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00398U - 一种过滤筒结构、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滤筒结构、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300398U CN213300398U CN202021144153.0U CN202021144153U CN213300398U CN 213300398 U CN213300398 U CN 213300398U CN 202021144153 U CN202021144153 U CN 202021144153U CN 213300398 U CN213300398 U CN 2133003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fan assembly
- housing
- connecting structure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筒结构、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一种过滤筒结构,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部的滤芯;所述壳体靠近于滤芯的过滤前端的位置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靠近于滤芯的过滤后端的位置设有用于放置风扇组件的可拆卸位。本实用新型风扇组件与壳体可拆卸式联接,风扇组件拆卸下来可以单独使用;风扇组件安装至壳体上后,可以形成空气净化器,功能多样化,满足不同的需求。风扇组件的罩体与手柄可以相互转动,单独使用时可以调整出风方向。风扇组件与壳体之间通过相对位置的改变,来实现风扇组件的出风方向的调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过滤筒结构、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可以携带的手持风扇,基本上是在夏天用上场,一旦到了天冷的时候就会闲置下来;或者,进入办公室等室内凉快的地方就会将手持风扇放置在一边。这样不能物尽其用,造成很多浪费。而且,为了室内空气清洁干净,就需要购置空气净化器来清洁,这样会增加支出,也会形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滤筒结构、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滤筒结构,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部的滤芯;所述壳体靠近于滤芯的过滤前端的位置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靠近于滤芯的过滤后端的位置设有用于放置风扇组件的可拆卸位。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可拆卸位设于壳体上部;所述可拆卸位为设于壳体上部且朝上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滤芯过滤后端连通;所述进风口设于壳体的下部或中部;
或,所述可拆卸位设于壳体中部;所述可拆卸位为设于壳体中部且朝壳体侧边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滤芯的过滤后端连通;所述进风口设于壳体的下部和/或上部;
或,所述可拆卸位设于壳体下部;所述可拆卸位为设于壳体下部且朝壳体侧边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滤芯过滤后端连通;所述进风口设于壳体的中部或上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风扇组件朝向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壳体上端设有构成可拆卸位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相互配合,以使风扇组件与壳体可拆卸式联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为螺纹连接;
或,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为凸起和凹槽构成的轴向移动式卡扣联接;
或,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为紧配合联接;
或,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设置于风扇组件的磁铁块或铁块;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设于壳体的铁块或磁铁块;
或,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风扇组件设有第一配合面;所述壳体与第一配合面匹配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面为楔面配合;
或,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为环向转动式卡扣联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壳体设有的环向槽;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风扇组件设有与环向槽配合的环向凸起。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面均为斜面。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壳体设有用于与风扇组件电连接的电接触点,以使给风扇组件供电或充电;所述电接触点位于快速接连位。
