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8187U - 电池温度调节板和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温度调节板和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8187U
CN213278187U CN202022350981.6U CN202022350981U CN213278187U CN 213278187 U CN213278187 U CN 213278187U CN 202022350981 U CN202022350981 U CN 202022350981U CN 213278187 U CN213278187 U CN 213278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iquid
side plate
liquid inlet
liqui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509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城琨
田瑞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LB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LB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LB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509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8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8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8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公开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板和电池包。该电池温度调节板包括进液子板和/或出液子板;进液子板设有进液腔,进液腔内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撑筋,至少两个第一支撑筋将进液腔划分为多个进液流道,和/或,出液子板设有出液腔,出液腔内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支撑筋,至少两个第二支撑筋将出液腔划分为多个出液流道;进液腔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撑筋的长度不同,以使至少两个第一支撑筋对应的进液流道的第一流道口大小不同,和/或,出液腔内的至少两个第二支撑筋的长度不同,以使至少两个第二支撑筋对应的出液流道的第二流道口大小不同。利用该电池温度调节板用于解决目前的电池温度调节板传热介质流量分布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池温度调节板和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板和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目前,可充电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可充电电池组成的电池包成为其动力能源,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电力供应。当电池包处于工作状态时,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若不及时将热量排出,将会造成电池包的温度上升,甚至会影响到相应设备的正常运行。现有的电池包中,通常在由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组的底部设置冷却板,通过通入传热介质,以对电池包进行温度调节。现有的冷却板虽能达到一定的冷却作用,但是,现有冷却板存在冷却效果不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板和电池包,以解决目前的电池温度调节板温度调节不均匀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板,包括进液子板和/或出液子板;其中,所述进液子板设有进液腔,所述进液腔内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撑筋,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筋将所述进液腔划分为多个进液流道,和/或,所述出液子板设有出液腔,所述出液腔内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支撑筋,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筋将所述出液腔划分为多个出液流道;所述进液腔内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筋的长度不同,以使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筋对应的所述进液流道的第一流道口大小不同,和/或,所述出液腔内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筋的长度不同,以使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筋对应的所述出液流道的第二流道口大小不同。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温度调节板,包括进液子板和/或出液子板。进液子板设有进液腔,进液腔的内部设有由第一支撑筋形成的进液流道,出液子板设有出液腔,出液腔的内部设有由第二支撑筋形成的出液流道,进液腔与出液腔之间利用回液口连通。其中,进液腔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撑筋的长度各不相同,出液腔内的至少两个第二支撑筋的长度各不相同。