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07441U - 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07441U
CN213307441U CN202021676113.0U CN202021676113U CN213307441U CN 213307441 U CN213307441 U CN 213307441U CN 202021676113 U CN202021676113 U CN 202021676113U CN 213307441 U CN213307441 U CN 213307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atomization
inner tube
suction nozzl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761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占军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761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07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07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07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雾化组件和电子烟。该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外管、雾化内管、雾化芯以及吸嘴,所述雾化内管插设在雾化外管中,所述雾化芯插设在所述雾化内管中;所述吸嘴卡接在所述雾化内管或雾化外管的第一端,以在所述吸嘴旋转时带动所述雾化内管或雾化外管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或雾化内管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雾化外管具有第一输油口,所述雾化内管具有第二输油口;所述雾化内管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输油口和所述第二输油口错位而互不连通。通过上述方式,本雾化组件可实现在取出雾化芯时雾化内管和雾化外管之间具有密封状态,从而可解决电子烟在取出雾化芯时出现漏油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雾化组件的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其可有着与卷烟类似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电子烟一般通过雾化等手段,将尼古丁等烟油变成蒸汽后,让用户吸食。作为卷烟的替代品,电子烟具有更安全、方便、环保及健康的优点,因而日益受到用户的关注和青睐。
在相关技术的电子烟中,雾化芯设计成能够从电子烟中取出,以便对雾化芯进行更换。然而,在取出这种电子烟的雾化芯时,由于电子烟的油仓不再被密封,因此会存在漏油的问题。通常,在取出雾化芯时为了避免漏油,需要先清理干净油仓内的烟油,然后才能拔出和更换雾化芯。这导致更换雾化芯的操作比较麻烦。另外,这种电子烟的雾化芯通常只能从电子烟的下侧取出,如果是非专业人士的话,取出雾化芯在操作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和一种具有上述雾化组件的电子烟,以解决目前电子烟在取出雾化芯时出现漏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雾化组件,其包括雾化外管、雾化内管、雾化芯以及吸嘴,所述雾化内管插设在所述雾化外管中,所述雾化芯插设在所述雾化内管中;所述吸嘴卡接在所述雾化内管和所述雾化外管中的一个的第一端,以在所述吸嘴旋转时带动所述雾化内管和所述雾化外管中的一个相对于所述雾化内管和所述雾化外管中的另一个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雾化外管具有第一输油口,所述雾化内管具有第二输油口;所述雾化内管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输油口和所述第二输油口错位而互不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内管的第一端设有卡槽,所述吸嘴朝向所述雾化内管的第一侧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芯能够自所述雾化内管的第一端插入和拔出所述雾化内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芯卡接在所述雾化内管的第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卡环,所述卡环设置在所述雾化外管和所述雾化内管之间,并且阻止所述雾化外管和所述雾化内管沿所述雾化组件的轴向方向的靠近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嘴朝向所述雾化内管的第一侧设有卡钩,所述卡环靠近所述吸嘴的端部设有挡板;所述雾化内管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卡钩在所述卡环的周向方向上位于所述挡板的一侧;所述吸嘴带动所述雾化内管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卡钩在所述卡环的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挡板的远离所述吸嘴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内管包括主体部分和形成所述第一端的套管,所述套管固定在所述主体部分上,并具有远离所述吸嘴的第一止挡面;所述雾化外管具有朝向所述吸嘴的第二止挡面;所述卡环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