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76892B -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76892B
CN107676892B CN201610622342.6A CN201610622342A CN107676892B CN 107676892 B CN107676892 B CN 107676892B CN 201610622342 A CN201610622342 A CN 201610622342A CN 107676892 B CN107676892 B CN 1076768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ver blade
water
air
electric control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223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76892A (zh
Inventor
刘德昌
魏伟
王晶
路则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223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768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76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76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76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76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o-electric units or the Peltier effe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8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air-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4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4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 F24F2006/046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with a water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34Heater, e.g. gas burner, electric air he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4Free-coo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连通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道、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风道;在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第一散热片、第一风扇、第一百叶片;在第二风道内设置有第二散热片、电热阻丝、第二风扇、第二百叶片;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间隔布设,在两个风道之间设置有半导体片,半导体片的一端与第一散热片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散热片连接;在壳体内还设置有喷水结构和用于连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中间通道。本发明可以切换多种工作模式,实现多种功能,功能丰富,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且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器以及对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器一般采用制冷剂实现制冷制热,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空调器的功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解决了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风道;在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第一散热片、第一风扇、第一百叶片;所述第一风扇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风扇之间,所述第一百叶片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在所述第二风道内设置有第二散热片、第二风扇、第二百叶片;所述第二散热片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百叶片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二百叶片和第二进风口之间;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间隔布设,在两个风道之间设置有半导体片,所述半导体片的一端与第一散热片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散热片连接;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中间通道,所述中间通道通过第三百叶片与第一风道连接;所述中间通道通过第四百叶片与第二风道连接;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控板,所述电控板控制半导体片的供电,以及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运行,并控制第一百叶片、第二百叶片、第三百叶片、第四百叶片的开闭。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散热片下方设置有第一接水盘,在所述第二散热片下方设置有第二接水盘;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喷水的喷水结构,所述电控板控制喷水结构的运行;在所述第二风道内设置有电热阻丝,所述电热阻丝设置在第二出风口和第二散热片之间,所述电控板控制电热阻丝的供电。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一接水盘之间设置有第五百叶片;在所述第二散热片和第二接水盘之间设置有第六百叶片;所述电控板控制第五百叶片、第六百叶片的开闭。
又进一步的,所述喷水结构包括第一喷水结构和第二喷水结构;所述第一喷水结构包括第一水泵、第一喷水管,所述第一水泵将第一接水盘内的水抽取进第一喷水管,经第一喷水管的多个支管喷向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二喷水结构包括第二水泵、第二喷水管,所述第二水泵将第二接水盘内的水抽取进第二喷水管,经第二喷水管的多个支管喷向第二散热片。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水盘或/和第二接水盘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水位信号发送至电控板。
一种基于上述空调器的空调器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选择一种工作模式;
(2)根据选择的工作模式运行;
