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98000U - 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98000U
CN213298000U CN202021915095.7U CN202021915095U CN213298000U CN 213298000 U CN213298000 U CN 213298000U CN 202021915095 U CN202021915095 U CN 202021915095U CN 213298000 U CN213298000 U CN 213298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pile
drilling
piles
jet gro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150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昊
陈恺
花延杰
黄婷
杨扬
李全才
赵秀海
沈绍江
贾鹏云
马景霞
董亚航
李想
王珩
田忠豪
孙贺伟
晋佳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 Ltd
Beijing MTR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 Ltd
Beijing MTR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 Ltd, Beijing MTR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150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98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98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98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包括车站底座和边桩止水结构,所述车站底座上端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车站侧壁,所述两个车站侧壁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中层板,所述两个车站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车站拱顶,所述车站拱顶两侧下端处均固定设置有导洞,所述两个导洞内部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冠梁,所述两个冠梁和导洞下端均固定设置有边桩止水结构,所述边桩止水结构包括多个旋喷桩和多个钻孔咬合桩,所述多个旋喷桩设置在多个钻孔咬合桩外侧。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该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可实现非降水开挖的目的,避免了降水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时相较于传统边桩结构,其稳定性大大增强,值得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车站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地铁工程的施工对地下水的处理措施多以施工降水为主,但地铁车站全施工周期的降水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不符合当下“绿色发展”的理念,而且大规模抽取地下水对地表建筑物和构筑物也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传统PBA工法修建的车站一般采用灌注桩作为边桩结构,由于灌注桩之间不咬合,因此不具备防水作用,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暗挖车站的止水结构,实现非降水开挖的目的,避免降水开挖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包括车站底座和边桩止水结构,所述车站底座上端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车站侧壁,所述两个车站侧壁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中层板,所述两个车站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车站拱顶,所述车站拱顶两侧下端处均固定设置有导洞,所述两个导洞内部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冠梁,所述两个冠梁和导洞下端均固定设置有边桩止水结构,所述边桩止水结构包括多个旋喷桩和多个钻孔咬合桩,所述多个旋喷桩设置在多个钻孔咬合桩外侧,所述多个旋喷桩与多个钻孔咬合桩之间间隔布置并相互咬合,所述车站底座下端固定设置有不透水层,所述两个车站侧壁外侧均固定设置有含水层,所述两个含水层上端均固定设置有地表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车站底座上端固定设置有车站平台和轨道基座,所述车站平台高于轨道基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中层板将车站内部分割成上下两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旋喷桩直径为1000mm,之间间距为1500mm,钻孔咬合桩直径为1000mm,之间间距为150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旋喷桩和钻孔咬合桩桩身竖向贯穿整个含水层,桩底插入不透水层内部,所述钻孔咬合桩插入深度大于旋喷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多个旋喷桩与多个钻孔咬合桩之间相互咬合并形成咬合部,所述咬合部的咬合度大于10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使用旋喷桩和钻孔咬合桩相配合的边桩结构方式,实现了无需大量降水便可进行暗挖车站的施工作业,免去了打设降水井的工序,节约成本,避免了因降水而导致的浪费水资源以及地表沉降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由于在钻孔咬合桩外侧旋喷桩的补强作用,二者相互咬合,共同抵抗地下水的渗入,使该结构相较于传统边桩结构,稳定性大大增强。
该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可实现非降水开挖的目的,避免了降水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时相较于传统边桩结构,其稳定性大大增强,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的边桩止水结构模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的边桩止水结构平面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车站底座;2、车站平台;3、不透水层;4、含水层;5、地表层;6、冠梁;7、导洞;8、车站拱顶;9、中层板;10、边桩止水结构;11、车站侧壁;12、轨道基座;13、旋喷桩;14、钻孔咬合桩;15、咬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包括车站底座1和边桩止水结构10,车站底座1上端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车站侧壁11,两个车站侧壁11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中层板9,两个车站侧壁11上端固定连接有车站拱顶8,车站拱顶8两侧下端处均固定设置有导洞7,两个导洞7内部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冠梁6,两个冠梁6和导洞7下端均固定设置有边桩止水结构10,边桩止水结构10包括多个旋喷桩13和多个钻孔咬合桩14,多个旋喷桩13设置在多个钻孔咬合桩14外侧,多个旋喷桩13与多个钻孔咬合桩14之间间隔布置并相互咬合,车站底座1下端固定设置有不透水层3,两个车站侧壁11外侧均固定设置有含水层4,两个含水层4上端均固定设置有地表层5。