止挡面抵接的第三止挡面,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止挡面抵接的第四止挡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油仓,所述油仓与所述雾化外管围成用于收容烟油的收容空间;所述雾化内管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输油口和所述第二输油口至少部分对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仓具有顶盖;所述雾化内管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吸嘴与所述顶盖部分重叠;所述雾化内管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吸嘴与所述顶盖完全重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外管具有阻挡所述雾化内管朝靠近所述吸嘴的方向移动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烟,其包括电源部件以及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电源部件用于为所述雾化组件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雾化组件将雾化内管插设在雾化外管中,将吸嘴卡接在雾化内管或雾化外管的第一端,使得在所述吸嘴旋转时能够带动所述雾化内管或雾化外管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或雾化内管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雾化内管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雾化外管的第一输油口和所述雾化内管的第二输油口错位而互不连通;从而,通过处在第一位置时的雾化内管和雾化外管之间的密封性,即可实现在取出雾化芯时雾化内管和雾化外管之间具有密封状态,从而可避免漏油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雾化外管、雾化内管、卡环和油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雾化内管相对于雾化外管处在第一位置;
图5为图4所示的雾化外管、雾化内管、卡环和油仓组装成的第一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第一组件的剖切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雾化组件的雾化外管、雾化内管、卡环和油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雾化内管相对于雾化外管处在第二位置;
图8为雾化芯、吸嘴和图5所示第一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雾化芯、吸嘴和图5所示第一组件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雾化芯已经安装在第一组件中;
图10为图8所示的雾化芯、吸嘴和第一组件组装成的雾化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雾化芯、吸嘴和雾化内管相对于雾化外管处在第一位置;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部件清单:电子烟300、电源部件200、雾化组件100、第一组件101、第二组件102、雾化外管10、第一输油口11、第二止挡面12、第一环形凸缘13、第二环形凸缘14、第一环形密封圈15、限位槽16、雾化内管20、第一端21、第二输油口22、卡槽23、主体部分24、套管25、第一止挡面26、第二环形密封圈27、第三环形凸缘28、挡块29、雾化芯30、第一卡块31、第三环形密封圈32、第三输油口33、吸油件34、发热丝35、手柄36、吸嘴40、第一侧41、第二卡块42、卡钩43、卡环50、端部51、挡板52、第三止挡面53、第四止挡面54、油仓60、收容空间61、环形台面62、筒体部分63、顶盖64、注油口65、空间66、第一位置A1、第二位置A2、轴向方向A3、周向方向A4、直线A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其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立体分解示意图和剖切示意图,该雾化组件100可包括雾化外管10、雾化内管20、雾化芯30以及吸嘴40。所述雾化内管20插设在所述雾化外管10中,所述雾化芯30插设在所述雾化内管20中。所述吸嘴40卡接在所述雾化内管20的第一端21,以在所述吸嘴40旋转时带动所述雾化内管20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10在第一位置A1(参见图4、图5和图6)和第二位置A2(参见图3和图7)之间旋转。所述雾化外管10具有第一输油口11,所述雾化内管20具有第二输油口22。所述雾化内管20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1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A1时,所述第一输油口11和所述第二输油口22错位而互不连通。
在此实施例的雾化组件100中,通过将雾化内管20插设在雾化外管10中,并且将吸嘴40卡接在雾化内管20的第一端21,使得在所述吸嘴40旋转时能够带动所述雾化内管20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10在第一位置A1和第二位置A2之间旋转。所述雾化内管20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1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A1时,所述雾化外管10的第一输油口11和所述雾化内管20的第二输油口22错位而互不连通。从而,通过处在第一位置A1时的雾化内管20和雾化外管10之间的密封性,即可实现在取出雾化芯30时雾化内管20和雾化外管10之间具有密封状态,从而可避免漏油的现象。