(21)当工作模式选择为内循环除湿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半导体片通电,半导体片与第一散热片连接的一端产生冷量,半导体片与第二散热片连接的一端产生热量;
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运转,第一百叶片和第二百叶片关闭,第三百叶片和第四百叶片打开;
(22)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制冷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半导体片通电,半导体片与第二散热片连接的一端产生冷量,半导体片与第一散热片连接的一端产生热量;
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运转,第一百叶片和第二百叶片打开,第三百叶片和第四百叶片关闭;
(23)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制冷除湿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半导体片通电,半导体片与第二散热片连接的一端产生冷量,半导体片与第一散热片连接的一端产生热量;
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运转,第一百叶片和第二百叶片打开,第三百叶片和第四百叶片关闭。
进一步的,在空调器的第一散热片下方设置有第一接水盘,在所述第二散热片下方设置有第二接水盘;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喷水的喷水结构,所述电控板控制喷水结构的运行;在所述第二风道内设置有电热阻丝,所述电热阻丝设置在第二出风口和第二散热片之间,所述电控板控制电热阻丝的供电;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24)当工作模式选择为内循环加湿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喷水结构向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上喷水;
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运转,第一百叶片和第二百叶片关闭,第三百叶片和第四百叶片打开;
(25)当工作模式选择为内循环制热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电热阻丝通电;
电热板控制第一风扇运转,第一百叶片和第二百叶片关闭,第三百叶片和第四百叶片打开;
(26)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制热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电热阻丝通电;
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运转,第一百叶片和第二百叶片打开;第三百叶片和第四百叶片关闭;
(27)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制热加湿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电热阻丝通电,半导体片通电,半导体片与第一散热片连接的一端产生冷量,半导体片与第二散热片连接的一端产生热量;电控板控制喷水结构向第二散热片上喷水;
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运转,第一百叶片和第二百叶片打开;第三百叶片和第四百叶片关闭;
(28)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加湿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喷水结构向第二散热片上喷水;
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运转,第一百叶片和第二百叶片打开;第三百叶片和第四百叶片关闭;
(29)当工作模式选择为自清洁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喷水结构向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上喷水。
进一步的,在空调器的第一散热片和第一接水盘之间设置有第五百叶片;在空调器的第二散热片和第二接水盘之间设置有第六百叶片;所述电控板控制第五百叶片、第六百叶片的开闭;
当工作模式选择为内循环除湿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电控板控制第五百叶片打开;
当工作模式选择为内循环加湿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电控板控制第五百叶片、第六百叶片打开;
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制冷除湿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电控板控制第六百叶片打开;
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制热加湿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电控板控制第六百叶片打开;
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加湿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电控板控制第六百叶片打开;
当工作模式选择为自清洁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电控板控制第五百叶片、六百叶片打开。
又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器的喷水结构包括第一喷水结构和第二喷水结构;所述第一喷水结构包括第一水泵、第一喷水管,所述第一水泵将第一接水盘内的水抽取进第一喷水管,经第一喷水管的多个支管喷向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二喷水结构包括第二水泵、第二喷水管,所述第二水泵将第二接水盘内的水抽取进第二喷水管,经第二喷水管的多个支管喷向第二散热片;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需要向第一散热片喷水时,电控板控制第一水泵运行;
当需要向第二散热片喷水时,电控板控制第二水泵运行。
再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器的第一接水盘或/和第二接水盘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水位信号发送至电控板;电控板根据接收到的水位信号提示加水或放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不采用制冷剂,而是采用半导体片实现制冷制热,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可以切换多种工作模式,实现多种功能,功能丰富,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提高了用户使用满意度,使得空调器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空调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图1的B-B视图;
图4是图1的一种工作模式的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另一种工作模式的空气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
