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35747U - 翅片管、翅片换热器及低温容器 - Google Patents

翅片管、翅片换热器及低温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35747U
CN213335747U CN202021345260.XU CN202021345260U CN213335747U CN 213335747 U CN213335747 U CN 213335747U CN 202021345260 U CN202021345260 U CN 202021345260U CN 213335747 U CN213335747 U CN 213335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ned
tube
finned tube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452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小林
周小翔
蒋平安
沈卫东
海航
张云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452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35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35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35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翅片管、翅片换热器及低温容器,翅片管包括多个翅片和多个换热管,多个翅片间隔布置。多个换热管固定连接于相邻两翅片之间的间隔内,且各换热管呈直线延伸,与翅片平行。另外,翅片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管组件、进口汇管单元以及出口汇管单元,其中多个翅片管组件并排间隔布置。各翅片管组件包括上述的翅片管以及设于翅片管端部的至少一个弯管。每一个弯管连通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以将翅片管中的多个换热管连通构成一个通路。该技术方案解决了翅片换热器利用率低的问题,而且使翅片管表面容易进行杂质清除。

Description

翅片管、翅片换热器及低温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翅片管、翅片换热器及低温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低温换热设备用主流翅片管包括星型翅片管及螺旋绕片式翅片管,其结构包括换热管及外围翅片,其换热管数量为均为单根。低温液体从换热管一端流入,通过翅片与环境中的空气进行对流换热转换成气态,再从换热管另一端流出翅片管。其中,星型翅片管空间占有率大。螺旋绕片式翅片管结霜后,霜层在翅片缝隙中不易脱落。而且现有的换热管均为单根,低温液体在管内只进行单次流动,换热行程短,材料换热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翅片管、翅片换热器及低温容器,解决了翅片换热器利用率低以及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翅片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翅片,间隔布置;多个换热管,每个换热管固定连接于相邻两翅片之间的间隔内;各换热管呈直线延伸,与所述翅片平行。
进一步,多个所述翅片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所述换热管的轴线与所述翅片位于同一平面。
其次,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翅片换热器,一种翅片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管组件,并排间隔布置;各翅片管组件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翅片管以及设于所述翅片管端部的至少一个弯管;每一所述弯管连通相邻两所述换热管,以将所述翅片管中的多个换热管连通构成一个通路;进口汇管单元,具有总进口和与所述总进口相通的多个支出口;各个支出口对应地与各个翅片管组件的所述通路的进口相连通;出口汇管单元,具有总出口和与所述总出口相通的多个支进口;各个支进口对应地与各个翅片管组件的所述通路的出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进口汇管单元和所述出口汇管单元均包括总管和设于所述总管上的多个分支管;所述总管上开设有多个管孔;多个所述分支管与多个所述管孔一一对应设置,各分支管一端与所述管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通路连通。
进一步,所述翅片换热器还包括隔离件,所述隔离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翅片管组件的间隔内,且所述隔离件两端与所述翅片管组件的所述翅片相接。
进一步,各所述翅片管组件的所述翅片上设有相通的通孔;所述翅片换热器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通孔穿设于多个所述翅片管组件上,将多个所述翅片管组件固定在一起。
