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07582U - 一种口罩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口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07582U
CN213307582U CN202021301160.7U CN202021301160U CN213307582U CN 213307582 U CN213307582 U CN 213307582U CN 202021301160 U CN202021301160 U CN 202021301160U CN 213307582 U CN213307582 U CN 213307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se bridge
bridge line
line
assembly
w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011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Nod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Nod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Nod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011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07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07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07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罩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口罩机,包括工作台以及设置在工作台一端的布料装置,工作台上依次直线设置有鼻梁线插入装置、布料纹路成型装置、耳带裁切焊接装置、布料对折装置、口罩焊接裁切装置以及出料装置,工作台上形成以布料装置为首端和以出料装置为末端的布料输送线,工作台上还设置有位于鼻梁线插入装置一侧的鼻梁线上料装置,鼻梁线上料装置包括放鼻梁线机构和设置于放鼻梁线机构的下游的拉鼻梁线机构,放鼻梁线机构与拉鼻梁线机构形成的鼻梁线输送线水平垂直于布料输送线,拉鼻梁线机构使鼻梁线平面垂直布料输送方向并夹持在多层布料中,提高鼻梁线的输送效率,保证口罩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口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机。
背景技术
当前,人们主要是通过佩戴口罩过滤空气中的病菌、粉尘等,一般的口罩主要包括无纺布、鼻梁线和耳带。当前人们通过口罩机大规模生产口罩,可以在口罩上进行无纺布压纹、裁切气孔、丝印标签等操作。
现有的口罩机包括工作台以及设置在工作台一侧的主动放料装置,工作台上还依次设有鼻线安装装置、熔接装置、第一耳带安装装置、第二耳带安装装置、呼吸阀焊接装置、海绵条安装装置、罩体对折装置、成型焊接装置、成品切断装置和出料装置。主动放料装置对多个布料进行放料后送入鼻线安装装置,鼻线安装装置的鼻线放料机构对鼻线料带进行放卷,鼻线安装装置的鼻线切断机构将鼻线料带切断成等长的鼻线,鼻线安装装置的鼻线推送机构将鼻线推入多层布料之间,夹有鼻线的布料进入熔接装置并通过超声波焊接成整体,第一耳带安装装置和第二耳带安装装置分别在夹有鼻线的布料上焊接耳带,呼吸阀焊接装置将呼吸阀焊接在布料上,接着,海绵条安装装置将海绵粘合在布料上,罩体对折装置将布料对折,成型焊接装置将布料折痕处通过超声波焊接,成品切断装置将成型的口罩从布料上切断,最后口罩从出料装置中输出。
现有的口罩机的鼻线安装装置的鼻梁线的输送效率低,鼻梁线无法准确夹持于多层布料之间,影响口罩的生产效率以及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机,通过合理布局,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口罩机,包括工作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一端的布料装置,所述工作台上依次直线设置有鼻梁线插入装置、布料纹路成型装置、耳带裁切焊接装置、布料对折装置、口罩焊接裁切装置以及出料装置,所述工作台上形成以所述布料装置为首端和以所述出料装置为末端的布料输送线,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鼻梁线插入装置一侧的鼻梁线上料装置,所述鼻梁线上料装置包括放鼻梁线机构和设置于所述放鼻梁线机构的下游的拉鼻梁线机构,所述放鼻梁线机构与所述拉鼻梁线机构形成的鼻梁线输送线水平垂直于所述布料输送线。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拉鼻梁线机构包括拉料架和转动设置在所述拉料架上的拉料轮、支撑件和偏心件,所述偏心件设置于所述拉料轮的一侧,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拉料轮的另一侧,由所述放鼻梁线机构引出的鼻梁线从所述拉料轮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穿过,所述偏心件相对所述拉料架的转动使所述偏心件的远心端能够间歇性抵接所述拉料轮并带动所述拉料轮旋转。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偏心件包括偏心主轴、第一件和第二件,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均安装于所述偏心主轴上,且所述第一件的远心端与所述第二件的远心端在所述偏心主轴的圆周方向上错位分布。