容易理解的是,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变型,所述吸嘴40也可卡接在所述雾化外管10的靠近所述吸嘴40的第一端,以在所述吸嘴40旋转时带动所述雾化外管10相对于所述雾化内管20在两个不同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这同样能够获得与上述类似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内管20可设置成在一定角度内自由旋转;该角度可为5度至180度等,例如,5度、6度、7度、10度、15度、20度、30度、45度、90度、180度。其中,当所述第一输油口11和所述第二输油口22的数量均为一个时,所述角度可在5度至180度内任意选择。当所述第一输油口11和所述第二输油口22的数量均为两个或更多时,所述角度可在5度至90度内任意选择。从而,当雾化内管20随着吸嘴40被旋转到第一位置A1时,雾化内管20与雾化外管10分别对应的输油口错位不重合,以实现关闭锁油和防止漏油功能。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油口11和所述第二输油口22的数量均为四个,它们在周向方向A4上均匀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内管20的第一端21设有卡槽23,所述吸嘴40朝向所述雾化内管20的第一侧41设有第二卡块42(参照图3和图9)。安装吸嘴40时,所述第二卡块42收容在所述卡槽23内。由于所述第二卡块42收容在所述卡槽23内,因此当所述吸嘴40旋转时,所述第二卡块42能够与所述卡槽23配合而带动所述雾化内管20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10同时旋转。所述卡槽23的数量可为一个或两个等;相应地,所述第二卡块42的数量也可为一个或两个等。所述第二卡块42与所述卡槽23的配合可为松配合,这便于从所述雾化内管20上取下吸嘴40。所述第二卡块42与所述卡槽23的配合也可为紧配合,这便于将吸嘴40紧固在所述雾化内管20上,进而只有在对吸嘴40施加足够的作用力时才可将吸嘴40从雾化内管20上取下。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卡块与卡槽也可互换位置设置。也就是说,可将卡块设置在所述雾化内管20的第一端21,而将卡槽设置在所述吸嘴40朝向所述雾化内管20的第一侧41,这同样能够实现卡接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30能够自所述雾化内管20的第一端21插入和拔出所述雾化内管20。由于本申请采用这种上插拔雾化芯30的方式,而且在拔出雾化芯30前所述雾化内管20的第二输油口22和所述雾化外管10的第一输油口11可旋转至完成自锁密封的第一位置A1,因此可以确保雾化组件100在满油情况下无需先清理雾化组件100中的烟油便直接更换雾化芯30,且不会出现漏油情况。另外,由于采用上插拔雾化芯30的方式,因此在将吸嘴40旋转并取下后,可直接拔出和更换雾化芯30,而无需先取烟弹,再更换雾化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30的上端可具有手柄36,以方便用户旋转以及抽取时的握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30可卡接在所述雾化内管20的第一端21。例如,所述雾化芯30靠近所述吸嘴40的端部可设有第一卡块31,所述第一卡块31用于配合在所述雾化内管20的卡槽23内。因此,当所述吸嘴40带动所述雾化内管20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10旋转时,所述雾化内管20也带动所述雾化芯30一起旋转;其中,所述雾化芯30也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三输油口33,当雾化芯30插入雾化内管20并卡接在所述雾化内管20的第一端21时,各第三输油口33对齐各第二输油口22,以便烟油能够从第二输油口22经第三输油口33输送给雾化芯30。所述第一卡块31的数量可为一个或两个等。所述第一卡块31与所述卡槽23的配合可为松配合,这便于从所述雾化内管20中插拔雾化芯30。
通过上述说明可见,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卡接”指的是通过卡块与卡槽配合的连接方式。其中,卡块收容在卡槽中,从而当卡块和卡槽之一所在的部件沿周向方向A4旋转时,该部件可将作用力施加给卡块和卡槽之另一所在的另一部件,进而带动该另一部件一起沿周向方向A4旋转。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油口11、第二输油口22和第三输油口33均设置成圆形。应当理解,上述的第一输油口11、第二输油口22和第三输油口33也可以是椭圆形、长槽形等其它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外管10和所述雾化内管20之间可设置第二环形密封圈27,所述雾化内管20和所述雾化芯30之间可设置第三环形密封圈32。这些第二环形密封圈27和第三环形密封圈32可用于防止漏油。另外,由于第二环形密封圈27和第三环形密封圈32是被压缩设置,因此其所产生的弹性作用也可用于防止所述雾化外管10、所述雾化内管20和所述雾化芯30在所述雾化组件100的轴向方向A3上的相对移动。由于雾化外管10、雾化内管20、雾化芯30以及吸嘴40可同轴设置,因此该轴向方向A3也为雾化组件100的中心轴线。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雾化芯30可包括设置在内的吸油件34,该吸油件34可为中空体,该吸油件34内侧可紧邻设置有发热丝35。该吸油件34材质可为吸油棉、多孔陶瓷体或玻纤材料等。发热丝35用于给吸油件34内的烟油加热,以使烟油雾化为供用户吸食的烟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100还可包括卡环50。