通过改善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的长度,以改善进液流道处的第一流道口的大小和出液流道处的第二流道口的大小,从而改善不同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内的传热介质的流量,从而实现对传热介质的均匀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箱体底板;101-安装梁;11-进液管道;12-出液管道;20-电池温度调节板;201-第一侧板;202-第二侧板;203-第三侧板;204-第四侧板;21-进液子板;21a-进液腔;211-进液口;212-进液流道;212a-第一流道口;212b-第三流道口;213-流出口;22-出液子板;22a-出液腔;221-出液口;222-出液流道;222a-第二流道口;222b-第四流道口;23-分隔板;24-回液口;251-第一支撑筋;252-第二支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温度调节板,下面先对其应用场景做简单介绍。电池包通常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电池组,其中,电池组由多个依次排列的单体电池组成,箱体包括箱体底板和箱体侧板,箱体底板和箱体侧板构成容纳电池组的容纳空间。为了对电池组进行冷却,通常在电池组的底部设置冷却系统,例如可利用箱体底板对电池组进行冷却。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箱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箱体底板10包括至少一组电池温度调节板20,每组电池温度调节板20之间设有安装梁101,以固定电池组。任一组电池温度调节板20包括进液子板21与出液子板22,以构成一个冷却支路。图2为一种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冷却系统包括电池温度调节板20和冷却管道。其中,冷却管道包括进液管道11和出液管道12,进液管道11与进液子板21连通,出液管道12和出液子板22连通。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电池温度调节板20的结构示意图,一并参照图2和图3,该电池温度调节板20包括并排设置的进液子板21和出液子板22。其中,进液子板21设有进液口211,其内部设有进液腔21a,进液口211与进液腔21a相连通,该进液腔内例如可包括至少两个进液流道212。出液子板22设有出液口221,其内部设有出液腔22a,出液口221与出液腔22a相连通,该出液腔22a内例如可包括至少两个出液流道222。进液流道212和出液流道222之间通过回液口24连通。结合图2,进液口211用于和进液管道11连接,出液口221用于和出液管道1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进液子板21与出液子板22除回液口24处连通外,其他部位相互隔离,互不连通。这样,当在进液口211通入传热介质,例如冷却液后,传热介质流经进液子板21内的进液流道212,然后从回液口24流向出液流道222,之后再由出液口221流出,实现对设置于其表面的电池组的温度调节,例如冷却。其中,传热介质为传递热量的液体,例如水。
参照图3,该实施例中,进液腔21a内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撑筋251,第一支撑筋251将进液腔21a划分为多个进液流道212,进液流道212的数量例如至少为三个,可以为四个、五个或五个以上等。出液腔22a内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支撑筋252,第二支撑筋252将进液腔22a划分为多个出液流道222,进液流道212的数量例如至少为三个,可以为四个、五个或五个以上等。其中,进液腔21a内的第一支撑筋251之间长度不同,以使至少两个第一支撑筋251对应的进液流道212的第一流道口大小不同。出液腔22a内的第二支撑筋252之间长度不同,以使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筋252对应的所述出液流道222的第二流道口大小不同。其中,第一流道口为传热介质自进液口211进入进液流道212处的开口。第二流道口为传热介质自出液流道222流向出液口221的开口。
由于各个进液流道212和出液流道222内的传热介质的所受到的推动力和阻力各不相同,因此,通过设置不同长度的第一支撑筋251以及不同长度的第二支撑筋252,可改善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的大小,进而实现传热介质流量的均匀分配,以使电池温度调节板的调温效果更均匀。
参照图3,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电池温度调节板20包括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第三侧板203和第四侧板204。其中,该电池温度调节板例如可为矩形。第一侧板201可与第二侧板202平行设置,第三侧板203可与第四侧板204平行设置。其中,第一支撑筋251与第一侧板251之间的间隙可形成第一流道口212a,第二支撑筋252与第一侧板251之间的间隙可形成第二流道口222a。另外,第一支撑筋251与第二侧板202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三流道口212b,第二支撑筋252与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第四流道口222b。传热介质从进液口211进入进液腔21a后,经第一流道口212a进入进液流道212,然后经第三流道口212b流向回液口24。之后,经第四流道口222b进入出液流道222,出液流道222内的换热介质经第二流道口222a流向出液口221。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21临近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第一侧板201,所述回液口23临近所述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第二侧板202设置;其中,所述第二侧板202与所述第一侧板201相对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进液口211临近第一侧板201设置,指在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的排列方向,进液口211的设置位置更接近于第一侧板201,例如,以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1之间的距离h0为基准,进液口211距离第一侧板201的距离h1例如可小于0.1h0。同样,出液口221临近第一侧板201设置,指在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的排列方向,出液口221的设置位置更接近于第一侧板201,例如,以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1之间的距离h0为基准,进液口211距离第一侧板201的距离h2例如可小于0.1h0。回液口24临近第二侧板202设置,指在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的排列方向,回液口24的设置位置更接近于第二侧板202,例如,以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1之间的距离h0为基准,回液口24距离第二侧板202的距离h3例如可小于0.1h0