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包括壳体,与壳体上端可拆卸联接的风扇组件,及设于壳体内部的滤芯;所述风扇组件拆卸后可单独使用;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扇组件的进风端与滤芯内部贯通,以过滤进风口进入的空气。
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包括上述的过滤筒结构,及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与可拆卸位联接,且风扇组件拆卸后可单独使用;所述风扇组件的进风端与滤芯过滤后端连通,以过滤进风口进入的空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罩体,及与罩体转动联接的手柄;所述罩体与壳体的可拆卸位可拆卸联接;所述手柄设置于罩体的一端面。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手柄设置于罩体的一端面;所述罩体与手柄转动联接,以使改变罩体与手柄的角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罩体设有球状体;所述手柄设有与球状体联接的弧形槽,以使罩体与手柄形成球铰接;或,
所述罩体通过设有的转轴与手柄旋转联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手柄延伸至滤芯内腔,并且延伸端设有消毒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罩体,及与罩体固定联接的手柄;所述罩体与壳体的可拆卸位可拆卸联接;所述手柄设置于罩体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风扇组件与壳体可拆卸式联接,风扇组件拆卸下来可以单独使用;风扇组件安装至壳体上后,可以形成空气净化器,功能多样化,满足不同的需求。风扇组件的罩体与手柄可以相互转动,单独使用时可以调整出风方向。风扇组件与壳体之间通过相对位置的改变,来实现风扇组件的出风方向的调整。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过滤筒结构的可拆卸位在顶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过滤筒结构的可拆卸位在中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过滤筒结构的可拆卸位在中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过滤筒结构的可拆卸位在下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过滤筒结构的为螺纹联接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过滤筒结构的为配合面联接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过滤筒结构的卡扣联接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的风扇组件设于顶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的风扇组件设于中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的风扇组件设于中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的风扇组件设于底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的风扇组件与壳体为斜面配合的立体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的风扇组件与壳体为斜面配合的立体结构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的风扇组件的手柄位于壳体外侧的立体结构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的风扇组件立体结构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的风扇组件立体结构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的风扇组件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纸1至1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纸。
一种过滤筒结构Q,请参阅图1至7,包括壳体10,设于壳体10内部的滤芯11。壳体10靠近于滤芯11的过滤前端的位置设有进风口12。壳体10靠近于滤芯11的过滤后端的位置设有用于放置风扇组件20的可拆卸位。本过滤筒结构可以单独制造,并且单独售卖,可拆卸位的设计根据市场上现有的风扇组件20匹配。过滤筒结构和风扇组件20匹配后可作为空气净化器使用。
请参阅图1,所述可拆卸位设于壳体10上部。可拆卸位为设于壳体10上部且朝上开口的容纳腔103。容纳腔103与滤芯11过滤后端连通。进风口12设于壳体10的下部或中部。作为空气净化器时,风扇组件20设置在壳体上端,出风口在壳体10的上方,进风口12在壳体10的下部或中部,风扇组件20以抽风的形式对空气进行过滤。
在其它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3,所述可拆卸位设于壳体10中部。可拆卸位为设于壳体10中部且朝壳体10侧边开口的容纳腔103。容纳腔103与滤芯11的过滤后端连通。进风口12设于壳体10的下部和/或上部,且壳体10位于风扇组件20出风端相应的位置设有出风口。进风口12位于壳体10的下部时,风扇组件20的出风方向朝上,那么出风口设置在壳体10的上部;进风口12位于壳体10的上部时,风扇组件20的出风方向朝下,那么出风口设置在壳体10的下部;进风口12位于壳体10的上部和下部时,风扇组件20的出风方向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侧边,那么出风口设置壳体10的侧边,此种情况适用于二个风扇进风的情况,同样也适用于壳体10卧式设置的情形,壳体10的两端进风中间出风。
