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0056U - 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0056U
CN212770056U CN202020992426.0U CN202020992426U CN212770056U CN 212770056 U CN212770056 U CN 212770056U CN 202020992426 U CN202020992426 U CN 202020992426U CN 212770056 U CN212770056 U CN 212770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lack
filler
biological
composite bi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924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营利
艾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J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J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J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924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0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0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0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包括原位水质净化机、耦合膜生物反应器以及复合生物强化填料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原位水质净化机为污染水提供富氧环境,为复合微生物填料的附着与生长提供了条件。而复合微生物填料载体上的微生物有了足够的溶解氧后,好氧微生物能很好生长。在复合生物填料载体上的细菌微生物可将水中的有机物部分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部分微生物菌体能被一些低等的动物吃掉,从而起到清除水中杂质的作用,使水得到净化。同时联合耦合膜生物反应器能够快速消除黑臭,大幅提高水体透明度,治理后水体水质能达到地表IV类甚至III类水标准。

Description

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许多城市,河道有机污染普遍存在且日益突出,城市污水直排河道,流经城镇河段污染严重,水体出现季节性或终年黑臭,均成为我国目前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中亟待解决的水环境问题。
黑臭河道水体之所以呈黑臭状态,主要是因为过量纳污导致水体供氧和耗氧不平衡,形成厌氧环境,污染物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生成氨气、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等恶臭物质以及铁锰硫化物等黑色物质。
为了消除黑臭,使水体水质达到V类水标准,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从20世纪60年代起,面对工业革命带来的黑臭水体问题,欧洲各国开始重视黑臭水体治理。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他们进一步认识到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还要符合生态学的原理,提出了建设多自然型黑臭水体治理等理念。工程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保证黑臭水体水质达标,更重要的是要标本兼治。
研究表明黑臭水体治理存在三大技术难题:(1)截污的难题:偷接、错接的排污管难以杜绝;合流污水难以避免;面源污染难以杜绝;拆迁征地工期漫长;初期雨水调蓄池投资大、作用有限。(2)清淤的难题:没有足够的污泥堆场;后续无害化处理成本巨大;难以清淤彻底;后续新的淤泥堆积。(3)达标难题:河道、湖泊水体治理的困惑在于,在截污和清淤都已完成的情况下,水质依旧不能达标,或常常不能达标!针对截污和清淤都已完成的情况下,水质依旧不能达标的问题。人们的对黑臭水体处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国内外出现了不少新工艺,这些方法有个共同点就是朝着组合工艺的方向发展。组合工艺即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优点相结合,改良成的多功能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包括设置在待处理水域内的原位水质净化机、耦合膜生物反应器以及复合生物强化填料装置;
所述的原位水质净化机包括射流器本体以及与所述的射流器本体连接的供气单元;所述的射流器本体包括污水入口、污水出口以及进气口;所述的污水入口通过管路与污水池连通;所述的供气单元包括供气管路以及与所述的供气管路连接的回转风机;所述的供气单元与射流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污水出口通过射流扩散段与射流器扩散口连通;
所述的复合生物强化填料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的支架上的多条纵向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杆上的复合生物强化填料单元。
所述的管路上设置有提升泵。
所述的射流扩散段包括一体连接的平直段以及直径均匀变大的扩口段。
所述的复合生物强化填料单元包括设置在顶部的支撑管、以及与所述的支撑管连接的多条用于附着微生物的复合生物填料载体;所述的复合生物填料载体为均匀分布的多片;所述的复合生物填料载体的上部固定在所述的支撑管上;多片所述的复合生物填料载体的底部设置有将所述的复合生物填料载体连接在一起的线绳;所述的线绳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石英砂的沙袋;所述的支撑管纵向连接在所述的连接杆上。