所述卡环50可设置在所述雾化外管10和所述雾化内管20之间,并且用于阻止所述雾化外管10和所述雾化内管20沿所述雾化组件100的轴向方向A3的靠近移动。相比于仅采用第二环形密封圈27和第三环形密封圈32来防止轴向移动,采用卡环50可更加可靠地防止所述雾化外管10和所述雾化内管20沿所述雾化组件100的轴向方向A3的靠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当采用卡环50时,所述雾化内管20还可包括主体部分24和形成所述第一端21的套管25。所述套管25可以紧配合、粘结、螺接等方式固定在所述主体部分24上,并具有远离所述吸嘴40的第一止挡面26;所述雾化外管10具有朝向所述吸嘴40的第二止挡面12。所述卡环50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止挡面26抵接的第三止挡面53,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止挡面12抵接的第四止挡面54。可见,在本实施例的雾化组件100中,所述雾化外管10、雾化内管20通过卡环50铆接组合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当采用卡环50时,所述吸嘴40朝向所述雾化内管20的第一侧41设有卡钩43(结合参照图9),所述卡环50靠近所述吸嘴40的端部51设有挡板52。卡钩43可具有L形截面。所述雾化内管20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1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A1时,所述卡钩43在所述卡环50的周向方向A4上位于所述挡板52的一侧;此时,所述吸嘴40可卡接在所述雾化内管20上,但卡钩43与挡板52在轴向方向A3上不存在重叠。所述周向方向A4即为沿着雾化外管10、雾化内管20、雾化芯30、吸嘴40以及卡环50的圆周的方向,其垂直于轴向方向A3。所述吸嘴40带动所述雾化内管20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10旋转至第二位置A2时,所述卡钩43在所述卡环50的轴向方向A3上位于所述挡板52的远离所述吸嘴40的一侧;此时,卡钩43与挡板52在轴向方向A3上存在重叠,从而可将吸嘴40紧固在雾化组件100上,也就是能够防止吸嘴40沿轴向方向A3脱离卡环50。可见,本实施例中的雾化组件100为旋转能自锁式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100还包括油仓60,所述油仓60与所述雾化外管10围成用于收容烟油的收容空间61。所述雾化内管20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1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A2时,所述第一输油口11和所述第二输油口22至少部分对齐,优选为完全对齐。从而,烟油可从收容空间61中经第一输油口11输送至第二输油口22,进而输送给雾化芯30。在此实施例中,在拔出雾化芯30前所述雾化内管20的第二输油口22和所述雾化外管10的第一输油口11可旋转至完成自锁密封的第一位置A1,因此可以确保油仓60在满油情况下无需先清理油仓60中的烟油便直接更换雾化芯30,且不会出现漏油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外管10具有阻挡所述雾化内管20朝靠近所述吸嘴40的方向移动的结构。例如,可在所述雾化外管10的内侧壁设置第一环形凸缘13,并且在所述雾化内管20的外侧壁设置第三环形凸缘28。从而,当所述雾化内管20插入所述雾化外管10一定深度后,所述第一环形凸缘13和第三环形凸缘28抵靠在一起,以阻挡所述雾化内管20的进一步插入。
以下对本申请雾化组件100的组装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首先,对雾化组件100的雾化外管10、雾化内管20、卡环50和油仓60进行组装。具体参照图4、图5和图6,其分别显示了雾化组件100的雾化外管10、雾化内管20、卡环50和油仓6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立体组装示意图和组装结构的剖切示意图。组装时,先将雾化外管10自上方插入油仓60,使雾化外管10外侧的第二环形凸缘14抵靠油仓60内侧的环形台面62,并且在雾化外管10和油仓60之间设置第一环形密封圈15;然后,将卡环50自上方插入油仓60,使卡环50的第四止挡面54抵接雾化外管10的第二止挡面12;接着,将雾化内管20的主体部分24自下方插入雾化外管10,使雾化内管20的第三环形凸缘28抵靠雾化外管10的第一环形凸缘13;随后,将套管25固定在主体部分24上。从而,雾化外管10、雾化内管20通过卡环50铆接固定在油仓60上,组装成第一组件101。其中,雾化内管20的下端还可设置挡块29,雾化外管10的下端可设置限位槽16,以便在组装时方便确定雾化内管20的方位,并且在组装后限定雾化内管20的旋转角度。
油仓60可包括筒体部分63和顶盖64,该顶盖64上可设置注油口65,并且可通过卡扣、粘结、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在筒体部分63上。如图5所示,顶盖64和雾化内管20的第一端21之间还形成供吸嘴40的卡钩43插入和旋转的空间66。该空间66的两侧可起到旋转角度的限位作用。该第一组件101在装有烟油的情形下,又可称为烟弹。
再如图4所示,其显示了雾化内管20相对于雾化外管10处在第一位置A1;在此第一位置A1时,与轴向方向A3平行的直线A5穿过雾化外管10的第一输油口11,也就是,轴向方向A3和直线A5所在的平面穿过雾化外管10的第一输油口11;然而,该平面并不穿过雾化内管20的第二输油口22。
如上文所述,雾化内管20还可相对于雾化外管10处在第二位置A2。参照图7所示,在此第二位置A2时,与轴向方向A3平行的直线A5穿过雾化外管10的第一输油口11,也就是,轴向方向A3和直线A5所在的平面穿过雾化外管10的第一输油口11;同时,该平面也穿过雾化内管20的第二输油口22。容易理解的是,雾化内管20需要在吸嘴40的带动下转动至第二位置A2。