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放鼻梁线机构包括鼻梁线支架、安装于所述鼻梁线支架上的料盘组件以及与所述鼻梁线支架转动连接的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的一端与鼻梁线抵接,且当鼻梁线处于绷直状态时,所述刹车组件处于夹紧状态,且所述刹车组件的另一端为所述料盘组件提供刹车制动,当鼻梁线处于松弛状态时,所述刹车组件处于松开状态,所述刹车组件与所述料盘组件脱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刹车组件包括与所述鼻梁线支架转动连接的摆动杆和与所述鼻梁线支架滑动连接的制动杆,鼻梁线从所述摆动杆远离所述料盘组件的一侧穿过,带动所述摆动杆摆动,所述摆动杆的端部设置有抵压轮,所述制动杆设置于料盘轴与所述摆动杆之间,所述制动杆与所述鼻梁线支架通过固定块滑动连接,其远离料盘轴的一端与所述摆动杆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刹车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料盘组件的料盘轴平行设置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所述鼻梁线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端与所述摆动杆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升降件,所述升降件与所述制动杆远离所述料盘组件的一端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鼻梁线插入装置包括插入支架、安装于所述插入支架上的导向件、插板以及安装于所述插入支架上的进给组件,所述导向件贯穿开设有线体通道,所述导向件的侧面设置有线体入口,所述线体入口与所述线体通道连通,鼻梁线能够由所述线体入口进入所述线体通道,所述插板的一端插入所述线体通道内并与所述导向件滑动连接,所述插板推动鼻梁线沿所述线体通道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进给组件与所述插板传动连接并推动所述插板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布料纹路成型装置包括第一熔接机构和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熔接机构包括轮廓辊轴和与所述轮廓辊轴位于同一竖直面的第一超声波换能器,所述第一超声波换能器用于将多层布料压紧在所述轮廓辊轴的圆周面并将多层布料压纹焊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耳带裁切焊接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一动力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下方的绕耳带组件,所述第一动力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动力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架靠向所述绕耳带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焊接杆,所述第一动力件直线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板带动所述焊接杆靠近或远离耳带焊接位置;
所述绕耳带组件通过第一直线轴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竖直滑动连接,所述绕耳带组件将耳带绕设于所述焊接杆的下方,所述焊接杆贯穿所述绕耳带组件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件,所述绕耳带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力件,所述第一弹力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绕耳带组件以及第一连接板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口罩焊接裁切装置包括焊接机构,所述焊接机构包括熔接组件、第二超声波换能器和导向组件,所述熔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超声波换能器相对设置且垂直于布料输送方向,所述导向组件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导向组件设置在布料输送线上且所述熔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超声波换能器位于两组所述导向组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口罩机,通过在鼻梁线插入装置的一侧设置鼻梁线上料装置,拉鼻梁线机构使鼻梁线平面垂直布料输送方向并夹持在多层布料中,提高鼻梁线的输送效率,保证口罩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口罩机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口罩机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鼻梁线上料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的拉鼻梁线机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所述的拉鼻梁线机构的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所述的间隙调节组件和偏心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所述的放鼻梁线机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所述的放鼻梁线机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所述的鼻梁线插入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进给连杆一侧的拆除导向件后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