继续参照图3,在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一侧板201的延伸方向,进液口211与回液口24位于进液腔21a的中心线L1的两侧,和/或,出液口221与回液口24位于出液腔22a的中心线L2的两侧。
该结构下,以进液子板21为例,传热介质从进液口211进入进液流道212内,由于传热介质在流动过程中要受到进液流道212的束缚,同时在流动过程中要受到进液流道212的摩擦阻力以及传热介质内部的剪切阻力,而进液口211与回液口24位于该进液腔21a中心线L1的两侧,可减小进液腔21a的不同进液流道212内的传热介质的阻力,可使从进液口211进入的传热介质在进液流道212内所遇到的阻力更为一致,同时,还可使不同进液流道212内的传热介质的压力差趋于一致,进而使传热介质在不同进液流道212内的分布更均匀。同理,通过将出液口221与回液口24设置在出液子板22中心线的两侧,也可以使传热介质在不同出液流道222内的阻力更为一致,进而使传热介质在不同出液流道222内的分布更均匀。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沿第一侧板201的延伸方向,在进液腔内21a,进液口211与电池温度调节板20的第三侧板203之间的距离,小于该进液口211与分隔板23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三侧板20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将进液口211靠近第三侧板203设置,可进一步减少各进液流道212之间的距离差和阻力差,进而可使各进液流道212内的传热介质的流量更加均匀。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沿第一侧板201的延伸方向,在出液腔内,出液口221与电池温度调节板20的第四侧板204之间的距离,小于该出液口221与分隔板23之间的距离,其中,第四侧板20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且第四侧板204与第三侧板203相对设置。将出液口221靠近第四侧板204设置,可进一步减少各进出液流道222之间的距离差和阻力差,进而可使各出液流道222内的传热介质的流量更加均匀。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设于进液子板21与出液子板22之间的分隔板23,其一端与所第一侧板2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池温度调节板20的第二侧板202设有间隙,该间隙形成回液口24,其中,第二侧板202与第一侧板201相对设置。该实施例中,设置的分隔板23自第一侧板201向第二侧板202延伸,其端部与第二侧板202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以形成回液口24。该结构中,可使回液口24紧邻第二侧板202设置,以进一步增加各个进液流道212和出液流道222中传热介质的均匀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沿第一侧板201的延伸方向,在第三侧板203与进液口211之间,靠近进液口211处的第一支撑筋251的长度,比远离进液口211的第一支撑筋251的长度长;在第四侧板与出液口221之间,靠近出液口221处的第二支撑筋252的长度,比远离出液口221的第二支撑筋252的长度长。
在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1处,传热介质产生的推动力较大,此处传热介质的流速和流量也相对较高,若第一支撑筋251或第二支撑筋252的长度相同,则传热介质更易于流向靠近进液口211的进液流道212,通过增加靠近进液口211处的第一支撑筋251的长度,可相对提高该处进液流道212内的传热介质的阻力。因此,将靠近进液口211的第一支撑筋251和出液口221处的第二支撑筋252的长度设置的相对较长,远离进液口211的第一支撑筋251和出液口221处的第二支撑筋252的长度设置的相对较短,可以调节各个进液流道212的第一流道口以及各个出液流道222的各个第二流道口的大小,进而可以调节各个进液流道212和出液流道222内的传热介质的流量,进而保证各个进液流道212和出液流道222内的传热介质的流量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沿第一侧板201的延伸方向,在进液口211与回液口24之间,靠近回液口24处的第一支撑筋251的长度,比远离回液口24的第一支撑筋251的长度长;在出液口221与回液口24之间,靠近回液口24处的第二支撑筋252的长度,比远离回液口24的第二支撑筋252的长度长。靠近回液口24处的进液流道212和出液流道222内的传热介质所受到的阻力更小,因此,将靠近回液口24的第一支撑筋251和第二支撑筋252的长度设置的相对较长,可以调节各个进液流道212和出液流道222内的传热介质的流量,进而保证各个进液流道212和出液流道222内的传热介质的流量相同。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靠近或远离,指两个第一支撑筋251或两个第二支撑筋252之间相比较,得到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201与所述第二侧板202均为直板,且所述第一侧板201与所述第二侧板202平行。所述分隔板23为直板且位于所述第一侧板201和所述第二侧板202的中垂线。第一支撑筋251和第二支撑筋252均与分隔板23平行,可减少靠近分隔板23处的进液流道212和出液流道222中的传热介质的阻力,以方便设置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21的位置。
