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00259U -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00259U
CN213300259U CN202021453163.2U CN202021453163U CN213300259U CN 213300259 U CN213300259 U CN 213300259U CN 202021453163 U CN202021453163 U CN 202021453163U CN 213300259 U CN213300259 U CN 213300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air inlet
section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531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勇华
李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531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002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00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002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湿装置,加湿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形成有第一进风口且内部限定出安装空间;凝水组件,凝水组件设置于安装空间内;接水盘,接水盘设置于安装空间内且设置于凝水组件的下方;水处理件;风道组件,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和风机,风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风机位于接水盘外且包括:电机和风扇,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接水盘的上方且与水处理件对应设置,以将带有水分的风从第二出风口送出。由此,通过将风道组件的第二进风口与水处理件对应设置,使带有水分的风可以通过风道组件进入室内,从而可以提高室内空气的湿度,如此设置,可以加快水分进入室内的速度,可以降低水分的损耗,从而可以提高加湿装置的加湿效率。

Description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虽然空调以其可以使室内冬暖夏凉的优势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由于空调工作时导致的室内湿度较低,室内空气较干燥的问题依然被人们诟病,空调加湿装置以其可以在不影响空调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地加湿室内空气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关技术中,加湿装置通过设置在室外利用室外空气产生带有较多水分的风,而在将室外带有水分的风运输到室内的过程中水分会出现较高地损耗与浪费,降低了加湿装置的加湿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可以降低将带有水的风从室外运输到室内的过程中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第一进风口且内部限定出安装空间;凝水组件,所述凝水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设置于所述凝水组件的下方,以接所述凝水组件的凝结水;水处理件,所述水处理件设置于所述接水盘处且与所述凝水组件间隔开;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和风机,所述风道具有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风机位于所述接水盘外且包括:电机和风扇,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扇动力传动,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且与所述水处理件对应设置,以将带有水分的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送出。
由此,凝水组件可以将室外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并且进入接水盘,接水盘中的水处理件将凝结水转化成水汽,通过将风道组件的第二进风口与水处理件对应设置,使带有水汽的风可以通过风道组件进入室内,从而可以提高室内空气的湿度,如此可以加快水分进入室内的效率,可以降低水分的损耗,从而可以提高加湿装置的加湿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包括:进风段、连接段和出风段,所述连接段连接在所述进风段和所述出风段之间,所述进风段形成有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段罩设在所述风扇上且形成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风扇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水处理件为加热件或雾化件,所述加热件或所述雾化件设置于所述接水盘内,所述第二进风口形成在所述进风段的底部且罩设在所述接水盘对应所述加热件或所述雾化件的空间