所述的鼻梁线插入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实施例所述的鼻梁线剪切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熔接机构和第一调节机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所述的布料拉动机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实施例所述的耳带裁切焊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18为实施例所述的布料对折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所述的口罩焊接裁切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所述的口罩焊接裁切装置的主视图;
图1至图20中:
101、工作台;102、布料装置;1、鼻梁线上料装置;11、放鼻梁线机构;111、鼻梁线支架;112、料盘组件;1121、料盘轴;1122、料盘;113、刹车组件;114、摆动杆;115、制动杆;116、转动杆;117、升降件;12、拉鼻梁线机构;120、拉料架;121、拉料轮;122、支撑件;123、偏心件;124、偏心主轴;125、第一件;126、第二件;127、凸轮轴;1271、凸轮部;128、拉料弹性件;129、下压块;130、间隙调节组件;131、拉料滑块;132、抵压轮;2、鼻梁线插入装置;21、插入支架;211、背板;22、导向件;221、线体通道; 222、线体入口;223、线体出口;23、插板;231、让位槽;24、进给组件;241、第一进给连杆;242、第二进给连杆;243、进给抵接杆;244、进给复位件;245、第一连接板;246、第二连接板;247、抵接辊子;25、定位组件;251、定位片;252、定位连接件;253、定位弹簧;26、鼻梁线剪切组件;261、剪切动力源; 262、切刀;3、布料纹路成型装置;31、第一熔接机构;311、轮廓辊轴;312、第一超声波换能器;32、第一调节机构;321、第一支架;322、第一滑块;323、第一弹性件;324、第一横梁;325、第二横梁;326、第一限定杆;327、第二限定杆;33、布料拉动机构;331、第一压紧辊;332、第二压紧辊;333、第一压力组件;334、第二支架;335、第二滑块;336、第二弹性件;337、第三限定杆;4、耳带裁切焊接装置;41、第一安装架;42、第一动力件;43、绕耳带组件;44、第一连接板;45、焊接杆;46、第一直线轴承;47、限位件;48、第一弹力件;5、布料对折装置;51、平面板;52、折叠板;53、调节件;6、口罩焊接裁切装置;61、焊接机构;611、熔接组件;612、第二动力件;613、熔接板;614、第二超声波换能器;615、导向组件;616、立杆;617、套筒;7、出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口罩机,包括工作台101以及设置在工作台101一端的布料装置102,工作台101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鼻梁线插入装置2、布料纹路成型装置3、耳带裁切焊接装置4、布料对折装置5、口罩焊接裁切装置6以及出料装置7,工作台101上形成以布料装置102为首端和以出料装置7为末端的布料输送线。工作台101上还设置有位于鼻梁线插入装置2一侧的鼻梁线上料装置1,鼻梁线上料装置1包括放鼻梁线机构11以及位于放鼻梁线机构11和鼻梁线插入装置2之间的拉鼻梁线机构12,放鼻梁线机构11与拉鼻梁线机构12形成的鼻梁线输送线水平垂直于布料输送线。放鼻梁线机构11提供的鼻梁线被拉鼻梁线机构12输送至多层布料之间,鼻梁线的输送方向垂直于布料的输送方向,提高鼻梁线的输送效率。
口罩机的基本生产流程如下:布料装置102提供多层布料到鼻梁线插入装置2;放鼻梁线机构11提供鼻梁线,拉鼻梁线机构12将鼻梁线拉动至鼻梁线插入装置2的背离布料输送方向的一侧,鼻梁线插入装置2将鼻梁线切断并推入多层布料之间;夹持有鼻梁线的多层布料输送至布料纹路成型装置3,布料纹路成型装置3焊接布料的边缘以及布料的表面纹路,使多层布料成为整体;成为整体之后的布料输送至耳带裁切焊接装置4,耳带裁切焊接装置4设置为两组,其中一组耳带裁切焊接装置4将左耳带焊接于布料上,另一组耳带裁切焊接装置4将右耳带焊接于布料上;焊接有左耳带和右耳带的布料输送至布料对折装置5,布料在输送方向上沿布料的中线对称折叠;折叠后的布料输送至口罩焊接裁切装置6,进行最后一次焊接和裁切,口罩焊接裁切装置6将布料呼吸孔边缘焊接,并将布料裁切成型,成为口罩;出料装置7将成型后的口罩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布料装置102和出料装置7为现有技术,布料装置102和出料装置7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市场现有成品以及相关文献,本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3所示,拉鼻梁线机构12设置于放鼻梁线机构11的下游,拉鼻梁线机构12包括拉料架120、拉料轮121、支撑件122和偏心件123。拉料轮121的两端与拉料架120转动连接,偏心件123设置于拉料轮121的一侧并与拉料架 120转动连接,支撑件122设置于拉料轮121的另一侧并与拉料架120转动连接,且拉料轮121、偏心件123及支撑件122的轴线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拉料轮121位于支撑件122的上方,偏心件123位于拉料轮121的下方,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122也可以位于拉料轮121的上方,偏心件123位于拉料轮121 的下方。