请参阅图3,为了简化结构,出风口直接为风扇组件20的出风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在图3中,风扇组件20挂在壳体10外侧,这样使得拆装方便。
在其它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可拆卸位设于壳体10下部。可拆卸位为设于壳体10下部且朝壳体10侧边开口的容纳腔103。容纳腔103与滤芯11过滤后端连通。进风口12设于壳体10的中部或上部,且壳体10位于风扇组件20出风端相应的位置设有出风口,该情况可以视为倒置的形式。风扇组件20的外罩可以设置高一些,使得风扇组件20的进风方式为从外罩的外周进风。
其中,请参阅图1、5至7,为了拆卸和安装方便,风扇组件20朝向壳体10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结构。壳体10上端设有构成可拆卸位的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相互配合,以使风扇组件20与壳体10可拆卸式联接。
第一种情况,请参阅图5,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为螺纹连接。其中,第一连接结构为外螺纹。
第二种情况,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为凸起和凹槽构成的轴向移动式卡扣联接。
第三种情况,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为紧配合联接。
第四种情况,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设置于风扇组件20的磁铁块或铁块。第二连接结构为设于壳体10的铁块或磁铁块。
第五种情况,请参阅图7,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风扇组件20设有第一配合面28。壳体10与第一配合面匹配的第二配合面15。第一配合面28、第二配合面15为楔面配合。优选的,第一配合面28、第二配合面15均为斜面在转动180°后,可以改变出风的方向。更加优选的,斜面的夹角为45°。
第六种情况,请参阅图7、9,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为环向转动式卡扣联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壳体10设有的环向槽13。第一连接结构为风扇组件20设有与环向槽13配合的环向凸起23。
优选的,所述壳体10设有用于与风扇组件20电连接的电接触点,以使给风扇组件20供电或充电。电接触点位于快速接连位。当风扇组件20内设置有电池时,可以对电池充电;当电池充满电后,电接触点可以直接对风扇组件20的电机供电。
在一实施提供了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请参阅图1至7、8至18,包括上述的过滤筒结构Q,及风扇组件20。风扇组件20与可拆卸位联接,且风扇组件20拆卸后可单独使用。风扇组件20的进风端与滤芯过滤后端连通,以过滤进风口进入的空气。
在另一实施提供了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请参阅图1至7、8至18,包括壳体10,与壳体10上端可拆卸联接的风扇组件20,及设于壳体10内部的滤芯11。风扇组件20拆卸后可单独使用。壳体10设有进风口12,优选的,进风口12可以设置在壳体10靠近下端的位置。风扇组件20的进风端与滤芯11内部贯通,以过滤进风口12进入的空气。
在上述的两个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的实施例中,可以有具体的以下共同技术:
风扇组件20与壳体10为分体式设计,并且拆卸为较为简易。在需要作为风扇使用时,风扇组件20拆卸下来,作为移动风扇使用;在作为空气净化器使用时,将风扇组件20安装至壳体10上端,形成空气净化器。
优选的,进风口12设置于壳体10的外周。空气从进气口12进入,滤芯11对空气进行过滤后,风扇组件20将空气从壳体10上端吹出。
其中,滤芯11与壳体10之间形成有间隔,以使得滤芯11在过滤时,进气更加顺畅。
请参阅图16至18,风扇组件20包括罩体21,及与罩体21转动联接的手柄22。罩体21与壳体10上端可拆卸联接。其中,还包括扇叶及电机(在此不做标注),且扇叶及电机设置在罩体21内。手柄22设置于罩体21的一端面,使得手柄22与罩体21形成“T”型结构。罩体21放置在壳体10的上端时,手柄22位于壳体10内部。
风扇组件20设置于壳体10上端并且朝上出风,以使滤芯11内部形成低压,进风口12进气。
请参阅图7、9,壳体10上端设有环向槽13。罩体21设有与环向槽13配合的环向凸起23。在罩体21与壳体10时,环向凸起23配合在环向槽13内。环向凸起23插进环向槽13后,转动一定的角度,就能将壳体10与罩体21固定。
请参阅图17,罩体21一侧设有球状体25。手柄22设有与球状体25联接的弧形槽26,以使罩体21与手柄22形成球铰接。罩体21与手柄22为球铰接,使得罩体21与手柄22可以调整任意角度,方便风扇组件20出风。
罩体21与壳体10的接触面为平面,以使风扇组件20的出风口垂直朝上。
其中,罩体21与手柄22转动联接,以使改变罩体21与手柄22的角度,在风扇组件20单独使用比较方便,可以调整出风方向。
优选的,请参阅图9、17,手柄22延伸至滤芯11内腔,并且延伸端设有消毒灯29。消毒灯29用于对空气进行消毒,一般的消毒灯29为紫外线灯。风扇组件20为单独使用时,消毒灯29可实现对局部的消毒功能。
请参阅图8,壳体10下端设有底座15,以方便摆放,保持摆放平稳。底座15的形状也可以设计成与车载水杯的槽位相匹配,方便固定在车内。
优选的,壳体10与罩体21之间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条,使得连接处不漏气,过滤效果更好。
在其它实施例中,为了壳体10与罩体21之间拆卸方便,并且固定和密封效果好,罩体21朝向壳体10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结构。壳体10上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相互匹配。
