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22568U -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22568U
CN213322568U CN202022037601.3U CN202022037601U CN213322568U CN 213322568 U CN213322568 U CN 213322568U CN 202022037601 U CN202022037601 U CN 202022037601U CN 213322568 U CN213322568 U CN 213322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shell
mounting
circuit board
contro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376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万兵
张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Ruiyang Ji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Ruiyang Ji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Ruiyang Jix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Ruiyang Ji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376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22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22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22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控制面板包括安装壳体、按键结构、旋钮结构、电路板和安装板,旋钮结构包括旋钮导杆、旋钮本体和旋钮帽,安装壳体设置有用于安装旋钮结构的安装孔,旋钮导杆插设在安装孔内,且旋钮导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止推部,安装壳体设置设有与第一止推部相配合的第一凸台,旋钮本体设置在旋钮导杆的远离电路板的一端,且旋钮导杆的位于第一止推部的背离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旋钮本体的第二凸台,旋钮帽设置在旋钮本体的远离电路板的一侧、并与旋钮本体通过第三卡勾结构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钮结构,易于装配且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通常是通过溃缩弹簧来满足溃缩要求。
但是,这种这种溃缩方式,弹簧的力度不好控制,需要打板验证,增加装配的难度。另外,溃缩弹簧还会导致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以降低装配难度并节约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所述控制面板包括安装壳体、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上的多个按键结构和多个旋钮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内的电路板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电路板通过螺丝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内,且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电路板的面向所述旋钮结构的一侧,所述旋钮结构包括旋钮导杆、旋钮本体和旋钮帽,
所述安装壳体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旋钮结构的安装孔,所述旋钮导杆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安装壳体通过第一卡勾结构拆卸连接,且所述旋钮导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止推部,所述安装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止推部相配合的第一凸台,
所述旋钮本体设置在所述旋钮导杆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端、并与所述旋钮导杆通过第二卡勾结构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旋钮导杆的位于所述第一止推部的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旋钮本体的第二凸台,
所述旋钮帽设置在所述旋钮本体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旋钮本体通过第三卡勾结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旋钮外壳,
所述旋钮外壳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并设置在所述旋钮导杆的外围、且与所述安装壳体通过第四卡勾结构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旋钮外壳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三凸台,所述安装壳体在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凸台相配合的支撑部,所述旋钮外壳的内围设置有第一槽体,所述旋钮帽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槽体相配合的第二止推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传导件,
所述旋钮外壳的面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一传导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槽体内、并位于所述旋钮外壳的外围,
且所述第一传导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安装壳体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连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一插孔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传导件,
所述第二传导件设置在所述旋钮外壳的内围,所述第二传导件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安装壳体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连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二插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导件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安装板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三连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一传导件由导光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传导件的背离所述旋钮外壳的一侧设置有齿状结构,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第一背光灯,所述第一背光灯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导件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安装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四连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第二传导件由导光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传导件的背离所述旋钮帽的一侧设置有齿状结构,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第二背光灯,所述第二背光灯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杆和复位弹簧,