支撑件122与拉料轮121之间形成有供鼻梁线通过的间隙,且鼻梁线被夹持于支撑件122和拉料轮121之间。偏心件123的绕轴转动使其远心端间歇性地抵接或脱离拉料轮121,且当偏心件123的远心端抵接拉料轮121时,带动拉料轮121旋转,拉料轮121给鼻梁线施加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鼻梁线远离放鼻梁线机构11运动;当偏心件123的远心端脱离拉料轮121时,拉料轮 121静止,鼻梁线随之停止输出。偏心件123与拉料轮121的配合,使拉鼻梁线机构12可间歇性输出鼻梁线,并且降低了鼻梁线上料装置1的制造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4所示,偏心件123包括偏心主轴124、第一件125和第二件126,第一件125和第二件126均安装于偏心主轴124上,且第一件125的远心端与第二件126的远心端在偏心主轴124的圆周方向上错位分布。偏心件123绕偏心主轴124旋转,当第一件125的远心端脱离拉料轮121时,第二件126的远心端抵接拉料轮121,继续带动拉料轮121旋转。第一件125与第二件126先后抵接拉料轮121可将鼻梁线输出一定距离。拉鼻梁线机构12能够根据鼻梁线不同的需求长度调节第一件125和第二件126夹角,从而将鼻梁线输出至所需距离,提高鼻梁线上料装置1的通用性。
如图4至图6所示,拉料架120上设置有间隙调节组件130,用于调节支撑件122与拉料轮121之间的间隙,实现对鼻梁线的间隙性供料。间隙调节组件 130包括与拉料架120滑动连接的拉料滑块131及驱动拉料滑块131相对拉料架 120竖直运动的滑动驱动组件。
具体地,拉料架120沿拉料轮121轴向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拉料滑块 131设置在滑槽中并能相对滑槽沿竖直方向运动,支撑件12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拉料滑块131连接。滑动驱动组件包括与拉料轮121平行设置且位于支撑件122下方的凸轮轴127及连接在拉料架120上的下压块129,两个拉料滑块 131分别套设在凸轮轴127的两端且与凸轮轴127转动连接。凸轮轴127上设置有凸轮部1271,凸轮部1271始终与下压块129远离支撑件122的一侧抵接。拉料滑块131远离支撑件122的一侧设置有拉料弹性件128,拉料弹性件128的伸缩方向竖直设置,且拉料弹性件128的上端与拉料滑块131连接,拉料弹性件 128的下端与拉料架120上的横板连接。
当凸轮部1271的近心端抵接下压块129时,支撑件122靠近拉料轮121,支撑件122与拉料轮121夹持鼻梁线,实现对鼻梁线的供料;当需要暂停供料时,手动旋转凸轮轴127,凸轮部1271的远心端抵接下压块129,拉料滑块131 带动支撑件122相对拉料架120向远离拉料轮121方向移动,支撑件122与拉料轮121之间脱离抵压鼻梁线,拉鼻梁线机构12停止拉料。拉鼻梁线机构12 设置上述间隙调节组件130,提高了鼻梁线上料装置1的工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如图7和图8所示,放鼻梁线机构11包括鼻梁线支架111、料盘组件112 和刹车组件113。料盘组件112用于放置鼻梁线料卷,其包括料盘轴1121和料盘1122,料盘轴1121一端与料盘1122固定连接,料盘轴1121与料盘1122联动,料盘轴1121的另一端与鼻梁线支架111转动连接;刹车组件113与鼻梁线支架111转动连接,刹车组件113的一端与鼻梁线抵接,刹车组件113的另一端能够给料盘组件112提供制动。当鼻梁线处于需求状态下,鼻梁线绷直,刹车组件113转动并脱离料盘轴1121,料盘1122自由旋转;当鼻梁线处于充足状态下,鼻梁线松弛,刹车组件113反向转动并抵压料盘轴1121,料盘1122制动,进而使鼻梁线保持在相对紧绷的状态,避免鼻梁线下垂而与其它零件干涉造成卡机。
刹车组件113包括摆动杆114和制动杆115,摆动杆114与鼻梁线支架111 转动连接,鼻梁线从摆动杆114远离料盘组件112的一侧穿过,带动摆动杆114 摆动,摆动杆114的端部设置有抵压轮132;制动杆115设置于料盘轴1121与摆动杆114之间,制动杆115与鼻梁线支架111通过固定块滑动连接,其远离料盘轴1121的一端与摆动杆114抵接。当鼻梁线处于需求状态下,鼻梁线被支撑件122与拉料轮121夹持并绷直,通过抵压轮132抵压摆动杆114,摆动杆 114转动,带动制动杆115脱离料盘轴1121,料盘1122可自由旋转并放料;当鼻梁线处于充足状态下,鼻梁线松弛,摆动杆114反向转动,带动制动杆115 向靠近料盘轴1121的方向滑动,并抵压料盘轴1121,料盘1122制动,停止放料。
刹车组件113还包括转动杆116,转动杆116与鼻梁线支架111转动连接,转动杆116一端与摆动杆114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升降件117,升降件117与制动杆115远离料盘组件112的一端抵接。于本实施例中,升降件117设置为方形块,设置于转动杆116远离摆动杆114的一端,升降件117抵压制动杆115。当鼻梁线处于需求状态下,鼻梁线绷直,抵压摆动杆114,摆动杆114摆动,带动转动杆116旋转,升降件117随之向远离料盘轴1121的方向旋转,带动制动杆115脱离料盘轴1121,料盘1122可自由旋转;当鼻梁线处于充足状态下,鼻梁线松弛,摆动杆114反向摆动,带动转动杆116反向旋转,升降件117随之反向旋转并抵压制动杆115向靠近料盘轴1121的方向滑动,制动杆115抵压料盘轴1121,料盘1122制动,停止放料。鼻梁线上料装置1设置刹车组件113,可实现放鼻梁线机构11的自主放料与制动,提高了可靠性。
具体地,鼻梁线上料装置1的工作原理为:料盘1122输出鼻梁线,鼻梁线绕过抵压轮132远离料盘组件112的一侧,之后通过多组校直辊子;校直后的鼻梁线穿过拉料轮121和支撑件122之间,第一件125的远心端抵接拉料轮121,拉料轮121与支撑件122旋转抵压鼻梁线,带动鼻梁线远离拉鼻梁线机构12;偏心主轴124继续转动,第一件125的远心端脱离拉料轮121,第二件126的远心端抵接拉料轮121,继续将鼻梁线输出一定距离;第二件126的远心端脱离拉料轮121,拉料轮121和支撑件122停止转动,鼻梁线松弛,脱离抵压轮132,摆动杆114向远离料盘1122的方向摆动,带动转动杆116旋转,设置于转动杆 116上的升降件117带动制动杆115向靠近料盘轴1121的方向滑动,升降件117 抵压料盘轴1121,料盘1122停止转动输出鼻梁线。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鼻梁线插入装置2包括插入支架21、导向件22、插板23和进给组件24,导向件22安装于插入支架21,导向件22的中部贯穿开设有线体通道221,导向件22的侧面设置有线体入口222,线体入口222与线体通道221连通;插板23一端插入线体通道221内并与导向件22滑动连接,插板23能够推动鼻梁线沿线体通道221的延伸方向移动;进给组件24安装于插入支架21,进给组件24与插板23的另一端连接,用于推动插板23移动。当插入鼻梁线时,进给组件24推动插板23的一端使插板23在线体通道221内滑动,插板23的另一端抵压鼻梁线将鼻梁线从线体通道221推入口罩主体内,鼻梁线插入装置2的工作效率高。