优选的,请参阅图7、16,第一连接结构可以为卡扣凸起201,第二连接结构为卡槽101,在罩体21与壳体10匹配时,可以将卡扣凸起201与卡槽101对准,然后罩体21与壳体10转动一定的角度,罩体21与壳体10就能卡紧。反之也可以,第二连接结构可以为卡扣凸起201,第一连接结构为卡槽101。
优选的,请参阅图5,第一连接结构为外螺纹,第二连接结构为内螺纹102,在罩体21与壳体10联接时,可以将二者螺纹联接。
优选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可以为紧配合联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17,罩体21通过设有的转轴27与手柄22旋转联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13、14,在当作空气净化器使用时,放置在桌面上,风扇组件20也可以作为风扇的功能使用,这样控制出风方向也是重要的。罩体21设有第一配合面28,壳体10与第一配合面28匹配的第二配合面15。调整第一配合面28和第二配合面15的相对位置,使得风扇组件20的出风方向改变。
优选的,罩体21出风方向的一侧的面与第一配合面28相互平行,即罩体21的两侧面相互平行。
优选的,第一配合面28、第二配合面15均为斜面,并且第一配合面28、第二配合面15的外形轮廓相同。罩体21有二个工位,使得与壳体10时,风扇组件20具有两个不同角度的出风方向。具体的,第一工位时,第一配合面28与第二配合面15配合,风扇组件20出风方向竖直朝上;第二工位时,第一配合面28转换一定的角度与第二配合面15配合,风扇组件20出风方向朝向壳体10的一侧,放置在桌面上可对着人出风。其中,第一工位与第二工位切换通过转换一定的角度来完成,比如第一配合面28、第二配合面15的截面为椭圆形时,转换180°就能实现出风口的改变。优选的,第一配合面28、第二配合面15的截面图形可以为椭圆形、圆形、方形等。第一配合面28、第二配合面15的截面为椭圆形,那么将风扇组件20旋转180°再与壳体10配合,那么可以改变出风方向。
优选的,为了避免手柄22与滤芯11的干涉问题,在此处的风扇组件20为手柄22与罩体21之间的联接为球铰接的设计。
更加优选的,第一配合面28、第二配合面15均为斜面,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优选的,请参阅图15、18,为了避免风扇组件20的手柄22放置在滤芯11内腔的干涉,和手柄22位于滤芯11内腔极有可能导致风扇组件20在排气的过程中不顺畅的情况,风扇组件20可以为手柄22可设置在罩体外侧的设计。
在其它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18,手柄22可以设置在罩体21的一侧(可以为相对于扇叶径向设置),并且壳体10设有用于放置手柄22的凹槽16,这样能将风扇组件20放置在壳体10上端。手柄22径向设置在罩体21的外侧时,手柄22裸露在壳体10外,与壳体10之间比较容易取放。优选的,壳体10上端设有斜口,罩体21外侧设有斜坡面,从而使得罩体21较为容易的放置在壳体10的斜口上,还有又能保证壳体10与罩体21之间的密封性。
在其它实施例中,风扇组件20与壳体10之间可以通过磁力的方式进行固定,拆卸也较为容易。罩体21和壳体10的联接面上均设置有磁铁块,或其中一侧设置磁铁块另一侧设置铁块,就能通过磁力将风扇组件20与壳体10联接,此时可以将风扇组件20与壳体10设计成松联接,方便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风扇组件20与壳体10可拆卸式联接,风扇组件20拆卸下来可以单独使用;风扇组件20安装至壳体10上后,可以形成空气净化器,功能多样化,满足不同的需求。风扇组件20的罩体21与手柄22可以相互转动,单独使用时可以调整出风方向。风扇组件20与壳体10之间通过相对位置的改变,来实现风扇组件20的出风方向的调整。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过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部的滤芯;所述壳体靠近于滤芯的过滤前端的位置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靠近于滤芯的过滤后端的位置设有用于放置风扇组件的可拆卸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位设于壳体上部;所述可拆卸位为设于壳体上部且朝上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滤芯过滤后端连通;所述进风口设于壳体的下部或中部;
或,所述可拆卸位设于壳体中部;所述可拆卸位为设于壳体中部且朝壳体侧边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滤芯的过滤后端连通;所述进风口设于壳体的下部和/或上部;
或,所述可拆卸位设于壳体下部;所述可拆卸位为设于壳体下部且朝壳体侧边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滤芯过滤后端连通;所述进风口设于壳体的中部或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朝向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壳体上端设有构成可拆卸位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相互配合,以使风扇组件与壳体可拆卸式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为螺纹连接;
或,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为凸起和凹槽构成的轴向移动式卡扣联接;
或,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为紧配合联接;