所述安装壳体的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杆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呈V形,所述旋钮导杆的位于所述第一止推部的一侧设置有滑孔,所述限位杆滑动插设在所述滑孔内,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滑孔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杆和所述旋钮导杆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的面向所述限位槽的一侧呈半球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通过旋钮帽推动旋钮本体、旋钮导杆等来实现溃缩,取消了原有的溃缩弹簧,从而降低了装配的难度,且因为减少了一个溃缩弹簧,所述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钮结构的控制面板的立体视图;
图2图1的内部结构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壳体的立体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安装板的立体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结构的爆炸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旋钮结构与第一壳体、安装板以及电路板的组装剖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的旋钮导杆的立体视图;
图8为图5所示的旋钮本体的立体视图;
图9为图5所示的旋钮帽的立体视图;
图10为图5所示的旋钮外壳的立体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旋钮外壳的又一方向上的立体视图;
图12为图5所示的第一传动件的立体视图;
图13为图5所示的第二传动件的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
100-安装壳体、110-第一壳体、111-安装孔、112-第一凸台、 113-支撑部、114-第一插孔、115-第二插孔、116-限位槽、120-第二壳体、200-电路板、300-安装板、310-第一通孔、320-第二通孔、 400-旋钮结构、410-旋钮导杆、411-第一止推部、412-第二凸台、 413-滑孔、420-旋钮本体、430-旋钮帽、431-第二止推部、440-旋钮外壳、441-第三凸台、442-第一槽体、443-第二槽体、450-第一传导件、451-第一连接部、452-第三连接部、460-第二传导件、461- 第二连接部、462-第四连接部、470-限位杆、480-复位弹簧、500- 按键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该控制面板包括安装壳体100、安装在安装壳体100上的多个按键结构500和旋钮结构400以及安装在安装壳体100内的电路板 200和安装板300。其中安装板300与电路板200通过螺丝可拆卸设置在安装壳体100内,且安装板300位于电路板200的面向旋钮结构400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安装壳体100包括两项相互之间通过卡勾连接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其中,按键结构 500和旋钮结构400安装在第一壳体110上。
上述旋钮结构400包括旋钮导杆410、旋钮本体420和旋钮帽430。
上述安装壳体100开设有用于安装旋钮结构400的安装孔111,旋钮导杆410插设在安装孔111内、并与安装壳体100通过第一卡勾结构可拆卸连接。且旋钮导杆410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止推部411,安装壳体100设置有与第一止推部411相配合的第一凸台112,旋钮导杆410与安装壳体100会发生干涉,即旋钮导杆410会推着安装壳体100一起运动。
这样一方面,卡勾结构只能限制相互连接的两个零件只有在受到迫使卡口变形的力是才能够相互分离,即卡口结构只能限制两个零件相互远离的运动,却无法限制两个零件相互靠近的运动。然而在第一止推部411和第一凸台112以及第一卡勾结构的共同作用下,旋钮导杆410和安装壳体100连接得更紧密。
另外,当旋钮导杆410因为受到外力而向靠近电路板200的方向运动时,旋钮导杆410会推着第一壳体110一起移动,从而迫使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卡勾变形而分离,使得旋钮导杆410 可以实现溃缩。
旋钮本体420位于旋钮导杆410的远离电路板200的一端、并与旋钮导杆410通过第二卡勾结构可拆卸连接,且旋钮导杆410的位于第一止推部411的背离电路板20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旋钮本体420的第二凸台412。
这样在第二凸台412与第二卡勾结构的共同作用下,旋钮导杆 410和旋钮本体420可以形成紧密连接,另外旋钮本体420因为受力而向靠近电路板200的方向移动时可以通过推动旋钮导杆410移动而实现溃缩。
旋钮帽430设置在所述旋钮本体420的远离所述电路板200的一侧、并与所述旋钮本体420通过第三卡勾结构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旋钮外壳440,旋钮外壳440上设置有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标志,例如风扇的档位、风向以及冷风热风等。
旋钮外壳440位于安装孔111内并安装在旋钮导杆410的外围、且与安装壳体100通过第四卡勾结构可拆卸连接。且旋钮外壳440 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三凸台441,安装壳体100在安装孔111处设置有与第三凸台441相配合的支撑部113。这样在第三凸台441和支撑部113以及第三卡勾结构的共同作用下,旋钮外壳440与安装壳体100 形成可靠连接。另外,在第三凸台441和支撑部113的作用下,旋钮外壳440可以推动第一安装壳体100移动。
旋钮外壳440的内围设置有第一槽体442,旋钮帽430设置有与第一槽体442相配合的第二止推部431。这样当旋钮帽430因为受力太大而致使溃缩距离过大,从而导致旋钮帽430与旋钮外壳440抵触时,可以通过旋钮外壳440与第一壳体110相互作用,从而可以增加旋钮帽430的受力效果,而避免对电路板200造成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传导件450。
旋钮外壳440的面向电路板2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槽体443,第一传导件450设置在第二槽体443内、并位于旋钮外壳440的外围,
且第一传导件450设置有第一连接部451,安装壳体100设置有第一插孔114,第一连接部451插设在第一插孔114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传导件460。
第二传导件460设置在旋钮外壳的内围,第二传导件460设置有第二连接部461,安装壳体100设置有第二插孔115,第二连接部 461插设在第二插孔115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导件450设置有第三连接部452,安装板300设置第一通孔310,第三连接部452插设在第一通孔310内。
第一传导件450由导光材料制成,这样第一传导件450就可以将背光灯发出的光导向旋钮外壳。第一传导件450的背离旋钮外壳的一侧设置有齿状结构。锯齿结构有助于防止光从第一传导件的背离旋钮外壳的一侧射出。电路板设置有第一背光灯,第一背光灯设置在第一通孔内。这样既可以使得背光均匀,还可以减少背光灯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传导件460设置有第四连接部462,安装板300设置有第二通孔320,第四连接部462插设在第二通孔320 内。
且第二传导件460由导光材料制成,这样第二传导件460就可以将背光灯发出的光导向旋钮帽。第二传导件460的背离旋钮外壳的一侧设置有齿状结构。锯齿结构有助于防止光从第二传导件的背离旋钮帽的一侧射出。电路板设置有第二背光灯,第二背光灯设置在第二通孔内。这样既可以使得背光均匀,还可以减少背光灯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杆470和复位弹簧480,
安装壳体100的位于安装孔111的内侧设置有与限位杆470相配合的限位槽116,限位槽116呈V形,旋钮导杆410的位于第一止推部411的一侧设置有滑孔413,限位杆470滑动插设在滑孔413 内,复位弹簧480设置在滑孔413内、其两端分别与限位杆470和旋钮导杆410抵触。通过限位杆470和限位槽116的相互作用,有助于保持档位的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杆470的面向限位槽116的一侧呈半球形。此结构有助于限位杆470与限位槽116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将控制面板安装在汽车驾驶室内,当旋钮帽因受到外力而向电路板靠近时,旋钮帽会通过旋钮本体推动旋钮导杆移动,从而推动第一壳体移动或者变形,进而实现结构上的溃缩。
当旋钮帽受力较大时,旋钮帽会与旋钮旋钮外壳抵触,从而通过旋钮外壳迫使将旋钮帽所受到的力传递给第一壳体的其他地方,从而使得外力分散。这样在增大溃缩距离的同时,将外力分散,减小了对外壳的损坏。
同时还通过设置第一传导件和第二传导件,使得当外力大到旋钮外壳与第一传导件抵触或者旋钮帽与第二传导件抵触时,可以通过第一传导件和第二传导件将外力分散到安装板和第一壳体的其他地方。这样进一步增大了溃缩距离,同时保护了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所述控制面板包括安装壳体、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上的多个按键结构和多个旋钮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内的电路板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电路板通过螺丝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内,且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电路板的面向所述旋钮结构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结构包括旋钮导杆、旋钮本体和旋钮帽,