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接水盘包括:底板、侧边框和隔板,所述侧边框围绕在所述底板的边缘处且向上延伸,所述隔板隔离在所述侧边框之间,以在所述接水盘内隔成接水空间和水处理空间,所述隔板上形成连接所述接水空间和所述加热空间的通水孔,所述凝水组件设置于所述接水空间的上方,所述加热件或所述雾化件设置于所述水处理空间内,所述第二进风口罩设在所述水处理空间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风段的顶部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段的顶部倾斜设置且与所述进风段的连接端高于与所述出风段的连接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水处理件为吸水件,所述吸水件设置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所述第二进风口形成在所述进风段朝向所述吸水件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水件竖直设置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垂直于所述吸水件的竖直表面,所述连接段的顶部倾斜设置且与所述进风段的连接端高于与所述出风段的连接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风段与所述连接段连接的一端罩设在所述风扇上且另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段的顶部宽度从所述一端向所述另一端呈递减趋势。
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内机;上述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外机且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室内机通过管路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室外机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穿孔且侧部设置有扣手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位于所述扣手的下方,所述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一穿孔伸入所述室外机,并从所述第二穿孔伸出所述室外机,以与所述室内机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加湿装置与室外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加湿装置与室外机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加湿装置与室外机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加湿装置与室外机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加湿装置与室外机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加湿装置与室外机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系统;
10-加湿装置;11-外壳;12-第一进风口;
20-凝水组件;21-半导体件;22-冷端;23-热端;24-散热器;25-压缩机;26-第一换热器;27-第二换热器;
30-接水盘;31-底板;32-侧边框;33-隔板;34-通水孔;
40-水处理件;401-加热件;402-雾化件;403-吸水件;41-安装框;
50-风道组件;51-第二进风口;52-第二出风口;53-风机;54-风道;55-进风段;56-连接段;57-出风段;
60-室内机;
70-室外机;71-第一穿孔;72-第二穿孔;73-扣部;74-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
结合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可以包括:外壳11、凝水组件20、接水盘30、水处理件40和风道组件50,外壳11的内部限定出相对密闭的安装空间,凝水组件20、接水盘30、水处理件40以及风道组件50均安装设置在外壳11内部的安装空间中,外壳11由相对坚硬的材料制成,可以保护凝水组件20、接水盘30、水处理件40以及风道组件50免受外力的冲击导致损坏,此外,密闭的安装空间可以防止外界异物进入安装空间中并且损坏安装空间中的零部件,可以提高加湿装置1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外壳11上设计有第一进风口12,外壳11在第一进风口12处设置有多个格栅,设置有多个格栅的第一进风口12进风方向为从斜下方进风,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地防止外界异物进入外壳11内部的安装空间中,而且多个格栅对第一进风口12的进风气流具有导向作用,可以增加第一进风口12进风气流单位时间内的流量与速度,可以提高加湿装置10的性能,可以优化加湿装置10的工艺结构。
