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34283U - 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34283U
CN213334283U CN202022730515.0U CN202022730515U CN213334283U CN 213334283 U CN213334283 U CN 213334283U CN 202022730515 U CN202022730515 U CN 202022730515U CN 213334283 U CN213334283 U CN 213334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module
light source
lamp
light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05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郁祁鄂
马湘君
杨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305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34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34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34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灯具,其包括壳体、光源模组和绝缘承载件,所述壳体具有收容空间和出光口,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出光口连通,所述光源模组和所述绝缘承载件均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承载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安装面,所述绝缘承载件通过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第二表面为承载面,所述光源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可通过所述出光口而出射。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的灯具耐压等级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驱动效率和节约成本,灯具通常都采用非隔离电源供电;由于非隔离电源的输入端与负载端直接连接,因此会把高压引入到负载端,同时目前的灯具通常直接将光源(即负载端)设置在壳体上,在电压较高的情况下,灯具内部的爬电距离不足,如此使得灯具的耐压等级较低,最终就会导致灯具潜存有触电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灯具,以解决目前的灯具耐压等级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灯具,其包括壳体、光源模组和绝缘承载件,所述壳体具有收容空间和出光口,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出光口连通,所述光源模组和所述绝缘承载件均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
所述绝缘承载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安装面,所述绝缘承载件通过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第二表面为承载面,所述光源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可通过所述出光口而出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灯具中,绝缘承载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绝缘承载件通过第一表面与壳体相连,且光源模组设置于第二表面,也即光源模组通过绝缘承载件间接与壳体相连,此时,绝缘承载件可增大光源模组与壳体之间的爬电距离,进而提升灯具的耐压等级,如此就能够避免灯具潜存有触电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灯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灯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绝缘承载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收容空间、120-卡槽、130-承载台、140-弹簧扣、150-散热鳍片、
200-光源模组、210-线路板、220-发光体、230-固定件、231-第一避让区、232-压紧部、233-第三避让区、
300-绝缘承载件、310-导热区、320-第二避让区、
400-供电线缆、
500-配光组件、510-第一配光件、511-搭接悬臂、520-第二配光件、521-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灯具,灯具的具体类型不受限制,其可以为筒灯、射灯、吸顶灯、蜡烛灯等;所公开的灯具包括壳体100、光源模组200和绝缘承载件300。
其中,壳体100是灯具的基础构件,其为灯具中其他的构件提供安装支撑基础,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防护性能;具体地,壳体100具有收容空间110,光源模组200和绝缘承载件300均设置于收容空间110内。
光源模组200是灯具的发光构件,其能够发出光线而使得灯具具备照明功能;壳体100还具有出光口,收容空间110与出光口连通,光源模组200在收容空间110内发出光线后,光线可通过出光口而出射至灯具外部。本实施例未限制灯具的导光方式,光源模组200可以朝向出光口设置,这样光源模组200发出的光线可直接透射至出光口而出射,或者,收容空间110中可设置反射镜等导光结构,通过改变光线的光路来将光线导至出光口而出射。
光源模组200包括发光体220,发光体220通常可选为LED发光体220,LED发光体220具有环保、节能、寿命长等优点。
在相关技术中,光源模组200会直接设置于壳体100上,而为了确保灯具整体拥有优良的散热特性,壳体100通常采用铝材等材质制备,此时光源模组200与壳体100之间的爬电距离过小,灯具整体都存在极大的触电安全风险。基于此,本实施例的灯具通过设置绝缘承载件300来承载设置光源模组200,避免光源模组200直接设置在壳体100上,进而避免灯具内部爬电距离不足的问题。
