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94860U - 一种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94860U CN213294860U CN202020390845.7U CN202020390845U CN213294860U CN 213294860 U CN213294860 U CN 213294860U CN 202020390845 U CN202020390845 U CN 202020390845U CN 213294860 U CN213294860 U CN 2132948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ating island
- platform
- submerged
- air inlet
- ecological artific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本实用新型包括沉水平台及多个环绕沉水平台设置的浮岛平台,每个浮岛平台在竖直方向均高于沉水平台;每个浮岛平台均通过连接机构与沉水平台配合安装;所述的沉水平台的下方配合安装有潜水泵;1个以上的浮岛平台上设置有进气通孔;所述潜水电机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对应的进气通孔连通。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光照条件,避免沉水平台上种植的沉水植物被遮挡,加强沉水植物光合作用,且具备了多个植物种植平台,能够满足多种不同的植物设计组合,使用范围更广,通用性更强,适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与人口的发展,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地表径流排入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常见的水环境问题,不仅会造成浮游生物和藻类的大量繁殖,还会发生厌氧反应生成有害气体。我国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
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可以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系统,目前水体的净化技术主要有曝气增氧、植物驳岸修复带、人工湿地、生物膜技术、人工浮岛技术等。人工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水质,利用生态学原理,吸收水中重金属及有机物,降低水中BOD、COD、氮、磷等污染物含量的技术。
现有生态浮岛是一种通过浮体将植物水培于水中的水生态修复装置,植物培养基盘上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吸收以及基盘和植物根系形成的微生物环境,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吸收和分解,由此实现随污水的净化。部分浮岛还会设置水下浮岛结构,用于种植沉水植物,以达到更好的净水效果。
但是现有浮岛技术是将沉水植物种植在浮岛下方,沉水植物被遮挡住阳光,不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同时,沉水植物除光合作用外还会进行呼吸作用,在雨天或夜间等光照不充足的情况下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水体含氧量,不利于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能够使得对水环境进行深度处理,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还能增加水中的含氧量,达到降低BOD和COD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包括沉水平台及多个环绕沉水平台设置的浮岛平台,每个浮岛平台在竖直方向均高于沉水平台;每个浮岛平台均通过连接机构与沉水平台配合安装;所述的沉水平台的下方配合安装有潜水泵;1个以上的浮岛平台上设置有进气通孔;所述潜水电机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对应的进气通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多个连接杆及底框架;多个连接杆的上部均与对应的浮岛平台固定连接;多个连接杆的下部均与底框架固定连接;每个连接杆均倾斜设置;所述的沉水平台位于底框架的上方且与4个以上的连接杆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沉水平台包括沉水种植网;所述的沉水种植网的周围通过4个以上的连接挂钩与对应的连接杆配合安装。
作为优选,每个连接挂钩的一端均与对应的连接杆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均与沉水种植网的对应位置可拆卸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框架的底部配合安装有配重块。
作为优选,所述的配重块位于底框架的下方,且配重块通过连接绳与底框架的中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每个浮岛平台均包括浮岛框架及多个配合安装于浮岛框架的内侧的支撑杆,还包括浮板及与浮板配合安装的种植篮;支撑杆或浮岛框架与对应的连接杆的上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潜水泵通过固定支架与底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潜水泵包括与固定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的潜水电机,还包括叶轮及文丘里管;所述的潜水电机的输出端与叶轮的转轴连接;所述的叶轮的外侧配合安装有阻污罩;所述的文丘里管的一端与阻污罩的内部空间连通,其另一端连接有剪切破碎网;所述的文丘里管的侧面开设有进气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潜水电机为具有2个输出端的双轴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