所述的连接杆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的卡槽与所述的支撑管的形状匹配用于卡持所述的支撑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原位水质净化机为污染水提供富氧环境,为复合微生物填料的附着与生长提供了条件。而复合微生物填料载体上的微生物有了足够的溶解氧后,好氧微生物能很好生长。在复合生物填料载体上的细菌微生物可将水中的有机物部分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部分微生物菌体能被一些低等的动物吃掉,从而起到清除水中杂质的作用,使水得到净化。同时联合耦合膜生物反应器能够快速消除黑臭,大幅提高水体透明度,治理后水体水质能达到地表IV类甚至III类水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原位水质净化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的复合生物填料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复合生物强化填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4示出一种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包括原位水质净化机10、耦合膜生物反应器70以及复合生物强化填料装置60;
原位水质循环净化机,包括射流器本体5以及与所述的射流器本体连接的供气单元;所述的射流器本体包括污水入口51、污水出口52以及进气口53;所述的污水入口通过管路与污水池连通;所述的供气单元包括供气管路以及与所述的供气管路连接的回转风机1;所述的供气单元与射流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污水出口通过射流扩散段3与射流器扩散口4连通。所述的管路上设置有提升泵6。所述的射流扩散段包括一体连接的平直段以及直径均匀变大的扩口段。水流进入射流器本体的污水入口,空气回转风机的压力差作用下经供气管路自动吸入射流器,在射流器本体与污水形成气水混合物,经剧烈的搅动,空气被粉碎成极微小的气泡,分散在污水混合物中成为乳化状的气水混合液;经过射流器扩散段,微细的气泡进一步被压缩,增大了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形成溶气的污水;最后溶气的污水从射流器扩散口喷出,在水体中产生强烈的涡流搅拌,大量的氧气随细微气泡溶解于水中,经过设备造流作用将溶解氧进一步输送至微生物附着填料或者生物膜处,即可从而完成了氧全部转移过程。根据废水处理要求,可通过调节进气压力控制氧气供应量,在满足反应器的需氧量同时,避免气体的挥发和浪费。耦合膜生物反应器70为直接购入装置。
所述的复合生物强化填料装置包括支架41、设置在所述的支架上的多条纵向的连接杆42以及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杆上的复合生物强化填料单元。所述的复合生物强化填料单元包括设置在顶部的支撑管31、以及与所述的支撑管连接的多条用于附着微生物的复合生物填料载体32;所述的复合生物填料载体为均匀分布的多片;所述的复合生物填料载体的上部固定在所述的支撑管上;多片所述的复合生物填料载体的底部设置有将所述的复合生物填料载体连接在一起的线绳34;所述的线绳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石英砂的沙袋33;所述的支撑管纵向连接在所述的连接杆上。所述的连接杆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的卡槽与所述的支撑管的形状匹配用于卡持所述的支撑管。
复合生物填料载体由聚酯纳米纤维材料编织成大片,之后裁剪成片状而得;编织形成的孔隙为微生物的附着与生长提供了条件。而复合微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有了在原水净化机的作用下得到足够的溶解氧后,好氧微生物能很好生长。在复合微生物强化填料上的细菌微生物可将水中的有机物部分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部分微生物菌体能被一些低等的动物吃掉,从而起到清除水中杂质的作用,使水得到净化。再生:大部分细菌微生物老化之后,其粘性下降,在鲜活微生物的推动和重力作用下,老的生物膜自然脱落,新的生物膜开始生成,从而不断循环。
强化耦合生物膜、复合生物填料有机地融合了气体分离膜技术和生物膜水处理技术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微生物膜附着生长在透氧中空纤维膜表面,污水在透氧膜周围流动时,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浓差驱动和微生物吸附等作用下进入生物膜内,经过生物代谢和增殖被微生物利用,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同化为微生物菌体固定在生物膜上或分解成无机代谢产物,从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是一种人工强化的生态水处理技术,能使河道水体形成一个循环的具备自我修复功能的自净化水生态系统。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特点:①无机房、无占地、无土建、无管网,无湖底及地面开挖,大大节省了投资;②优势菌种微生物净化水体,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快速消除黑臭,大幅提高水体透明度,治理后水体水质能达到地表 IV类甚至III类水标准;③长效治理,一次性安装于河道,长久使用,水质持续提升,生态系统修复,形成水体自净化能力;④流动水系不易滋生蚊虫,不易爆发藻类;⑤能够实现水底表层黑臭淤泥的全面氧化,变黑泥为黄土,阻断水体内部污染源;⑥适用范围广,不受水量、水体盐度等限制,可对整条河道同步展开净化;⑦能耗低,见效快,效果稳定持久,全自动化管理,无需专人看管,后期维护费用低;⑧设备噪声小,对水体景观无影响。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位水质净化机、耦合膜生物反应器以及复合生物强化填料装置;