如图9和图10所示,导向件22的靠近线体通道221的线体出口223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组件25。定位组件25包括定位片251,定位片251的截面图形是倒立的“Z”形,定位片251的一端为工作部,定位片251的工作部插入线体通道221且能够挤压鼻梁线,另一端固定于导向件22的顶部。
插板23推动鼻梁线时,鼻梁线仅受到插板23一侧的推力,鼻梁线为松弛状态;当鼻梁线的另一侧抵压到定位片251的工作部时,工作部和插板23中间挤压鼻梁线,使鼻梁线绷直;插板23继续推动鼻梁线沿线体通道221的延伸方向移动,工作部纵向压紧鼻梁线使鼻梁线保持绷直状态直至被插板23推入口罩主体内;当插板23回退时,工作部抵压鼻梁线防止鼻梁线被插板23拖拽返回。定位组件25的设置提高了鼻梁线插入装置2的可靠性。
如图11和图12所示,定位组件25还包括定位连接件252和定位弹簧253,定位连接件252贯穿定位片251的安装部并安装于导向件22,定位弹簧253套设于定位连接件252的外侧,定位弹簧253的一端抵接定位连接件252的顶部,另一端柔性抵接安装部,以使定位弹簧253压紧定位片251并驱动定位片251 的工作部插入线体通道221,且通过调节定位连接件252可调节定位片251的工作部与线体通道221配合的相对松紧。
在其它实施例中,定位片251是弹性片,定位片251的一端为安装部,另一端为工作部,定位连接件252贯穿定位片251的安装部并固定于导向件22,定位片251的工作部柔性抵接线体通道221,定位片251的安装部受到的定位连接件252顶部的压力和工作部受到的导向件22的支撑力平衡,通过调节定位连接件252可调节定位片251的工作部与导向件22的抵接松紧度。
如图10所示,插板23上开设有让位槽231,让位槽231的数量与定位片 251的数量相等,插板23处于伸出状态下,定位片251的工作部位于让位槽231 内。于本实施例中,插板23上设置两个让位槽231,让位槽231的宽度大于定位片251的工作部的宽度,让位槽231与工作部在同一中心线上。当鼻梁线的一侧抵压到定位片251的工作部时,工作部和插板23中间挤压鼻梁线,使鼻梁线绷直,插板23继续推动鼻梁线沿线体通道221的延伸方向移动,定位片251 的工作部位于让位槽231内,鼻梁线保持绷直状态被插板23推出,让位槽231 给定位片251预留了避位,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如图11所示,进给组件24包括第一进给连杆241、第二进给连杆242、进给抵接杆243和进给复位件244,第一进给连杆241的第一端与外部的动力源组件传动连接,以使动力源传动组件带动第一进给连杆241转动;第一进给连杆 241从倾斜接触进给抵接杆243到第一进给连杆241与进给抵接杆243平行接触的过程为插板23的伸出状态;第一进给连杆241从平行接触抵接杆243到第一进给连杆241与进给抵接杆243倾斜接触的过程为插板23的缩回状态。第二进给连杆242与插入支架21滑动连接,且第二进给连杆242的一端与插板23连接,第一进给连杆241的另一端能够在转动的过程中间隙性地挤压第二进给连杆242的另一端,以带动第二进给连杆242相对插入支架21沿第二进给连杆242 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带动插板23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间切换。进给复位件 244连接于第二进给连杆242和插入支架21之间,以实现插板23从伸出状态向缩回状态的复位。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进给连杆242平行且间隔设置有两根,两根第二进给连杆242分开设置于插入支架21的两侧,并与插入支架21滑动连接,两根第二进给连杆242远离第一进给连杆24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245连接,插板 23固定于第一连接板245。两根第二进给连杆242靠近第一进给连杆24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246连接。进给复位件244套设在第二进给连杆242上,且一端与插入支架21抵接或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46抵接或连接。
为方便第一进给连杆241推动第二进给连杆242动作,第一进给连杆241 朝向第二进给连杆242的一端设置有抵接辊子247。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板246 远离第一连接板245的一侧设置有进给抵接杆243,抵接辊子247能够间隙性地抵靠在进给抵接杆243上,且当抵接辊子247抵接在进给抵接杆243上时,第一进给连杆241的转动推动第二进给连杆242向远离第一进给连杆241的方向滑动,带动插板23从缩回状态转变至伸出状态;且当第一进给连杆241转动至与第二进给连杆242平行时,第二进给连杆242具有最大位移,进给复位件244 处于最大压缩状态;当第一进给连杆241继续转动时,第二进给连杆242在进给复位件244的弹性力作用下沿朝向第一进给连杆241的方向移动,插板23由伸出状态转换为缩回状态。进给复位件244为弹簧。
于本实施例中,插入支架21包括背板211,第二进给连杆242贯穿背板211 并与背板211滑动连接,背板211与第二连接板246平行且间隔设置,且进给复位件244设置在背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6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进给复位件244设置在背板211远离第一进给连杆241一侧,进给复位件244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45和背板23之间;或,背板211靠近第一进给连杆241一侧和背板 211远离第一进给连杆241一侧均设置有进给复位件244。