再次,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翅片换热器,一种翅片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管组件,并排间隔布置;各翅片管组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翅片管、对应穿设在所述翅片管的各换热管内的多个流通管以及设于所述流通管端部的至少一个弯管;每一所述弯管连通相邻两流通管,以将穿设在所述翅片管中的多个流通管连通构成一个通路;进口汇管单元,具有总进口和与所述总进口相通的多个支出口;各个支出口对应地与各个翅片管组件的所述通路的进口相连通;出口汇管单元,具有总出口和与所述总出口相通的多个支进口;各个支进口对应地与各个翅片管组件的所述通路的出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流通管与所述换热管通过胀接连接,所述流通管向外伸出所述换热管的两端部。
另外,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低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翅片换热器,所述容器本体设有液相口和气相口;所述翅片换热器与所述容器本体底部连接,所述总进口与所述液相口连通,所述总出口与所述气相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翅片管竖立设置。
进一步,所述翅片管沿所述容器本体的纵向轴线延伸。
进一步,所述总进口低于所述总出口。
进一步,所述低温容器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翅片换热器于所述容器本体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一种翅片管,包括多个翅片和多个换热管,间隔布置。多个换热管固定连接于相邻两翅片之间的间隔内,且各换热管呈直线延伸,与翅片平行。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单根翅片管内有多个换热管,首先低温液体在单根翅片管里能够进行多次流动,增加了换热行程,并且有效提高了单根翅片管的利用率。其次,每个换热管连接两个相邻翅片之间,单根翅片管中有多个换热管,因此多个翅片间距较小,翅片管表面由于低温结霜或者沉积杂质后,霜层分布比较集中,容易使翅片管上的霜层或者杂质实现脱落。而且换热管与翅片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有效节省成本。
其次,本申请提供一种翅片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管组件、进口汇管单元以及出口汇管单元,其中多个翅片管组件并排间隔布置。各翅片管组件包括上述的翅片管以及设于翅片管端部的至少一个弯管。每一个弯管连通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以将翅片管中的多个换热管连通构成一个通路。通过在多个翅片管组件内形成低温液体的流程通路,使低温液体从进口汇管单元流入该通路,并流经该通路后从出口汇管单元流出,以实现低温液体的换热处理。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多个翅片管组件并排分布,有效减小了翅片管的空间占用率。而且,在多个翅片管组件中形成的通路行程进一步扩大,保证了该翅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另外,本申请提供了另外一种翅片换热器,通过在上述翅片换热器中的的换热管中增加设置有流通管,多个流通管与弯管构成低温液体的流程通路,实现了低温液体在单根翅片管能够进行多次流动,且提高单根翅片管换热效率的基础上,保证了换热管的强度,使穿设在翅片换热器中的流通管构成的通路不易遭到低温环境而受到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翅片管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翅片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翅片换热器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翅片换热器;11、翅片管组件;111、翅片管;1111、翅片;1112、换热管;112、弯管;12、进口汇管单元;121、总管;122、分支管;13、出口汇管单元;14、固定件;15、流通管;16、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申请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申请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翅片管,具有该翅片管的翅片换热器,以及应用该翅片换热器的低温容器。该翅片换热器可以用作低温容器的增压器。
参阅图1,本申请的翅片管111包括多个翅片1111和多个换热管1112。各个翅片1111呈平板状结构,间隔布置。
多个换热管1112固定连接于相邻两翅片1111之间的间隔内,各换热管1112呈直线延伸,并与翅片1111平行。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单根翅片管111中设有多个换热管1112,使低温液体的流程加长,而且有效提高了翅片管111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多个翅片1111位于同一平面上,由于多个翅片1111在同一平面上,因此翅片1111表面的杂质或霜层也处于同一平面上,方便在翅片1111表面结霜或存在杂质时进行清理工作。
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多个翅片1111所在的平面也可以是不完全在同一平面上,例如:多个翅片1111各自所在的平面可以平行,也可以具有一定夹角设置。
进一步,换热管1112的轴线与翅片1111位于同一平面。
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翅片换热器1,用于对低温液体进行换热处理。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换热器1包括多个翅片管组件11、进口汇管单元12以及出口汇管单元13。多个翅片管组件11并排间隔布置。各翅片管组件11包括翅片管111以及设于翅片管111端部的至少一个弯管112。每一个弯管112连通相邻两个换热管1112,以将翅片管111中的相邻两个换热管1112连通构成一个通路。
