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34300U -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34300U
CN213334300U CN202021336297.6U CN202021336297U CN213334300U CN 213334300 U CN213334300 U CN 213334300U CN 202021336297 U CN202021336297 U CN 202021336297U CN 213334300 U CN213334300 U CN 213334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eam generator
steam
heater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362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峰
钟文杰
萧展锋
潘叶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tt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tt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tt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tt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362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343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34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343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系统,其中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和加热器,其中在所述壳体内限定有蒸发腔,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蒸发腔内,所述蒸发腔具有通水口和出气口,还包括控制器,所述蒸发腔在竖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挡位,在每个所述挡位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加热器,并且所述加热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以使各所述加热器单独工作或者同时工作。其结构简单,通过进行物理层面的蒸汽分挡,从而使蒸汽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大多数的电蒸箱及蒸烤一体机的蒸汽系统存在间歇性干烧的状态,无法为食物的烹饪提供持续性蒸汽,且蒸汽系统所产生的蒸汽量大小均为固定,从而无法根据不同的烹饪需求调节蒸汽量的大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结构简单,通过进行物理层面的蒸汽分挡,从而使蒸汽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蒸汽系统,其设计合理,可实现持续不间断地产生蒸汽往外输出。
上述第一个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和加热器,其中在所述壳体内限定有蒸发腔,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蒸发腔内,所述蒸发腔具有通水口和出气口,还包括控制器,所述蒸发腔在竖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挡位,在每个所述挡位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加热器,并且所述加热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以使各所述加热器单独工作或者同时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腔的横截面呈阶梯状以使所述蒸发腔在竖向方向上分别设置有与多个所述挡位相配合的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在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所述第三凸台上分别设置有加热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水口位于所述蒸发腔的底部位置处,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蒸发腔的顶部位置处。
上述第二个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蒸汽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蒸汽发生器、水位平衡器和连接管,其中所述水位平衡器具有连通孔,所述蒸汽发生器的通水口、所述水位平衡器的连通孔分别与所述连接管连通以使所述蒸汽发生器的液位与所述水位平衡器的液位保持平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进水组件和回水组件,其中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组件、所述回水组件连通,所述水位平衡器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组件包括进水盒和进水泵,其中所述进水盒通过所述进水泵与所述连接管连通以使所述进水泵将所述进水盒内的水分别传输至所述蒸汽发生器、所述水位平衡器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水组件包括回水盒和回水泵,其中所述回水盒通过所述回水泵与所述连接管连通以使所述回水盒通过所述回水泵分别对所述蒸汽发生器、所述水位平衡器上的余水进行回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位平衡器包括外壳和液位传感模块,其中在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所述连通孔,在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通气口,所述液位传感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液位传感模块沿所述外壳的竖向方向设置以对所述外壳内的液位和/或所述蒸发腔内的液位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位平衡器与所述蒸汽发生器之间构成U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其结构简单,通过进行物理层面的蒸汽分挡,从而使蒸汽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2.本实用新型的蒸汽系统,其设计合理,可实现持续不间断地产生蒸汽往外输出。