其次,对雾化芯30、吸嘴40和第一组件101进行组装。具体参照图8至图10,组装时,将雾化芯30装入第一组件101中的雾化内管20中,形成第二组件102,然后再将吸嘴40装在第二组件102上。其中,由于雾化内管20相对于雾化外管10处在第一位置A1,因此该吸嘴40也需对应安装,也就是使吸嘴40的第二卡块42配合在雾化内管20的卡槽23内。可见,刚装上吸嘴40时,雾化内管20和雾化外管10的进油通道是关闭状态。如图10所示,此时的雾化内管20、雾化芯30和吸嘴40均可理解成处于第一位置A1。再结合图5和图10所示,所述雾化内管20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1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A1时,所述吸嘴40与所述顶盖64部分重叠;也就是说,所述吸嘴40的外侧边缘与所述顶盖64的外侧边缘不完全重合,这使得用户容易判断所述吸嘴40与第二组件102并未安装就位,而是处于可取下的状态。为方便达到这种不完全重合的状态,所述吸嘴40的外侧边缘与所述顶盖64的外侧边缘可设计成圆形以外的形状,例如椭圆形、矩形、长方形或与这些形状接近的形状等。
最后,可基于图10所示的位置状态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吸嘴40,以使吸嘴40的卡钩43卡住卡环50的挡板52,从而可将吸嘴40紧固在雾化组件100上。同时,所述吸嘴40带动所述雾化内管20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10旋转至第二位置A2,使所述第一输油口11和所述第二输油口22对齐。从而,烟油可从收容空间61中经第一输油口11输送至第二输油口22,进而输送给雾化芯30。具有处于第二位置A2的雾化内管20、雾化芯30和吸嘴40的雾化组件100可参照图1和图3所示。再结合图5和图1所示,所述雾化内管20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1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A2时,所述吸嘴40与所述顶盖64完全重叠;也就是说,所述吸嘴40的外侧边缘与所述顶盖64的外侧边缘完全重合,这使得用户容易判断所述吸嘴40与第二组件102已经安装就位,处于可抽吸的状态。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烟300,其包括电源部件200以及根据上述的雾化组件100,所述电源部件200用于为所述雾化组件100供电。
在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100的下端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源部件200的上端。例如,将雾化组件100的油仓60通过焊接、粘结等方式牢固地固定在电源部件200上,或者将雾化组件100的油仓60与电源部件200的外壳设计成一体结构等。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100与所述电源部件200还可设置成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雾化组件100与电源部件200之间可采用磁吸固定、螺纹连接等方式进行组装,以便后续根据需要将二者进行拆卸。
结合图1至图11所示,在电子烟300的工作状态,可将吸嘴40旋转带动雾化内管20和雾化芯30至第二位置A2,使第一输油口11、第二输油口22和第三输油口33处于相应的连通位置,油仓60内的烟油流至吸油件34,发热丝35也会沾上烟油,发热丝35连接至电源部件200,通过加热发热丝35使得烟油雾化,经雾化的烟气流经雾化芯30的中空芯部、吸嘴40,最后被使用者吸取。
当想要更换电子烟300的雾化芯30时,可将吸嘴40旋转带动雾化内管20和雾化芯30至第一位置A1,然后拔出雾化芯30。此时,所述雾化内管20的第二输油口22和所述雾化外管10的第一输油口11旋转至完成自锁密封状态,因此可以确保电子烟300的雾化组件100在满油情况下无需先清理雾化组件100中的烟油便直接更换雾化芯30,且不会出现漏油情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外管、雾化内管、雾化芯以及吸嘴,所述雾化内管插设在所述雾化外管中,所述雾化芯插设在所述雾化内管中;所述吸嘴卡接在所述雾化内管和所述雾化外管中的一个的第一端,以在所述吸嘴旋转时带动所述雾化内管和所述雾化外管中的一个相对于所述雾化内管和所述雾化外管中的另一个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雾化外管具有第一输油口,所述雾化内管具有第二输油口;所述雾化内管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输油口和所述第二输油口错位而互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内管的第一端设有卡槽,所述吸嘴朝向所述雾化内管的第一侧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能够自所述雾化内管的第一端插入和拔出所述雾化内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卡接在所述雾化内管的第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卡环,所述卡环设置在所述雾化外管和所述雾化内管之间,并且阻止所述雾化外管和所述雾化内管沿所述雾化组件的轴向方向的靠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朝向所述雾化内管的第一侧设有卡钩,所述卡环靠近所述吸嘴的端部设有挡板;所述雾化内管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卡钩在所述卡环的周向方向上位于所述挡板的一侧;所述吸嘴带动所述雾化内管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卡钩在所述卡环的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挡板的远离所述吸嘴