弯管112与换热管1112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以使弯管112与换热管1112焊接处密封,保证通路的流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口汇管单元12包括总管121和设于总管121上的多个分支管122。总管121上开设有多个管孔,并对应有总进口。多个分支管122与多个管孔一一对应设置,并对应有各个支出口,各个支出口对应地与各个翅片管组件11的通路的进口相连通。各分支管122一端与管孔连通,另一端与通路连通。
出口汇管单元13与进口汇管单元12结构相同。出口汇管单元13包括总管和设于总管上的多个分支管(图中未标号)。总管上开设有多个管孔,并对应有总出口。多个分支管与多个管孔一一对应设置,并对应有各个支进口,各个支进口对应地与各个翅片管组件11的通路的出口相连通。各分支管一端与管孔连通,另一端与通路连通。
出口汇管单元13与进口汇管单元12具有多个分支进口与分支出口,可以将低温液体进行分流至多个换热管1112中,低温液体在通路中完成换热行程后,从分支出口以气化形态流出,实现了低温液体的换热处理。
低温液体通过进口汇管单元12流入多个翅片管组件11中,并在每个翅片管组件11中依次流经多个换热管1112进行换热,然后以气体形式经出口汇管单元13流出。该技术方案中翅片换热器1实现了对低温液体进行换热处理,并且多个翅片管组件11并排间隔布置,有效减少了翅片管111的空间占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进口汇管单元12与出口汇管单元13与多个翅片管组件11可以通过焊接连接固定,以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翅片管111中含有两根换热管1112。以图2和图3的视图方向为参照,弯管112设于翅片管111右端连接这两根换热管1112的右端而形成一个通路。两根换热管1112的左端分别作为通路的进口和出口。进口汇管单元12与出口汇管单元13设于翅片管111左端,分别与通路的进口和出口相连通。
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单根翅片管111中还可以包括3个以上的换热管1112,每一弯管112将单根翅片管111中的多个换热管1112连通构成一个通路。其中,当单根翅片管111中设有奇数个换热管1112时,弯管112在翅片管111两端均有设置以连通相邻两换热管1112,从而使单根翅片管111中的换热管1112构成一个通路。进口汇管单元12与出口汇管单元13分设于翅片管111两端,以完成低温液体的流入与流出。
当单根翅片管111中设有偶数个换热管1112时,多个弯管112设于翅片管111同一端以连通相邻两换热管1112,以使单根翅片管111中的换热管1112构成一个通路。进口汇管单元12与出口汇管单元13设于翅片管111另一端。
因此,对于弯管112、进口汇管单元12以及出口汇管单元13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单根翅片管111中的换热管1112具体数量进行灵活设置。通过翅片换热器1实现对低温容器的增压处理。而且这样在单根翅片管111中设置多个换热管1112可以使换热行程加长,有效提高了单根翅片管111的换热效率以及翅片管111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换热器1还包括隔离件(图中未标号),隔离件设置在相邻两个翅片管组件11的间隔内,且隔离件两端与翅片管组件11的翅片1111相接,以将相邻的两个翅片1111分隔开,避免翅片1111碰撞引起翅片1111磨损等情况的发生。
隔离件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垫片或管子,保证了隔离件与翅片1111接触部分是无损接触,进一步使相邻翅片1111得到保护,使其不易遭到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管组件11的翅片1111上设有相通的通孔(图中未示出)。翅片换热器1还包括固定件14,固定件14通过通孔穿设于多个翅片管组件11上,并将多个翅片管组件11固定在一起。固定件14可以起到将多个翅片管组件11进行稳固安装连接的效果。另外,固定件14在本申请中可以是长螺栓等用于多块板材的固定装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上述翅片换热器1的换热管1112中设置有多根流通管15,多个流通管15对应穿设在翅片管111的各换热管1112内,每一弯管112连通相邻两流通管15,以将穿设在翅片管111中的多个流通管15连通构成一个通路。该技术方案中,穿设在换热管1112内的流通管15与弯管112连接构成低温液体在翅片换热器1中的通路。
进一步,流通管15与换热管1112通过胀接连接,流通管15向外伸出换热管1112的两端部。这样可以加强换热管1112与流通管15的连接强度。
其中,流通管15可以采用不锈钢管等材质。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低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图中未示出)以及上述翅片换热器1,容器本体设有液相口和气相口。翅片换热器1与容器本体底部连接,总进口与液相口连通,总出口与气相口连通。其中,总进口低于总出口设置可以方便将低处流入的低温液体流经通路后,低温液体经气化后从上端总出口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低温容器可以是指卧室储罐、立式储罐、球罐、异性罐以及低温气瓶等,该低温容器通过翅片换热器实现了对低温液体的换热处理。
进一步,翅片管111竖立设置,方便使翅片表面杂质或霜层自然脱落,减少人工进行清理工作的时间与成本,并且减少翅片换热器1的空间占用率。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翅片管111也可以水平放置。