一种可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凝水组件20可以主要包括:半导体件21、冷端22和热端23,半导体件21的电偶两端分别设置有冷端22和热端23。具体地,半导体件21中存在由两种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偶,当该电偶的两端通电时,该电偶两端便会出现热量转移,即热量将会从一端转移到另一端,从而在电偶两端产生温差,进而可以使电偶的一端为冷端22,另一端为热端23,位于冷端22周围的含有水分的空气在冷端22表面受冷液化形成小水珠,然后小水珠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如此设置,可以利用半导体件21自身的特性来进行凝水,不仅可以降低能耗,而且不会产生噪音,凝水可靠性较高。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3所示,凝水组件20还可以主要包括:散热器24,散热器24安装设置在热端23背离冷端22的一侧,散热器24可以给经过热端23后的高温气流降温,从而可以保证凝水组件20的正常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当半导体件21电偶两端的温差稳定时,半导体件21可以形成稳定的冷端22与热端23,半导体件21可以正常工作,否则热量的转移便会继续,直到半导体件21电偶两端的温差稳定为止,也就是说,半导体件21电偶一端温度发生变化时,另一端的温度也要发生相应变化来使电偶两端的温差稳定,所以当散热器24降低了热端23的温度时,冷端22的温度也需要相应的降低,从而使冷端22与热端23两端的温差稳定,如此,可以通过散热器24主动给热端23散热来使冷端22获得更低的温度,可以使凝水组件20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可以增加凝水组件20的适用性,可以优化工艺结构。
另一种可选地,结合图4-图6所示,凝水组件20可以主要包括:压缩机25、第一换热器26和第二换热器27,压缩机25、第一换热器26和第二换热器27串联连接且形成冷却循环回路。具体地,第一换热器26和第二换热器27的其中一个可以作为蒸发器,另外一个可以作为冷凝器,冷媒可以在冷却循环回路内流动,位于蒸发器周围的含有水分的空气会在蒸发器表面上不断地凝结出小水珠,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其中,凝水组件20还可以包括:节流器,节流器与压缩机串联连接,节流器可以起到节流作用,节流器可以为膨胀阀,也可以为毛细管。第一换热器26和第二换热器27之间可以设置有风机,以使第一换热器26和第二换热器27周围的空气持续循环,有利于水的凝结。
结合图1-图6所示,接水盘30安装设置于凝水组件20的下方,以接住并且容纳凝水组件20的凝结水。具体地,凝水组件20可以将从第一进风口12进入的气流中的水分凝结在凝水组件20的外表面上,然后小水珠凝结成大水珠后由于重力作用从凝水组件20的外表面上滴落到接水盘30中,如此设置,可以使凝水组件20的凝结水直接进入接水盘30,无需经过其他通道的导入,如此设置,不仅可以防止水在进入接水盘30的过程中被消耗,而且可以加快接水盘30接水以及存储水的速度,可以优化工艺结构。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6所示,水处理件40设置于接水盘30处,并且水处理件40与凝水组件20间隔开,水处理件40可以将接水盘30中的水转化成水汽,用以提升室内的空气湿度,并且水处理件40与凝水组件20间隔开可以保证加湿装置10各部件的独立性,防止水汽干涉凝水组件20的工作,可以提升加湿装置1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1-图6所示,风道组件50可以主要包括:风道54和风机53,风道54具有第二进风口51和第二出风口52,第二进风口51设置在接水盘30上方,并且第二进风口51与水处理件40对应设置,由于水处理件40可以将接水盘30中的水转化成水汽,水汽可以与水处理件40上方的空气混合,使水处理件40上方的空气的湿度得到提高,所以将第二进风口51与水处理件40对应设置,用以将带有水汽的空气从第二出风口52送出,如此设置,可以降低水汽的损耗,可以优化工艺结构,可以提高加湿装置10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结合图1所示,风机53位于接水盘30外,并且风机53包括:电机和风扇,电机与风扇动力传动,风扇设置于风道54内,风扇可以加快吸水空间中的水蒸气的流速,使水蒸气更快的从第二进风口51流到第二出风口52,从而更快地进而室内空间中,如此设置,可以降低水蒸气在流入室内的过程中的损耗,可以提高加湿装置10的加湿效率。
由此,首先凝水组件20可以将室外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并且进入接水盘30,然后接水盘30中的水处理件40将凝结水转化成水汽,最后通过将风道组件50的第二进风口51与水处理件40对应设置,使带有水汽的风可以通过风道组件50进入室内,从而可以提高室内空气的湿度,如此可以加快水分进入室内的效率,可以降低水分的损耗,从而可以提高加湿装置10的加湿效率。
结合图1-图6所示,风道54包括:进风段55、连接段56和出风段57,连接段56连接在进风段55和出风段57之间,进风段55和出风段57相对垂直,如此通过合理布置风道54的结构,可以降低加湿装置10的体积,进一步地,进风段55形成有第二进风口51,出风段57罩设在风扇上且形成有第二出风口52,如此不仅可以简化风道54的结构,而且从第二进风口51进来的带有水汽的风经过风扇的处理流速将得到提高,可以加快带有水汽的风进入室内的速度,从而可以减少水分的消耗,可以提高加湿装置10的加湿效率。另外,将出风段57罩设在风扇上并且第二出风口52与风扇间隔设置可以对经过风扇处理后的带有水汽的风形成导向作用,使其经过风扇处理后直接通过出风段57的第二出风口52排出,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加湿装置10的加湿效率。