所述安装壳体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旋钮结构的安装孔,所述旋钮导杆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安装壳体通过第一卡勾结构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旋钮导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止推部,所述安装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止推部相配合的第一凸台,
所述旋钮本体设置在所述旋钮导杆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端、并与所述旋钮导杆通过第二卡勾结构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旋钮导杆的位于所述第一止推部的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旋钮本体的第二凸台,
所述旋钮帽设置在所述旋钮本体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旋钮本体通过第三卡勾结构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钮外壳,
所述旋钮外壳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并设置在所述旋钮导杆的外围、且与所述安装壳体通过第四卡勾结构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旋钮外壳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三凸台,所述安装壳体在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凸台相配合的支撑部,所述旋钮外壳的内围设置有第一槽体,所述旋钮帽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槽体相配合的第二止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传导件,
所述旋钮外壳的面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一传导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槽体内、并位于所述旋钮外壳的外围,
且所述第一传导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安装壳体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连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一插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传导件,
所述第二传导件设置在所述旋钮外壳的内围,所述第二传导件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安装壳体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连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二插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导件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安装板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三连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一传导件由导光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传导件的背离所述旋钮外壳的一侧设置有齿状结构,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第一背光灯,所述第一背光灯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导件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安装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四连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第二传导件由导光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传导件的背离所述旋钮帽的一侧设置有齿状结构,所述电路板设置有第二背光灯,所述第二背光灯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杆和复位弹簧,
所述安装壳体的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杆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呈V形,所述旋钮导杆的位于所述第一止推部的一侧设置有滑孔,所述限位杆滑动插设在所述滑孔内,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滑孔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杆和所述旋钮导杆抵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的面向所述限位槽的一侧呈半球形。
CN202022037601.3U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 Active CN213322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7601.3U CN213322568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7601.3U CN213322568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22568U true CN213322568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65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37601.3U Active CN213322568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22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91648B (zh) 充电插头和包括该充电插头的充电桩
EP3557131A1 (en) Lamp assembly with improved assembly convenience and waterproof performance
US9723739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and protective case
CN213322568U (zh)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的旋钮结构
US6513961B2 (en) Lamp unit
CN212556073U (zh) 汽车中控屏固定支架及汽车
CN109693626B (zh) 一种行车记录仪电源接口结构
CN220147610U (zh) 一种无人机电机连接件
CN217540518U (zh) 三防灯具结构
CN221103579U (zh) Ptc加热器和汽车
CN213577774U (zh) 一种出风口的叶片组安装结构
US7090511B2 (en) Circuit module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CN219919500U (zh) 插入式控制盒
CN211106418U (zh) 一种打印机
CN215154339U (zh) 一种车载影音装置
CN209990612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门板及其外壳组件
CN216312152U (zh) 壳体及插座
CN111292988A (zh) 功能组件、组合件、安装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20290710U (zh) 继电器的安装组件
CN217509358U (zh) 电动车及防静电结构
CN220707460U (zh) 一种取暖器
CN219919492U (zh) 网络优化装置
CN21713151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即热式电热水器
CN213958943U (zh) 车载空调压缩机驱动器
CN214959163U (zh) 一种电机、电机组件及汇流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