具体地,绝缘承载件30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为安装面,绝缘承载件300通过第一表面与壳体100相连,第二表面为承载面,光源模组200设置于第二表面;应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承载件300直接设置在壳体100上,而光源模组200设置于绝缘承载件300上,相当于间接获得壳体100的支撑作用。如此设置下,由于绝缘承载件300本身具备绝缘特性,在其连接光源模组200和壳体100时,光源模组200与壳体100之间的绝缘承载件300表面上的最短连线路径即为二者的爬电距离,因此在结合工况合理计算的情况可预设绝缘承载件300的尺寸大小,以满足灯具内部具有足够的爬电距离,如此便能够提升灯具的耐压等级,进而提升灯具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对绝缘承载件300的具体尺寸不做限制,由于其尺寸直接影响到光源模组200与壳体100之间的爬电距离,因此需要确保其尺寸至少大于最短的安全爬电距离即可。
由上述说明可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灯具中,绝缘承载件30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绝缘承载件300通过第一表面与壳体100相连,且光源模组200设置于第二表面,也即光源模组200通过绝缘承载件300间接与壳体100相连,此时,绝缘承载件300可增大光源模组200与壳体100之间的爬电距离,进而提升灯具的耐压等级,如此就能够避免灯具潜存有触电安全风险。
为了与灯具内部的散热要求相匹配,绝缘承载件300通常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热良导性,绝缘承载件300的具体材质可以有多种,例如陶瓷板、导热硅脂片等,它们均可以同时具备绝缘性和热良导性,但是陶瓷材质易碎,在灯具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均会潜存一定的安全风险,而导热硅脂生产时人工消耗大,成本方面存在劣势。基于此,本实施例的绝缘承载件300可以为玻璃纤维板,其成本较低,且具备绝缘性和一定的导热性,同时玻璃纤维板具有一定的硬度,光源模组200安装在其上稳定性较佳,且不会存在易碎的风险。
光源模组200通常包括线路板210和发光体220,发光体220设置于线路板210上,发光体220可从线路板210获得供电而工作并发出光线。光源模组200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实现光源模组200与绝缘承载件300的连接关系,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200还可以包括固定件230,线路板210设置在第二表面,固定件230与绝缘承载件300相连,且将线路板210压紧固定在第二表面。在具体的装配过程中,先将线路板210贴设在绝缘承载件300的第二表面,然后再安装固定件230,也即实现固定件230与绝缘承载件300的连接关系,此时固定件230将线路板210压紧固定在第二表面上,最终实现了光源模组200在绝缘承载件300上的安装固定。
固定件230通常为固定板,固定板与线路板210的接触面积较大,其起到的压紧固定作用更为稳定可靠,当然固定件230也可以为压块、压条等;固定件230通常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销钉、螺栓等)与绝缘承载件300实现组配,当然也可以通过卡接、粘结等方式实现组配。
在固定件230为固定板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光源模组200的整体结构布局更为合理,本实施例的固定板可以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避让区231,线路板210位于第一避让区231中,第一避让区231可为线路板210和发光体220提供容置空间;同时,固定板的内缘设置有压紧部232,压紧部232抵接于线路板210,固定板通过压紧部232将线路板210压紧固定在第二表面。具体而言,在将线路板210贴设于绝缘承载件300的第二表面后,再将固定件230通过第一避让区231套在线路板210周围,并将固定件230与绝缘承载件300组配,此时压紧部232就可将线路板210压紧固定在第二表面。通常,压紧部232为压块结构。
由于发光模组在使用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了使发光模组降温,并降低发光模组的功耗,本实施例的绝缘承载件300在其第二表面可以设置有导热层,由于线路板210贴设在绝缘承载件300的第二表面,也即线路板210贴设在导热层上,如此,发光模组整体的热量就可以依次通过线路板210和导热层而传递给绝缘承载件300,进而就可以降低光源模组200的温度而降低功耗。
同时,为了提升导热效率,本实施例的线路板210覆盖导热层,如此导热层的所有区域都被利用,而不会存在部分导热层被避开,因此可获得较高的导热效率;而且,本实施例的导热层的形状与发光体220的布设区域相匹配,由于在光源模组200中发光体220为主要的发热结构,在导热层的形状与发光体220的布设区域相匹配的情况下,导热层可对应将发光体220的热量传导走,此种设置方式导热层的结构更为紧凑,且导热针对性更强。
通常,本实施例的导热层可以为铜箔层,铜箔层覆设于绝缘承载件300的第二表面。当然,本实施例不限制导热层的具体材质类型,其还可以为硅脂层、碳纤层等。
目前,灯具仍是通常通过接线供电,壳体100通常开设有安装孔,线缆通过安装孔穿设于壳体100并伸入到收容空间110中而与光源模组200电连接,此时绝缘承载件300和固定板均会与线缆的走线造成干涉,基于此,本实施例的绝缘承载件300可以具有贯通的第二避让区320,固定板具有贯通的第三避让区233,供电线缆400依次穿过第二避让区320和第三避让区233而与线路板210电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避让区320即是开设于绝缘承载件300上的走线区域,第三避让区233即是开设于固定板上的走线区域,在安装绝缘承载件300和固定板时需要将第二避让区320和第三避让区233相对设置,如此线缆就能够同时顺利地从第二避让区320和第三避让区233走线通过;通常,第二避让区320和第三避让区233可以为缺口构型,当然本实施例对它们的具体构型不做限制,它们也可为通孔构型。