车站底座1上端固定设置有车站平台2和轨道基座12,车站平台2高于轨道基座12,中层板9将车站内部分割成上下两层,旋喷桩13直径为1000mm,之间间距为1500mm,钻孔咬合桩14直径为1000mm,之间间距为1500mm,旋喷桩13和钻孔咬合桩14桩身竖向贯穿整个含水层4,桩底插入不透水层3内部,钻孔咬合桩14插入深度大于旋喷桩13,多个旋喷桩13与多个钻孔咬合桩14之间相互咬合并形成咬合部15,咬合部15的咬合度大于100mm。
工作原理:该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使用时,先在车站拱顶8两侧位置完成导洞7的施工,导洞7施工完成后在导洞7底部设置好冠梁6,再施作钻孔咬合桩14,然后在钻孔咬合桩14外侧施作旋喷桩13,钻孔咬合桩14和旋喷桩13均采用隔孔施工(隔三挖一)的方法,以避免相邻桩施工过程中的相互影响,钻孔咬合桩14和旋喷桩13桩身竖向贯穿整个含水层4,桩底插入不透水层3,且钻孔咬合桩14插入深度大于旋喷桩13,起到车站的主要承载作用,钻孔咬合桩14和旋喷桩13间隔布置,相互咬合,且咬合度不小于100mm,共同抵抗地下水的渗入,使车站内部与外部地下水有效隔绝,该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可实现非降水开挖的目的,避免了降水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时相较于传统边桩结构,其稳定性大大增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包括车站底座(1)和边桩止水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底座(1)上端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车站侧壁(11),所述两个车站侧壁(11)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中层板(9),所述两个车站侧壁(11)上端固定连接有车站拱顶(8),所述车站拱顶(8)两侧下端处均固定设置有导洞(7),所述两个导洞(7)内部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冠梁(6),所述两个冠梁(6)和导洞(7)下端均固定设置有边桩止水结构(10),所述边桩止水结构(10)包括多个旋喷桩(13)和多个钻孔咬合桩(14),所述多个旋喷桩(13)设置在多个钻孔咬合桩(14)外侧,所述多个旋喷桩(13)与多个钻孔咬合桩(14)之间间隔布置并相互咬合,所述车站底座(1)下端固定设置有不透水层(3),所述两个车站侧壁(11)外侧均固定设置有含水层(4),所述两个含水层(4)上端均固定设置有地表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底座(1)上端固定设置有车站平台(2)和轨道基座(12),所述车站平台(2)高于轨道基座(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板(9)将车站内部分割成上下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桩(13)直径为1000mm,之间间距为1500mm,钻孔咬合桩(14)直径为1000mm,之间间距为1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桩(13)和钻孔咬合桩(14)桩身竖向贯穿整个含水层(4),桩底插入不透水层(3)内部,所述钻孔咬合桩(14)插入深度大于旋喷桩(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旋喷桩(13)与多个钻孔咬合桩(14)之间相互咬合并形成咬合部(15),所述咬合部(15)的咬合度大于100mm。
CN202021915095.7U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 Active CN213298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15095.7U CN213298000U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15095.7U CN213298000U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98000U true CN213298000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29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15095.7U Active CN213298000U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980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4688B (zh) 人工挖孔变截面桩支护施工工艺
CN104099943B (zh) 地下连续墙与废弃地下人防工程交会处理方法
CN109826667A (zh) 煤矿地下水库工字型挡水坝
CN109630195B (zh) 煤矿地下水库强帮阻渗挡水坝
CN105464134B (zh) 既有设施下多层地下空间顺逆结合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
CN103572765B (zh) 桥址河岸膨胀土滑坡处治施工方法
CN108316339B (zh) 一种透水性地质大型拱桥基础的施工方法
CN109441456B (zh) 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938634B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7003499U (zh) 一种地铁隧道上方基坑开挖的抗浮起装置
CN105239598A (zh) 井式全自动立体车库的整体下沉施工方法
CN103775110A (zh) 软土地区多层地下空间的暗挖施工方法
CN101775810A (zh) 一种基坑降水工程中的地下水控制施工方法
CN108797620A (zh) 一种opt咬合桩施工方法
CN103114595A (zh) 支护桩预留核心土双支墩斜内撑基坑支护方法及装置
CN107964971B (zh) 一种采用pba工法施工的地铁车站的降水方法
CN109281313A (zh) 一种预制组合箱型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5539048A (zh) 一种用于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方法
CN103527204B (zh) 一种先墙后拱交叉中隔壁的隧道施工方法
CN106592600A (zh) 紧邻运行地铁复杂环境预警支护体系施工方法
CN208934002U (zh) 一种挡墙结构
CN213298000U (zh) 一种暗挖车站旋喷止水结构
CN104831742B (zh) 相邻两层微承压水层未被隔水层隔断的基坑降水方法
CN107326896A (zh) 一种组合钢结构支护桩及施工方法
CN110761329A (zh) 一种软土地区泥水平衡沉井车站的分段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