P、壳体;1、第一百叶片;2、第二百叶片;3、第三百叶片;4、第四百叶片;5、第五百叶片;6、第六百叶片;7、第一进风口;8、第一过滤网;9、第一散热片;10、第一风扇;11、第一格栅;12、第一出风口;13、第二进风口;14、第二过滤网;15、第二风扇;16、第二散热片;17、电热阻丝;18、第二格栅;19、第二出风口;20、半导体片;21、第一接水盘;22、第二接水盘;23、第一水泵;24、第一喷水管;25、第一喷水盒;26、第二水泵;27、第二喷水管;28、第二喷水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空调器可以实现内循环除湿、内循环加湿、内循环制热、新风制冷、新风制冷除湿、新风制热、新风制热加湿、新风加湿、自清洁多种功能,功能丰富,满足用户的需求;且采用半导体片和电热阻丝实现制冷制热,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下面对空调器以及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空调器主要包括壳体P,在壳体P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7、第一出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第二出风口19,以及连通第一进风口7和第一出风口12的第一风道、连通第二进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9的第二风道;在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第一散热片9、第一风扇10、第一百叶片1;第一风扇10靠近第一进风口7,第一散热片9设置在第一进风口7和第一风扇10之间,第一百叶片1靠近第一出风口12;在第一散热片9下方设置有第一接水盘21;在第二风道内设置有第二散热片16、电热阻丝17、第二风扇15、第二百叶片2;第二散热片16和电热阻丝17靠近第二出风口19,电热阻丝17设置在第二散热片16和第二出风口19之间;第二百叶片2靠近第二进风口13,第二风扇15设置在第二百叶片2和第二进风口13之间;在第二散热片16下方设置有第二接水盘22;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间隔布设,在两个风道之间设置有半导体片20,半导体片20的一端与第一散热片9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散热片16连接;在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中间通道,中间通道通过第三百叶片3与第一风道连接;中间通道通过第四百叶片4与第二风道连接;在壳体内设置有电控板,电控板控制半导体片20和电热阻丝17的供电,第一风扇10和第二风扇15的运行,并控制第一百叶片1、第二百叶片2、第三百叶片3、第四百叶片4的开闭;在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向第一散热片9和第二散热片16喷水的喷水结构,电控板控制喷水结构的运行,参见图1至图3所示。第一进风口7和第二出风口19朝向室内,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13朝向室外。
电控板控制半导体片的运行,控制通入半导体片的电流流向以及电流大小。
电控板控制电热阻丝的运行,控制通入电热阻丝的电流大小。
在第一进风口7处设置有第一过滤网8,在第二进风口13处设置有第二过滤网14;在第一出风口12处设置有第一格栅11;在第二出风口19处设置有第二格栅18。
在第一散热片9和第一接水盘21之间设置有第五百叶片5,在第二散热片16和第二接水盘22之间设置有第六百叶片6;电控板控制第五百叶片5、第六百叶片6的开闭。
喷水结构主要包括第一喷水结构和第二喷水结构;第一喷水结构主要包括第一水泵23、第一喷水管24,第一水泵23将第一接水盘21内的水抽取进第一喷水管24,经第一喷水管24的多个支管喷向第一散热片9;第二喷水结构主要包括第二水泵26、第二喷水管27,第二水泵26将第二接水盘22内的水抽取进第二喷水管27,经第二喷水管27的多个支管喷向第二散热片16。
为了便于固定第一喷水管,第一喷水结构还包括第一喷水盒25,第一喷水管24及其支管固定在第一喷水盒25内,第一喷水盒25固定在第一散热片9上方;在第一喷水盒25底部设置有多个喷水孔,第一喷水管24的支管出水口穿过喷水孔,向第一散热片9喷水。
为了便于固定第二喷水管,第二喷水结构还包括第二喷水盒28,第二喷水管27及其支管固定在第二喷水盒28内,第二喷水盒28固定在第二散热片16上方;在第二喷水盒28底部设置有多个喷水孔,第二喷水管27的支管出水口穿过喷水孔,向第二散热片16喷水。
第一接水盘21和第二接水盘22连通,为了便于检测两个接水盘内的水位,在第一接水盘或/和第二接水盘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水位信号发送至电控板,电控板根据接收到的水位信号提示向接水盘内加水或放水。
空调器包括九种工作模式,具体为内循环除湿模式、内循环加湿模式、内循环制热模式、新风制冷模式、新风制冷除湿模式、新风制热模式、新风制热加湿模式、新风加湿模式、自清洁模式。
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S1:选择一种工作模式。
通过遥控器或者控制面板选择一种工作模式。
S2:根据选择的工作模式运行。
(1)当工作模式选择为内循环除湿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半导体片20通电,接入正向电流,半导体片20与第一散热片9连接的一端产生冷量,冷量传递到第一散热片9,半导体片20与第二散热片16连接的一端产生热量,热量传递到第二散热片16;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10运转,第一百叶片1和第二百叶片2关闭,第三百叶片3和第四百叶片4打开,第三风道打开;第五百叶片5打开。
参见图4所示,图4中的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向;室内空气经过第一过滤网8净化后进入空调器内部,通过第一散热片9后,使得空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冷凝水由于重力作用,滴入第一散热片9下面的第一接水盘21内;降温后的冷空气穿过第三百叶片3、第三风道、第四百叶片4,通过第二散热片16进行升温,最后穿过第二格栅18、第二出风口19吹向室内,实现内循环除湿的功能。
(2)当工作模式选择为内循环加湿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喷水结构向第一散热片9和第二散热片16上喷水,即,电控板控制第一水泵23运转,第一水泵23将第一接水盘21内的水抽取进第一喷水管24,经第一喷水管24的多个支管喷向第一散热片9;电控板控制第二水泵26运转,第二水泵26将第二接水盘22内的水抽取进第二喷水管27,经第二喷水管27的多个支管喷向第二散热片16。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10运转,第一百叶片1和第二百叶片2关闭,第三百叶片3和第四百叶片4打开,第三风道打开,第五百叶片5和第六百叶片6打开。半导体片20和电热阻丝17不通电。
参见图4所示,图4中的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向;室内空气经过第一过滤网8净化后进入空调器内部,通过第一散热片9后,空气湿度上升,穿过第三百叶片3、第三风道、第四百叶片4,通过第二散热片16后,对空气进一步加湿,最后穿过第二格栅18、第二出风口19吹向室内,实现内循环加湿的功能。
(3)当工作模式选择为内循环制热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电热阻丝17通电,半导体片20不通电;电热板控制第一风扇10运转,第一百叶片1和第二百叶片2关闭,第三百叶片3和第四百叶片4打开,第三风道打开。
参见图4所示,图4中的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向;室内空气经过第一过滤网8净化后进入空调器内部,穿过第三百叶片3、第三风道、第四百叶片4,通过电热阻丝17进行加热,最后穿过第二格栅18、第二出风口19吹向室内,实现内循环制热的功能。