3.本实用新型的蒸汽系统,其可有效避免蒸发器出现干烧状态,从而减少干烧时大面积水垢的产生,进而有效避免对蒸汽系统造成堵塞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位平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和加热器2,其中在壳体1内限定有蒸发腔11,加热器2设置在蒸发腔11内,蒸发腔11具有通水口12和出气口13,还包括控制器,蒸发腔11在竖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挡位,在每个挡位上分别设置有加热器2,并且加热器2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以使各加热器2单独或者同时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蒸发腔11在竖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挡位,蒸发腔11 内的多个挡位与外部控制面板上的挡位控制相对应设置,在每个挡位上分别设置有加热器2对使各个挡位上的加热器2可独立对蒸发腔11里面的水进行加热,并且加热器2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以使各个挡位上的加热器2单独进行工作或者同时进行工作,从而对每个挡位的大小进行区分,其结构简单,通过进行物理层面的蒸汽分挡,从而使蒸汽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蒸发腔11的横截面呈阶梯状以使蒸发腔11在竖向方向上分别设置有与多个挡位相配合的第一凸台14、第二凸台15和第三凸台16,在第一凸台14、第二凸台15、第三凸台16上分别设置有加热器2,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根据不同挡位的大小对挡位进行合理分挡。
具体地,通水口12位于蒸发腔11的底部位置处,出气口13位于蒸发腔11 的顶部位置处,其设计合理,可有效减少蒸汽发生器内部产生大面积的水垢。
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蒸发腔11的横截面呈阶梯状,并且该阶梯结构为多段式,从而使蒸发腔11在竖向方向上分别设置有与多个挡位相配合的第一凸台14、第二凸台15和第三凸台16,如此使蒸汽发生器形成第一挡位、第二挡位以及第三挡位三个不同大小的挡位,第一凸台14、第二凸台15和第三凸台 16沿蒸发腔11的竖向方向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即蒸发腔11在竖向方向上由下往上依次形成有位于第一挡位处的第一腔体、位于第二挡位处的第二腔体、位于第三挡位处的第三腔体,其中第一腔体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腔体横截面面积,并且第二腔体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三腔体横截面面积,在第一凸台14、第二凸台15和第三凸台16上分别设置有加热器2,蒸汽发生器通过将蒸发腔11设计为呈多段式阶梯状结构,从而可以保证蒸汽发生器底部单位面积内均衡的加热功率。
实施例二:
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汽系统,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蒸汽发生器3、水位平衡器4和连接管5,其中水位平衡器4具有连通孔41,蒸汽发生器3的通水口12、水位平衡器4的连通孔41分别与连接管5连通以使蒸汽发生器3的液位与水位平衡器4的液位保持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5分别与蒸汽发生器3的通水口12、水位平衡器4 的连通孔41连通在一起,通过对水位平衡器4内液位的高低进行控制,从而来精准控制蒸汽发生器3蒸发腔11内液位的高低,如此可实现持续不间断地产生蒸汽往外输出,同时通过不同功率加热不同水量以使蒸汽发生器3在物理层面实现蒸汽分挡,其蒸汽发生器3通过进行物理层面的蒸汽分挡,从而使蒸汽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还包括进水组件6和回水组件7,其中连接管5一端与蒸汽发生器3连通,另一端分别与进水组件6、回水组件7连通,水位平衡器4设置在连接管5上,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便于对蒸汽发生器3、水位平衡器4进行供水或者回收余水。
优选地,进水组件6包括进水盒61和进水泵62,其中进水盒61通过进水泵62与连接管5连通以使进水泵62将进水盒61内的水分别传输至蒸汽发生器 3、水位平衡器4上,其结构简单,可有效对蒸汽系统的水位进行补给。
具体地,回水组件7包括回水盒71和回水泵72,其中回水盒71通过回水泵72与连接管5连通以使回水盒71通过回水泵72分别对蒸汽发生器3、水位平衡器4上的余水进行回收,其结构简单,可有效对余水及水垢进行回收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5一端与蒸汽发生器3连通,水位平衡器4设置在连接管5上,连接管5另一端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具有三个连接端口,其中第一个连接端口与连接管5连通,第二连接端口通过进水泵62与进水盒61连通,第三连接端口通过回水泵72与回水盒71连通,从而使进水泵62将进水盒 61内的水分别传输至蒸汽发生器3、水位平衡器4上,烹饪结束后,通过回水泵72分别将蒸汽发生器3、水位平衡器4上的余水回收至回水盒71上。
进一步地,水位平衡器4包括外壳42和液位传感模块43,其中在外壳42 的底部开设有连通孔41,在外壳42的顶部开设有通气口44,液位传感模块43 设置在外壳42内,其结构简单,可有效使蒸汽系统中管路的气压保持平衡。
具体地,液位传感模块43沿外壳42的竖向方向设置以对外壳42内的液位和/或蒸发腔11内的液位进行检测,其设计合理,可利于对外壳42内的液位和 /或蒸发腔11内的液位进行检测。
特别地,水位平衡器4与蒸汽发生器3之间构成U型结构,其设计合理、巧妙,可进一步使水位平衡器4的液位与蒸汽发生器3的液位保持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水位平衡器4、蒸汽发生器3均垂直于水平线上,并且通过连接管5分别将水位平衡器4、蒸汽发生器3连通以使水位平衡器4和蒸汽发生器3之间构成U型结构进行导通,液位传感模块43用于感应外壳42内液位的高低,并将所检测到的数据反馈至控制器上,从而通过进水泵62的工作状态以实现对外壳42内液位的高低情况进行合适调节,通过U型结构液位平衡的原理,可通过检测水位平衡器4内的液位高低来精准控制蒸汽发生器3内的液位高低,如此可实现持续不间断地产生蒸汽往外输出,此外,蒸汽发生器3还可避免发生干烧现象,从而可持续产生蒸汽,若水位平衡器4内的液位下降至设定挡位的控制液位时,进水泵62对蒸汽系统管路中的液位进行补偿,从而使蒸汽发生器3的液位与水位平衡器4的液位保持平衡。本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3其内部液位最低处为位于蒸汽发生器3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其所产生的小颗粒状水垢可随液位回落至蒸发腔11底部中间通水口12位置处,通过回水泵72的回抽,将蒸汽系统连接管5内所有的余水及小颗粒水垢回抽至回水盒71,从而有效避免蒸汽发生器3或者管路被水垢堵塞住。本实施例中液位传感模块43的底部与外壳42的底壁间隔一定距离,从而有效避免蒸发器出现干烧状态,从而减少干烧时大面积水垢的产生,进而有效避免对蒸汽系统造成堵塞现象,此外,将液位传感模块43设置在水位平衡器4里面以使液位传感模块43不安装在蒸汽发生器3里面,从而避免受到蒸汽发生器3水垢或者高温的影响,进而有效提高液位检测的精准度。
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3的多个挡位分别与水位平衡器4内多个控制液位相互对应设置,如此使水位平衡器4具有三个控制液位,即水位平衡器4 壳体1在竖向方向上由下往上依次形成有第一控制液位、第二控制液位以及第三控制液位。