在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进液腔21a内,自分隔板23至第三侧板203之间,第一支撑筋251的长度逐渐减小。出液腔22a内,自分隔板23至第四侧板204之间,第二支撑筋252的长度逐渐减小。
其中,第一支撑筋251和第二支撑筋252的长短可通过单侧调节,也可通过双侧调节。第一支撑筋251和第二支撑筋252除了可分别形成进液流道212和出液流道222外,还可增加进液子板21和出液子板22的结构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液腔21a中,第一支撑筋251的一端指向第一侧板201,另一端指向第二侧板202,至少两个第一支撑筋251的一端至所述第一侧板201的距离不同,任意两个第一支撑筋251的另一端至所述第二侧板202的距离相同。出液腔22a中,第二支撑筋252的两端分别指向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第二支撑筋252的一端至所述第一侧板201的距离不同,第二支撑筋25的另一端至所述第二侧板202的距离相同。该调整方式属于单向调整支撑筋25长度,即第一支撑筋251和第二支撑筋252在其中一个侧板处的端部属于平齐状态,在另外一个侧板处的端部处于非平齐状态,其中,指向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21一侧的第一支撑筋251和第二支撑筋252的端部为非平齐状态。该结构,当对进液子板21和出液子板22进行拼装时,可有效防错。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液腔21a中,第一支撑筋251的一端指向第一侧板201,另一端指向第二侧板202,至少两个第一支撑筋251的一端至所述第一侧板201的距离相同,任意两个第一支撑筋251的另一端至所述第二侧板202的距离不同。出液腔22a中,第二支撑筋252的两端分别指向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第二支撑筋252的一端至所述第一侧板201的距离相同,第二支撑筋25的另一端至所述第二侧板202的距离不相同。该调整方式属于单向调整支撑筋25长度,即第一支撑筋251和第二支撑筋252在其中一个侧板处的端部属于平齐状态,在另外一个侧板处的端部处于非平齐状态,其中,指向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21一侧的第一支撑筋251和第二支撑筋252的端部为非平齐状态。该结构,当对进液子板21和出液子板22进行拼装时,可有效防错。
在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进液腔21a内,自所述分隔板23至所述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第三侧板203方向,第一支撑筋251与第一侧板201的距离逐渐增大;出液腔内,自所述分隔板23至所述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第四侧板204方向,所述第二支撑筋252与所述第一侧板201的距离逐渐增大。
图4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一侧板201的延伸方向,在第三侧板与进液口211之间,靠近进液口211的进液流道212的宽度,比远离进液口211的进液流道212的宽度小;在第四侧板与出液口221之间,靠近出液口221的出液流道222的宽度,比远离出液口221的出液流道222的宽度小。由于靠近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21处的传热介质的流速快,推动力大,靠近进液口211或出液口221的进液流道212或出液流道222的宽度,比远离进液口211或出液口221的进液流道212或出液流道222的宽度小,以使各个进液流道212和各个出液流道222内的流量更均匀。
继续参照图4,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一侧板201的延伸方向,在回液口24与进液口211之间,靠近回液口24的进液流道212的宽度,比远离回液口24的进液流道212的宽度小;在回液口24与出液口221之间,靠近回液口24的出液流道222的宽度,比远离回液口24的出液流道222的宽度小。靠近回液口24处的进液流道212和出液流道222内的传热介质所受到的阻力更小,因此,将靠近回液口24的进液流道212和出液流道222的宽度设置的相对较窄,可以调节各个进液流道212和出液流道222内的传热介质的流量,进而保证各个进液流道212和出液流道222内的传热介质的流量相同。
如图4所示,自分隔板23至第三侧板方向,进液流道212的宽度逐渐增大;自分隔板23至第四侧板方向,出液流道222的宽度逐渐增大。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靠近或远离,指两个进液流道或两个出液流道相比较,得到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的宽度均≤60mm,以确保电池温度调节板20的平面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组成电池温度调节板的进液子板和出液子板可分别利用挤压成型工艺制备,挤压成型工艺制备的进液子板和出液子板的强度较高,可承受一定的压力。另外,进液子板和出液子板可通过搅拌摩擦焊连接。搅拌摩擦焊的密封性较好,可以保证电池温度调节板的密封性,同时,还可提高进液子板和出液子板的承压能力。
在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进液子板和出液子板可为一体式结构,分隔板可与进液子板和出液子板一体成型设置,例如挤压成型,以提高进液子板和出液子板的承压能力,并使进液子板和出液子板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在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电池温度调节板还可以仅包括一个进液子板或出液子板,下面以只包括一个进液子板为例进行说明。图5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温度调节板,包括一个进液子板21,该进液子板21包括进液口211和流出口213,其中,进液口211靠近第一侧板201设置,流出口213靠近第二侧板202设置。该进液子板21内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撑筋251,该第一支撑筋251将进液子板211内的进液腔21a划分为多个进液流道212。