如图1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鼻梁线插入装置2还包括鼻梁线剪切组件26,鼻梁线剪切组件26设置于插板23的滑动方向的一侧,鼻梁线剪切组件26包括剪切动力源261和切刀262,切刀262位于线体入口222,切刀262与剪切动力源261的输出端连接。剪切动力源261固定于插入支架21的底部,剪切动力源 261驱动切刀262在线体入口222切断鼻梁线,插板23将切断后的一段鼻梁线推出。
如图14所示,布料纹路成型装置3包括第一熔接机构31和第一调节机构32,第一熔接机构31包括轮廓辊轴311和与轮廓辊轴311位于同一竖直面的第一超声波换能器312,第一超声波换能器312将多层布料压紧在轮廓辊轴311的圆周面,并将多层布料压纹焊接。
第一熔接机构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32,第一调节机构32用于调节轮廓辊轴311与第一超声波换能器312之间的间隙大小,第一调节机构 32包括第一支架321、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架321上的第一滑块322和弹性连接于第一滑块322和第一支架321之间的第一弹性件323,第一弹性件323的长度方向与轮廓辊轴311的轴线方向垂直,且轮廓轴线31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两个第一滑块322转动连接。
上述装置,由于布料在输送过程中不停顿,布料上夹持有鼻梁线的部位比没有夹持有鼻梁线的部位厚度大,当第一超声波换能器312将布料抵压在一直转动的轮廓辊轴311上焊接时,轮廓辊轴311在焊接具有鼻梁线的布料和焊接不具有鼻梁线的布料之间切换,通过第一弹性件323弹性连接第一滑块322,使两端转动连接第一滑块322的轮廓辊轴311在焊接过程中缓冲振动,保证布料表面被有效焊接。
第一支架321上设置有第一横梁324和第二横梁325,第一横梁324上螺纹连接有第一限定杆326,第二横梁325上螺纹连接有第二限定杆327,第一限位杆326和第二限位杆327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弹性件323的长度方向平行,且第一限位杆326和第二限位杆327分别位于第一滑块322的相对两侧,第一限位杆326和第二限位杆327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第一滑块322沿第一限定杆326长度方向的尺寸,第一限位杆326和第二限位杆327分别用于限制第一滑块322 向上和向下运动的最大行程。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杆326远离第一滑块322的一端穿出第一横梁324,转动第一限定杆326,调节第一滑块322的竖直高度,从而调整轮廓辊轴311与第一超声波换能器312之间的间隙,提高焊接不同厚度布料的应用范围。
第一弹性件323的一端抵接在第一横梁324,第一弹性件323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一滑块322上。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23的一端抵接在第二横梁 325,第一弹性件323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一滑块322上。
如图15和图16所示,布料纹路成型装置3还包括布料拉动机构33,布料拉动机构33设置于工作台101上,布料拉动机构33包括水平设置并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的第一压紧辊331和第二压紧辊332,第一压紧辊331和第二压紧辊 332将多层布料夹紧拉动并输送至下一工位。
布料拉动机构3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组件333,第一压力组件333 包括设置于工作台101上的第二支架334、滑动设置于第二支架334上的第二滑块335、弹性支撑第二滑块335的第二弹性件336和螺纹连接于第二支架334上并抵压第二滑块335的第三限定杆337,第一压紧辊33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335内,第二压紧辊332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架334内。第二支架334限定第二压紧辊332的竖直高度,第三限定杆337限定第一压紧辊331的竖直高度,转动第三限定杆337,第二滑块335压缩第二弹性件336从而降低第一压紧辊 331的竖直高度,或者,反向转动第三限定杆337,第二弹性件336推高第二滑块335从而提高第一压紧辊331的竖直高度,保证第二压紧辊332和第一压紧辊之间331对布料的夹持力可调。
如图17所示,耳带裁切焊接装置4包括第一安装架41、第一动力件42以及绕耳带组件43,第一动力件42固定设置于第一安装架41上,第一动力件42 输出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板44,第一连接板44上固定连接有焊接杆45,第一动力件42直线驱动第一连接板44带动焊接杆45靠近或远离耳带焊接位置,绕耳带组件43通过第一直线轴承46与第一连接板44竖直滑动连接,绕耳带组件43将耳带绕设于焊接杆45的下方,焊接杆45贯穿绕耳带组件4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件47,绕耳带组件43与第一连接板44之间设置有第一弹力件48,第一弹力件48缓冲绕耳带组件43和焊接杆45在耳带焊接位置对布料的冲击。
如图18所示,布料对折装置5包括平面板51和折叠板52,平面板51上转动设置有两个调节件53,折叠板52呈三角形结构,两个调节件53分别连接于折叠板52的两个内角处,折叠板52倾斜设置于平面板51上,布料的输送方向为先经过折叠板52靠近平面板51的一端,再经过折叠板52远离平面板51的一端。在折叠板52靠近平面板51的一边的两个内角处设置调节件53,通过调节件53调节折叠板52在垂直于布料输送方向的平面上转动,使折叠板52的倾斜向上的两侧边对齐并同时接触布料,保证布料折叠对称。
如图19和图20所示,口罩焊接裁切装置6包括焊接机构61,焊接机构61 包括熔接组件611、第二超声波换能器614和导向组件615,熔接组件611和第二超声波换能器614相对设置且垂直于布料输送方向,导向组件615设置为两组,两组导向组件615设置在布料输送线上且熔接组件611和第二超声波换能器614位于两组导向组件615之间,导向组件615限定布料穿设于第二超声波换能器614与熔接组件611之间。