沉水平台、潜水泵、连接机构及多个浮岛平台的配合使用,充分利用光照条件,避免沉水平台上种植的沉水植物被遮挡,加强沉水植物光合作用,且具备了多个植物种植平台,能够满足多种不同的植物设计组合,使用范围更广,通用性更强,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浮岛平台与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潜水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浮岛平台,2-沉水平台,3-连接杆,4-潜水泵,5-进气管,6-进气罩,7-固定支架,8-连接绳,9-配重块,11-挺水植物,12-浮岛框架,13-支撑杆,21-沉水植物,22-沉水种植网,23-连接挂钩,41-潜水电机,42-叶轮,43-阻污罩,44-文丘里管,45-剪切破碎网,46-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一些例子中,由于一些实施方式属于现有或常规技术,因此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在合理情况下(不构成自相矛盾的情况下),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包括沉水平台2及多个环绕沉水平台2设置的浮岛平台1,每个浮岛平台1在竖直方向均高于沉水平台2;沉水平台2上栽种有沉水植物21,浮岛平台1上栽种有挺水植物11。
每个浮岛平台1均通过连接机构与沉水平台2配合安装。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包括多个连接杆3及底框架;多个连接杆3的上部均与对应的浮岛平台1固定连接;多个连接杆3的下部均与底框架固定连接;每个连接杆3均倾斜设置,连接杆3的倾斜设置使得多个浮岛平台1构成环状,环状的中心可以预留为自然光照射部位,由此保证了沉水平台2的太阳光照射,进而加强沉水植物21光合作用,同时,沉水植物21种植在不被遮挡的区域,能加快沉水植物21的生长速度,提高净化水质的效果。
沉水平台2的下方配合安装有潜水泵4;潜水泵4不仅可以加强水的流动性,有利于改善水质,解决景观水体水循环不畅的弊病,还可以增加水体含氧量,避免景观水体出现厌氧黑臭、藻类聚集等水质恶化情况。
本实施例中,潜水泵4通过固定支架7与底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潜水泵4包括与固定支架7的底部固定连接的潜水电机41,还包括叶轮42及文丘里管44;潜水电机41的输出端与叶轮42的转轴连接;叶轮42的外侧配合安装有阻污罩43;文丘里管44的一端与阻污罩43的内部空间连通,其另一端连接有剪切破碎网45;文丘里管44的侧面开设有进气口46。
本实施例中,潜水电机41为具有2个输出端的双轴电机,由此可以抵消潜水泵4工作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具体的,双轴电机为推流式双轴潜水电机41,由此可以有效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降低水体BOD和COD,也能避免夜间和雨天水体的含氧量过低,发生厌氧反应;同时,潜水电机41的2个输出端对应的2个叶轮42的转轴同轴且对称,由于两个方向上的水流输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反推力的产生,此外,在用于曝气头的文丘里管44的收缩口外的出口一侧设置水流剪切破碎网45即可通过简单机械原理将出水和外界空气进行混合破碎,生成大量的细小气泡,加大氧气同水体的接触表面以提高充氧效率。
1个以上的浮岛平台1上设置有进气通孔;所述潜水电机41的进气口46通过进气管5与对应的进气通孔连通。本实施例中,进气管5的上端穿过进气通孔,且进气管5的上端配合安装有进气罩6,进气罩6可以避免杂物进入进气管5造成进气通道的堵塞。
沉水平台2位于底框架的上方且与4个以上的连接杆3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沉水平台2包括沉水种植网22;沉水种植网22的周围通过4个以上的连接挂钩23与对应的连接杆3配合安装。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沉水种植网22采用椰子纤维网,将椰子纤维网作为沉水植物21栽植基础,椰子纤维为环保材料,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挂钩23的一端均与对应的连接杆3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均与沉水种植网22的对应位置可拆卸安装;连接挂钩23用于安装及拉伸沉水种植网22,采用连接挂钩23固定的方式,便于安装和后期清理维护。
本实施例中,底框架的底部配合安装有配重块9;配重块9位于底框架的下方,且配重块9通过连接绳8与底框架的中部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浮岛平台1均包括浮岛框架12及多个配合安装于浮岛框架12的内侧的支撑杆13,还包括浮板及与浮板配合安装的种植篮;支撑杆13或浮岛框架12与对应的连接杆3的上部固定连接;浮岛框架12及支撑杆13用于安装及固定浮板,浮岛框架12与支撑杆13的配合使用使得固定浮板的更加稳固;种植篮可以嵌设于浮板上或与浮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种植蓝用于栽种挺水植物11。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浮板采用常见的HDPE浮板;框架采用耐腐蚀、具有一定强度的轻质材料,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若涉及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若涉及到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水平台(2)及多个环绕沉水平台(2)设置的浮岛平台(1),每个浮岛平台(1)在竖直方向均高于沉水平台(2);每个浮岛平台(1)均通过连接机构与沉水平台(2)配合安装;所述的沉水平台(2)的下方配合安装有潜水泵(4);1个以上的浮岛平台(1)上设置有进气通孔;所述的潜水泵(4)包括潜水电机(41);所述潜水电机(41)的进气口(46)通过进气管(5)与对应的进气通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