进一步,翅片管111沿容器本体的纵向轴线延伸,使翅片管111内的换热管1112在竖直方向上排布,便于低温液体气化后受重力作用自然流出通路,以增加低温液体的换热效率。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翅片管111也可以沿容器本体的横向轴线延伸,对于翅片管111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翅片换热器1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灵活设置。
进一步,总进口低于总出口设置,可以使低温液体由总进气口流入,在通路中换热处理完成后低温液体转化为气态形式,由于重力作用使气化后的低温液体可以与液体分离并向上流动至总出口,增加低温液体的换热效率。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总进气口也可以与总出口平行设置或总进口高于总出口设置,对于总进气口与总出口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翅片换热器1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灵活设置。
进一步,低温容器还包括支撑件16,支撑件16支撑翅片换热器1于容器本体上,从而将翅片换热器1稳固连接于容器本体底部。
支撑件16可以是直接连接翅片换热器1将其固定于容器本体上,也可以是固定件14与翅片换热器1连接固定,然后支撑件16与固定件14连接,以将翅片换热器1固定于容器本体上。
低温容器工作过程如下:
低温液体经容器本体的液相口流入进口汇管单元12,经总进口将低温液体分流至多个分支出口内,并在翅片换热器1中的多个换热管1112中进行换热处理,换热处理完成后,低温液体以气化形态进入出口汇管单元13,并由多个分支出口流入至气相口内,从而对低温容器实现增压。
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单根翅片管111包括多个翅片1111和多个换热管1112,多个翅片1111间隔布置,每个换热管1112连接两个相邻翅片1111之间,单根翅片管1中有多个换热管1112,因此多个翅片1111间距较小,翅片管111表面由于低温结霜或者沉积杂质后,霜层分布比较集中,容易使翅片管上的霜层或者杂质实现脱落。另外多个换热管1112固定连接于相邻两个翅片1111之间的间隔内,且换热管1112与弯管112构成低温液体的流程通路。在单根翅片管111内有多个换热管1112,增加了低温液体的换热行程。
其次,多个翅片1111位于同一平面上且间隔布置,翅片管111表面由于低温结霜或者沉积杂质后,此时,霜层或杂质在同一平面上分布,容易使霜层或杂质实现清理处理。
翅片换热器1由多个翅片管组件11并排间隔设置,有效减少了翅片换热器1的空间占用率。而且低温液体的换热行程进一步扩大,提高了翅片管111的利用率。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申请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4)

1.一种翅片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翅片,间隔布置;
多个换热管,每个换热管固定连接于相邻两翅片之间的间隔内,并与两所述翅片连接;各换热管呈直线延伸,与所述翅片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翅片位于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翅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轴线与所述翅片位于同一平面。
4.一种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翅片管组件,并排间隔布置;各翅片管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翅片管以及设于所述翅片管端部的至少一个弯管;每一所述弯管连通相邻两所述换热管,以将所述翅片管中的多个换热管连通构成一个通路;
进口汇管单元,具有总进口和与所述总进口相通的多个支出口;各个支出口对应地与各个翅片管组件的所述通路的进口相连通;
出口汇管单元,具有总出口和与所述总出口相通的多个支进口;各个支进口对应地与各个翅片管组件的所述通路的出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汇管单元和所述出口汇管单元均包括总管和设于所述总管上的多个分支管;所述总管上开设有多个管孔;多个所述分支管与多个所述管孔一一对应设置,各分支管一端与所述管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通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换热器还包括隔离件,所述隔离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翅片管组件的间隔内,且所述隔离件两端与所述翅片管组件的所述翅片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翅片管组件的所述翅片上设有相通的通孔;所述翅片换热器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通孔穿设于多个所述翅片管组件上,将多个所述翅片管组件固定在一起。
8.一种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翅片管组件,并排间隔布置;各翅片管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翅片管、对应穿设在所述翅片管的各换热管内的多个流通管以及设于所述流通管端部的至少一个弯管;每一所述弯管连通相邻两流通管,以将穿设在所述翅片管中的多个流通管连通构成一个通路;
进口汇管单元,具有总进口和与所述总进口相通的多个支出口;各个支出口对应地与各个翅片管组件的所述通路的进口相连通;