所述的原位水质净化机包括射流器本体以及与所述的射流器本体连接的供气单元;所述的射流器本体包括污水入口、污水出口以及进气口;所述的污水入口通过管路与污水池连通;所述的供气单元包括供气管路以及与所述的供气管路连接的回转风机;所述的供气单元与射流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的污水出口通过射流扩散段与射流器扩散口连通;
所述的复合生物强化填料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的支架上的多条纵向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杆上的复合生物强化填料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路上设置有提升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射流扩散段包括一体连接的平直段以及直径均匀变大的扩口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生物强化填料单元包括设置在顶部的支撑管、以及与所述的支撑管连接的多条用于附着微生物的复合生物填料载体;所述的复合生物填料载体为均匀分布的多片;所述的复合生物填料载体的上部固定在所述的支撑管上;多片所述的复合生物填料载体的底部设置有将所述的复合生物填料载体连接在一起的线绳;所述的线绳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石英砂的沙袋;所述的支撑管纵向连接在所述的连接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的卡槽与所述的支撑管的形状匹配用于卡持所述的支撑管。
CN202020992426.0U 2020-06-03 2020-06-03 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 Active CN212770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92426.0U CN212770056U (zh) 2020-06-03 2020-06-03 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92426.0U CN212770056U (zh) 2020-06-03 2020-06-03 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0056U true CN212770056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70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92426.0U Active CN212770056U (zh) 2020-06-03 2020-06-03 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00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1721A (zh) * 2021-07-23 2021-10-19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的生物治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1721A (zh) * 2021-07-23 2021-10-19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原位修复的生物治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1521B (zh)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方法
CN101928095B (zh) 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WO2013007174A1 (zh) 立体生态除臭除磷脱氮方法及装置和应用
CN2898003Y (zh) 小区景观污水处理生态池
CN109928488B (zh) 一种河道曝气膜组件、曝气膜系统及方法
CN20462542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4474503U (zh) 一种农村污水滴滤生态渠处理系统
CN111204927A (zh) 生态公厕污水处理循环系统及污水处理再利用方法
CN102101719A (zh) 一种整体式mbr污水处理回用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11362406A (zh) 悬浮式太阳能一体化净水设备及净水方法
CN208378648U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快速净化装置
CN212770056U (zh) 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
CN201660524U (zh) 中小型生活污水模块式高效终端处理装置
CN201648119U (zh) 复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207684981U (zh) 一种采用mbr工艺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WO2020000214A1 (zh) 一种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
CN205133243U (zh) 一种采用循环造流处理和修复污染水体的装置
CN105502830A (zh) 一种滞流黑臭水体治理的系统和方法
CN209906431U (zh) 一种河道曝气膜组件及曝气膜系统
CN211999376U (zh) 一种mabr农村污水生态治理装置系统
CN212982578U (zh) 一种一体化村镇污水处理系统
CN105236575B (zh) 一种采用循环造流处理和修复污染水体的装置及方法
CN214327267U (zh) 一种双层mabr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1644787U (zh) 新农村生活污水厌氧湿地生态净化系统
CN204874219U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物生态组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