多个连接杆(3)及底框架;多个连接杆(3)的上部均与对应的浮岛平台(1)固定连接;多个连接杆(3)的下部均与底框架固定连接;每个连接杆(3)均倾斜设置;所述的沉水平台(2)位于底框架的上方且与4个以上的连接杆(3)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水平台(2)包括沉水种植网(22);所述的沉水种植网(22)的周围通过4个以上的连接挂钩(23)与对应的连接杆(3)配合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挂钩(23)的一端均与对应的连接杆(3)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均与沉水种植网(22)的对应位置可拆卸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框架的底部配合安装有配重块(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块(9)位于底框架的下方,且配重块(9)通过连接绳(8)与底框架的中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每个浮岛平台(1)均包括浮岛框架(12)及多个配合安装于浮岛框架(12)的内侧的支撑杆(13),还包括浮板及与浮板配合安装的种植篮;支撑杆(13)或浮岛框架(12)与对应的连接杆(3)的上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潜水泵(4)通过固定支架(7)与底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架(7)的底部与潜水电机(41)固定连接,所述的潜水泵(4)还包括叶轮(42)及文丘里管(44);所述的潜水电机(41)的输出端与叶轮(42)的转轴连接;所述的叶轮(42)的外侧配合安装有阻污罩(43);所述的文丘里管(44)的一端与阻污罩(43)的内部空间连通,其另一端连接有剪切破碎网(45);所述的文丘里管(44)的侧面开设有进气口(4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潜水电机(41)为具有2个输出端的双轴电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90845.7U CN213294860U (zh) | 2020-03-24 | 2020-03-24 | 一种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90845.7U CN213294860U (zh) | 2020-03-24 | 2020-03-24 | 一种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94860U true CN213294860U (zh) | 2021-05-28 |
Family
ID=75983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39084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94860U (zh) | 2020-03-24 | 2020-03-24 | 一种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94860U (zh) |
-
2020
- 2020-03-24 CN CN202020390845.7U patent/CN21329486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827977U (zh) | 生态修复浮床 | |
CN2908484Y (zh) | 畜牧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5906047B (zh) | 一种一体化水体原位修复设备及其应用 | |
CN104250057A (zh) | 一种光催化氧化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一体化水体修复装置 | |
CN107473525A (zh) | 一种富营养化水质高效净化处理方法及专用装置 | |
CN108328725A (zh) | 一种波导强化光传输的光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5442798U (zh) | 绿色生态浮岛装置 | |
CN204058195U (zh) | 光催化氧化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一体化水体修复装置 | |
CN111362406A (zh) | 悬浮式太阳能一体化净水设备及净水方法 | |
CN104973732A (zh) | 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 |
CN105601025A (zh) | 一种养殖废水高效降解脱氮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210945024U (zh) | 一种净化河涌的生态浮床 | |
CN213294860U (zh) | 一种复合型生态人工浮岛 | |
CN201485331U (zh) | 一种用于sbr污水处理工艺的曝气装置 | |
CN105668918A (zh) | 一种城市硬质化河道模块化多系统耦合生态修复系统 | |
CN209721866U (zh) | 一种具有景观装饰功能的水体修复系统 | |
CN205295095U (zh) | 一种滞流黑臭水体治理的系统 | |
CN102211834A (zh) | 一种光膜共生反应装置 | |
CN105502830A (zh) | 一种滞流黑臭水体治理的系统和方法 | |
CN206901855U (zh) | 立体生态浮岛装置 | |
CN206799250U (zh) | 奥贝尔氧化沟与生态浮床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5627075U (zh) | 光能生物转化生态调控装置 | |
CN101767864A (zh) | 植株型鸟巢式生物载体 | |
CN104512965A (zh) | 一种潜水式具有脱氮功能的景观水体水质净化装置 | |
CN212770056U (zh) | 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