(4)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制冷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半导体片20通电,接入反向电流,半导体片20与第二散热片16连接的一端产生冷量,冷量传递到第二散热片16,半导体片20与第一散热片9连接的一端产生热量,热量传递到第一散热片9;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10和第二风扇15运转,第一百叶片1和第二百叶片2打开,第三百叶片3和第四百叶片4关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打开,第三风道关闭。
参见图5所示,图5中的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向;室外新风经过第二过滤网14净化后进入空调器内部,穿过第二风扇15、第二百叶片2,通过第二散热片16后温度降低,然后穿过第二格栅18、第二出风口19吹向室内,实现新风制冷;室内空气经过第一过滤网8进入空调器内部,依次通过第一散热片9、第一风扇10、第一百叶片1、第一格栅11、第一出风口12吹向室外。
(5)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制冷除湿模式时:
在新风制冷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半导体片的电流量。具体来说,电控板控制半导体片20通电,接入较大的反向电流,半导体片20与第二散热片16连接的一端产生冷量,冷量传递到第二散热片16,半导体片20与第一散热片9连接的一端产生热量,热量传递到第一散热片9;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10和第二风扇15运转,第一百叶片1和第二百叶片2打开,第三百叶片3和第四百叶片4关闭,第六百叶片6打开,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打开,第三风道关闭。
参见图5所示,图5中的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向;室外新风经过第二过滤网14净化后进入空调器内部,穿过第二风扇15、第二百叶片2,通过第二散热片16后,空气温度降低,低于露点温度,冷凝水由于重力作用,滴入第二散热片16下面的第二接水盘22内;降温后的冷空气穿过第二格栅18、第二出风口19吹向室内,实现新风制冷除湿;室内空气经过第一过滤网8进入空调器内部,依次通过第一散热片9、第一风扇10、第一百叶片1、第一格栅11、第一出风口12吹向室外。
(6)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制热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电热阻丝17通电,半导体片不通电;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10和第二风扇15运转,第一百叶片1和第二百叶片2打开,第三百叶片3和第四百叶片4关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打开,第三风道关闭。
参见图5所示,图5中的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向;室外新风经过第二过滤网14净化后进入空调器内部,穿过第二风扇15、第二百叶片2,通过电热组丝17后温度上升,升温后的空气穿过第二格栅18、第二出风口19吹向室内,实现新风制热;室内空气经过第一过滤网8进入空调器内部,通过第一风扇10、第一百叶片1、第一格栅11、第一出风口12吹向室外。
根据室内温度需求控制电热阻丝的通电电流大小。
(7)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制热加湿模式:
电控板控制电热阻丝17通电;半导体片20通电,接入正向电流,半导体片20与第一散热片9连接的一端产生冷量,冷量传递到第一散热片9,半导体片20与第二散热片16连接的一端产生热量,热量传递到第二散热片16;电控板控制喷水结构向第二散热片16上喷水,即控制第二水泵26运转;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10和第二风扇15运转,第一百叶片1和第二百叶片2打开,第三百叶片3和第四百叶片4关闭,第六百叶片6打开。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打开,第三风道关闭。
参见图5所示,图5中的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向;室外新风经过第二过滤网14净化后进入空调器内部,穿过第二风扇15、第二百叶片2,通过第二散热片16后,空气温度上升湿度加大,然后通过电热组丝17后温度进一步上升,升温加湿后的空气穿过第二格栅18、第二出风口19吹向室内,实现新风制热加湿;室内空气经过第一过滤网8进入空调器内部,通过第一散热片9、第一风扇10、第一百叶片1、第一格栅11、第一出风口12吹向室外。
(8)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加湿模式时:
半导体片不通电。电控板控制喷水结构向第二散热片16上喷水,即控制第二水泵26运转;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10和第二风扇16运转,第一百叶片1和第二百叶片2打开;第三百叶片3和第四百叶片4关闭,第六百叶片6打开。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打开,第三风道关闭。
参见图5所示,图5中的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向;室外新风经过第二过滤网14净化后进入空调器内部,穿过第二风扇15、第二百叶片2,通过第二散热片16后,空气湿度上升,加湿后的空气穿过第二格栅18、第二出风口19吹向室内,实现新风加湿;室内空气经过第一过滤网8进入空调器内部,通过第一散热片9、第一风扇10、第一百叶片1、第一格栅11、第一出风口12吹向室外。
(9)当工作模式选择为自清洁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喷水结构向第一散热片9和第二散热片16上喷水,即控制第一水泵23和第二水泵26运转;第五百叶片5和第六百叶片6打开。
通过向第一散热片9和第二散热片16喷水,实现自清洁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上没有水滴向下滴落时,例如,在内循环制热和新风制热模式下,可以将第五百叶片/第六百叶片关闭,避免第一接水盘/第二接水盘内的水蒸发成水气,影响空调器内部空气的湿度。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不采用制冷剂,而是采用半导体片实现制冷制热,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而且,可以切换多种工作模式,实现多种功能,功能丰富,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提高了用户使用满意度,使得空调器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风道;
在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第一散热片、第一风扇、第一百叶片;所述第一风扇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风扇之间,所述第一百叶片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
在所述第二风道内设置有第二散热片、第二风扇、第二百叶片;所述第二散热片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百叶片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二百叶片和第二进风口之间;
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间隔布设,在两个风道之间设置有半导体片,所述半导体片的一端与第一散热片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散热片连接;
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中间通道,所述中间通道通过第三百叶片与第一风道连接;所述中间通道通过第四百叶片与第二风道连接;