熔接组件611包括第二动力件612和设置于第二动力件612输出端的熔接板613,第二动力件612驱动熔接板613将布料抵压偏离布料输送线并在第二超声波换能器614上焊接。通过将熔接组件611和第二超声波换能器614设置于两个导向组件615之间,第二动力件612驱动熔接板613将布料抵压在第二超声波换能器614上焊接,两个导向组件615之间的布料偏离输送线,两个导向组件615之外的布料在原来的输送线上移动,确保上工位和下工位对布料处理的准确性。
导向组件615包括两个立杆616,其中至少一个立杆616的外周转动套设有套筒617,布料穿设于套筒617和另外一个立杆616之间,迎向布料输送方向的一侧的导向组件615能够限定上一工位至焊接机构61之间的布料偏离布料输送线,背离布料输送方向的一侧的导向组件615能够限定焊接机构61至下一工位之间的布料偏离布料输送线。布料穿设于两个立杆616之间,在立杆616的外周转动套设套筒617,布料与套筒617之间为滚动摩擦,摩擦力小,避免布料受损。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口罩机,包括工作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一端的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依次直线设置有鼻梁线插入装置、布料纹路成型装置、耳带裁切焊接装置、布料对折装置、口罩焊接裁切装置以及出料装置,所述工作台上形成以所述布料装置为首端和以所述出料装置为末端的布料输送线,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鼻梁线插入装置一侧的鼻梁线上料装置,所述鼻梁线上料装置包括放鼻梁线机构和设置于所述放鼻梁线机构的下游的拉鼻梁线机构,所述放鼻梁线机构与所述拉鼻梁线机构形成的鼻梁线输送线水平垂直于所述布料输送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鼻梁线机构包括拉料架和转动设置在所述拉料架上的拉料轮、支撑件和偏心件,所述偏心件设置于所述拉料轮的一侧,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拉料轮的另一侧,由所述放鼻梁线机构引出的鼻梁线从所述拉料轮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穿过,所述偏心件相对所述拉料架的转动使所述偏心件的远心端能够间歇性抵接所述拉料轮并带动所述拉料轮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件包括偏心主轴、第一件和第二件,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均安装于所述偏心主轴上,且所述第一件的远心端与所述第二件的远心端在所述偏心主轴的圆周方向上错位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鼻梁线机构包括鼻梁线支架、安装于所述鼻梁线支架上的料盘组件以及与所述鼻梁线支架转动连接的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的一端与鼻梁线抵接,且当鼻梁线处于绷直状态时,所述刹车组件处于夹紧状态,且所述刹车组件的另一端为所述料盘组件提供刹车制动,当鼻梁线处于松弛状态时,所述刹车组件处于松开状态,所述刹车组件与所述料盘组件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组件包括与所述鼻梁线支架转动连接的摆动杆和与所述鼻梁线支架滑动连接的制动杆,鼻梁线从所述摆动杆远离所述料盘组件的一侧穿过,带动所述摆动杆摆动,所述摆动杆的端部设置有抵压轮,所述制动杆设置于料盘轴与所述摆动杆之间,所述制动杆与所述鼻梁线支架通过固定块滑动连接,其远离料盘轴的一端与所述摆动杆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料盘组件的料盘轴平行设置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所述鼻梁线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端与所述摆动杆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升降件,所述升降件与所述制动杆远离所述料盘组件的一端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梁线插入装置包括插入支架、安装于所述插入支架上的导向件、插板以及安装于所述插入支架上的进给组件,所述导向件贯穿开设有线体通道,所述导向件的侧面设置有线体入口,所述线体入口与所述线体通道连通,鼻梁线能够由所述线体入口进入所述线体通道,所述插板的一端插入所述线体通道内并与所述导向件滑动连接,所述插板推动鼻梁线沿所述线体通道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进给组件与所述插板传动连接并推动所述插板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纹路成型装置包括第一熔接机构和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熔接机构包括轮廓辊轴和与所述轮廓辊轴位于同一竖直面的第一超声波换能器,所述第一超声波换能器用于将多层布料压紧在所述轮廓辊轴的圆周面并将多层布料压纹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带裁切焊接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一动力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下方的绕耳带组件,所述第一动力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动力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架靠向所述绕耳带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焊接杆,所述第一动力件直线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板带动所述焊接杆靠近或远离耳带焊接位置;