一种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4所示,水处理件40可以为加热件401,加热件401设置于接水盘30处,加热件401可以将接水盘30中的水加热使其汽化成水蒸气,用以提升室内的空气湿度,第二进风口51形成在进风段55的底部,并且第二进风口51罩设在接水盘30对应加热件401空间上方,如此可以使加热件401上方空间相对密闭,可以防止水蒸气与外界空气混合并且通过气流自由流动将水蒸气带走,从而造成水蒸气的浪费,进而可以提升加湿装置10的加湿效率,可以优化工艺结构。其中,加热件401可以为加热丝,加热丝为多个且串联或并联连接,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加热件401的加热效率,使加热空间中的水更快的被蒸发成水蒸气,从而可以提高加湿装置10的加湿效率,另外,将多个加热丝串联或并联连接可以方便加热丝的安装与拆卸,可以优化加湿装置10的结构设计。
另一种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5所示,水处理件40可以为雾化件402,雾化件402设置于接水盘30处,雾化件402可以将接水盘30中的水雾化,用以提升室内的空气湿度,第二进风口51形成在进风段55的底部,并且第二进风口51罩设在接水盘30对应雾化件402空间上方,如此可以使雾化件402上方空间相对密闭,可以防止水雾与外界空气混合并且通过气流自由流动将水雾带走,从而造成水雾的浪费,进而可以提升加湿装置10的加湿效率,可以优化工艺结构。其中,雾化件402可以为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雾化器可以通过高频率的震荡使雾化空间中的水变成水汽,无需加热或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不仅可以降低能耗,而且可以使水汽更加健康,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超声波雾化器为为多个并且均匀分布在雾化的空间中,如此设置,不仅可以提高雾化件402的雾化效率,使雾化的空间中的水更快的被雾化成水雾,从而可以提高加湿装置10的加湿效率,另外,将多个超声波雾化器均匀设置在雾化的空间中可以保证雾化的空间中的水的雾化均匀,可以优化加湿装置10的结构设计。
结合图1-图6所示,接水盘30包括:底板31、侧边框32和隔板33,侧边框32围绕在底板31的边缘处且向上延伸,底板31可以与侧边框32配合限定出接水空间,可以使接水盘30尽可能的接住更多的水,避免水从接水盘30中溢出,从而可以提高接水盘30结构的可靠性与容错率,进一步地,隔板33隔离在侧边框32之间,用以在接水盘30内隔成接水空间和水处理空间,隔板33上形成连接接水空间和水处理空间的通水孔34,通水孔34相对于底板31具有一定的高度,如此,当接水空间中的水流的水位高于通水孔34的高度时,接水空间中高出通水孔34高度的水流将进入水处理空间中,凝水组件20设置于接水空间的上方,凝水组件20中的流出的水将先直接进入接水空间,在接水空间中水流的水位高于通水孔34的高度时,接水空间中高出通水孔34高度的水流将进入水处理空间中,如此,可以使加湿装置10在每次加湿完成后,都不会将接水盘30中的水用光,使接水盘30中总是有保存一部分水,可以使下次加湿装置10开始工作后,减少接水空间中水流的水位高过通水孔34的高度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提高加湿装置10的效率,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加热件401或雾化件402设置于水处理空间内,水处理空间的面积小于接水空间的面积,如此,可以减少单位时间内加热件401或雾化件402加热或雾化水的面积,从而可以减少加热件401或雾化件402使水蒸发或雾化所需的时间,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加湿装置10的加湿效率,第二进风口51罩设在水处理空间处,在加热件401或雾化件402将水蒸发或雾化后,第二进风口51可以直接将水蒸气或雾气吸走通往室内,从而达到提高室内空气湿度的目的,如此,将第二进风口51直接罩设在水处理空间的上方,可以使水处理空间相对密闭,可以防止水蒸气或雾气与外界空气混合并且通过气流自由流动将水蒸气或雾气带走,从而造成水蒸气或雾气的浪费,进而可以提升加湿装置10的加湿效率,可以优化工艺结构。
结合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当水处理件40为加热件401或雾化件402时,风道54的进风段55的顶部水平设置,进风段55与接水盘30的底板31相互平行,使进风段55的顶部与水处理空间共同组成相对密闭的空间,另外,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段56靠近进风段55的一端与进风段55相连接,连接段56靠近出风段57的一端与出风段57相连,由于进风段55位于水处理空间的上方,所以需要将进风段55设计地较高,不仅可以保证水被水处理件40充分利用后再进入进风段55的第二进风口51,而且也可以防止水处理件40损坏进风段55,例如:当水处理件40为加热件401时,如果将第二进风口51设计的过于贴近加热件401,便会产生加热件401损坏第二进风口51的隐患,所以连接段56与进风段55的连接端便会高于与出风段57的连接端,连接段56的顶部倾斜设置,连接段56一端与较高的进风段55的第二进风口51相连接,另一端与相对较低的出风段57相连接,共同形成风道54,如此,通过合理地布置进风段55、连接段56与出风段57的位置,可以提高加湿装置10的加湿效率,也可以优化加湿装置10的结构设计。
结合图3和图6所示,水处理件40还可以为吸水件403,吸水件403安装设置在接水盘30的上方,第二进风口51设置在吸水件403远离凝水组件20一侧,在吸水件403将水处理空间中的水均匀吸收并且水蒸发后,水蒸气可以进入第二进风口51通往室内,从而达到提高室内空气湿度的目的,如此,可以降低水蒸气的损耗,可以提升加湿装置10的加湿效率,可以优化工艺结构。