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控板,所述电控板控制半导体片的供电,以及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运行,并控制第一百叶片、第二百叶片、第三百叶片、第四百叶片的开闭;
在所述第一散热片下方设置有第一接水盘,在所述第二散热片下方设置有第二接水盘;在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一接水盘之间设置有第五百叶片;在所述第二散热片和第二接水盘之间设置有第六百叶片;所述电控板控制第五百叶片、第六百叶片的开闭;
所述方法包括:
(1)选择一种工作模式;
(2)根据选择的工作模式运行;
(21)当工作模式选择为内循环除湿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半导体片通电,半导体片与第一散热片连接的一端产生冷量,半导体片与第二散热片连接的一端产生热量;
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运转,第一百叶片和第二百叶片关闭,第三百叶片和第四百叶片打开;第五百叶片打开;
(22)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制冷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半导体片通电,半导体片与第二散热片连接的一端产生冷量,半导体片与第一散热片连接的一端产生热量;
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运转,第一百叶片和第二百叶片打开,第三百叶片和第四百叶片关闭;
(23)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制冷除湿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半导体片通电,半导体片与第二散热片连接的一端产生冷量,半导体片与第一散热片连接的一端产生热量;
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运转,第一百叶片和第二百叶片打开,第三百叶片和第四百叶片关闭;第六百叶片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喷水的喷水结构,所述电控板控制喷水结构的运行;在所述第二风道内设置有电热阻丝,所述电热阻丝设置在第二出风口和第二散热片之间,所述电控板控制电热阻丝的供电;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24)当工作模式选择为内循环加湿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喷水结构向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上喷水;
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运转,第一百叶片和第二百叶片关闭,第三百叶片和第四百叶片打开;
(25)当工作模式选择为内循环制热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电热阻丝通电;
电热板控制第一风扇运转,第一百叶片和第二百叶片关闭,第三百叶片和第四百叶片打开;
(26)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制热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电热阻丝通电;
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运转,第一百叶片和第二百叶片打开;第三百叶片和第四百叶片关闭;
(27)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制热加湿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电热阻丝通电,半导体片通电,半导体片与第一散热片连接的一端产生冷量,半导体片与第二散热片连接的一端产生热量;电控板控制喷水结构向第二散热片上喷水;
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运转,第一百叶片和第二百叶片打开;第三百叶片和第四百叶片关闭;
(28)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加湿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喷水结构向第二散热片上喷水;
电控板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运转,第一百叶片和第二百叶片打开;第三百叶片和第四百叶片关闭;
(29)当工作模式选择为自清洁模式时:
电控板控制喷水结构向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上喷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工作模式选择为内循环加湿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电控板控制第五百叶片、第六百叶片打开;
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制热加湿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电控板控制第六百叶片打开;
当工作模式选择为新风加湿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电控板控制第六百叶片打开;
当工作模式选择为自清洁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电控板控制第五百叶片、六百叶片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喷水结构包括第一喷水结构和第二喷水结构;所述第一喷水结构包括第一水泵、第一喷水管,所述第一水泵将第一接水盘内的水抽取进第一喷水管,经第一喷水管的多个支管喷向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二喷水结构包括第二水泵、第二喷水管,所述第二水泵将第二接水盘内的水抽取进第二喷水管,经第二喷水管的多个支管喷向第二散热片;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需要向第一散热片喷水时,电控板控制第一水泵运行;
当需要向第二散热片喷水时,电控板控制第二水泵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第一接水盘或/和第二接水盘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水位信号发送至电控板;电控板根据接收到的水位信号提示加水或放水。
CN201610622342.6A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6768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2342.6A CN107676892B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2342.6A CN107676892B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76892A CN107676892A (zh) 2018-02-09
CN107676892B true CN107676892B (zh) 2020-10-02

Family

ID=61133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22342.6A Active CN107676892B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768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0854A (zh) * 2018-03-05 2019-09-13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及数据中心
