与第二平板部721位于同一平面内,即第一平板部431与第二平板部721平齐。或者,第一平板部431的表面低于第二平板部721的表面。由此,以使第一平板部431和面板承载部41之间提供避让光学膜片3或匀光板5的空间,保证窄边框的效果的同时,且避免光学膜片3或匀光板5与插舌43之间产生干涉。
在具体实现时,部分第一平板部431位于光学膜片3的下方,由此,结构较为紧凑,进一步保证窄边框的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内侧壁部432朝向光学膜片3的侧面的延伸面与匀光板5朝向第一平板部431的侧面重合,由此,进一步保证窄边框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随着插舌43更靠近光学膜片3或匀光板5,相应的,背板7的支撑部71需要设计的更靠近光学膜片3或匀光板5,由此,以保证插舌43与背板7连接。
请继续参见图4至图9所示,为了限制胶框4沿图5中的Y方向移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翻边7设有凸起的限位部733,限位部733位于外侧壁731;侧壁部42上具有连接孔421,限位部733插设于连接孔421内。
其中,限位部733可以设置多个,限位部733沿翻边7的延伸方向间隔且均匀设置,相应的,侧壁部42上的连接孔421可以设置多个,限位部733与连接孔42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限位部733对应插设在一个连接孔421上。由此,稳固将胶框4固定在背板7上。
具体的,背板7上的限位部733和避让孔722可以间隔设置,即两个限位部733之间分布一个避让孔722,换而言之,两个避让孔722之间分布一个限位部733。限位部733和避让孔722可以相邻设置,一个限位部733和一个避让孔722作为一个连接组,各连接组之间的间距相同,且各连接组的间距可以大于连接组内限位部733和避让孔722之间的间距。
为了使限位部733能顺畅的插设于连接孔421内,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733的侧壁具有第二倒角7331。其中,第二倒角7331可以为圆角或者斜角,本实施例在此不加以限制。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中框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图5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中框2包括第三平板部21和外侧壁部22,第三平板部21用于支撑液晶面板1,第三平板部21与液晶面板1所在的平面平行,且第三平板部21位于液晶面板1的背面,液晶面板1的边缘支撑在中框2的第三平板部21上。示例性的,液晶面板1可通过面板胶带或泡棉粘接在中框2的第三平板部21上。
中框2的外侧壁部22连接在平板部21上,外侧壁部22例如可以和第三平板部21垂直,外侧壁部22位于背板7的翻边73的外侧,中框2的外侧壁部22构成显示装置天侧11、左侧12和右侧13的外观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面板,用于显示图像,包括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
背板,具有支撑作用;
胶框,所述胶框包括:
面板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液晶面板,所述面板承载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液晶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
侧壁部,连接于所述面板承载部且向着背离所述液晶面板的方向延伸;
和插舌,连接于所述侧壁部,且位于所述面板承载部的下方,所述插舌与所述背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具有支撑部;
所述插舌包括:
第一平板部,垂直连接于所述侧壁部;
和内侧壁部,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部且与所述侧壁部平行,所述内侧壁部、所述第一平板部和部分所述侧壁部共同形成容纳槽,所述支撑部卡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匀光板,所述匀光板用于对光线进行匀化;
所述背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第二平板部,所述第二平板部用于支撑所述匀光板;
其中,所述第一平板部与所述第二平板部平齐,或者,所述第一平板部的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平板部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匀光板,所述匀光板用于对光线进行匀化;
所述背板包括:
底板,用于支撑所述匀光板;
翻边,连接于所述底板且向着所述底板的下方延伸,所述翻边具有相对的外侧壁和内侧壁,
所述底板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延伸至所述翻边,所述避让孔的第一侧壁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避让孔的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翻边上;
部分所述外侧壁、部分所述内侧壁和至少部分所述避让孔的第二侧壁形成所述支撑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在所述液晶面板的入光侧,用于对进入所述液晶面板的光线进行增亮;
部分所述第一平板部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的下方;或者,所述内侧壁部朝向所述光学膜片的侧面的延伸面与所述匀光板朝向所述第一平板部的侧面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的第二侧壁具有第一凹槽,部分所述外侧壁、部分所述内侧壁和所述第一凹槽形成所述支撑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部与所述内侧壁部的连接处具有第一倒角。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设有凸起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外侧壁;
所述侧壁部上具有连接孔,所述限位部插设于所述连接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匀光板的入光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框,设在所述显示装置的侧边,所述胶框设于所述中框一侧;
所述中框包括:
第三平板部,与所述液晶面板所在的平面平行,用于支撑所述液晶面板;
外侧壁部,连接于所述第三平板部,且位于所述背板的侧壁外侧。
CN202022351805.4U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13338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1805.4U CN213338267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1805.4U CN213338267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38267U true CN213338267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73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51805.4U Active CN213338267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382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76872B1 (ko) 광학 어셈블리,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5425334B (zh) 显示设备
US9217894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1515459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3707034B (zh) 拼接显示装置
KR20100086351A (ko) 표시 장치
KR20140060078A (ko)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2012331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11640077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reduced bezel size
KR10250589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5019282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ption device
KR20160148810A (ko) 표시 장치
WO2023160643A1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94799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413825A (zh) 显示装置
US20100073915A1 (en) Lamp case, and backlight device and flat display device using it
CN213338267U (zh) 一种显示装置
EP3605214B1 (en) Display device
US839571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 source block used therein
KR10169032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11905923U (zh) 显示装置
US1073233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light leakage due to a diffusion plate support member insertion hole
KR20050008278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498496B1 (ko) 표시장치
KR20190029180A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