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内管包括主体部分和形成所述第一端的套管,所述套管固定在所述主体部分上,并具有远离所述吸嘴的第一止挡面;所述雾化外管具有朝向所述吸嘴的第二止挡面;所述卡环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止挡面抵接的第三止挡面,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止挡面抵接的第四止挡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油仓,所述油仓与所述雾化外管围成用于收容烟油的收容空间;所述雾化内管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输油口和所述第二输油口至少部分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仓具有顶盖;所述雾化内管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吸嘴与所述顶盖部分重叠;所述雾化内管相对于所述雾化外管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吸嘴与所述顶盖完全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外管具有阻挡所述雾化内管朝靠近所述吸嘴的方向移动的结构。
11.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部件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电源部件用于为所述雾化组件供电。
CN202021676113.0U 2020-08-12 2020-08-12 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Active CN213307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6113.0U CN213307441U (zh) 2020-08-12 2020-08-12 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6113.0U CN213307441U (zh) 2020-08-12 2020-08-12 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07441U true CN213307441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95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76113.0U Active CN213307441U (zh) 2020-08-12 2020-08-12 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07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42651B1 (en)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the same
CN207444270U (zh) 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CN108208935B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07285188U (zh) 一种电子烟
CN206453238U (zh) 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CN207653567U (zh) 一种雾化组件以及电子烟
WO2018028550A1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EP3042578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05919163B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11482971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0726709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6390297U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05848691U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和雾化组件
CN111407000A (zh) 电子烟的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3307441U (zh) 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CN210960415U (zh) 注液结构、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05040657U (zh) 大储液室电子烟雾化器
CN210809303U (zh) 雾化器防漏油结构
CN114246375A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3367398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275906U (zh) 注液结构及雾化器、电子烟
CN216821788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0275882U (zh) 储液组件、烟弹及其电子烟
CN210611024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EP3964091A1 (en)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