在本实施例中,若当前蒸汽挡位是第一挡位时,水位平衡器4的液位控制在第一控制液位处,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凸台14上的加热器2独立进行加热工作,并且第二凸台15、第三凸台16上的加热器2则不进行工作;若当前蒸汽挡位是第二挡位时,水位平衡器4的液位控制在第二控制液位处,同时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凸台14、第二凸台15上的电热器同时工作,并且第三凸台16上的电热器则不工作;若当前蒸汽挡位是第三挡位时,水位平衡器4的液位控制在第三控制液位处,同时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凸台14、第二凸台15、第三凸台16上的电热器同时进行工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和加热器(2),其中在所述壳体(1)内限定有蒸发腔(11),所述加热器(2)设置在所述蒸发腔(11)内,所述蒸发腔(11)具有通水口(12)和出气口(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蒸发腔(11)在竖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挡位,在每个所述挡位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加热器(2),并且所述加热器(2)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以使各所述加热器(2)单独工作或者同时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腔(11)的横截面呈阶梯状以使所述蒸发腔(11)在竖向方向上分别设置有与多个所述挡位相配合的第一凸台(14)、第二凸台(15)和第三凸台(16),在所述第一凸台(14)、所述第二凸台(15)、所述第三凸台(16)上分别设置有加热器(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12)位于所述蒸发腔(11)的底部位置处,所述出气口(13)位于所述蒸发腔(11)的顶部位置处。
4.一种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蒸汽发生器(3)、水位平衡器(4)和连接管(5),其中所述水位平衡器(4)具有连通孔(41),所述蒸汽发生器(3)的通水口(12)、所述水位平衡器(4)的连通孔(41)分别与所述连接管(5)连通以使所述蒸汽发生器(3)的液位与所述水位平衡器(4)的液位保持平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组件(6)和回水组件(7),其中所述连接管(5)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器(3)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组件(6)、所述回水组件(7)连通,所述水位平衡器(4)设置在所述连接管(5)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组件(6)包括进水盒(61)和进水泵(62),其中所述进水盒(61)通过所述进水泵(62)与所述连接管(5)连通以使所述进水泵(62)将所述进水盒(61)内的水分别传输至所述蒸汽发生器(3)、所述水位平衡器(4)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组件(7)包括回水盒(71)和回水泵(72),其中所述回水盒(71)通过所述回水泵(72)与所述连接管(5)连通以使所述回水盒(71)通过所述回水泵(72)分别对所述蒸汽发生器(3)、所述水位平衡器(4)上的余水进行回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平衡器(4)包括外壳(42)和液位传感模块(43),其中在所述外壳(42)的底部开设有所述连通孔(41),在所述外壳(42)的顶部开设有通气口(44),所述液位传感模块(43)设置在所述外壳(42)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模块(43)沿所述外壳(42)的竖向方向设置以对所述外壳(42)内的液位和/或所述蒸发腔(11)内的液位进行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任一所述的一种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平衡器(4)与所述蒸汽发生器(3)之间构成U型结构。
CN202021336297.6U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系统 Active CN2133343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6297.6U CN213334300U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36297.6U CN213334300U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34300U true CN213334300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83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36297.6U Active CN213334300U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343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6961B (zh) 一种电蒸箱自动加水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1081287Y (zh) 带蒸汽功能的热风对流微波炉
CN213334300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汽系统
CN213821079U (zh) 一种内置蒸发器的烤箱
CN205174798U (zh) 一种自动温控的储水式电热水器
CN212912894U (zh) 一种带蒸煮功能空气炸锅的蒸汽产生系统
CN219756333U (zh) 一种多组蒸汽发生器的联动控制系统
CN208751008U (zh) 一种单风机供风的双燃气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213983505U (zh) 一种无水箱的蒸汽发生器
CN208349558U (zh) 基于电脑控制的沸腾式开水器
CN105042558A (zh) 一种燃气快速蒸汽机
CN218096562U (zh) 一种双加热器密闭式电采暖壁挂炉
CN211533927U (zh) 一种蒸汽烤箱的蒸汽产生机构
CN216448127U (zh) 船用柴油机余热加热废气锅炉
CN216494815U (zh) 一种智能控制蒸汽量的蒸箱
CN216875969U (zh) 高平原通用蒸箱蒸汽发生系统
CN215533592U (zh) 一种新型蒸包子设备
CN216754187U (zh) 一种蒸烤箱及集成灶
CN218442219U (zh) 一种高温蒸汽发生器
CN220169541U (zh) 蒸汽雾化3d火焰仿真电壁炉
CN213930863U (zh) 一种节能燃气蒸汽机
CN216481850U (zh) 一种红外线辐射烘干装置
CN216448389U (zh) 用于制绒设备的预热装置
CN109059252A (zh) 一种多台并联燃气热水器
CN201888704U (zh) 一种嵌入式电蒸箱的蒸汽产生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