TWI737943B (zh) * 2018-11-22 2021-09-01 新典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熱電除濕裝置
CN111389185A (zh) * 2020-03-27 2020-07-10 宁夏企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除湿机构、柜结构及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柜系统
CN112169204A (zh) * 2020-08-25 2021-0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制冷设备和其控制方法
CN112169202A (zh) * 2020-08-25 2021-0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制冷设备和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96107A (ko) * 2000-04-17 2001-11-07 구자홍 냉난방장치
US20080041066A1 (en) * 2006-08-21 2008-02-21 Chin-Kuang Luo Air cooling/heating device
CN101790667A (zh) * 2007-08-31 2010-07-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换气空调装置
CN201858726U (zh) * 2010-11-09 2011-06-08 帝思迈环境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全热回收的调湿新风热泵
CN203083075U (zh) * 2013-01-17 2013-07-24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新风换气机
JP2013205007A (ja) * 2012-03-27 2013-10-07 Oeko-Haustechnik Inventer Gmbh 換気装置
CN204214045U (zh) * 2014-11-14 2015-03-18 北京金峰华玉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低噪音净化型组合式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
CN204665596U (zh) * 2015-05-29 2015-09-23 北京网电盈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直膨式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96107A (ko) * 2000-04-17 2001-11-07 구자홍 냉난방장치
US20080041066A1 (en) * 2006-08-21 2008-02-21 Chin-Kuang Luo Air cooling/heating device
CN101790667A (zh) * 2007-08-31 2010-07-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换气空调装置
CN201858726U (zh) * 2010-11-09 2011-06-08 帝思迈环境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全热回收的调湿新风热泵
JP2013205007A (ja) * 2012-03-27 2013-10-07 Oeko-Haustechnik Inventer Gmbh 換気装置
CN203083075U (zh) * 2013-01-17 2013-07-24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新风换气机
CN204214045U (zh) * 2014-11-14 2015-03-18 北京金峰华玉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低噪音净化型组合式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
CN204665596U (zh) * 2015-05-29 2015-09-23 北京网电盈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直膨式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76892A (zh) 2018-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76892B (zh)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04453039B (zh) 一种复合式温控幕墙的控温方法
CN102278799B (zh) 具有水蒸发式冷风扇联动功能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1237396Y (zh) 用于邻室环境模拟室的工况调节系统
JP2013509559A (ja) 部屋を空調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装置中で使用するためのヒートポンプアセンブリ
CN110748974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US2014030514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al Cooling by Thermo Electric Cooling Module (TEC) and an Electric Fan Thereof
CN107328032A (zh) 一种动物房双风机式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CN110748964A (zh) 空调器系统、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10430638U (zh) 一种室外用简易型通风散热的配电柜
CN110748963A (zh) 空调器系统、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04370630U (zh) 一种三层玻璃结构的复合式温控幕墙
CN202171289U (zh) 具有水蒸发式冷风扇联动功能的空调
CN210107569U (zh) 一种空气调节器
JP4013206B2 (ja) 空気熱源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CN212644762U (zh)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CN212657793U (zh)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CN211781460U (zh) 一种主动式冷梁末端装置及主动式冷梁空调系统
CN211146701U (zh) 空调器系统、空调
CN11424567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1146700U (zh) 空调器系统、空调
CN207268511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107238190A (zh) 一种空调
CN111829064A (zh) 一种节能机房空调
KR101014843B1 (ko) 열원공급기 일체형 냉난방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6

Address after: 266101 No.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No.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