或,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设置于风扇组件的磁铁块或铁块;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设于壳体的铁块或磁铁块;
或,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风扇组件设有第一配合面;所述壳体与第一配合面匹配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面为楔面配合;
或,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为环向转动式卡扣联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壳体设有的环向槽;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风扇组件设有与环向槽配合的环向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面均为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用于与风扇组件电连接的电接触点,以使给风扇组件供电或充电;所述电接触点位于快速接连位。
7.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与壳体上端可拆卸联接的风扇组件,及设于壳体内部的滤芯;所述风扇组件拆卸后可单独使用;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扇组件的进风端与滤芯内部贯通,以过滤进风口进入的空气。
8.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过滤筒结构,及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与可拆卸位联接,且风扇组件拆卸后可单独使用;所述风扇组件的进风端与滤芯过滤后端连通,以过滤进风口进入的空气。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罩体,及与罩体转动联接的手柄;所述罩体与壳体的可拆卸位可拆卸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设置于罩体的一端面;所述罩体与手柄转动联接,以使改变罩体与手柄的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设有球状体;所述手柄设有与球状体联接的弧形槽,以使罩体与手柄形成球铰接;或,
所述罩体通过设有的转轴与手柄旋转联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延伸至滤芯内腔,并且延伸端设有消毒灯。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罩体,及与罩体固定联接的手柄;所述罩体与壳体的可拆卸位可拆卸联接;所述手柄设置于罩体的侧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49212 | 2020-03-18 | ||
CN2020203492121 | 2020-03-1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00398U true CN213300398U (zh) | 2021-05-28 |
Family
ID=76018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144153.0U Active CN213300398U (zh) | 2020-03-18 | 2020-06-18 | 一种过滤筒结构、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300398U (zh) |
-
2020
- 2020-06-18 CN CN202021144153.0U patent/CN2133003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300398U (zh) | 一种过滤筒结构、风扇和空气净化器两用型装置 | |
CN209604291U (zh) | 一种无叶手持风扇 | |
CN214432479U (zh) | 无线吹风机 | |
CN208503059U (zh) | 一种安全防水的手持式风扇 | |
JP5485715B2 (ja) | 集塵機又はブロワ | |
JP3227284U (ja) | ファン及び空気清浄機の兼用型装置 | |
CN216138630U (zh) | 一种吸尘罩及其构成的墙面打磨机 | |
JP2011104110A (ja) | 集塵機 | |
WO2022134611A1 (zh) | 集尘盒及扫地机器人 | |
CN211187033U (zh)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 |
CN114451650A (zh) | 无线吹风机 | |
CN210019179U (zh) | 一种便携式吸尘器 | |
CN211749276U (zh) | 一种吸尘设备的装配结构 | |
JPS63171533A (ja) | 真空掃除機 | |
CN220158163U (zh)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 |
WO2019071873A1 (zh) | 带底座的手持风扇 | |
CN207554381U (zh) | 一种换气扇 | |
CN218303808U (zh) | 一种吸尘磨甲器 | |
CN221786115U (zh) | 一种搭载除螨刷的随手吸尘器 | |
WO2019071874A1 (zh) | 新型手持风扇 | |
CN210905318U (zh) | 一种便于拆装的净化机 | |
CN221096958U (zh) | 一种风机组件及便携式吸尘器 | |
CN219199419U (zh) | 帐篷用移动式空气净化器 | |
CN214325819U (zh) | 一种储液装置 | |
CN214484392U (zh) | 一种用于吸尘器的磁吸充电座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