其中,结合图3和图6所示,水处理空间中设置有竖立的安装框41,安装框41可以通过焊接或卡接等安装方式竖立设置在水处理空间的底板31上,吸水件403可以为湿膜,湿膜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与蒸发性并且湿膜的吸水具有自我调节性,不会产生过于饱和的现象,将湿膜安装在安装框41中,使得湿膜相对于接水盘30竖直设置,可以增大湿膜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此外,将湿膜作为吸水件403不仅可以降低能耗,而且湿膜良好的自我清洁能力、抗酸碱性以及耐霉菌性等优良特性可以保证水蒸气的干净健康,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结合图3和图6所示,当水处理件40为吸水件403时,吸水件403竖直设置在接水盘30的上方,第二进风口51的进风方向垂直于吸水件403的竖直表面,也就是说,吸水件403与第二进风口51均相对于接水盘30的底板垂直,吸水件403将水分吸收并且蒸发之后,带有水蒸气的风进入第二进风口51的方向相对于吸水件403以及第二进风口51垂直,如此可以使水分被蒸发后更加直接快速地进入第二进风口51,可以降低水汽的损耗,可以提高加湿组件10的加湿效率,另外,将进风段55设置的高于出风段57,用以与吸水件403配合进风,所以将连接段56的顶部倾斜设置并且进风段55的连接端高于出风段57的连接端,如此,通过合理地布置进风段55、连接段56与出风段的57位置,可以提高加湿装置10的加湿效率,也可以优化加湿装置10的结构设计。
结合图1-图6所示,出风段57与连接段56连接的一端罩设在风扇上且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出风口52,出风段57的顶部宽度从一端向另一端呈递减趋势,也就是说,经过风扇处理后的带有水的风经过出风段57通道从第二出风口52排出时,出风段57通道的宽度越来越窄,可以理解的是,当带有水的风的风量一定时,单位时间内通过通道的横截面积越小,带有水的风的流速越快,如此通过缩小第二出风口52的横截面积,可以提高带有水的风进入室内的速度,从而可以提高加湿装置10的加湿效率。
结合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可以主要包括:室内机60、室外机70和上述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加湿装置10设置于室外机70且第二出风口52与室内机60通过管路相连通,室内机60与室外机70可以进行配合完成空调系统100的制冷或制热功能,使室内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加湿装置10可以在不影响空调系统100制冷或制热的前提下,提高室内的湿度,具体地,可以将加湿装置10设置于室外机70上,例如,加湿装置10设置在室外机70的顶部,并且加湿装置10的第二出风口52可以再通过管路74与室内机60相连接,从而使室内机60向室内吹出的冷风或热风具有一定的湿度,进而实现提高室内湿度的目的。管路74可以先向室外机70内弯折,然后再与室外机70的其他通管一起向室内机60延伸。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7所示,室外机7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穿孔71,并且室外机70的侧部设置有扣手73和第二穿孔72,第二穿孔72位于扣手73的下方,管路74的一端与第二出风口52相连接且通过第一穿孔71伸入室外机70的内部,并且另一端通过第二穿孔72从室外机70的内部伸出,以与室内机60相连通,如此设置,通过将管路74设置在室外机70中,可以无需占用其他空间,另外,室外机70还可以保护管路74,防止管路74被外界异物侵蚀或被外力损坏,可以延长管路74的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第一进风口且内部限定出安装空间;
凝水组件,所述凝水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设置于所述凝水组件的下方,以接所述凝水组件的凝结水;
水处理件,所述水处理件设置于所述接水盘处且与所述凝水组件间隔开;
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和风机,所述风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风机位于所述接水盘外且包括:电机和风扇,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扇动力传动,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且与所述水处理件对应设置,以将带有水分的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进风段、连接段和出风段,所述连接段连接在所述进风段和所述出风段之间,所述进风段形成有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段罩设在所述风扇上且形成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风扇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件为加热件或雾化件,所述加热件或所述雾化件设置于所述接水盘内,所述第二进风口形成在所述进风段的底部且罩设在所述接水盘对应所述加热件或所述雾化件的空间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包括:底板、侧边框和隔板,所述侧边框围绕在所述底板的边缘处且向上延伸,所述隔板隔离在所述侧边框之间,以在所述接水盘内隔成接水空间和水处理空间,所述隔板上形成连接所述接水空间和所述水处理空间的通水孔,所述凝水组件设置于所述接水空间的上方,所述加热件或所述雾化件设置于所述水处理空间内,所述第二进风口罩设在所述水处理空间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段的顶部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段的顶部倾斜设置且与所述进风段的连接端高于与所述出风段的连接