其中,第一支撑筋251与第一侧板201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流道口,从进液口211进入的传热介质经第一流道口进入进液流道212,然后再由流出口213流出。该实施例的电池温度调节板中,至少两个第一支撑筋251的长度不同,以形成不同大小的第一流道口,进而实现传热介质流量的均匀分配。该实施例中,靠近进液口211的第一支撑筋251的长度,大于远离进液口211的第一支撑筋251的长度;且靠近进液口211的第一支撑筋251与第一侧板201之间的距离,要小于远离进液口211的第一支撑筋25与第一侧板201之间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温度调节板还可以单独包括出液子板,其中,出液子板的结构可参照图5所示的进液子板。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电池温度调节板的一侧表面设有保温涂层。其中,利用该电池温度调节板和电池组共同组装电池模组时,该电池温度调节板的覆有保温涂层的一侧表面背向电池组。
在电池温度调节板的底部,也就是背离电池组的一侧表面设置保温涂层,可以在高温制冷工况下对保温调节板进行保温,有效阻止保温调节板与环境换热,同时,在低温高寒的工况下对电池包进行保温,减少散热,避免消耗电池的能量,提高电池包的续航里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保温涂层代替传统的保温棉的设计,可以保温涂层与电池温度调节板的外表面紧密贴合,长期使用不会发生开裂等问题。同时,保温涂层的设置,形状适应性强,在电池温度调节板表面的异形部位,例如位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层外表面的凸起安装部、安装孔等,也可以紧密贴合。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电池温度调节板。
由于该电池包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温度调节板,由此,在本申请电池温度调节板具有更好的温度调节一致性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在工作时各个部位的温度更为一致。
在申请一种实施例中,该电池包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温度调节板。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安装电池温度调节板时,电池温度调节板的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的方向与电池组的长度方向垂直,其中,电池组的长度方向为电池组中多个电池单体之间的排列方向。相比与进液流道平行于电池组的长度方向而言,该结构中,传热介质的回流流程短,温差小,可以冷却效果更均衡。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温度调节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子板和/或出液子板;其中,
所述进液子板设有进液腔,所述进液腔内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撑筋,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筋将所述进液腔划分为多个进液流道,和/或,所述出液子板设有出液腔,所述出液腔内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支撑筋,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筋将所述出液腔划分为多个出液流道;
所述进液腔内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筋的长度不同,以使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筋对应的所述进液流道的第一流道口大小不同,和/或,所述出液腔内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筋的长度不同,以使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筋对应的所述出液流道的第二流道口大小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子板设有与所述进液腔连通的进液口,所述出液子板设有与所述出液腔连通的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临近所述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第一侧板;
所述进液腔与所述出液腔之间通过回液口连通,所述回液口临近所述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第二侧板设置;其中,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温度调节板包括设于所述进液子板与所述出液子板之间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第一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第二侧板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所述回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侧板的延伸方向,在所述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第三侧板与所述进液口之间,靠近所述进液口处的所述第一支撑筋的长度,比远离所述进液口的所述第一支撑筋的长度长;和/或,
沿所述第一侧板的延伸方向,在所述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第四侧板与所述出液口之间,靠近所述出液口处的所述第二支撑筋的长度,比远离所述出液口的所述第二支撑筋的长度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侧板的延伸方向,在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回液口之间,靠近所述回液口处的所述第一支撑筋的长度,比远离所述回液口的所述第一支撑筋的长度长;和/或,