所述绕耳带组件通过第一直线轴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竖直滑动连接,所述绕耳带组件将耳带绕设于所述焊接杆的下方,所述焊接杆贯穿所述绕耳带组件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件,所述绕耳带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力件,所述第一弹力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绕耳带组件以及第一连接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焊接裁切装置包括焊接机构,所述焊接机构包括熔接组件、第二超声波换能器和导向组件,所述熔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超声波换能器相对设置且垂直于布料输送方向,所述导向组件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导向组件设置在布料输送线上且所述熔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超声波换能器位于两组所述导向组件之间。
CN202021301160.7U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口罩机 Active CN213307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01160.7U CN213307582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口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01160.7U CN213307582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口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07582U true CN213307582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82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01160.7U Active CN213307582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口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075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6171A (zh) * 2021-08-22 2021-11-19 曾庆飘 一种口罩机用具有布料叠摞功能的送料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6171A (zh) * 2021-08-22 2021-11-19 曾庆飘 一种口罩机用具有布料叠摞功能的送料装置
CN113666171B (zh) * 2021-08-22 2023-09-12 曾庆飘 一种口罩机用具有布料叠摞功能的送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43698B (zh) 一种高速折叠口罩机
CN111418942A (zh) 一拖二全自动平面口罩机
CN111267163A (zh) 一种新型平面口罩面体制造机
CN213056081U (zh) 全自动口罩生产线
CN111452367A (zh) 一种口罩本体成型机构
CN111482997A (zh) 平面口罩面体制作设备
CN213307582U (zh) 一种口罩机
CN111452388A (zh) 一种口罩鼻梁条输送装置
CN111300830A (zh) 一种口罩生产机的模切定型装置和方法
CN212414853U (zh) 一种口罩机
CN112056658A (zh) 一种口罩的制造方法及口罩机
CN112385926A (zh) 一种口罩机
US6499208B2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pockets for plates and for batteries
CN213679170U (zh) 一种胶布制工字布块用加工系统
CN214432011U (zh) 一种高速成型片式口罩机
CN112339313A (zh) 一种口罩本体生产机
CN212312793U (zh) 一种口罩本体成型机构
EP0765220B1 (en) Machine for making honeycomb material
CN213154252U (zh) 一种平面口罩本体成型装置
CN215095750U (zh) 鱼型折叠口罩机
CN213320285U (zh) 平面口罩面体制作设备
CN212292215U (zh) 一种纱布分切折片机
CN212372779U (zh) 一种平面口罩生产线
CN213307685U (zh) 平面口罩机
CN213826801U (zh) 一种鼻梁条缝制装置及口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000 Room 101, building 4, No.2, Datang langchuangxin Road, Dalingsh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o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ngguan)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Room 101, building 4, No.2, Datang langchuangxin Road, Dalingsh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NOD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