为了优化灯具整体的光照效果,本实施例的灯具还可以包括配光组件500,配光组件500设置于收容空间110,且罩设于光源模组200,光源模组200发出的光线经过配光组件500后由出光口出射。应理解的是,基于配光组件500,其能够对灯具的光照强度、亮度、光通量、出光角度等光照特性的至少部分进行调整,以符合用户的需求。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可先安装好绝缘承载件300和光源模组200,然后在将配光组件500装入到收容空间110中,并罩设于光源模组200,此时光源模组200发出的光线势必会先投射至配光组件500上,经过配光组件500配光处理后即可改变光线的光照特性,配光处理后的光线再通过出光口出射,最终优化了灯具整体的光照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配光组件500的具体组成结构有多种,可选地,本实施例的配光组件500可以包括第一配光件510和第二配光件520,第一配光件510邻近光源模组200设置,第二配光件520设置于第一配光件510背离光源模组200的一侧,光源模组200发出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配光件510和第二配光件520后由出光口出射。应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下,光源模组200发出的光线会依次经过第一配光件510和第二配光件520的配光处理后再从出光口出射,由于光线经过多次配光处理,无疑能够进一步地优化灯具的光照效果。当然,配光组件500还可以包括第三配光件、第四配光件等。
本实施例未限制第一配光件510和第二配光件520的具体类型,其均可以分别为光扩散板、反光杯、透镜元件等;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光件510为汇聚构型的透镜元件,第二配光件520为反光杯,如此设置下,光源模组200发出的光线可首先通过透镜元件进行第一次汇聚处理,处理之后再透射至反光杯中进行第二次汇聚处理,经过两次汇聚处理后的出射光线无疑具备更高的集中度,光照强度和亮度均会得到显著提升。
为了进一步地提升光源模组200的安装可靠性,本实施例的配光组件500朝向光源模组200的一端可以与光源模组200相抵接,并将光源模组200压紧固定在第二表面。结合前述,光源模组200设置于绝缘承载件300的第二表面,也即光源模组200与绝缘承载件300存在连接关系,此时再通过配光组件500将光源模组200压紧固定在第二表面,无疑能够提升光源模组200在第二表面的组配稳定性,并使得光源模组200的安装更为可靠。在此种设置方式下,即便光源模组200与绝缘承载件300的连接关系出现松脱等情况,配光组件500依然能够将光源模组200压紧固定在第二表面,进而可避免光源模组200出现错位、脱落等问题。
在前述配光组件500包括第一配光件510和第二配光件520的实施方式中,可通过第一配光件510朝向光源模组200的一端与光源模组200相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配光组件500的安装方式有多种,例如通过螺纹连接、粘结的方式来实现。在配光组件500包括第一配光件510和第二配光件520的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第二配光件520可卡接配合于壳体100的内壁,且将第一配光件510压紧固定于收容空间110内。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可预先安装好绝缘承载件300和光源模组200,然后再依次装入第一配光件510和第二配光件520,将第二配光件520与壳体100卡接后,即完成了第二配光件520在壳体100上的组配,同时,由于第二配光件520与第一配光件510相抵,即可将第一配光件510压紧固定收容空间110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前述第一配光件510与绝缘承载件300相抵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配光件520可将第一配光件510压紧固定在绝缘承载件300的第二表面。进一步地,壳体100的内壁可以沿周向设置有承载台130,第一配光件510在其外周壁沿周向设置有搭接悬臂511,第一配光件510通过搭接悬臂511被压紧固定在承载台130。如此设置下,当第二配光件520与壳体100组配之后,搭接悬臂511即被压紧固定在承载台130上,由于承载台130对搭接悬臂511的限位,能够避免第一配光件510被过度压紧于光源模组200上,进而可避免光源模组200被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配光件520与壳体100的内壁的卡接关系可以有多种,具体地,第二配光件520的外周壁可以设置有多个卡爪,壳体100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卡槽120,多个卡爪与多个卡槽120数量相同,卡爪可嵌设于卡槽120而卡接配合。如此设置下,在将第二配光件520装入到收容空间110中,多个卡爪就会分别滑入到对应的卡槽120中,在全部卡爪均嵌设到卡槽120中后,即完成了第二配光件520与壳体100的组配。当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配光件520的外周壁可设置卡槽120,而壳体100的内壁可相应设置卡爪。
为了便于实现灯具在安装基础上的组装,本实施例的壳体100的外周壁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弹簧扣140,灯具可通过弹簧扣140组配于安装基础上,安装基础包括天花板、室内或室外的墙面、家具表面等。
为了优化灯具的散热性能,本实施例的壳体100可以为散热件,其通常可以为铝制结构件,同时壳体1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置有散热鳍片150,来进一步地优化壳体100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光源模组(200)和绝缘承载件(300),所述壳体(100)具有收容空间(110)和出光口,所述收容空间(110)与所述出光口连通,所述光源模组(200)和所述绝缘承载件(300)均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10);