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件为吸水件,所述吸水件设置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所述第二进风口形成在所述进风段朝向所述吸水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件竖直设置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垂直于所述吸水件的竖直表面,所述连接段的顶部倾斜设置且与所述进风段的连接端高于与所述出风段的连接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段与所述连接段连接的一端罩设在所述风扇上且另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段的顶部宽度从所述一端向所述另一端呈递减趋势。
9.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机;
室内机;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外机且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室内机通过管路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穿孔且侧部设置有扣手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位于所述扣手的下方,所述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一穿孔伸入所述室外机,并从所述第二穿孔伸出所述室外机,以与所述室内机相连通。
CN202021453163.2U 2020-07-21 2020-07-21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213300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3163.2U CN213300259U (zh) 2020-07-21 2020-07-21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3163.2U CN213300259U (zh) 2020-07-21 2020-07-21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00259U true CN213300259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21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53163.2U Active CN213300259U (zh) 2020-07-21 2020-07-21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002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76892B (zh)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216897531U (zh) 空调器
CN110748963A (zh) 空调器系统、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13300259U (zh)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CN212657821U (zh)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CN218936782U (zh) 一种双通道恒温恒湿冷风机
CN212644762U (zh)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CN212657793U (zh)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CN212657820U (zh)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CN213300260U (zh)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CN115371141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加湿控制方法
CN114857681A (zh) 用于除湿的装置
CN212851508U (zh)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机组电控盒散热结构及空调机组
CN211146701U (zh) 空调器系统、空调
CN211781460U (zh) 一种主动式冷梁末端装置及主动式冷梁空调系统
CN212869980U (zh)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CN208382615U (zh) 除湿模组及制冷设备
CN212777655U (zh) 增湿装置和天花式空调器
CN111735163A (zh) 一种仓储用空调冷却系统
CN214949372U (zh) 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05505203U (zh) 空调器
CN220871012U (zh) 一种户用空调室外机
CN112902310B (zh) 空调水交换散热装置
CN219014611U (zh) 一种新型空液两用空调换热装置
CN220728361U (zh) 一种一体式直吹型吊顶冷暖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