出口汇管单元,具有总出口和与所述总出口相通的多个支进口;各个支进口对应地与各个翅片管组件的所述通路的出口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翅片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管与所述换热管通过胀接连接,所述流通管向外伸出所述换热管的两端部。
10.一种低温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以及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翅片换热器,所述容器本体设有液相口和气相口;所述翅片换热器与所述容器本体底部连接,所述总进口与所述液相口连通,所述总出口与所述气相口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低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管竖立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低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管沿所述容器本体的纵向轴线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低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进口低于所述总出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低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容器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翅片换热器于所述容器本体上。
CN202021345260.XU 2020-07-09 2020-07-09 翅片管、翅片换热器及低温容器 Active CN213335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5260.XU CN213335747U (zh) 2020-07-09 2020-07-09 翅片管、翅片换热器及低温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5260.XU CN213335747U (zh) 2020-07-09 2020-07-09 翅片管、翅片换热器及低温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35747U true CN213335747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83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45260.XU Active CN213335747U (zh) 2020-07-09 2020-07-09 翅片管、翅片换热器及低温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357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9952A (zh) 管道式换热器、其制造方法以及换热设备
CN104868193B (zh) 一种口琴通道平行流式换热器
CN201706810U (zh) 热泵式热水器用微通道换热器
CN101922870A (zh) 一种间壁式换热器
CN202836268U (zh) 管道式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CN213335747U (zh) 翅片管、翅片换热器及低温容器
CN203810978U (zh) 暖气多管导热壳管储水承压换热器
CN111780608A (zh) 一种基于空心球复杂通道间壁式换热器
CN103307911A (zh) 矩形全焊接u形管式热网加热器
CN113701531B (zh) 一种立式钛合金微通道内螺旋管板式换热器
CN215261310U (zh) 一种高压高温差纯逆流多流体热交换器
CN201795701U (zh) 一种双层嵌套型波纹管式换热系统
CN101419004A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方法及其换热器
CN103851936A (zh) 暖气多管导热壳管储水承压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202915770U (zh) 板壳式热交换器
CN207280260U (zh) 一种模块化组合式塔内换热器
CN211084902U (zh) 一种九管式换热器
CN217358224U (zh) 高耐压换热器
CN219589483U (zh) 三介质换热器、三介质换热系统及空调系统
CN210426189U (zh) 一种换热管内带有螺旋扰流丝的换热器
CN205192299U (zh) 一种新型全焊接板壳式换热器
CN219572769U (zh) 一种新型三维泡沫金属管式换热器
CN109506502A (zh) 一种固体冷却器
CN210220024U (zh) 一种新型低温和高温表冷器
CN204478880U (zh) 一种换热器管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429, Chenggang Road, Chongchua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Patentee after: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Patentee after: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003 No.155, Chenggang Road, Gangzha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Patentee before: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