所述绝缘承载件(30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安装面,所述绝缘承载件(300)通过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壳体(100)相连,所述第二表面为承载面,所述光源模组(200)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光源模组(200)发出的光线可通过所述出光口而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200)包括线路板(210)、发光体(220)和固定件(230),所述发光体(220)设置于所述线路板(210)上,所述线路板(210)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固定件(230)与所述绝缘承载件(300)相连,且将所述线路板(210)压紧固定在所述第二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30)为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避让区(231),所述固定板的内缘设置有压紧部(232),所述线路板(210)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区(231)中,所述压紧部(232)抵接于所述线路板(210),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压紧部(232)将所述线路板(210)压紧固定在所述第二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承载件(300)为玻璃纤维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承载件(300)在其第二表面设置有导热层(310),所述线路板(210)覆盖所述导热层(310),且所述导热层(310)的形状与所述发光体(220)的布设区域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310)为铜箔层,所述铜箔层覆设于所述绝缘承载件(300)的第二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承载件(300)具有贯通的第二避让区(320),所述固定板具有贯通的第三避让区(233),供电线缆(400)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区(320)和所述第三避让区(233)而与所述线路板(210)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配光组件(500),所述配光组件(500)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10),且罩设于所述光源模组(200),所述光源模组(200)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配光组件(500)后由所述出光口出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组件(500)包括第一配光件(510)和第二配光件(520),所述第一配光件(510)邻近所述光源模组(200)设置,所述第二配光件(520)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光件(510)背离所述光源模组(200)的一侧,所述光源模组(200)发出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一配光件(510)和所述第二配光件(520)后由所述出光口出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组件(500)朝向光源模组(200)的一端与所述光源模组(200)相抵接,并将所述光源模组(200)压紧固定在所述第二表面。
CN202022730515.0U 2020-11-23 2020-11-23 灯具 Active CN213334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0515.0U CN213334283U (zh) 2020-11-23 2020-11-23 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0515.0U CN213334283U (zh) 2020-11-23 2020-11-23 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34283U true CN213334283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77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0515.0U Active CN213334283U (zh) 2020-11-23 2020-11-23 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34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40179B2 (ja) 熱放散ハウジングを有している照明アセンブリ
KR101285889B1 (ko) Led 조명기구
JP5030661B2 (ja) 照明装置
KR101227527B1 (ko) 조명 장치
CN102734661A (zh) 灯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JP4807631B2 (ja) 照明器具
CN201078687Y (zh) Led照明装置
JP4671064B2 (ja) 照明器具
US20140204584A1 (en) Modular led lamp structure with replaceable modules and rapid maintenance
JP4756391B2 (ja) 照明器具
JP4636342B2 (ja) 照明器具
JP2008204698A (ja) 照明器具
KR20110089592A (ko) Led 형광등 장치
KR101055486B1 (ko) 조명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등명기
CN213334283U (zh) 灯具
KR200457085Y1 (ko) Led조명 조립체
WO2013094816A1 (ko) 엘이디(led) 형광등
CN209744084U (zh) Led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CN209856797U (zh) Led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JP6902711B2 (ja) 照明器具
KR101325793B1 (ko) 직관형 엘이디램프
CN214890567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led照明组件
WO2021047530A1 (zh) 光源模组、连接结构及灯具
KR101744114B1 (ko) 엘이디 조명기기
JP3158892U (ja) 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