沿所述第一侧板的延伸方向,在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回液口之间,靠近所述回液口处的所述第二支撑筋的长度,比远离所述回液口的所述第二支撑筋的长度长。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为直板,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均与所述分隔板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内,自所述分隔板至所述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第三侧板方向,所述第一支撑筋的长度逐渐减小;和/或,
所述出液腔内,自所述分隔板至所述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第四侧板方向,所述第二支撑筋的长度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中,所述第一支撑筋的一端指向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支撑筋的另一端指向所述第二侧板,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的距离不同,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的距离相同;
和/或,
所述出液腔中,所述第二支撑筋的一端指向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支撑筋的另一端指向所述第二侧板,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的距离不同,任意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的距离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内,自所述分隔板至所述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第三侧板方向,所述第一支撑筋与所述第一侧板的距离逐渐增大;
和/或,
所述出液腔内,自所述分隔板至所述电池温度调节板的第四侧板方向,所述第二支撑筋与所述第一侧板的距离逐渐增大。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板。
CN202022350981.6U 2020-10-20 2020-10-20 电池温度调节板和电池包 Active CN213278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0981.6U CN213278187U (zh) 2020-10-20 2020-10-20 电池温度调节板和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0981.6U CN213278187U (zh) 2020-10-20 2020-10-20 电池温度调节板和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8187U true CN213278187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0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50981.6U Active CN213278187U (zh) 2020-10-20 2020-10-20 电池温度调节板和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81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75081A (zh) 电池组、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109149007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液冷板
CN220367999U (zh) 液冷板及应用其的电池模组
CN214378603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装置
WO2024027510A1 (zh) 电池组换热器组件及电池组均温控制方法
CN213401304U (zh) 电池温度调节板以及电池包
CN220627923U (zh) 一种冷却组件及电池包
CN213278187U (zh) 电池温度调节板和电池包
CN211182447U (zh) 液冷板
CN212209705U (zh) 冷却板组件及车辆
WO2024002201A1 (zh) 直冷板、换热器、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N213278188U (zh) 电池温度调节板与电池包
CN115117514B (zh) 一种交错逆流式一体化冷却系统及电动车
CN207883761U (zh) 电池组、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208045580U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包括其的汽车
CN115810831A (zh) 电池冷却装置、新能源车
CN215731888U (zh) 一种冷板结构、电池冷板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1789383U (zh) 一种用于电池包的液冷板
CN212209611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和车辆
CN114144034A (zh) 一种仿蛛网分流式微通道液冷装置
CN113258169A (zh) 电池冷却器及车辆
CN219892239U (zh) 一种换热板、热管理组件及电池
CN220914372U (zh) 调温板、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CN221080142U (zh) 液冷装置及具有该液冷装置的储能系统
CN215266462U (zh) 电池冷却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aibo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